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闻全 有多大可能获得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奖

罗闻全 (Andrew Lo) 有多大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 知乎24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0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研究发现:买买买不是你的错_网易新闻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研究发现:买买买不是你的错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熬夜变丑变笨?买买买不是你的错?看看2017诺奖得主们都研究了些啥)
随着昨天晚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今年的六项诺奖就全部揭晓了。近年诺贝尔奖的重头戏非文学奖莫属,在看够了村上春树的诺贝尔陪跑之旅后,我们发现,隔壁的生理学或医学奖、经济学奖等,今年也大有看头啊。经济学奖:爱买不怪你先来看看昨晚揭晓的最后一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72岁的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在被问及会不会像常人一样花掉奖金时,塞勒调侃说:“我会尽可能以最不理性的方式花掉奖金!”实际上,塞勒本人对“怎么花钱”可是极有研究的。比如,常年困扰大家的“为啥逢年过节买买买根本停不下来?”“为啥抢到100元红包比收到100元工作奖金更开心?”还有“为什么总是无法实现自己年初的存款计划?”看看塞勒的行为经济学理论,你就懂了。塞勒研究指出,每个人都会建立自己的心理账户,不同心理账户中同样面额的钱却不是绝对等值的。心理账户往往指导大家“专款专用”,该在什么地方花钱,花多少钱,如何分配预算,都有一个大概的心理建设。比如,当你花500元买了一张演出门票,但在去看演唱会的路上不慎丢失了,你会选择再花500元重新买一张门票去看吗?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不会。但如果你没有提前购票,在前去看演出的路上丢失了价值500元的购物卡,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继续买票看演出。这就是因为两者分属于不同的心理账户,前者会导致你产生花了1000元高价看演出的错觉,而后者就没有这种“亏了”的心理影响。在心理账户中,一笔笔钱会被分门别类的放置。图片来源:marketingsociety.com收入带来的心理价值也会有所不同。比如100块钱工作奖金和你在微信群里抢到的100块钱红包,后者肯定比前者更具有满足感。这是因为你的网络红包账户的心理价值要远大于工作收入账户,网络账户中的1元钱甚至比工作收入账户中的10元钱,要更“值”一些。塞勒还曾提出著名的“交易效用”理论,这就能解释为啥你会在“双11”买买买根本停不下来。他认为,消费者购买一件商品时,会同时拥有“获得效用”和“交易效用”。前者取决于该商品对消费者的价值以及购买时的价格,后者则取决于消费者购买时付出的价格与商品参考价格之间的差别,即在购物时获得了多少优惠。所以不要为打折的时候买了太多并不是生活必需品的东西捶胸顿足了,因为,购买优惠商品的时候,你还在心理上获得了无法替换的购物快乐呀。此外,塞勒的“缺乏自我控制”理论认为人们总是倾向于向短期诱惑屈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年初雄心勃勃定下的存款目标最后总是不会实现的原因。这一理论最广泛的应用就是美国的“为明天存储更多”养老金计划,促使大量没有存储习惯的美国人提前存钱。在试行这一计划的第一家公司中,参加的员工最终储蓄率从3.5%增长到13.6%。生理学或医学奖:熬夜变丑变笨是真的除了经济学奖对日常消费行为的解释,让网友津津乐道的还有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叫你们不要熬夜就是不听,这次诺奖用实打实的研究结果告诉你,变丑变笨都赖它。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杨,发现了生物体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解释了植物、动物和人类如何通过调节生物节律,与地球旋转实现同步。他们研究发现,人体时钟基因正常时会在相同情况下打开和关闭,以保持睡眠和饮食周期的均衡。如果其中的基因突变则会引发疾病。周期基因反馈条件示意图研究指出,熬夜造成的睡眠和饮食周期失衡正是引发这种突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糖尿病也被发现与生物时钟有关。所以,长期熬夜容易导致高血压、内分泌异常,甚至肿瘤、神经系统的痴呆等疾病,让人变丑变胖变笨,并不是吓人的。在这一奖项揭晓后,诺奖官方发推调侃称:生物钟研究者的生物钟被生物钟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打乱了。物理学奖:为“引力波”正名与其他奖项的悬念不同,今年物理学奖的几乎所有预测,都指向“引力波”,这个能追溯到一百年前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的概念。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雷纳·韦斯、基普·索恩和巴里·巴里什三人领军的大型试验LIGO(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两年前,当两个黑洞旋转着融合到一起时,物理学家们首次探测到太空中散发出来的极其微弱的波纹。一个多月前, LIGO的两台干涉仪和欧洲“处女座”引力波探测器的一台干涉仪,从三个地点几乎同时捕获到了最新引力波事件。这在LIGO的记录上,已是第四次。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顿的LIGO天文台中一条干涉臂的定时曝光照,红色的光代表引力波。95年前,瑞典科学院在1922年致爱因斯坦的信中说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授予您去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考虑到您对理论物理,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工作,但是没有考虑您的相对论与引力理论在未来得到证实之后的价值。”而现在,这些物理学家们终于用捕获到的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一个世纪前推测的正确,开辟了一种探索太空的全新方式。获奖者韦斯说,“使LIGO项目得以落成的团队要大得多,我们只是这个团队的象征性人物。”韦斯表示,他计划将这笔奖金捐给麻省理工学院,来支持学生的研究。化学奖:继续“不务正业”“不务正业”的化学奖则依旧调皮,继去年颁给化学科学家后,今年颁给了三位生物物理科学家。他们在开发冷冻电镜的过程中第一次在显微镜下看清楚了接近天然状态的生物大分子的精细模样。冷冻电镜被称为分子生物学的“神器”,解析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三维结构越来越容易。过去数年里随处可见各种物质的高清图像,从具有抗药性的蛋白,到寨卡病毒的外观,到如今生物化学的爆炸性发展,都离不开这一“神器”的出现。冷冻电镜在2013年的技术革命实际上,自2013年冷冻电镜实现重大突破——分辨率达到近原子级别,生物大分子的世界终于清晰之后,研究者们就知道,诺奖早晚会属于它,问题只是该颁给为突破作出重大贡献的哪位研究者。今年,这个答案终于揭晓了,他们是瑞士洛桑大学名誉生物物理学教授雅克·杜波切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科学教授阿希姆·弗兰克和英国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项目主任理查德·亨德森。
但也有网友吐槽表示,几个物理学家因为运用数学方法设计并研制了一种用于生物学研究的设备,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果然还是一如既往、名不虚传的“理综奖”。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吴娇颖
责任编辑:李天奕_NN7528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他们为什么获得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1968年在瑞典中央银行建立300周年时,瑞典中央银行决定设立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决定组成一个评奖委员会,在1969年评出第一届获奖者。这项奖由于用了诺贝尔的名字,受到广泛关注,大家都在猜谁会是首届得主?
在候选人名单中有许多久负盛名的经济学家,许多人推测第一届奖应该给美国的萨缪尔森,因为他对当代经济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全面贡献,而且,他所代表的凯思斯主义无论在经济理论还是经济政策中都是主流。但结果令这些人失望(尽管萨缪尔森在第二年,即1970年就获奖),获奖者是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和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美国人甚至推测,这是评奖委员会偏向欧洲人,要把首届诺奖的荣誉留给欧洲人。
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我们可以公正地评价这次评奖是否恰当了。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评奖公告指出:最近十年来经济科学发展中最明显的特点是突出经济过程自身精确性的数理统计技术。正是在这些领域内,弗瑞希和丁伯根教授做出了开拓性贡献。这就是说,丁伯根和弗瑞希获奖是由于他们对计量经济学的贡献。因此,评论把第一届诺奖授予他们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计量经济学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贡献对这门学科建立的意义。话经济学人
经济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经济学所研究的是经济现象的内在规律。这些经济现象可以用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来表示。经济变量是可以用不同数值表示的量。所以,经济学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可以运用数学工具。而且,经济学的科学化也是从经济学的数学化开始的。但经济学成功地运用了数学是在20世纪之后。经济学运用数学形成了两个分支: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是用数学工具与方法来表述、论证和发展经济理论,计量经济学是把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结合起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并进行经济预测。
计量经济学是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发展起来的。这个名称就是弗瑞希模仿计量生物学(Biometrics)创造出来的。计量经济学分为四个步骤。根据经济理论建立模型(即计量经济模型),用数学公式表示理论所涉及的各种经济变量的关系。估算参数,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求出模型所涉及参数的估计值,这是对各种经济变量重要程度的定量化。检验模型,包括经济理论检验、统计检验、经济计量检验和预测检验,这就是用一定的准则来检验所建立模型的可靠性。运用模型,代入各种统计资料进行经济分析、经济预测和政策评价。
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尤其是借助于计算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它的用途越来越广泛。计量经济模型可用于定量分析经济状况,宏观经济模型可以分析一国,甚至世界经济状况,微观经济模型可以分析一个行业,甚至一个企业的经济状况。在这种基础上可以用于预测经济形势,作为个人、企业或政府决策的依据,也可以用于分析不同经济政策的政策效应。计量经济学家编制了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精确的模型,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复杂经济世界的理解,而且解决了许多现实问题。例如,货币政策要在实施后6个月才能发挥作用,这就是计量经济模型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有利于改善货币政策的运用,把握时机更好地稳定经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计量经济学的诞生、发展与运用是现代经济学最重大的突破性进展。为计量经济学做出开拓性贡献的人获得第一届诺奖当然是名至实归。
获奖的为什么是丁伯根和弗瑞希呢?丁伯根是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开创者。20世纪30年代,丁伯根应国际联盟的要求建立检验经济周期理论的模型。他以美国经济为基础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宏观经济模型。该模型包括48个方程,通过求解方程组可以得出一个用来描述整个经济周期特征的差分方程。1936年,丁伯根为荷兰经济建立了一个宏观模型以反映不同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收入、消费、商品、劳务、货币流量、通货膨胀、就业等。丁伯根提出了动态分析方法,并逐步完善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模式。他利用宏观模型分析经济活动的方法现在已得到广泛运用。在1939年出版的《经济周期理论的统计检验》中,他从整体上探求经济周期的原因,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突破,也开辟了宏观经济新领域。在微观经济学领域他把计量经济方法用于需求弹性分析,并提出了产量与价格动态变动的蛛网理论。他1939年出版的《计量经济学》是系统介绍该学科的第一本著作。同时,他还在收入分配、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等方面有重大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经济学评奖委员会主席林德伯克对他的评价是:“建立了一个涉及约50个方程式的计量经济系统,并借助于统计分析测定出反应系数和‘前导与滞后’。他的若干结论引起了广泛注意,而且,至今仍然是人们辩论的题目。”
“他在计量经济学方面的先驱著作对以后方法论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弗瑞希就开始了计量经济学研究,这个学科的名字是他起的,定义也是他下的,他还担任计量经济学会的首任领导并主编《计量经济学》杂志。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中他集中于三个领域:宏观经济、生产理论和价值理论。他是动态经济分析的先驱,提出了“运用完全回归系统进行统计合流分析”的方法,并提出了测量边际效用的新方法。这些对以后的计量经济学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诺奖公告称他是“理论和方法推导领域的最有影响的开拓者”。
今天,由丁伯根和弗瑞希开拓的计量经济学已经蔚然大观,并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在这一领域中获诺奖的经济学家越来越多。面对这一切,我们会感到第一届诺奖评得何等正确。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