农业部 全国农户数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农户有多少

广元市新增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七十余万亩
【编辑日期:】 【来源:
广元市农业局】 【点击数:】
  根据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办法》的规定,受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委托,四川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相关专家,于--27日,赴剑阁县、青川县、昭化区对三县区人民政府创建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油菜、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了检查验收。
  专家组通过现场考查,走访农户,查阅县、乡、村三级生产管理档案,听取汇报等形式,对创建工作进行了考评。专家组认为:项目实施县区委、政府高度重视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在基地创建工作中“建立健全了组织管理体系,完善了生产管理体系,强化了农业投入品管理体系,有过硬的技术服务体系,有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体系,巩固和提升了产业化经营体系”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专家组通过综合评审,剑阁县32万亩水稻、26万亩油菜,青川县10.8万亩茶叶,昭化区4.8万亩水稻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合格。截至目前,广元市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65.6万亩,认定面积全省第二。
&&& 剑阁县、青川县、昭化区人民政府于2013年全面启动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油菜、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下达了专项工作经费,制定了绿色食品发展激励政策,成立基地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创建工作成绩显著。基地创建成功,全面推进了我市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建设进程,提升了农业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在汇报会上,三县区委、政府表示,今后将在继续抓好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监管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助推绿色低碳广元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  8月25日,农业部验收组检查青川县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
  8月26日,农业部验收组检查昭化区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
本网申明: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转载本网站的信息,务请注明来源。本网转载的其他媒体信息,旨在信息共享、服务"三农",
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不同意转载,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rowCount++;
主办单位:四川省农业厅
承办单位:四川省农业厅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四川凯普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序号:蜀ICP备号黑龙江 全国最大的标准化生产基地
  在农业部的统一部署下,黑龙江省发挥资源和环境优势,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大力推进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益。2001年开始,省财政设立绿色食品专项资金,经过10年的连续投入,省财政累计投入4.2亿元,拉动社会各方面投入77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开发绿色食品的积极性,创造了先发优势,确立了我省绿色食品大省的地位,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财政政策性资金的扶持和引导,在我省绿色食品开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省已建成标准化基地133个、面积4800万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涉及水稻、大豆、玉米、杂粮等13个品种。通过标准化基地建设,黑龙江省不仅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而且打造了农业优势形象品牌,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了农产品竞争力、推进了现代农业建设、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增加了企业和农户收入。  政府组织推进  首开标准化基地建设先河  2004年,在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领导和指导下,黑龙江省在借鉴企业自建基地和其他基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政府主导,企业牵动,绿办(农委)管理”的模式,在庆安、肇东、五常等13个县(市)尝试建设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20个、1230万亩,在全国开创了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先河。几年来,黑龙江省充分发挥资源生态和先发优势,坚持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基地建设得以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目前,面积超过100万亩的基地县(市)达到20个,占41.6%,成为全国最大的标准化基地群。按照“统筹安排,逐步推进”的原则,稳步推进基地建设由主要农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由种植业尝试向养殖业拓展。基地种类由玉米、大豆和水稻三大类发展到小麦、杂粮、杂豆、甜菜、马铃薯、葵花、白瓜等13个大类。此外,还在穆棱市建设了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10万头绿色食品标准化肉牛生产基地,在畜牧标准化基地建设方面积累了经验。  各级政府强力推进 省、市、县各级政府把创建标准化基地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性的战略目标,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强力推进。全省承担创建任务的县(市、区)政府都成立了领导组织机构,明确了部门职责和任务,纳入目标管理,确保对创建工作实施有效的组织领导。把标准化基地建设作为农业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04年以来,省政府采取“先建后补”办法对基地建设单位予以补贴,累计补贴2000多万元。对涉农投资项目进行资源整合,组织省水利、农机、交通和农业开发等部门重点向基地建设倾斜。标准化基地创建以来,上述几个部门投向基地建设的资金1.8亿元。  农业行政部门精心组织实施 各级农委把基地建设确定为农业生产的工作重点,科学安排,精心组织。一是合理规划搞好布局。依托资源,本着因地制宜原则,确定基地发展的类别和规模,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搞好标准化基地布局。二是完善制度建立规范。规范基地发展,制度必先行。在创建过程中,黑龙江省注重科学推进,规范发展。几年来,先后以省农委的名义,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为推进全省创建工作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使基地建设向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三是典型引路搞好示范。在标准化基地建设中,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组织实施了“二二四六”典型示范工程,将创建标准高、基础条件好、措施得力、效果突出的2个县(市)、2个乡(镇)、40个村、60个农户作为试点单位先行一步,拿出参考样本,指导各地,切实提高了创建效果。  切实强化保障能力建设 为保障标准化基地建设扎实有效推进,全省上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从组织机构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一是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省各市(地、局)、县(市、区)都设立了绿色食品发展和基地管理机构。在全省16个市(地、局)中,有12个工作机构专职人员达到了6人以上;在65个县(区)中,有53个工作机构专职人员达到3人以上,基地创建县(市)都达到了5人以上。二是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创建工作启动以来,黑龙江省已投入1亿多元用于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增加检测机构,更新设备设施,强化检测手段,形成了以国家级检测检验机构为主,以地方为辅的网络化监测检验体系。目前,黑龙江省国家级环境、产品检测检验机构从创建前的4家增加到10家;省级环境、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发展到10家,市、县级发展到46家,具有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兽药残留、有害元素、食品添加剂、微生物等300多个质量安全指标的能力。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各地采取院(校)县共建基地、乡站(所)共建基地,每年组织1万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地生产一线,开展形式多样、不同层面的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全程质量控制  科学的生产管理和质量安全保障模式  在多年的实践中,黑龙江省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的运行模式,即“政府主导、企业拉动、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的生产管理模式和质量安全保障模式。  以地方政府为实施主体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各地普遍成立了创建标准化基地领导小组,由县市和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明确了职责和任务。同时,根据创建工作的需要,各市、县(区)陆续成立了专门机构,并划拨事业经费,配备办公室和必要的办公设备,保证了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龙头企业为拉动力量 目前,全省联接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龙头企业达到308户,其中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42户,10亿元以上的5户,订单达到90%以上。这种紧密的利益联合体,一方面,免除了农民原料销售的后顾之忧,增收步伐加快。另一方面,这种利益联合体在给基地农户带来丰厚收入的同时,也使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固的“第一车间”,通过原料提质大幅增效。  建立健全综合保障体系 一是组织管理体系。根据基地创建工作的需要,所有承担创建任务的县(市、区)均设置了基地办,基地办大部分挂靠县(市)绿色食品管理机构(也有个别地方是单独机构),具体承担(市、区)标准化基地日常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二是技术服务体系。主要承担着推广先进基地新品种、技术、解决技术难题、培训基地农户的职责。形成了以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乡农技站、科技示范户、种养专业户为主的组织网络体系。三是监督管理体系。主要是以基地县(市、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为主,以县、乡镇和村的基地管理人员为辅,自上而下所形成的监督管理网络。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 一是基地创建制度。从准入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投入品管理制度、技术服务管理制度、产业化经营管理制度五个方面,把好基地创建准入门槛,把标准化的各项措施落实到田间和农户,为基地农户传授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并通过契约联结、服务联结、资产联结等产业化经营方式,将基地企农对接。二是基地验收制度。通过组成专家评审组,严格验收程序、严格验收标准等办法,对标准基地进行实地及“软件”查证,确保标准化基地建设质量。三是基地监管制度。从环境要求、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等方面建立相互配套的制度,做到制度监管全覆盖。通过增设环境监测点,增添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来保证对基地大环境的检测需要;通过成立县(市、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对农资市场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监管,严厉查处违禁投入品和伪冒假劣投入品的上市经营;通过开展建立基地农户联保责任制等形式,引导每个基地农户正确行使监管权利,有效地杜绝外购违禁投入品的使用。  多重效应并显  领航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标准化生产基地作为几年来探索出来的一种新型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和运行模式,不仅夯实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基础,放大了品牌效应,而且在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标准化基地建设过程实质就是农业标准化实施过程。全省围绕标准化基地建设,制订了从产地环境要求、优质品种标准及繁育技术规程,到产品包装、储运等技术操作规程69项,基本涵盖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领域,有效促进了现代化农业生产活动,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进步,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  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标准化基地创建,有效破解了因原料不足制约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使龙头企业得到发展迅速壮大。2010年,黑龙江省142个基地县(市、场)有绿色食品加工企业500个,比2004年增长63%;加工总量达10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85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114%和116%。同时,由于原料充足,使生产成本降低,价格优势得到体现,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目前,黑龙江省基地产品已销全国,远销38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省外销售额达252亿元,比2004年增长300%。  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在标准化基地建设中,黑龙江省严格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建立了基地轮检制度和产品年度检测制度,重点开展了环境检测、投入品检测、产品检测,努力把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在有关部门历次对农产品抽检中,黑龙江省地产“三品”农产品合格率都达到了99%,最高达到99.37%,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标准化基地提高了所在区域知名度,形成了“洼地”效应。几年来,依托标准化基地,黑龙江省引进新加坡益海集团、上海光明集团和吉林皓月集团等国内外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60多家,投资总额210多亿元。充足的优质原料,日益增加的生产加工量,使基地所在区域的一些小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大产业,劣势产业壮大成为优势产业。全省基地县依托标准化生产基地,平均拉动县域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带动相关产业项目600多个,吸纳劳动力4.7万人,实现产值80多亿元。  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基地生产过程也是农民掌握新技术,树立新观念的过程,加快了新技术应用推广步伐。同时,标准化基地建设规定村屯内环境要“清洁优雅”,促进村容村貌改善。全省县级以上文明村中,标准化基地村占70%以上。标准化基地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2010年,标准化基地农户户均增收500元,示范户增收1000元以上。  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标准化基地的建设,黑龙江省探索出一条依托资源、优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的生产区主要土壤环境指标和江河水质均优于周边地区。绿色食品生产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达3.5%,绿色食品园区达到5%,农田灌溉用水氨根和亚硝酸盐含量均无显示,大气环境达到国家一级水平。(责任编辑:Newshoo)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高清影视剧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寿光市蔬菜产业标准化生产探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寿光市蔬菜产业标准化生产探析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实施标准化生产 开展专业化服务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实施标准化生产 开展专业化服务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6:10:5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8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实施标准化生产 开展专业化服务
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农业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