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机圆柱式空调和柜机区别送风模式时风叶有异音

泊头美的售后维修点-互动百科
泊头美的售后维修点
发布时间:
以上消息来自网络,本网不对以上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当前位置: >>
AHRI 可变制冷剂流量(VRF) 多联式空调热泵设备性能评价标准
ANSI/AHRI标准 12302010年可变制冷剂流量(VRF) 多联式空调和热泵设备 性能评价标准日由ANSI批准 重要通知安全免责声明对于根据本标准/指南进行设计、试验、评价、安装、运行的任何产品、组件或系统,AHRI不设定 任何安全标准,也不对它们的安全性做任何认证或担保。我们强烈建议,对于本标准所覆盖的产品的 设计、构建、装配、安装和运行,应统一按照国家公认的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执行。 本标准/指南是AHRI根据掌握的信息,采用先进的行业惯例制定的。但是,对于根据本标准/指南 进行的所有试验的安全性,AHRI不做任何形式的担保和承诺。重要提示:在《AHRI标准1230》通过美国能源部的审批之前, 65,000 Btu/h [19,000 W]以下的可变制冷剂流量(VRF)多联 式空调和热泵系统都必须根据《ARI标准210/240-2008》进行性能评价。适用性从日起将开始实施综合能效比(IEER)。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这一参数从日起不 再使用。从日起,IEER将正式取代IPLV。AHRI认证规程 认证范围 本认证适用于所有根据AHRI标准评价工况(制冷)进行评价的可变制冷剂流量(VRF)多联式空调和热泵系统。 认证额定值 通过试验,对以下额定值进行验证: 可变制冷剂流量(VRF)多联式空调系统和热泵设备 a. & 65,000 Btu/h [19,000 W]的VRF多联式空调 1. 标准额定制冷能力, Btu/h [W] 2. 季节性能效比,SEER, Btu/(W?h)b. ≥ 65,000 Btu/h [19,000 W]的VRF多联式空调 1. 标准额定制冷能力,Btu/h [W] 2. 能效比,EER, Btu/( W?h) 3. 综合能效比,IEER (自日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将被IEER取代。) c.& 65,000 Btu/h [19,000 W]的VRF多联式热泵 1. 2. 3. 4. 标准额定制冷能力,Btu/h [W] 季节性能效比,SEER, Btu/( W?h) 高温标准额定制热能力,Btu/h [W] IV气候区域的制热季节性能系数,HSPF,最小设计制热要求,Btu/( W?h)d. ≥ 65,000 Btu/h [19,000 W]的VRF多联式热泵 1. 2. 3. 4. 5. 6. 7. e. 标准额定制冷能力,Btu/h [W] 能效比,EER, Btu/( W?h) 综合能效比,IEER (自日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IPLV将被IEER取代。) 高温标准额定制热能力,Btu/h [W] 高温性能系数,COP 低温标准额定制热能力,Btu/h [W] 低温性能系数,COPVRF热回收型(回热型)多联式热泵 1. 额定值与前面的 (c) 和 (d) 相对应 2. 同时制冷和制热效率 (SCHE) (50%制热/50% 制冷)。f. VRF水源多联式热泵系统 1. 标准额定制冷能力,Btu/h [W] 2. 能效比,EER, Btu/( W?h) 3. 综合能效比,IEER (自日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IPLV将被IEER取代。) 4. 标准额定制热能力,Btu/h [W] 5. 制热性能系数,COP 6. 同时制冷和制热效率 (SCHE) (50%制热/50% 制冷) (仅限于热回收型) 通过试验,除了对上述额定值进行验证以外,还可以确认是否符合第8章规定的“满负荷运行工况”、“电压允差 试验”、“低温运行试验(制冷)”、“有效绝缘试验(制冷)”和“冷凝水排除试验(制冷)”提出的要求。说明: 本标准为新标准。?版权所有 2010,美国空调、制热和制冷设备工业协会 于美国专利商标局注册 目录表 章节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页码 目的..............................................................................................................................1 范围..............................................................................................................................1 定义...............................................................................................................................1 分类 ...............................................................................................................................5 试验要求 .......................................................................................................................6 额定值要求.....................................................................................................................6 公布额定值的最低数据要求…………………............................................................26 运行要求.........................................................................................................................27 标记和铭牌信息.............................................................................................................37 一致性要求.....................................................................................................................37表格目录 表格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页码 VRF多联式系统的分类...............................................................................................5 标准额定制冷能力…………………..........................................................................7 试验组合的配管要求…………….……………....…………......................................12 65,000 Btu/h [19,000 W] 以下系统的制冷模式试验工况..........................................14 65,000 Btu/h [19,000 W] 以下系统的制热模式试验工况..........................................15 65,000 Btu/h [19,000 W] 以下风冷式空调的运行要求试验工况...............................16 风管式系统试验的最小静压(& 0 英寸水柱)..........................................................16 表8 表9 表10 表11 表12 表13 表14 表15 表16 表17 表18 表19 表2065,000 Btu/h [19,000W]及以上系统的标准额定值和性能试验运行工况..…….…..18 水源式系统的制冷能力试验工况.................................................................................20 水源式系统的制热能力试验工况.................................................................................21 IEER部分负荷额定值评价工况....................................................................................22 水源式系统最大制冷运行试验工况.............................................................................32 水源式系统最大制热运行试验工况.............................................................................32 水源式系统最小制冷运行试验工况.............................................................................33 水源式系统最小制热运行试验工况.............................................................................33 水源式系统外壳凝水和冷凝水试验工况……………………………….....................33 示值测量的不确定度.....................................................................................................34 制冷能力试验的运行工况允差………….....................................................................35 性能试验的运行工况允差….........................................................................................35 同时制热和制冷试验工况.............................................................................................36图表目录 图表 图1 页码 试验间布局……..............................................................................................................13 附录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页码 规范性引用文件...............................................................................................................38 参考性引用文件...............................................................................................................38 中央空调和热泵的能量消耗标准试验方法 ――规范性附录......................................39 第430部分B部分附录M ―― 中央空调和热泵的能量消耗标准试验方法………....39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附录G 附录H 试验要求――规范性附录.............................................................................................126 热回收试验方法――规范性附录.................................................................................148 单台室内机组制冷能力试验――规范性附录.............................................................160 管道系统循环试验方法规定――规范性附录.............................................................168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规范性附录.........................................................173附录表格目录 表格 表D1 表D2 页码 量热计的尺寸...............................................................................................................131 仅以室内空气焓差法进行稳态制冷量和制热能力试验时的适用允差 ........................................................................................................................................137 室内空气焓差法进行瞬态制热试验的允差 .......................................................................................................................................137 同时制热和制冷试验工况...........................................................................................148 室内空气焓差法进行稳态制冷量和制热能力试验时的允差 .......................................................................................................................................150 室内空气焓差法进行瞬态制热试验的允差 .......................................................................................................................................150 室内空气焓差试验时需要记录的数据........................................................................157 量热计法进行制冷能力试验时需要记录的数据........................................................157表D3表E1 表E2表E3表E4 表E5 表E6 表E7 表F1 表F2 表F3 表F4量热计法进行制热能力试验时需要记录的数据........................................................158 制冷能力试验工况.........................................................................................................159 舒适型空调的压力要求.................................................................................................161 制冷能力试验工况.........................................................................................................161 制冷能力和性能试验用电压.........................................................................................161 使用瞬时(“T”)试验法进行制热能力试验的允差 .........................................................................................................................................167 IPLV的计算示例 (I-P)...................................................................................................176表H1附录图表目录 图表 图D1 图D2 图D3 图D4 图D5 图D6 图D7 图D8 页码 外部静压试验方法........................................................................................................127 外部静压试验方法........................................................................................................128 无室内风机的盘管空气静压降试验方法……............................................................129 典型的标定型房间量热计试验装置图.........................................................................132 典型的平衡环境型房间量热计试验装置图.................................................................132 制冷能力试验过程中的量热计能量流.........................................................................134 制冷能力试验过程中的量热计能量流.........................................................................136 使用室内空气焓差试验法对无风管机组进行试验时的进风室要求 .........................................................................................................................................138 风洞型空气焓差法试验装置图.....................................................................................140 环路型空气焓差法试验装置图.....................................................................................141 量热计空气焓差法试验装置图.....................................................................................142 空气流量测量装置……………….................................................................................143 气流测量喷嘴 ................................................................................................................146 压力平衡装置................................................................................................................147图D9 图D10 图D11 图D12 图D13 图D14 图E1 图E2 图E3 图E4 图F1 图G1 图G2 图G3 图G4 图H1使用室内空气焓差试验法对无风管机组进行试验时的进风室要求.........................150 风洞型空气焓差试验法.................................................................................................152 环路型空气焓差试验法.................................................................................................153 量热计空气焓差试验法….............................................................................................154 对管式室内机组进行标准工况试验时的外部静压选择流程图.................................163 风洞型空气焓差试验法.................................................................................................169 环路型空气焓差试验法.................................................................................................170 量热计空气焓差试验法.................................................................................................171 室内空气焓差试验法.....................................................................................................172 部分负荷系数的计算示例.............................................................................................175 ANSI/AHRI标准可变制冷剂流量(VRF)多联式空调和热泵系统 性能评价标准第1章. 目的1.1 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可变制冷剂流量(VRF)多联式空调和热泵系统的相关定义、分类、试验要求、性能评价 要求、额定值公布数据的最低要求、运行要求、标记和铭牌信息要求以及一致性条件。 1.1.1 1.1.2意图。 本标准旨在为厂家、工程师、安装人员、承包商以及用户等行业相关人员提供指导信息。 审阅和修正。本标准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进行必要的审阅和修正。第2章. 范围2.1 本标准覆盖了使用分布式制冷剂技术的可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式空调热泵,室外机的制冷和制热能力在12,000 Btu/h [3508 W]到300,000 Btu/h [90,000 W]之间,室内机的制冷和制热能力在5,000 Btu/h [1,000W]到60,000 Btu/h [20,000 W]之间。每台室内机组分别负责处理独立的区域。 2.2 本标准适用的可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式系统应当由以下元件组成:a) 一台室外机,带(可变容量)压缩机(组) 或可变速驱动装置;b) 室内机(组),带有盘管、用于调节区域空气分布的空气流通装置和一个温感控制装置;以 及 c) 一个区域温度控制装置。 2.3 本标准覆盖的多联式系统分为可变制冷剂流量(VRF)多联式系统和热回收型(VRF)多联式系统两种,包括由多 个分体式系统组成的的多联式空调和热泵,适用于各种供电电源类型、制冷循环方式和二次换热流体(如:空气-空 气型或水-空气型)。 2.4 本标准不适用于独立组件(目的不同)组成的机组,也不适用于《AHRI标准210/240》覆盖的无风管小型分体 系统(一对一分体系统)。 2.5 能源。本标准仅适用于电动操作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附注:本标准中提到的“设备”和“系统”均表示第2.1条到第2.5条所描述的多联系空调和多联式热泵。第3章. 定义除非本章另有规定,否则,本标准中所有术语的定义都应当以《ASHRAE制热、通风、空调和冷冻专业词汇汇编》现行版本中的释义为准。本标准所涉及到的术语定义如下: 3.1 标准空气。 比重为0.075 lb//ft3 [1.2 kg/m3]的空气,近似于温度为70?F [21?C]、大气压力为29.92英寸高汞柱 [101.3 kPa]条件下的干空气。 3.2 多联式空调。 由厂家生产的一台或数台有外壳的组件装配而成的永久性(固定)安装设备,为封闭的空间提 供处理过的空气。多联式空调包括一个用来制冷除湿的主要制冷源,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他的空气处理技术,如 制热、增湿、循环和清洁等。一台多联式空调机组通常配有多台蒸发机、压缩机和冷凝器。这种设备也可以是多个 相互独立的分体组件组装而成的,各组件连接在一起运行。3.3能力。1 ANSI/AHRI 标准.3.1 3.3.2 3.3. 3 3.3.4 3.3.5满负荷能力。 所有的室内机和室外机在相同模式下以额定功率运行时系统的能力,用Btu/h [W]表示。 制热能力。 设备在单位时间内为封闭的空间增加的热量,用Btu/h [W]表示。 潜热制冷能力。空气湿度发生一定的变化所需要的能量。 显热制冷能力。 设备在单位时间内从封闭的空间内排去的显热量,用Btu/h [W]表示。 总制冷能力。 设备在单位时间内从封闭的空间内排去的显热量和潜热量的总和,用Btu/h [W]表示。3.4 性能系数 (COP)。 在给定的评价工况下,制热量 (瓦特) [W]与输入功率 (瓦特) [W]之比,用瓦特/瓦特 [W/W] 表 示。注意,制热COP不应当包括辅助电热装置。 3.5 衰减系数 (CD )。 用来衡量因整体系统的开关机循环而导致的效率损耗量的一个系数,计算方法见《附录C》、 《附录D》和《附录G》。 3.6有效功率输入(P E )。 对设备的平均输入用电量,用瓦特 [W]表示,包括:a) b) c) d) e) 用于压缩机运转的输入功率 用于除霜时电电热装置的输入功率 对设备的所有控制和安全装置的输入功率 对工厂安装的冷凝泵的输入功率 用于所有风机以及水冷式冷凝泵(如果使用)运行的输入功率。3.7能效比 (EER)。 在给定的评定工况下,总制冷量[Btu/h]与输入功率瓦特[W]之比,用Btu/W?h表示。3.8 地下水源式热泵。 以从水井、湖泊或河流中抽取的水作为热源/冷源的水-空气式热泵。水温与大气条件有关, 深井的水温可从41H到77H [5℃到25℃]不等。 3.9 土壤源热泵。 盐水-空气式热泵,以盐水作为热源/冷源在埋入地下的管道内循环。热交换环路可安装在水平地 沟内或垂直的管道内,也可埋在地表水下面。(ANSI/ARI/ASHRAE ISO标准8) 盐水的温度与大气条件有 关,可从23H到104H [-5℃到40℃]不等。 3.10 多联式热泵。由厂家生产的一台或多台组件装配而成的永久性安装设备,从热源汲取热量后将热量传输到需要 制热的空间。如果需要同一台设备既制冷又除湿,可以设计成让设备从需要制冷的空间取热,并排到一个散热器内。 通常多联式热泵有多个室内盘管、压缩机、室外盘管组成;也可以是多个独立组件组装而成,各个组件连接在一起运 行。它还可以提供空气洁净、循环和增湿功能。 3.11 制热季节性能系数 (HSPF)。 每年的正常供热季节,热泵需要提供一定的总制热量(包括辅助电热装置在内) 才能达到建筑物的采暖需求,用热泵的总制热量除以同期消耗的总电能得到的比值,即为HSPF,以Btu/[ W?h]表示, 计算方法见《附录C》。3 ANSI/AHRI标准.12 制热单元。多联式系统空调或热泵的一个组件,用于实现制冷剂和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由室内盘管、制冷 模式膨胀阀、空气流通装置和温感装置组成。 3.13 综合能效比 (IEER)。 表示制冷时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计算方法见第6.5条。 3.14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IPLV)。表示制冷时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计算方法见《附录H》。 3.15 小型分体式空调和热泵。 由一台室外机与一台(或多台)室内机组成的系统。所有室内机对应同一只室内温控 器,并同时启动运行或关闭(见美国能源部的定义;见《附录C》第1.29条)。 3.16 多联式空调和热泵 [a.k.a .多联式空调和热泵]。 包含两台或两台以上室内机组的系统。各台室内机组独立运 行,可分别对应不同的室内温控器,为多个区域提供处理后的空气。(见美国能源部的定义;见《附录C》第1.30 条)。 3.17 无风管系统。一种永久性安装的空调或热泵系统,通过安装在墙壁和/或天花板内的一个或多个室内盘管,直接 处理封闭空间的空气。可采用模块型设计,从而将多个室外盘管和压缩机组合成一个整体系统。本标准覆盖的无风管 系统全部为分体式系统。 3.18 回油模式。 当控制系统确认需要将油返回时,系统即自动启动回油模式,将油返回到压缩机的曲轴箱内。 3.19 室外机。 分体式系统中央空调或热泵的一个组件,用于进行制冷剂和空气之间、制冷剂和水之间的热量交换, 由室外盘管、压缩机(组)和空气流通装置组成;热泵的室外机还包括制热模式膨胀阀、换向阀和除霜控制装置。 3.20 公布的额定值。 声明评价工况下的性能参数的值,用户可以根据公布的额定值确定产品的适用性。对于由同一 厂家生产的名义尺寸和型号相同的所有系统,这些额定值应当全部适用。本标准中,“公布的额定值”包括标示设备、 厂家说明书、广告等资料所公布的声明评价工况下的额定值。 3.20.1 3.20.2应用额定值。 设备在应用评价工况下进行试验得出的额定值(而非标准评价工况)。 标准额定值。 设备在标准评价工况下进行试验得出的额定值。3.21 季节性能效比(SEER)。 本标准中,能力 & 65,000 Btu/h [19,000 W]的系统在正常制冷期间(不超过12个月)的 总制冷量与同期的总电能输入之比,用Btu/[W?h]表示,计算方法见《附录C》。 3.22 “应当”或“可以”。“应当”或“可以”应作如下解释: 3.22.1 性。 3.22.2 “应当”。 在本标准强制执行的情况下,本标准中使用了“应当”或者“不应当”的条款就具有强制“可以”。 “可以”表示非强制性的、但作为好的实践建议执行的条款。3.23 同时冷却和加热效率(SCHE)。热回收模式下系统的总能力(制热量和制冷量)与有效功率之比。(注意,一般 用Btu/[W?h]表示SCHE,除非另有明确说明。)4 ANSI/AHRI 标准.24 系统控制装置。系统控制装置具有以下特征: a. 集网络操作和通讯功能于一体,通过传感器对温度、压力、油位、制冷剂液位以及风机转速等参数状态进 行监控和预测。 采用基于算法的微处理器控制方案,实现:(1) 与优化管理的可变容量压缩机、室内机的风机转速、室外机 的风机转速、电磁阀以及各类附件之间的通讯;(2) 对计量装置的管理;(3)系统多个零部件同时运行。 通过专门设计的制冷剂分布系统,可根据不同的区域负荷分配合理的容量,实现分区运行,从而达到优化 系统效率和制冷剂流路的目的。b.c.3.25 试验组合。由试验基本机型、或代表试验基本机型的组件装配而成的基本样机。试验组合应当符合以下特点: a. 可变制冷剂流量系统 (“VRF系统”) 试验组合应当包括一台室外机组(或多台同型号的室外机组构成的室外 机组,通过歧管接到同一个制冷剂系统),2到5台室内机组(名义制冷能力大于150,000 Btu/h [43,846 W] 的系统最多可有8台室内机组,用于无风管室内机组的试验。)b. 室内机组应当: b.1 代表同种机型的最高销售配置,包括吸顶厢式、壁挂式、吸顶式等。如果使用5台室内机组仍达不到 所需能力,可换用其他的机型进行试验。 b.2 所有室内机组的总名义制冷量在室外机名组义制冷量的95%~105%之间。b.3 每台室内机组的名义制冷量都不大于室外机组名义制冷量的50%,室外机组的名义制冷量小于等于 24,000 Btu/h [7016 W]时除外。 b.4 风机转速与厂家说明书一致。b.5 所有室内机组的最低静压要求相同,且根据《美国联邦法规》第10章第430-B部分《附录M》2.4.1的 说明连接后,能够通过调整设置,使各个送风静压箱的空气出口所产生的静压相同。 3.26 可变制冷剂流量(VRF)系统。一种直接热交换 (DX) 多联式系统,至少包含一台可变容量压缩机,将制冷剂通过 管网分配到各个室内风机盘管,各个盘管通过专用的温度控制装置和公共循环管网,对相应的区域进行温度控制。可 变制冷剂流量系统表示可以对公共管段实现至少三级的多级控制。 3.27 VRF多联式系统。一种分体式空调或热泵,由一个制冷剂回路、一台或多台室外机组(至少一台可变速压缩机 或其他的等效压缩机组,用来对系统制冷能力进行三级或多级调节)、多个室内机组风机盘管(每个盘管通过专用的 控制装置和公共循环管网实现独立计量和独立控制)组成。这种系统既可以作为空调也可以作为热泵使用。可变制冷 剂流量系统表示可以对公共管段实现至少三级的多级控制。 3.28 VRF热回收型多联式系统。一种分体式系统的空调或热泵,由一个制冷剂回路、一个或多台室外机组(至少一台 可变速压缩机或其他的等效压缩机组,用来对系统制冷能力进行三级或多级调节)、多个室内机组风机盘管(每个盘 管通过专用的控制装置和公共循环管网进行独立计量和独立控制)组成,能同时运行制热和制冷模式。运行时,系统 将正在运行的室内机组的热量回收过来,再传递给以其他模式运行的一台或多台室内机组。可变制冷剂流量系统表示 可以对公共管段实现至少三级的多级控制。5 ANSI/AHRI标准 注意:可以通过气液分离器或在制冷剂回路中增加一条回路实现这一功能。 3.29 水-空气式热泵和/或盐水-空气式热泵。由厂家生产的一个或多个组件装配而成的热泵,通常包含一只带空气流通 装置的室内盘管、压缩机(组)、制冷剂-水或制冷剂-盐水换热器(组),可兼具制冷制热功能,也可只提供制冷或 制热功能。如果设备是由多个独立组件组装而成的,各个组件可以连接在一起运行。这种设备也可提供洁净水加热、 空气净化、除湿和增湿等功能。 3.30 水循环式热泵。水-空气式热泵,以液体在公共管道内循环形成环路作为热源/散热器。液体环路的温度通常采用 机械控制方式保持在59H~104H(15℃~40.0℃)的范围内。第4章. 分类本标准覆盖的设备分类如表1所示:表1. VRF多联式系统的分类 系统名称 属性 制冷剂回路 压缩机 室内机组 数量 操作 室外机组 数量 控制级数 运行模式 热交换机 分类 空调 (空气-空气) 空调(水-空气) 热泵(空气-空气) 热泵(水-空气) VRF多联式 空调或热泵 所有室内机组共用一个制冷剂回路 一个或多个可变速或其他等效方法,可 对能力进行至少三级的多级控制。 多于一台 独立区域/温度 一台或多台同型号室外机组并联 ≥3 空调、热泵 一条或多条共用制冷剂流的管路 MSV-A-CB MSV-W-CB HMSV-A-CB HMSV-W-CB 独立区域/温度 一台或多台同型号室外机组并联 ≥3 空调、热泵、热回收 一条或多条共用制冷剂流的管路 VRF热回收型 多联式 所有室内机组共用一个制冷剂回路 一个或多个可变速或其他等效方 法,可对能力进行至少三级的多级 控制。HMSR-A-CB HMSR-W-CB说明:1 2 3上述分类带&-O&后缀表示该设备不可用于现场安装的风管式系统(6.1.5.1.2)。 上述分类带&-A&后缀表示风冷式冷凝器,带&-W&后缀表示水冷式冷凝器。 根据试验组合的定义,两台或多台相连的室外机组视为台个室外机组。6
ANSI/AHRI 标准第5章. 试验要求5.1 所有标准额定值都应通过试验进行验证。试验方法和试验程序见本标准及其附录规定。 5.1.1 5.1.2 风冷式、水冷式和汽冷式设备应当根据《ANSI/ASHRAE标准37》、《附录C》、《附录D》进行试验。 被试空调机如果包含变频压缩机的,需要由懂得控制软件的合格技术人员进行安装。5.1.3 如果设备通过正常控制无法运行至稳定工况,厂家应当对控制装置进行修正或进行超驰控制,使设备 达到稳定工况。 5.1.4 如果厂家标明系统的回油频率高于每连续运行2小时回收一次,试验时应当打开回油模式。其他情况 下,试验中可以将回油模式关闭。 5.2试验数量。5.2.1 多联式系统厂家必须使用至少两种室内机组合,与各台室外机分别进行联机试验: 5.2.1.1 第一种组合:使用符合“试验组合”所定义的无风管室内机组进行试验。其他多联式系统如 果使用相同的室外机组和无风管室内机组,其额定值等于该组合的额定值。 5.2.1.2 第二种组合:使用符合“试验组合”所定义的风管式室内机组进行试验。其他多联式系统如 果使用相同的室外机组和风管式室内机组,其额定值等于该组合的额定值。所谓风管式机组,是指连 接到风管、且额定静压能力大于零(0) 的室内机组。 5.2.2 对于室外机组相同、室内机组为风管式和无风管式混装的多联式系统,其额定值应当取上述两种试验 组合的额定值的平均值。第6章. 额定值要求6.1标准额定值的确定。标准额定值应当按照第6.1.3条规定的标准评价工况确定。65,000 Btu/h [19,000W] 以下的风冷式多联式空调和热泵应当按照第6.2条的表4 、表5和表6规定的试验工况确定额定 值。 65,000 Btu/h及以上的风冷式多联式空调和热泵、汽冷式和水冷式空调系统应当按照第6.3条和表8规定的试验工况确 定额定值。 水源式多联式热泵(水源式热泵)应当按照第6.4条和表9、表10规定的试验工况确定额定值。 如果室内机组带内置的冷凝泵,则无论是风管式还是无风管式机组,都应当将驱动该冷凝泵运行所需的功率计算在 系统的总功率内。 标准额定制冷能力或制热能力应当为净值(包括循环风机的发热效果,但不包括辅助制热量)。功率输入应当等于 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所有零部件,包括压缩机、风机、控制装置以及其他相关部件在内的所有功率输入的总和。7 ANSI/AHRI标准 对于能力在65,000到300,000 Btu/h [19,000 to 88,000 W]之间的水冷式系统,其标准额定制冷能力或制热能力应当包括 冷却塔风机电机和循环水泵电机的功率输入,计算方式为,每1000 Btu/h [34.1 W / 1000 W]的制冷量增加10.0 W。 6.1.1标准额定能力。以Btu/h [W]表示,如下表所示:表2. 标准额定能力 额定能力 Btu/h [W] <20,000 [5,900] ≥ 20,000且<38,000 [5,900~11,000] ≥ 38,000且<65,000 [11,000~19,000] ≥65,000且<135,000 [19,000~39,600] ≥ 136,000且<300,000 [39,800~88,000] 6.1.2 精确位数, Btu/h [W] 100 [30] 200 [60] 500 [150] ] ]性能系数6.1.2.1 能力 &65,000 Btu/h [19,000W]的系统的各种能效值。任何情况下公布的标准能效值都应当精 确到最接近的0.05 Btu/(W?h),包括EER(制冷能效比),SEER(季节能效比)和HSPF(制热季节性 能系数)。 6.1.2.2 能力 ≥ 65,000 Btu/h [19,000W]的系统的各种能效值。任何情况下公布的制冷能效比 (EER)和 综合能效比 (IEER)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IPLV)] 都应当精确到0.1 Btu/W?h [0.03 W/W],性能系数 (COP) 应当精确到0.01。6.1.3标准额定值评价试验。表4-表10所示的是确定标准额定能力和能效系数的试验名称和试验工况。6.1.3.1 能力 &65,000 Btu/h [19,000W]系统的衰减系数。如果没有进行制热或制冷工况开关机循环试 验,可指定制冷或制热衰减系数CD为默认值0.25。 6.1.3.2 电气条件。 标准评价试验应当按照铭牌上标示的额定频率进行。如果设备铭牌上标示了 208/230伏两个电压值,则应当在230伏下进行试验。对于本标准覆盖的其他两个额定电压的设备,应 当使用两个电压值分别进行评价试验;如果只公布一个标准额定值,则应当使用较小的电压进行试 验。6.1.4系统控制和室内机组控制。厂家必须提供操作原理图和操作步骤,以便在试验时对系统实施控制。6.1.5 能力 & 65,000 Btu/h [19,000 W]的系统的风量要求。风量与风速、风压等效,三者可互换使用。 6.1.5.1 制冷满负荷风量 6.1.5.1.1. 风管式机组的制冷满负荷风量。厂家必须规定机组运行制冷时的风量。当满足符合 以下两个要求时,就可以使用厂家的规定值作为制冷满负荷风量。第一,进行A2试验(单独 试验)时,用实际测得的风量除以实际测得的室内空气侧的总制冷量,得到的比值不得超过 37.5 scfm每1,000 Btu/h [0.06 m3/s 每1,000 W]。如果超过该值,将风量减小,直到前述的风量 与总制冷量之比等于该值。使用这时的风量进行所有用来确定制冷满负荷风量的试验。第二 个要求分为以下情况:8 ANSI/AHRI 标准 a. 第二个要求仅在对无室内风机风管式机组(不包括带恒定风量可变速室内风机的 风管式机组)进行A2试验时适用。当满足下述条件时,视为符合第二个要求: 1. 达到根据上一小条确定的制冷满负荷风量; 2. 测量外部静压; 3. 如果测得的外部静压大于等于表7所示的相应的最小静压,说明符合第二个要 求。使用这一风量进行所有用来确定制冷满负荷风量的试验。 4. 如果测得的外部静压不小于等于表7所示的最小静压, 4a. 减小风量,直到测得的外部静压等于表7所示的最小静压;或者 4b. 调节风量,直到测得的风量等于上面第1步的95%;以先发生者为准。 5. 如果4a所述的情况先发生,则视为符合第二个要求。使用4a的风量进行所有用 来确定制冷满负荷风量的试验。 6. 如果4b所述的情况先发生,则需要对室内风机的设置进行递增变化(例如, 将风机电机设置到高一级的转速等),并从上述第1步开始重复该评估程序。 如果已经无法对室内风机的设置再做任何变更,则将风量减小,直到测得的 外部静压等于表7所示的相应的最小静压。使用这时的风量进行所有用来确定 制冷满负荷风量的试验。b.在对所有带恒定风量可变速室内风机的风管式机组进行试验(用到制冷满负荷风 量)时,取外部静压最接近(但不小于)表7所示的最小静压、且不会导致室内 风机运行不稳定或自动关闭时对应的风量。6.1.5.1.2 无风管式机组的制冷满负荷风量。对于无风管式机组而言,制冷满负荷风量等于, 当试验样机在外部静压为零英寸水柱 [零帕]的工况下运行时,各项试验中产生的风量。 6.1.5.2 制冷最小风量。 a. 对于室内风机转速(立方英尺每分钟)可调的风管式机组, 制冷最小风量 = 制冷满负荷风量× 制冷最小风机转速 A2 试验风机转速 (l)其中,“制冷最小风机转速”对应压缩机以最低转速运行时所使用的风机转速。对 于这种系统,取该值作为制冷最小风量,不需要考虑外部静压。 b. 对于室内风机送风量可调的风管式机组而言,厂家必须规定制冷最小风量。对于 这种系统,所有用来确定制冷最小风量的试验(即B1 、F1 和G1 试验) 都应当在外 部静压最接近但不小于下式计算出的静压、且不会导致室内风机运行不稳定或自 动关闭的工况下运行。外部静压的计算公式如下:9 ANSI/AHRI标准? 制冷最小风量 ? B1 、F1 和G1 试验 △Pst = ΔPstA2 × ? ? ? 制冷满负荷风量 ?2其中, ΔPst , A2 表示进行A2(和B2)试验时需要达到的表7所示的最小静压。(2)c. 对于无风管式机组而言,制冷最小风量等于被试机组在外部静压为零英寸水柱 [零帕]的条件下、以压缩机最低转速所对应的室内风机转速运行时,各项试验中 产生的风量。 6.1.5.3 制冷中等风量 a. 对于室内风机转速可调的风管式机组,制冷中等风量 = 制冷满负荷风量 ×EV试验风机转速 A2 试验风机转速(3)对于这种系统,取该值作为制冷中等风量,不需要考虑外部静压。b. 对于室内风机送风量可调的风管式机组,厂家必须规定制冷中等风量。在外部静 压最接近但不小于下式计算出的静压、且不会导致室内风机运行不稳定或自动关 闭的工况下运行EV试验。外部静压的计算公式如下:? 制冷中等风量 ? EV 试验 ΔPstA2 × ? ? ? 制冷满负荷风量 ?2其中, ΔPst , A2 表示进行A2(和B2)试验时需要达到的表7所示的最小静压。(4)c. 对于无风管式机组而言,制冷中等风量等于被试机组在外部静压为零英寸水柱 [零帕]、以机组自动选择的风机转速进行EV试验时所产生的风量。 6.1.5.4 制热满负荷风量。 6.1.5.4.1 制热与制冷满负荷风量相等的风管式热泵。 a.对于以下机组,制热满负荷风量等于制冷满负荷风量:1. 进行A2和H12试验时室内风机以相同转速运行的风管式热泵; 2. A2和H12试验中通过调节风机转速保持恒定风量相同的风管式热泵;和 3. 各台风管式室内机组的风量必须加在一起才能达到满负荷风量的组件独立 的系统。 b. 对于符合上述第 “1”点和第“3”点的热泵,对试验时测得的外部静压没有最小值 要求。对于符合第“2”点的热泵,应当在外部静压接近但不小于表7所示的A2制冷 试验最小静压、且不会导致室内风机运行不稳定或自动关闭的工况下运行试验。10 ANSI/AHRI 标准.1.5.4.2 由于室内风机的运行导致制热和制冷满负荷时的风量不同的风管式热泵。 a.对于室内风机转速可调(立方英尺每分钟)的风管式热泵, 制热满负荷风量 = 制冷满负荷风量×H1或H12试验风机转速 A或A2 试验风机转速(5)对于这种热泵,取该值作为制热满负荷风量,不需要考虑外部静压。b. 对于室内风机送风量可调的风管式热泵,厂家必须规定制热满负荷风量。对于这 种热泵,所有用来确定制热满负荷风量的试验都应当在外部静压最接近但不小于 下式计算出的静压、且不会导致室内风机运行不稳定或自动关闭的工况下运行。 外部静压的计算公式如下:制热满负荷△Pst = 制冷满负荷△Pst? 制热风量? ? 制冷风量? ? ?2其中,制冷 ΔPst ,H 12 表示进行A2试验时需要达到的表7所示的最小静压。(6)6.1.5.4.3 无风管式热泵,包括单制热型无风管式热泵。对于无风管式热泵而言,制热满负荷 风量等于设备在外部静压为零[零帕]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时所产生的风量。 6.1.5.4.4 最小制热风量。 a.对于室内风机转速(立方英尺每分钟)可调的风管式热泵, 制热最小风量 = 制热满负荷风量× 制热最小风机转速H12 试验风机转速(7)其中,“制热最小风机转速”对应压缩机每次以最低转速运行时(可变速系统)所 使用的最低风机转速。对于这种热泵,取该值作为制热最小风量,不需要考虑外 部静压。b. 对于室内风机送风量可调的风管式热泵,厂家必须规定制热最小风量。对于这种 热泵而言,所有用来确定制热最小风量的试验(即H01 、H0C1 和H11 试验),都应 当在外部静压最接近但不小于下式计算出的静压、且不会导致室内风机运行不稳 定或自动关闭的工况下运行。外部静压的计算公式如下:11 ANSI/AHRI标准? 制热中等风量 ? H01、H11、H21、H0C1 ΔPstH 12 × ? ? ? 制热满负荷风量 ? 其中, ΔPst ,H12 表示进行H12试验时需要达到的最小静压。2(8)c. 对于非管道热泵而言,制热最小风量等于被试机组在外部静压为零英寸水柱 [零 帕]的条件下、以压缩机最低转速所对应的室内风机转速运行时,各项试验中产 生的风量。 6.1.5.4.5 制热中等风量。 a.对于室内风机转速(立方英尺每分钟)可调的风管式热泵, 制热中等风量 = 制热满负荷风量×H2V试验风机转速 H12 试验风机转速(9)对于这种热泵,取该值作为制热中等风量,不需要考虑外部静压。b. 对于室内风机送风量可调的风管式热泵而言,厂家必须规定制热中等风量。对于 这种热泵,在外部静压最接近但不小于下式计算出的静压、且不会导致室内风机 运行不稳定或自动关闭的工况下运行H2V试验。外部静压的计算公式如下: H2V试验 ΔPst ,H12 = ? ? ? 制热满负荷风量?? 制热中等风量 ?2(10) 其中,制冷 ΔPst ,H 12 表示进行A2试验时需要达到的表7所示的最小静压。c. 对于无风管式热泵,制热中等风量等于被试机组在外部静压为零英寸水柱 [零帕] 的条件下、以机组自动选择的风机转速进行H2V试验时产生的风量。 6.1.5.4.6 制热名义风量。将第6.1.5.4.5条所述的方法根据本条规定修改后,可用来确定制热名 义风量。修改包括:将第 6.1.5.4.5 条第一个公式中的 “H2V 试验 ” 改为 “H1N 试验 ” , “H2V 试验 △Pst ”改为“H1N试验△Pst ”,第6.1.5.4.5条第二个公式中的“H2V试验”改为“H1N试验”, “制热中 等风量”替换成“制热名义风量”。制热中等风量 = 制热满负荷风量×H2V试验风机转速 H12 试验风机转速(11)H1N 试验 △Pst = ΔPst ,H12 × ? ? ? 制热满负荷风量?? 制热名义风量 ?2(12)6.1.612室外盘管风量(适用于所有空气-空气系统)。对于风机转速可调的系统,所有标准额定值都应当按厂 ANSI/AHRI标准 家规定的室外盘管风量来确定。如果风机转速是不可调的,所有试验应当在正常运行时设备的固有室外侧风 量进行,即让设备的所有电阻元件,包括回风口、进风百叶窗以及厂家认为必要的管路和附件全部按照厂家 的安装要求,打开运行。一经建立,设备的室外盘管空气环路在本文件所述的所有试验中都必须保持不变。6.1.7 分体组件要求 (适用于所有系统)。如果设备的冷凝器和蒸发器是分开的,如MSV-A-CB、MSV-WCB 、 HMSV-A-CB 、 HMSV-W-CB 、 HMSR-A-CB 、 ( 见表 1 的附注 ) 和 HMSR-W-CB 机型,则确定标准额定值 时,要求配管长度至少必须达到25英尺[7.6米](这是针对一台室内机组而言的;每增加一台室内机组,需要另 外增加管长)。关于制冷剂管路的最小配管总长度,参见下面的表3。试验时应当将室内机组自带的整根管段 (不建议将管道截断)全部用上,或者使用25英尺[7.6米]长的制冷剂管路,以两者中较长者为准。系统的配管 至少应当有10英尺[3.0米]长的管段曝露于周围环境。管线的直径、隔热、安装细条、排风和送风装置都必须遵 守厂家的建议。厂家将提供一份试验组合安装示意图(见图1――试验间布局)。表3. 试验组合的配管要求(从室外机组到各台室内机组的管线长度)无风管式室内机组系统 风管式室内机组系统系统能力0 至65,000 Btu (0 至 10,950 W) ≥65,000 Btu 且&105,000 Btu (≥10,950 W至&30,800 W) ≥106,000 Btu且&134,000 Btu (≥31,100 W至&39,300 W) ≥135,000 Btu且&350,000 Btu (≥40,000 W至&102,550 W) &350,000 Btu (&102,550 W)25' (7.6 m) 50' (15.5 m) 75' (23 m) 100' (30.5 m) 150' (75.2 m)25' (7.6 m) 25' (7.6 m) 25' (7.6 m) 50' (15.5 m) 75' (23 m)13 ANSI/AHRI标准 室内侧试验间室内机组 1室内机组 2室内机组 3室内机组 4*室外机组至室内机组所 需的最小配管总长见表 3*室外配管最少 长 10 英尺室外机组室外侧试验间图1. 试验间布局6.2能力 & 65,000 Btu/h [19,000W]的风冷式系统的标准额定值评价试验工况6.2.1并联室内机组的试验指导a.以压缩机最低转速运行试验时,至少必须关闭一台室内机组。以中等压缩机转速进行试验时,厂 家可以选择关闭一台或多台室内机组。无论是哪种情况,厂家都应当指明具体关闭哪台(些)室 内机组。6.2.2压缩机转速。压缩机在试验组合达到不同制冷或制热能力时的运转速度。6.2.2.1 压缩机最高转速。厂家应当规定压缩机的最高转速。运行制冷模式试验时的压缩机最高转速 是一个固定值。运行制热模式试验时的压缩机最高转速也是一个固定值,与制冷模式下的压缩机最高 转速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6.2.2.2 中等压缩机转速。无论是制冷还是制热试验,厂家应当规定每项试验的中等压缩机转速,该转 速介于压缩机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差的?和?之间。 6.2.2.3 压缩机最低转速。 厂家应当规定稳态运行时的压缩机最低转速,低于该转速系统将无法运 行。运行制冷模式试验时的压缩机最低转速是一个固定值。制热模式试验时的压缩机最低转速也是一 个固定值,与制冷模式下的压缩机最低转速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6.2.3带可变速压缩机的设备的制冷试验。a.在稳定运行工况下进行五项湿盘管试验――A2 、E V 、B2 、B1 、和F1 试验。然后再进行两项选测 的干盘管试验――稳态G1试验和循环I1试验,确定制冷模式的循环衰减系数CcD。如果不进行这两 项选测试验,指定CcD为默认值0.25。表4规定了上述七项试验的试验工况。14 ANSI/AHRI标准 表4. 能力 & 65,000 Btu/h [19,000瓦] 的系统的制冷模式试验工况 室内机组 进风温度 干球  F [ C]A2 试验 C 必测 (稳态、湿盘管) B 2试验-必测 (稳态、湿盘管) E V试验-必测 (稳态、湿盘管) B 1试验-必测 (稳态、湿盘管) F1试验-必测 (稳态、湿盘管) G1试验(5) C选测 (稳态、干盘管) I 1试验(5) -选测 (循环状态、干盘管)80.0 [26.7]试验名称室外机组 进风温度 F压缩机 转速制冷风量湿球 干球  F [ C]  F [ C]67.0 [19.4] 95.0 [35.0]湿球 [ C] 最大7 最大7 中等8 最小9 最小9 最小9 最小9 制冷满负荷风 量(2) 制冷满负荷风 量(2) 制冷中等(3)75.0(1) [23.9(1) ] 65.0(1) [18.3(1) ] 69.0(1) [20.6(1) ] 65.0(1) [18.3(1) ] 53.5(1) [11.9(1) ]80.0 [26.7] 80.0 [26.7] 80.0 [26.7] 80.0 [26.7] 80.0 [26.7] 80.0 [26.7]67.0 [19.4] 67.0 [19.4] 67.0 [19.4] 67.0 [19.4](6)82.0 [27.8] 87.0 [30.6] 82.0 [27.8] 67.0 [19.4] 67.0 [19.4] 67.0 [19.4]最小制冷(4)最小制冷(4)NA NA最小制冷(4) (6)(6)附注:(1) (2) (3) (4) (5)(6) (7) (8) (9)该试验工况仅适用于室外风机盘管不产生冷凝水的机组。 见定义6.1.5.1。 见定义6.1.5.3。 见定义6.1.5.2。 进风中的含湿量应当足够低,确保不会在室内盘管上形成冷凝水 ( 建议所采用的室内湿球温度不超过 57.0H[13.9℃]。) 在开机期间,将气流喷嘴的静压或动压保持在G1试验时测得的静压或动压。 压缩机最高转速见第6.2.2.1条的规定。 中等压缩机转速见第6.2.2.2条的规定。 压缩机最低转速见第6.2.2.3条的规定。6.2.4带可变速压缩机的热泵的制热模式试验。a.进行一项最高温试验(H01),两项高温试验(H12和H11),一项结霜试验(H2V),一项低温试验(H32)。 再进行选测试验――高温试验(H1)和结霜试验(H22),可选其中一项,也可两项都执行。可通过选h 测试验――最高温循环试验(H0C1)来确定制热模式循环衰减系数, C D 。如果不进行该选测试验, h 则指定 C D 为默认值0.25。表5规定了这八项试验的试验工况。15 ANSI/AHRI标准 表5. 能力 & 65,000 Btu/h [19,000 瓦] 的设备的制热模式试验工况 室内机组 进风温度 试验名称 干球  F [ C]H0 1 试验 (必测,稳态) H0C1 试验 (可选,循环) H1 2 试验 (必测,稳态) H1 1 试验 (必测,稳态) H1 N 试验 (选测,稳态) H2 2 试验 (选测) H2 V 试验 (必测) H3 2 试验 (必测,稳态)70.0 [21.1] 70.0 [21.1] 70.0 [21.1] 70.0 [21.1] 70.0 [21.1] 70.0 [21.1] 70.0 [21.1] 70.0 [21.1]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室外机组 进风温度 干球  F [ C]62.0 [16.7] 62.0 [16.7]压缩机转速制热风量湿球 (最大)  F[15.6] [15.6] [15.6] [15.6] [15.6] [15.6] [15.6] [15.6]湿球  F [ C]56.5 [13.6] 56.5 [13.6] 43.0 [6.1] 43.0 [6.1] 43.0 [6.1] 33.0 [0.6] 33.0 [0.6] 15.0 [-9.4]最小6 最小6 最大8 最小6 制冷模式 最大7 最大8 中等7 最大8制热最小风量 (1)(2)制热满负荷风量(3)47.0 [8.3] 47.0 [8.3] 47.0 [8.3] 35.0 [1.7] 35.0 [1.7] 17.0 [-8.3]制热最小风量 (1) 名义制热风量(4)制热满负荷风量(3)制热中等风量(5) 制热满负荷风量(3)附注:(1) (3) (4) (5) (6) (7) (8) (2)见第6.1.5.4.4条的规定。 在ON(打开)期间,将气流喷嘴的静压或动压保持在G1试验时测得的静压或动压。 见第6.1.5.4条的规定。 见第6.1.5.4.6条的规定。 见第6.1.5.4.5条的规定。 压缩机最低转速见第6.2.2.1条的规定。 压缩机中等转速见第6.2.2.3条的规定。 压缩机最高转速见第6.2.2.3条的规定。16 ANSI/AHRI标准 表6. 能力 & 65,000 Btu/h [19,000瓦] 的风冷式设备的运行要求试验工况 室内机组 试验 名称 进风温度 干球 F80.0 [26.7] 67.0 [19.4] 80.0 [26.7] 80.0 [26.7] 80.0 [26.7] 70.0 [21.1] 80.0 [26.7]室外机组 进风温度 湿球 F67.0 [19.4] 57.0 [13.9] 75.0 [23.9] 75.0 [23.9] 67.0 [19.4] 60.0 [15.6] (最大) NA NA干球  F95.0 [35.0] 67.0 [19.4] 80.0 [26.7] 80.0 [26.7] 115.0 [46.1] 47.0 [8.3] 75.0 [23.9]湿球 F75.0 (1) [23.9] 57.0 (1) [13.9] 75.0 (1) [23.9] 75.0 (1) [23.9] 75.0 (1) [23.9] 43.0 [6.1] 65.0 [18.3]电压允差 制冷模 低温制冷运行 式 隔热效率 冷凝水排除 最大运行工况 电压允差 (限于单制热型设备) 最大运行工况制热模 式 附注:(1)对不蒸发冷凝的风冷式冷凝器,湿球温度不作要求。表7. 风管式系统试验的最小静压 (>0 [英寸水柱]) 额定制冷 (1) 或制热 (2) 能力Btu/h最小外部阻力(3) 千瓦6.40至8.44 8.5至12.4 12.6至19.0英寸水柱0.10 0.15 0.20帕25 37 50上至28,800(4)29,000至42,500 43,000至60,000附注:(1) (2)对于空调和热泵而言,指厂家产品说明书上公布的设备在A2试验工况下的能力。 对于单制热型热泵而言,指厂家产品说明书上公布的设备在Hl2试验工况下的能力。 (3) 对于没有安装空气过滤器的风管式机组而言,将表格中的静压增加0.08英寸水柱 [20帕]。 (4) 如果厂家的额定外部静压小于0.10英寸水柱[25帕],则室内机组最好在额定外部静压下进行试验。 (见第5.2.1.2条)17 ANSI/AHRI标准 .3能力 ≥ 65,000 Btu/h [19,000瓦] 的风冷式空调热泵系统以及水冷式空调系统的标准额定值评价试验工况。6.3.1 室内盘管风量。所有设备都应当按照以下规定的室内风量确定标准额定值。风量应当统一用“标准空 气”表示。 a.对于现场安装管路系统的带室内风机的设备,应当按照厂家规定的风量 ( 不得超过额定的 37.5 SCFM 每 1000 Btu/h [0.06 米 3/ 秒每 1000 瓦 ]) 确定标准额定值,同时不低于表 5 规定的最小静压要 求。 对于无现场安装管路的带室内风机组的设备(自由排风式),应当使用外部静压为零英寸水柱[零 帕]时对应的室内侧风量来确定标准额定值。 应当使用100%的循环空气。b. c.d. 无室内风机的设备不包括在本标准内。 e.这里的室内风机盘管的风量和压力是指当设备按照本条规定的工况进行制冷和除湿时的风量。除 了6.3.1b和8.8所述的情况以外,本标准规定的其他所有试验都应当采用这一风量,不需要考虑试 验时的外部静压。6.3.2外部阻力。商用和工业用单元式空调和热泵应当在能力和风量如6.3.1条规定的情况下,按照表7所示的最小外部阻力进行试验。 无现场安装管路(自由排风式)的室内通风设备应当在外部压力为零英寸水柱[零帕]时进行试验。6.3.3带选装室外空气制冷盘管的空气处理设备的额定值评价工况。配有室外空气制冷盘管的商用和工业用 单元式空调应当使用标准评价工况(表8)来确定额定值,但需进行以下改动:a.机组应当调到在表8规定的工况下可吸入20%的室外空气。b. 回风温度应当为干球80.0?F [27.0?C]、湿球67.0?F [19.0?C]。 6.3.4 室外盘管风量(适用于所有的空气-空气系统)。对于风机转速可调的系统,所有标准额定值都应当按 厂家规定的室外盘管风量来确定。如果风机转速是不可调的,所有试验应当在正常运行时设备的固有室外侧 风量进行,即让设备的所有电阻元件,包括回风口、进风百叶窗以及厂家认为必要的管路和附件全部按照厂 家的安装要求,打开运行。一经确立,设备的室外盘管空气环路在本文件所述的所有试验中都必须保持不 变,除非系统功能对室外风量进行自动调整。18 表 8. 65,000 Btu/h [19,000瓦]及以上系统的标准额定值和 性能试验运行工况 室内机组 进风温度 室外机组 进风温度 制冷后的空气 试验 名称 干球 ?F [oC]80.0 [26.7] 67.0 [19.4] 80.0 [26.7] 80.0 [26.7]水温5蒸发 干球 ?F [oC]95.0 [35.0] 67.0 [19.4] 100 [37.8]随负 荷变 化, 见表 11湿球 ?F [oC]67.0 [19.4] 57.0 [13.9] 67.0 [19.4] 67.0 [19.4]干球 ?F [oC]95.0 [35.0] 67.0 [19.4] 115 [46.1]随负 荷变 化, 见表 11湿球 ?F [oC]75.01 [23.9] 57.01 [13.9] 75.01 [23.9]随负 荷变 化,见 表111湿球 ?F [oC]75.0 [23.9] 57.0 [13.9] 80.04 [26.7]随负 荷变 化, 见表 11入 ?F [oC]85.0 [29.4] NA 90.02 [32.2]随负 荷变 化,见 表112出 ?F [oC]95.0 [35.0] 70.02 [21.1] NA随负 荷变 化, 见表 11 NA标准评价工况 制冷3 低温运行 制冷3 最大运行工况3 部分负荷工况(IEER)3制冷部分负荷工况 (IPLV)380.0 [26.7] 80.0 [26.7] 80.0 [26.7] 70.0 [21.1]67.0 [19.4] 75.0 [23.9] 75.0 [23.9] 60.0 [15.6] (最大) 60.0 [15.6] (最大) NA80.0 [26.7] 80.0 [26.7] 80.0 [26.7] 47.0 [8.3]67.01 [19.4] 75.01 [23.9] 75.01 [23.9] 43.0 [6.1]80.0 [26.7] 80.0 [26.7] 80.0 [26.7] NA67.0 [26.7] 75.0 [23.9] 75.0 [23.9] NA75.02 [23.9] NA NA NA隔热效率3 冷凝水排除3 标准评价工况 (高温稳态制热运行)80.0 [26.7] 80.0 [26.7] NA制热标准评价工况 (低温稳态制热运行)70.0 [21.1]17.0 [-8.3]15.0 [-9.4]NANANANA最大运行工况80.0 [26.7]75.0 [23.9]65.0 [18.3]NANANANA附注:1 2 3 4 5在对不蒸发冷凝的风冷式冷凝器进行试验时,对湿球温度不作要求,但带选装室外制冷盘管的设备除外。 通过标准评价工况试验确定水流量。 对于单制热型热泵,不要求进行制冷能力评价和运行工况试验。 补给水的温度应当为90.0?F [32.0?C]。 本表格中的水冷式室外机组的额定值仅适用于空调系统。6.4水源式(利用水源排热)热泵系统的标准额定值评价试验工况 6.4.1 标准额定值。标准额定值应当按照第6.4.8条、表9和表10规定的标准评价工况来确定。制冷能力或制 热能力的标准额定值应当为净值(包括循环风机的发热效果,但不包括辅助制热量)。额定标准能效应当根 据第3.6条所述的有效输入功率进行评价。 6.4.2液体泵的输入功率。6.4.2.1 如果热泵不带液体泵,应当在热泵消耗的有效功率基础上加上一个泵功率调整值,计算公式 为:φpa = q × Δp / η其中,φpa η Δp q = 泵功率调整值,瓦特; = 1.59 (gpm)(英寸水柱)(1/瓦) [0.3 × 103 升/秒*帕*(1/瓦)](按照常规); = 实际测得的内部静压差, (英尺水)[帕斯卡]; 名义流体流量,加仑/分 [升/秒]。(13)6.4.2.2 如果热泵自带液体泵,热泵的有效输入功率仅应当包括用来克服内部阻力的那部分泵功率。需 要从泵消耗的总功率中减去的功率应通过以下公式得出:φpa = q × Δp / η其中,φpa η Δp q = 泵功率调整值,瓦特; = 1.59 (gpm)(英寸水柱)(1/瓦) [0.3 × 103 升/秒*帕*(1/瓦)](按照常规);见下面的附注。 = 测得的外部静压差, (英尺水)[帕斯卡]; = 名义流体流量,加仑/分 [升/秒]。(14)附注: 0.3 ×103 (升/秒)(帕)(1/瓦) = 0.3 ×103 (升/秒)(帕)(1/瓦) (15.850323 gpm/ (升/秒)) (. 英寸水柱/ 帕) = 1.59 (gpm)(英寸水柱)(1/瓦)6.4.3液体流量6.4.3.1 所有的标准额定值都应当按照下述液体流量确定,用“加仑/分”(升/秒)表示。6.4.4 热泵自带液体泵的,应当按照厂家规定的液体流量或外部静压为零时的液体流量进行试验,取流量较 低者进行。 6.4.5热泵不自带液体泵的,应当按照厂家规定的液体流量进行试验。6.4.6 对于第6.4条要求进行的所有试验,厂家应当规定一个统一的液体流量,除非设备对液体流量进行自动 调整。当有调整液体流量的控制信号输出时,即视为自动调整。 6.4.7试验液体6.4.7.1 水环式热泵和地下水源式热泵应采用水作为试验液体。 6.4.7.2 土壤源热泵应采用15%的氯酸钠水溶液(质量比)作为试验液体。 6.4.7.3 试验液体应不含气体,以确保试验结果不会因为气体的存在而受到影响。6.4.8标准评价试验工况和部分负荷评价试验工况6.4.8.1 评价标准和部分负荷制冷运行额定值的试验工况见表9的规定。 6.4.8.2 评价标准和部分负荷制热运行额定值的试验工况见表10的规定。 6.4.8.3 不同应用类型的热泵(例如:水环式热泵、地下水源式热泵或土壤源热泵)应当在与类型相对 应的应用工况下进行额定值评价试验,并说明是哪种热泵类型(是水环式热泵、地下水源式热泵还是 土壤源热泵)。对于可以有两三种应用类型的热泵,应当在每种应用的规定工况下分别进行额定值评 价试验,并说明哪种应用类型对应哪种试验工况(见《ANSI/ARI/ASHRAE ISO 标准8》的 第7.3条)。 6.4.8.4 进行每项试验时,应当首先让设备持续运行至平衡工况,然后才开始采集试验数据。但在开 始采集之前,设备持续运行的时间至少不得低于一小时。每隔5分钟采集一次数据,持续均匀地采集 30分钟,直到采集到的连续七组数据都在第8.13.5条规定的允差范围内。用这些数据的平均值来确定 试验结果。表9. 水源式热泵的制冷能力试验工况水环式热泵 室内侧进风温度 ― 干球,°F [°C] ― 湿球,°F [°C] 机组环境空气 ― 干球,°F [°C] 标准额定值评价试验 进入换热器的液体,°F [°C] 部分负荷额定值评价试验 进入换热器的液体,°F [°C] 频率* 电压** 80.6 [27.0] 66.2 [19.0] 80.6 [27.0] 86.0 [30.0] 86.0 [30.0] 额定 额定 地下水源式热泵 80.6 [27.0] 66.2 [19.0] 80.6 [27.0] 59.0 [15.0] 59.0 [15.0] 额定 额定 土壤源热泵 80.6 [27.0] 66.2 [19.0] 80.6 [27.0] 77.0 [25.0] 68.0 [20.0] 额定 额定*具有两个额定频率的设备应当在两种频率下分别进行试验。 **具有两个额定电压的设备应当在两种电压下分别进行试验;如果只公布一个额定能力,则取较小的电压进行试验。 表10. 水源式热泵的制热能力试验工况水环式热泵 室内侧进风温度* ― 干球,°F [°C] ― 最大湿球,°F [°C] 机组环境空气 ― 干球,°F [°C] 标准额定值评价试验 进入换热器的液体,°F [°C] 部分负荷额定值评价试验 进入换热器的液体,°F [°C] 频率* 电压** 68.0 [20.0] 59.0 [15.0] 68.0 [20.0] 68.0 [20.0] 68.0 [20.0] 额定 额定 地下水源式热泵 68.0 [20.0] 59.0 [15.0] 68.0 [20.0] 50.0 [10.0] 50.0 [10.0] 额定 额定 土壤源式热泵 68.0 [20.0] 59.0 [15.0] 68.0 [20.0] 32.0 [0] 41.0 [5.0] 额定 额定*具有两个额定频率的设备应当在两种频率下分别进行试验。 **具有两个额定电压的设备应当在两种电压下分别进行试验;如果只公布一个额定能力,则取较小的电压进行试验。6.5 部分负荷额定值。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的有效期截止到日。IPLV的确定方法和计算见《附 录H》。自日起,所有根据本标准进行评价的能力为65000 Btu/h [19,000 W]及以上的机组都应当包括综合 能效比(IEER)。 6.5.1 部分负荷额定值评价工况。部分负荷评价试验的试验工况应当按照表8的规定。系统正常工作需要的 要求的水流量都应当在(满负荷)标准评价工况下确定。可采用减容手段来获得规定的制冷量级(卸载等 级)。对于在标准评价试验工况下确定的室内和室外风量,不应进行任何手动调节,但是,允许系统控制装 置对风量做自动调节。 6.5.2 概述。IEER是用来度量机组的部分负荷性能因数的一个参数。每幢建筑物可能因当地的占地规划、建 筑结构、建筑位置及通风要求而具有不同的部分负荷性能要求。具体建筑物的能耗分析应当采用小时制分析 程序(以小时为分析单位)进行。 6.5.3综合能效比 (IEER)。对于本标准所覆盖的设备,应当使用试验得出的数据和以下公式计算IEER:IEER = (0.020 ? A) + (0.617 ? B) + (0.238 ? C) + (0.125 ? D)其中:A = B = C = D = 100%净制冷量、AHRI标准评定工况下的EER 75%净制冷量、卸载后的工况(见表11)下的EER 50%净制冷量、卸载后的工况(见表11)下的EER 25%净制冷量、卸载后的工况(见表11)下的EERIEER的评价要求根据表11规定的工况进行,分别确定机组在100%、75%、50%和25%负荷点(净制冷量)时 的能效。如果由于机组负荷控制条件的限制,使机组无法在75%、50%或25%负荷点运行的,则应当通过绘制 EER和负荷百分比的对比曲线图,用线段将试验实际采用的负荷点连接起来,并使用用线性内插法确定机组在 75%、50%或25%净制冷量时的EER。采用内插法时,绘制EER曲线图所使用的实际负荷点必须小于等于规定 的三个负荷点。不允许进行数据外推。如果机组的室内风量可变,外部静压应当一直保持恒定在表11规定的满负荷点,但风量可以进行调整,使机 组的送风干球温度保持在满负荷时测得的温度。 如果机组无法卸载到75%, 50%或25% (部分) 负荷点,则应当在各个(部分)负荷点要求的冷凝器工况下运行机组 实际可达到的最小部分负荷,然后使用以下公式对循环性能作相应的调整:EER =LF?净制冷量 LF?[CD ?(PC   PCF )]   PIF   PCT(15)其中, 净制冷量 = 机组在期望的部分负荷评价工况下机组运行实际可达到的最小部分负荷时所测得的 净制冷量,室内测得的能力需减去风机热量,Btu/h 机组在期望的部分负荷评价工况下运行机组实际可达到的最小部分负荷时所测得的 压缩机功率,瓦特 在期望的部分负荷评价工况下运行机组实际可达到的最小部分负荷时所测得的冷凝 器风机功率(如果使用),瓦特 控制回路的功率和其他的辅助负荷,瓦特 在低于机组最小负荷的负荷下反复对压缩机进行开关机而造成的衰减的系数。CD 的 计算公式如下:(16)PC PCF PCT CD= = = =CD = (-0.13 ? LF) + 1.13其中,LF = 在期望的末级部分负荷点开机运行的时间分数LF =? %负荷 ? ? ? ?(满负荷下机组的净制冷量) ? 100 ?部分负荷下机组的净制冷量(17)%负荷 = 标准评价点,即75%、50%、25%负荷点。表11. IEER部分负荷评价工况试验工况 室内空气 回风干球温度 回风湿球温度 室内风量 冷凝器(风冷式) 新风进风干球温度(OAT)   F 80.0 67.0 附注1 当%负荷 & 44.4%时, OAT = 0.54 ? % 负荷+ 41 当%负荷≤ 44.4%时,OAT = 65.0 附注2 当%负荷 & 34.8%时,EWT = 0.460 ? %负荷 + 39 当%负荷≤ 34.8%, EWT = 55.0 最大负荷流 量 当%负荷& 36.6%时, EWB = 0.35 ? %负荷+ 40 当%负荷≤ 36.6%时,EWB = 52.8   C 26.7 19.4 附注1 当%负荷& 44.4%时, OAT = 0.30 ? % 负荷 + 5.0 当%负荷≤ 44.4%, OAT = 18.3 附注2 当%负荷& 34.8%时,EWT = 0.256 ? % 负荷 + 3.8 当%负荷≤ 34.8%时,EWT = 12.8 最大负荷流 量 当%负荷& 36.6%时,EWB = 0.19 ? %负荷+ 4.4 当%负荷≤36.6%时,EWB = 11.6冷凝器风量 (cfm) 冷凝器(水冷式) 冷凝器进水温度 (EWT) 冷凝器水流量(gpm) 冷凝器(汽冷式) 进风湿球温度 (EWB) 表11. IEER部分负荷额定值评价工况附注:1 2 如果室内风机是定速的,可以将风量保持稳定在最大负荷风量。对于采用了风机转速分级控制的设备,应当由 控制系统对风机转速进行调整。 冷凝器的气流应当按照机组控制系统对压头控制的要求进行调整。6.5.4计算示例。例1:机组配备了能力比例控制装置,可以在75%、50%和25%标准负荷点运行,且机组带一个定速室内 风机。 假设测得该机组的能力如下:制冷量级 环境温度 实际负荷 % 净制冷量 压缩机消 耗功率 (PC) W 8,707 5,928 3,740 2,080 冷凝器 风机消 耗功率 (PCF) W 650 650 650 650 室内风机 消耗功率 (PIF) W 1,050 1,050 1,050 1,050 控制装置 消耗功率 (PCT) W 100 100 100 100 EER4 3 2 1(F) 95.0 81.5 68.0 65.0(净制冷量) 100 75 50 25Btu/h 114,730 86,047 57,365 28,682Btu/W 10.92 11.13 10.35 7.39使用上表中测得的能力和以下公式计算出IEER:IEER = (0.020?10.92) + (0.617? 11.13) + (0.238?10.35) +  (0.125?7.39) =10.48例2:机组有一台压缩机和一台定速室内风机。 假设测量出该机组的能力如下:制冷量级 环境温度 实际负荷 % 净制冷量 压缩机消 耗功率 (PC) 冷凝器 风机消 耗功率 (PCF) 室内风机 消耗功率 (PIF) 控制装置 消耗功率 (PCT) EER1 1 1 1(°F) 95.0 81.5 68.0 65.0(净制冷量 100 104.8 108.6 109.1Btu/h 114,730 120,264 124,614 125,214W 8,707 7,623 6,653 6,450W 650 650 650 650W 1,050 1,050 1,050 1,050W 100 100 100 100Btu/W 10.92 12.76 14.74 15.18由于机组无法卸载到75%、50%或25%的标准负荷点,因此,在75%、50%或25%负荷点所对应的环境温 度下对机组进行了试验。制冷量 级 环境温度 实际负荷 % 净制冷量 压缩机 消耗功 率 (PC) W 8,707 7,623 6,653 6,450 冷凝器 风机消 耗功率 (PCF) 室内风 机消耗 功率(PIF) 控制装置 消耗功率 (PCT) EER CD LF1 1 1 1(F) 95.0 81.5 68.0 65.0(净制冷量) 100.0 104.8 75.0 108.6 50.0 109.1 25.0Btu/h 114,730 120,264 124,614 125,214W W W 650 1,050 100 650 1,050 100 因为压缩机开停对性能进行调整 650 1,050 100 因为压缩机开停对性能进行调整 650 1,050 100Btu/W 10.92 12.76 11.81 14.74 12.08 15.18 9.761.037 1.070 1.1000.715 计算出负荷系数(LF)和CD 系数,然后计算出75%、50%和25%负荷点的调整性能,再计算出IEER。 下面以50%负荷点为例,计算CD:例3 C 机组有两个制冷剂回路,每个回路各有一台压缩机,机组能力分为两个等级并带有一台定速室内风机。 假设测量出该机组的能力如下:制冷量级 环境温度 实际负荷 % 净制冷量 压缩机消 耗功率 (PC) 冷凝器风 机消耗功 率 (PCF) 室内风机 消耗功率 (PIF) 控制装置 消耗功率 (PCT) EER2 1 1 1(F) 95.0 71.0 68.0 65.0(净制冷量) 100 55.5 55.9 56.1Btu/h 114,730 63,700 64,100 64,400W 8,707 3,450 3,425 3,250W 650 325 325 325W 1,050 1,050 1,050 1,050W 100 100 100 100Btu/W 10.92 12.93 13.08 13.63机组可以卸载到75%负荷点,但无法卸载到50%和25%负荷点,因此用等级1的负荷在50%和25%的负荷点所对 应的环境工况下,对机组进行额外试验。 计算出50%和25%负荷系数和CD 系数,如下所示:制冷量 级 环境温度 实际负荷 % 净制冷量 压缩机 消耗功 率 (PC) W 8,707 3,450 3,425 3,250 冷凝器 风机消 耗功率 (PCF) W 650 325 室内风 机消耗 功率(PIF) W 1,050 1,050 控制装置 消耗功率 (PCT) EER CD 负荷系数 LF2 1 1 1(F) 95.0 71.0 68.0 65.0(净制冷量) 100.0 55.5 75.0 55.9 50.0 56.1 25.0Btu/h 114,730 63,700 64,100 64,400W 100 100 内插计算 325 1,050 100 因为压缩机开停对性能进行调整 325 1,050 100Btu/W 10.92 12.93 12.05 13.08 12.60 13.63 10.041.014 1.0720.895 0.445计算出负荷系数(LF)和CD 系数,然后计算出75%、50%和25%负荷点的调整性能,最后通过下式可以计算出 IEER: 例4 C机组由三个制冷剂回路,每个回路各有一台压缩机,机组容量分三个等级,带一台定速室内风机。 假设测量出该机组的能力如下: 制冷量级 环境温度 (F) 95.0 79.5 65.03 2 1实际负荷 % (净制冷量) 100.0 71.3 38.3净制冷量 Btu/h 114,730 81,841 43,980压缩机消耗 功率(PC) W 8,707 5,125 2,250冷凝器风机消 耗功率(PCF) W 650 433 217室内风机消 控制装置消耗 耗功率(PIF) 功率(PCT) W 1,050 1,050 1,050 W 100 100 100EERBtu/W 10.92 12.20 12.16制冷量级1对应的负荷点是38.3%,这个负荷高于规定的最低25%的负荷点,但由于进行该试验时的环境温度是 65H,因此不需要另外在25%负荷的环境工况下进行试验,因为试验点都是一样的。 计算出IEER。其中,75%和50%负荷点的IEER计算要求使用内插法来计算,而25%负荷点则要求使用衰减系数 进行计算。制冷量级环境 温度 (F) 95.0 79.5 79.5 65.0 65.0实际负 荷% (净制冷量) 100.0 71.3 75.0 71.3 38.3 50.0 38.3 25.0净制冷量 压缩机消耗 功率(PC) Btu/h 114,730 81,841 81,841 43,980 43,980 W 17,414 4,950 4,950 2,250 2,250冷凝器风机 消耗功率 (PCF) W 1,300 433室内风机 控制装置消 消耗功率 耗功率(PCT) (PIF)EERCDLF3 2 2 1 1W W 1,050 100 1,050 100 使用内插法计算 433 1,050 100 217 1,050 100 使用内插法计算 217 1,050 100 因为压缩机开停对性能进行调整Btu/W 10.92 12.53 12.32 12.53 12.16 12.57 12.16 10.13NA NA NA NA NA NA NA NA 1.045NA NA NA NA NA NA NA NA 0.652IEER = (0.02?10.92) + (0.617?12.32) + (0.238?12.57) + (0.125?10.13) = 12.08例5 C机组是VAV型的,共分为5个容量等级,带有一台可变速室内风机。 假设测量出该机组的能力如下:制冷量级 环境温度 实际负荷 % 净制冷量 压缩机消冷凝器风机消 耗功率(PC) 耗功率(PCF) W 17,414 11,444 6,350 6,762 2,139 W 1,300 1,300 1,300 650 650室内风机消 耗功率(PIF) W 2,100 1,229 575 374 85控制装置消耗 功率(PCT) W 200 150 150 150 150EER5 4 3 2 1(F) 95.0 85.1 74.0 69.6 65.0(净制冷量) 100.0 81.7 61.0 52.9 30.6Btu/h 229,459 187,459 140,064 121,366 70,214Btu/W 10.92 13.27 16.72 15.29 23.2该机组可以卸载到30.6%的负荷点,因此要求进行衰减计算;但是,因为制冷量级1已经在最低的环境温度下 运行,因此不需要在25%负荷点再进行其他试验。 使用这一数据就可以计算出机组在各个标准负荷评价点的性能。 EER 制冷量级 环境温度 实际负荷 净制冷量 C 室内风机消 控制器消 压缩机消 冷凝器风机消 D % 耗功率 耗功率 耗功率(PCF) 耗功率(PC) (PIF) (PCT)L F5 4 3 2 1(F) 95.0 85.1 74.0 69.6 65.0(净制冷量) 100.0 81.7 61.0 75.0 52.9 30.6 50.0 25.0Btu/h 229,459 187,459 140,064 121,366 70,214W 17,414 11,444 6,350 6,762 2,139W 1,300 1,300 1,300 650 650W 2,100 1,229 575 374 85W 200 150 150使用内插法计算150 150使用内插法计算因为压缩机开停对性能进行调整Btu/W 10.92 13.27 16.72 14.39 15.29 23.22 16.32 22.341.02 40.817附注:空白即表示“无”。 ANSI/AHRI 标准从而可以计算出IEER:IEER = (0.02?10.92) + (0.617?14.39) + (0.238?16.32) + (0.125?22.34) = 15.78 6.6 试验允差 (适用于本标准覆盖的所有产品)。只有当试验测出的设备能力、SEER、HSPF、EER值和COP值均不低 于公布额定值的95%,且IEER和SCHE值不低于公布额定值的90%的情况下,才可视为符合本标准。第7章. 公布的额定值的最低数据要求7.1公布的额定值的最低数据要求。 公布的额定值至少应当包含以下信息:a. 对于能力&65,000 Btu/h [19,000 W] 的VRF多联式空调: 1. 标准额定制冷能力,Btu/h [瓦] 2. 季节性能效比,SEER Btu/(W?h) b. 对于能力 ≥ 65,000 Btu/h [19,000 W] 的VRF多联式空调: 1. 标准额定制冷能力,Btu/h [瓦] 2. 能效比, EER Btu/(W?h) 3. 综合能效比,IEER (自日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被IEER取代) c.对于所有能力 & 65,000 Btu/h [19,000 瓦] 的VRF多联式热泵: 1. 标准额定制冷能力,Btu/h [瓦] 2. 季节性能效比,SEER Btu/(W?h) 3. 高温标准额定制热能力,Btu/(W?h) [瓦] 4. IV气候区域的制热季节性能系数,HSPF,最低制热设计要求 (W?h)d. 对于能力 ≥ 65,000 Btu/h [19,000 W] 的VRF多联式热泵: 1. 标准额定制冷能力,Btu/h [瓦] 2. 能效比,EER Btu/(W?h) 3. 综合能效比,IEER (自日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被IEER取代) 4. 高温标准工况额定制热量Btu/(W?h) [瓦] 5. 高温性能系数 (COP) 6. 低温标准额定制热能力,Btu/(W?h) [瓦] 7. 低温性能系数 (COP) e.对于VRF多联式热回收热泵: 1. 等级评定参照上述7 (c) 或(d) 2. 同时制冷和制热能效 (SCHE) (50%制热/50%制冷)f. 对于水源式(利用水源制冷)VRF多联式热泵系统: 1. 标准额定制冷能力,Btu/h [瓦] 2. 能效比,EER Btu/(W?h) 3. 综合能效比,IEER (自日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被IEER取代) 4. 标准额定制热能力,Btu/h [瓦] 5. 制热性能系数 (COP) 6. 同时制冷和制热能效 (SCHE) (50%制热/50%制冷) / (仅限于热回收型) 7.2 潜热制冷量。厂家的规格说明书和产品资料上都应当标出产品的除湿能力。除湿能力应当采用下列任何一种形 式,统一以毛制冷量或净制冷量来表达。 ANSI/AHRI标准 a. 显热制冷能力/总制冷能力之比(显热比率)和总能力,Btu/h [W] b. 潜热制冷能力和总制冷能力,Btu/h [W] c. 显热制冷能力和总制冷能力,Btu/h [W] 7.3 额定值的公布。本标准所覆盖的所有额定值的公布都应当明确声明,该额定值乃“根据AHRI标准1230评定。” 不属于本标准范围的其他额定值的公布则应当明确声明,该额定值“不属于AHRI标准1230的范围。”任何地方只要公 布或打印了“应用额定值”这几个字的,都必须阐明该额定值所适用的工况。第8章. 运行要求8.1 8.2运行要求。单元式设备应当根据本章的各条规定运行,确保所有的产品都负荷本章的要求。 能力 & 65,000 Btu/h [19,000 W]的系统的运行要求8.2.1 能力& 65,000 Btu/h [19,000 W]的系统的最大运行工况试验。单元式设备在按照第6.1.5.1小条确定的室 内盘管风量运行时,应当通过下述的最大运行工况试验。 8.2.1.1 温度条件。温度条件应维持在如表6所示的范围内。 8.2.2 试验电压。根据设备铭牌上的额定电压,对照《AHRI标准110》表1―范围A中对应的最小电压进行试 验。电压应当是设备正常连接时的电压,以额定频率供给。 8.2.3 8.2.4试验程序。设备应当在规定的温度条件和电压下持续工作1小时。 试验要求。设备应能够持续运行一个小时,中间不得因任何原因中断。8.2.4.1 采用水冷式冷凝器的设备应当能够在上述最大工况下正常运行,同时,设备回风口和空气出 口的水压降不得超过413.5英寸水柱[103 kPa]。8.3 能力& 65,000 Btu/h [19,000 W] 的系统的电压允差试验。单元式设备应当通过以下电压允差试验,试验时制冷 盘管的风量根据第6.1.5.1条确定。 8.3.1 8.3.2温度条件。温度应当保持在表6所示的标准制冷(或标准制热,视要求而定)稳态条件。 试验电压。8.3.2.1 试验应当根据设备铭牌上标注的额定电压,分别在《ARI标准110》――表1的范围B所规定的 最小和最大应用电压下进行。电压应当是设备正常连接时的电压,以额定频率供给。如果铭牌上规定 的最小电压值小于表1的规定或最大电压值大于范围B的规值,则应当采用铭牌上规定的最小电压和最 大电压分别进行试验。 8.3.2.2 如果是单相设备,则在关闭设备(见第8.3.3.2条)前,应当调整设备的供电电源,使得当压缩 机电机转子锁定不转时,设备正常连接时的电压为铭牌标注额定电压的86%。(对于铭牌标注为200伏 或208伏的额定电压的设备,当压缩机电机位于转子锁定状态时,重启电压应当设定在180伏)。三相 设备的开路电压不得大于铭牌规定额定电压的90%。 8.3.2.3 设备恢复正常持续的运行(第8.3.4.3条)后一分钟内,电压应当恢复到第8.3.2.1条规定的值。8.3.3试验程序。8.3.3.1 设备应当在规定的温度条件和电压下工作一个小时。 ANSI/AHRI 标准.3.3.2 将连接到设备的所有电源全部切断,让压缩机有足够的时间停下来(但是不得超过5秒钟), 然后恢复设备的电源连接。 8.3.4试验要求。8.3.4.1 在上述两项试验的运行过程中,设备的任何零部件均不得出现任何故障。 8.3.4.2 在切断电源之前,设备应当持续不断地运行一个小时,不得有任何原因造成的中断。 8.3.4.3 在电源重新接通后两个小时以内,设备应能够恢复正常持续的运行;并接着持续运行设备半 个小时。在达到持续运行状态之前,允许运行和重新设定设备的安全装置。。8.4 能力 & 65,000 Btu/h [19,000W]的系统的低温运行试验(制冷)。当单元式设备按照第6.1.5.1条和第6.1.6条规定 的制冷盘管初始风量运行,且在不违反厂家规定的前提下,将设备的控制装置和风门均设置成使蒸发器能够最大程 度地结霜或结冰的状态时,应当通过以下低温运行试验。 8.4.1温度条件。温度条件应当维持在表6规定的范围内。8.4.2 试验程序。在达到规定的温度件后,设备应当在制冷循环下至少持续运行四个小时。如果设备带有自 动限制装置,可以通过该装置自动控制设备的开关机动作。 8.4.3试验要求。8.4.3.1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设备应当正常持续地运行,不得有任何零部件损坏或发生故障。 8.4.3.2 25%。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空气流量的衰减不得超过标准工况额定值评价试验确定的空气流量的8.4.3.3 在试验时以及试验结束后的除霜过程中,设备的排放装置必须能将所有的冰块或冰水混合物 收集起来并排掉。 8.5 能力 & 65,000 Btu/h [19,000 W]效率的系统的隔热有效性试验(制冷)。当单元式设备按照第6.1.5.1条和第6.1.6 条规定的制冷盘管的初始空气流量运行,且在不违反厂家规定的前提下,将设备的控制装置、风机、风门和百叶全 部设置成使蒸发器能够最大程度地发生凝露的状态时,应当通过以下隔热效率试验(aka隔热效率试验)。 8.5.1 8.5.2 8.5.3温度条件。温度条件应当维持在表6规定的范围内。 试验程序。在达到规定的温度件后,设备应至少持续运行四个小时。 要求。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得有任何冷凝水从设备的外壳上滴落、滚动或吹落下来。8.6 冷凝水排除试验(制冷)。能力 & 65,000 Btu/h [19,000 W] 的系统。当单元式设备(冷凝器空气中无冷凝水) 按照第6.1.5.1条和第6.1.6条规定的制冷盘管的初始空气流量运行,且在不违反厂家规定的前提下,将设备的控制装 置和风门均设置成使冷凝器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形成冷凝水的状态时,应当通过以下冷凝水排除试验。(该试验可以 与第8.5条所述的隔热效率试验同时进行。) 8.6.1温度条件。温度条件应当维持在表6规定的范围内。8.6.2 试验程序。在达到规定的温度条件后,向接水盘里注入冷凝水,直到达到溢出点,然后启动设备运 行;在冷凝水的水位达到平衡后,持续运行该设备四个小时。 ANSI/AHRI标准8.6.3试验要求。在试验过程中,不得有任何冷凝水从设备的外壳上滴落、滚动或吹落下来。8.7 能力 &65,000 Btu/h [19,000 W] 的系统的试验工况允差。第8条所述的各项试验工况均为平均值,空气湿球和干 球温度的允差为± 1.0°F [± 0.6°C],电压允差为读数的± 1.0%。 8.8能力 ≥ 65,000 Btu/h [19,000 W]的系统的运行要求。8.8.1 能力 ≥ 65,000 Btu/h [19,000 W]的系统的最大运行工况试验(包括制冷和制热)。当多联式空调和热泵 按照第6.3.1条确定的室内盘管初始风量运行时,应当通过以下最大制冷和制热运行工况试验(参阅第6.3.3条 所述的带选装制冷盘管的设备的试验)。 8.8.2温度条件。温度条件应当维持在表8规定的范围内。8.8.3 试验电压。试验应当按照《AHRI标准110》――表1的“电压范围B”所规定的最小和最大应用电压和频 率分别进行,电压应当是设备正常连接时的电压。 8.8.4试验程序。8.8.4.1 多联式空调和热泵应当在规定的温度条件和电压下持续不断地运行一个小时。 8.8.4.2 将连接到设备的所有电源全部切断,让压缩机有足够的时间停下来(但不得超过5秒钟),然 后恢复设备的电源连接。8.8.5试验要求。8.8.5.1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设备应当正常持续地运行,不得有任何零部件损坏或发生故障。 8.8.5.2 在电源重新接通后一个小时以内,设备应能够恢复正常持续的运行;然后,持续运行设备一 个小时。在达到持续运行状态之前,允许运行和重新设定设备的安全装置。。 8.8.5.3 采用水冷式冷凝器的设备应当能够在上述最大工况下运行,设备入口和出口的水压降不得超 过413.5英寸水柱[103千帕]。8.8.6 带选装的室外制冷盘管的设备的最大运行工况试验。选配了室外制冷盘管的多联式空调和热泵应当使 用第8.8.1到8.8.4条规定的工况、电压和试验程序进行试验,并满足第 8.8.5条规定的要求,除了需要进行以下 变更: a. 室外空气见第6.3.1条的规定; b.回风温度条件应为干球80.0?F [26.7?C],湿球67.0?F [19.4?C];c. 室外制冷盘管的进风温度应为干球115?F [46.1?C],湿球75.0?F [23.9?C]。 8.9 能力 ≥ 65,000 Btu/h [19,000 W]的系统的制冷低温运行试验。当多联式空调和热泵按照第6.3.1和6.3.4条确定的室 内盘管初始风量运行,且在不违反厂家规定的前提下,将设备的控制装置和风门均设置成使蒸发器能够最大程度地 结霜或结冰的状态时,应当通过以下低温运行试验。 8.9.1 8.9.2温度条件。温度条件应当维持在表8规定的范围内。 电压和频率。试验应当在铭牌上标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进行。 ANSI/AHRI 标准对于铭牌上标有两种额定电压的空调和热泵,应当取较小的电压值进行试验。8.9.3 试验程序。在达到规定的温度条件后,应当在制冷循环下持续运行设备至少四个小时。如果设备带有 自动控制装置,可以通过该装置自动控制设备的开关机动作。 8.9.4试验要求。8.9.4.1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设备应当正常持续地运行,不得有任何零部件损坏或发生故障。 8.9.4.2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室内机风量的衰减不得超过标准额定值评价试验工况的25%。 8.9.4.3 在试验时以及试验结束后的除霜过程中,设备的排放装置必须能将所有的冰块或冰水混合物 收集起来并排掉。8.10 能力 ≥ 65,000 Btu/h [19,000 W]的系统的隔热效率试验(制冷)。当多联式空调和热泵按照第6.3.1条和第6.3.4条 规定的空气流量运行,且在不违反厂家规定的前提下,将设备的控制装置、风机、风门和百叶均设置成使蒸发器能 够最大程度地产生凝露的状态时,应当通过以下隔热效率试验。 8.10.1 温度条件。温度条件应当维持在表8规定的范围内。 8.10.2 试验程序。达到规定的温度条件后,设备应当正常持续运行至少四个小时。 8.10.3 试验要求。在试验过程中,不得有任何冷凝水从设备的外壳上滴落、滚动或吹落下来。 8.11 能力 ≥ 65,000 Btu/h [19,000 W]的系统的冷凝水排除试验(制冷)。当将冷凝水注入冷凝器中的空气的多联式空 调和热泵按照第6.3.1条和第6.3.4条规定的风量运行,且在不违反厂家规定的前提下,将设备的控制装置和风门均设 置成使冷凝器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形成冷凝水的状态时,应能通过以下冷凝水排除试验。(该试验可以与第8.10条所 述的隔热效率试验同时进行。) 8.11.1 温度条件。温度条件应当维持在表8规定的范围内。 8.11.2 试验程序。在达到规定的温度条件后,向接水盘里注入冷凝水,直到达到溢出点,然后启动设备运 行;在冷凝水的水位达到平衡后,持续运行该设备四个小时。 8.11.3 试验要求。在试验过程中,不得有任何冷凝水从设备的外壳上滴落、滚动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格力空调柜机哪款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