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募集机构在实施基金机构投资者分析适当性的过程应当遵循哪些指导原则

添加【金融之家】为好友
扫描二维码
或添加QQ 【】成为为好友
满足以下场景,获得更高通过率:
新融资求报道
新公司求报道
新产品求报道
金融新闻爆料
如有投稿需求,请发邮件至
会有专人和您联系
文丨证券时报 吴海燕、杨庆婉
金融之家6月17日讯,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将成为今年监管的关键词。
15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中基协&)发布《基金募集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要求&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及具备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机构&在内的基金募集人遵循六大指导原则并建立六项管理制度,充分揭示基金产品或者服务风险,降低错配而导致的投资者投诉风险。
按照《征求意见稿》,基金募集人对投资者依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分类,再匹配不同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或服务。将普通投资者按照风险承受能力由低到高至少分为C1(含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C2、C3、C4、C5五种类型;将基金产品按风险从低到高划分为R1、R2、R3、R4、R5五个等级,普通投资者与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要相匹配。
遵循六大指导原则
赶在《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7月1日实施之前,中基协昨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对基金募集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指引。
《征求意见稿》要求,基金募集机构在实施投资者适当性的过程中,应当遵循&投资者利益优先、全面性、客观性、及时性、有效性及差异性&六大原则。
按照投资者利益优先原则,当基金募集机构或基金销售人员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优先保障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按照及时性原则,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价应当至少每两年更新一次,基金募集机构逾期再次向投资者推介基金产品或者服务时,需重新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价,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分级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按照差异性原则,基金募集机构应当对投资者进行分类管理,对普通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实施差别适当性管理,履行差别适当性义务。
《征求意见稿》要求,基金募集机构需建立适当性管理制度,该制度包括&对基金管理人进行审慎调查的方式和方法;对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等级进行设置、对基金产品或者服务进行风险评价的方式或方法;对投资者进行分类的方法和程序、投资者转化的方法和程序;对普通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调查和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对基金产品或者服务和投资者进行匹配的方法;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保障措施和风控制度&等六项内容 。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指引的适用主体,即&指公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管理人,在中国证监会注册取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并已成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会员的机构。&适用的产品包括基金产品或相关服务两大类。
这也意味着,指引适用主体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基金销售机构。由于大部分基金管理人发行的基金直销占比较低,通常采用代销模式,银行、券商和第三方代销机构都在此规范范围内。
针对《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审慎调查、人员管理、保密、回访、投诉、自查、留痕、档案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均列明了指引细则。要求基金募集机构应当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自查。自查可以采取现场、非现场及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应当形成自查报告留存。
五档划分普通投资者及产品
对基金募集机构来说,如何对投资者进行分类是一道难题。过去,大多数机构为了业务发展的需要也会对客户的身份进行区分,通常只粗略分为自然人和机构投资者,并匹配零售业务部和机构业务部分别为这两者服务。
7月1日之后,只有&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之分,基金募集机构认定及细化分类管理投资者需有规可循。《征求意见稿》要求,按照风险承受能力,基金募集机构将普通投资者由低至高至少分为C1(含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C2、C3、C4、C5五种类型。
基金募集机构应当对投资者身份信息进行核实, 并在核实工作结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结果以及投资者类型告知投资者。对应的,基金产品或服务的分类也必须按风险等级划分,按照风险由低到高顺序,至少划分为R1、R2、R3、R4、 R5五个等级。
投资者的分类确定之后,并非一成不变。《征求意见稿》提到,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价应当至少每两年更新一次,专业投资者可以转化为普通投资者,普通投资者也可以转化为专业投资者。
按《征求意见稿》所说,普通投资者和产品按风险类型至少划分5档,那么该类型的普通投资者只能购买相应级别或以下风险等级的产品。比如,C1型普通投资者只能购买 R1级基金产品或者服务,而C5型普通投资者可以购买所有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或者服务。
免责声明:[
金融之家-JRZJ.COM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刘信凤
发表回复 金豆+2
|还可以输入 500 字
金融之家客户端
点击或扫描下载
金融之家客户端下载transaction
你的位置: >
财经资讯MIRVAC
基金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有了统一标准
  &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协会”)昨日发布了《基金募集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下称《指引》)及相关配套文件,并公开征求行业意见。  《指引》统一了基金行业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标准,对基金募集机构销售行为作出规范,旨在指导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有效落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指引》拟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据介绍,《指引》的适用范围包括:基金募集机构向投资者公开或者非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包括创业投资基金)产品,或者为投资者提供相关业务服务。  所谓“投资者适当性”,是指机构在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向其销售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或者服务,把合适的产品或者服务卖给合适的投资者。  《指引》要求,基金募集机构在实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六大指导原则,即投资者利益优先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差异性原则。  就基金募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指引》明确提出,这一制度至少应包括六方面内容:  对基金管理人进行审慎调查的方式和方法;对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等级进行设置、对基金产品或者服务进行风险评价的方式或方法;对投资者进行分类的方法和程序、投资者转化的方法和程序;对普通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调查和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对基金产品或者服务和投资者进行匹配的方法;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保障措施和风控制度。  具体看,基金募集机构须按照风险承受能力,将普通投资者由低到高至少分为
C1(含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C2、C3、C4、C5五种类型。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等级应当按照风险由低到高顺序,至少划分为R1、R2、R3、R4、R五个等级。  C1型普通投资者可以购买R1级基金产品或者服务,C2型普通投资者可以购买R2级及以下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或者服务,以此类推。C5型普通投资者可以购买所有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或者服务。  协会同时发布的一份名为《基金产品或者服务风险等级名录》的附表规定,对应R1风险等级的产品类型包括货币市场基金、短期理财债券型基金;对应R5风险等级的产品类型则广泛包括了可转债券基金分级B份额、股票分级基金B份额、大宗商品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私募创投基金等。  另外,《指引》还明确规定了向投资者销售基金产品或者服务时,基金募集机构的禁止行为。这些禁止行为包括:向不符合准入要求的投资者销售基金产品或者服务;向投资者就不确定的事项提供确定性的判断;向普通投资者主动推介风险等级高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产品或者服务;向普通投资者主动推介不符合其投资目标的基金产品或者服务;向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的普通投资者销售风险等级高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等。  《指引》要求,基金募集机构须在每年度结束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协会报送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以及与投资者适当性相关的投诉情况和处理情况。  此外,《指引》还对一般违规责任、严重违规责任、多次违规所适用的自律管理措施等内容作出了规定。
外汇和差价合约CFD产品为杠杆产品,交易该产品所产生的账户损失可能超过最初投资金额。此类产品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因此请您确保自己在投资前了解其中风险。
该网站信息并不针对美国居民、澳洲(我们仅接受符合2011年公司法定义的机构客户)、加拿大(我们可能接受符合条件的加拿大客户)、新加坡或者其他任何当地法律法规限制或者禁止外汇或差价合约交易的国家居民。
MIRVAC FUNDS MANAGEMENT LIMITED受澳大利亚监管ASIC监管(监管号:220718),监督我们是否符合澳大利亚金融服务法以及是否符合在经批准的银行保持独立客户资金的要求。最全解读:正式版基金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改动了哪里?
今天,中国基金业协会正式发布了《基金募集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并配套发布了6大类业务参考模板,为基金行业贯彻落实证监会2016年底发布的《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供指导。完善后的《指引》分为总则、一般规定、投资者分类、基金产品或者服务风险等级划分、普通投资者与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匹配、附则等6章,共计55条规定。与6月15日公开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发布的《指引》对此前的规定做出了多处修改,基金君梳理和整理如下:将部分细节性条款修改为原则性规定1、删除全面性和及时性原则的条款《征求意见稿》原文第6条【指导原则】基金募集机构在实施投资者适当性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指导原则:(二)全面性原则。基金募集机构应当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将适当性管理贯穿于基金销售的各个业务环节,并覆盖销售的全部基金产品或者服务。(四)及时性原则。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价应当至少每两年更新一次,基金募集机构逾期再次向投资者推介基金产品或者服务时,需重新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价;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分级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点评:正式发布的《指引》删除了《征求意见稿》中全面性和及时性原则,保留了投资者利益优先、客观性、有效性、差异性等原则,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价的更新将由募集机构结合原有安排自行确定,这将给予机构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权。2、简化回访内容的要求《指引》原文第13条回访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一)受访人是否为投资者本人;(二)受访人是否已知晓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以及相关风险警示;(三)受访人是否已知晓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等级、购买的基金产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风险等级以及适当性匹配意见;(四)受访人是否知晓承担的费用以及可能产生的投资损失;(五)基金募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存在《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禁止行为。第13条【回访】回访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一)进一步核实普通投资者身份,确认其购买的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信息;(二)确认普通投资者是否已充分了解所持有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特性和风险,是否了解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是否了解匹配情况;(三)了解销售人员是否在销售环节充分告知普通投资者持有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详细信息及风险;(四)确认普通投资者是否知悉承担的主要费用、费率及重要权利;(五)确认普通投资者是否知悉可能承担的投资损失;(六)确认普通投资者是否知悉投诉渠道。对购买非公开募集基金的普通投资者,还应确认其是否签署购买产品相关协议和风险揭示书。点评:可以从对比中看出,《指引》简化了关于回访内容的要求,重点将关注度集中在普通投资者是否了解产品、服务风险以及匹配的情况。简化操作步骤和流程 减轻机构和投资者负担1、删除对未成年人开户身份证明文件的规定第20条前2款 了解投资者信息要包含但不限于《办法》第六条所规定的内容。自然人投资者还要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出生日期、性别、国籍等信息。第20条前2款 【了解投资者信息的具体内容】了解投资者信息应当包含但不限于《办法》第六条所规定的内容。个人投资者还应当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出生日期、性别等信息。因遗产继承等原因申请开户的未成年人,还须提供被继承人死亡证明、有效亲属关系证明、经公证有效的遗嘱或遗赠扶养协议、监护人的身份信息及监护关系证明等文件。年满 16 周岁未满 18 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还须提供相关任职证明、收入证明或劳动关系证明。点评:《指引》删除了未成年人开户身份证明文件的规定,因为行业对未成年人开户已经有过相应安排,《指引》不再赘述。2、删除拒绝销售产品或服务的表述第20条第5款 基金募集机构应当告知投资者对其所填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负责。基金募集机构有合理依据认为投资者不按照规定提供相关信息,提供的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应当告知投资者将依法自行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并拒绝向其销售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第28条第2款 普通投资者拒绝填写风险评估问卷的,基金募集机构应当拒绝向其销售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点评:相关条款在证监会发布的《办法》中已经有了明确规定,如,委托方不提供规定的信息、提供信息不完整的,经营机构应当拒绝代销产品或者提供服务;投资者不按照规定提供相关信息,提供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经营机构应当告知其后果,并拒绝向其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指引》对此类相似规定删除,不再赘述。3、简化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投资者的定义第29条基金募集机构可以将C1中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自然人,作为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投资者:(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二)没有风险容忍度或者不愿承受任何投资损失;(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29条【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投资者,是指经过基金募集机构评估为 C1 型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普通投资者:(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二)不具备证券期货投资知识或者金融投资经验;(三)仅追求稳健收益或者表现出极低的风险容忍程度;(四)中国证监会、基金业协会或者基金募集机构认定的其他情形。点评:《指引》对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投资者进行了简化和明确的定义,让机构可以更加简洁识别和判断这类投资者,修改后的定义更加明确,也更具实操性。4、简化普通投资者转为专业投资者的操作程序第32条普通投资者转化为专业投资者的,要遵循以下程序:(一)符合转化条件的普通投资者,要通过纸质或者电子文档形式向基金募集机构提出转化申请,同时还要向基金募集机构做出了解相应风险并自愿承担相应不利后果的意思表示;(二)基金募集机构要在收到投资者转化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投资者的转化资格进行核查;(三)对于符合转化条件的,基金募集机构要在5个工作日内,通知投资者以纸质或者电子文档形式补充提交相关信息、参加投资知识或者模拟交易等测试;(四)基金募集机构要根据以上情况,结合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知识、投资经验、投资偏好等要素,对申请者进行谨慎评估,并以纸质或者电子文档形式,告知投资者是否同意其转化的决定以及理由。第32条【普通投资者转化的操作程序】普通投资者转化为专业投资者的,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符合转化条件的普通投资者,应当通过纸质或者电子文档形式向基金募集机构提出转化申请,同时还应当向基金募集机构做出了解相应风险并自愿承担相应不利后果的意思表示。(二)基金募集机构应当在收到投资者转化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投资者的转化资格进行核实。(三)对于符合转化条件的,基金募集机构应当在核实工作结束之日起 5 个工作日内,通知投资者以纸质或者电子文档形式补充提交相关信息、参加投资知识或者模拟交易等测试。(四)基金募集机构应当根据以上情况,结合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知识、投资经验、投资偏好等要素,对申请者进行谨慎评估。(五)基金募集机构应当在评估工作结束之日起 5 个工作日内,以纸质或者电子文档形式,告知投资者是否同意其转化的决定以及理由。(六)基金募集机构不同意普通投资者转化的,该投资者自收到不同意转化决定之日起 1 年内,不得向同一基金募集机构再次申请转化为专业投资者。点评:《指引》简化了普通投资者转为专业投资者的操作程序,并且删除了此前的“不同意转化,1年内不得重复申请”的限制性规定。尊重行业实际,尽量减少行业负担1、删除公示投资者分类方法、标准、程序的描述第24条基金募集机构可以根据专业投资者的业务资格、投资实力、投资经历等因素,对专业投资者进行细化分类和管理。第26条专业投资者之外的,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可以从事基金交易活动的投资者为普通投资者。基金募集机构要按照风险承受能力,将普通投资者由低到高至少分为C1(含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C2、C3、C4、C5五种类型。第24条【对专业投资者细化分类管理的具体标准】基金募集机构可以根据专业投资者的业务资格、投资实力、投资经历等因素,对专业投资者进行细化分类和管理。基金募集机构对专业投资者进行细化分类的,应当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分类方法、标准、程序等信息公示。第26条【对普通投资者细化分类管理的具体标准】专业投资者之外的,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可以从事基金交易活动的投资者为普通投资者。基金募集机构应当按照风险承受能力,将普通投资者由低到高至少分为 C1(含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C2、C3、C4、C5 五种类型。基金募集机构应当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分类方法、标准、程序等信息公示。点评:《指引》不再要求基金募集机构针对专业投资者、普通投资者公示投资者细化分类的方法、标准、程序,相应内容将以适当方式告知投资者即可。2、对投资者身份由“核实”改为“核查”第21条基金募集机构在为投资者开立账户时,要以纸质或者电子文档的形式,向投资者提供信息表,要求其填写相关信息,并遵循以下程序:(一)基金募集机构要执行对投资者的身份认证程序,核查投资者的投资资格,切实履行反洗钱等法律义务;(二)基金募集机构要根据投资者的主体不同,提供相应的投资者信息表;(三)基金募集机构核查自然人投资者本人或者代表金融机构及其产品的工作人员身份,并要求其如实填写投资者信息表;(四)基金募集机构要对投资者身份信息进行核查,并在核查工作结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结果以及投资者类型告知投资者。第27条基金募集机构向普通投资者以纸质或者电子文档形式提供风险测评问卷,对其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测试,并遵循以下程序:(一)基金募集机构要核查参加风险测评的投资者或机构经办人员的身份信息;第21条【了解投资者信息的操作程序】基金募集机构应当在为投资者开立账户时,以纸质或者电子文档的形式,向投资者提供信息表,要求其填写相关信息,并遵循以下程序:(一)基金募集机构应当执行对投资者的身份认证程序,核查投资者的投资资格,切实履行反洗钱等法律义务。(二)基金募集机构应当根据投资者的主体不同,提供相应的投资者信息表。(三)基金募集机构应当核实自然人投资者本人或者代表金融机构及其产品的工作人员身份,并要求其如实填写投资者信息表。(四)基金募集机构应当对投资者身份信息进行核实,并在核实工作结束之日起 5 个工作日内,将结果以及投资者类型告知投资者。第27条【填写风险评估问卷程序】基金募集机构应当向普通投资者以纸质或者电子文档形式提供风险测评问卷,对其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测试,并遵循以下程序:(一)基金募集机构应当核实参加风险测评的投资者或机构经办人员的身份信息。点评:业内人士称,由于现在对投资者身份的核实手段有限,对投资者身份由“核实”改为“核查”,意味着基金募集机构核对投资者身份变为形式要件,将有效减轻行业的负担。比如,现场开户需要验证本人和身份证件匹配,而不需要像侦查部门那样再去验证身份证件和本人皆是造假的情况,如果用“核实”,无疑将加重行业的责任,而且目前行业也尚不具备“核实”每一个投资者的能力。3、简化投资者评估数据库生成信息表具体要求第33条基金募集机构要建立投资者评估数据库,为投资者建立信息档案,并对投资者风险等级进行动态管理。基金募集机构要充分使用已了解信息和已有评估结果,避免投资者信息重复采集,提高评估效率。第33条【建立投资者评估数据库的工作要求】基金募集机构应当建立投资者评估数据库,为投资者建立信息档案,并对投资者风险等级进行动态管理。基金募集机构应当充分使用已了解信息和已有评估结果,避免投资者信息重复采集,提高评估效率。基金募集机构应当保证投资者及时有效地查询自身的风险等级及相关信息,能够通过数据库系统及其他有效方式及时提交自身的信息变动情况。基金募集机构在收到投资者信息后,应当在数据库中及时生成新的投资者信息表,并在必要时为投资者提供风险测评问卷及评估,并将结果告知投资者。基金募集机构应当建立投资者信息保护制度、评估数据库运行制度及应急机制,切实保护投资者信息安全。点评:《指引》简化了建立投资者评估数据库的工作要求,对投资者查询、更新数据库、提供问卷和评估等问题不再作出要求,而对数据库中具体内容也简化了要求,更加侧重搜集要点,而不是面面俱到。4、删除罚则内容,增加适当性义务自律管理的原则性规定第52条协会对基金募集机构履行适当性义务进行自律管理,对违反适当性管理规定的基金募集机构及人员依法采取自律惩戒措施。《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中独立出来“第六章 自律管理”,第53-60条分别规定了报告义务、投诉举报、一般违规责任、多次违规处分、诚信记录、行政与刑事责任等内容。点评:《指引》只是对适当性义务做了自律管理的原则性规定,删除了关于整个“第六章”关于罚则的内容。明确可能造成混淆内容1、避免公私募混淆,删除“帮助”的表述第27条基金募集机构向普通投资者以纸质或者电子文档形式提供风险测评问卷,对其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测试,并遵循以下程序:(一)基金募集机构要核查参加风险测评的投资者或机构经办人员的身份信息;(二)基金募集机构以及工作人员在测试过程中,不得有提示、暗示、诱导、误导等行为对测试人员进行干扰,影响测试结果;(三)风险测评问卷要在填写完毕后5个工作日内,得出相应结果。第27条【填写风险评估问卷程序】基金募集机构应当向普通投资者以纸质或者电子文档形式提供风险测评问卷,对其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测试,并遵循以下程序:(一)基金募集机构应当核实参加风险测评的投资者或机构经办人员的身份信息。(二)基金募集机构以及工作人员测试过程中,不得有提示、暗示、诱导、误导、帮助等行为对测试人员进行干扰,影响测试结果。(三)风险测评问卷应当在填写完毕后 5 个工作日内,得出相应结果。点评:为避免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混淆,删除第27条(二)中“帮助”的表述。2、删除普通投资者投资冷静期和回访程序安排的揭示要求第47条基金募集机构在向普通投资者销售R5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或者服务时,应向其完整揭示以下事项:(一)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详细信息、重点特性和风险;(二)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主要费用、费率及重要权利、信息披露内容、方式及频率(三)普通投资者可能承担的损失;(四)普通投资者投诉方式及纠纷解决安排。第四十八条【销售高风险等级产品】基金募集机构在向普通投资者销售高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或者服务时,应向其完整揭示以下事项:(一)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详细信息、重点特性和风险;(二)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主要费用、费率及重要权利、信息披露内容、方式及频率(三)普通投资者的相关权利,例如投资冷静期和回访确认等程序性安排;(四)普通投资者可能承担的损失;(五)普通投资者投诉方式及纠纷解决安排。3、增加私募基金管理人适用范围的定义第53条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主体范围适用《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指引未尽内容,募集机构依据《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自律规则予以适用。点评:新增的条文明确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适用范围,同时通过增加兜底条款,保证行业有法可依。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lilyqiao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正式发布,为基金募集机构全面减负丨新规速递
关键词: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
正式稿|减负
日,中基协正式发布《基金募集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并配套发布六大类业务参考模板,为基金行业贯彻落实证监会2016年底发布的《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供指导。《指引》将随《办法》于日起正式实施。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较,正式发布稿除了部分文字表述规范性的差异外,主要变化体现在对基金募集机构的部分义务进行了“减负”。
今后我国资本市场将形成以《办法》为主体和基础,各类行业协会、交易场所规范性文件为配套的适当性管理规则体系。
新老划断的安排
自《指引》实施之日起,基金募集机构向新客户销售基金产品或者提供服务、向老客户销售(提供)高于其原有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或者服务,需按《办法》要求执行。向老客户销售或提供不高于原有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或服务的,不受影响,继续进行。
也就是说,已经持有基金的投资者是按照行业原有的适当性安排进行的,《指引》实施后无需对风险等级进行重新测评;投资者在原购买渠道继续申购原有基金,或申购不超过原风险等级的新基金产品时,也不必对对风险等级进行重新测评。
同时,鼓励基金募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客户回访、自查、评估等工作,主动对老客户的适当性管理做出妥善安排,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持续优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
考虑到投资者主要通过互联网等非现场方式交易基金,《指引》给予各基金募集机构一定的系统改造时间,系统改造在《指引》发布之日起六个月内按照相关要求完成。
六大类业务参考模板
为方便基金募集机构更好的实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本次协会根据《办法》及《指引》的要求,提供6类附件表格作为参考模板,供基金募集机构根据法律法规及自身情况进行完善后使用。附件表格包括:
1、投资者信息表(自然人、机构、产品)
2、投资者风险测评问卷(个人版、机构版)
3、基金产品或者服务风险等级划分参考标准
4、投资者风险匹配告知书及投资者确认函
5、风险不匹配警示函及投资者确认书
6、投资者转化表(专业转普通、普通转专业)
与征求意见稿的变化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较,正式发布稿除了部分文字表述规范性的差异外,主要变化体现在对基金募集机构的部分义务进行了“减负”,具体进行了以下方面的修改:
1、基金募集机构在实施投资者适当性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指导原则,删除了【全面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第六条】
2、基金募集机构选择销售基金产品或者服务,对基金管理人进行审慎调查并做出评价时,在原有“了解基金管理人的诚信状况、经营管理能力、投资管理能力和内部控制情况”的基础上,新增“产品设计能力”的要求。【第八条】
3、将征求意见稿中两处“【高风险】等级基金产品或者服务”明确为R5级。【第十二条】【第四十七条】
4、将回访内容规范表述为:“(一)受访人是否为投资者本人;(二)受访人是否已知晓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以及相关风险警示;(三)受访人是否已知晓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等级、购买的基金产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风险等级以及适当性匹配意见;(四)受访人是否知晓承担的费用以及可能产生的投资损失;(五)基金募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存在《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禁止行为。”【第十三条】
5、删除了征求意见稿中要求【投资者投诉及处理情况应当留痕并存档,投诉电话应当录音】【第十四条】
6、将自然人投资者还要提供的信息简化为“有效身份证件、出生日期、性别、国籍等”。【第二十条】
7、减轻基金募集机构对投资者提供相关信息的核查义务,删除【基金募集机构有合理依据认为投资者不按照规定提供相关信息,提供的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应当告知投资者将依法自行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并拒绝向其销售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第二十条】
8、免除基金募集机构对专业投资者进行细化分类的公示要求,删除【基金募集机构对专业投资者进行细化分类的,应当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分类方法、标准、程序等信息公示】【第二十四条】
9、免除基金募集机构对普通投资者进行细化分类的公示要求,删除【基金募集机构应当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分类方法、标准、程序等信息公示】【第二十六条】
10、删除【基金募集机构不同意普通投资者转化的,该投资者自收到不同意转化决定之日起1年内,不得向同一基金募集机构再次申请转化为专业投资者】【第三十二条】
11、删除【基金募集机构应当保证投资者及时有效地查询自身的风险等级及相关信息,能够通过数据库系统及其他有效方式及时提交自身的信息变动情况。基金募集机构在收到投资者信息后,应当在数据库中及时生成新的投资者信息表,并在必要时为投资者提供风险测评问卷及评估,并将结果告知投资者。基金募集机构应当建立投资者信息保护制度、评估数据库运行制度及应急机制,切实保护投资者信息安全】【第三十三条】
12、在基金产品或者服务风险等级划分要综合考虑的因素中增加【资产配置能力】【第四十条】
13、在审慎评估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或者服务删除【基金产品或者服务规模过大,影响面广,可能触发巨额赎回,易引发群体事件的】及【发生重大关联交易事项的】因素。【第四十一条】
14、删除【基金募集机构评估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等级不得低于协会指定的基金产品或者服务风险等级名录规定的风险等级。涉及投资组合的基金产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基金产品或者服务整体风险等级进行评估】
15、新增【基金募集机构还要建立长效机制,对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定期进行评价更新】要求。【第五十条】
16、将征求意见稿“第六章 自律管理”浓缩为【第五十二条 协会对基金募集机构履行适当性义务进行自律管理,对违反适当性管理规定的基金募集机构及人员依法采取自律惩戒措施】【第五十二条】
17、删除【在协会备案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销售适当性管理参考本指引执行】及【《指引》中未包含的其他类基金产品或者服务,应当由基金募集机构自行参照法律法规制定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履行投资者适当性义务】
18、删除【本指引所规定条款与其它证券期货业自律规则条款内容发生竞合的,在不与《办法》内容、原则、精神、内在逻辑及证监会相关解释相违背的情况下,适用较为严格的规定条款】
其他协会配套指引
同日,中证协发布《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
中期协发布《期货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
中金所修订并正式发布《金融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实施办法》、《金融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操作指引》。
上证所对《上海证券交易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办法》(修改后规则名称调整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板股票交易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期权试点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的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并正式发布。
深证所制定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修订了《深圳证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及《深圳证券交易所退市整理期业务特别规定》
上述规范均是在中国证监会于日发布《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发布,并将与《办法》一起于日起正式实施。
链接阅读:《基金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实施有关事项最新通知解读丨新规速递》
一事精致,便能动人
关注 | 思考 | 热爱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金算机构投资者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