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行为 和角色需要—动机—行为理论和角色动机哪个在前面

社会工作者心理学的166个效应:33-34_中大网校
社会工作者心理学的166个效应:33-34
发表时间:日9:27 来源:中大网校
点击关注微信:
33 答布效应:角色行为的&导演&
我们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纯生物性的个体,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社会的人。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那么,我们每一个人所显现的角色行为,又是由什么所&导演&的呢?
让我们把话题回溯到原始社会吧。根据研究认为,当时就有一种传统的习惯和禁律,史称之为&答布&。&答布&是人类社会最初期的一种生活规范。当时虽然还没有宗教、道德、法律等观念存在,但是人们在生活中,已经混合这三者观念统一使用。史学家通称&答布&为&法律诞生前的公共的规范&。&答布&为什么能有这样一种效应呢?社会心理学家分析,这是由于原始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很低,所以人们对于所谓的神怪或是污秽事物有一种禁忌心理,认为如果触犯禁忌,便要蒙受灾害,故而必须远远地躲避它们、畏敬它们,而由这种信念所形成的习俗,就是&答布&。同时,当时的文化发展水平也使人们初步认识到作为参加社会活动的个体,其行为必须要服从于一定的法则、一定的行为规范。这便是&答布效应&的由来。 现代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当然不是原始社会可以比拟的。现代社会所赖以维持的力量,现代人角色行为的&导演&,已经不是什么&答布&了。但是,从社会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说,&答布效应&所揭示的角色行为由角色规范&导演&这一内涵,却是不会过时的。
&社会心理学对人类行为(外显的和内潜的)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就在于阐明了一个社会如何使其成员的行为遵从社会现行的,适合一定阶级要求和需要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或是倡导其成员如何遵从本民族的文化规范。社会是规范的体系。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其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守。从这个角度而言,只要我们不是把&答布效应&中的&答布&仅仅理解为原始社会里的&答布&,而是把它理解为角色行为的&导演&一角色规范,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答布效应&在任何社会里都是客观存在的。
&现代社会里的&答布效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那些经过一定程序使之成为可见的条文,如宪法、各种法律政策规定、党纪,各种道德法规、各类公约守则等等。广义的则是指那些不成文的东西,它们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通过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风俗习惯、道德观念。这些东西虽然没有写进有关条文,但却渗透在每一个角色扮演者的心理和行为之中。上述明文规定和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之总和,就是社会对每一个成员提出的要求,就是对所有角鱼扮演者表现角色行为的&总导演&。可见,这些约定或俗成的行为规范,概括起来说,最集中地体现在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这两个方面。但它们又涉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内容和形式是相当广泛、多样的。如果需要作具体分类的话,那么大致可分为:
(1)正式规范,即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规范,如规章制度和守则等等。
(2)非正式规范,即由群众自发形成的规范,如朋友见面时的招呼方式,衣服式样,等等,如果违反之,就会在一定范围的群体中受到众人的冷眼,产生心理压力。
(3)所属规范,指个体成员所参加群体的规范,如你成为某一协会的会员,就必须遵守该协会的章程等规范。
(4)参考规范,即个人往往以心目中的模范人物作为自己参照的行为准则。
(5)地区性规范,指某个地区的群体所特有的规范,如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语言规范等等,我们常常说&入乡随俗&,便是这种规范的表现。
&凡此种种,都表明规范就是一种标准化的观念,角色规范就是角色扮演者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有了这个标准,角色粉演者就明白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在什么情况下不应该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革命的理想、道德、纪律,决定着我们的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一切优秀的社会角色扮演者,都应当自觉地按照这一规范导演自己的角色行为,做党所要求的&四有&新人。
&角色规范作为&答布效应&的内涵,是一种标准化的观念,它一旦形成,就自然地具有认知的标准化作用、行为的定向作用、维系社会整体性的作用。所谓&答布效应&,也就是这些作用的反映。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角色规范的作用不汉为角色扮演者规定了一定的行为准则,而且在社会机制的运转中会形成社会心理方面的准则:一是激励力量,勉励人们信守角色规范,例如社会赞许,人际关系的亲热、承认个性的某些要求、扩大个人意见在群体舆论中的份量等等,二是制止力量,制止那些违背角色规范的行为,如加以社会谴责、人际关系方面的冷淡等等。角色规范本来的作用,加上在社会运转中产生的社会心理作用,于是,哪一个角色成员想要毫无约束力地去&天马行空&,那就恰如鲁迅先生所讽刺的&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可笑了。
&用角色规范来导演个体的角色行为,是人类行为的特征之一,是重要的社会因素之一。原始社会就显示了&答布效应&,个中道理不是意味深长、清晰可见的吗?我们知道,动物的行为方式是由先天遗传所决定的,而人类在共同生活中所创造的角色规范是人类从事实践活动、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工具。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绝不是简单的相互间的刺激与反应,而必须以某一角色规范为媒介,为一定的角色规范所导演。角色规范是公认的,大家共同掌握的,而不是个人单独创造的。角色行为中的角色规范成份,使一切角色行为的表现,好比是一本对他人打开着的书籍,他人在阅读这本书籍的过程中,能了解这个人的角色动机、角色情绪乃至个性特征,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一句话,角色行为总是按照角色规范所实施的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正因为如此,尽管社会上的人千差万别,所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但由于角色规范的社会性,指示着人们需要满足的方式和提出相应的行为目标?使个人了解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从而才能使社会机制得以正常运转。否则,人类岂不成了一盆散沙,社会还成其为社会吗?因此,角色规范是据以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透视镜&,是维系社会生活的&粘合剂&,是人类存在和发展须臾不可离的&通灵宝玉&。我以为,这正是&答布效应&所蕴涵励最深刻的含义。
&我们按照角色规范来导演自己的角色行为,这既是符合社会要求的手段,也是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人的需要是指对人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人的需要和动物的本能需要,条件反射式的需要不同,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占有、拥有或片面的享受,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活动置于意识控制之下。在人的需要动机结构中,有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的需要,有喜欢获得社会赞许、他人赞扬的需要。但是,这种需要是以社会能够提供什么为尺度,以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样满足为前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条件下受到社会即互相交往的个人的制约。因此,就应该用社会允许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需要。只有不断地接受特定社会、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国情所灌输的价值体系,遵守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才能引起人们的情绪反应与赞誉,从而获得需要的满足。事实反复证明,愈是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来导演自己的角色行为者,就愈会得到社会的赞扬。这既满足了社会需要,同时也就满足了个人的需要。如果个人认识不到这一客观规律,缺乏按社会规范导演角色行为的自觉性,为了满足背离社会规范的私欲而为所欲为,那就必然地理所当然地要受到社会的惩罚。
&&答布效应&的原理告诫我们要用角色规范来&导演&角色行为,这不仅表观于社会对每一个成员的总体要求,必须在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的规范框架内活动,而且还反映在对个体扮演某一具体角色时也要符合特殊的角色规范。这好比在舞台上演出,每一个演员首先都必须贯彻导演的总体要求,诸如台风要正,思想集中、听从安排等等;此外,你扮演的是旦角或者是武生或者是别的什么具体角色,还应该根据这一角色的特殊要求去唱、去做。这两方面的紧密结合,才是角色行为的统一体。我们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扮演社会角色,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方面,我们要遵守社会规范对所有社会角色扮演者的共同要求,另一方面,还要内化对某一种角色扮演的特殊规范。比如,你在家里已经扮演起年轻的爸爸角色,那你就应当懂得社会对家长角色的一些特殊要求,表现出为社会教育好子女等方面良好的角色行为。假如你是一位小学教师的话,那么,你在各方面都应当符合为人师表的角色规范。如此等等,你都可以而且应当根据你的角色位置,去思考、去行动,以使自己的角色行为既符合角色规范的普遍要求又落实了特殊要求。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共性与个性的体现,社会舞台上的角色扮演者不正是这样既阵营整齐、又多彩多姿的吗?!
&你要表现出良好的角色行为,你要提高角色的扮演水平,请别忘了,&导演&就站在你的身边。关键是要你认识他的面貌、理解他的意图、落实他的要求。&&&他&,就是角色规范的代名词:&答布效应&。
34 德西效应
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和内感 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使工作的动机力量培增,积极性更高,反而其效果降低,变成是二者之差,外加报酬(主要是奖励)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
【实验】德西在1971年作了专门的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第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
(责任编辑:)
共2页,当前第1页&&&&&&人物角色深入分析:正确创建人物角色指南(第2部分)
发布: 12:26:27
我们有无数的方法可以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渗透到用户体验设计这一创造性的过程。人物角色(personas)就是同理和分析用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建立人物角色并没有唯一正确的方法,但我在这里分享的方法是基于我在交互设计机构Cooper多年发展、现场实验和不断完善而得到。这一过程遵循一个连贯合理的流程,从对用户几乎一无所知开始,直至得到一个可以和他人分享的、完善提炼过的、细致的用户视角。
1.& 明确你的用户
在你学到东西前,你需要确定从谁那里去学东西。你可以根据人口特征和心理特征来建立你的筛选标准,以决定观察和访谈谁。
有许多方法可以用来过滤用户,从而聚焦到那些与你项目息息相关的人身上。筛选标准通常取决于不同因素的结合。
传统的研究方式即市场细分是一个好的开始。如果已经建立起了用户基础,你就有了人口特征的数据源;如果没有这样的数据源,你可以给现有的用户发放问卷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如果你没有用户基础(初创公司通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从你竞争对手,或者同类公司或产品的用户那里了解更多信息。
2.& 确定询问什么
了解用户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对他们进行访谈或观察。访谈提纲和研究方案可以保证你从所有的研究对象那里获得一致的信息,从而最终保证同质的数据集。撰写提纲和方案的过程可以驱使你思考你需要从研究参与者那里了解什么。访谈和观察不仅仅意味着获取原始数据,也意味着获得对参与者和他们视角的透彻理解。
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访谈和观察了解到用户的所有事情是不可能的,所以要询问最重要的问题、观察最相关的行为。为了确定什么信息是最需要的,想想你的知识缺口、哪些细节能够给设计决策最好的启发、你的团队对什么好奇、以及什么能给到整个团队关于参与者需求和目标的共识。
这一阶段的问题和观察领域不必那么详尽,因为此时的目标是获得对用户的基本理解,基于此团队成员可以在未来进行推断,或独立回答新的问题。通过透彻理解用户,团队成员应该能够从人物角色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迈步在未知的领域。在产品的开发阶段,用户并不会和我们呆在一起,但基于正确信息而创建的人物角色却能够很好地代表他们。通过询问正确的问题抓住用户视角的核心,你就能够创建一个将用户的声音带进讨论的人物角色。
根据项目目标的不同、你所访谈和观察的用户类型的差异以及时间上的限制,你的问题会有所差异。但不管你问什么,记住下面的要点:
?& 以开放式问题为主。?& 除了说,也让用户演示。?& 如果可以,询问具体的故事,特别是你观察不到的东西。
也不要害怕询问听起来幼稚的问题,因为你想要发现尽可能多的信息。(幼稚的问题不是愚蠢的问题;这些问题体现了你想要了解更多的渴望,并在访谈中建立了一种非权威式的氛围,从而有利于与参与者建立融洽的关系。)遵循这些准则可以为建立人物角色收集充分的回答和稳固的基础。
对所有的参与者询问大致相同的问题。访谈提纲可以保证一致性。
你可以参考下面的样例问题来撰写你的访谈提纲。这些问题是我在许多公司的软件设计项目中使用过的。我发现在新项目中从这些问题出发是非常有用的。
?& 跟我们简单谈谈你的工作。?& 你是如何从事这项工作的?为什么从事这项工作??& 你凭借这种能力工作多久了??& 你为什么要在这家公司而不是其他公司工作??& 跟我们简单谈谈你所在的行业,以及你起到的作用。
?& 你的工作需要哪些技能??& 你如何获得你所在行业和职业的最新信息?
?& 你在自己工作中的职责有哪些??& 你如何定义自己工作的进度或成功??& 你如何测量进度或成功?
态度和动机
?& 你工作中最有趣的是什么??& 你最看重什么??& 你对做好工作有哪些外部或内部动机(比如奖励、晋升和福利)?
?& 请描述下你在工作日典型的一天。当你走进办公室你会做什么?下一步会做什么??& 你是如何完成特定任务的??& 这个任务通常要多久??& 你会怎么开始??& 下一步会做什么??& 能跟我演示下你是怎么做的吗??& 在大部分时间你会做什么??& 哪些活动对你的成功来说是最重要的??& 在你工作日典型的一天做的所有事情当中,有没有哪些过程或任务是由你的公司或行业强制执行的??& 你自己形成了怎样的工作流程??& 你有从你的同事那里学习如何更好地工作吗?
?& 你是如何布置你的办公室来帮助你完成你的任务或目标的??& 跟我演示下你是如何利用你的办公室来完成你的任务或目标的?
?& 你的工作中有哪些最为困难、最具挑战性或最让人头痛或感到挫败的事情??& 在一天过去后,脑子里还在想哪些工作上的事情(如果有的话)?(换句话说,什么问题让你彻夜难眠?)
工具和技术
?& 你完成工作上的任务会使用到哪些工具??& 有哪些数字化工具??& 你的工具有哪些不足?(你会用它们做哪些它们不适用或做不好的事情?)
?& 在你的职位上哪些人做得比较好?为什么??& 请描述一个流程,以及随着时间它是如何改变或保持不变的。
关系和组织结构
?& 除了客户和顾客,你在工作中还会和哪些人打交道??& 你向谁汇报??& 谁向你汇报??& 你和其他人协作的频率有多高??& 你是如何与其他人协作的?
?& 如果我们的谈话放到几年后,会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如果你可以塑造你最理想的经历,这一经历是怎样的?
?& 我们有哪些东西没有了解到??& 你有什么想对我们说的吗??& 你有什么想问我们的吗?
3.& 获得用户
这一步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人物角色是否有效。找到足够数量的用户将决定你的人物角色能否是准确、有用,以代表研究参与者。专家推荐为每个人物角色寻找5到30名左右的用户。确切的数字并不重要,只要我们发现了趋势和模式。这些数量可能看起来太少、得不到任何可靠的利用,但实际上,这些数据并不是用来进行数据分析的,而是用来做定性分析,以启发设计过程的。
通常从5个用户那里就可以观察到一定的趋势。基于此便可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参与者数量的多寡并没有你能否从访谈和观察中得到新的信息来得重要。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同样适用于这里;在某个点,从新的访谈或进一步观察中获得的信息将会变得很少甚至没有,因为所有重要的模式都已经被发现,研究者已经达到了一种被人类学家熟知的叫做“理解”(verstehen)的认识水平。
除访谈外,观察的好处就是它只需要较少的参与者。如果你自己或在你认识的人的帮助下没法找到足够数量的人,可以考虑招募机构。
4.& 理解用户
在建立人物角色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会花费在访谈和观察上。和另一个团队成员一起协作,这样你就可以把握住你在访谈或观察中可能会错过的任何东西。你和你的同事要和研究参与者呆在一起,位置的安排也要合理。位置安排如果合理,参与者就会提供更详细、更准确的信息,也更可能以自然的方式行动。
亲自观察和访谈,并在位置安排上做到与项目息息相关,这样会产生最为有用的数据。同时,以多种方式记录信息,比如记笔记和录音,也能保证准确性。
在这一阶段,为了同理你准备为之设计的人,和参与者直接、面对面的互动是很重要的。和用户面对面并不总是可行,但要尽可能这样做。如果不能这样做,可以退而求其次:访谈已经和用户有过直接互动的人。以二手信息来创建的人物角色被称为临时人物角色(provisional personas)。这些信息是二手的、过滤过的和有偏差的,但总比没有好,这也为你的研究建立了一个起点。
同理心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看待用户,而面对面的互动则是知悉用户内心和头脑的唯一方式。我的意思并不是为了与用户套近乎而变得跟他们粘乎乎的,但是,如果你能基于面对面的互动去同理他们,那你就更能把握他们的直觉,并能潜移默化地依据对他们的理解行动,否则这些是决然不可能的。面对面接触是最重要的。
5.& 分析数据
分析阶段是最复杂的,因为你必须比较有关研究对象多种多样的行为和态度变量。这需要一些实践,随着经验的积累会变得容易得多。想深入了解,可以查看,或阅读这本书:Designing
for the Digital Age。
在直接或间接地了解研究对象后,你需要在数据中寻找模式以获得理解。简言之,对于同一角色的每组对象(比如一组医生),你需要在一系列行为和态度属性上为每个对象找到自己的等级位置,以确定哪些参与者有着类似的属性分布,这样就能发现他们之间的共同特质。每组的类似参与者就是人物角色的原型。
人物角色不只是“角色”(roles),尽管乍看起来是这样。角色对于细分和分组同类用户是很有帮助的,但角色不等于人物角色。角色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执行的任务定义的,而不是他们如何执行任务或他们对完成这份任务的感受。通常,对于一个角色,我们需要2个或更多的人物角色来表现行为的范围。
例如,如果你正在为医生、护士、技术人员或病人设计医用软件,这样就要访谈这四类角色。然而,当你分析这些人的回答时,你要把医生和医生比较,而不是和技术人员比较。他们的角色可能有些许重叠,但不要把来自不同角色的数据混淆起来。要比较同类角色的参与者;否则,大的差异将掩盖参与者之间更小的差异。
你可以将大部分观察到的行为和态度作为谱系(spectrum)表现出来(例如,从低到高,或从悲伤到快乐)。每个谱系应该是独立的,且有四个水平。
在这个谱系中,低和负面属性位于左端,高和正面属性位于右端。
在每个谱系中,参与者会进行1到4的评级(类似于李克特量表)。偶数的设置可以防止中立分数的出现(例如,5分制中的3分在创建人物角色时价值很小)。一些变量很难或不能通过谱系表现出来;如果这样的话,不必强求,你可以将这个变量以多选题的形式表现。
为了确定需要分析的谱系的数量,仔细检查参与者对访谈问题的回答,并记下任何不同的行为或态度上的差异。少于5个谱系的数量太少,超过20个就太多了,你可以取其中。如果你对使用哪个谱系犹疑不定,回头看看访谈提纲中的问题类型,以确定哪个类别对于分组和区分不同研究参与者是最有效的。动机和目标、频率和任务时长、对任务的态度通常是好的起点。
一旦你为每个角色列出来5到20个变量,在每个谱系上找到每个参与者的位置,如下:
当每个参与者都在某个谱系上找到位置后,记住这些数据都是相对。惠特尼做的手术比道格多,而艾略特做的比他俩都多。这一事实比一个人得分是2而不是3或4更为重要。
一旦所有的研究参与者在每个谱系上都找到位置后,就到了发现模式的时候了。这一阶段看起来有点难以应付,特别是当你研究的对象特别多的时候。可以从简单的开始,找到两个在不同的谱系上得分差不多的两个人。这里的模式分析与语义差异或多维亲和图分析有点类似。
在上面描述受访医生的5个谱系中,Tiffany和Sam三次出现在同样的位置、一次出现在差不多的位置,还有一次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对于我们来说,Tiffany和Sam就是差不多的人,应该用同一个人物角色来代表。进一步看,Dan和Elliot在谱系上也处于类似或相同的位置,但他们与Tiffany和Sam的模式有所不同。Dan和Elliot应该用与Tiffany和Sam不同的人物角色来代表。
研究者使用了5个变量来比较受访的医生,并将所有的研究参与者都在谱系上标示出来。如果Tiffany和Sam在许多谱系上都处在相同或类似的位置,那么他们就构成了一个最终有助于描述一个人物角色的模式。大部分时间,你在参与者中找到的模式并不适用于每个单独的谱系,因为基本上所有的模式都是完美拟合的。
这没有问题。只要参与者在大部分谱系上是匹配的,那么这个模式就是有效的。重复这一过程,直到你发现代表不同组用户的所有模式。如果操作得当,你会比较许多对研究参与者,你得到的东西会像上面的图表一样(蓝色代表找到的第一个模式)。
将类似的参与者组织在一起可能会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但这是值得的。和其他研究者一起协作,从而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当中获益,并讨论模糊或困惑的点。
这就是角色和人物角色不同的地方。尽管研究者访谈了许多医生,这些参与者仍然有不同的反应模式,进而得到有着不同人物角色的医生。每个独特的行为和态度模式应该通过一个单独的人物角色来体现。
6.& 综合用户模型
既然你已经有着不同组的研究参与者,这些分组代表着不同的人物角色,你要确定如何去描述这些人物角色。在访谈和观察过程中,你听过不同的回答、看到过不同的行为,这些是每组的特征。这些共同的、平均的或主导性的特质要在每个人物角色中体现。
这些人物角色是由从访谈或观察中得来的一少部分的关键属性定义的。这一可交付的成果清晰而准确地传达了用户的视角。
7.& 编写给其他人看的文档
编写人物角色文档并没有唯一正确的方式,但一个关键因素要包含在内。一个将用户模型展示给其他人看的有效的人物角色文档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 姓名?& 人口属性?& 描述性的标题?& 照片?& 引语?& 一天的故事?& 最终目标(外显的和隐性的)
上面的人物角色文档清晰地总结了研究数据。主要的元素是“关键目标”(key goals)和“生命中的一天”(Day in the Life),这些是所有制作精良的人物角色文档的共同要素。其他要素,比如“Fred一瞥”(Quick Take on Fred)是因为项目需要。你从事的每个项目都规定一个编写人物角色文档的特定方式。
一个稳健的人物角色实际上只需要7个部分就可以帮助团队成员理解一个用户的关键要素。将其他要素添加进文档通常是为了让人物角色更为生动,比如需求和想望、责任、动机、态度、痛点(即问题、挫败或困难)、有趣的行为、设计规则(即设计必须满足用户的要点)。
你可以在人物角色文档里添加无数的其他元素,但越多并不总是意味着更好。这份文档通常只有一页,这一限制会促使你专注在最核心的要素上,以免分心或没有重点。如果你不能在一页纸上呈现所有内容,可以考虑某种补充性的文档。记住,虽然你曾经沉浸在数据中,其他人通常却只会看一页内容。如果太长,他们很可能根本不会看它,更不用谈记住这些信息了。让这些内容尽可能地简短,并聚焦在最重要的要素上。
如果你正在寻找编写人物角色文档的灵感,我强烈推荐。这份海报组织和格式化了所有重要的信息,你需要利用这些信息来创建一个让人惊艳的一页的可交付物。
跟其他人分享你的人物角色
通过将人物角色文档分享给其他人,你在整个过程中正在传播你已经获得的知识。考虑将人物角色以一种吸引人的方式展示给其他人,并在展示后给每个人一页纸带走。
尽管信息量不多,这些吸引人的海报可以很好地提醒我们人物角色是谁、他们喜欢什么。
本文介绍的过程是充分而详细的。它基于我在Cooper多年的提炼,并会根据我的目的做了调整。虽然这样说,你也可以根据你的需要自由地改变这一流程。在你获得一些经验后,一些部分可以被简化甚至被忽略。这并不是创建人物角色的唯一方式,但这是一个好的起点。我希望这一流程可以帮助到你。
原文来源:
原文标题:
原文地址:
相关译文来自无觅插件
发表于: 13:30:46
我怎么觉得人物角色这个词有点儿奇怪呢 ?
发表于: 17:07:46
sandraxue:我怎么觉得人物角色这个词有点儿奇怪呢 ?
这个是照着国内目前的惯例翻译。你有更好的译法么?^_^
您已经赞过此文了。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浅谈活动区中幼儿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能力的培养
浅谈活动区中幼儿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能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良好的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能力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儿童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而实现其角色转变的过程,进入他人角色并体验他人情感和行为经验,从而相应的习得该角色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人一生中扮演着种种角色,就家庭而言,有构成家庭的家庭角色,如:爸爸、妈妈、儿子或女儿;就社会而言,有维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社会角色,如:农民、工人、医生、警察、教师、军人等;就个体发展过程来看,出生后在家做子女,入学后当学生,参加工作后有了职业角色,有了子女后为人父母等等,每一种角色的相应能力都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学习。
  因此,只有培养幼儿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能力,才能让幼儿认知自己身边的各种角色,理解各角色之间的关系,为以后扮演好现实生活中自己的角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让幼儿多做角色游戏,加深幼儿对角色的体验
  1、角色游戏是幼儿认知社会角色,理解社会角色关系的主要途径。在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能力培养前,要让孩子们走进生活,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孩子只有多接触社会,多接触生活,才能增加对不同社会角色的感性认识,注意引导孩子观察人们在干什么,人们之间的分工和关系如何,等等。如经常带孩子去参观超市,就要让孩子认识&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了解他们的工作;参观工厂时,要引导孩子认识&工人&的角色及工作情况;乘公共汽车时,让孩子认识&售票员&、&司机和乘客&角色,了解他们各自的职责等等。不管何种社会角色,都有相应的角色行为、角色规范及相关联的社会关系,而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幼儿先去了解他们职业的性质,有了一定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后再引导幼儿通过讨论、扮演某一个角色,从而理解该角色。例如:当前由于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几个方面的原因,多数幼儿普遍活泼好动,做事缺乏信心,怕吃苦、畏难,要改变孩子们的这些不良行为,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活动区的教育作用,例如:我们带孩子们到消防大队参观了哨兵站岗,通过实地的观察,孩子们了解了哨兵站岗的姿势,了解了哨兵的职责,于是,我们结合孩子们的兴趣,引导幼儿在表演区中扮演&哨兵&,并引导幼儿比一比看看谁是个好&哨兵&,在扮演的过程中,孩子们与无意之间习得了&哨兵&所具有的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也许孩子以后会慢慢淡忘扮&哨兵&这个游戏,但是通过这种反复的角色扮演训练而内化在儿童身上的良好品质却会永远保留在孩子身上,使他终身受益。
  2、充分发挥好教师、父母的榜样和指导作用。
  教师及父母扮演的社会角色对孩子起着榜样的作用,因此,教师、家长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由于受理解水平、动作水平和经验水平的限制,幼儿在选定游戏主题、分配好游戏角色,开始游戏时,往往因为主题多,情节复杂而违反规则,这时候,需要教师的有效介入。如:组织幼儿表演&小蝌蚪找妈妈&时,由于故事中的角色多,孩子们在分配角色时发生了争吵,这时我们介入到了孩子们中间,指导孩子们合理的分配了角色;加之故事情节复杂,孩子们在表演时遇到了很多困难,游戏时常中断,于是,我们以特殊的游戏伙伴身份参与到了幼儿的游戏活动当中,进行了游戏的指导工作,使游戏顺利地开展了下去。
  对于孩子们在活动区扮演的角色,非常有必要延伸到家庭当中,可以让孩子把未尽的兴趣在家庭区角中获得延伸,这就需要家长同样担负起参与指导幼儿游戏的的工作。这样才不至于使幼儿的游戏半途而废或降低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水平和体验程度。
  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引导幼儿的游戏过程,和幼儿一起进行情感探讨,以及他人角色特点及所处地位的探讨,达到去除幼儿&自我中心化&的良好教育效果。2、帮助幼儿处理游戏中出现的冲突,可以让幼儿学会解决问题的技巧。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遇事动脑筋的习惯。3、积极引导幼儿对角色进行点评。
  二、 注重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的心理效应
  1、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
  角色扮演训练的一个重要特色即为儿童提供行为范例,儿童最初只是在训练后将其简单的再现于游戏与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如:模仿其中角色的一些语言和行为。例如:刚讲完&大家爱玲玲&这个故事,在益智区活动时,当一名幼儿蹲在地上下跳棋时,另一名幼儿马上搬一把椅子说&你做着吧,蹲着多累呀。&其语气完全模仿故事中&玲玲&。
  2、认同
  随着幼儿角色扮演次数的增加,幼儿便会对角色扮演种的正面角色产生认同,他们已经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处境和情感,能够预测自己行为可能给他人带来的后果,这时儿童的角色承担能力已具有相当水平,行为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设身处地得替他人着想的行为。例如:结构区游戏时,一名幼儿在拆装插片,她的一个手指受伤贴着创可贴,因此,插片拆了以后装不回去,非常费力的在那装,另一名幼儿看到了马上对他说&你的手伤了没法装,要是弄疼了就糟了,还是我来帮你装吧。&
  3、内化
  内化是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高层次,孩子们能据此对自己的行为实行自我指导。
  总之,幼儿良好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开展的形式也应灵活多样,情景内容的设计也要与儿童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不断的提高幼儿的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能力;还可以提高儿童在特设情景下的助人行为及其动机水平;提高其日常生活中的亲社会行为水平,使儿童的消极社会行为显著降低,促进幼儿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为背后的动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