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贷款APP贷款,成功以后他要抽居间撮合服务 服务费费投资利息回报,分期管理费,都是

【国君非银刘欣琦团队】监管趋严下,现金贷商业模式何去何从?——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消费升级和供给端扩张共同促进了现金贷快速发展:现金贷是基于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的小额现金贷款,具有小额短期、高息且无担保的特点。现金贷迅猛发展得益于供需的共同刺激,一方面,现金贷需求旺盛,市场空间大。主要原因是缺乏传统金融服务的人群消费升级需求爆发,超前消费理念接受程度提高。另一方面,供给侧的原因主要在于监管限制大额网贷业务,促使行业向小额业务转向,以及金融科技行业深度融合下,可盈利的商业模式诞生,促生了新业态。
获客、风控和资金成本是现金贷平台的核心竞争力:现金贷业务流程上有着手续简单、审批快捷的特性。现金贷业务主要分为两类业务模式,一部分涉及以自身信用为借贷双方桥接,当贷款出现坏账时,需要以自有资金补足优先级资金的收益(如趣店模式)。另一部分则为纯粹的市场信息中介。现金贷业务的核心关键在于三个环节:1)获客成本2)风控能力3)资金成本。现金贷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指标概括为1)每单放贷收入2)罚息收入3)坏账率4)获客规模5)融资成本6)获客成本7)风控成本8)运营成本。
监管趋严下行业分化,集中度有望上升:监管新规之下,行业洗牌在所难免,现有高息费、暴力催收等不合理现象将会得到遏制。现金贷市场未来发展的趋势为业务全面规范化,高利率消化高坏账率模式终结,业务规范,且能够承受年化利率36%以下的现金贷平台得以存活,其余现金贷企业向长周期、大额度的放贷业务转型。能够适应监管,并且成本控制较好的小贷平台,将会在整顿阶段之后,享有更大的市场份额。牌照端的从严控制,将会提高行业进入壁垒,大大减缓市场竞争加剧的速度,符合行业规范的龙头企业中长期有望提升市场份额。
1 何为现金贷?:小额短期、无抵押贷款
“现金贷”这个名词近期横空出世,但遗憾的是,目前市场上对现金贷的定义认识过于模糊。甚至于P2P、网络小贷、现金贷这几种业务有何区别与交集,很多人也区分不出来。
一般来说,近期频繁见于媒体和监管文件的“现金贷业务”,主要适用其狭义定义:即基于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的小额现金贷款,广义的现金贷可以包括任何以小额现金和存款为标的进行借贷的行为,是一种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具有小额短期、利率高的特点。
对照美国市场,和国内现金贷最类似的产品是payday loan:一种小额、无担保、高息短期的现金贷款。在很多情况下,借款人会预先写好一张还款日生效的个人支票,金额包含到期应当偿还的本息并加上一定的手续费。出借方持有支票,并在到期日后去银行变现,亦或者由借款人用等额现金赎回支票。因此,在政策监管影响分析部分,我们也主要借鉴了美国CFPB对payday loan的监管历史经验。
现金贷业务的普遍特征有哪些?根据网贷天眼整理的典型现金贷平台数据,年化利率既有10%-20%的区间,也有100%以上的畸高利率,借款期限则从7天到36个月不等。相对来说,一线大平台的利率和罚息条款较为合理,而小平台的利息和逾期条款则明显更加苛刻。显示出不同量级平台在客户覆盖上侧重于不同层次的客户(大平台覆盖优质头部客户,而小平台往往只能对接尾部易违约客户)。
网贷行业内部,对于现金贷业务的定义和分类,往往缺少一个权威的界定方式。例如中信产业基金旗下的麻袋理财就认为,现金贷可以分为随借随还、超短期(1个月以内)、短期(1-12个月)和中期(12-48个月)四种类别。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标准甚至也将12-48个月的中期贷款视为现金贷,远远长于行业内普遍认可的现金贷放款期限。
监管如何界定现金贷业务
根据银监会日《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补充说明》指出,目前现金贷业务广泛存在的业务特征有:1、平台利率畸高(实际年化利率超过36%)。2、实际放款金额与借款合同金额不符(通过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金额,变相提高借款利率)。3、无抵押,期限短(借款期限集中在1-30天)。4、依靠暴利覆盖风险(行业坏账率普遍20%以上),暴力催收。
上述描述,尽管直指现金贷业务的弊端,但监管对象如何落地也成为一个难点,我们也寄希望在未来,现金贷”能有一个更为官方与清晰的定义。
结合目前市场主要经营主体的特征以及监管的定义,我们把研究对象进行一个定义:现金贷是额度小、期限短、无担保无抵押、不限定消费用途的现金贷款;借款利率偏高,往往通过使用手续费、管理费等方式来规避法定36%的利率上限;坏账率相较普通贷款更高。
从网贷业务的细分类上看,可以通过借款期限长短和是否使用自有资金放贷两个维度,将放贷期限一年期以内的归类为现金贷平台。值得注意的是,是否使用自有资金,只是放贷业务的模式区别,并不是区分是否现金贷的关键要素,现金贷的核心特质还是小额短期,无担保高利率,和资金来源来自机构端或个人投资者端并无太大关系。
2前世今生:消费升级,供给端扩张下的现金贷盛筵
2015年以来,政策试点范围扩大,央行开放征信牌照,准入门槛降低等刺激了消费金融市场迅猛发展,现金贷呈现爆炸式增长。2015年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突破2300亿,增长率达到了1186.2%。其中,趣店自2014年4月成立以来,经过三年多的稳健运营,截止2017年第三季度,累积注册用户5660万,获得授信的用户为2360万,活跃用户达750万。2014年贷款总额5.78亿元,到2016年增长至322.3亿元。宜人贷贷款总额从2014年的22.3亿增至2016年的202.8亿元 。致力于服务中产阶级消费的和信贷成立四年半,注册用户超200万。
2017年以来,国内现金贷市场迅猛发展,趣店、和信贷、拍拍贷等平台借势IPO,登陆境外资本市场。我们认为,对于现金贷业务迅猛发展的需求面原因主要是:传统金融对次级客户覆盖有限(存量)、消费升级带来的金融需求猛增(增量)。而供给侧的原因,则主要在于监管限制大额网贷业务、促使行业向小额业务转向,政府鼓励金融支持消费升级,以及金融科技行业深度融合下,促生了新业态。
2.1 传统金融业对次级信贷市场覆盖有限,发展空间巨大
传统银行信用卡业务出于风险考虑,发放审批较为严格,覆盖人群较低,信用卡的持有者一般为受过高等教育、信用较高、拖欠风险低的人群。尽管近年来信用卡的发卡量在增加,但是中国人均信用卡持卡量仅为0.31张,约为美国人均持卡量(2.9张)的十分之一,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
另外,中国传统征信体系覆盖较低,截止2015年4月底,央行征信中心覆盖人群8.6亿人,其中有信贷记录人群仅为3.8亿。而同期,在20至60岁,对于信贷融资需求旺盛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为61.85%(8.45亿人)。因此,既有融资服务需求,但又缺乏央行征信记录的人口约为4.65亿。
而根据央行披露数据,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在2016年底仅4.65亿张。即使不考虑普遍存在的一人多卡现象,也可以推断出,至少有3.8亿的20-60岁居民未持有信用卡。即使在持有信用卡的人群中,基于信用卡无法提现,某些支付场景无法支付的缺点,持卡人群也存在对现金贷的互补性需求。
2015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加之大数据风控技术的运用,现金贷业务瞄准传统行业未覆盖的市场,得以迅速兴起。现金贷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未被银行纳入服务范围的大量人群。对于银行而言,难以覆盖此类客户主要的原因有:1、难以低成本获取此类客群的征信信息。2、无法实现有效贷前授信与贷后风控,坏账率相对传统业务高。3、传统金融企业遵循二八定律,注重覆盖优质上层客群,对长尾客户关注度有限。
对比2016年中美两国的消费信贷结构,中国消费信贷市场仍以商业银行为主导(87.8%),是美国商业银行信贷比重的两倍。展望未来,中国消费信贷市场也在趋向资金来源多元化格局,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消费金融板块潜力巨大。
我国居民消费信贷渗透率上升空间大,2016年居民杠杆率(包含按揭贷款的广义居民消费信贷余额/GDP)中国34%,美国74%。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剔除按揭贷款的居民消费信贷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23%,美国68%。国内的消费信贷增长还有很大的空间。
2.2 消费升级,超前消费理念渗透率提升
近年来,我国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逐渐增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居民消费能力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从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5%,高于资本形成贡献率8.5个百分点,2017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4.5%,消费持续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随着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中等收入人群的壮大,未来消费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互联网+引领的新型消费模式也逐渐成为居民的消费常态,2016年中国网络零售额达到了5.16万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实物商品的网络零售交易总额为4.19万亿元,同比增长25.6%,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0.4%高出15.2个百分点。
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中国的高储蓄率呈现递减趋势。IMF预测2022年,中国居民储蓄率下降到42%以下,中国居民的消费观念逐渐由储蓄消费的保守型,转向及时消费和超前消费的积极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中高收入人群存在消费升级需求,中低收入人群也有及时消费、超前消费的需求存在,这部分次级贷款人群的消费金融需求,推动了小额短期现金借贷需求边际上的高速增长。
2.3 政府鼓励发展消费金融行业,监管支持消费金融行业创新
政府对消费金融的支持力度加大。2015年6月以来,相关部门陆续出台《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等文件,2017年4月《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首次点名整顿现金贷,进一步规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政府正在积极规范现金贷市场,力求为其提供健康的发展环境。日,《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发,现金贷全行业进入整顿规范时期。
我们认为,从短期看,也许监管的介入会导致行业现行业务模式的停滞,但从中长期看,国家政策鼓励金融支持消费的大方向不变,监管补位后,游戏规则的清晰化将会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也有助于目前顾虑监管风险的投资人打消担忧,重拾对行业的信心。
2.4 监管导向和金融科技的兴起提升了现金贷服务供给能力
如果仅仅从消费金融的巨大需求角度,我们认为并不能够足以清晰解释本轮现金贷的兴起热潮。高利贷自古已有之,各种规避监管利率红线的手段,也早有所谓“砍头息”的称谓,并不新鲜。我们认为本轮现金贷的兴起,更多是借助了金融科技大发展的浪潮而实现:
1.借助流量入口,现金贷实现场景化:随着移动支付和电商消费的普及,消费者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工具入口提供了大量流量,而现金贷服务提供商通过入驻消费场景,在消费者浏览相关产品的同时提供了分期消费的服务。一方面通过降低购买门槛,刺激了电商平台的GMV,另一方面则实现了流量变现,将流量变成了小贷的客户。因此,目前市场上兴起的现金贷,不能简单理解为传统高利贷的互联网化,而是互联网电商、金融服务、金融科技三者融合之后出现的新业态。有流量入口和消费场景的现金贷,其用户粘性要远远高于传统的高利贷业务。
2.大数据风控模型,靠大数定律实现“高利覆盖风险”模式:以趣店为例,2017年第三季度,该公司每小时平均处理12102单借款提取以及25580单还款到账。没有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传统的高利贷模式难以实现这样的放贷效率和风险分散化。从风控的角度看,趣店采用了两套风控体系,一套适用于没有在趣店平台上有过借贷记录的新借款人,一套适用于在趣店平台上已经有借贷记录(2个月以上)。前者借鉴了芝麻信用和支付宝为其提供的征信数据,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控评级系统。因此行业生态化也是现金贷业务得以迅速发展的前提之一。
征信系统覆盖扩大,增加违约成本。以同盾科技、百融金服为代表的金融服务商出现,提供了跨行业跨平台的反欺诈技术和技术平台。在过去,失信人只要违约记录不上央行征信系统便有恃无恐。但随着芝麻信用、前海征信等民营征信系统的蓬勃发展,失信行为带来的成本急剧上升,国内市场加速进入信用社会时代。
再以趣店为例,趣店的反欺诈系统主要有三层防护。1)信息交叉核对,通过内部和外部数据库对借款人的信息进行核对,如果提交的信息和数据库有出入,则拒绝放贷。2)黑名单拒入,通过30多个同业共享的黑名单数据库,对于有违约历史的借款人不予放款,仅评估未有违约记录的借款人资质。3)反欺诈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对借款人的各项行为进行评估,识别欺诈可能,对于欺诈概率较高的拒绝放贷,而对于欺诈概率较低的,再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动态授信额度。
而上述风控体系,是传统的高利贷行业难以企及的,必须在金融科技生态化、商业化到达一定程度后,才能够造成现金贷业务的井喷。当然,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管环境使然:当前的监管对于通过管理费、技术服务费等名义收取的一次性费用没有做出严格规定,致使现金贷平台可以通过高利率来弥补服务低质量客户的违约风险。此外,2016年P2P行业发布“824新政”,禁止企业借款100万元以上和个人借款20万元以上,因此大额网贷平台被迫转型小额业务,最终促使创业公司集中进入现金贷领域。因此2017年现金贷业务的爆发,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3获客、风控和资金成本是现金贷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对现金贷业务模式的拆解和盈利能力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市场和监管环境下,能够幸存的现金贷平台必然要具备较好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较低的获客成本渠道。除此之外,较低的资金成本也是重要的竞争力之一。
3.1 现金贷业务模式主要分为资金中介和信息中介两种
如前文所述,现金贷本身就存在小额短期、无抵押无担保的特性,因此在业务流程上也存在手续简单、审批快捷的特性。以二三四五贷款王APP为例,其宣传口号就是“只需身份证,贷款5000元”。一般来说,借款人仅需要提供:姓名、身份证、收款银行卡号、居住地址、工作地址、紧急联系人等几个关键信息即可完成申请。而趣店则因为风控模型很大一部分依赖蚂蚁金服的征信系统,因此需要绑定支付宝账户。
从业务模式上来看,现金贷业务主要分为两类,一部分涉及以自身信用为借贷双方桥接,当贷款出现坏账时,需要以自有资金补足优先级资金的收益(如趣店)。另一部分则为纯粹的市场信息中介(如信而富或和信贷),不为逾期坏账负责,仅仅收取手续费,增信措施则通过保险、担保、或者风险补偿金等形式实现。
而上述两种模式的共同点在于:现金贷平台对接流量、征信平台、借款人、放款人几个平台,提供了审批、征信数据处理和反馈、授信、贷后管理、偿还提醒、催收等服务。
在日,央行银监会下发《关于整顿规范“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其中对上述业务模式提出了规范要求,主要影响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增信服务及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从业务操作角度而言,这一规定的影响在于助贷模式下,现金贷平台需要引入有担保资质的机构来进行增信,或者银行业机构通过有放款资质的机构,进行风险自担、无兜底的放款。且这一规定不得通过资产证券化的形式进行规避。未来整个行业的业态形式如何进行变化,监管层如何进一步厘定业务规范细则,还有待观察。我们认为现金贷的业务框架模式,整体上会向着更健康、更规范的方向演变。
3.2 现金贷业务盈利的核心三要素是获客、风控和资金成本
我们认为,现金贷业务的核心关键在于三个环节:
1.获客渠道
2.信贷风控模型和数据
3.资金来源
通过获客渠道(流量入口或消费场景)获得客户,再通过外部的数据合作商,对借款申请人的资质进行评估(通过外部反欺诈平台以及内部评估分析程序),再嫁接机构资金来源进行放贷(亦有一部分自有资金)。
而从收入角度来讲,现金贷业务的收入主要分成三部分:1、财务收入(即现金贷利息收入)2、引流提成(若通过现金贷实现消费,则对电商平台收取一定荐客佣金)3、罚息收入
因此,现金贷业务的利润可以提炼为:(单客放贷收入+单客罚息收入-单客坏账)*获客规模-资金成本-获客成本-风控成本-运营成本
放贷收入=(单次平均借款额度*借款期限*(1+放贷利率)+服务费)*借款次数
罚息收入= 逾期率*(单次平均借款额度*借款次数)*罚息率*逾期后履约率
坏账率=核销率/90天以上逾期率(不同公司坏账率口径不一致)
资金成本=平台对接外部资金利率(平台融资能力)
获客成本=技术咨询费或场景费(往往体现为销售费用、现金激励等科目)
风控成本=征信数据采购、反欺诈服务外包等
运营成本= 人力成本、IT设备采购、逾期催收成本等
从上述拆解可以看出,现金贷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又可以从利润分拆式中概括为几个核心能力:
1.每单放贷收入:此外现金贷本身的小额、短期特性,就决定了其每单利润较低,长期来看,平台必然希望将通过现金贷累积的客户向消费贷、中长期借贷迁移。现金贷业务发展顺利的路径应该是:额度逐渐提升、期限拉长、重复借贷次数提高。
重复借贷次数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由于现金贷的业务特征是小额短期,因此放贷平台需要消化的主要成本在于获客成本和自身运营的固定成本。多次借贷的借款人,不仅本身信用记录更加完整,欺诈风险小,而且重复贡献交易手续费。根据信而富的披露,在2015年1季度,该平台的借款人获客5.6季度后,才达到盈亏平衡,而到了2015年四季度,随着借款额度上升、借款次数的增加等变化,盈亏平衡时间点提前到了获客后4季度。对于一个客户来说,必须累计借款金额达到1036美金(按6.6汇率计算为6837.6元),信而富平台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额度/授信是一个正循环的过程,随着客户的信用数据越完善,信用评级就越高,额度也就相应提升。在用户数据不完整,或者大部分借款人为新用户时,平台要么在风控能力上提高,做低违约率,要么就在提高利息率,在回报上找到风险补偿。
2.罚息收入:罚息收入在整体收入中所占比例不高,但是代表了现金贷平台的催收能力。能收到罚息的贷款,则说明本息也实现了偿付。因此罚息收入也是平台逾期贷款回收能力的重要指标。
2017年起1月起,趣店通过大数据分析,将逾期借款人根据内部黑名单检查、信贷历史、信用评级分来进行分层,将更多的催收资源分配在违约风险较高的借款人群体上。截止2017年中,可以观察到:逾期资金的回收率从2016年底的35.1%上升至52.1%。
3.坏账率:我们认为坏账率反映出两方面的能力:其一是平台风控能力,目前来看,现金贷平台的坏账率整体较优,在服务同质客群的时候,并不逊色于传统金融行业。其二,坏账率也能够反映出该平台所对应的借款人客户质量。错位竞争格局下,既有传统商业银行的消费贷、也有互联网巨头的现金贷产品,不同的平台必然有各自覆盖的客户群体区间,从盈利模式的角度,不能简单说坏账率高就不好,而是要看平台能否通过收取的利息、服务费来覆盖违约的风险。
例如,趣店的M1逾期率仅为0.5%,我们判断,一方面是由于其单次借贷额度较小,欺诈行为的获利空间有限,其二也是因为趣店的现金贷业务绑定支付宝账户,借款人违约的风险较高,其三,也可能其依托芝麻信用体系的风控体系确有独到之处所致。而风控系统,也是现金贷企业能够构建护城河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行业中就不乏上线现金贷业务后,业务规模急剧扩张,但难以识别欺诈行为,坏账率飙升导致无法盈利的情况。对于现金贷平台而言,越是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就越能够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服务,从而更好贴近相对优质的客户。
4.获客规模:自身有流量场景的平台最优(微粒贷),和流量场景有密切合作的平台次之(趣店),亦或者是自身存在线下或线上的流量入口平台(和信贷)最后是通过支付市场化成本来获客的平台(通过在线推广或合作)能够依托自有流量场景的平台,其获客成本将会显著低于行业同业水平。
对于客群规模来说,冲量并非是难题。但是获客规模往往和风控不可兼得,现金贷平台只要下调风控模型的风险容忍程度,自然就能够通过更多的借款申请。但是后果也必然是违约率的飙升。如果要在维持风控从严的前提下,扩张客群规模,必然要支付相应的获客成本
5.融资成本:规模大、信誉好的平台天然存在融资低成本的优势,和商业银行有合作的现金贷平台在融资成本上占据了较大的竞争优势。
对于和信贷、信而富等现金贷服务提供商来说,由于对接的资金端主要为零售投资人,因此其实际资金成本即为“在售投资产品回报率-手续费或管理费”。根据信而富披露,该平台2015年和2016年为投资人带来的整体回报率分别为12.8%和10.4%(未披露是否为费后口径)。对于线上的小贷零售投资人而言,8%-10%左右的年化回报率是一个目前普遍正常的回报水平。
而对于趣店这样主要以机构资金为资金来源的平台,其融资成本视具体来源而定:根据其招股说明书披露,在2017年上半年,来自P2P平台的资金成本约为6%-12%,来自银行和其他机构的资金成本则分别是7.5%-8.5%和6%-12%。
6.获客成本:随着行业的竞争度上升,获客渠道的议价能力提高,因此奢望获客成本下降似乎较难。但是可以通过良好的客户体验,将客户吸引为回头客,从而摊薄获客成本(需要确认获客成本结算方式)。另有现金贷平台采用现金奖励推荐的形式来获客,也会对获客成本有较大影响。而对于趣店这样主要以机构资金为资金来源的平台,其融资成本视具体来源而定:根据其招股说明书披露,在2017年上半年,来自P2P平台的资金成本约为6%-12%,来自银行和其他机构的资金成本则分别是7.5%-8.5%和6%-12%。
7.风控成本:现金贷平台的风控可以从两个层面分析,自建风控体系存在可控性,问题在于往往难以兼具开放性,适合本身有大量可用存量征信数据的平台(例如支付宝)。优点在于采用机器学习的风控系统可以获取一手数据,得到更好的深度学习训练,较好的风控模型往往会体现为非常低的坏账率。
外包风控(购买征信数据、反欺诈黑名单等)好处在于成本较低、可以获得跨平台的行业数据,有效减少了多处恶意借贷的欺诈行为,但是问题在于难以构建长期护城河:外包服务成本由市场供需决定,且难以实现风控能力上的优势。
根据目前的监管趋势,我们判断很可能会借鉴美国的paydayloan监管经验,强制要求所有小贷平台提交借款人逾期信息,强制形成行业共享违约数据库。短期看,这一变化不利于行业领先平台,因为这些平台通过自身独有的数据或风控能力筛选出优质客群后,落后平台可以通过这一行业共享数据库,免费获得目标客群的征信信息。除此之外,征信联合数据库的调用是会降低还是提高企业的征信数据成本,还有待观察。
8.运营成本:中后台审批、授信、催收的运营效率。对于现金贷来说,由于其小额短期的特性,线上催收的比例较大(线下催收或法律途径解决成本过高),往往建立数百人的催收团队,通过电话、短信催收。未来存在很大的可能通过运用成熟的人工智能客服技术,来实现智能催收,有很大的成本降低空间。而人工智能客服的催收,又能大大降低暴力催收(语言暴力为主)之类违规事件的私下频繁发生。
3.3 风控和获客端有竞争优势的平台能在严监管环境下受益
按照日的现金贷监管政策,一旦严格遵守36%的红线,很多现金贷平台将难以盈利。但也将会有行业幸存者,其中获客成本较低、运营效率较高、坏账率低、催收能力强的平台将能够在APR36%以下的市场中存活。
以趣店为例,2017年上半年单笔借款平均额度934元,趣店从中确认的每单收入为45.7元,其中扣除利息支出5.8元,坏账准备金2.6元,运营成本8.8元(其中销售成本3.7元,其他运营支出3.2元,其他借贷支出1.9元),税收3.9元,每单交易的净利润达到24.6元(净利润率53.83%,GAAP准则报表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率为53.11%)。
而根据趣店APR的借款信息可以发现,其现金贷业务的综合APR为36%(单利IRR口径)。在最保守谨慎的场景下,假设监管要求按照复利口径计算APR(目前行业普遍采用单利),那么趣店的每笔借款可确认收入将会下降15.5%(1-36%/42.6%),因此其每单收入将会从45.7元下降为38.62元,每单利润预计将下降为18.49元(净利润率下降至47.88%),仍然有利可图。
但对于其他风控能力较弱的平台而言,在36%红线以下的现金贷业务很可能难以盈利。对应趣店0.5%的逾期率,若逾期率到达2%,则坏账准备金将上升四倍至10.6元。再从获客成本端计算,趣店的获客成本人均约为45元,若是人均获客成本100元以上的平台,销售和市场支出将会上升至8元以上。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风控能力和获客成本上的劣势,将会压缩每笔税前利润至16.2元。而实际上,对应现金贷行业普遍高于2%的坏账率水平,这个利润基数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就无利可图,甚至会严重亏损。根据我们调研获得的信息,大部分现金贷平台将会难以在严格限定的36%年化利率市场下盈利。
4监管趋严下行业分化:龙头获益,二线转型
参考美国payday loan的行业监管经验,并进一步分析解读监管层12月1日下发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我们认为,未来境内的现金贷行业发展趋势可能为:头部优质平台在缩量后重新开始扩张,中长期获益于行业整顿;其余存量平台将会挤出市场,被迫退出或转型。转型方向可能为:1、金融租赁;2、信用卡代偿业务、或其他大额中长期贷款业务;3、撮合交易平台4、开发海外市场。
4.1 美国paydayloan监管主要针对不当催收和过度展期
4.1.1 美国payday loan 行业实行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两层监管
美国对于paydayloan的监管主要分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两个层面,从州政府的层面看(详见附件表格),美国一共有27个州承认payday loan合法,此外还有9个州允许存在类似paydayloan形式的现金贷业务。而裁定payday loan业务不合法的州,包括华盛顿DC特区,则有14个(主要是不允许利率超过36%的现金贷业务)。例如华盛顿特区的监管法案是贷款最高的年化利率不得超过24%,并且所有小额贷款的从业人员必须获得执照。联邦政府层面,2008年的道格弗兰克法案赋予了CFPB监管现金贷业务的权力,因此CFPB也成为了现金贷业务的主要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行业进行规范。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层面并未对全国范围的现金贷利率进行规定(仅规定给军人借款不得超过36%的年利率),小额贷款利率上的限制主要是各州政府自行设定,但这样的监管很容易就可以通过跨州借贷的行为规避,因此约束力有限。
美国政府对于现金贷的监管出于美国现金贷业务自由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 现金贷并非如很多从业公司宣传的是临时应急的小额贷款:PewCharitable(2012) 研究发现,大多数现金贷的借款人主要是借钱用作每天的日用现金需求,而不是无法预期的临时应急(69%的现金贷被用于常规消费,16%被用于临时应急,2%是其他用途)。
2) 高违约率:The Center for Responsible Lending的研究发现,将近一半的现金贷借款人会在2年之内违约。
3) 高额利息:Pew Charitable Trusts在2012年的研究发现,美国的现金贷借款人平均借贷额度是375美金,但是平均支出的利息却是520美金。
4) 信息不对称:现金贷的利息绝对数额较小,在不完整的信息披露之下,借款人容易忽略其高额的年化利率,因此高估自身的还款能力。
5) 债务陷阱和暴力催收:相当多的借款人由于无法偿还前期的债务,被迫借新还旧,因此陷入“债务陷阱”。逐渐沦为借新钱,还旧债的利息,理论上这些借贷已经不存在被偿还的可能。此外,不合规的暴力催收,包括电话轰炸,骚扰家人,人身伤害等事件也时有发生。
但是政府对现金贷的监管也遇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结果:例如在科罗拉多州,现金贷的利率原本由借贷市场供需决定,市场利率在市场均衡水平浮动。但是由于政府划了一条高利率的红线,导致在均衡利率低于红线时,市场上的出借方依然顶格索要利息(监管指引提供了一个目标价),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卡特尔垄断。导致借款人付出了比自由市场更高的利率。
4.1.2 美国CFPB对现金贷的认定标准非常清晰
根据CFPB在2016年发布的《Payday, Vehicle Title, and CertainHigh-Cost Installment Loans》对于payday loan的管理范围进行了界定。
1)贷款时间在45天及以下所有贷款;2)借贷年化成本在36%以上;3)借款人授权放款人从其个人银行账户扣款偿还。
对于符合第一个条件的短期贷款,即可直接认定为payday loan,而对于期限超过45天的贷款,只要符合2、3条件中任意一个,也被认定为paydayloan。如有房车抵押或其他担保的借款,则不在认定标准范围内。
4.1.3 美国payday loan监管重点是贷前审核,合规催收,合理展期
CFPB对于paydayloan的监管法案中,主要条款有如下几条:
有能力还款条款:放款人必须有理由认定借款人有足够的还款能力,才能够放贷:放款机构必须保证借款人在还款后,仍能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支出,和主要金融负债义务(还款后30天内)。
具体来说:核实借款人的月可支配收入状况;核实借款人的月度负债情况;核实借款人每个月的住房成本(通过第三方报告或者借款人书面材料);估算借款人的生活支出成本,除去债务义务和住房成本后,再计算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禁止放款给已经有三个或以上短期借贷,或者30天以内到期长期借款的借款人。
借款机构必须向在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注册的信用报告系统上申请信用信息,并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评估。
下台阶(step down)条款:出借方可以提供现金贷展期服务,帮助借款人逐渐走出债务旋涡。在此条款下,出借方可以不需要满足“有能力偿还条款”中的所有要求。在此条款下,第一笔现金贷不得超出500美金,第二第三笔金额必须在第一笔金额的基础上递减至少三分之一。借款人在两个“下台阶贷款”之间,必须间隔30天以上。(除此之外,该条款仍有许多限制性条件,例如过去6个月最多使用六次,一旦申请展期,借款人不得再借其他贷款等等)。
催收手段:如果出借方从借款人账户第一次自动扣款失败后,必须向借款人提供书面通知,告知偿还义务和可能的催收手段;若出借方连续两次自动扣款失败,则在征得借款人重新授权之前,不得再次扣款。
信息搜集:凡是进行被paydayloan监管法案规定业务的出借方,都必须向在CFPB注册的信息系统提供借贷数据,并且实时更新汇报。
合规制度:现金贷出借方必须建立一套合规机制,保证监管措施得以执行。并且所有的出借记录都必须保存至少36个月,以证明出借行为的合规性。
4.2 我国现金贷监管将会提高行业竞争壁垒,减慢业务扩张
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统筹监管,开展对网络小额贷款清理整顿工作。
我们认为对行业整体的影响在于:现金贷行业短期将进入整顿阶段,行业将会阶段性放缓增长,重新洗牌。能够适应监管,并且成本控制较好的小贷平台,将会在整顿阶段之后,享有更大的市场份额,牌照端的从严控制,将会提高行业进入壁垒,大大减缓市场竞争加剧的速度,无疑对符合从业规范的行业龙头是个中长期的有利因素。(具体分析请参考国君非银团队日的行业事件快评《现金贷行业整顿靴子落地,合规优质平台中长期受益》)。
转型:存量挤出平台转型,潜在进入者观望
现存的现金贷平台转型方向:1、转型金融租赁(可以不受36%利率限制),但必须绑定分期消费形式存在;2、转型信用卡代偿业务、或其他大额中长期贷款业务;3、转型撮合交易平台,自身不承担信用风险(信而富模式)4、开发海外市场。
在监管趋严的市场预期下,目前现金贷业务的开展暂时停滞,业内普遍观望,等待监管措施落地,明确业务规范之后再考虑进一步投入。展望行业未来,我们认为现金贷市场未来发展的趋势会是:存量业务公司全面规范化,高利率消化高坏账率模式终结,能够承受年化利率36%以下的现金贷公司得以存活,其余现金贷企业向长周期、大额度的放贷业务转型。在此过程中,消费分期产品(受监管影响较小)、或抵押分期业务预计成为主流发展方向。
隐忧:合规业务模式仍不清晰,系统性信用危机风险仍存
1) 监管层对现金贷业务的收紧可能超预期,从而对现金贷业务开展造成严重影响。
2) 银行等其他传统金融机构进入现金贷业务,通过资金端优势挤出现有平台。
3) 大规模系统性信用风险爆发,导致行业坏账爆发,进而导致现金贷平台亏损。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贷款撮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