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什么是统计指标标分析形势

NBS教你正确使用统计指标
正确使用统计指标
中国经济指标非常繁多,《中国统计年鉴》中发布的统计指标有两万多个。如何利用不同指标提供的信息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十分复杂。
把握全局和抓住主要矛盾相结合
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涉及到方方面面。每个指标都有其特定含义,都反映的是经济运行的某个特定方面,有其特定用途。因此,要全面把握经济形势,不能以偏概全,单凭一两个指标进行判断,应该对反映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进行较全面的分析,从尽可能多的侧面考察经济运行情况,再从相互联系和综合的角度进行总体判断。例如,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国际收支平衡是国际上观察分析经济形势时必须关注的四大指标,毫无疑问必须纳入观察的范围。同时,也要看存货变动、采购经理指数等微观指标,还要注意货币、财政、金融市场的一些指标。灵活使用各类主要经济指标,可以大体上看出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
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相结合
判断经济社会现象,首先需要考虑总量指标,分析总规模、总水平的变化情况。但仅分析总量是不够的,总量没有问题还不能说结构没有问题,总量有问题也并不必然意味着结构也有问题。所以,在进行总量分析的同时,还要进行结构分析。对经济的结构分析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各种社会需求的变动是否协调。重点是分析投资与消费的变动是否协调,进一步可以考察投资结构、消费结构以及进出口结构是否合理。二是社会生产是否协调。重点考察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否协调,工业与农业的发展是否协调,进一步观察重工业、轻工业及细分行业的发展是否协调。三是各区域发展是否均衡。对物价、进出口等指标都可以进行类似的结构因素分析。
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相结合
一个经济指标,其绝对量只是反映当期规模,增长速度也只是反映当期增长情况。孤立地看这样一个指标,很难说它是大还是小,是快还是慢。而只有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在一个坐标系中给一个经济指标确定一个位置,才能做出正确判断。纵向对比就是将经济指标在不同时间或期间进行比较,主要目的是观察经济指标的变动轨迹。横向比较就是将某个经济指标与其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将国内指标与国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经济分析是质和量的统一。在经济形势分析判断中必须处理好定性与定量的关系。定性分析是对有关定量关系的概括和提炼。一个孤立的量只能从经济的一个侧面说明大小、多少、高低,而不能揭示质的规定性。经济社会关系及其庞杂,没有定性判断的大量数据,会使人们观察经济形势时无所适从。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如何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投资技巧-金投网
集金号微信
还没有帐号?免费注册一个吧!
若您已有金投网帐号,可直接登录
咨询热线:400-664-4881
<span class='JO_.55
<span class='JO_.22
<span class='JO_.55
<span class='JO_.22
<span class='JO_2.98
<span class='JO_.22
<span class='JO_54.00
<span class='JO_0.00
<span class='JO_39.30
<span class='JO_.80
<span class='JO_.55
<span class='JO_.11
<span class='JO_45.65
<span class='JO_.34
<span class='JO_.55
<span class='JO_.11
如何分析宏观经济形势
如何分析宏观经济形势
  如何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基本思路:
  一、熟悉指标与搜集资料
  经济运行与发展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其变化与结果都不能为人们所直接接触到,而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指标反映出来的。各种经济指标在经济运行中互为条件,彼此关联,互相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着。如果国民经济运转出现异常,那么,一定会有一些指标率先反映出来。正是由于经济变量间存在的这种内在联系,才使我们对宏观经济的分析成为可能。因此,宏观分析的首要步骤就是熟悉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各项指标。如果要分析国民经济形势,那么首先就必须对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各项主要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物价总指数、工农业总产值等等有充分的了解;如果要分析货币形势与货币政策就需要熟悉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贷款、居民储蓄存款等等金融指标。
  (1)指标的分类
  由于宏观经济现象的错综复杂与类型多样,因而反映这些现象的指标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不外是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类。
  ①总量指标。总量指标指在统计资料汇总后得到的总和指标,从指标的数字来看表现为绝对数。它反映了某种宏观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规模和水平。总量指标按其所说明的总体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说明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总和的标志总量与表明总体单位总数的单位总数。例如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利润总额等都属于标志总量,而企业总数、机构总数、职工总数等则属于单位总数。
  总量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情和国力,反映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基本指标。同时,总量指标还是计算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基础,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总量指标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计算结果。因此,总量指标是进行宏观分析、研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
  正确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必须明确各项总量指标的涵义、范围,分清它与有关指标的界限。例如,在考察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时,只有明确它们各自的涵义与范围才能正确运用这些指标来进行分析。
  其次,不同种类的实物总量指标的数值不能加总,只有同类现象才能计算实物总量。石油产量与电视机产量显然不能加总,而同为农作物的小麦产量与棉花产量也不可混为一谈。
  最后,同类现象的总量指标的数值其计量单位必须一致才能加总,否则必须先换算成统一的计量单位。
  ②相对指标。相对指标是社会经济现象中两个有关指标之比,它表明了各种经济现象间的数量对比关系。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一般有百分数、千分数、系数、倍数等,其中,百分数是最常用的一种。
  相对指标的优点在于它把反映分子分母两个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数值进行了抽象,因而便于在现象间进行对比分析。
  相对指标能将社会经济现象间的数量对比关系作出明确的说明。例如,通过将工业总产值与工农业总产值进行对比,或将报告期某种主要产品产量与基期该产品产量进行对比等,可以表明经济现象的结构、发展速度和相对强度,为深入分析提供了依据。另外,相对指标还能将现象的绝对数的差异抽象化,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总量指标可以进行对比。
  相对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它是实际完成数与计划完成数之比,主要用于反映计划完成情况。
  第二,结构相对指标。它是总体中不同性质的各部分有关数值与总体数值之比,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例如外贸出口额与进出口总额的比值就反映了出口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另外,通过考察不同时期结构相对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事物的变化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比较相对指标。它是指同一时期某一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的对比,表明某一同类现象在各国、各地或各部分之间的相对差异程度。比如甲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乙国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就反映了甲乙两国在经济实力上的差距。
  第四,动态相对指标。它是某一现象的报告期数值与同一现象基期数值之比,反映了事物的发展速度或增长速度。例如我国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4,918亿元,1993年为34,477亿元,1994年为1993年的111.6%,即增长11.6%(按可比价格)。
  相对指标的计算以总量指标为基础,在计算时必须注意两个对比指标的可比性,这是计算相对指标的前提。只有所对比的两个指标包含的内容、范围、时间等完全一致,才能正确地反映经济现象的特征,才能为我们的分析提供依据。在运用相对指标进行分析时还应坚持一个原则:即相对指标要与对应的绝对值结合起来运用。因为相对指标是两个绝对值对比的结果,在这里,不同现象绝对水平的差异被掩盖了。事实上,较大的相对数可能是两个较小的绝对数对比的结果,而较小的相对数则可能是两个较大的绝对数对比的结果。如果仅仅观察相对指标而忽视了现象绝对水平的差异,就不能全面反映客观现象的真实情况。例如1994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超过11%,而同期美国的增长速度低于4%,远远低于我国。但是如果联系绝对水平来看,1994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绝对额为45,006亿元,约合5,500亿元,而同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约为5万亿美元,比我国高出近10倍,其增长1%的绝对值是50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0%,这表明我国仍需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才能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见,只有把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结合运用,才可能对经济现象进行正确分析。
  ③平均指标。平均指标是说明同质总体内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工资、商品平均价格、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等,反映了总体的一般水平。平均指标只能就同类现象进行计算,也就是计算平均指标的各单位必须具有同类性质。
  平均指标也是在宏观分析中广泛应用的一类指标,它们可用于同一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或单位间的对比,以反映各地区、部门或单位的效益;还可用于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的对比,以反映现象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性。除此之外,平均指标还可用于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和进行数量上的估计推算,如利用部分总体单位计算的平均指标来估算其全部总体的平均指标,或乘以总体单位数来推算总体的标志总量等。
  常用的平均指标有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等,其中最为常用的是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总和除以总体单位个数后所得结果,它的好处在于通俗易懂,而且还是其他许多指标及分析方法的基础性指标。几何平均数是将几个变量连乘后开几次方根计算所得平均数,常用于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等。
  (2)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指标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所构成,前者是指标的质的规定,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范畴;后者则是指标的量的规定,它是根据指标的内容所计算出来的具体数值。因此,熟悉指标不仅要知道各项指标的名称、涵义及特点,还必须搜集相应的数据资料。
  数据资料是宏观分析与预测,尤其是定量分析预测的基础,无论是对历史与现状的总结,还是对未来的预测,都必须以它为依据。所以,在确定分析对象及相应主要指标后,就要下功夫搜集与之有关的历史与现时的数据资料、事实、变革等各种有关的信息。有时资料可能因口径不一致而不可比,或是不反映变量变化规律的异常值,此时还需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
  ①数据资料的来源。宏观分析所需的有效资料一般包括政府的重点经济政策与措施、一般生产统计资料、金融物价统计资料、贸易统计资料、每年国民收入统计与景气动向、突发性非经济因素等。这些资料来源主要有:第一,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了解世界经济动态与国内经济大事。
  第二,政府部门与经济管理部门,省、市、自治区公布的各种经济政策、计划、统计资料和经济报告,各种统计年鉴等。如《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年鉴》、《经济白皮书》等。
  第三,各主管公司、行业管理部门搜集和编制的统计资料。
  第四,部门与企业内部的原始记录。
  第五,各预测、情报和咨询机构公布的数据资料。
  第六,国家和省市领导人报告或讲话中的统计数字和信息等。
  ②对数据资料的质量要求。
  第一,准确性。数据资料必须准确可靠,虚假的数据资料将导致得出不真实的结论。
  第二,系统性。数据资料要连续和系统,要有历史各期的统计数据资料。连续而系统的信息资料是分析比较、掌握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支离破碎、零零散散的数据资料对于分析价值不大。
  第三,时间性。数据资料要新,要有近期和最新的数据资料。某些数据资料的时效性很强,搜集或处理不及时就会失去利用价值。
  第四,可比性。由于社会变革、经济变革、统计制度的变化、物价涨落,及行政区划、企业归属、市场供应范围的改变等原因,常使历史统计数据不可比,直接使用这些数据将造成很大的误差。因此必须对不可比数据调整口径或进行单位换算,使之具有可比性。
  第五,适用性。许多数据资料虽然符合上述四项标准,但与分析目标无关,如果把它们搜集进来,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不利于提高分析的效率与精确度。
  ③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宏观分析时,各项数据必须口径一致,否则就不能用于直接比较,因此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另外,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在搜集到的数据中往往包含一些异常数据,如果直接把这些异常数据用于分析,就会影响分析的结果,得出不确切的结论,不能反映在正常情况下经济运行的规律,因而也需要进行处理加工。下面将介绍一些简单的处理方法。
  第一,对不可比数据的处理方法。造成数据不可比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国家政策法规造成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
  例如,我国1981年开始利改税,则因税法的变化造成税收额的历史统计数据不可比。对此可用利税额代替税收额进行分析,或者在样本数据够用时,只用利改税之后的数据资料。二是因价格因素造成的统计数据不可比。当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额等用价格计算出的货币量数据进行分析时,都应按某年不变价格进行折算,剔除价格的影响,使数据之间具有可比性。具体做法是将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经济指标值除以当年对基年的物价指数,就得到按基年不变价格计算的指标数值。
  第二,对异常数据的处理方法。由于建国后我国曾经发生过&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等特殊历史事件,而使不少经济数据大起大落,成为不能反映变化规律的连续几年的异常值。因此,在进行分析时应将这些异常值剔除。
  但是,有时由于数据较少,若剔除这些异常数据就会更少,也不利于正确分析,此时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利用平均值法,即将异常值前后相邻两期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当期修正值。
  二、依据资料对指标进行分析
  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是宏观分析的中心内容,熟悉指标与搜集资料以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为目的,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测以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的结果为依据。如果分析工作没有做好,那么不仅前一阶段的努力将付诸东流,后一阶段的预测也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分析工作必须力求完善、准确。
  宏观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按时间长短划分为短期分析、中期分析、长期分析;可以按对时点和时段的选择划分为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但从根本属性上来划分则不外乎两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定性分析则是主要凭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相比而言,前一种方法更加科学,但需要较高深的数学知识,而后一种方法虽然较为粗糙,但在数据资料不够充分或分析者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时比较适用,更适合于一般的投资者与经济工作者。因此,本章以后几节所做的分析基本上以定性分析为主。但是必须指出,两种分析方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虽然有高有低,但并不能就此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截然划分开来。事实上,现代定性分析方法同样要采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而定量分析则必须建立在定性预测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不同的分析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与性能,但是都具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它们一般都是通过比较对照来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的。正是通过对各种指标的比较或不同时期同一指标的对照才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效率的高低、消耗的大小、发展速度的快慢等等,才能为作鉴别、下判断提供确凿有据的信息。因此,进行宏观分析必须重视充分发挥比较法的作用。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呢?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比较法与解剖法结合起来运用。通过解剖可以发现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与矛盾,这就为对比法提供了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
  宏观分析主要是围绕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展开的。要了解当年的国民经济形势,可以通过观察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等指标来进行;要了解当年经济形势与上年相比有何变化,可以通过将各年的总体指标值进行对比来寻找答案。但是,要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仅就笼统的总体指标是不行的,还必须把各项总体指标进行层层分解,使之成为一个个具体的分部指标,通过对比这些分部指标的变动情况,分析导致变动产生的原因,从一个个不同的侧面来反映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预测未来的经济形势。
  三、预测未来的经济形势
  经济预测之所以能够进行,是因为经济现象具有客观规律,这种规律性是可以认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以根据已观察到的规律性推断未来的发展变化。
  (1)经济预测利用了经济运行的两个基本原理
  ①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是连续的。从任一经济现象的全过程来看,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具有连贯性,今天的情况是由昨天演变而来的,明天又是今天顺序发展的结果。因此,对现状的分析是建立在对过去的总结的基础上的,而对未来形势的预测也必须以对现在的分析为依据。
  ②各种经济现象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个经济现象其产生、发展、消亡都不会是一个完全独立的过程,而是种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某一经济现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作出预测就不能局限于仅考虑该现象自身,而要从各个角度出发,全面把握其变化规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对各种影响因素一视同仁,因为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总是有起主导作用的,分析与预测的重点应该放在这些因素上。
  (2)预测未来经济形势的主要几个方面
  根据以上两个基本原理,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经济的正常运行,那么,它们将对未来经济形势产生何种作用、这种作用是正向的还是反向的、作用程度有多大、针对这些问题政府会采取一些什么措施,所有这些都会对投资者制定未来投资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②经济发展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能源、交通、农业、工业等等有不同的要求,政府为此而采取的相应措施也会发生变化。这就使得投资者必须及时预测可能产生的变化并相应调整自己的投资战略。
  ③由于政治需要或其他一些因素导致的变化。在许多情况下,政治或其他一些因素将对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国内政治体制的改革、战争、自然灾害等都可能使经济发展的方向与速度发生很大的改变。这也要求投资者能对这些问题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准备。
免责声明金投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金投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关键词
财经日历数据查询:
与超过100万专业投资者一起交流
已有超过50000位专业投资高手加入
与超过300位专业操盘高手咨询
贵金属软件下载
耶伦奶奶终于坐不住了,狼真的来了,是的,没有意外,美联储昨夜又加...
2017年英国大选最终以悬持议会的出现落下了帷幕,近半数英国人希望梅...
法国大选首轮投票已经结束了,“非左非右”的“前进”运动候选人埃马...
4月8日,特朗普下令,美国对叙利亚发射了约60枚战斧导弹,这一军事大...
南京打拼的小伙伴们,好消息来了,南京明年2月起实行积分落户,不再实...
最近几个月黄金白银遭受了多番的强烈打击,金银基本回吐了今年90%的涨...
美国大选开锣投票,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投票正式开始了,希拉里特...
紧急通知,25天人民币连跌912点,了解这些才能不吃亏,人民币对美元长...
<td class='JO_2.00
<td class='JO_17.00
<td class='JO_77.00
<td class='JO_62.00
开户知识交易指南投资技巧
我的意见: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隆德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宁南边陲。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地处北纬35度21分至35度47分、东经105度48分至106度15分之间。东望关陕,西眺河洮,南走秦州,北通宁朔…
早在新石器时期,隆德境内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周为荒服,居西戎,秦属北地郡。汉、三国属安定郡。南北朝属北魏秦州,隋属平凉郡,唐为原州监牧地。有史可查,宋始有行政建…
隆德县政务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2006[非公开信件]书记信箱已转交交通局
2000[非公开信件]书记信箱已转交张程乡
1986[非公开信件]书记信箱已办结人社局
1978[非公开信件]书记信箱已转交公安局
1976[非公开信件]书记信箱已办结温堡乡
2011[非公开信件]县长信箱已转交民政局
2008[非公开信件]县长信箱已转交观庄乡
2005县长信箱已转交住建局
2001[非公开信件]县长信箱已办结温堡乡
1992[非公开信件]县长信箱已办结人社局
您现在的位置:&&&详细内容
我县召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指标任务落实暨1-2月份经济形势分析会
文章来源:文广局
作者:程闯将
发布时间:日
点击数:117
3月13日,县委书记袁秉和主持召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指标任务落实暨1-2月份经济形势分析会,听取当前相关工作汇报,就今后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副县长张永强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根据自治区统计局检测结果,2015年,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指数为77.13%。五大类小康指数分别是:经济发展类46.36%;民主法治类100%;文化建设类76.46%;人民生活类81.22%;资源环境类87.2%。在全区22个县区中排名第18位,在全市5个县区中排名第4位。
会上,张永强对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各项重点指标落实工作作了安排;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分别汇报了1&2月份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并就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提出了具体措施。
袁秉和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性工作。县委、政府成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领导小组,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协调机制和工作制度,加强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做到班子健全、责任明确、措施落实,扎扎实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
袁秉和强调,要完善监测制度,各牵头单位要认真对照《隆德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责任分工方案》,建立定期分析和巡查制度,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行统计监测和调研,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服务。同时,要加强与区市对口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根据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监测结果,对照年度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上一篇:[ 03-15 ]
下一篇:[ 03-15 ]
省级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云南省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
省会城市兰州市银川市
省内市州石嘴山固原市银川市
市直部门固原市日报社固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县市区海原县泾原县彭阳县西吉县
推荐链接宁夏隆德县教育体育局网站登录固原日报宁夏新闻网固原市新闻网友盟:教你怎样使用统计剖析工具做APP运营
友盟:教你怎样使用统计剖析工具做APP运营
数据能真实的反映一款APP的运营情况,帮助开发者进一步了解产品、了解用户。统计剖析工具基本上已成为APP开发的标配。但新的问题是,面临如此多的数据报表,该关注哪些指标?怎样
数据能真实的反映一款APP的运营情况,帮助开发者进一步了解产品、了解用户。统计剖析工具基本上已成为APP开发的标配。但新的问题是,面临如此多的数据报表,该关注哪些指标?怎样去剖析数据才能解决问题?怎样获取这些有价值的数据?
近期,友盟开放日在全国北、上、广、深、杭五地分别举行,其中,就怎样利用移动统计工具来进行产品运营及设计,友盟统计剖析产品总监李荟张开了详细解读。
第一,重点关注四大指标 洞察APP“健康”情况
关键性的数据指标可分四类:用户获取、用户质量、内容使用、关键行为转化。首先,开发者需要通过渠道推广来获取用户,用户进来之后要评估用户的质量并以此来优化推广计谋,用户稳定后要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来保证用户活跃度,最终指导用户完成产品目标。只有了解数据的关键指标,才能对APP进行深入“体检”,为后续运营提供依据。
具体来讲,第一步是用户获取。下载量和激活量可以真实反映渠道获取用户的能力;其次,还要分别检察每个环节的转化率,从渠道点击—下载—激活—注册—更深的行为,用户获取的链条上,每个环节都会发生转化,要逐个剖析每个环节的提升空间。从而降低每个用户的获取成本。
第二步,评估用户质量。它能帮助开发者优化用户获取步骤。它有两个典型的指标,留存和活跃。留存率可以一定水平地反映生产品对用户的适配水平;活跃度反映的则是用户对产品的依赖水平。当基本的留存率和活跃度有保证之后,开发者可以看一些更细节的行为指标如关键行为点击率,这个指标对于有些应用来说可能是付费,可能是分享、谈论、注册或者你认可的APP主要操作。
第三步,关注内容使用。在做剖析之前,先把页面分成三类:导航页、流程页和内容页。导航页搜集了许多入口,这个页面的作用是让用户快速找到想用的模块;流程页的主要功能是指导用户完成最终的目标;最后一类是内容页,类似商品墙,主要展示的是详情。宏观上讲,内容使用可以从页面的退出率和页面之间的跳转途径去看,如若用户在内容页或者流程页最后的页面退出都是合理的,开发者需要关注的是导航页和流程页中间的退出。除了对页面的表现进行评估, 还可以通过自定义事件来监测更为具体的点击和操作。
第四步,是开发者最关注的指标——关键行为转化。想要提高点击率,要依赖漏斗模型来优化关键行为的转化率和转化路径。李荟分享了一个电商导购应用的案例,它的用户典型使用路径:打开客户端—&浏览最热最新—&点击检察单品—&点击去淘宝。拿到数据后,以为用户在点击检察单品到点击去淘宝这步转化率不够理想,后来将按钮上的“去购置”改为“ 检察详情” , 表示用户点击之后有更多有利于购置决议的信息,且不一定要购置,修改上线后, 点击去淘宝的转化率从10%上升到15%。
第二,通盘数据指标摸底 解决APP运营难题
获取到焦点数据后,该怎样剖析解决运营中的问题? 李荟表示:“基本方法就是做比较”,单纯的看数字并不能帮助开发者做判断。建议开发者把差别维度的数据做对比,譬如跟历史数据做比较,或统一时间点的同类APP进行多维度间的对比,能够帮助开发者找到数据变化的基本原由。
以案例来说明怎样通过度析留存率找到运营中的问题。有APP在发新版本后,出现DAU急剧下降的情况,这种问题该怎样剖析?首先,DAU分成新用户和老用户。开发者可以先检察近段时间的推广情况,以此来检察新增趋势的变化;然后再视察新用户的沉淀(留存)。对于公布新版本的APP,要进一步筛查新版本的产品变动和各渠道留存率,看是产品的问题还是渠道推广的问题。案例中APP的版本更新无较大变化,新增趋势也比较稳定,说明不是产品的问题,后来发现主推渠道的留存率极度低,于是问题的关键就被发现了,新版本在主推渠道推广上存在问题。
第三,擅用剖析工具 获取有价值数据
如若你剖析的数据没价值,再好的剖析方法都是空谈。
李荟以为,获取有效数据也需要计谋。首先,在业务层面,开发者需要一个明确的商业指标,在目标基础上创建一套匹配的剖析系统;其次,从技术角度看,需要有一个准确、稳定、方便、灵活的工具,来帮开发者完成收罗、搜集、存储、计算、展示等一套工作流程。对于想做更深入剖析的成熟团队,友盟统计剖析工具能够提供自定义事件、页面路径、转化率等个性化的高级功能。
其次,开发者要注意数据收罗的准确性,严防渠道作弊等情况发生。李荟称,作为国内第一家移动应用统计剖析平台,友盟在ID识别、收罗、数据发送效率和安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积累。她表示,友盟的SDK能够预防渠道作弊并最大水平的保证ID收罗的准确性、一致性。
怎样破除测试数据对真实数据的影响,保证集成的正确性?李荟介绍,友盟在2014年新推出集成测试服务,通过搜集和展示已注册测试设备发送的日志,来检验SDK集成有效性和完整性;并保证所有测试数据将不会进入应用的正常数据处置流程,开发者不必再担忧由于测试而导致的数据污染问题,让数据更加真实有效地反映用户使用情况。
实际上,数据自己并不能直接帮助改善产品,数据归根到底是一种度量,想让数据真正发挥作用,一定要基于开发者对业务极度深的理解,并在理解基础上构建科学的剖析系统,用有效的剖析工具来帮助你来进行剖析运营。
via:快鲤鱼
(责任编辑:admin)
转载请注明链接:
------分隔线----------------------------
网页标题:
以下是网友对的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统计学数据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