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吉尔伯著《美国经济史 mobi》有没有中文版?哪个出版社那一年出版的?

搜索“美国经济大萧条分析”的网页标题
1&美国经济大萧条分析&相关百度百科词条
2&美国1930年代“大萧条”浅析与启示日&-&摘要:美国经济“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始于1929年,在1932年最严重的...o冈德森在《美国经济史新编》中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失误进行了具体分析。...
3&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成因及现代启示_百度文库日&-&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成因及现代启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别的不多说,现在的经济已经萧条……对比美国30年有着几多相似之处……大家看看能不...
4&经济大萧条的主要原因_经济大萧条对世界的影响 - ..._人大经济论坛日&-&这项分析否定了存贷的作用,提出了股本衰退的假设。奥地利学派另一种解释来自奥地利经济学派。它对大萧条的经济理论包括奥地利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
5&美国“大萧条”的原因是什么?_百度知道[专业]答案: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 以下摘自[美国]吉尔伯著《美国经济史》699-702页 经济学界有各种各样的商业循环理论,在分析大萧条的原因时,众说纷纭,莫衷...更多关于美国经济大萧条分析的问题&&
专业问答网站
6&两次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的异同点总结_百度文库日&-&一.从两次金融危机的形成背景分析 1930 年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的形成原因至今仍众说纷纭,但大概的原因可以归 为:资本家无节制的盲目生产,产品相对过剩;...
7&美国几次经济大萧条都是怎么挺过来的? - 知乎日&-&经济大萧条 美国几次经济大萧条都是怎么挺过来的? 科技进步,爆发战争这些不必细...卡特彼勒的工程师们周密地分析研究了其他厂家制造的发动机,但没有一...
8&1929年美国大萧条思路汇总 - 风生水起 - 博客园日&-&1,为什么会有大萧条,大萧条为什么首先从金融部门产生?按照奥地利学派的看法,是因为美国美联储在萧条之前发行了过多的货币,利率定的过低,导致经济充斥...
9&美国是如何走出大萧条的-新闻频道-和讯网日&-&大萧条的起源是政府干预太少还是太多,罗斯福新政是否解决了经济危机,在这些问题上至今争议不断。不过,这并未影响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更重...
10&美国经济大萧条和经济危机的原因_百度知道问题描述: 资本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才造成的最佳答案: 先是经济危机,再是因为经济危机引起大萧条的。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危机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产生不是...更多关于美国经济大萧条分析的问题&&
专业问答网站
共469,000条搜索结果
时间: 23:49:46
本文来自: ,转载请保留出处!
本文链接: 美国经济大萧条分析_
手机配件资讯导航Apache Tomcat/7.0.59 - Error report HTTP Status 403 - type Status reportmessage description Access to the specified resource has been forbidden.Apache Tomcat/7.0.59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7029|回复: 8
[求助]哪个大哥能给我提供点美国1929年大萧条时的资料,谢了先
&lt&我在网上找了些资料,希望对楼主有用!&/P&&lt&。。。。。。。。。。。。。。。。。。。。。。。。。。。。。。。。。。。。&/P&&lt&这次经济萧条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的:首先发生在木材价格上(1928年),这主要是由于苏联木材竞争的缘故,但更大的灾难是在1929年到来的,加拿大小麦过量生产,美国强迫压低所有农产品产地基本谷物的价格,不管是欧洲,美洲还是澳洲。农业衰退由于金融的大崩溃而进一步恶化,尤其在美国,一股投机热导致大量资金从欧洲抽回,随后在1929年10月发生了令人恐慌的华尔街股市暴跌。1931年法国银行家收回了给奥地利银行的贷款,但这并不足以偿还债务。这场灾难使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的制度破产了:它导致了德国银行家为了自保,而延期偿还外债,近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国有很大投资的英国银行家。资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中都带来了出口和国内消费的锐减:没有市场必然使工厂关闭,货物越少,货物运输也就越少,这必然会危害船运业和造船业。在所有国家中,经济衰退的后果是大规模失业:美国137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1932年的最大数据)。大萧条对拉美也有重大影响,使得在一个几乎被欧美银行家和商人企业家完全支配的地区失去了外资和商品出口。&/P&&lt&。。。。。。。。。。。。。。。。。。。。。。。。。。。。。。。。。。。。&/P&&lt&年的大萧条是美国和西方世界的一场噩梦,它给美国人留下了痛苦的记忆。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创9年来的新高,美国又有人联想起70多年前
那场震惊世界的灾难。&/P&&lt&& & “资本主义已经走到尽头了”&/P&&lt&  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20年年中至1921年年末短暂的经济危机后,美国的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趋于繁荣。&/P&&lt&  这一繁荣造就了一个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却又潜伏着深刻的矛盾。美国农业长期不景气,农村购买力不足,农场主大量破产。此外,工业增长和
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极端不均衡,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P&&lt&  在这个时代,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有组织犯罪愈演愈烈,享乐主义和投机活动盛行,政治极端腐败。1920年,民主党总统威尔逊离任。继威尔逊之后的三届共和党总统哈定、柯立芝和胡佛先后执政,这段时间是美国历史上贪污腐败最严重的时期。哈定执政时期,政府内部贪污腐败成风。柯立芝的财政部长梅隆自己就陷入投机行为中。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后来曾说,美国20年代的实利主义使人最容易产生这样的感觉:“资本主义已经走到尽头了”。&/P&&lt&  股市崩盘引发危机&/P&&P&  由于消费者的购买力不足,导致了美国经济运行中商品增加和资本输出困难,进一步引发了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虽然金融巨头在投机行为中获得了高
额利润,但大量资金没有被投入再生产过程,而是被投向了能获得更高回报的证券投资领域。&/P&&P&  1927年,纽约股市掀起了第一轮狂潮。这一年,股票交易额达到了破天荒的5.75亿股。在1928年年初的几周里,证券市场已成强弩之末,显现出崩盘的隐患。但柯立芝总统和美国财政部采取欺骗宣传的方法,使得股市得以暂时平静。
&& 1928年3月初,随着纽约股市实力最强的一批投机商大批买进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无线电公司的股票,新一轮投机行为疯狂扩散,股票价格再次疯狂暴涨。这轮狂涨直到1928年6月才略有回落。在此后16个月中,股市时有涨落,但始终未能回到1928年3月以前的水平。
& & 1929年初,股市的狂热已失去控制。9月26日,英格兰银行宣布:为停止黄金外流和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地位,将再贴现率和银行利率提高6.5%;9月30日,伦敦又从纽约撤回数亿美元,从而诱发了美国股市大幅度下跌。10月15日,纽约股市开始出现大量抛售,但由于大投机商抛售谨慎,市场反应较为平和。
& & 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突发崩盘。当天的股票成交量达1289万股。股票价格下降之快,连场内的自动行情收录机都赶不上!人们陷入恐慌之中。这一天,有11名证券市场投机的老手相继自杀。
& & 当天下午,摩根财团联合其他银行业巨头,拿出2.4亿美元联合基金护盘,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股票。在这以后几天里,股票行情逐渐稳定,美国财政部和一些经济学家、银行家和大城市报纸纷纷向公众保证:股票价格的下跌问题不大,应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投资,这样对国家经济是有好处的。10月25日,
胡佛总统也发表文告:“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
& & 10月28日,也就是胡佛发表文告的第三天,美国股市再次惨跌。日,星期二,美国股市又一次出现大幅度崩盘。据《纽约时报》统计,纽约股市50种股票的平均价格几乎下挫了40档。此后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竟达100亿美元!
& & 萧条中的美国
& & 股票价格的大幅“跳水”引起美国经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谷物等交易的价格也一路下滑;铁路货运量大幅减少;钢材价格大跌、棉花价格大跌……
& & 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的损失高达260亿美元,成千上万普通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
& & 在“大萧条”中,企业破产l09371家,私营公司纯利润从1929年的84亿美元降为1932年的34亿美元。1931年美国工业生产总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53.8%。重工业生产的缩减尤为严重,作为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标志的钢铁、汽车和建筑等行业的衰退更是明显。
& & 1933年初,前总统柯立芝在死前4天还在哀叹:“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连一向处世乐观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眼见马里兰银行倒闭时也惊呼道:“不知这座用纸板搭的房子会不会倒塌?”&/P&&P&  由于工、农、商业萎缩,到1933年3月,美国完全失业工人达1700万,半失业者不计其数。农民的现金收入从每年162美元下降到48美元,约有101.93万农民破产,沦为佃农、分成制农民和雇农,许多中产阶级也纷纷破产。&&&/P&&P&  危机期间,一方面生产过剩,消费紧缩,导致商品积压;另一方面普通美国人却缺衣少食,生活日益贫困。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P&&P&  由于人们普遍对未来缺乏信心,导致社会道德进一步沦丧,盗窃、斗殴、凶杀案件层出不穷。胡佛总统曾经要求喜剧演员通过给人们以欢笑减轻大家的心理压力,但结果却是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大批取笑他的笑话。如: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种小屋
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被叫做“胡佛车”,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身上盖的报纸被叫做“胡佛毯”。纽约大街流行这样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P&&P&  据1932年9月《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的人无法维持生计(1100万户农村人口未计在内),流浪人口达200万,仅纽约一地1931年一年中记录在案的倒毙街头的案件就有2000余起。这一时期出生的儿童身材矮小,后来被称作“萧条的一代”。全美有33万儿童失学,
女孩子为了养家糊口冒着怀孕的危险以10美分一次的价格到街上卖淫。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当美国参加二战需要补充大量兵员时,因体质不合格遭淘汰的达40%!&/P&&P&  罗斯福就职之日,胡佛送给新政府一句话:“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P&&P&  应对危机的两条道路&/P&&P&  这场持续4年之久的“大萧条”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第一页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P&&P&  面对“大萧条”,西方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德、日、美、英、法等国都出现了法西斯组织。德国纳粹党还在希特勒的策划下夺取了政权。日本也发生了多次军人政变,最终建立了军部法西斯统治。德、日两国再加上“大萧条”前不久登台的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将世界引入了战争的边缘。&/P&&P&  “大萧条”引发了美国社会一系列阶级矛盾,斗争浪潮遍布全国。有部分工人、农民和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喊出了“学习俄国佬”的口号,极少数人还在国内煽动法西斯化恶浪。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是一位靠个人奋斗起家的“美国英雄”。他在竞选演说中许诺“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
,“要让贫穷从这个国家消失”。但由于胡佛在经济领域顽固奉行自由资本主义经典理论,在随后到来的经济危机中应对无力,从而使他的诺言成了一张永远无法兑付的空头支票。&/P&&P&  从1929年担任纽约州长开始,罗斯福便实施了一系列代表美国前进方向的政策,这些政策后来被一并称作“新政”。日,罗斯福终于成为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罗斯福在他的总统就职演说中告诉美国人:“我坚决相信,我们唯一引为恐怖的只是恐怖本身。”&/P&&P&  罗斯福洪亮的声音,通过广播网响遍了水深火热的美国:从血汗工厂到凄凉客站;从“胡佛村”到流浪汉的栖身地;从佃农辛苦耕耘的不毛之地到在工厂寒风中哆嗦的衣衫褴褛的人群。加利福尼亚州的打字员在打字机上记下这样一句话:就是罗斯福一把火烧了国会,我们也会大声欢呼说:“好哇,火到底
点着了!”&/P&
「好文!打赏鼓励」
「好文!打赏鼓励」
哪个大哥能给我提供点美国1929年大萧条时的资料,谢了先,我正在作有关的一个研究
「好文!打赏鼓励」
「好文!打赏鼓励」
「好文!打赏鼓励」
&lt&资料?具体到什么程度的?我这只有脑海中还残存的一些记忆,类似于胡佛刚上台就宣布保证每个美国家庭的晚餐都会有一只鸡吃后不久由于企业生产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到导致相对的生产过剩,造成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危机,南方大量农产品烂在地里,资本家也不愿低价销售,棉花被用于铺马路之类的,记得不是很清楚了&/P&
「好文!打赏鼓励」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
以下摘自[美国]吉尔伯著《美国经济史》699-702页
  经济学界有各种各样的商业循环理论,在分析大萧条的原因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于萧条原因最好的说明,也许就是一个或几个社会集团支出减少的幅度超过了其它社会集团支出增加的幅度。1929年,消费者购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72%,工商业者投资消费了18%,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使用了略少于10%,其余的用于出口。
  在年,由于投资者和消费者减少了大约一百五十亿美元的支出,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约减少了一百四十亿美元。政府支出虽稍有增加,但其影响微不足道。反映投资和消费支出有所减少的是:劳动力市场上解雇和失业增多了,工商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降低了。根据上述分析,可见只要查明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所以减少的来由,既能确定这次大萧条的产生原因了。
  今天,通过历史剖释,可以清楚看出:在二十年代已经存在着当时被人忽视或漠视的若干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趋向。上面已经指出,农业一直没有从战后萧条中完全恢复过来,农民在这个时期始终贫困。而且,所谓工业部门工资水平较高,其中不少是假象。在这十年内,新机器的应用把大批工人排挤掉了。例如,在年,工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50%,而工业工人人数却没有增多,交通运输业职工实际上还有所减少。在工资水平很低的服务行业,工人增加最多,其中毫无疑问也包括了许多因技术进步而失业的技术工人。因此那些表示工资略有提高的统计数字,看来没有把真实情况反映出来。由于工农群众是基本消费者,这两类人遇到经济困难对消费品市场一定会有影响。
  在这些情况下,二十年代广告的扩大和分期付款赊销的增加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分期付款赊销竭力膨胀消费品市场。在年,分期付款销售售额约从二十亿美元增为三十五亿美元,由此可见其增长率大得惊人了。无庸置疑,采用分期付款的赊销办法,增加了小汽车、收音机、家具、家庭电气用具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额。然而分期付款销售办法的推广使用,也表明这样一个事实:不增加贷款,消费品市场就不可能容纳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而且,从经济观点来看,这种销贷方式本身孕育着某种危险性;只要削减消费信贷即分期付款赊销,消费者的购置就很可能减少。看来,1929年就发生了这种情况。
  二十年代工业生产之所以能扩大,是由于对新工厂、新设备的巨额投资。这项投资使建筑业、机床制造业以及钢铁工业等有关部门雇用了大批工人。因此,资本支出或投资一减少,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就会大批失业。到1929年,消费品市场容纳不了增产的商品,也就不再需要扩充厂房和设备了。例如,据估计1929年美国整个工业的开工率只达到80%。在这些条件下,无怪乎投资额(用1958年美元计算)从1929年的四百零四亿美元降为1930年的二百七十四亿美元,进而减少到1932年的四十七亿美元了。投资的缩减则导致了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的破产和工人的失业。这个问题因住房建筑的减少而更加严重起来。住房营造在1925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后就江河日下了。1929年动工兴建的住房只有五十万幢(1925年约有一百万幢)。1927年以后,汽车工业也急剧衰落。
  我们不想回答究竞生产资料的生产先下降还是消费品的生产先减少达样一个问题;显然,两者互有影响。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失业,会使消费品的销售额减少,从而导致消费品生产部门工人的失业。而消费品销售额的减少又反过来使投资进一步缩减,这两大部类愈演愈烈的相互作用驱使生产日益下降,失业率不断上升。
  甚至诸如低税率和高利润等有利因素也可能助长了危机自爆发。现在看来,那个时期增加的收入大半落入少数人或少数家族的腰包了。1934年布鲁金斯研究所发表的一篇研究二十年代经济问题的论文这样写道:
  “美国呈现出了收入分配日益不均的趋势,至少在二十年代前后是如此。这就是说,这个时期人民群众的收入有所增长,而上层阶层的收入水平提高得更快。由于随着上层阶层高额收入的实现,他们的收入中节约部分增加得比消费部分快,也就出现了大富豪及其家族把积累的收入越来越多地作为投资的趋势。”
  从经济观点来看,二十年代收入的分配有紧缩消费来增加投资的趋向。回顾这一段历史,可以看出消费者手头钱多些,投资者手里钱少些,国民经济也许会稳定些。1929年在某种程度上由银行信用造成的股票市场的繁荣也反映了资金过剩,使资本家投资于购建厂房设备无利可图。
二十年代的繁荣,主要归因于自然资源充裕,工农业生产增长,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消费扩大和对外贸易兴旺。然而,许多美国人的贫困处境和国民经济之存在某些薄弱环节,导致了大萧条的爆发。尽管如此,直到二十年代未,大多数美国人还盲目乐观地相信繁荣仍将继续下去。
美国1920年代是一个繁荣的时代,由于繁荣,所以消费需求是旺盛的。正是由于这种消费需求的旺盛,刺激了投资,并且借着旺盛需求的东风,生产者的投资与产品促销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就出现了规模惊人的广告促销与分期付款赊销行为,这种使消费者“先花未来钱”的做法潜存着非常大的风险,一个是它刺激抬升了资本投资的规模,另外一个是消费者能否最终付清赊销款。如果不能付清款项,那么投资就不能获得合理补偿,巨大的投资规模就有可能导致经济陷于巨大的危机。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分期付款赊销的广告促销等手段进一步造成了旺盛的消费需求,而这种需求又必然刺激投资的迅速增长。而当这种消费需求最终衰弱下来时,这些被消费需求抬举进场的资本,就必然陷于危机的困境。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些旺盛的消费行为,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投资行为,也不就可能产生1929年的危机。
市场经济的每次危机,都是这样,由高度的消费旺盛而引起,没有这种消费旺盛,就没有资本投入,也就没有危机可言。
资本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的,但资本的这种目的及由此而引发的行为,必须要借助于一定的外在条件才能实现出来,这个外在条件,就是消费需求旺盛的拉动。因此,当社会经济以消费为目的而形成一个热潮时,资本则在这个热潮中实施着自己的目的---利润积累。在此,消费为社会整体的目的,而逐利则是资本方面的目的---这是局部目的。
这个道理应该给当今的我们提供一个深刻的教训:消费需求切不可人为抬升得太过头。比如,中国的“扩大内需”政策切不可搞过头。凡是超出社会与个人经济能力而扩大的消费需求,必定包含着危机的因素,因为这种消费需求是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的,这样,在它的刺激下所形成的更大的投资就有可能变成危机的因素。就象美国1920年代,通过信贷消费所刺激起一个庞大的投资,最终演变为大危机、大萧条的因素。
「好文!打赏鼓励」
&lt&请问有没一些数据啊,感激不尽&/P&
「好文!打赏鼓励」
&lt&谢谢~谢谢大家了,&/P&
「好文!打赏鼓励」
本站声明:本网站所有转载之内容只代表作者本人之观点,本网站纯粹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转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联系方式: (只收手机短信) 周一至周六 8:30-17:30 或者电子邮箱)。
Powered by·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ZT&(一)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 ZT
【 发布:随波逐流的人 
13:14 多彩总汇  浏览/回复:4837/31】&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原因
  以下摘自[美国]吉尔伯著《美国经济史》699-702页
  经济学界有各种各样的商业循环理论,在分析大萧条的原因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于萧条原因最好的说明,也许就是一个或几个社会集团支出减少的幅度超过了其它社会集团支出增加的幅度。1929年,消费者购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72%,工商业者投资消费了18%,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使用了略少于10%,其余的用于出口。
  在年,由于投资者和消费者减少了大约一百五十亿美元的支出,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约减少了一百四十亿美元。政府支出虽稍有增加,但其影响微不足道。反映投资和消费支出有所减少的是:劳动力市场上解雇和失业增多了,工商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降低了。根据上述分析,可见只要查明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所以减少的来由,既能确定这次大萧条的产生原因了。
  今天,通过历史剖释,可以清楚看出:在二十年代已经存在着当时被人忽视或漠视的若干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趋向。上面已经指出,农业一直没有从战后萧条中完全恢复过来,农民在这个时期始终贫困。而且,所谓工业部门工资水平较高,其中不少是假象。在这十年内,新机器的应用把大批工人排挤掉了。例如,在年,工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50%,而工业工人人数却没有增多,交通运输业职工实际上还有所减少。在工资水平很低的服务行业,工人增加最多,其中毫无疑问也包括了许多因技术进步而失业的技术工人。因此那些表示工资略有提高的统计数字,看来没有把真实情况反映出来。由于工农群众是基本消费者,这两类人遇到经济困难对消费品市场一定会有影响。
  在这些情况下,二十年代广告的扩大和分期付款赊销的增加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分期付款赊销竭力膨胀消费品市场。在年,分期付款销售售额约从二十亿美元增为三十五亿美元,由此可见其增长率大得惊人了。无庸置疑,采用分期付款的赊销办法,增加了小汽车、收音机、家具、家庭电气用具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额。然而分期付款销售办法的推广使用,也表明这样一个事实:不增加贷款,消费品市场就不可能容纳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而且,从经济观点来看,这种销贷方式本身孕育着某种危险性;只要削减消费信贷即分期付款赊销,消费者的购置就很可能减少。看来,1929年就发生了这种情况。
  二十年代工业生产之所以能扩大,是由于对新工厂、新设备的巨额投资。这项投资使建筑业、机床制造业以及钢铁工业等有关部门雇用了大批工人。因此,资本支出或投资一减少,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就会大批失业。到1929年,消费品市场容纳不了增产的商品,也就不再需要扩充厂房和设备了。例如,据估计1929年美国整个工业的开工率只达到80%。在这些条件下,无怪乎投资额(用1958年美元计算)从1929年的四百零四亿美元降为1930年的二百七十四亿美元,进而减少到1932年的四十七亿美元了。投资的缩减则导致了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的破产和工人的失业。这个问题因住房建筑的减少而更加严重起来。住房营造在1925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此后就江河日下了。1929年动工兴建的住房只有五十万幢(1925年约有一百万幢)。1927年以后,汽车工业也急剧衰落。
  我们不想回答究竞生产资料的生产先下降还是消费品的生产先减少达样一个问题;显然,两者互有影响。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失业,会使消费品的销售额减少,从而导致消费品生产部门工人的失业。而消费品销售额的减少又反过来使投资进一步缩减,这两大部类愈演愈烈的相互作用驱使生产日益下降,失业率不断上升。
  甚至诸如低税率和高利润等有利因素也可能助长了危机自爆发。现在看来,那个时期增加的收入大半落入少数人或少数家族的腰包了。1934年布鲁金斯研究所发表的一篇研究二十年代经济问题的论文这样写道:
  “美国呈现出了收入分配日益不均的趋势,至少在二十年代前后是如此。这就是说,这个时期人民群众的收入有所增长,而上层阶层的收入水平提高得更快。由于随着上层阶层高额收入的实现,他们的收入中节约部分增加得比消费部分快,也就出现了大富豪及其家族把积累的收入越来越多地作为投资的趋势。”
  从经济观点来看,二十年代收入的分配有紧缩消费来增加投资的趋向。回顾这一段历史,可以看出消费者手头钱多些,投资者手里钱少些,国民经济也许会稳定些。1929年在某种程度上由银行信用造成的股票市场的繁荣也反映了资金过剩,使资本家投资于购建厂房设备无利可图。
  二十年代的繁荣,主要归因于自然资源充裕,工农业生产增长,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消费扩大和对外贸易兴旺。然而,许多美国人的贫困处境和国民经济之存在某些薄弱环节,导致了大萧条的爆发。尽管如此,直到二十年代未,大多数美国人还盲目乐观地相信繁荣仍将继续下去。
  评论:
  美国1920年代是一个繁荣的时代,由于繁荣,所以消费需求是旺盛的。正是由于这种消费需求的旺盛,刺激了投资,并且借着旺盛需求的东风,生产者的投资与产品促销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就出现了规模惊人的广告促销与分期付款赊销行为,这种使消费者“先花未来钱”的做法潜存着非常大的风险,一个是它刺激抬升了资本投资的规模,另外一个是消费者能否最终付清赊销款。如果不能付清款项,那么投资就不能获得合理补偿,巨大的投资规模就有可能导致经济陷于巨大的危机。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分期付款赊销的广告促销等手段进一步造成了旺盛的消费需求,而这种需求又必然刺激投资的迅速增长。而当这种消费需求最终衰弱下来时,这些被消费需求抬举进场的资本,就必然陷于危机的困境。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些旺盛的消费行为,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投资行为,也不就可能产生1929年的危机。
  市场经济的每次危机,都是这样,由高度的消费旺盛而引起,没有这种消费旺盛,就没有资本投入,也就没有危机可言。
  资本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的,但资本的这种目的及由此而引发的行为,必须要借助于一定的外在条件才能实现出来,这个外在条件,就是消费需求旺盛的拉动。因此,当社会经济以消费为目的而形成一个热潮时,资本则在这个热潮中实施着自己的目的---利润积累。在此,消费为社会整体的目的,而逐利则是资本方面的目的---这是局部目的。
  这个道理应该给当今的我们提供一个深刻的教训:消费需求切不可人为抬升得太过头。比如,中国的“扩大内需”政策切不可搞过头。凡是超出社会与个人经济能力而扩大的消费需求,必定包含着危机的因素,因为这种消费需求是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的,这样,在它的刺激下所形成的更大的投资就有可能变成危机的因素。就象美国1920年代,通过信贷消费所刺激起一个庞大的投资,最终演变为大危机、大萧条的因素。
  ---黄焕金
工具箱  
【 · 发布:随波逐流的人 
13:14 】  &
  这个史料和分析很好地验证了《利润与私有制经济问题》的观点。
  一、贫富分化,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投资者的利润中有一部分是通过损害非投资者的利益实现的。这个问题到现在仍未解决。
  二、贷款消费非投资者的贷款消费是其赤字的结果,而非投资者的赤字会形成投资者的黑字——利润。这个问题现在依然存在,美国是否能持续以及还能持续多久,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如果投资者没有这部分利润投资和生产又会是怎样呢?
  三、掌握生产资料者的收中用于消费部分占总收入的比例下降,导致利润率下降。这个问题也依然存在。
  “由于随着上层阶层高额收入的实现,他们的收入中节约部分增加得比消费部分快,也就出现了大富豪及其家族把积累的收入越来越多地作为投资的趋势。”
  四、农业危机。世界性的长期农业危机至少发生了两次,一个是十九世纪末将近二十年的世界性长期农业危机,另一个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性长期农业危机。
  五、三十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虽由美国的崩溃所引发,但其它国家早已陷入了危机,象日本,二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几乎如出一辙。
  六、人们需要消费,但掌握生产资料者的目的却偏向追求利润,当掌握生产资料者的目的不能实现时,就导致了灾难。
工具箱  
【 · 发布:随波逐流的人 
13:15 】  &
  谢谢!
  消费与生产结果一致,是合理的,工人的消费能使投资不亏损,投资者自身的消费能形成利润。每次大战之后能形成繁荣的基础,就在于消费的恢复。
  投资的增加,在短期内也有利于利润的提高,这是泡沫经济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美国二十年代经济繁荣的利润来源,主要有这么几个因素:
  在一战中发了大财,这些收入一部分形成了消费,也促进了设备的更新改造,这在短期内提高了利润率;
  欧洲的重建,特别是道威斯计划实施后,在短期内提高了对美国产品的需求;
  贷款消费的兴起,这也是利润的一个来源。
  你所说的没有需求也就没有投资,这是对的,因为投资者的目的不在于得到它的投资生产结果——最终消费品,生产目的与生产结果不一致,因此,这些最终消费品需要人们来需求。
   19:25:20 邮购论坛会员著作:《劳动价值与市场价格论》贾华强著
  等级:论坛元老
  文章:2537
  积分:3214
  注册:
  个人精华集
  消费需求的意义是肯定的。另外,我们也必须考虑到。如果所生产出来的任何东西,都能够消费完毕,那么,生产者必定安于现状而不思进取,没有必要改进生产方式、开发新产品。这样,消费需求的永恒繁荣带给我们的将是永恒的停滞,而没有发展。
  还好,人们总是不断不满足于当前消费需求,而要求更新方式的消费,要求更廉价的消费。这样,现有结构下的产品产生过剩就是不可避免的,而正因为这种过剩,迫切生产者们改变他们的经营方式,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7:59:00 邮购论坛会员著作:《利润与私有制经济问题》唐有东著
  前车之鉴
  等级:修
  文章:163
  积分:193
  注册:
  生产目的与生产结果相一致,不一定等于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恰好被消费完,只要保证消费者选择的权利和生产者生产什么的自主权,生产者创新的动力就能得到保证。
  生产出来的产品恰好被销售完也不是没有可能,这要看生产的计划是依据什么制定以及如何制定与实施,如丰田公司的零库存计划就是试图实现在任何时候,其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能销售出去,反过来说就是,销售不出去的产品不要生产。
  产品都能销售出去,也不等于利润就高,可能刚好是收回成本。只要生产者的收益与利润是一致的,就可以保证生产者不安于现状。
  当然,是否安于现状,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安于现状,还取决于人们对物质文化的欲望与实际产出之间的关系。
  以上是《地球经济》所要考虑的部分内容。
   9:35:14 邮购论坛会员著作:《利润与私有制经济问题》唐有东著
  等级:论坛元老
  文章:2537
  积分:3214
  注册:
  个人精华集
  目前的问题正在于,消费者具有越来越大的选择权与选择性,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国外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市场上。于是就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民众的收入水平越高,那么他们选择进口商品的性也就越多,这样,国产产品的滞销率就越大。相反,如果民众收入水平越低,他们反而越有可能选择价廉但质劣的国产商品。
  因此,如果国产商品不能提高自己的品质,开发新的品种,就有可能被收入越来越高的人们所抛弃。
  关于安于现状,我想情况是很显然的:如果一个企业在过去与目前的经营状况很好,那么它就几乎不可能考虑变更自己的经营方式,除非它能够居安思危,看到将来的发展情况。
   19:21:40 邮购论坛会员著作:《利润与私有制经济问题》唐有东著
  等级:客人
  文章:1431
  积分:1800
  注册:
  个人精华集
  本人觉得美国这种现象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性质引起的!是一种周期现象!虽然美国积极采取补救性措施!但改变不了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本质改变不了这种现象!虽然在二战以后周期现象可能没有以前严重和突出!但必然存在!
工具箱  
【 · 发布:随波逐流的人 
13:21 】  &
  樊纲:中国经济要么实行宏观调控 要么大萧条
  21世纪经济报道/孙铭
  宏观调控棋到中盘。下一步如何走?如何对已经实施的调控措施和政策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这是每一个关心中国经济的人士都极为关注的话题。
  “首先是经济出现了波动,才需要宏观调控。如果没有宏观调控,我们就是大萧条,是经济危机。”经济学家樊纲是这么看待宏观调控对投资者的影响的。但是,他也提醒我们必须要反思,到底是哪些制度导致了经济的波动。
  8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教授。
  没有宏观调控就是大萧条
  《21世纪》:在这次宏观调控中,很多民营企业都感到压力很大。从已经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来看,你认为有没有所有制的歧视?
  樊纲:理论上没有,但是实际上有。比如贷款先停的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这也是目前体制下很难避免的事情,国有企业现在受到的保护越来越少了,但是总归还是有一些。理论上是不存在所有制歧视的,比如现在好的民营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贷款。
  这次宏观调控,应该说很多行政政策是“一刀切”的,说是五一节期间不贷款了就不贷款了,民营企业、国有企业都一样。但是实际操作上,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产业在政策的掌握上还是会有一些不同。
  《21世纪》: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宏观调控已经对一些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会不会对投资者的积极性产生影响?
  樊纲:需要大家来弄清楚这个事情,不是宏观调控导致了这些问题。首先的问题是经济出现了波动,才需要宏观调控,如果不宏观调控的话,所有这些企业将受到更大的打击,那时候的问题就不再是积极性问题,而是生存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会受到重大的打击,这是首先必须说清的一个问题。
  至于说到这不让搞那不让搞,因为这是一个宏观调控的时期。而且同时还出台了一个投资政策,规定将来大家都可以去投,不用审批了,这是一个体制的变化。这不是我在为政府辩护,现在有些人的一个错误观点就是宏观调控把大家给砸了,但如果没有宏观调控,我们就是大萧条,是经济危机,现在是大家都受点冲击,但是可以把经济波动调过来。
  《21世纪》:如果回过头来看这次宏观调控的措施,你认为在手段上有什么问题吗?
  樊纲:这次的手段基本正常。大家说得比较多的是行政手段,但中国现在很多经济主体不是市场主体,市场手段对它们不起作用,就得行政手段才能起作用。所以说这个东西不能唱高调,学者、记者、政府官员都不能唱高调,不能说我们现在是市场手段,你还不是市场主体呢,怎么让市场手段起作用?那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能光说美国日本怎么样,那是我们将来可能达到的,但现在还不是。对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国有银行来说,很多经济手段不起作用,只有行政干预、产业政策才可以起到作用。
  但是,现在有些确实是过度的行政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是需要的,不过现在有些过度。包括执行一些过去的不合时宜的法规,因为过去要审批,现在不要审批。这个需要从长期的制度发展变化的角度来看,积极推进制度的变化,包括怎么贯彻现在新的投资管理规定。
  反思导致经济波动的制度
  《21世纪》:对这次宏观调控,我们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反思?
  樊纲:真正需要反思的不是政策本身,而是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宏观调控。比如说有的地方政府现在还在寅吃卯粮,把几代人的地都批出去,没有制约;一些地方不管破产不破产,还是投资大搞开发区;我们的银行制度还是这种不负责任的银行体系;包括过去政府的产业政策、投资审批政策,是这些制度使得经济很容易波动。
  这些是真正需要反思的,然后才是政策需要什么,我们需要多少行政手段、多少经济手段,当然这些也需要反思,有没有过度的东西,有没有不符合现在的法律和规则的东西。但是最重要的是反思我们现在的制度——导致经济波动的制度,反思经济波动对大家造成的损害,宏观调控是经济波动之后不得已的事情。
  《21世纪》:从政策的力度来看,前段时间的措施是否有点太猛了?
  樊纲:那倒不见得,有些措施很猛烈,但也不是很长时间的,有些是临时的措施,有些是随着情况的变化相机抉择,但是我现在也很难判断是否过猛了,因为现在还没有见到效果。即使是猛药,如果时间不长,也不是过猛,宏观政策、GDP永远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不能光看它当时的力度,应该看这个力度持续了多长时间。
  《21世纪》:你认为当前需要加息吗?
  樊纲:确实应该加息,我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的。目前的利率水平,会给人们造成错误的价格信号。
  《21世纪》:如果要加息的话,存贷款利率结构应该怎么调整?
  樊纲:对这个我没有具体的想法,这个需要具体部门来操作。但是总的来讲,利率水平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不能把它僵化。美国成天0.25、0.5地调来调去,我们也要根据宏观情况的变化、经济情况的走势来调整利率,把利率当作一个经济杠杆、政策变量来调整,把它真正当成一个价格机制、价格信号来看待,这才是市场经济。现在我们把别的价格都放开了,反倒把利率管得死死的,而且管得死死的不是因为人为要管的,而是因为一些利益集团扛着,这是需要讨论的问题。
  《21世纪》:目前的汇率政策是否合适?
  樊纲:现在汇率政策不确定性更强。贸易逆差,美元最近比较强(相对中国已经升值),汇率更加模糊。
  《21世纪》:如何评价财政政策在这次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是否应该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
  樊纲:现在说稳健的财政政策,实际上现在的财政政策是紧缩性的——减少支出、财政盈余很大,已经是非常积极的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这是对的,应该说我非常赞成。去年我就提出民间投资上来的时候,政府就少投点资;如果民间投资不足,政府就多投点,这才叫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不一定老是扩张性的,积极也可以是紧缩性的。当应用财政政策的时候,它就是积极的,不用,它就是消极的。而且财政政策永远都是短期相机抉择的政策,需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加以调整,就像货币政策也要不断加以调整一样,不应该有一个长期不变的制度性的宏观政策,那就不叫宏观政策了。
  经济正在软着陆当中
  《21世纪》:宏观调控进行到现在,如何来看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一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调控措施?
  樊纲:我相信现在正在软着陆当中,下一步应该把已经采取的措施贯彻下去,来观察经济形势的变化,相机抉择,根据形势的变化来调整政策。
  但目前应该基本保持政策的平稳,再继续执行一个阶段,看效果如何。现在电力短缺这样的问题还没完全解决,有的地方还在五天停电两天供电,或者开三停四什么的,说明生产资料的瓶颈仍然存在。
  《21世纪》:那么现在还需要采取更猛烈的措施吗?
  樊纲:不一定现在采取更猛烈的措施,现在还是保持基本的平稳,冷静观察一段时间。我不太赞成在现在采取什么新的措施或者是减少某些措施,还需要看一个阶段,因为调整都有一个时滞,都需要一段时间来实现效果,不能说今天实行了明天就见效。一般半年、九个月的时滞是非常正常的,要想下个月、明天就见效是不正常的和不现实的。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众神原著中文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