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规定供方控制及其输出中标结果公示时间规定的控制

2015版标准审核员转版试题很难-博泰典藏网
典藏文档 篇篇精品
2015版标准审核员转版试题很难
导读:38、依据ISO标准,40、ISO标准8.5.4中的“防护”包括(ABCD),5、关于GB/T标准8.1条款,43、审核方案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BCD),D、审核报告,31、在设计和开发策划时,应考虑以下哪些内容?(ABCD)A、设计和开发活动的性质、持续时间和复杂程度;B、所要求的过程阶段,包括适用的设计和开发评审;C、产品和服务的设 31、在设计和开发策划时,应考虑以下哪些内容?(ABCD ) A、设计和开发活动的性质、持续时间和复杂程度;
B、所要求的过程阶段,包括适用的设计和开发评审; C、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所需的内部和外部资源;
D、设计和开发过程参与人员之间接口的控制需求。
32、处置不合格输出的途径包括(ABD)。 A、纠正;
B、对提供产品和服务进行隔离、限制、退货或暂停;C、赔偿顾客;D、获得让步接收的授权。
33、关于纠正措施,说法正确的是(BCD)。 A、任何不合格都应采取纠正措施;
B、处置不合格产生的后果(影响)是纠正措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C、采取纠正措施可能导致变更质量管理体系;
D、纠正措施应与所产生的不合格的影响相适应。
34、确定是否存在持续改进的需求或机会,应考虑(BD)。 A、潜在的风险;
B、管理评审的输出;
C、合同评审的结果;
D、分析、评价的结果。
35、与外部供方沟通的信息包括(ABCD)。 A、所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B、对供方人员能力的要求 C、对外部供方绩效的控制和监视要求; D、组织或其顾客拟在外部供方现场实施的验证或确认活动。
36、管理评审是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ABCD)。 A、适宜性;
B、充分性;
C、有效性;
D、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一致。
37、采取纠正措施,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其目的是( )。 A、避免不合格再次发生; B、避免不合格发生; C、避免不合格在其他场合发生;D、消除不合格造成的影响。
38、依据 ISO
标准,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BC) A、不允许使用或交付不合格品;
B、识别和控制不合格品是为了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C、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 D、得到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批准,所有不合格品都可以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
39、在确定对外部供方的控制类型和程度时,组织应(ABCD)。 A、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保持在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之中; B、规定对外部供方的控制及其输出结果的控制; C、考虑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对组织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 的潜在影响; D、确定必要的验证或其他活动,以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
标准 8.5.4 中的“防护”包括(ABCD )。 A、污染控制;
7 5、关于GB/T标准8.1条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单选题 A:未提出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B:策划的输出应形成文件化的信息 C:对变更的策划也应按本条款执行
D:以上都对
41、应利用分析结果评价(ABD)。 A、顾客满意程度;
B、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 C、资源提供的充分性;
D、外部供方的绩效。
42、若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情况,组织应(AC)。 A、向顾客或外部供方报告;
C、保留相关形成文件的信息;
D、采取纠正措施。
43、审核方案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BCD) A、频次;
B、方法和职责;
C、策划要求;
D、审核报告。
44、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ABCD)。 A、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信息;
B、内外部情况的变化; C、资源的充分性;
D、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45、在策划的安排已圆满完成之前,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应(AB )。 A、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
B、适用时得到顾客批准; C、得到最高领导同意;
D、得到放行产品或交付服务人员的同意。
46、关于产品和服务的验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D)。 A、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每个阶段都应有相应的验证活动;B、按照策划的安排,在适当阶段时行验证; C、在最终阶段应进行验证;D、有可能在生产过程的中间阶段进行验证。
47、以下哪些属于针对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的要求?(A D) A、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B、对不合格做出应对;C、评价是否需要采取措施;D、实施纠正措施。
48、评价纠正措施的需求时,需要实施哪些活动?( )
出题不合理 A、评审和分析不合格;
B、确定发生潜在不合格的可能性; C、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D、确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发生类似的不合格。
49、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可以包括(ABCD)。 A、材料、零部件、工具和设备;B、顾客的场所;
C、知识产权;
D、个人信息。
50、交付后活动可包括(ABC)。 A、担保条款规定的措施;
B、合同义务(例如,维护服务);
C、附加服务(例如,回收或最终处置);D、合同评审。
51、关于管理评审,正确的是(ABCD )。 A、由最高管理者进行评审;B、保留管理评审的结果的形成文件信息;C、可能导致管理体系发生变化; D、目的是确保其持续的保持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一致。
8 52、组织应保留关于不合格的形成文件的信息包括(ABCD)。 A、不合格的描述;B、所采取措施;C、让步的信息;D、处置不合格的授权信息。
53、策划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时应确定(ABCD)。 A、监视和测量的对象;B、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方法; C、监视和测量的时机;D、分析和评价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时机。
三、简答题
1、简述在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和过程时如何基于风险的思维?
2、简述如何实施对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3、如何管理组织的知识?
4、如何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 9
包含总结汇报、自然科学、出国留学、医药卫生、教学研究、计划方案、农林牧渔、行业论文以及2015版标准审核员转版试题很难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d)适用于产品和服务的法律法规要求;)产品和服务;应监视顾客获得满足的程度的感受。应确定这 e)与先前表述存在差异的合同或订单要求。)方法、过程和设备;些信息的获取、监视和评审方法。
与先前合同或订单要求存在差异,应得到解决 3)产品和服务的放行;注:包括顾客调查、顾客反馈、顾客会晤、市 顾客没有提供形成文件的要求,应对要求确认能力,包括所要求的人员资质;场占有率分析、赞扬、担保索赔和经销商报告 注:网上销售,可对产品信息如产品目录评审 )外部供方与组织的接口;9.1.3 分析与评价
适用时,组织应保留下列形成文件的信息:)组织对外部供方绩效的控制和监视;分析和评价通过监测获得的适宜数据和信息。 a)评审结果;)拟在外部供方现场实施的验证或确认活动应利用分析结果评价:
b)针对产品和服务的新要求。8.5 生产和服务提供a)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
8.2.4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b)顾客满意程度;
更改形成文件的信息得到修改,相关人员知道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应包括:)QMS的绩效和有效性;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a)可获得形成文件的信息,以规定以下内容:)策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8.3.1 总则1)所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或活动的特征)针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设计和开发过程2)拟获得的结果。)外部供方的绩效;
8.3.2 设计和开发策划b)可获得和使用适宜的监视和测量资源;)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需求。
)在适当阶段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9.2 内部审核
a)性质、持续时间和复杂程度;)为过程的运行提供适宜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审,提供信息: b)所要求的过程阶段,包括适用的评审;)配备具备能力的人员,包括所要求的资格;)是否符合:
c)所要求的设计和开发验证和确认活动;)实现策划结果的能力进行确认和定期再确认1)组织自身的QMS要求;
d)设计和开发过程涉及的职责和权限;)采取措施防止人为错误;)本标准的要求。
e)所需的内部和外部资源h)实施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f)参与人员之间接口的控制需求;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9.2.2 组织应:
g)顾客和使用者参与设计和开发过程的需求;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识别输出a)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审核方案 h)后续产品和服务提供的要求;整个过程中按照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输出状态)规定每次审核的审核准则和范围;
i)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期望的控制水平;控制输出的唯一性标识,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选择可确保客观公正的审核员实施审核; j)证实已经满足所需的形成文件的信息。8.5.3 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d)确保相关管理部门获得审核结果报告;
8.3.3 设计和开发输入控制或使用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妥善管理。)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确定设计和开发的基本要求。组织应考虑:顾客和外部供方财产,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f)保留审核方案及审核结果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a)功能和性能要求;若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9.3 管理评审
b)来源于以前类似设计和开发活动的信息;不适用,应报告,并保留相关形成文件的信息9.3.1总则
c)法律法规要求;注:顾客财产包括材料、零部件、工具和设备,按照策划评审,确保3性,与战略方向一致。 d)组织承诺实施的标准和行业规范;顾客的场所,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9.3.2管理评审输入
e)由产品和服务性质所决定的失效的潜在后果防护策划和实施管理评审时应考虑下列内容: 输入应完整、清楚,满足设计和开发的目的。应在生产和服务提供期间对输出进行必要防护a)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实施情况;
应解决相互冲突的设计和开发输入。注:防护可包括标识、处置、污染控制、包装、b)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应保留有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储存、传送或运输以及保护。)有关QMS绩效和有效性信息,下列趋势信息:
8.3.4 设计和开发控制交付后的活动1)顾客满意和相关方的反馈;
组织应对设计和开发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应满足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交付后活动的要求。)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a)规定拟获得的结果;确定交付后活动的覆盖范围和程度时,应考虑)过程绩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
b)实施评审活动,评价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法律法规要求;)不合格以及纠正措施;
c)实施验证活动,确保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潜在不期望的后果;)监视和测量结果;
d)实施确认活动,确保满足规定的预期的要求)其产品和服务的性质、用途和预期寿命;)审核结果;
e)评审、验证和确认确定问题采取必要措施d)顾客要求;)外部供方的绩效。
f)保留这些活动的形成文件的信息。)顾客反馈。)资源的充分性;
注:包括担保条款,诸如合同规定的维护服务,)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8.3.5 设计和开发输出-以及回收或最终报废处置等附加服务等。)改进的机会。
组织应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8.5.6 更改控制管理评审输出
a)满足输入的要求;更改进行必要的评审和控制,以确保符合要求。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下列的决定和措施: b)对于产品和服务提供的后续过程是充分的;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包括更改评审结果、)改进的机会;
c)包括监视和测量的要求,包括接收准则;授权进行更改的人员以及所采取的必要措施。)QMS所需的变更;
d)规定所必须的产品和服务特性。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c)资源需求。
组织应保留有关输出的形成文件的信息。适当阶段实施策划安排,以验证要求已被满足。应保留管理评审结果证据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8.3.6 设计和开发更改除非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顾客批准,不放行持续改进
应识别、评审和控制所做更改,确保符合要求。应保留有关放行的形成文件的信息。应包括:10.1总则
组织应保留下列形成文件的信息:)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组织应确定并选择改进机会
a)设计和开发变更;)授权放行人员的可追溯信息。这应包括:
b)评审的结果;8.7不合格输出的控制a)改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要求
c)变更的授权;确保对不符合要求的输出进行识别和控制,以)纠正、预防或减少不利影响;
d)为防止不利影响而采取的措施。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改进QMS的绩效和有效性。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根据不合格性质及其影响采取适当措施。适用注:改进的例子可包括纠正、纠正措施、
8.4.1总则-交付后发现,及在服务提供期间或之后发现。持续改进、突变、创新和重组。
应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 应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输出: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应对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实施的控制:)纠正;若出现不合格,包括投诉所引起的不合格,应:
a)构成组织自身的产品和服务的一部分;)进行隔离、限制、退货或暂停;)对不合格做出应对,适用时:
b)直接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顾客;)告知顾客;)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和纠正;
c)组织决定由外部供方提供过程或部分过程。)获得让步接收的授权。)处置产生的后果。
应确定评价、选择、绩效监视以及再评价准则对不合格输出进行纠正之后应验证)通过下列活动,评价是否需要采取措施:
-任何必要措施,应保留所需形成文件的信息。组织应保留下列形成文件的信息:)评审和分析不合格;
8.4.2 控制类型和程度a)有关不合格的描述;)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不会产生不利影响)所采取措施的描述;)确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发生类似的不合格。
组织应:)获得让步的描述;)实施所需的措施;
a)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保持在其QMS的控制之中)处置不合格的授权标识。)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b)规定对外部供方的控制及其输出结果的控制9 绩效评价e)需要时,更新策划期间确定的风险和机遇;
c)考虑: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f)需要时,变更QMS。
1)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潜在影响;9.1.1 总则纠正措施应与所产生的不合格的影响相适应。
2)外部供方自身控制的有效性;组织应确定: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下列事项的证据: d)确定必要的验证或其他活动)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对象;)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措施;
8.4.3 外部供方的信息b)确保所需要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方法;)纠正措施的结果。
确保与外部供方沟通之前所确定要求是充分 c)实施监视和测量的时机;10.3 持续改进
组织应与外部供方沟通以下要求:)分析和评价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时机。应持续改进QMS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a) 所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应评价绩效和有效性。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应考虑管评的分析、评价结果,及输出,确定 b) 对下列内容的批准:9.1.2 顾客满意--是否存在持续改进的需求或机会。
共2页(2/2)
QMS满足ISO每个条款的要求_企业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QMS 满足 ISO 每个条款的要求。 ISO .1 理解组织的背景环境 4.2 理解相关......F103-12-QMS-2015 ISO
Checklist Guidance Doc-encn_看图王_其它...与其有关的风险和机遇 [Figure-01 图示单一过程的基 本要素(ISO )......QMS 差异分析_生产/经营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15版QMS与旧版对比 ...输出接收者、绩效指标 [Figure-01 图示单一过程的基本要素 (ISO )]......新版QMS2015基于风险审核方法_生产/经营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ISO9001在中国30...(项目管理三要素);物业服务行业并是绿化、清洁、安保等服务指标; 过程特性(Key......716-QMS技术领域专业特点分析及所需能力要求_冶金/矿山/地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文档贡献者 chaifa2008 贡献于
专题推荐 汪华-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ISO 标准在过程方法中,通过图示表述了单一过程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下列...策划QMS 时,组织应4.1 中提及的问题和4.2 中提到的要求,并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ISOQMS CCAA考试模拟题(含答案)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ISOQMS家注册审核员CCAA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文件控制程序
编号:SF-QP4.2.3-2005-1
对与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均为有效版本。
适用于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控制。
3.1总经理负责批准发布质量手册。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质量手册。
3.3各部门负责相关文件的编制、使用。
3.4生技部负责组织对现有体系文件的定期评审。
4.1文件的分类
4.1.1文件分为技术性文件和管理性文件两大类。
a. 管理性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管理制度、合格供方名单及外来管理性文件和相应的表格;
b. 技术性文件包括设计文件、工艺文件、检验规程、作业指导书、产品标准等和外来技术文件。
4.2文件的编号
4.2.1质量手册的编号:SF
文件编制的年代号
质量手册代号
4.2.2程序文件的编号:SF
QP □ - □
文件编制的年代号
程序文件标准对应章节号
程序文件的代号
4.2.3质量计划、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等第三层次文件的编号:
ZD □ - □
质量手册中文件章节号
作业指导书代号
4.2.4记录:
质量手册中文件章节号
4.2.5设计、工艺文件规程的编号按原文件编号或技术文件管理部门自行编制。
4.2.6各部门分发代号
管理者代表02
4.3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发放
文件发布前应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适宜的。
a.质量手册由生技部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上报总经理批准发布,由生技部文件资料管理员负责登记、发放;
b.各部门的文件由各部门组织编写,由部长审核,上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发布。由文件资料管理员负责登记、发放;
c.确保文件使用的各场所都应得到相应的有效版本。文件的发放、回收要填写《文件发放、回收记录》。
4.4 文件的受控状况
文件分为“受控”和“非受控”两大类,所有受控文件在文件封面上盖有“受控”章,分发后的文件注明分发号。
4.5文件的更改
a.质量手册由生技部更改,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核,上报总经理批准后更改,由生技部负责收回原文件和新文件发放工作,并应保留文件更改内容的记录。
b.其它文件的更改由各相应主管部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再由各相应指定人员进行更改、发放、处理。如果指定其它部门审批时,该部门应获得审批所需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
c.所有被更改的原文件必须由相应主管部门收回,以确保有效文件的唯一
4.6文件的领用
a.文件领用应填写《文件发放范围》,经管理者代表审批方可进行发放与领用;
b.因破损而重新领用的新文件,分发号不变,并收回相应旧文件;因丢失而补发的文件,应给予新的分发号,并注明已丢失的文件的编号和分发号,发放部门作好相应的发放签收记录。
4.7文件的保存、作废与销毁
4.7.1文件的保存
a.已存档的文件都必须分类存放,保证干燥通风、安全;
b.各部门保管的在用文件,也要妥善保管,生技部每季度组织检查一次;
c.所有文件,生技部应及时将受控文件填写到《受控文件清单》中;
d.任何人不得在受控文件上乱涂画改,不准私自外借,确保文件的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4.7.2文件的作废和销毁
a.所有失效或作废文件由相关部门文件资料员及时从所有发放或使用场所撤出,加盖“作废”印章,确保防止作废文件非预期使用;
b.为某种原因需保留的作废件,应盖有“作废保留”印章;
c.对要销毁的作废文件,由相关部门填写《文件销毁申请表》,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生技部或授权部门销毁。
4.7.3文件的借阅、复制
借阅、复制与质量体系相关的文件,应得到相关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向文件资料管理员借阅、复制,并填写借阅、复制记录。
4.8外来文件的控制
收到外来文件的部门,应识别其适用性,并填写《外来受控文件清单》中,
如产品标准、原材料标准、外来技术文件等。
4.9生技部组织各部门对在用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改,每年不少于一次。
4.10文件承载的媒体可以是纸张,也可以制成软件。
5.相关文件
5.1《记录控制程序》
SF-QP4.2.4-2005
6.1《文件发放、回收记录》
SF-QR4.2.3-01
6.2《文件借阅、复制记录》
SF-QR4.2.3-02
6.3《受控文件清单》
SF-QR4.2.3-03
6.4《归档登记表》
SF-QR4.2.3-04
6.5《文件更改申请》
SF-QR4.2.3-05
6.6《文件销毁申请》
SF-QR4.2.3-06
6.7《文件发放范围》
SF-QR4.2.3-07
6.8《顾客来图来样移交清单》 SF-QR4.2.3-08
认证标志控制程序
SF-QP4.2.3-2005-2
针对认证产品的标志加以管理和控制,确保认证标志在使用过程中的正确使用。
2.主题内容
本程序对认证产品标志的管理、控制和正确使用作出规定。
3.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认证产品。
质量负责人负责认证标志的归口管理,确保认证标志的正确使用。
标志的管理1认证标志的购买2保管本公司的认证标志由质检部专人保管。
3标志的使用3. 1需张贴认证标志的产品,由质检部门负责人根据本公司的生产合同和生产通知单的具体数量向管代(质量负责人)报批,标志管理员根据《认证标志领用登记表》的具体数量进行收放。3. 2所有认证标志张贴的位置必须明显,便于检查。母线槽产品贴在铭牌的右上角。5.3.3
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
支持文件《认证标志领用登记表》
SF.QR.4.2.3-09
记录控制程序
编号:SF-QP4.2.4-2005
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予以控制。
适用于为证明产品符合要求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记录。
3.1生技部负责监督、管理各部门的记录。
3.2各部门负责收集、整理、保管本部门的记录。
生技部负责保管超过一年以上的记录。4.程序
4.1各部门负责收集、整理、保存本部门的记录。
4.2记录的标识编号
记录的标识编号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3记录填写
4.3.1记录填写要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填写的项目,应能说明理由,并将该项用单杠划去,各相关负责人签名不允许空白。
4.3.2如因笔误或计算错误要修改原始数据,应采用单杠划去原数据,在其上方写上更改后的数据,加盖或签上更改人的印章或姓名及日期。
4.4记录的保存、保护
4.4.1各部门应把自己的记录分类,依日期顺序整理好,存放于通风干燥的地方,所有的记录保持清洁,字迹清晰。各部门按规定的期限保存记录,对于保存一年以上的记录交生技部的文件资料管理员保存。
4.4.2生技部编制《记录清单》,将本公司所有的记录格式汇总,内容包括名称、编号、保存期,使用部门等内容,交管理者代表审批,原始样本由生技部保存。
4.4.3生技部每半年检查一次各部门的记录使用和管理情况。
4.5记录的发放、借阅和复制
a. 生技部负责填写《文件发放、回收记录》;
b.各部门保管的记录应便于检索,需借阅或复制者要经相应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填写《文件借阅、复制记录》。
4.6记录的销毁处理
记录如超过保存期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销毁时,由文件资料管理员填写《文件销毁申请》,交生技部审核,报管理者代表批准,由授权人销毁。
4.7记录格式
各部门的记录格式由各部门负责编制,由部门负责人审批,报生技部备案。记录格式设计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中4.5条规定。
5.相关文件《文件控制程序》
SF-QP4.2.3-2005
6.1《记录清单》
SF-QR4.2.4-01
6.2《文件发放、回收记录》
SF-QR4.2.3-01
6.3《文件借阅、复制记录》
SF-QR4.2.3-02
6.4《文件销毁申请》
SF-QR4.2.3-06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SF-QP5.6-2005
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适用于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
3.1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编写相应的管理评审报告。
3.3管理者代表负责评审计划的制定、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负责对评审后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3.4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资料,并负责实施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
4.1管理评审计划
4.1.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可结合内审后的结果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
4.1.2管理者代表于每次管理评审前一个月编制《管理评审计划通知单》,报总经理审核、批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a.评审时间;
b.评审目的;
c.评审范围及评审重点;
d.参加评审部门(人员);
e.评审依据;
f.评审内容。
4.1.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管理评审频次。
a.本公司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变化时;
b.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用户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d.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e.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
f.质量审核时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4.2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的业绩和改进的机会:
a.审核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产品质量审核等的结果;
b.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等;
c.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包括过程、产品测量和监控的结果;
d.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
e.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有效性;
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包括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等;
g.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4.3评审准备
4.3.1预定评审前十天,管理者代表以书面形式向总经理汇报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提交本次评审计划通知单。
4.3.2管理者代表负责根据评审输入的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准备必要的文件,评审资料由总经理确认。
4.3.3管理者代表向参加评审的人员发放《管理评审计划通知单》。
4.4管理评审会议
a.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评审输入做出评价,对于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
b.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作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4.5管理评审输出
4.5.1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措施:
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评价;
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对现有产品符合要求的评价,包括是否需要进行产品、过程审核等与评审内容相关的要求;
c.资源需求、改进的建议等。
4.5.2会议结束后,由管理者代表根据管理评审输出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总经理审核、批准,并发至相应部门并监控执行。本次管理评审输出可以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
4.6改进、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管理者代表根据《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规定,对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4.7如果评审结果引起文件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8管理评审有关记录保存期3年。
5.相关文件
5.1《内部审核程序》
SF -QP8.2.2-2005
5.2《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SF -QP8.5.2-2005
5.3《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SF -QP8.5.3-2005
5.4《文件控制程序》
SF -QP4.2.3-2005
5.5《记录控制程序》
SF -QP4.2.4-2005
6.1《管理评审计划通知单》
SF -QR5.6-01
6.2《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SF -QR5.6-02
6.3《管理评审报告》
SF -QR5.6-03
6.4《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SF –QR8.5-02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SF-QP6.2-2005
使所有从事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人员能胜任本职工作。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承担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所有人员,包括临时雇用的人员,必要时还包括供方的人员。
3.1生技部负责本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监督、实施和新职工上岗基础教育,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3.2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本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批准各部门负责人的任职要求。
4.1在每年的一月份各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培训申请,生技部根据各部门的培训申请,评价人员的能力,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所必要的能力,编制培训计划,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培训计划的内容包括:a.培训内容;b.培训人员;c.培训时间 ;d.培训方法。
4.2培训教师可外请或内聘有一定资格,熟练掌握所授材料内容,并有实践经验的人担任。
4.3培训要求
4.3.1每年都要对全体员工进行本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培训教材是本企业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4.3.2新工人的培训,除进行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外,还应进行厂规、厂纪、安全知识、岗位技能的培训。
4.3.3生产设备的操作人员应接受操作技能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持本公司颁发的操作证,才能上岗操作。
4.3.4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如:电工、电焊工等还应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考核,持有相关资格证书才可以从事岗位工作。
4.3.5验证人员如:检验员、计量员、内审员也应经过专业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
4.3.6技术人员应每年进行“再教育”避免知识老化。
4.3.7主要管理人员应掌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并能有效运用。
4.4应对所有培训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并建立培训档案,培训档案的内容包括:培训内容、课时、培训时间、培训效果评价。
4.5培训记录生技部保管。保存期为长期。
5.相关文件
5.1《记录的控制程序》
SF –QP4.2.4-2005
6.1《年度培训计划》
SF -QR6.2-01
6.2《员工培训记录》
SF -QR6.2-02
6.3《员工培训档案》
SF -QR6.2-03
6.4《人力资源评价表》
SF -QR6.2-04
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SF-QP6.3/6.4-2005
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运输设施等的控制,对工作环境中的人和物的因素进行控制。
3.1生技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及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4.1生产设施的识别、提供和维护。
4.1.1设施的识别
本公司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设施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设备和工具(包括工、卡、量具)、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
4.1.2设施的提供
a.生技部根据产品实现的要求和本公司发展的需求负责组织安排采购或自制生产设施的有关事宜,供销部具体实施采购;
b.需要自制的设施由使用部门提出,生技部及车间共同审核,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车间组织加工制造。
4.1.3设施的验收
a.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施,生技部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合格后,由生技部和使用部门在设施验收单上签字验收,设施管理员应建立设施档案,档案的内容有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使用部门自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到仓库办入库手续;
b.验收不合格的设施应由采购人员与供方协商解决。
4.1.4设施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a.对于重要的设施,车间组织编写设施操作规程,发放给使用部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b.设施的使用人员对设施进行日常保养,生技部设备管理员每月进行一次抽查,并记录在《设备保养检查记录》上;
c.车间每年12月底上报下一年的《设施大中修计划》,发至各部门执行;
d.日常生产中设备发生故障,车间应填写请修单,报车间主任或设施修理员修理,如本公司内修理工无法修理的应委托具备修理能力的部门来修理。修理结束后,车间主任和使用人员应对修理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填写设施检修单存在档案;
e.现场使用的设施应有统一的编号,以便于维护保养。
4.1.5设施的报废
a.对无法修复或无使用价值的设施,由车间填写《设施报废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设施管理人员应也该在设施的台帐中注明;
b.报废的设施应挂“报废”标识牌。
4.2工作环境
生技部应协助车间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根据生产作业需要,负责确定并提供作业场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a.配置适用的厂房;
b.车间对车间的设施实行定置管理;
c.确保员工符合劳动法规的要求。
5.相关文件
5.1《生产和服务的提供控制程序》
SF-QP7.5-2005
6.1《生产设施配置申请单》
SF-QR6.3-01
6.2《设施验收单》
SF-QR6.3-02
6.3《设施台帐》
SF-QR6.3-03
6.4《设施维修计划》
SF-QR6.3-04
6.5《设施检修单》
SF-QR6.3-05
6.6《设施保养检查记录》
SF-QR6.3-06
6.7《报废单》
SF-QR6.3-07
6.8《设施请修单》
SF-QR6.3-08
6.9《工装(模具)台帐》
SF-QR6.3-09
6.10《工装领用记录》
SF-QR6.3-10
质量策划控制程序
SF-QP7.1-2005
针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以确保满足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特定产品、项目及合同有关的质量策划的控制及相应的质量计划的编制、实施和控制。
3.1总经理负责批准有关编制的质量计划。
3.2生技部负责对各部门质量策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相关的质量策划及编制实施相应的质量计划。
4.1对特定的产品、项目和合同应进行质量策划。策划的结果应以适于组织运作的方式形成文件,如质量计划。
4.2进行质量策划的时机
本公司在下列情况下进行质量策划:
a.引进、试制新产品,采用新工艺或新材料,技术革新或技术改造;
b.销售合同中顾客对产品有特定的要求;
c.现有体系文件未能涵盖的特殊事项。
4.3质量策划的内容
a.针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确定的质量目标;
b.针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所需建立的过程和子过程,应识别关键的过程和活动,对过程或涉及的活动规定途径,并对这些途径进行评审和形成文件;
c.识别并提供上述过程所需的资源配置、运作阶段的划分、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d.确定过程涉及的验证和确认活动及验收准则,对过程和产品重要或关键特性,应安排测量和监控活动;
e.确定为过程和产品的符合性提供证据的记录。
4.4质量计划
表达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及如何应用于具体的产品、项目和合同的文件为质量计划。质量计划编制原则为:
a.质量计划的内容要根据质量策划的内容和结果来确定;
b.应参照质量手册的有关内容,应符合质量方针、目标,并与质量体系文件中的内容协调一致;
c.可引用已有的质量文件中的相关内容,并根据特殊的要求编制新的内容;
d.根据实际情况,可编写总体质量计划,也可只编写有关的单项计划、采购质量计划;也可针对某一特定的活动,如用户服务等;
e.质量计划可以作为独立的文件,也可以根据需要作为其他文件的一部分。
4.5质量计划的编制、审批和发放
4.5.1质量计划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编制,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生技部以受控文件形式发放到相关部门。
4.5.2质量计划的封面必须写明项目名称和质量计划的编号、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发布日期。
4.6质量计划的实施、监督和修改
4.6.1生技部负责监督各部门质量计划的实施,根据计划要求协调相应部门之间的接口和资源配置,填写《质量策划实施情况检查表》,以进行总体控制,并及时报告总经理。
4.6.2质量计划的更改
当质量计划需要更改时,由更改部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管理者代表批准后进行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5.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SF -QP4.2.3-2005
6.1《质量策划实施情况检查表》
SF -QR7.1-01
6.2《文件更改申请》
SF -QR4.2.3-05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SF-QP7.2-2005
对确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充分理解的过程做出规定,并加以实施和保持。
适用于对顾客要求的识别,对产品要求的评审及顾客的沟通。
3.1供销部负责识别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组织有关部门对产品需求进行评审,并负责与顾客沟通,
3.2生技部负责评审产品的技术性能。
3.3车间负责评审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交货期。
3.4供销部负责评审所需物资的采购能力。
3.5常规产品合同的评审由供销部负责审批,特殊合同的评审由总经理负责审批。
供销部负责识别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与期望,根据顾客规定的订货要求,如合同草案、技术协议草案及口头订单等填写在《产品要求评审表》中。
a.顾客明示的产品要求,包括产品质量要求及涉及可用性,交付、支持服务(如运输、保修、培训等)、价格等方面的要求;
b.顾客没有明确要求,但预期或规定的用途所必要的产品要求。这是一类习惯上隐含的潜在要求,本公司为满足顾客要求应作出承诺;
c.顾客没有规定,但国家强制性标准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4.2对产品要求的评审
4.2.1在投标、接受合同或定单之前,供销部应对已识别的顾客要求及本公司确定的附加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对标书、合同或定单的产品要求实施评审。
4.2.2.1产品要求的评审应确保:
a.产品要求(包括顾客的要求和本公司自行确定的附加要求)得到规定;
b.顾客没有以文件形式提供要求时(口头定单),顾客要求在接受前得到确认;
c.与以前表达不一致的合同或定单要求,已予以解决;
d.本公司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4.2.2.2合同的分类
a.常规合同:对本公司定型产品所定的合同;
b.特殊合同:常规合同以外的所有销售合同,如新产品开发或有定型产品改进要求的合同。
4.2.2.3对于有现货的常规合同,由供销员自己评审,以供销员在发货单上评审签名为准。
4.2.2.4对于无现货的常规合同,车间和供销部分别对生产能力、交货日期及原材料采购能力进行评审,由相应负责人填写《产品要求评审表》,并签名确认,供销部或其授权人员在评审结论中确认并签字。
4.2.2.5对于特殊合同,除车间、供销部进行评审外,生技部和质检部应评审产品的技术性能、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并在《产品要求评审表》中签名确认,报总经理批准或由总经理口头批准并由其授权人员签名确认。
4.2.2.6对于口头定单,供销部负责填写《来电来函填写表》,并执行4.2.2.3、~4.2.2.5。
4.2.2.7在评审过程中,评审人员对产品要求中有关内容提出修改建议时,由供销部负责与顾客联系,征求书面意见。
4.2.2.8供销部负责保管合同及相关记录。
4.3合同的签订和实施
4.3.1对产品要求评审后,供销员与顾客签订合同,对老顾客的口头定单,应形成书面材料视为合同,对于新顾客则应签订正式合同。
4.3.2合同签订后,供销部负责将相关的文件,根据各部门的需要发到相关部门,作为生产、采购、检验、发货的依据。
4.4产品要求的变更
若产品要求由于某种原因需要变更时,相应的文件应得到修改,应把变更的要求与顾客协商一致,并通知相关部门,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必要时,对更改的内容还需再评审。
4.5供销部负责与顾客沟通
4.5.1在产品售出前和销售过程中,供销部应通过多种渠道(如广告宣传、产品定货会等)向顾客介绍产品,回答顾客的咨询,并予以记录。
4.5.2根据需要及时将合同的进展情况反馈给顾客,包括产品要求方面的变更,组织内部应与顾客协调一致。
4.5.3产品售后,要搜集顾客的反馈信息,妥善处理顾客投诉,以取得顾客的持续满意,执行《顾客满意程度测量程序》的有关规定。
5.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SF -QP4.2.3-2005
5.2《顾客满意程度测量程序》
SF -QP8.2.1-2005
6.1《产品要求评审表》
SF -QR7.2-01
6.2《来电来函登记表》
SF -QR7.2-02
6.3《标书》
6.4《合同》
采购控制程序
SF-QP7.4-2005
对采购过程及供方进行控制,确保所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采购、外协件加工及提供服务的控制,对供方进行选择,评价和控制。
3.1供销部负责组织对供方进行评价,编制《合格供方名单》,并对供方的供货业绩定期进行评价,建立供方档案,负责制定采购计划,执行采购作业。
3.2供销部采购人员负责编制《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
3.3质检部负责对进货物资的验证。
3.4总经理或其授权人员批准采购计划。
4.1采购物资的分类
a.重要物资:构成最终产品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使用或安全性能,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的物资;
b.一般物资:构成最终产品非关键部位的批量物资,它一般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或即略有影响,但可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的物资;
4.2对供方的评价
4.2.1对于提供重要物资的供方,组织应对其质量保证能力、技术水平、供货能力及检验、测量水平等方面进行现场调查和评价,以证实该供方具有提供满足规定要求产品的能力,并填写《供方调查表》和《供方评价记录》。
4.2.2对于提供一般物资的供方,依据所提供的产品标准和质量历史,通常包括往年的使用情况、抽检记录等进行评定,并填写《供方评价记录》作为评价依据。
4.2.3合格供方确认
a.重要物资的合格供方由总经理审批,一般物资的合格供方由供销部长审批;
b.合格供方经评定后,供销部应编制《合格供方名单》,提交总经理批准后作为采购依据之一。
4.3对合格供方的控制
a.供销部建立合格档案,收集好进厂物资验证记录;
b.供销部对合格供方加强信息联系,收集供方的质量活动资料;
c.对提供重要物资的合格供方,供销部每年组织有关人员对其现场考察或函调,提出结论送总经理审阅,考察合格的继续列为合格供方,考察不合格的取消合格供方资格;
d.对质量下降的供方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直至撤消合格供方资格;
e.对撤消合格供方资格的厂家名单应及时在《合格供方名单》中去掉,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4.4采购过程的控制
4.4.1采购资料的编制
a. 生技部编制用料计划,经部长审批后转交供销部及车间;
b 车间根据用料计划,开具《领料单》下发到车间实施;
c.供销部根据用料计划,结合当期库存编制《采购计划单》,《采购计划单》经总经理或授权人审批后下发到采购人员手中实施。
4.4.2采购信息
4.4.2.1采购文件
a.应包括拟采购产品的信息,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可直接引用各类标准或规范图样等技术文件);对产品的验收要求;其他要求如价格、数量、交付等;
b.适当时还包括对供应的产品、过程、设备、人员提出资格鉴定的要求,如对供方产品的安全认证要求。
4.4.2.2本公司采购文件包括:《物资分类明细表》、《合格供方名单》、《采购计划单》、《采购合同》及附件,由供销部保管。
4.5采购产品的验证
4.5.1对采购的产品可以有如下几种验证方式:
a.由质检部进行进货验证;
b.由顾客在本公司现场实施验证;
c.由本公司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
d.由顾客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
对于后两种情况,供销部应在采购文件中规定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
4.5.2验证活动可包括:检验、测量、观察、工艺验证、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等方式,应在进货验证规程中规定。
4.5.3顾客的验证不能免除本公司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也不能排除其后顾客拒收的可能。
5.相关文件
5.1《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SF -QP8.5.2-2005
5.2《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SF -QP8.5.3-2005
5.3《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程序》
SF -QP8.2.3-2005
6.1《供方调查表》
SF -QR7.4-01
6.2《供方评价表》
SF -QR7.4-02
6.3《合格供方名单》
SF -QR7.4-03
6.4《采购计划单》
SF -QR7.4-04
6.5《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
SF -QR7.4-05
6.6《供方跟踪评价记录》
SF -QR7.4-06
6.6《采购协议》
SF -QR7.4-07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SF-QP7.5-2005
对生产和提供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的形成过程的确认、产品的防护及放行产品交付和适用于交付后的活动、标识和可追溯性的控制。
3.1车间负责生产过程控制,生技部负责生产设施的维护保养,编制必要的作业指导书,负责产品的防护。
3.2生技部负责编制相应的工艺规程。
3.3生技部长负责《生产计划单》的审批和设施采购的审批。
3.4车间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3.5质检部负责产品验证和协助车间负责标识及可追溯性控制。
3.6供销部负责产品的交付及售后服务工作。
4.1获得规定产品特性的信息和文件。
4.1.1根据标书、定单及市场调研信息或库存情况、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的输出和顾客要求评审的输出等获得必要的生产服务信息,分别执行相应的《质量策划控制程序》、《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编制作业指导书,其他情况下,如必要时也应编制作业指导书。
4.1.3生产计划
a.生技部根据获得的生产信息,考虑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的生产能力,制订生产计划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发放到车间和有关职能部门,生技部对各车间进行检查、协调,使生产作业计划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生产计划如要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b.车间主任根据《生产通知单》安排生产,填写《领料单》向仓库领取所需物料;供销部根据《生产通知单》结合库存情况编制《采购计划单》,安排采购。
4.2过程确认
4.2.1生产流程图
桥架产品: 剪板
母线产品:剪板
母排/外壳成型
4.2.2关键和特殊过程
我公司产品生产的关键过程为组装过程,特殊过程为壳体焊接过程;
4.2.3对特殊过程进行确认,证实它们的过程能力。适用时,这些确认的安排应包括:
a.过程鉴定,证实所使用的过程方法是否符合要求,并有效实施;
b.对所使用的设施能力(包括精确度、安全性、可用性等要求)及维护保养有严格的要求,执行《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操作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c. 生技部编制特殊过程的作业指导书,经生技部部长审批后实施,以保证产品质量;
d.对这些过程生产监控应进行记录。
4.2.4 关键过程根据需要编制作业指导书。
4.3使用合适的生产设备,并安排适宜的工作环境,应按规定对设备进行维护保
养,执行《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4对生产运作实施监控,配置适用的测量与监控装置,执行《测量和监控装置
的控制程序》,生产中要认真做好自检、互检、专检,并作好相应记录。有首检
要求的,需经检验合格,检验员签字认可后,方可批量生产,对产品的放行应
执行《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监控程序》的有关规定。
4.5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4.5.1根据需要,车间会同生技、质检部规定所有标识的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监控,当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组织对其进行追溯。
4.5.2各相关部门负责所属区域内产品的标识,负责不同状态的产品分区摆放,负责对所有标识的维护。
4.5.3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性
a.在有追溯性要求时,对产品予以标识,以便于追溯,如果不标识不会引起产品混淆或无追溯要求时,也可以不对产品进行标识。仓库物品应采用《物资标识卡》标识,生产过程中,采用《生产通知单》、《工序流程卡》、《领料单》、《生产合格证》等进行标识产品。“生产计划号”是产品的唯一性标识;
b.本公司产品追溯路径为(如图三所示)
4.5.4产品状态标识为
检验状态:合格、不合格、待检、待判,填写在相应的检验记录上作为检验状态标识,在生产现场以标牌作为标识;
4.6顾客财产
本公司顾客财产控制仅限于对顾客所提供的产品图纸进行控制(知识产权)。
其控制方式按《文件控制程序》中外来技术性文件控制。
4.7产品防护
4.7.1对于产品从接收、内部加工、放行、交付直到预期目的地所有阶段,应防止产品变质、损坏和错用。
4.7.2应针对顾客要求及产品的符合性对其提供防护,应包括标识(包括运输标记)、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包括隔离)等。
4.7.3产品搬运的控制
产品在生产现场搬运工具主要为板车、人力搬运为主,搬运时应考虑:
a.不得破坏包装,防止跌落、磕碰、挤压;
b.保持搬运通道畅通,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好产品,防止丢失或损坏。
4.7.4包装控制
a. 生技部负责确定包装材料、包装要求;
b.车间包装工在包装过程中应注意核对产品合格证,保持产品外观清洁、完整,按发货清单核对产品配件及各种技术文件,包装后加上正确的标识。
4.7.5贮存控制
a.供销部编制成品库和原材料库的仓库管理制度,规范仓库的管理,按规定摆放,要明确标识,保证先进、先出控制。
b.仓库内应建《标识卡》和台帐,每季盘点,做好帐务清理,保持帐、卡、物一致,仓库应经常查看物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生技部确认、处理。
4.7.6 交付控制
a. 供销部负责对提供运输服务进行评价,并对每次运输质量进行记录(顾客自行提货除外),以跟踪监督,供销部应与运输单位签定运输协议,确保运输过程中的产品质量;
b.合同要求时,本公司对产品的保护要延续到交付的目的地。
4.8产品交付后的活动
4.8.1供销部成立售后服务小组,具体负责售后服务工作:
a.负责与顾客联络,妥善处理顾客投诉,负责保存相关服务记录;
b.负责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测量,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潜在需求,执行《顾客满意程度测量程序》;
c.建立顾客档案,详细记录其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及订购每批产品的型号、规格和数量,整理了解顾客的定货倾向,及时做好供货准备;
d.利用与顾客的交往,主动向顾客介绍本公司产品,提供宣传资料,解答顾客提问。每年派出市场调研人员,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顾客需求的动向。
4.8.2咨询产品维修服务
a.对顾客的面谈、信函、电话、传真等方式的咨询,售后服务人员应详细解答并记录,暂时不能解答的,应向有关部门汇报经研究后答复;
b.服务人员要及时上门服务并记录情况,服务情况要得到顾客的认可。
5.相关文件
5.3《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SF -QP7.2-2005
5.4《文件控制程序》
SF -QP4.2.3-2005
5.5《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SF -QP6.3-2005
5.6《顾客满意程度测量程序》
SF -QP8.2.1-2005
5.7《采购控制程序》
SF -QP7.4-2005
5.8《仓库管理制度》
SF -ZD7.5-01
6.1《用料计划单》
SF -QR7.5-01
6.2《领料单》
SF -QR7.5-02
6.3《工序流程卡》
SF -QR7.5-03
6.4《物资标识卡》
SF -QR7.5-04
6.5 《进货检验记录》
SF –QR8.2.4-01
6.6 《过程检验记录》
SF –QR8.2.4-02
6.7 《产品最终检验记录》
SF –QR8.2.4-03
6.8 《特殊过程监控记录》
SF -QR7.5-05
6.9 《现场作业检查表》
SF -QR7.5-06
6.10《工艺纪律检查表》
SF -QR7.5-07
6.11《送检单》
SF -QR7.5-08
6.12《标识卡》
SF -QR7.5-12
6.13《入库单》
SF -QR7.5-09
6.14《出库发货清单》
SF -QR7.5-10
6.15《特殊过程确认记录表》
SF -QR7.5-11
6.16《生产通知单》
SF -QR7.5-13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程序
SF-QP7.6-2005-1
对用于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控制,确保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适用于对产品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用的装置、软件等。
a.负责对测量、监控设备的校准,对偏离校准状态的测量、监控设备的追踪处理;
b.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
4.1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及验收
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配置监视和测量设备,对其采购和验收,执行《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中对检验设备采购的管理规定。
4.2监控和测量设备的初次校准
经验收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质检部负责送市计量检测所检定或自行校准,合格后方能发放使用。对合格的应贴上“合格证”以明确标识,负责编号、建帐,台帐的内容应有:编号、名称、型号、规格、精度等级、生产厂家、校准周期等。
4.3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周期校准
4.3.1每年年底(十二月)生技部编制下年度《计量周期检定计划》,根据计划执行周期校准。
4.3.2校准合格的设备,由校准人员贴《合格标签》,并标明有效期限;对部分功能贴《限用标签》标明限用的范围;校准不合格的贴《不合格标签》,修理后重新校验;对不便粘贴标签的设备,可将标签贴在包装盒上,或由使用者妥善保管。
4.3.3本公司暂不存在测量软件。
4.4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搬运、维护和贮存控制。
4.4.1使用者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使用设备,确保设备的监视和测量能力与要求一致,使用后要进行适当的维护和保养。
4.4.2在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前,应按规定检查是否工作正常,是否在校准周期内。
4.4.3使用者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搬运、维护和贮存过程中,要遵守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防止其损坏或失败。
4.4.4监控和测量设备的校准、修理、报废等应记录在《计量器具检定记录卡》中。
4.5监视和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的控制。
4.5.1发现检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停止检测工作及时报告生技部。质检部应追查使用该设备检测产品的流向,再评价以往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确定重新检测范围,并重新检测。质检部应对该设备故障进行分析、维修,并重新送市计量所检定,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5.2对无法修复的测量、监控设备,经质检部长确认后,由总经理批准报废或作相应处理。
4.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环境要求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环境应符合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
4.7检测人员要求
a.检测人员经技术监督部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b.质检部对测量、监控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经考试合格上岗。
4.8对于自制的具有检测作用的工装夹具、样品、量具等,需经质检部批准、编号、贴上相应合格标签,执行4.3条款有关规定,质检部(计量员)负责建立总台帐,编制检查、校准规程,对其有效性进行定期检查。
5.相关文件
5.1《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SF -QP6.3-2005
6.1《检验、测量和监控设备台帐》
SF -QR7.6-01
6.2《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表》
SF -QR7.6-02
6.3《计量器具检定记录》
SF -QR7.6-03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装置运行控制程序
SF-QP7.6-2005-2
对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设备定期进行运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
适用于CCC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设备。
3.1质检部负责制定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设备的运行检查规范。
3.2由公司非仪器使用人员实施对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设备的运行检查。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设备包括耐压试验台、兆欧表、双臂电桥等。
周期:每3个月进行一次。
检验方法:
4.3.1耐压试验台:①可用串接1个25k电阻,设定泄漏电流100mA,调节电压为2500V,测试仪应报警并切断电路;②电压值:可用一电压表并联比对;③时间值:可用相应的计时仪(如秒表等)来比对。
4.3.2兆欧表:用短接法。当表臂两端短接,摇动手柄,指针应指向零位;当表臂两端开路时,摇动手柄,指针应指向∞为正常。
4.3.3双臂电桥:用标准电阻法(1)用自制或购买的0.01Ω±0.005的任意阻值的电阻一只,作为样件。(2)用双臂电桥测试该标准电阻,其示值与样件原始阻值相差0.002为相符。
质检部提供相应的检测、监视装置;监视和测量装置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保证监视和测量的有效性;
质检部保持相应的检验记录。
发现检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停止检测工作,及时报告质检部。质检部应追查使用该设备检测的产品流向,再评价以往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确定需重新检测的范围并重新检测。质检部应组织对设备故障进行分析、维修并重新校准,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质量标准记录
《运行检查记录》
SF.QR9.6-01
顾客满意程度测量程序
SF-QP8.2.1-2005
测量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顾客满意程度的测量。
3.1供销部负责与顾客联络,组织处理顾客投诉,负责保存相关服务记录;负责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测量,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潜在需求。
3.2供销部负责分析顾客反馈信息,确定责任部门并监督实施。
4.1顾客信息的收息,分析处理
4.1.1供销部负责收集顾客满意或不满意的信息,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
4.1.2对顾客以面谈、信函、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的咨询,提供的建议,由供销部设专人解答记录,暂时未能解答的,要详细记录并与有关部门研究后予以答复。
4.1.3供销员利用外出的各种活动,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顾客需求的动向,积极与顾客沟通,收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本公司有关部门。
4.2顾客满意程度的测量
4.2.1每年第四季度,供销部向顾客发送《顾客满意程度调查表》,调查顾客对本公司产品服务的满意程度,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调查表的回收率50%以上,以便于统计分析。
4.2.2供销部对上述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顾客对需求和期望,及本公司需改进的方面,得出定性或定量的结果。供销部还应用因果图或排列图寻找主要原因,发出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报告给责任部门,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由供销部监督其实施效果。
4.2.3对顾客反映满意的地方,供销部也应该及时反映给总经理进行表扬。
4.3顾客档案
供销部应建立所有顾客的档案,详细记录其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订购每批产品的型号、规格和数量,使用本公司产品的反馈信息等,以便了解顾客的定货倾向,及时做好新的服务准备。
5.相关文件
5.1《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SF -QP8.5.2-2005
5.2《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SF -QP8.5.3-2005
5.3《与顾客有关过程的控制程序》
SF -QP7.2-2005
6.1《顾客档案》
SF -QR8.2.1-01
6.2《顾客服务记录表》
SF -QR8.2.1-02
6.3《顾客满意程度调查表》
SF -QR8.2.1-03
6.4《销售合同台帐》
SF –QR8.2.1-04
内部审核程序
SF-QP8.2.2-2005
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9001标准和CCC认证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地保持、实施和改进,认证产品的一致性是否得到保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所有区域和所有要求的内部审核。
3.1管理者代表
a.全面负责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b.选定审核组长及审核员,并审核生技部编制的年度内审计划、编制每次的审核实施计划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报告。
a.生技部编写《年度内审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b组织、协调内审活动的展开。
3.3内审组长
a.编制、实施本次内审计划;
b.编写内审报告。
4.1年度内审计划
4.1.1根据拟审核活动和区域的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策划各部门的全年审核方案,生技部编制年度内审计划,确定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经总经理审核、批准。每年内审至少一次,并要求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要求,顾客对工厂及产品质量的投诉应作为内审的输入.另外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内部审核:a. 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用户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c.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d.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e.在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
4.1.2年度内审计划内容:a.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和方法;b.受审部门和时间。
4.1.3根据需要,可审核质量体系覆盖的全部要求和部门,也可以专门针对某几项要求或部门进行重点审核,但全年的内审必须覆盖质量管理体系全部要求。
4.2审核前的准备
4.2.1管理者代表任命内审组长和内审员。内审应由与受审部门无直接关系的内审员负责。
4.2.2内审组长编制本次《审核实施计划》,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计划的编制要具有严肃性和灵活性,其内容主要包括:
a. 审核目的、范围、方法、依据;
b. 内部审核的工作安排;
c. 审核组成员;
d. 审核时间、地点;
e. 受审部门及审核要点;
g.审核报告分发范围、日期。
4.2.3在了解受审部门的具体情况后,内审组长编写《内审检查表》,内审检查表要详细列出审核项目、依据、方法,确保无要求遗漏,审核能顺利进行。
4.2.4内审组长于内审前十天将内审时间通知受审部门,受审部门对内审时间如有异议,应在内审前三天通知内审组长。
4.2.5内审员应经质量体系认证咨询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担任。
4.3内审的实施
4.3.1首次会议:a.参加会议人员:本公司领导、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与会者签到,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b.会议内容:由组长介绍内审目的、范围、依据、方式、组员和内审日程安排及其他有关事项。
4.3.2现场审核
a.内审员根据《内审检查表》对受审部门的程序和文件执行情况进行现场审核,将体系运行效果及不符合详细记录在检查表中;
b.内审组长要全面了解内审情况,对《不符合报告》进行核对;
c.内审时审核员要公正而客观地对待问题。
4.3.3审核报告
4.3.3.1现场审核后,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会议,综合分析、检查结果,依据标准、体系文件、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必要时还要依据与顾客签定的合同要求,确认不合格项,并发出不符合报告给相关部门领导确认后,由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经审核员确认后,实施纠正,审核员负责对实施结果跟踪验证,并报告验证结果。
4.3.3.2审核组填写《不合格项分布表》,记录不合格分布情况。
4.3.3.3现场审核后一周内,审核组长完成《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报告》,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审核报告内容:a.审核目的、范围、方法和依据;b.审核组成员,受审方名单;
c.审核计划实施情况总结;d.不合格项分布情况分析,不合格数量及严重程度;e.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f.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符合性作结论及今后应改进的地方。
4.3.4末次会议
a.参加人员:领导层、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领导,与会者签到,审核组组长主持会议;
b.会议内容:内审组长重申审核目的,宣读不符合项报告,宣读《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提出完成纠正措施的要求及日期,由组织领导讲话;c.由管理者代表发放《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到各相关部门。本次内审结果要提交管理评审。
5.相关文件
5.1《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SF -QP8.5.2-2005
5.2《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SF -QP8.5.3-2005
5.3《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SF -QP5.6-2005
6.1《年度内审计划》
SF -QR8.2.2-01
6.2《现场审核实施计划》
SF -QR8.2.2-02
6.3《内审检查表》
SF -QR8.2.2-03
6.4《不符合项报告》
SF -QR8.2.2-04
6.5《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SF -QR8.2.2-05
6.6《会议签到记录》
SF -QR8.2.2-06
6.7《不合格项分布表》
SF -QR8.2.2-07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程序
SF-QP8.2.3/8.2.4-2005
对产品实现的过程进行测量和监视,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对产品特性进行测量和监控,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目的能力进行确认,对生产所用原材料,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测量和监控。
质检部负责对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4.1过程的测量和监视
4.1.1车间负责识别需要进行测量和监视的实现过程,它包括产品实现过程,也包括本公司根据产品特点的各过程和子过程,特别是生产和服务运作的全过程。
4.1.2过程持续满足预期目标的能力,是指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本领。
4.1.3与质量相关的各过程应根据组织总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本过程具体的质量目标,如车间的工序产品合格率,供销部采购产品的合格率、顾客服务满意率等。为保证目标的顺利完成,需进行相应的测量和监控:
a.质检部负责使用控制图,对质量形成的关键过程进行测量,对图形数据分布趋势分析,明确过程质量和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以确定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时机;
b.当过程产品合格率接近或低于控制下限时,质检部应及时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定出责任部门,对其从人员、设备、原材料、各类规程、生产环境及检验等方面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当需要采取改进措施时,质检部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责任部门实施,质检部负责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2产品的测量和监视
4.2.1质检部负责编制各类检测规程,明确检测点、检测频率、抽样方案、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别依据、使用的检测设备等。
4.2.2进货验证
4.2.2.1对生产购进物资,由仓库保管员核对送货单,确认物料品名、规格、数量等无误,包装无误后,置于待检区,填写《进货验证记录》交给检验员。
4.2.2.2检验员根据《进货验证规程》进行全数或抽样验证,并填写《进货验证记录》。
a.仓库根据合格记录或标识办理入库手续;
b.验证不合格时,检验员在物料上贴“不合格”标签,按《不合格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2.2.3紧急放行
本公司产品无紧急放行,所有产品及原材料均需验证。
4.2.2.4采购产品的验证方式
验证方式可包括检验、测量、观察、工艺验证,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等方式。根据《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中规定的物资重要程度,在相应的规程中规定不同的验证方式。
4.2.3半成品的测量和监控
4.2.3.1有首检规定的工序,每班开始生产或更换产品品种,或调整工艺后,生产的第一件产品。如产品的下料工序,必需进行首检,经操作者自检合格后,由检验员根据相应的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填写首检记录,如不合格应重新调整工装生产,直至首检合格,检验员签字确认才能批量生产。
4.2.3.2过程检验
对设置检验点的工序,加工后将产品放在待检区,检验员依据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填写《过程检验记录》。对合格品,在《工序流程卡》上,检验员签名或盖章后,可转入下一道工序,对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2.3.3互检
下道工序操作者应对上道工序转来的产品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继续加工。对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2.3.4巡回监控
生产过程中,专职检验员应对操作者的自检和互检进行监督,认真检查操作者的作业方法、使用的设备、工装、辅具等是否正确;根据需要进行抽检,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操作者,发现不合格品应执行《不合格控制程序》。
4.2.3.5本公司产品不允许例外放行。
4.2.4成品的测量和监视
4.2.4.1需确认所有规定的进货验证、半成品测量和监控均完成,并合格后才能进行成品的测量和监视活动。
4.2.4.2检验员依据成品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和试验,并填写成品检验记录。合格品贴上“合格证”,并将检验记录发到仓库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2.4.3在所有规定活动均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得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若顾客批准而放行,应考虑:
a.这类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b.这类特例并不意味着可以不满足顾客的要求。
4.2.5测量和监视记录
4.2.5.1在测量和监视记录中应清楚地表明产品是否已按规定标准通过了测量和监视,记录应表明负责合格品放行的授权责任者。对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2.5.2测量和监视记录由质检部保存。
5.相关文件
5.1《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SF -QP8.5.2-2005
5.2《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SF -QP8.5.3-2005
5.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SF -QP8.3-2005
5.4《进货检验规程》
SF -ZD8.2.4-01
5.5《过程检验规程》
SF -ZD8.2.4-02
5.6《产品最终检验规程》
SF -ZD8.2.4-03
6.1《进货检验记录》
SF –QR8.2.4-01
6.3《过程检验记录》
SF –QR8.2.4-02
6.4《产品最终检验记录》
SF –QR8.2.4-03
6.5《工序流程卡》
SF -QR7.5-03
6.6《特殊过程确认记录表》
SF –QR7.5-11
关键元器件定期确认检验控制程序
SF-QP8.2.4-2005-1
对关键元器件进行控制,确保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要求。
本程序规定了关键元器件定期确认检验控制的目的和要求。
适用于对合格供方所提供关键元器件的控制,对关键元器件进行定期确认检验。
4.1质检部负责对关键元器件的定期确认检验进行验证;
4.2供销部、生技部配合质检部的工作。
5.1对供应关键元器件的供方,除提供充分的书面证明材料外,非CCC认证合格产品还需提供定期确认检验报告,每年至少一次,由质检部确认后,才能供货。CCC认证产品由供销部上网查询其CCC证书的保持情况进行验证,并保留网页打印记录作为确认。
5.2关键元器件的品种为铜排、绝缘隔板、热缩套管、空气开关。
5.3关键元器件定期确认检验报告的内容符合以下要求:
a.外观无碰伤、变形、开裂等缺陷,几何尺寸达到规定要求等;
b.含铜量≥99.9%;
c.电阻≤0.0177774Ωmm /m(20℃);
d.折边在铜排任一处折弯90°,折弯处无裂纹。
5.3.2绝缘材料、热收缩套管
a.外观表面光滑、厚薄均匀,无气孔、开裂、疏松现象,热收缩套管整体自由状态无硬的折横;
b.耐电压3000V,无击穿。
5.3.3空气开关(塑壳断路器)
空气开关为国家CCC认证产品,可以对其CCC证书的保持情况进行验证作为确认检验,按5.1条执行。生产进货时进货检验应包含以下验证:
a. 外观:铭牌数据齐全、完整、表面被复层,绝缘件完好无损、坚固件无松动、接地装置可靠,标志清楚
b.手动试验:可动部位灵活,无卡滞现象;分合闸迅速、可靠;手动操作5次无异常。
c. 绝缘电阻:导电部位与外壳绝缘电阻≥20MΩ。
6支持性文件和记录
《采购控制程序》
SF-QP7.4-2004
《进货检验记录》
SF-QR8.2.4-01
《关键元器件定期确认检验记录》SF-QR8.2.4-10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
SF-QP8.2.4-2005-2
验证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性
2. 主题内容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认证产品。
职责3.1生产车间负责认证产品(母线槽)的生产;
3.2质检部负责认证产品(母线槽)的例行检验;
3.3由质检部或第三方(包括质检部门)对本公司的认证产品进行确认检验;
例行检验4.1生技部依据GB7及有关检验规范对认证产品进行检验。
4.2质检部制定检验项目、内容、方法等,在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生产过程中,过程产品由生产车间负责人进行自检。
4.3质检部提供相应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且装置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保证监视和测量的有效
整体感觉:怎么每份文件都这么短呢,内容比较少...:)
4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或
扫一扫微信订阅
浏览: 10623
关注: 0 人
6SQ质量日刊
服务号: Lsqdnet
6SQ质量周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keras 输出中间层结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