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自身原因先急需用钱1万块钱,有没有什么方法?

如有回答,请标明题目.谢谢
以下22个题目中任选一个题目,写一份论文。
要求至少2000字以上。
1.中高等职业学校(学院)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3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
4关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典型调查与分析民收
如有回答,请标明题目.谢谢
以下22个题目中任选一个题目,写一份论文。
要求至少2000字以上。
1.中高等职业学校(学院)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3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
4关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典型调查与分析民收入问题调查。
5弄明税赋负担问题调查。
6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7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
8社会公平正义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
9当前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10大学生独立能力调查研究。
11当前社区服务问题调查研究。
12在校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13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
14大学生就业求知情况调查研究。
15中国家族企业问题调查研究。
16企业在创新中发展的典型调查与分析。
17非法传销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18汶川灾后安置工作的调查研究。
19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与分析。
20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
21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调查。
22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调查。
全部答案(共8个回答)
收集:梦幻网络 本站网址: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幕了,从六月到八月,可谓是高考月,随着今年高考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远,伴随着即将入学的大学生们,无论是即将成大学生的,还是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的逐年扩大,给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当然也包括在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苦苦奋斗的贫困生们,也许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通过高考...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来源:相关信息 收集:梦幻网络 本站网址: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幕了,从六月到八月,可谓是高考月,随着今年高考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远,伴随着即将入学的大学生们,无论是即将成大学生的,还是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的逐年扩大,给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当然也包括在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苦苦奋斗的贫困生们,也许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才是唯一的出路,才能最终改变他们的命运。在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日益变得严峻,已经成为了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时,高考前后各大媒体也不断地对此类问题进行报道时,也许被报道出来的贫困生们,将得到社会的关注,也许他们的命运也会因此而得到改变,但他们只是许许多多的贫困生中比较幸运的,还有更多的贫困大学生,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国家为了保障贫困大学生不会因为学费问题而读不起大学,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最普遍的也许就是国家助学贷款,但贫困生在申请的时候是否顺利?又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呢?助学贷款有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呢?
入学之后,贫困大学生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毕业之后他们又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
暑假期间我利用在家的时间在当地民政部门以及贫困生家庭做了以下调查,贫困生入学难的问题在经济本不发达的农村成为了更加严重的问题,学费也成为了农民肩上的又一负担,使农村贫困生问题又与农民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
一、高考之后的困扰
也许是长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广大中国家长的心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就有能力,学习好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在城里人的脑子里这种想法尚且流行,更别说在知识,经济普遍不发达的农村,只有把学上好了才有出路,这种想法更是深入人心。对于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成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认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从小到大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好像总是那几个,而且那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领家庭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还要少,而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于孩子的读书上。这些贫困生从小就被灌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过上好的生活,才能摆脱贫困,摆脱做农民的命运。因此这些贫困生在学校里面的成绩一般都很优秀,他们将读书不仅仅是看成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的是他们走出贫困的一种手段。但这也只是总体情况,并不是每一个贫困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优秀的,这一部分的贫困生由于家庭的贫穷只好带着他们的读书梦,并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实现,从而这种思想不断地继承下去。
由于贫困,这些学生们在择校时,尽管自己的分数很高,他们考虑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转移到学校的学费多少上,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暑期,我深入农村接触了不少贫困生,他们之中有成绩非常好的,也有高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到他家去的时候,是个早晨,我走了大概三个小时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过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一直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后,在路人的指引下,我看见了一座用黄泥制成的土砖建筑的房屋。进去以后,林青(化名)和他母亲热情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个挺活泼的人,很健谈。他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
“我填志愿时,只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个太差的大学,另一方面,学费是一个我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所以我只能选择西北方向的学校,我不希望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负担。”
林青在大学的成绩不错,接连四个学期都拿了奖学金,林青还有一个妹妹在读高中。据林青的母亲说,林青的父亲在外务工,她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也不过五六千块钱。除掉家里的日常开销,根本就无力供两个孩子读书。林青在无奈之下只好申请了助学贷款。在农村似乎家家户户都除了务农之外,还有一种赚钱的方式,没事的时候就摸锡纸,据说一打锡纸大概有一千多张,可以卖10元,平均一下,一张锡纸还不到一分钱,一天下来摸的熟练的也就一百来张。不光是这样,夏天的时候锡纸由于高温,常常会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林青的母亲没事的时候也就靠这个赚点钱,另外还制作一点香找人代销。就是这样也还不能满足林青的大学学费,更不用说生活费了。林青在大学里,不光要学习,还要做兼职。
“我这个学期带了两份家教,勉强能够安排好时间,使学习与工作能够同时进行。“
对于林青这样的学生来说,学费问题是家里的主演负担。但他总算是金榜题名,跨进了大学的大门。同时对于那些家庭状况不好,学习成绩又不怎么理想的学生来说,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
这样的情况在我身边就有很鲜活的例子。
储娜(化名)是我小时候的玩伴,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她比我低一个年级。
她现在是宿州师范专科艺术系的一名学生。读高三时,她的父亲由于乙肝,最后演变为肝硬化,治疗无效死亡。父亲去世之前,家里的主要开支除了用在两个孩子的学费和家里的日常开销外,大部分用在了储娜父亲的治疗上,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仅仅就是储娜母亲经营的一家小鞋店。05年高考储娜没有达本科线,在高中时储娜学的一直都是艺术,所以高考的时候她参加的是艺术类的考试,分数下来以后,储娜没有达本科线,但是她也不想从此就失去读书的机会,于是她报考了一所大专院校的艺术专业。众所周知,艺术类专业的学费一直很高,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储娜每年的学费接近8000元,真不是我们这样的家庭能够承受的,不光是储娜,还有储娜的弟弟,他今年读高二,下半年他也要读高三了……”
“毕业以后也不知道就业情况怎么样……”
在高考这种体制和氛围下,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填志愿,还是招生人员的一个小小选择,决定的却是一个人的一生。这份名为《中国贫困生调查报告》的公益调查结论显示,2006年,有6成贫困高考生凑不齐学费。报告称,包括生活费在内,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学生家庭的子女的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于他们的平均家庭总收入4756元,超过2/3的家庭入不敷出,81%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10.2%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高达79.8%,只有4.7%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在40%以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一位官员尖锐地指出:“如果说高考是进入大学校门不可回避的门槛,那么对于那些贫困家庭而言,大学学费则是另外一道不可逾越的隐性门槛。筹措学费的困难,甚至远远超过高考的困难,现在,6成顺利通过高考的学生正面临这道比高考更难跨越的隐行门槛。大学新生的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超越教育范畴的社会问题。”
二、进入大学之后的困扰。
今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下大力气构筑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原来为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贫困生入学难、在校读书难的现象已经有了较大改观。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设立国家助学贷款。但是这项措施实施的到底怎么样?有没有真正的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呢?
过去,助学贷款政策为解决贫困高考生的大学经济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人们认为,经济越困难的家庭越愿意选择贷款,但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关于贫困声问题的调查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意外地发现,贫困高考声对助学贷款的需求呈两头细中间粗的“纺锤状”分布:
分析认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低收入家庭的贫困的学生更需要社会的资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为还贷款能力更强,对还贷能力的自信决定了他们更愿意申请助学贷款。而对于家庭收入稍高的贫困学生来说,上大学后勤工俭学等方式补贴生活费或者学费的选择更为突出,毕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在该群体中相对较强。
报告披漏的一组数据让人感到吃惊。调查显示,截至2005年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是1561余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然而,截至2005年底全部大学生中,获得助学贷款的比例约为11.4%,约有178万贫困大学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的提供总量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缺口.”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表示.
通过分析研究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中提出,第一学期学费能否解决决定着贫困大学生大学梦圆或破碎.
在获得调查数据并根据既有资料的分析基础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研究认为,在目前的贫困学生中,民族院校的贫困声比例最高,国家补贴院校贫困生比例较高.
报告显示,12.7%的贫困生因交不起大学第一年学费可能放弃大学;6成贫困高考生不能凑齐大一第一学期的学费,大量考生高考前最担忧大学期间的学费来源.
进入大学后,正如前面所说的,大学期间的学费来源是贫困声考虑最多的问题,许多贫困生也就将助学贷款作为自己的学费来源.但是问题是,不是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也不是每一个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的人都是贫困生..贫困生在学费来源上得到解决后,所谓民以食为天,围绕贫困生的不仅仅是学费问题,还有生活问题,首先他们必须在学校里活下去,只有生活下去才有其他的可能性.
在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份贫困生问题调查报告中,据凋查,从家庭收入来看,这些贫困生家庭的平均收入在4100左右.庭收入不到400元(家庭月收入不超过330元)的占三分之二.而现在平均每个学舌功能每年学费就在5400元左右,其中还不包括日常生活费.
据调查,贫困生的生活费每月只有217元,在大城市,这217元只能满足学生吃饭等基本需求,一半以上贫困家庭提供的生活费在101----300元之间,还有17%的家庭不提供生活费.而贫困生周围的同学有四分之三的人每月开支在300----700元之间,平均576元左右,是贫困生的两倍.
三、贫困对于大学生的严重危害
考上大学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面对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学费,穷孩子和家长们却乐不起来,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贫困生弃学打工、家长自杀的悲剧。南方周末就曾报道过这样的事情(《考上大学与己位父亲之死》儿子考上梦寐以求的重点大学,父亲却惭愧于无力替孩子凑齐学费。他曾经向老板索取工钱,未果;借款,被拒。在尊严和现实面前,父亲选择了——从七楼跳下)
贫困已经严重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高校收费致贫困生激增,三成贫困生无钱回家过年。原因是路费不足或打工凑下学期生活费。今年春节前后媒体的报道令人揪心,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由于贫困,不少贫困大学生只好选择在外打工甚至身兼数职来“拯救”自己。贫困大学生经济上“捉襟见肘”的窘迫和由此带来的心理尴尬,往往是外人很难感受到的。
严重影响贫困生的生活、学业,损害其身心健康发展。调研表明,贫困生绝大多数基本生活难以保障,其生活状况远远低于学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水平。吃饭穿衣问题都甚为严重,一天只能吃两顿饭或饥一顿饱一顿的现象在贫困生中很普遍。贫困生的生活常常被描叙为“五个馒头过一天,一星期买一次菜,军训服装穿四年”,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而这些学生因经济上的重负,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由此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因此成为经济、身心“双困生”。
成都高校一位辅导员表示,她的班上就有七八位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每到吃饭时,总不情愿和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同学一块就餐,常常单独一个人随便买些饭菜对付了事,有的甚至省到长期不敢吃肉。她说,社会上的贫富悬殊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深深在大学生身上显现出来。
而许多高校轰轰烈烈的捐赠、助困活动,或在书本封皮标注“贫困生”,或请贫困生代表上台接受捐助,场面虽热,却使一些学生越发难过。一名女生愤然道:“我就是借钱,也不愿意接受贫困捐助”。进入寒假后,为了省钱,更为了避开同学就餐高峰,她以方便面度日。来自大学校园的调查不时撞击着人们的心灵:贫困生都是勤奋而富有才华的,但因为贫困,他们在奋发学习的同时必须忍受生计的煎熬。他们有的连每天在食堂吃素也要精打细算,由于缺少冬衣,我们时常见到他们在寒风中发抖的身影。最近媒体报道,在许多地方有不少农民家庭“因教致贫”。孩子上学就像赌博,为供养一个大学生,贫困的农民们四处借债,学生毕业后如果找不到工作,那笔债务将让他们一生都难以偿还。武汉中南财经大学的一位家境困窘的女大学生,经常到学校食堂捡别人吃剩下的馒头,而且一捡就是两年。她来自农村,她的餐卡消费明细表表明,2004年,她才花了八块三角五分钱。在南京也发现同样的事情,结果引起网站众多的跟贴,社会舆论哗然。
如今的高额学费是的如今的大学里贫困生阶层急剧增多,他们的生存实在让人担忧:大学本来是个改变自己和家庭的机会,如今好像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不明朗的就业前景,高的吓人的学费,由于缺钱导致自己的竞争力明显不如有钱有关系的同学,长此下去实在是让人们对大学的前途产生疑惑,交了那么多钱,我得到了什么?
在给贫困生带来身体问题的同时,贫困也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
调查显示:37.3%的贫困大学生有靠勤工俭学补贴生活费的经历,他们也颇为无奈的表示,经常奔波打工挣钱对正常的学习造成了不少影响。2601%的贫困学生靠亲友的资助进行学业,还有11.1%的贫困学生的生活费靠政府的助学贷款等各方面的资助。31.9%的贫困大学生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年收入在元之间的家庭占26.1%。
贫困生的月生活费约为普通学生的二分之一,甚至更低,连最起码的吃饭问题都无法保证。他们在生活上大多比较拮据,不得不时刻限制着自己生活上各个方面的花费,时常陷入窘境,乃至连学习用品都难以保证。贫困女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45.6%的贫困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的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大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 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面队如此大的压力的同时,贫困生的学习目的大部分都是为了拿奖学金,与此同时,在另一方面他们就忽略了自身能力的培养。从而在以后的就业中,又多了障碍。
贫困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乃至走向犯罪——
从经济条件、地区差异、社会风气等方面客观地看待贫困生的心态,可分为乐观型、焦虑型、自卑型和敏感型。由于贫困生对生活事件的认识、评价、解释和信念不同,因而他们有的有心理障碍,有的没有。贫困生也有自己的心理优势,培养自尊、自强的意识;调整认识,重构自我,提高自身的能力;学校和社会应扩大和完善贫困生的支持网络,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贫困大学生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他们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千方百计地找机会去打工,同时拼命地学习,以期再得到较高层次的奖学金。打工跟学习争时间,争精力,很多贫困大学生因此身心俱疲,久而久之,人格发生变化,甚至出现精神病症状。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还承受着来自同辈群体的压力。家庭富裕的同学出手大方,交友广泛,而贫困的大学生生活拮据,既要学习,又要为生计奔波,没有经济实力和精力今昔个更多人际交往,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于是,贫困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防卫反应,出现敌对态度和强迫症状。
另外,贫困生在社会上也由于“寒酸”而倍受歧视、奚落和嘲笑。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对“金钱至上的社会文化表现出从蔑视到敌视的态度。
性格内向,自卑心理较重,不善于表达,“不和群。一份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有60%的贫困生因贫困而感到羞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42.2%的贫困生不愿在因特网或其他每体上公开求助,不愿意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生活相当封闭;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受到打击;近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
四、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南方周末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报道《毕业陷学债泥潭 就业如镜花水月》,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深刻描叙了西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同样的大学学费,在西部,这相当于一个强劳动力35年的收入
同样的就业压力,在西部,这或许意味着多年待业靠搬砖头谋生
知识没能改变他们的命运,相反可能加剧了他们的困境
这一切,急需引起社会各界的警惕和关注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高校在校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有教育专家分析,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只用4年时间就走过了美国27年的历程,堪称壮举。
如此快速的扩招,在给更多人上大学机会的同时,后遗症也难以避免地开始频频发作,在西部贫困地区症状更为明显。
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相比,贫困毕业生多来自穷乡僻壤或城镇低保家庭,没有可恃的经济基础;没有可依靠的“人脉”,只能靠自身奋斗;免得不菲的就业成本,背负着个人的夙愿、家庭的寄托,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因此,贫困毕业生的就业行为取向显示出迫于生计、更为务实的特点。
——毕业后发展的选择。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贫困生更趋向尽快分担家庭的重担,回报自己的家人。因此,贫困生考研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直接就业。笔者对华中地区10所高校所做的专题调查表明,应届毕业贫困生考研的比例比非贫困生低40%左右。
——就业地的选择。大多树贫困生迫于生计,往往对争取留在大中城市不抱过高奢望,期望值较低。据笔者多年的工作观察与去年的调查表明:贫困生在大中城市求职成功的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而到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包括参加省资教行动计划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贫困生。
——职业的选择。非贫困生在职业的稳定性方面要求教低,他们更偏好去机制比较灵活的企业单位求发展,青睐外企,中外合资或民营企业。而家庭状况不佳,拥有社会资本较少的贫困毕业生,更倾向与选择去比较稳定的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
——求职的行为模式。贫困学生的求职常呈现为两种极端方式:一部分学生为“先行者”,认为自己无所依恃,早早即活跃在双向招聘等活动中,积极推销自己,一有接茬单位就很怕失去机会,很快提笔签约,这种情形常见之于贫困生中综合条件相对较好者。而另一部分自觉条件较差的贫困生,又常常认为一无家长出面相助,又缺求职盘缠资费,加之遭遇用人单位冷脸,此后便不免长吁短叹,甚至坐以待“毕”。
贫困生就业行为心理成因分析
如果说,贫困不只是单纯的经济困难的话,那么,大多数贫困生在就业阶段的弱势也是多方面的原因使然。
——国家整体就业形势的压力。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不高,就业形势严峻。我国农村现在至少有1.5亿剩余劳动力,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涌入城市谋生。过去作为用人大户的国有企业,现在为适应市场竞争,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都面临着精简机构、人员裁汰的压力,接受毕业生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在就业形势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加之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就业不能不受到影响,原来的“考上大学就有了铁饭碗”的就业情形已一去不复返,就业已成为当今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忧心忡忡的第一要务。
——用人单位公正选才方面的缺陷。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日益为求职择业的学子们所熟悉。但在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尚未健全的今天,学生背后的各种社会关系对其就业常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些地方或单位领导常优先招录与自己有关系的人。这样就使得那些既无关系又无后台的贫困学生多半只能求职无门,望洋兴叹,进而使初涉世事、心理准备不足的他们心灵受到冲击和伤害,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与心理。
——“贫困心理”的影响。贫困作为一种生存状况,给了贫困学子以深深的精神束缚,一种是恐惧贫困。由于对品论刻骨铭心的体验,不少贫困生将择业作为自己告别贫困的最后机会,一心要“跳出农门”,不愿意下基层、到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害怕到了不理想的单位丢了面子,害怕单位解散或倒闭使自己再陷贫困。二是老实不激进。由于贫困生多年来接触到的是正统教育,面对接济救助,潜意识地认为应“感谢生活”,于是求职时得过且过,偶有所获即裹足不前,不再去尝试与追求。因此,许多就业机会与贫困生们擦肩而过。
五. 贫困大学生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前,中国高等教育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国家统包了个人的高等教育与生活费,
因此贫困生问题尽管事实存在但未得以显现。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特别是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改革以后,高等教育部分费用由个人、家庭负担,于是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具体来看,目前中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凸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 社会原因是贫困大学生产生的根本原因
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仍较落后,教育基础薄弱,教育总体水平仍欠发达。2003年,首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中指出,我国目前仍处于教育欠发达国家行列,其中一重要体现是,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低于4%。这一状况说明,我国的本科生教育不可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实行免费也不能在短时期内实现。
在中国,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也有了免费义务教育的试点。《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市170万中小学生将成为北京历史上第一次免费义务教育的受益者,开学报到一分钱的学杂费都不用带,全部由财政“埋单”。
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尽管教育投入总量很大,人均教育支出却很低。近几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有了较大的增加。2002年,全国教育投入总量达5480亿元。这一数额,比2001年的4638亿元增加842亿元,增长18.2%;比1997年的2532亿元增加2948亿元,增长116.4%。1997年至2002年,教育投入平均每年增幅达16.7%。
三、由于我国教育体制仍不健全,教育领域内仍存在的教育乱收费等问题家具了贫困生的负担。2003年,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等七部委联合进行了教育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全国累计取消教育违规收费项目2824项,降低收费标准1316项,涉及金额18.87亿元;制止强行征订教辅资料和降低教材价格,减轻学生负担6.12亿元;各地共查处教育乱收费问题853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606人……
四、家庭贫困是产生贫困大学生的直接原因。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有统计表明,目前高校大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同时,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尽管国家已经尽最大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2002年末,仅国有企业下岗未实现再就业工人数就为410万人;”现在整个就业形势还比较严峻,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前两年有所降低,大体上在30%到40%之间”.自1980年代以来日渐扩大的社会贫富差距也无可避免地体现在校园里.我国社会中,传统农村家庭和普通城镇家庭占绝大多数,这些家庭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脱贫致富,贫困大学生问题也就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彻底的解决。
第二、教育产业化是贫困大学生问题产生的直接根源。
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教育产业化,学费越收越多,生活费用越来越高,公寓费也日益见长。1996年以来,我国各类高校普遍“并轨,尽管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收费标准有所不同,但学生人均年缴费用大都在3000元~8000元,一些重点院校热门专业则高达万元,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培养一个大学生年平均费用为1万元甚至更多。一般家庭尚难支付,贫困家庭则更难承担,从而导致高校贫困生人数不断加大。随着高校在校生数量的快速增加,贫困生的绝对人数也不断上升,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达到了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山区,贫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更高,占到一半的比例。近几年,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全社会都在关注和帮助贫困生,但关注和帮助主要集中在经济层面。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
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的教育支出在家庭所有支出中,高居第一位,起比率几乎是世界之首。不少农民和城镇普通职工家庭“因教致贫”,为供养一个大学生,他们四处借债,倾家荡产。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低于150元的比例从16%激增到41%,在北京,每月150元的生活费将意味着什么呢?
第三、助学体系尚不完善,难从根本解决问题
关于综合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目标的定位 (供你参考)
摘要:综合大学中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目标定位正确与否,关系到其发展前途及存在意义。然而,这些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培养目标定位时普遍存在一些误区。通过探讨这些问题,试图找出解决途径。
  
关键词:综合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目标
  
一般认为,大学是传授高深知识、培养杰出人才的地方。蔡元培称:“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Karl Jaspers,)曾说:“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力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每一任务因借助其参与其他任务,而变得更有意义和更加清晰。”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则说:“大学,与所有类型的研究机构不同,它原则上(当然实际上不完全)是真理、人的本质、人类、人的形态的历史等问题应该独立、无条件地被提出的地方,即应该无条件反抗和提出不同意见的地方。”“大学”一词的英文译名是“University”,“University”本意是将追求科学知识和精神生活的人聚集在一起,以便于共同研究。可见,大学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和进行高深研究的地方,还是提高人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的地方。
  
大学的显著特征是综合性,我们所说的大学主要指综合性大学,它是由多个以专业类型和特征为原则设立的独立学院组合而成的高等学府。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技术含量的增加,社会对人才规格、层次的要求不断提高。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高职院)在层次上属于专科教育,作为其依托对象——综合性大学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提升高职教育层次的重任。自1999年起,我国已在多所综合性大学中设立了承担高职教育职责的独立学院,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职院)。综合性大学中的职院承担的是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它与独立设置的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其独特性。
  
综合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目标定位
 
综合性大学教育属于普通教育领域的高等教育,即普通高等教育,职院承担的是职业教育中的高等教育,即高等职业教育。从教育类型上说,两者虽都属于高等教育,但它们分别属于高等教育的两个不同层次,所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这一区别具体反映在培养目标的差异性上。普通高等教育强调理论知识的学术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目标是培养通识博学,具有高等学历、能够全面发展的通才,即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针对具体职业而言,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一般来说,理论教学部分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其培养目标是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相适宜,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即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另外,职院还承担着为中职类技术学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宽厚专业理论基础和健全身心素质的合格的“双师型”教师的任务。
  
综合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目标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通常我们所说的高等职业教育仅指三年制专科层次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在谈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时,也往往止步于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极少有人提到或关心综合性大学中职院的培养目标。职院本身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也存在一定的误区,没有很好地利用和发挥其所依托大学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导致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甚至仿效大学中的非职业教育院系,争办硕士点、博士点,偏离了职业教育的轨道。目前,职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领导决策层受外部因素影响,对职院整体定位不准确。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综合性大学中的职院必须以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然而,由于招生录取制度等一系列原因,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也进一步影响到职院的正确定位。通常,没有被普通高中录取的学生才会选择中等职业学校,没有被普通大学录取的学生才读高职院校。另外,一些高职院为招揽生源而降低对生源的质量要求。这些情况使得人们轻视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附属品,职业学校是差生的“收容所”。由于受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加上职院的管理者缺乏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职院的地位比其他院系低。因此,为提高职院地位,便努力向其他学院学习,使职院向学术研究型院所发展,在办学理念上逐渐偏离了职教的轨道,过分追求理论科研成果。
  
第二,专业设置采用一贯制,课程设置不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专业设置是实施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职业学校发展的有效保障。然而,目前职院的专业设置模仿其他院系,采用一贯制,致使某些专业由于生源不足而停办。有些职院在设置专业时,甚至照搬其他院系专业的名称,掩盖了职业教育所应有的特征,难以吸引优质生源。
课程是培养人的总体设计方案,是教育机构为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实施的一切活动及其安排的总体规划。而目前职院的课程设置简单地移植其他院系的课程,采用“知识本位”的课程模式,即以理论课程为主,辅以少量的实验性课程,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术性、系统性和严密性,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这样的课程模式难以达到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新要求,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三,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影响教学质量。职院自身发展定位模糊,导致师资队伍缺乏明确的建设方向,同时,没有重视内部师资培训问题、缺乏引进人才的力度,造成了内部人才出不来和外部人才进不来的尴尬局面。教师梯队出现断层,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特别是内部发掘人才、培育人才的机制不健全,教师缺乏提升自己专业知识和技术知识的机会,限制了其专业能力的发展,使得“双师型”教师标准难以实现,从而影响到职院的教学质量以及所培养人才的质量。
  
第四,单一的教学评价使职院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目前,职院仍采用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即以期末考试为形式,以理论知识为考核内容,以此判断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不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定。实行与其他学院一样的“单证”制度,即学历文凭制度,使得职院培养的人才与其他学院培养的人才没有差别。由于职院本身的科研、学术成果无法达到其他学院(因其不是学术型、研究型学院)的水平,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学院的学生,造成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力不强。
  
综合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目标正确定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科学的定位综合性大学中职院的培养目标,使其培养出的人才有别于非职业院系培养的人才,在人才市场上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体现职教特点,不仅有利于树立高职教育的良好形象,还能增强人们对高职教育的信任度,吸引更多的学生进入职院学习以及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投身职教事业,使职院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改变人们的陈旧观念,逐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首先,要求职教工作者必须调整好心态,坚定信念,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到爱岗敬业。其次,领导管理层一方面必须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掌握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避免外部因素的干扰,坚定立场;另一方面,应了解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和科技发展水平,加强各项基本建设,准确制定职院的发展方向,办出特色,使自己培养出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表现出优势。再次,逐步完善招生录取制度,严肃各项规章制度,逐渐缩短职教与普教之间的差距,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使他们认识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和普通教育培养的人才一样能够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第二,专业设置科学化,在稳定中求发展,实施课程改革。专业设置关系到职业学校办学能否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能否适应学生的择业需要,能否吸引生源。职业教育主要通过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因此,职院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必须深入社会进行调查,充分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技术状况以及职业结构的变化特征等,结合职院的特点和优势,开设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吸引广大生源。同时,职院还要对已设置专业进行改革,力求在稳定中求发展,在专业方向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与企业(或行业)协作,借助自身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专业设备,开发适应性强、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专业,增强原有专业的活力,促进专业发展。
课程是联结社会经济与教育的桥梁,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以及劳动力市场日趋国际化,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从事某一职业或职业群的资格和能力,还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全面的职业素质和完善的个人品格。所以,职院必须以市场需求为主线,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原有的课程模式,更新传统课程的内容,结合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本院的专业特点,调动全院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协同课程专家、企业家、行业专家共同创建灵活性强、适应性和实践性强的新课程,构建科学、全面、适时的课程模式。
  
第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师资队伍是确保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条件。职院一方面应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如专家、企业家、工程师等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引进新知识和新技术;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即提高实践课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操作技术水平,使其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同时,职院还必须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实践(或实习)场地的条件和环境,为专业教师提供先进、逼真的教学环境,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职院还必须改革当前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目前,职院采用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与普通高校的评定制度相同,即以学术水平或技术水平作为衡量标准。这种评定制度不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因此,职院必须改革当前的职称评定制度,将学术水平与实践技术水平结合起来,作为职院教师职称评定的总标准,加强职院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督促教师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第四,改革和完善教学评价环节,落实证书制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了使学生既能掌握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必须将只注重评价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多少,转变为注重理论素质与实践素质的综合评定;将只注重最终结果的评定,转变为注重操作过程的程序规范化、安全性以及产品质量合格程度的评定,注重处理技术问题和突发事件能力的评定,使培养的人才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能满足个人需求。
贯彻落实执行“双证”或“三证”制度,即毕业生必须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特定等级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确保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处于同一水平线。另外,师范类职院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的同时,必须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使其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综合性大学中职院的培养目标定位正确与否,关系到它的发展前途以及存在意义。因此,应该转变原有教育理念、管理理念、教育方法等,坚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级技术人才与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拘一格办出自己的特色,成为高职教育的典范,从根本上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使职业教育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为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
[2]杜小真,张宁.德里达中国讲演集[M].北京:中国编译出版社,2003:61.
[3]陈平原.大学何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
[5]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6]杜富荣,刘向阳.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J].高教探索,2003,(1):66-69.
...........................................................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环境的宽松、经济水平的提高、价值观念的变化,使人们的信仰变成多元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人们意识形态的异化。共产党内的不正之风,社会主义初级社会的腐败现象、单位中的用人不当,社会分配的不公平,贫富差距的扩大,种种因素,使青年人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产生了怀疑。政治信仰的缺失,导致许多人转向宗教信仰,大学生也不例外。
青年人思想未定型,情绪浮躁、易变,追求新鲜刺激,常有反传统的逆反心态,有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面对不同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大学生感到茫然、疑虑、混乱的同时,求新、求异的心理使一些青年学生转向了宗教。
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青年人承受着更多的来自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风险和压力。求学道路的困难、生活的苦涩和艰辛、工作的不尽人意或家人的下岗待业、个人及亲友病痛等等,面对人生挫折和困惑,都会导致青年人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和解脱之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日趋淡漠,因而宗教组织中教友之间的亲密、友善的关系,毫无功利色彩的互相关心和真诚帮助,就显得充满亲和力和诱惑力。青年大学生在社会中大多处于弱势地位,教会和教友之间的互相帮助,使他们感到上帝是他们最后的靠山。信仰宗教满足了信仰者的归属感,使其精神上感到欣慰和满足,他们不再是孤立无援的,他们是“组织里的人”。
当然,有一些大学生是因为生长在信仰宗庭,还有一些人在困境中得到宗教界人士的帮助从而走向宗教。
当代大学生的宗教热,集中反映了部分青年人在信仰中的迷失,体现了许多认识上的误区:
其一,宗教道德与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吸引。特别是追求至善的宗教道德,是它最迷惑人、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三大宗教几乎都包括了这么一些道德诫律:不偷盗、不奸淫、不凶杀、不贪财、不抢劫、不诬陷、不妄语、平等爱人、惩恶扬善。因而相当部分大学生认为,这些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并不矛盾,它的约束力量甚至超过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作用,当今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尤需这些宗教道德的教化。
世界银行前两年曾发表过一个报告,大意是有信仰的地方发生金融犯罪的可能性更低,因为人们不是害怕法律才不犯罪的。事实上,再完备的法律也阻挡不了深思熟虑的触犯,人不犯罪一是受到道德律的自我约束、自我谴责,二是害怕神的惩罚。佛教的转世说,基督教的天堂地狱,这些戒律在叫人弃恶从善,抑制罪恶势力、稳定社会秩序、净化社会空气等方面确具有独特的积极意义。
其二,对信仰自由的模糊认识。宪法给予公民信仰自由的权力,法不禁止即为无罪,合法的东西为什么有人还要横加指责并干涉呢?
其三,对科学家信仰宗教问题的认识。很多大科学家似乎接受上帝这个概念,有些科学家本身信仰宗教,因此,许多大学生认为科学与宗教信仰并不相孛。
以下,对上述错误的观点进行一下辨析:
对第一点,首先我们要从宗教与社会次序的关系上来分析。从历史上来看,宗教大部分时间还是为当权的统治阶级所服务,它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上帝、真主、诸神等是虚构的,但它所反映的客观内容是社会现实的价值关系,上帝、真主、诸神等只是作为社会利益的替身而存在,只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在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宗教狂热、宗教骚乱、宗教迫害、宗教战争”等等名词,都代表了宗教的负面形象。
对第二点,宪法确实给了公民信仰自由的权力,但作为大学生而言,首先应该相信科学,追求真理。科学是关于事实关系的学问,其本质是以严谨而精确的逻辑形式把各种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系统地联系起来,并使其理论化、现实化、形象化。宗教与迷信从思想本质看,两者都崇拜超自然力量,都是唯心主义,都反对实践实验,都要人盲目崇拜宗教,本质就是用主观的、虚假的形式来反映客观的、真实的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
对第三点,要明确科学和宗教的区别。首先,科学是唯物主义的,宗教是唯心主义的。科学概念从现实经验对象开始(客观性),而摈弃一切神秘主义的东西。神秘主义导致我们对一些基本概念不再追究,反正把它交给某个万能的主就行了,其它不管我们的事。科学从人的实践和观察开始,并且建立关于某个分类学科的体系。科学要求提供假设和解释,并依据正确的逻辑建立体系。
另外,科学与宗教和神秘主义相区别的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科学一般地与价值无关。宗教的基本信念是一个关于价值的信仰,这种价值信仰容易带来认识上偏离客观性。
根本地说来,科学与宗教是对立的、无法调和的,“自从科学诞生以来,上帝就死了”。但在一些西方科学家那里,他们的头脑中的确是将科学与价值相分离的,既存在宗教的世界观,又存在一个科学体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要解决价值观的问题,而价值观又受文化的影响,所以宗教影响到科学家的信仰是不足为怪的。此外还有科学家认识上的问题。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对于暂时无法认识的未知的领域,有的科学家无法解释,可能会相信超自然力量,最终往往会归诸于“神”。
但是,从历史上看,科学在每一领域取得的任何重大成就,都意味着在这个领域内自然规律的发现和对超自然力量的否定,意味着把神秘的作用和无知的影响从这个领域中清除出去。
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高校应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1.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的教育。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贯穿理想信念教育。3.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断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体水平。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抵御挫折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当然,宗教问题是个非常复杂深奥的问题,并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在成人世界,包括政治家、科学家、社会学者、艺术领域,对宗教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更何况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从人数上讲,世界上的无神论者可能还少于有神论者。所以,对于大学生对宗教的种种认识上的误区,光靠空洞的说教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对此,甚至光靠学校的教育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待于整个社会和政治环境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1、怀疑方法2、观测方法3、定性方法4、定量方法5、统计方法6、信息方法7、第十四章黑箱方法8、系统方法9、过程方法10、评价方法11、理解方法12、预测方法
不知道你是什么学校的,我的学生如果从网上抄,第一眼就能看出来,光这条就可以fail他/她。
5天,如果你全部用来写,还是可以的。前提是如果你一点基础、一点准备都...
这是两个毫不相关的问题,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而它的历史背景就是中国的传统计划经济的体制.
区分人群调查(如若,您对我的答复满意,请点击左下角“好评”,谢谢您的采纳。)
问题呢?问题是什么??
答: 成本会计涉及什么EXCEL财务函数?
答: 学聘网是中国最权威的教育培训与招聘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内容涵盖各类考试信息,学习资源,培训学校信息,课程信息,提供最全面的学习考试资讯和教育机构,课程分类信...
答: 侧重点不一样,前者更专业一些,因为做的领域小。
答: 省级考试局/考试院的网站,可以查询,
在哪个网站报名的就在哪里查成绩。
如,2011年海南省成人高考考试成绩查询,海南省考试局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急需1万块钱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