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京东达沃斯午餐会热议的金融科技 看看paypal,京东金融是怎么做的

达沃斯热议:下一场全球金融危机 方星海怒怼:妄想做空中国牟利
世界经济论坛于~26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其中一场主题为“下一场金融危机”(Next financial crisis)的讨论会备受关注。各界认为,当前银行体系更为稳健,相比之下更需要担心的可能是资产价格高企所可能引发的风险,尤其是当通胀上升后各国央行可能会超预期加息,而刺破资产泡沫。
海外各方人士始终担心的是中国的债务问题可能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从而会对全球产生严重的溢出效应。就此,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中国有能力抑制金融风险,持续近两年的去杠杆进程也已经取得进展,“如果有一些机构希望通过做空中国来牟利,那么可能行不通,因为中国系统的属性就决定了中国能够防止金融崩溃,因为监管层采取行动的速度很快。”
每到中报、年报公布高峰,大盘高位徘徊,上下两难,个股热点切换频繁,给短线炒作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但有心人不难发现,围绕中报、年报报出台前后公司基本面的变化,仍有许多获利机会可寻,比较明显的有:
一、摘、换帽机会。
有一些PT股、ST股,由于年报前已进行了大规模资产重组或采取了强有力的经营举措,公司的经营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业绩由亏转盈。管理层为了缩小日益壮大的ST、PT队伍,年报出台后便立即摘帽、换帽。被摘了帽、换了帽的上市公司扬眉吐气,而早已重仓持有该股的主力机构炒作热情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摘、换帽一族便成了近期股市一道亮丽风景。
二、戴帽机会。
有些股票所处行业较差,自身经营状况恶劣,靠自身条件走出困境无望,唯有重组。加上总股本、流通盘均不大,于是便成了一个极好的壳。公司年报出台之后,被ST、PT,重组的压力加大,重组进程可能加快,于是具备了较大的想像空间。因此,它们未被ST之前不涨,但一旦年报出台,因业绩差被ST之后,却可能涨势强劲。
三、扭亏机会。
一些1998年的亏损股,由于在去年会计年度前将劣质资产剥离,同时注入了大量优质资产,经营状况得以改善,去年业绩大幅增长,有的一举扭亏为盈。
四、绩平变绩优机会。
本来是一家业绩平平的上市公司,年报公布后业绩大增,成了绩优股,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只要密切关注中报、年报,抓住上述四类机会,果断介入,短线进出,每次挣它个10%-20%当不在话下。
最后启航给大家一点实战中的经验建议:
炒股,就象九段高手不会走错简单定式,但是棋圣也有走昏招的时候,因此股市心理修炼要时刻记在心上。“你的思维正确了,就会在股市中赚钱 !”千寻难觅的奇招炒股票其实就是考验人的思维,你的思维正确了,就会在股市中赚钱。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不好的行情,只有不好的操作!最近一段时间的弱势震荡,让很多粉友之前的利润都回吐不少,现在整体的操作思路是继续控制好总仓位,谨慎操作。炒股不在于频繁交易,关键是能不能拿住好股。例如:
1月15号,300561汇金科技,8个交易日,涨幅17%
1月18号,603106横店影视,5个交易日,涨幅14.54%。
还有今天盘前的,603363熬能生物,601828美凯龙,也前后强势涨停。
启航不是什么牛人!但是深知做股票,要懂得选股的重要性!对于散户来讲,什么最重要,无非是如何选牛股,然后抓准买点。
了解启航的朋友都知道,我的操作风格是准确狙击热点题材,同样也会经常在近期热点板块中精选潜力个股分享给大家,没有关注我的朋友及时找到我,把握财富!启航(sudi7579)
最近也是收到很多朋友的留言,问有没有可以介入的好票,众所周知小盘股很容易被游资控盘暴炒!
今天启航给大家带来的此股基本面,技术面,资金面和题材面,也是面面俱到,堪称完美!此股票603***短期将迎来井喷行情。
该股是视频客流统计分析领域龙头,也是国内智能零售领域领军企业,标的具有稀缺性。基本面上,该股业绩连续三年高速增长,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公司净利润仍将保持19.4%至37.3%的增长,业绩确定性强。
技术面上,受次新股整体表现低迷影响,该股自9月底开始持续下挫,跌幅达24%,该股成交量缩至冰点,积累了极强的超跌反弹需求。
操作上,该股是我们反复波动操作的标的,前几次都获得了非常稳健的收益。目前该绩优好股股价再次来到此前的“指定区域”,布局建仓恰逢其时,买入区间34元至35元,卖出区间44元至45元,止损价30元。
【启航操盘风格】大家可能也能看到,启航操作的原则是尽量控制风险,提高赢面概率。只是在认真判断出一只股的主力动向之后,果断介入,并且能拿稳,我想这也就是很多散户赚不到钱的原因所在,一只好股票总是拿不住,却总是去追一些涨了很久的股票,一进去就被套。
所以,只希望大家在读到我的这篇文章的时候能够反思一下自己平时的操作,不要总是在一个地方跌倒。如果你想在股市盈利,就跟随启航的脚步,没有废话,精确的买卖点和仓位。
文章源自作者原创:启航(sudi7579)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外媒热议出席达沃斯_视频在线观看_百度视频
外媒热议出席达沃斯相关视频:
大家都在搜:
百度视频搜索结果源于互联网视频网站,系计算机系统根据搜索热度自动排列,不代表百度赞成被搜索网站的内容或立场。达沃斯热议下一场危机:关注全球资产泡沫,中国金融风险可控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7年的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似乎“逢7必有危机”已经成了各界的思维惯式。然而,2017年迎来的却是罕见的全球经济同步扩张。各界都在思索的是,在看似一片大好的形势下,下一场危机的导火线到底是什么?
世界经济论坛于~26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其中一场主题为“下一场金融危机”(Next financial crisis)的讨论会备受关注。各界认为,当前银行体系更为稳健,相比之下更需要担心的可能是资产价格高企所可能引发的风险,尤其是当通胀上升后各国央行可能会超预期加息,而刺破资产泡沫。
Carlyle集团联合创始人David M. Rubenstein表示,“现在全球增速接近4%,看上去不俗,但从货币政策来看,利率仍然很低,有较大上行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当前资产价格很高、波动率很低,这是不正常的,未来利率快速上升很可能会导致资产价格下挫。”
此外,海外各方人士始终担心的是中国的债务问题可能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从而会对全球产生严重的溢出效应。就此,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中国有能力抑制金融风险,持续近两年的去杠杆进程也已经取得进展,“如果有一些机构希望通过做空中国来牟利,那么可能行不通,因为中国系统的属性就决定了中国能够防止金融崩溃,因为监管层采取行动的速度很快。”
关注全球资产泡沫
眼下,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场罕见的同步扩张。IMF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WEO)显示,相较于去年10月的预测,IMF分别调升今明两年全球增速0.2个百分点至3.9%;分别大幅调升美国今明两年的增速预期0.4、0.6个百分点至2.7%和2.5%;分别调升中国今明两年增速预期0.1个百分点至6.6%和6.4%。
然而,在这一片平静背后,高企的资产价格值得关注。“我认为每一个危机都是与一些资产价格泡沫联系起来的,债务、股票都包括。因此现在需要关注的是,主要经济体是不是存在资产泡沫?如果有迹象,监管者就需要采取行动。”方星海称。
目前一些股票估值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标普500指数在过去12个月的市盈率为25倍,而长期中枢为15倍;席勒周期性调整市盈率(CAPE)已经接近30倍,而历史中值为16倍,这个倍数过去只有在爆发金融危机的1929年和2000年才会被超越;“巴菲特指数”(美国股市总市值在GDP中的比重)现已创下历史新高;被称为“投资者恐慌指数”的VIX指数处于27年来的历史最低位。
“去年很长一段时间,由于VIX始终维持低位,卖VIX成了一个常见的交易手段,但如此低的波动率令人担心;此外,每当出现政治风险,例如政府关门、英国脱欧等等,股市跌了之后,投资者又不断买入,将价格越推越高。”花旗集团CEO Michael Corbat在论坛期间表示。
此前,全球最大公募基金Vanguard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黔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我们估算美股未来十年的平均回报率只有4%,而过去30年美股的平均回报率是多少?高达10%。未来美股回报率的下调,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估值的压缩,即由于无风险利率上升(加息)带来的估值的压缩。”她也警示称,随着美国失业率创下历史新低,一旦这向薪资端不断传导,通胀的压力很可能会抬头,导致美联储更快速加息,这将对资本市场造成压力。
说到资产泡沫,加密货币成了最新担忧。比特币的一年涨幅超过1000%,众多加密货币不断涌现且价格飞涨,这会否为未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埋下伏笔?此外,尚在萌发阶段的区块链技术似乎已经吹起了泡沫,近期全球区块链概念股暴涨,随后也在监管提示下被打回原形。
“这(比特币)是仍需要去进一步验证的事情,因此不希望在中国太早进行广泛交易,所以中国此前关闭了比特币交易,对此我表示支持。”方星海称。
银行体系更为健康
十年前的那场危机始于银行体系内部,各界如今都认为,危机后的强监管已经大大强化了银行系统的韧性,如果下一场危机到来,那么也不太可能是从银行而起。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当时,美国居民几乎每天一醒来就会发现房价又跌了一截。随后,这场因为房价泡沫叠加衍生品滥用导致的局部危机,以野火燎原之势演化成了一场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全球潜在经济增速也因此永久性地下了一个台阶。
据当时的外媒报道,2006年的美国次级贷款高达6400亿美元,约为3年前的两倍,次贷占到了美国全国房贷市场总规模的20%;金融公司、对冲基金手中以次贷抵押的债券总值达到了1万亿美元。据统计,当时13%的次级贷款已形成了坏账。也就在2007年的春天,美国次贷行业开始全面崩溃,超过20家次贷供应商宣布破产、遭受巨额损失或寻求被收购。
“走出上次金融危机,花了8~10年才充分复苏。当前我对未来更有信心,银行系统的韧性不断上升。”David M. Rubenstein表示。
美联储主席耶伦此前也表示, “几大改革措施加强了全球银行吸收损失的能力。首先对风险加权资产的资本计提被大大提升,杠杆要求被大大强化,这也降低了系统性重要机构从事有碍金融稳定的活动的意愿。除此,美国最大的几家银行每年都需要参加全面资本分析和审查(CCAR,亦称“压力测试”),对于银行在面对极端恶劣经济情况时应对潜在损失的能力作出全面的考察,风险管理大大加强。”
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FSOC)的成立也是重要的一步,该委员会负责识别金融稳定风险。此外,一级普通权益资本金从2009年以来几乎翻倍,大型银行的损失吸收能力大大加强。近年来,年度压力测试强化了银行的资本状况和风险管理能力。大型银行对于短期批发性融资的依赖几乎减半,持有的大都是高质量、高流动性的资产。
不过,M&G投资集团CEO Anne Richards在论坛上表示,“需要关注的是,如果压力测试看重的都是相同的几个因素,例如银行、保险机构都被同一种标准监管,那么如果出现意外,也可能会出现系统性风险,只是可能我们还没发现,因此监管层需要实时监测异常情况。”
中国金融风险可控
一直以来,中国的潜在金融风险(以债务高企为主)成了各国担心的一个危机“导火索”,不过随着中国不断推动去杠杆进程,这种风险可谓微乎其微。
方星海在前述讨论会上提及,中国有能力抑制金融风险,持续近两年的去杠杆进程也已经取得进展。
方星海表示,中国有能力预防金融风险。“我们的确很多年前就发现有很多问题,宏观债务率、非金融部门企业负债很高,后者与GDP之比高达250%,我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两年前就开始采取措施。好消息是,债务率在去年首次停止上升;截至2017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2%,增速再创历史新低,从中可以看见政策的力度。”
数据也显示,M2的构成中,“其他(非银、非标等)”大幅收缩了1.27万亿元,可见金融去杠杆力度之大。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此前表示,2017年M2增长8.2%,比上年有所下降,主要反映了在去杠杆和金融监管逐步加强背景下,银行资金运用更加规范,金融部门内部资金循环和嵌套减少,由此派生的存款减少。估计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新的常态。
方星海也表示,“如果有一些机构希望通过做空中国来牟利,那么可能行不通,因为中国系统的属性就决定了中国能够防止金融崩溃,因为监管层采取行动的速度很快。”
“我们做的事,还是跟美国金融危机学习的,”他称,“我们会很快抑制这些风险,确保恐慌情绪不会传播到整个体系。如果能够抑制风险、恐慌不蔓延,整个金融体系就会更稳健。央行会介入,大型健康的金融机构对中小机构伸出援手,整个体系仍然能够工作,中国会一直这么做。问题在于,一旦问题太大,可能很难处置,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尽早采取行动来抑制金融系统风险,我们已经取得了进步。”
此外,方星海表示,随着中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不断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中国也会持续推进这一进程。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第一财经“究竟”视频正式上线
第一财经“究竟”视频正式上线
今日搜狐热点当前位置&&&&&& &
达沃斯热议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中国引领
来源:新华社 &&时间:
  全球增长需要包容胸怀&&达沃斯热议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中国引领
  &全球增长需要包容胸怀!&第十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与会各界嘉宾在探讨世界经济未来走向时思想碰撞,相互启迪,期待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引领作用。
  以容创的胸怀,为世界提供新动能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2.7%,认为全球经济仍面临不断增加的下行风险。
  面对下行风险,要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应对,而创新需要有包容的理念、包容的胸怀和容错的机制。
  参加论坛的大连华信计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说,中国这些年的成绩有目共睹,尤其是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政策手段,创新增长方式,为全球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数字经济机遇,提供借鉴。
  事实上,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正在以创新驱动,为世界增长贡献力量。
  &中国拥有7亿多网民,7亿多智能手机使用者,5亿移动支付使用者,中国在数字经济某些领域,已成为全球的引领者,&参会嘉宾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说。
  从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到C919首飞,从可燃冰开采,到光量子计算机问世&&从模仿跟随,到缩短技术差距并跑甚至领跑,本届达沃斯论坛上,一批以&中国&冠名的自主原创技术,成为嘉宾关注焦点。
  如果说过去达沃斯讨论的焦点还是中国发展将贡献给世界一个多么庞大的消费市场,如今讨论更多的则是中国创新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引领。
  以开放的格局,实现全球互利共赢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论坛上,嘉宾们认为,面对经济下行的风险,更应该抱团取暖,以开放的胸怀融入世界经济大潮。
  &每个人都很欣赏中国关于全球化的主张和承诺。&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对中国的开放格局和包容胸怀给予高度评价,&人类命运紧密相连,世界不再是单极的,而是多极的,需要各方参与进来&。
  面对逆全球化思潮,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扩大开放,遏制&零&和博弈,倡导互利共赢,为全球合作提供包容性新平台。
  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论坛嘉宾、国际通商法律事务所汪士迈说,中国以包容性胸怀拥抱世界,正在践行大国责任和担当,在互联互通的世界,没有人可以抛开合作,独自发展。&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趋势下,需要有这样的胸怀。&
  以共享的理念,让增长惠及全人类
  机器人、互联网正被看成广泛就业的威胁,地区之间技术能力水平的差异正在扩大地区间发展差距&&
  &不可否认,创新是一把双刃剑。&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李政说,科技既能带动经济增长,积累社会财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分化,带来了新矛盾,甚至引发一些道德伦理问题,但绝不能因此而裹足不前。
  &科技没有错,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技术的使用者。应有一个正确的使用理念和适当的管控,科技带来的价值将是巨大的。&李政说。
  在中国,共享的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就是包容的体现。
  在商业层面,有人担心科技的发展冲击传统行业,带来失业问题。出席论坛的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柳青举例说,2016年,有1700万司机从滴滴公司领到了工资。
  不仅如此,共享经济还引领了清洁出行,柳青说,目前,全球有200万台电动汽车,其中有60万台在中国。滴滴平台上有20万台电动车在使用。
  在政府层面,要让全社会共享发展带来的好处。中国提出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届时让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国将13亿人口加速带入小康社会,解决了7000万人的脱贫问题,也为世界树立了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的范例。
  在国际层面,从基础设施到先进技术,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平台,正向世界输送中国的发展成果。(记者石庆伟 汪伟 王炳坤)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
世界经济论坛第11届新领军者年会(2017夏季达沃斯)拉开帷幕,来自80多个国家的超过2000位政、商、学、文等各界领袖汇聚滨城,在创新技术的碰撞与融合中激荡智慧,在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里眺望未来,在交流与合作中探寻包容、普惠...
李克强总理出席2017夏季达沃斯论坛两场“重头戏”,6月27日开幕致辞及28日同国际工商界代表举行对话会,释放的信号满格——
“中国制造2025”将助力中国加强制造业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高科技天堂”——美国《福布斯》杂志、西班牙《世界报》等海外媒体日前这样评价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记协深化改革方案》。《方案》强调,中国记协是党和政府联系新闻界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发展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力量。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83达沃斯热议下一场危机:关注全球资产泡沫,中国金融风险可控达沃斯热议下一场危机:关注全球资产泡沫,中国金融风险可控第一财经百家号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7年的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似乎“逢7必有危机”已经成了各界的思维惯式。然而,2017年迎来的却是罕见的全球经济同步扩张。各界都在思索的是,在看似一片大好的形势下,下一场危机的导火线到底是什么?世界经济论坛于~26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其中一场主题为“下一场金融危机”(Next financial crisis)的讨论会备受关注。各界认为,当前银行体系更为稳健,相比之下更需要担心的可能是资产价格高企所可能引发的风险,尤其是当通胀上升后各国央行可能会超预期加息,而刺破资产泡沫。Carlyle集团联合创始人David M. Rubenstein表示,“现在全球增速接近4%,看上去不俗,但从货币政策来看,利率仍然很低,有较大上行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当前资产价格很高、波动率很低,这是不正常的,未来利率快速上升很可能会导致资产价格下挫。”此外,海外各方人士始终担心的是中国的债务问题可能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从而会对全球产生严重的溢出效应。就此,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中国有能力抑制金融风险,持续近两年的去杠杆进程也已经取得进展,“如果有一些机构希望通过做空中国来牟利,那么可能行不通,因为中国系统的属性就决定了中国能够防止金融崩溃,因为监管层采取行动的速度很快。”关注全球资产泡沫眼下,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场罕见的同步扩张。IMF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WEO)显示,相较于去年10月的预测,IMF分别调升今明两年全球增速0.2个百分点至3.9%;分别大幅调升美国今明两年的增速预期0.4、0.6个百分点至2.7%和2.5%;分别调升中国今明两年增速预期0.1个百分点至6.6%和6.4%。然而,在这一片平静背后,高企的资产价格值得关注。“我认为每一个危机都是与一些资产价格泡沫联系起来的,债务、股票都包括。因此现在需要关注的是,主要经济体是不是存在资产泡沫?如果有迹象,监管者就需要采取行动。”方星海称。目前一些股票估值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标普500指数在过去12个月的市盈率为25倍,而长期中枢为15倍;席勒周期性调整市盈率(CAPE)已经接近30倍,而历史中值为16倍,这个倍数过去只有在爆发金融危机的1929年和2000年才会被超越;“巴菲特指数”(美国股市总市值在GDP中的比重)现已创下历史新高;被称为“投资者恐慌指数”的VIX指数处于27年来的历史最低位。“去年很长一段时间,由于VIX始终维持低位,卖VIX成了一个常见的交易手段,但如此低的波动率令人担心;此外,每当出现政治风险,例如政府关门、英国脱欧等等,股市跌了之后,投资者又不断买入,将价格越推越高。”花旗集团CEO Michael Corbat在论坛期间表示。此前,全球最大公募基金Vanguard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黔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我们估算美股未来十年的平均回报率只有4%,而过去30年美股的平均回报率是多少?高达10%。未来美股回报率的下调,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估值的压缩,即由于无风险利率上升(加息)带来的估值的压缩。”她也警示称,随着美国失业率创下历史新低,一旦这向薪资端不断传导,通胀的压力很可能会抬头,导致美联储更快速加息,这将对资本市场造成压力。说到资产泡沫,加密货币成了最新担忧。比特币的一年涨幅超过1000%,众多加密货币不断涌现且价格飞涨,这会否为未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埋下伏笔?此外,尚在萌发阶段的区块链技术似乎已经吹起了泡沫,近期全球区块链概念股暴涨,随后也在监管提示下被打回原形。“这(比特币)是仍需要去进一步验证的事情,因此不希望在中国太早进行广泛交易,所以中国此前关闭了比特币交易,对此我表示支持。”方星海称。银行体系更为健康十年前的那场危机始于银行体系内部,各界如今都认为,危机后的强监管已经大大强化了银行系统的韧性,如果下一场危机到来,那么也不太可能是从银行而起。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当时,美国居民几乎每天一醒来就会发现房价又跌了一截。随后,这场因为房价泡沫叠加衍生品滥用导致的局部危机,以野火燎原之势演化成了一场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全球潜在经济增速也因此永久性地下了一个台阶。据当时的外媒报道,2006年的美国次级贷款高达6400亿美元,约为3年前的两倍,次贷占到了美国全国房贷市场总规模的20%;金融公司、对冲基金手中以次贷抵押的债券总值达到了1万亿美元。据统计,当时13%的次级贷款已形成了坏账。也就在2007年的春天,美国次贷行业开始全面崩溃,超过20家次贷供应商宣布破产、遭受巨额损失或寻求被收购。“走出上次金融危机,花了8~10年才充分复苏。当前我对未来更有信心,银行系统的韧性不断上升。”David M. Rubenstein表示。美联储主席耶伦此前也表示, “几大改革措施加强了全球银行吸收损失的能力。首先对风险加权资产的资本计提被大大提升,杠杆要求被大大强化,这也降低了系统性重要机构从事有碍金融稳定的活动的意愿。除此,美国最大的几家银行每年都需要参加全面资本分析和审查(CCAR,亦称“压力测试”),对于银行在面对极端恶劣经济情况时应对潜在损失的能力作出全面的考察,风险管理大大加强。”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FSOC)的成立也是重要的一步,该委员会负责识别金融稳定风险。此外,一级普通权益资本金从2009年以来几乎翻倍,大型银行的损失吸收能力大大加强。近年来,年度压力测试强化了银行的资本状况和风险管理能力。大型银行对于短期批发性融资的依赖几乎减半,持有的大都是高质量、高流动性的资产。不过,M&G投资集团CEO Anne Richards在论坛上表示,“需要关注的是,如果压力测试看重的都是相同的几个因素,例如银行、保险机构都被同一种标准监管,那么如果出现意外,也可能会出现系统性风险,只是可能我们还没发现,因此监管层需要实时监测异常情况。”中国金融风险可控一直以来,中国的潜在金融风险(以债务高企为主)成了各国担心的一个危机“导火索”,不过随着中国不断推动去杠杆进程,这种风险可谓微乎其微。方星海在前述讨论会上提及,中国有能力抑制金融风险,持续近两年的去杠杆进程也已经取得进展。方星海表示,中国有能力预防金融风险。“我们的确很多年前就发现有很多问题,宏观债务率、非金融部门企业负债很高,后者与GDP之比高达250%,我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两年前就开始采取措施。好消息是,债务率在去年首次停止上升;截至2017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2%,增速再创历史新低,从中可以看见政策的力度。”数据也显示,M2的构成中,“其他(非银、非标等)”大幅收缩了1.27万亿元,可见金融去杠杆力度之大。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此前表示,2017年M2增长8.2%,比上年有所下降,主要反映了在去杠杆和金融监管逐步加强背景下,银行资金运用更加规范,金融部门内部资金循环和嵌套减少,由此派生的存款减少。估计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新的常态。方星海也表示,“如果有一些机构希望通过做空中国来牟利,那么可能行不通,因为中国系统的属性就决定了中国能够防止金融崩溃,因为监管层采取行动的速度很快。”“我们做的事,还是跟美国金融危机学习的,”他称,“我们会很快抑制这些风险,确保恐慌情绪不会传播到整个体系。如果能够抑制风险、恐慌不蔓延,整个金融体系就会更稳健。央行会介入,大型健康的金融机构对中小机构伸出援手,整个体系仍然能够工作,中国会一直这么做。问题在于,一旦问题太大,可能很难处置,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尽早采取行动来抑制金融系统风险,我们已经取得了进步。”此外,方星海表示,随着中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不断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中国也会持续推进这一进程。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第一财经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第一财经官方百家号,可靠又有趣。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热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