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下雨天进水了戴耳机有没有防止耳机进水的小技巧?

下雨天戴耳机听歌简直作死。。。等车的时候拿零钱然后耳机线被拌到掉了,浸在路边的小水坑里大约1s,我才扯起来,还可不可以用的?不敢擅自尝试,该怎么办?如何补救?
来自 vivo X6D
应该没事的,我的都放在衣服里面洗了。还能用
干了以后自己听下就知道了,能听就能用
来自 社区电脑版
来自 vivo X5Pro D
您好,百末很高兴为您服务
建议您用电吹风冷风将耳机中的液体吹干再测试。如果耳机因进液而损坏,将是不能进行维修的,建议您购买新的耳机使用。
感谢您对vivo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来自 社区电脑版
吹干,晾3到5天,我手机吊水里就是这样操作的
来自 社区手机版
等干了再用囖
来自 vivo X7Plus
我的经常和衣服一起放洗衣机里洗
来自 vivo X7Plus
【X7评测】1600万柔光自拍,为自拍而生
【X7美图】有了“你”就有了光,自拍神器vivo X7|图赏
【X7美图】静待邂逅,vivo X7图赏
【X7Plus美图】更美的大屏手机 vivo X7Plus「图赏」
【X7评测】夏日·乐悠悠|X7摄影美图系列
24小时全国服务热线
400-678-9688
公众号:vivo智能手机
生活号:vivo智能手机
公众号:vivo智能手机
生活号:vivo智能手机
保存二维码耳机进水了怎么处理?
[添加时间]: [来源]:生活妙招网
  日常使用耳机不小心掉水里了怎么办?耳机是不是就坏了呢?今天生活妙招网小编就来教你两招,来拯救落水的耳机。
  耳机进水了还能用吗?
  总的来说,耳机进水后,首先当然就是晾干,不管是通过太阳晒干还是电吹风吹干。待耳机水分变干后,可以连接手机或电脑等尝试是否还能使用。如果对音质没有影响,当然是可以继续使用的。但如果造成音质的损伤或者耳机已经无法再听到声音,就建议不要再使用了。
  关于耳机进水后有何变化,我们可以首先了解一下其发声原理,那就是鼓膜震动。其次,耳机进水后声音变小或对音质造成损伤的原因,主要是在于水珠粘在了鼓膜上面,使鼓膜变形,影响了鼓膜的震动频率和震动其它参数。
  耳机进水了的处理办法:
  1.首先,可以尝试去除耳机中的水份,主要方法有晾干,冷风吹干,对着耳机后面的三个孔使劲吹等等。
  2.接着,使鼓膜形状恢复如初。具体方法是,在耳机中水分很少的情况下,先清洁耳机正面金属膜的位置,然后用嘴含住耳机正面,先对着耳机吐气,不要漏风,会听到piapia的声音,然后再对着耳机吸气,不要漏风,又会听到piapia的声音,几个来回之后,耳机鼓膜形状就会恢复,但是不要在吹和洗的时候用力过猛。最后完成一个吸气或吹气,让鼓膜向一个方向展开。
  蓝牙耳机进水怎么办?
  方法一:
  吹风机法:这种方法可以说是最为直接暴力的,因为蓝牙耳机的个头小,当然要是进水情况也严重,使用吹风机直接对机器吹,通常一段时间后可以修复,不过需要控制好温度。
  方法二:
  放置法:沥干耳机的水后用真空带把耳机装起来放进米缸里,这样放置几天也是可以的。
  方法三:
  维修法:这种方法会失去保修的风险,建议用户在过了质保后采用,直接拆开用热风烘干,当然需要注意热风温度及元器件的丢失。
  耳机日常保养方法:
  1.耳机的插头很脆弱的,耳机不能用很多时候是因为插头连接处的线坏了。
  2.不要过多的插拔插头,因为插头过度磨损也会影响音质。
  3.使用完耳机后,收纳耳机线是从耳塞一段开始,预留一点线,但不要拉扯。
  4.使用前一定关小音量。如果你的输出设备的音量过大,不仅震耳朵,轻者震膜褶皱。重者把耳机的音圈烧毁。
  5.耳机远离强磁。单元的磁体磁性会下降,久而久之灵敏度就会下降!
  6.耳机远离潮湿。耳机单元内的焊盘会上锈,电阻增大,你的耳机就会偏音。 (文章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生活妙招网微信公众号方法1:搜索微信号"lifeskillcn"方法2:搜索"生活妙招网"方法3: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最新推荐 >>
相关内容 >>
内容评论 >>
猜你感兴趣
关键词链接带耳机的惨痛经历&&&常戴耳机带给用户7大危害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img_61ef_cn/80efc1de5b3e100b92b78.jpg" DATA-ORIGIN-SRC="/news//2215.jpg" ALT=""
TITLE="带耳机的惨痛经历&&&常戴耳机带给用户7大危害" />
&&&&1.耳机会损害听力
与音箱比较来说,一般网友会认为耳机更容易损害听力,并且入耳式耳塞则是罪魁祸首。与普通耳塞相比,同样的音量下入耳式耳塞对耳膜产生的刺激更大,所以会损坏听力。从目前情况来看,耳塞已经被各种医疗组织、听力康复机构推上了风口浪尖,而某些国家更是通过立法来限制用户在特定场合禁止使用随身听。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img0_pconline_com_cn/34aca1d087f419ec07edb2.png" DATA-ORIGIN-SRC=".cn/pconline/7568_1.png" ALT=""
TITLE="带耳机的惨痛经历&&&常戴耳机带给用户7大危害" />
&&&&2.耳机对耳蜗刺激较为强烈
其实如果音箱长时间使用的话也会造成听力受损,只不过是耳塞的使用环境更加随意,使用时间更长;而音箱限于地点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经常使用,所以耳塞就被推上来当了替罪羊。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photocdn_sohu_com/6e3bc16b343efcc4dbb08b300c6c6bc1.jpg" DATA-ORIGIN-SRC="//Img.jpg" ALT=""
TITLE="带耳机的惨痛经历&&&常戴耳机带给用户7大危害" />
&&&&3.耳机配戴不舒适
耳机佩戴不舒服,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即便是耳机上采用了宽大的头梁、厚实的耳罩、舒服的海绵甚至真皮材质,但其佩戴舒适度仍然欠佳,远远比不上没有物理接触的音箱来的方面。特别是全封闭的头戴式大耳机,也仅限于在冬天使用,夏天时很容易就让人大汗淋漓。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img1_cache_netease_com/3c76fdf3ed472.jpg" DATA-ORIGIN-SRC="http://img1./catchpic/E/E6/EDC53D0C00B21E59C2F18.jpg" ALT=""
TITLE="带耳机的惨痛经历&&&常戴耳机带给用户7大危害" />
&&&&特别是入耳式耳塞佩戴非常不舒服
耳塞则更是如此,不管是普通耳塞还是入耳式耳塞都是这样;诸如森海塞尔MX500国际版那种以欧洲人为原型的塞子根本不适合中国人佩戴;而UE
TF10等入耳式耳塞的佩戴更是被人们热议。综合来讲,耳机的佩戴舒适性确实比较一般,较音箱来说基本上没有可圈可点之处。
&&&&4.入耳式耳塞听诊器效应
首先我们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叫“听诊器效应”;由于入耳式耳塞的腔体会深入耳道,而耳塞的胶套也会紧贴着耳道,如果此时耳塞线材与衣服摩擦,就会使得声音通过导线传入耳塞造成恼人的噪声,这与医生所用的听诊器出现的情况比较相似,所以被称之为“听诊器效应”。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oeimg2_cache_oeeee_com/71ed49b41aa68aa81c74b.jpg" DATA-ORIGIN-SRC="http://oeimg2.//78.jpg" ALT=""
TITLE="带耳机的惨痛经历&&&常戴耳机带给用户7大危害" />
&&&&5.绕耳佩戴有助于听诊器效应的减轻
听诊器效应常见于线材较硬的入耳式耳塞上,由于噪声严重影响了听音效果,所以为了消除这种可恨的噪声网友们使劲了浑身解数:绕耳式佩戴方法、用线夹把线材夹住等,甚至有的网友提出了穿软底鞋的想法,各种招数可谓是无奇不有。由此可见,“听诊器效应”是入耳式耳塞的一大软肋。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images_91160_com/ca37e23ecc0f01792eafee.jpg" DATA-ORIGIN-SRC="/uploadfile//news_124.jpg" ALT=""
TITLE="带耳机的惨痛经历&&&常戴耳机带给用户7大危害" />
&&&&6.入耳式耳塞危害安全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入耳式耳塞的隔音性能非常出色,比较适合在噪杂环境下使用,但这点可以看作是把双刃剑,入耳式耳塞隔音效果非常出色,普遍可以抵消20-30db的噪声污染,在嘈杂环境下听音效果远远好于普通耳塞;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入耳式耳塞在阻隔噪音的同时也过滤了有效信息。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www_3339353_cc/eb559b43ef9384cbeed9ba.png" DATA-ORIGIN-SRC="http://www.3339353.cc/imgall/obug65dpmnsg4lttn5uhkltdn5wq//mp_2.png" ALT=""
TITLE="带耳机的惨痛经历&&&常戴耳机带给用户7大危害" />
&&&&7.过马路时佩戴耳机非常危险
在车水马龙的街上,比如汽车喇叭和行人的声音就会被入耳式耳塞所过滤,行人稍不注意就会出危险;有一部分厂商已经意识到这种情况,舒尔在早些时候就提出了“PTH一推即听”的概念,但这仅仅是方便用户不必摘下耳机进行通话,而对安全性的提高效果并不是很大,并且PTH连接后线材长度过长,携带起来更加麻烦。
&& 专家指出,预防伤害,有以下五个建议:
&&&&建议一:购买高质量的耳机
&&&&购买耳机时不妨挑能阻绝外在噪音的耳机,以减少因环境噪音而加大随身听音量的机会。耳机最好选头戴式的,它比耳塞式耳机对听力的损伤要小。因为耳塞式耳机直接塞在外耳道里,声音没有出处,都向着鼓膜发过去,声音全部被鼓膜接收,对听力的损伤更大。一般来说,听到同等音量的音乐,用耳塞式耳机比头戴式耳机的音量高7-9分贝。
&&&&建议二:减少听音乐的时间。
&&&&听音乐的时间一般每天不要超过一小时,听一段时间后把耳机取下,轻轻揉一揉,放松一下耳朵。而且,不要戴着耳机入睡,否则耳朵在人入睡之后还不断接受刺激,不知不觉中绒毛细胞又损坏了不少。听MP3时,别两个耳朵一起听,应该左右轮换,而且不要塞得太紧。
&&&&建议三:噪音环境下用个防护耳塞
&&&&除了听MP3,经常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生活、娱乐,都是听力损害的重要原因。比如在机场、建筑工地工作,这些环境的噪声强度很大(超过90分贝)。经常在这种高噪音环境下,最好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比如戴个防护式耳塞,这在一般的劳保商店都能买到,几块钱一个,可以有效阻隔一部分噪音,保护听力。如果临时找不到耳塞,用棉花球、纸球塞进耳朵,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建议四:尽量在安静环境下听音乐
&&&&专家认为,一旦外界环境变得嘈杂,耳机的输出效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而在安静环境下,几种耳机的输出音效相差无几。
&& &建议五:掌握60-60原则
&&&&经常戴MP3听音乐的人应掌握60-60原则,这也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以上是专家为预防音乐给我们耳朵带琮伤害所提出的五点建议,大家务必采用。这样听音乐,享受音乐的同时又不会伤害我们的听力,何乐而不为?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87d20b1agw1f5qbgt80zrj20p00dw75t.jpg" ALT="夏季使用空调勿忘防火"
TITLE="带耳机的惨痛经历&&&常戴耳机带给用户7大危害"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托车下雨天进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