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厂区管线综合输水管线设计规范范》废止了吗

石油化工厂区管线综合设计规范 - 标准资料免费下载 - 标准资料网
原材料工业及通信、广播工程 >>
石化 免费分享,免费下载">
石油化工厂区管线综合设计规范
标准名称:石油化工厂区管线综合设计规范
英文名称:Coordination of pipelines design code for petrochemical plant
中标分类:
工程建设 >>
原材料工业及通信、广播工程 >>
石化、化工工程
流体系统和通用件 >>
管道部件和管道
替代情况:替代SH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首发日期:
作废日期:
归口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工程建设管理部
起草单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起草人:王秀云、范慰颉
出版社:中国石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
页数:14页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及扩建工程的石油化工厂区管线综合设计。不适用于各生产单元内的管线综合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
所属分类: 工程建设
原材料工业及通信
流体系统和通用件
管道部件和管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标准名称:燃煤工业锅炉能效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首发日期:
作废日期:
主管部门: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
所属分类: 化工技术
【英文标准名称】: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Network(ISDN)-BasicAccessInterfaceforUseonMetallicLoopsforApplicationontheNetworkSideoftheNT(Layer1Specification)【原文标准名称】: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NT网络边界应用的金属环路用基本访问接口(1层规范)【标准号】:ANSIATIS9【标准状态】:现行【国别】:美国【发布日期】:1999【实施或试行日期】:【发布单位】:美国国家标准学会(US-ANSI)【起草单位】:ANSI【标准类型】:()【标准水平】:()【中文主题词】:通信传输线路;接口(数据处理);综合业务数字网;远程通信;电信【英文主题词】:CommunicatInterfaces(dataprocessing);ISDN;TTelecommunications【摘要】:【中国标准分类号】:M19【国际标准分类号】:33_080【页数】:【正文语种】:英语&&&*石油化工厂区管线综合技术规范GB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164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32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石油化工厂内道路设计规范
4 一般规定
4.2 石油化工企业建厂施工工程量大、周期长、施工期间道路货运量大,且有重型车辆通行。路面如能分期施工,便于施工道路与永久道路相结合,则具有较大的经济实效。建厂期间如有超重、超限大件运输,对线路、路面、桥涵等的设计都要采取相应措施。
4.3 厂内道路分类
&&& GBJ 22《厂矿道路设计规范》提出厂内道路按性质、使用要求及混合交通量划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道、车间引道和人行道五类。经调查,考虑到石化企业实际情况,本次修订取消&支道&,而增设&街区内道路&。具体含义为:
&&& 一、主干道:是全厂性骨干道路,一般与厂区主要出入口连接,或贯通整个厂区。本类道路的交通量大而集中,有的在上下班时形成客运和人流高峰。也有的生产运输繁忙,行车密度较大,如产品外运道路或与货运车辆出入口连通的道路,可作为厂内消防道路;
&&& 二、次干道:系一般街区外的全厂性道路,辅助主干道构成厂内道路网。有的与工厂次要出入口连接,或者是某些生产,检修时运输量较大,职工人数较高的车间附近的街区间道路,平时有一定数量的车辆和人流通过,检修时可能有较多的车辆行驶,可作为厂内消防道路;
&&& 三、街区内道路:石油化工厂内中,工艺装置或辅助生产的循环水场、污水处理场等的大部分设备采用露天布置,所以需要设置街区内道路将由露天设备组成的区域连接起来,街区内道路可用于检修、消防等。平时车流和人流较少;
&&& 四、车间引道:前二类道路与街区内道路相连接的道路。此类道路线路较短,交通量大小不一;
&&& 五、人行道:系专供人行的通行道。
&&& 由于石化企业有大、中、小不同规模的差别和运输方式上的区别,以上五类道路在设计中应根据工厂规模和交通运输的需要,可在一个厂内全部设置或部分设置。
4.4 计算行车速度
&&& 计算行车速度是道路受限制路段车辆行驶时所能保持的理论安全速度,是路线受限制部分如平曲线半径、视距、超高、加宽、竖曲线半径以及路面宽度等项技术指标的主要基础指标。因此,计算行车速度的确定对道路的建设费用和营运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
&&&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规定&厂内主、次干道的计算行车速度,宜采用15km/h&。
&&& 本规范上一版中计算行车速度分别为:主干道30km/h,次干道20km/h,支道等15km/h。
&&& 在本次修订中,经过调查,发现上述数据偏高,石油化工厂内行车速度一般限制在20km/h以下,因此本次调整为:主干道25km/h,次干道15km/h。主干道主要考虑消防车的运行要求。随着计算行车速度的调整,平曲线半径、视距等都进行了调整,使今后石油化工厂内道路的建设更加合理、经济。
5.1 厂内道路的布置
除满足交通运输的常规需要外,石化企业厂内道路的布置时根据石化厂的特点,对以下主要布置方面作出规定:
a) 道路的环状布置:石化企业厂内道路除承担生产、检修、职工上下班等各项交通运输车辆通行外,由于工厂易燃易爆的生产性质,道路尚承担着火灾消防的重要功能。因此强调了道路成环状布置的必要性。在火灾发生后使消防车辆及人员能够迅速到达现场。环状道路使消防车在某处道路因检修或其他原因阻塞时,车辆得以绕行到达火场。
b) 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大型石化企业在上下班时进出厂伏击主干道人流量和自行车流量很大。厂内交通事故多半发生在上述路段。道路布置应合理地组织人流、车流,将以人流为主的路段和出入口与货运为主的路段和出入口分开设置,以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
5.2 道路横断面类型
石化企业厂内道路横断面的设计,可以归纳为三种标准类型(见图1):
一、城市型:车行道一般低于附近地面。沿道路设置的专用人行道以高出的路缘石与车行道分开。一般采用暗管系统排除路面及其附近地面的雨水;
二、公路型:路基一般高出设计地面,路面承担混合交通。采用明沟系统排除路面及场地雨水(主沟有时采用暗沟);
三、混合型:兼有以上两种类型的特点。路侧设专用人行道,与车行道分开,采用明沟或暗管排除雨水,路面与附近地面衔接不紧密路基高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化工厂尚存在道路一侧为城市型,另一侧为公路型的混合型。
三种类型道路各有适应条件,概括如下:
一、城市型适用于:
&&& 1.人流、车流都比较繁忙且人流高峰时仍有较大车流出现,不能互相借道通行的路段;
&&& 2.建筑密集,附近地面铺装面积比例较大的路段;
&&& 3.清洁美观要求高的路段;
&&& 4.采用暗管排除雨水的地段。
二、公路型适用于:
&&& 1.机动车流与人流高峰时间可以错开的路段;
&&& 2.街区通道开阔且地面铺装少的地段;
&&& 3.美化要求不太高的路段;
&&& 4.地面起伏较大且坡坎较多的路段;
&&& 5.采用暗管排除雨水有困难的厂区。
三、混合型适用于:
混合型综合以上两种类型道路的特点,对于宜采用明沟排除雨水的厂区,可在人流大,美化要求高的路段采用。可作为基本上采用公路型横断面厂区局部路段的补充类型。
由于设计长期形成的传统作法,化工厂一般以城市型横断面为主,炼油厂一般以公路型为主。城市型清洁、美观、行人安全,但排雨水需配置暗管系统;城市型一般使单车道路面宽度的使用受到限制;城市型在不良水文地质条件下将增加路基的处理费用,因此,造价一般较公路型为高,而车流,人流均不大的厂内次干道采用公路型,能发挥路面的多用功能。根据以上分析,综合传统作法,本条对三种横断面类型提出分区域有选择采用的规定用词。设计中可能结合不同场合,灵活运用。
分向式(两块板式)横断面的选择:由于厂内道路交通量的不均衡性(流量高峰集中在上下班短时间内);高峰流量的单一方面性(高峰时间内流向基本一致),道路交通无必要安排车辆分向行驶。因此,厂内道路不宜设计为由分车带分开的双幅车行道横断面型式。
5.3 道路宽度
影响道路宽度的因素颇多,如机动车流量,自行车流量、人流量、通行车型、计算车型,横断面类型以及总平面布置、绿化布置等对于道路宽度的确定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厂内道路的交通特点,一是交通量的不均衡性,上下班前后约各20min时间内形成流量高峰;二是高峰流量的单一方面性;三是人流高峰时间可与机动车流高峰时间错开。这就是为厂内道路采用混合交通、借道通行,提供了有利条件,按混合交通进行厂内道路宽度的设计,是符合实际的,也是经济合理的。
目前,虽然大型炼油厂的规模不断提高,但定员并没有大量增加,甚至很多老厂还在减员增效,因此本次修订道路宽度与上一版一致,而将一版中路肩宽度包括绿化行道树分开,路肩宽度采用1.0m。且不应小于0.5m.
5.4 平曲线半径
汽车在弯道上行驶,为保证车辆不倾覆,不滑移和乘客适宜的舒适感,应采用足够大的弯道平曲线半径,使车辆以计算车速在弯道上行车不致产生过大的横向力。
平曲线最小半径的计算:按照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的受力分析,导出计算车速时的圆曲线最小半径计算公式:
V&&计算行车速度,取15km/h;
i&&路面超高横坡度,%;
&&&横向力系数,为车辆行驶在弯道上的横向力Z与车辆重力G的比值。
弯道处行车应使&值符合:
1.&值应小于路面横向摩擦系数ф0,否则车辆将产生滑移。当路面潮湿情况下,水泥路面ф0=0.3;沥青路面ф0=0.24;中级路面ф0=0.18。
2.应使乘客不因&值过大而感到不舒适。根据试验,随&值增大乘客产生的心理反应:
当&<0.1,转弯不感到有曲线存在,很平稳;
当&=0.1,转弯稍感到有曲线存在,但尚平稳;
&&& 当&=0.2,转弯时感到有曲线存在,乘客稍感不稳定;
&&& 当&>0.4,转弯时非常不稳定,站立不住,有倾倒的危险。
&&& 又根据美国州公路工作者协会的研究,当车速小于70km/h,&=0.16是乘客舒适感的界限。
&&& 北京市政设计院设计推荐值:
&&& 大客车&=0.10~0.15;
&&& 小客车&=0.15~0.20;
&&& 货车&=0.15~0.20。
&&& 3.弯道处随着&值的增加而增大轮胎及燃料的消耗,根据试验资料,当&=0.10时,燃料消耗将增加10%。轮胎消耗将增加120%,当&=0.20时,燃料消耗将增加20%,轮胎消耗将增加290%。因此,在条件许可时,采用较大曲线半径对运输及行车是有利的。
&&& 平曲线半径控制值分为以下三种,设计中应根据曲线设计的客观条件选择。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择用大半径曲线,以利长期车辆的运行。
&&& 1.极限最小半径:是将&值和超高横坡度i值都用到容许值时得出的半径数值,只宜在特别困难的场合下采用;
&&& 2.一般最小半径,也叫推荐最小半径。计算&值较容许的要小,乘客有适宜的舒适感。
&&& 经过计算的曲线控制半径如表1。
表1 曲线控制半径计算值
平曲线半径
在不同计算行车速度V,km/h下的平曲
线控制半径计算值,m
极限最小,m
一般最小,m
5.5 交叉路口转弯半径
&&& 厂内道路交叉路口转弯半径,以往设计中城市型道路以内侧路缘为准,公路型道路则往往以路基边缘为准。
&&&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编制中,对不同车型进行了多达29次试验,观察车轮行驶时的轮迹半径。在低速行驶时,不同载重吨位车型的前外轮实测量小转弯半径见表2。
表2 各车型外轮实测转弯半径
车速,km/h
最小转弯半径,m
载重4t~8t单辆车
载重4t带一辆拖车
载重12t~14t单辆车
载重15t平板挂车
载重40t~60t平板挂车
&&& 石化企业厂内一般通行小于15t的载重汽车。施工及检修时,有大型挂车和大型汽车吊车通行,需要搬运的大型设备一般设置在主干道或次干道附近的项目中。根据以上情况,本规范按道路分类分别规定交叉路口最小转弯半径值,并统一由路面内缘算起,以方便设计的引用。规定取值与《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基本一致。
&&& 汽车行驶时,驾驶人应能随时看到前方路面上的障碍物,为此,在弯道处、纵坡凸形变坡处和交叉路口,应保证计算车速下的最短视矩需要。
&&& A) 停车视距:是指行车时,驾驶人发现前方路上的障碍物,采取紧急制动使车辆能在到达障碍物前停车的最短距离;
&&& B) 会车视距:同一条道路上相对行驶的车辆,为避免相撞,双方都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使两车完全停车所需要的最短距离。一般为停车视距的二倍。当受条件限制,采用会车视距有困难时,会车时亦可允许采用停车视距,但应设置分道线或会车反光镜等安全措施;
&&& C) 视距横净距:弯道或交叉路口转弯处,驾驶人视线可能被弯道内侧的各种障碍物所阻挡,不能保证视距要求。此时应清除视距横净距范围内的障碍物,以保证计算车速下行车的安全。横净距的计算公式编入图2。
&&& 厂内单个管架,灯柱等孤立设置,有时不可避免要设在横净距范围内,往往移位困难。此类设施一般对视距影响不大,为此规定视距横净距范围内,可以保留上述设施。
&&& 为了加强厂内绿化美化,在视距横净距范围内,允许种植不高于路面1.2m的低矮灌木和花草。
&&& 本次修订中,详算行车速度调整为主干道25km/h,次干道15km/h,因此,视距也做了相应调整,与《厂矿道路设诗规范》。一致。
5.7 厂内道路纵坡
&&&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关于厂内道路最大纵坡的规定为:
&&& 主干道:6%
&&& 次干道:8%
&&& 支道及车间引道:996
&&& 对于石油化工厂,情况比较简单,最大纵坡应以总图布置,交通运输要求和行车安全为主要条件,以车辆爬坡动力性能为次要条件。
&&& 主干道是全厂交通运输繁忙的主要干线,一般位于工厂核心地区,其两侧一般布置工厂的主要项目或人员集中的车间。靠近主干道的区域应力求布置紧凑合理,避免不必要的松散,应是总平面布置经济合理的重要体现。当主干道平均纵坡接近2%时,将导致沿路场地采用高度超过1m的台阶式布置。当主干道纵坡接近4%时,将导致主干道两侧设计项目间距加大,甚至造成分散布置的后果。因此,从总图布置的角度着眼,主干道纵坡宜尽量平缓,且不应超过4%。
&&& 为了危险货物的运输安全,《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规定,&经常运送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专用道路的最大纵坡不得大于6%&,因此,次干道尤其原料及成品等危险品运输道路的纵坡不得大于6%。
5.8 通行自行车道路的纵坡
石油化工厂乘自行车上下班的职工占一定比例,对此,厂内道路纵坡设计应适应自行车的通行需要,使体力一般的人能够骑车上坡,下坡时不因滑行车速过高而造成交通事故。
5.9 竖曲线
在纵坡变更处设置圆形竖曲线,是为了缓冲因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力和满足视距的要求,达到良好的视觉感受,以保证行车安全和舒适。
由于石油化工厂内行车速度不快,同时考虑到竖曲线长度不应小于20cm,故规定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0m。
5.10 此条依据国标GB 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制定。
5.11 依据现行SH/T 《石油化工厂区管线综合设计规范》对上版作了部分调整。
5.12 平面交叉
交叉角的规定:规定交叉角尽量正交不宜小于45&是由于:小交叉角比正交延长交叉距离,增加交叉时间,从而影响道路的通过能力;延长转角曲线长度,增加路面面积,占用土地也较大,因此有关规范及手册均有相似的限制规定。
5.13 交叉口竖向设计
本条规定系根据CJJ 37《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及GBJ 22《厂矿道路设计规范》中线路交叉的主要原则编订的。主要原则有:
一、等级近似的道路相交,应兼顾两相交道路的行车条件,其纵断高程在中线交点处衔接;
二、等级差距较大的道路相交,应照顾主要道路的行车条件,其纵坡和横坡一般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的纵断与主要道路路面边缘衔接;
&&& 三、采用暗管排水的应在交叉口范围设置必要数量的雨水口,金莲公布使雨水排至相交道路上去。
5.1 4 道路与铁路交叉
&&& a) 石油化工企业厂内道路与铁路交叉,除非在地形条件非常特殊的情况下,一般均没置平面交叉。原因之一是厂内极少有设置立交的条件,原因之二是厂内铁路通过列车次数和道路交通量的繁忙程度,一般不够设置立交的标准;
b) 小交叉角对道口的不利影响是:道口长度增加,从而加大道口工程量及费用和管理、维护的困难;延长交会距离,增加不安全因素,自行车轮易陷入轨槽而造成交通事故;
c) 道口坡度和坡段长度的规定与GBJ 22《厂矿道路设计规范》一致。
5.15 街区内道路
&&& 本条是本次修订新增内容,由于石油化工厂工艺装置和多数辅助生产设施都是露天布置,街区内道路在厂内道路中占有一定比例,有必要对街区内道路作出相应规定。参照GB 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工艺装置布置的有关规定,分3个层次提出了街区道路的规定。
&&& a) 主干道及人流集中的次干道,当车流量较大,采用混合交通影响人行安全时,应在车行道两旁设置人行道。本次修订将人行道宽度下限调整到1.Om,需要加宽时,按0.5m的倍数递增。
&&& b) 为保障行人安全,沿道路没置的人行道,按城市习惯作法,道缘应高出路面0.15m~0.20m。当采用明沟排水时,为便于雨天人行方便和道面清洁,单独设置的人行道面宜高出地面0.1m,并在适当位置没置流水槽,避免阻排雨水。
6 路基、路面
6.1.1路基的稳定与强度是对路面使用的基本保证。
以往厂内道路设计,往往重视路面结构层的设计,忽视提高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处理,造成因路基不稳使路面破坏的实例。本规范综合其他有关规范的规定,对路基高度、填料、压实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以便设计遵循。
6.1.3上一版提出:&路基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不应低于70MPa&有误,按照JTJ 014&9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一级公路的土基回弹模量大于30MPa,其它公路土基回弹模量大于25MPa,因此,本次修订为:土基回弹模量不应低于25MPa。
6.1.4路基填料要求,主要参照JTJ 013&9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规定。
6.1.5 路基压实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路基强度和稳定性,减少基土变形,减少水的渗透和毛细水的作用,为减薄和提前铺筑路面创造条件。
上一版中路基压实系数偏高,实际操作困难,参照现行的JTJ 0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路基压实度进行了调整。
6.1.6厂内路基由于本身的防护需要和厂容美化的要求,其边坡应予加固。现有厂内路基大部分采用砌石护坡,厂内边缘地区也有的用植草边坡防护。为了提高通道内场地的利用率美化厂容,为数不少的炼油厂路基采用挡墙炉砌。这样不仅省出边坡占地,而且使道路线形整齐,增加厂容美感。路基高度为1m的挡墙与砌石护坡相比,其工程量增加不足10%,更矮的路基,挡墙反较护砌节省。因此,高度1m以内的路基以采用挡墙为宜;
路堤边坡度,应按路基高度和土质,参照《厂矿道路设计规范》有关条文确定。厂内道路一般路堤较矮,根据以往设计及实用经验,路堤高度在2.0m以内。
6.2 路面设计一般规定
6.2.1本条为路面设计的一般原则。由于路面设计吸取当地成熟的筑路经验非常重要,故本条强调了设计中应结合当地筑路部门和附近城市或厂矿筑路经验的内容。
6.2.2路面分期施工
石油化工厂建厂施工期间,汽车运量大且有重型车辆及履带车通行。以往炼油厂建设中,在施工前期通常不具备修筑永久性高级面层的条件,一般作法是永久性路面的路基、垫层和基层上加铺临时磨耗层。以满足施工期间的交通运输,待建厂施工后期再铺筑永久性面层。这样做的优点是:
1.适应建厂初期的施工条件,修筑简易过渡式路面满足施工,从而争取了建厂时间;
2.避免施工期间履带车辆行驶,穿路管线开挖等破坏永久性路面;
3.施工期间车辆通行对路基进行了充分的压实,对高级面层的铺筑更有保证。
关于施工道路与正式道路结合上的安排和确定,从根本上来说应属于施工组织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正确的解决取决于客观存在的条件,如施工力量、材料供应、气候、施工组织、管理水平等因素。设计工作可以在了解客观情况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作出经济合理而可行的设计。
6.2.3路面等级及类型
&&& a) 石油化工企业厂内道路由于以下原因,一般采用高级和次高级路面:
&&& &&&1) 防尘、环境卫生和厂容的要求;
&&& &&&2) 避免路面经常性的养护维修,尽可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年限;
&&& &&&3) 保持消防车的行驶车速和行车条件。
&&& 基于以上原因和现有石化厂所采用的路面等级的现况,本规范不推荐厂内路面使用中级或低级路面的标准。
&&& b) 厂内需要检修开挖的路段,如地下管道埋设的路段,不宜采用现浇水泥混凝土路面。为方便开挖,宜采用柔性路面或便于翻修的装配式混凝土路面;
&&& c) 经常有油品滴落的路段,如工艺装置区内的路面,停车场地面和装卸油区地面,滴&油往往对路面造成损坏,因此规定以上路段不宜采用沥青面层;
&&& d) 施工与永久相结合逐步过渡的路面,宣设计为分层适当的柔性路面,以满足各时期对路面使用功能上的需要,且便于后期对先期路面的充分利用;
&&& e) 在一个企业内所选用的路面类型不宜过多,一般以不超过2种~3种为宜。过多的路面类型必然造成施工程序、组织,机具的繁杂,不利于道路施工;
&&& 随着外资和合资项目的建设,石油化工厂内出现了钢筋混凝土路面和场地铺砌,本次修订只是将钢筋混凝土路面列入高级路面,对其它有关规定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后再制定。
6.2.4路拱坡度主要是考虑路面排水的要求,路面越粗糙,路拱坡度越大。但路拱坡度过大对行车不利,故路拱坡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6.2.5本次修订对路面作了较大的调整,删去了繁琐的计算公式,提出原则及典型断面,对于运量大于50&104t/a的道路,按GBJ 22进行验算,这样增强了规范的逻辑性、实用性,同时不降低规范的准确性,这一改进,得到了参加规范审查专家们的认可。
6.3 沥青路面
&&& 本次修订对路面作了较大的调整,删去了繁琐的计算公式,提出原则及典型断面,规定对于运量大于50&104t/a的道路,按GBJ 22进行验算,这样增强了规范的逻辑性、实用性,同时不降低规范的准确性,这一改进,得到了参加规范审查专家们的认可。
6.3.1面层和基层
&&& a) 面层
&&& 面层应坚实、平整、耐磨,对于沥青面层尚应具有良好的防渗、耐疲劳的性能和抗高温变形、低温开裂的温度稳定性。面层的设计、材料规格等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b) 基层
&&&基层是担负承重作用的主要层次。基层应具备的基本性能是: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在荷载作用下不产生不容许的变形;有足够的水稳性、干稳性和冻稳性,能保证本身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基层应与面层结合良好,特别是黑色路面的基层,不容许发生层间推移、滑动情况。
&&& c) 规范中给出了常用的面层乘1基层的组成及厚度,设计中可参照当地习惯作法,选定面层和基层的类型和厚度。
6.3.2排水不良或有冻胀的路基应设置垫层。垫层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和改善路基的水温状况,减轻土基不均匀冻胀和隔断地下毛细水上升或地表水下渗。此外,垫层还能阻止基士挤入基层,保证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并扩散由基层下传的车轮荷载垂直作用力,以减少土基的应力和变形。
&&& 由于垫层用料量大,其强度要求不一定很高,因此,应就地取材,选用水稳性、隔温性和吸水性好的当地材料。
&&& 垫层主要有两类,即稳定土垫层和粒料垫层。前者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处理不易排干的湿软土基,具有整体性的石灰土垫层有较好的支承和扩散应力的作用,可以保持基层结构的强度和稳定。
6.3.4路面设计使用年限
&&& 路面使用年限是根据路面一般使用寿命、筑路材料的性质并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规定的。
6.4 水泥混凝土路面
&&& 与上一节一样,本节已进行了大量调整,删去繁琐的计算公式,提出设计原则和典型断面,同样对于运量大于50&104t/a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道路,要求按GBJ 22进行验算,这样增强了规范的逻辑性、实用性,同时不降低规范的准确性。
&&& a) 根据实践经验,厚边式混凝土路面板在施工中安装模板和基础整形都很麻烦,且质量不易保证。因此,厂内一般采用等厚式路面板。
&&& b) 混凝土面板最小厚度由上一版的不小于16cm改为不小于18cm,是根据修订后的JTJ 0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 c) 本次修订提出一般道路混凝土面板厚度可根据日标准轴载次数确定面板厚度,而非上一版中根据繁琐公式计算,比较接近实际设计程序,更加实用。当然,当某条道路承担大量运输时(50&104t/a),则要求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进行验算。毕竟石油化工厂内大部分道路只是用于日常维护、检修和消防,没有大量运输量。
6.4.3新建路面的基层设计
&&& 实践经验表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下设置基层,不仅为混凝土板提供均匀稳定的支承,且能防止路面唧泥和冻胀的不良影响,保证路面的整体强度和平整度,延长混凝土板的使用寿命。因此,除非土基本身为砂砾类士,并具有良好的水文条件,否则水泥混凝土路面都应设置基层。
&&& 对基层的基本要求是刚度大、整体性强。因此,基层宜采用结合料稳定类结构,如水泥稳定砂砾、水硬性工业废渣混合料、石灰土等整体型结构。
&&& 基层顶面以下结构应有足够的整体刚度,《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按交通量分级规定基层项面当量回弹模量的最低值,以免路面板下部出现过量塑性变形并引起脱空。本规范根据厂内交通量情况,相应规定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应不低于80MPa。
&&& 根据混凝土路面基层设置的经验。基层厚度不宜小于15cm,但亦不必太厚,以避免基层本身固结变形过失和不经济。
&&& 本条与《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规定基本内容一致。
6.4.6停车场地坪
a) 停放空车的停车场整体式混凝土路面板厚度,经计算小于16cm,但考虑到厂内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实际情况,为保证其使用质量及寿命,故规定可采用最小板厚18cm。装配式混凝土地坪具有省工料(一般可节省约30%);方便地下管线检修;不需养护期即时开放交通等优点
b) 汽车装车区车流量较大,荷载大,所以本次修订突出混凝土板厚不宜小于20cm,且当日标准轴载大于200次时,应进行验算。
6.4.7为减少伸缩变形和翘曲变形收到约束而产生的内应力,并满足施工的需要,防止板的随意裂缝,混凝土板需设置各种类型的接缝,将板划分成适宜的板块。
实践证明,纵缝间距(板宽)超过4.5m时,板块易出现纵向裂缝。故规范规定纵缝间距不得超过4.5m。关于横缝间距(板长),根据实践经验取4m~6m时,板因温度翘曲盈利而引起的横向随意裂缝的几率很小,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混凝土板接近正方形,其强度最大,故规范规定横缝间距一般宜采用4m~5m,最大不得超过6m。且板宽与板长之比以1:1.3为宜,设计中应避免造成宽长比过大的现象。
6.4.8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纵向缩缝。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型式,井宜在板中央设拉杆,以防板块横向位移使缝隙扩大。假缝的上部槽口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达到一定强度时,用切缝机切割成缝,或在浇筑时震入嵌缝条。槽深一般为板厚的1/4~1/5,槽口宽度宜尽可能窄些,通常为3mm~8mm。
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一般采用平缝。
横向缩缝一般采用假缝型式籍以传力而不设传力杆,但临近胀缝或自由端的缩缝,其缝隙会随混凝土板的反复伸缩而逐渐张开。为保证其传荷能力,在邻近胀缝或路面自由端的三条缩缝内,均宜加设传力杆。
6.4.9胀缝必须贯穿到底,缝壁垂直,下部设填缝板,上部灌填缝料,一般应设置传力杆。同结构物相接处的胀缝,无法设传力杆时,可采用边缘钢筋型或厚边型加强。
设置胀缝除给施工带来不便外,还长因施工时传力杆设置不当、封缝不好等原因,使胀缝处出现碎裂等病害。观测资料表明,胀缝间隔小于100m的路段,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胀缝隙逐渐缩小,而缩缝间隙逐渐扩大的现象。缩缝间隙扩大,使假缝籍嵌锁作用的传荷能力大大降低,胀缝内内填料难于保证效能,砂石硬物落入缝内,则造成接缝区混凝土膨胀受阻时产生碎裂破坏或拱起,而少设(加大胀缝间距)或不设(仅在结构物交接处设)胀缝,反而可约束板的位移,增加接缝传荷能力,并简化施工程序。根据厂内道路交叉口多、人工构筑物多的特点,参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的有关条文,制定本条内容。
6.4.10路面板遇有各类水井时,路面与井壁应以胀缝完全隔开,以免冈温度应力或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破坏。当板缝落在井边1.5m范围之内时,为避免局部板边悬臂,改善板的受力条件,应调整接缝位置,使接缝落在井壁范围内。
6.4.11装配式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面薄、经济、便于地下管道翻修开挖、不需养生时间等优点,冈此,在厂内车速较低、平整度要求不高的路面和场地铺装面等处得到J、泛的采州。
6.4.12常用人行道面结构绢.合,系根据以往设计中常用的构造(见表3),设计时仍应首先考虑采用当地行之有效的道面结构和经验厚度,以保证使用效果。
7.1 桥涵选型及构造
&&& a) 为满足厂内防火要求和减少平时维护工作量。厂内桥涵应设计为永久式桥涵。
&&& b) 为了保证建厂施工工期和降低造价,厂内桥涵型式应力求简单,便于施工、养护、减少维修工作量。为此,厂内桥涵宜采用单孔,避免多孔构造,
&&& c) 一般情况下厂内道路路堤较矮,为能保证桥涵下净空和管线穿越方便,宣采用薄型上部构造桥涵。
7.2 桥宽及涵长
&&& a) 厂内桥宽及涵长应与连接的道路路基一致,为了美观和安全上的需要,不应在桥涵处压缩路基宽度。
&&& b) 为了方便清淤,防止涵洞堵塞。孔径小于1.Om的涵洞长度应有所限制。由于厂内排水沟造成淤积的杂质较少,根据以往设计的实际情况,规定孔径大于1m的涵洞长度不限,孔径1m以内的涵长作出规定。
7.3 桥涵位置
&&& a) 厂内桥涵一般均与人工沟渠连接,考虑到在交叉路口设置桥涵的简单方便和缩短设置长度,桥涵位置宜设在距相交道路路面以外的一定距离,避免桥涵进入交叉路口曲线范围过多,而造成出入口构造上的困难和增加桥涵长度;
&&& b) 根据厂内交叉路口转弯半径一般采用9m~12m,本规范规定距相交路面道缘宜大于6m,若按6m计算,则桥涵每端比道路直线段桥涵约增长1m左右;
&&& c) 为缩短桥涵长度和便于利用标准设计,规定宜采用正交桥涵,受条件限制必须设置斜交桥涵时,交角不宜小于60&,以减少出入口构造上的困难。
7.5 设计跨径
&&& 厂内沟渠一般为人工沟渠,厂内桥涵的过水断面宜尽可能保持沟渠的过水断面不变,避免改变水流状态,以减少水流对人工构造物的冲刷。
7.8 桥面排水
&&& 为保证厂内道路纵坡的顺畅,小桥涵桥面纵坡、横坡宜与道路路面一致。桥面雨水宜利用纵横坡排除。为避免构造上的复杂性,小型桥涵不宜设置桥面泄水管。
8 道路绿化及附属设施
8.1 厂内道路绿化
&&& 厂内道路绿化构成全厂绿化的骨架。道路绿化在完成遮阳,防尘,防污染,减噪音等具体功能的同时,还起到美化厂容、缓解行人疲劳并调节心理紧张的作用。据测定,夏季烈日下的路面。与树荫下最大温差达10℃。绿化较无绿化的道路,距地面1.5m处空气的含尘量,可降低57%。
&&& 道路在满足绿化功能及交通要求的原则下,应考虑绿化布置的美观,达到美化厂容协调通道景色的作用:对于路段的绿化布置,应着重考虑移动中的观赏,不宜在短距离内作较大的变化,而应在一定距离内整齐规则,协调一致,以免移动中观赏有杂乱之感。
&&& 对于环岛及广场。应注意整体效果,不宜过于琐碎。绿化栽植一般应使高大浓密居中,矮小稀疏在侧,使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必要的地点可适当点缀花卉。
&&& 为保证道路长年绿化色彩,结合所在地区,考虑落叶树与常青乔,灌木的搭配组合,使隆冬季节仍能保持一定的绿色厂景。在栽植布置方面,可适当密植,促成提早成阴。或在高大乔木之间,间植矮丛灌木,以增加绿化气氛。
&&& 厂内道路两侧的行道树,树种应有良好的遮阳效果。树带宽1.25m,~2m,可配置一行乔木,一行灌木。树带宽2.25m~5m,可配置一行乔木两行灌木,绿化带最小宽度,乔木为1.2m,灌木为O.8m。方形树池最小尺寸不宜小于1.2m&1.2m。行道树的位置应与公用设施统一安排,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避免相互干扰。
&&& 交叉路口及平曲线内侧的绿化,应符合行车视距的规定。在视距横净距范围内,宜种植不高于路面标高1.2m的低矮灌木和花草。对于非加固的边坡,宜种植草皮绿化。
8.2 汽车停车场
&&& a) 汽车集散点,如行政管理区,货物装卸区,应设置停车场或停车道。停放面积应按可能停放车辆数确定,单位停车面积按车型可参照附表4中有关指标估算;
&&& b) 停车场内车辆停置方式有下列三种类型:
&&& &&&1) 平行停放:平行道缘停放。即顺车道线方向排列。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停车带窄,驶出车辆方便,迅速,但单位停车面积较大。适宜停放不同类型、不同车长的车辆,并可不设通道或少设通道。适宜车辆按顺序依次出进。适用于待装、待卸车辆和等待加油车辆的停放;
&&& &&&2) 垂直停放:垂直道缘停放,即垂直车道线方向的排列方式。其特点是停车带较宽,用地比较紧凑,随时进出场便利,单位停车面积较小,但需要较宽的通道。适宜较大规模的停车场:
&&& &&&3) 斜角停放:车辆与车道线成角度排列。适宜于场地某方向受限制时采用,单位停放面积较垂直停放为大。车辆停放时,需要一定的组织管理工作,一般情况下,前两种停放方式较普遍;
&&& c) 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对汽车库(场)的总平面布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都作出了详细规定,石油化工厂内的汽车停车场设计应符合上述规定。
8.3 交通设施包括弧类:一类为交通安全设施,系以工程手段保障交通安全和疏导车流人流的设施。此类设施与道路设计直接有关,在没计中须于考虑。另一类为交通管理设施,用以体现交通管理规章,控制行车行人的标志。此类设施一般由交通管理部门设置。我国目前的业务分工;与道路几何设计有关的交通设施,由道路工程部门设计、施工,其他设施,则由交通管理部门设置和维修。
&&& 安全设施和标志的设置办法,按GBJ 22《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标准》有关规定执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蒸汽管线设计规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