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事问我狗狗币有没有投资价值什么投资经验,说她也想投资,但我又不知道这一个方面,有知情者可以帮我解答这个问题

日,创业社交平台微链宣布完成2800万A轮及A+轮融资。A轮融资由如山资本、博将资本领投,银杏谷资本跟投,并于短期内再获的A+轮投资,总投资额2800万元。微链App于2015年3月开始运营,专注于&为创业链接一切&。本文为创始人蔡华去年一年创业所得感悟。2015年,注定是创业史上最精彩的一年。从李克强总理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在政府层面上全民感受到这股热浪。2015年过山车式的股市,对早期的风险投资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到2015年上半年的创业投资热,似乎只要与互联网搭点边的项目都能轻易的拿到投资。到了下半年,瞬间变脸进入&资本寒冷&,投资人似乎都捂紧了口袋&&变化如此之快,导致许多创业者都来不及反应,其中我遇到比较多的三种典型情况:2014年拿到天使投资开始创业,到15年年初拿到A轮,形势一片大好卯足劲准备大干一场,所以拼命扩张。然而忽略了现金流和赢利模式的验证,&资本寒冷&一来就错手不及,但庞大的团队已经难以调头。2015年初拿到天使,因为15年初拿天使投资非常容易,偶尔还会出现投资人抢项目的情况,导致创业者心态发生变化。很多产品和模式得不到验证,到下半年时靠故事很难再获得融资,而且由于之前融资过程过于简单,在估值和投资人上的心态也经常摆不好。2015下半年开始创业的,很多是阿里的同学。聊下来发现感觉完全不对,大部分是受到老同事的感染,同事出去创业拿到数千万投资,我去创业肯定更简单。实际上对要做的事完全没有深入的思考,都没有,因为自己还是在职状态,等着拿到钱出来招人创业。在估值上更是非常离谱,完全按媒体稿的额度来报价。以上这三种情况,相信大部分投资人都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案例。但2015年也是最鼓舞创业者和投资人的一年,除了能直接感受到政府和媒体的认可与支持,主要是移动互联网的红利,真正起来了一批者。但这些创业项目大部分是12年和13年开始做的,经过2到3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记得2013年我们组织过的几次行业沙龙,很多项目当时都刚刚起步、或才拿到天使轮或A轮。、铜板街、in、树熊、点我吧、房产销冠等等,现在估值都已经达到或接近10亿美金。在整个创业过程中,这些项目都不断地自我变革,这里面时代的红利机会、创始人的坚守和能力、资本的推动,可以说都非常重要。14年下半年出来创业做微链,我也作为一名创业者在经历着整个2015年。结合我自己这一年多时间的创业经历,加上这几年的投资经历,说说同时作为一个亲历者和旁观者&我所感受到的创业&。创业,应当看得更远记得12年我们讨论打车App的投资价值时,我们还在计算杭州一天电话约车2万次,平台每单可以收多少,来测算整个市场空间。现在想,是不是没钱的我们当时很可笑?事实如此,再回想13年你又是如何想打车App、美团、京东的?再找找当时主流媒体评论看看。看得更远,创业者的远见事后说总是更简单。今天来看,滴滴可能永远都不需要在叫出租车上去挣钱,还可能一直贴钱。道理很简单,刚需的打车为滴滴带来了高频的出行用户。针对出行用户可以有更多的赢利方式,也就是说更高维。如果其他平台想从出租车、代驾挣钱,应该都难以成为滴滴对手,因为他的主要赢利点根本不在这。同样美团从团购平台、到外卖平台、到生活服务平台,不断在打开更广阔的天地,的远见超越了团购鼻祖Groupon。同样2015年让人大跌眼镜的一个项目&猎八戒&,从渐渐被人遗忘到100亿估值,其商业逻辑也是跳到了更高维。原来的猎八戒平台,一直在思考怎么从设计交易中获得收入,局限在交易额和用户跳单中。跳出这个思维,怎么从&猎八戒&人群去赢利,所以有了商标公司&猪标局&、印刷平台&八戒印刷&等。会发现自然又简单,一下子变成企业服务平台,想像空间和更多赢利模式就出现了。理解猎八戒前后模式的深层次差别,就能理解&高维&。不要局限于某个工具和某个需求去赢利,要从你的用户群体上发现更高的商业价值。所以我经常和微链的同事说,在创业活动这块,微链肯定更容易获得市场合作。其他活动平台的是想从活动本身去赢利,微链只是想让自己的用户可以找到更多的创业活动。所以我们不会去想怎么从活动主办方身上去赢利,除了提供免费的报名平台、免费的短信通知,我们还为这些活动带来精准的报名流量。执着:看清一件事的方向&给建议也是一个双刃剑&,这是2015年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我比较大的感受。很多时候投资人的意见会左右到创业者的想法,创业者出于对投资人经验的信赖、或为顺利拿到投资有意迎合,很容易与投资人的意见&一致&,从而出现&投资人&与&创业者&越聊越high的状态。当资金投下去后,创业者按着大家一致的方向去努力了几个月后,发现情况并不如想像中的顺利。这时创业者很容易产生怀疑,会把原因都归结到方向没走对,而忽略了团队和产品等自身的原因,并急于改变创业的方向。这背后的原因是创业者对项目并没有深层次的了解,只是认可投资人的意见,缺少自己深层次的思考。在项目遇到困难时,就会失去方向感,不知道坚持下去是否能行,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调整方向。所以项目的创始人一定要看清一件事的方向,对自己做的事有较深的理解。只有当明确终点的方向时,才不会因为一事的弯路迷失自己,才知道应该坚定的向那一个方向调整。就像春节回家大家都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最终的目标是回家,所以你会综合各种现实情况来选择坐火车、坐飞机或者拼车回去。创业的道路也是如此,明白自己的目标,不断绕过前进路上的障碍,那怕绕行一段路程都不会改变你前进的方向。如果你已经看清远方,这时就需要一点点的执着,让自己不会轻易被击倒。但不能执着错了方向。要明白有些模式不可复制,同样的商业机会只有2-3年的窗口期。记得在14年8月有个拼车项目寻找B轮融资,当时就是Uber人民优步的模式,司机固定价格2元/公里,当时每天已经有近千单。我的判断是时机已经失去,如果在13年可以做到这个数据还有机会。14年滴滴快的在出租车市场已经基本垄断,我当时就与几个投资朋友说滴滴在15年下半年肯定要做这个模式、而且可能做代驾,当然最后Uber加快了这个过程。在项目判断上我还有一个逻辑,你的项目顺利发展二年后会是一个什么状态?你做二年后,与别人从头开始做有没有什么优势。就是你做二年的时间,是不是用流量或资金可以在短期里可以达到的,说白了,再复制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就是你项目的价值。这就是我为什么对很多上门服务不看好的原因,创业者辛辛苦苦培育的市场和用户习惯,只要一个互联网土豪拿出一点补贴和流量就可以迅速拉拢你的用户和上门服务者。因为你的平台并没有给双方带来更多的价值还是低频产品,而且你本身都做不起来。什么类型的项目有这样的价值?比如51信用卡在用户信用卡数据上的积累模型;酷家乐10秒钟在线渲染效果图的技术;点我吧(点我达)在短距即时物流上的成本管理&&这样的项目你花同样的时间和资金都不一定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是不是所有的模式一定要难复制?不一定,有些模式就是比较简单粗暴,就看团队能否在2-3年时间里迅速做出成绩。,是一种内在感染力同样的项目还要看什么团队去做,而团队是由创始人决定的。我们都说创始人要有领导力,但凡创业者都会认为自己有领导力,能指挥别人干活。对一个而言,我认为创始人的领导力只有一个判断标准:你能聚集一帮人与你一起奋斗。领导力的差异,就在于这个团队的整体能力,以及团队对创始人的认同感。在招聘行业判断一个高端人才的办法,你以前带过团队的平均薪资和人数,决定了你的整体能力。领导力的判断也大致如此。在早期创业阶段,领导力更体现在创始人对团队的感染力上,让团队都感受到你的远景、并愿意一起努力。要让团队相信与你奋斗是非常值得的,那怕失败了也是人生的重要财富,而不是后悔。基于这个前提,我一直在微链团队里强调公司在100人以内不应该太多管理。记得有次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创始人在朋友圈中自豪地嗮员工手册,目测有几十页,而据我所知公司应该才20人左右。我觉得非常诧异,因为在应该把主要的经历都放到业务层面。单不说搞这个员工手册花了多长时间,就说这一本厚厚的员工手册总要相应的日常制度和考核在保证执行,这又需要多少资源。而且当公司到100人时,这样的手册肯定不会再适用。早期的创业公司,在管理上一定要简单可操作。更多地要靠创始人内在的感染力去驱动团队的每个人,这种感染力某种程度上也是创始人的格局。创始人选择的方向,与团队的分享精神都体现了格局。体现不一定是高薪或股份,有时就是一种态度,一种能被团队所感知的态度。所聚拢的一帮人不能是冲着薪资来,而是相信你而来。这些都会反映在产品的迭代速度、团队运营能力上,最终也就反映在融资能力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idea都是你早想过了的,但去做和做成的却不是你。不谈理想但总要相信些什么这个时代,很多词已经被我们用坏。小伙伴一再嘱咐我不要用昨天文章中的词,但肯定还是要说些内心的事。很多人都说我们现在缺少信仰,但信仰又是什么?作为创业者,我理解的信仰就是你内心的那份坚持,坚持自己的创业在改变着什么。也许是改变了自己的经济条件,也许是改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也许&&当然更可能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没法让每个人的信仰都是最伟大的,为了改变自己的经济条件也没有什么可耻。只要能变成自己内心的坚定想法,你就会要去努力去坚持。但你所坚持的改变应当是美好的,要有自己的底线。在创业过程中对投资人负责,努力使用好每一份钱,更不能做像e租宝这样对社会有恶劣影响的事。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去创业做微链,我的答案就是内心深处的一份坚持:想带领一帮人在这个时代留下点什么。那么多互联网创业项目在改变我们生活,那么多资金在投资互联网项目。但能为所有创业者服务的平台很少,很多投资人还在使用最原始、最低效的方式在找项目、找创业者。这里面一定可能做些什么,所以我们做了微链,希望能让所有创业者在微链上能进行交流、参加活动、找到最适合的投资人、找到所需要的各种服务。所以,改变创业的创业,就是我努力想做的事,相信也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事。本文由作者授权创业邦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来源,违者必究
24小时报不停
标天下完成数百万天使融资
谷歌将推出安卓聊天服务:挑战iMessage和WhatsApp
今日头条推出“国风计划”
立刻出行宣布完成天使轮和A轮融资2000万美元融资
天猫精灵与三车企达成合作,发布“AI+车”解决方案
传蔚来资本即将完成5亿美元离岸基金首轮融资
沃尔玛收购Flipkart大部分股份交易最早下周达成
腾讯切入电影发行业务:腾讯影业成立腾影发行公司
平安好医生5月4日赴港IPO,预计募资超80亿港元
小鹏汽车发布长途自驾记录,G3价格区间定为20-28万
美著名加密货币对冲基金预测比特币价格将触底反弹
山西首富出让7.27%股权,环球易购创始人将实控跨境通
BOSS直聘发布一季度报告,北京白领平均月薪10521元
苹果举报运营商阻碍自由转网:eSIM卡被迫叫停
陈伟星:反欺诈、反传销、反操纵成区块链世界自我治理当务之急
工信部:我国芯片水平已越来越接近世界第一梯队
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3年内,电动车高价仍是趋势
中兴再发公告:已采取措施遵守拒绝令
百度回应用户搜"假德邦"被坑:系资质审核误判
魅族发布15周年纪念之作15系列,售价2499元起
数据泄露虽让FB麻烦缠身,但广告业务并未受实质性影响
百度高管称芯片未来将与AI更多结合,中国要抓住机遇
京东方A:未获悉任何受到美国制裁官方信息
中兴通讯再发公告:把合规视为战略基石和经营前提
腾讯与福州签署战略协议,联合打造“智慧城市”
工信部通信发展司:预计明年下半年产出第一批5G手机
华为董事长梁华:5G、IoT等新技术让数字化进入新阶段
华为淡出美国大举进军加拿大,和多家运营商签约
中移动董事长:将尽快取消国内流量漫游费,加快5G商用
华为回应“撤出美国市场”:以官方信息为准
马云:中国需要一大批超越BAT的大公司和数字经济法
马化腾:以“数字工匠精神”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
外媒:苹果为iPhone寻找新OLED屏幕供应商遇阻
外媒:美国商务部允许中兴提交更多证据
未获中国监管部门批准,东芝讨论不再出售半导体业务
中国联通计划两年内清退2G网络,重点推物联网和4G
上海新政整治现金贷,第三方助贷“断路”
全球最后一家苹果手表专卖店关闭,黄金表清仓退市
神州车闪贷遭遇成长烦恼:拖车费引争议有个女同事,我跟她没说话她自己跟我主动说话,但我以前也没处过对象没经验,_百度知道
有个女同事,我跟她没说话她自己跟我主动说话,但我以前也没处过对象没经验,
有个女同事,我跟她没说话她自己跟我主动说话,但我以前也没处过对象没经验,没有恋爱经验,一个内向话少的人,我喜欢她,看她样子也对我有点好感吧 ,但我不知道跟她聊些什么,跟女生说话特别紧张不自然,我该怎么去追她?
我有更好的答案
用心就好,把她当做你现在最大的工作,她会感觉到的。具体方法你自己摔打吧,没摔打不会成熟的。
采纳率:61%
来自团队:
努力表达自己的心意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微·峰岚】红杉资本合伙人:不满足这4点,我将不再投资!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微·峰岚】红杉资本合伙人:不满足这4点,我将不再投资!》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微·峰岚】红杉资本:不满足这4点,我将不再!》 精选一周逵,红杉资本中国。1989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现为武汉理工大学)获科学学士,他于2000年从清华大学,获得电气自动化硕士。红杉资本中国合伙人,2005年加入红杉资本。我的故事我是1989年毕业的,那是动乱的一年。当时我的想法就是赶紧到企业里面去工作,因为自己很年轻,到什么地方去我都愿意。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韶关的一个山区里冶炼,当时我所在的公司是整个山区里唯一一家像样的合资公司。我在这家公司干了三年半,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就是这家公司是亏损的。最后,我是看着银行去仓库里拉货,流着眼泪离开那家企业的,毕竟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自己为此也付出了特别多的努力。我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个学校老师办的公司里上班,在这里自己做得心应手,于是很快就变成了公司里的一个负责人。当时,这家公司有一个做交换机的机会。要知道在1992年就开始做程控交换机,肯定具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其实力和地位和现在处于领导地位的通讯设备厂商几乎是并肩的。但最终,这家公司也没能发展起来。如今来看我将原因归结为,没有一个好的机制,这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发展。这家公司没有一个目标把大家凝聚在一块,导致员工做事情的时候是驱动的。经常就是瞄准一个机会做出一个产品,很快赚到一笔钱,然后又重新寻找下一个机会。我的那些同事都很有才华,但是大家不能聚拢到同一目标上,这就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其实我个人的目标没有想得很清楚。但之前有很多机会去了解小企业的经历,如在看来对我帮助很大。后来进入投资行业,我最初的想法就是想看看钱是怎么赚出来的。我想要了解为什么自己以前非常努力工作过的两家企业最终没能发展起来。当时有一个机会,我进入了联想。在联想我看到了中国优秀企业的运作机制、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我也见识到了联想的领导人柳总的风采和工作方式。联想是大企业,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做法差异很大。大企业的战略规划能力,对队伍运作的要求,让我受益良多。之后我就进入了。在我看来做企业和的体会很类似,做企业的人关注客户,关心自己的企业能不能做长久;做人关注这家企业能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能不能长期为客户创造价值。投资的四个标准我接触的第一个是一家做地理信息系统的公司。因为我之前一直待在企业里,对钱非常难挣感触很深,所以自己一做投资手就抖。虽然投资的钱不是从我自己身上掏出去的,但不管投多少钱,对我来说都是一笔很大的钱,所以我不敢说是否该投这个公司。另外,当时我确实一点经验都没有。当初柳总问我,你觉得这家公司能够打到85分吗?在这家公司的最后一个决策会议上,综合各种因素,我确实觉得它没有85分,所以就没有投资。第一个投资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几乎跑遍了和它相关联的所有公司,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这个行业的了解程度。现在回想起来,我挺珍惜当初我撤下来的感觉。因为是很难的,你想迈出第一步,但你又必须要守投资纪律,而且还要为人诚实。实际上,我完全可以说90分,因为我和这个公司的交流是最多的,但真实情况就是这个公司的状态没能达到85分的要求。我第一个真正做成的项目是一个做软件外包的公司,我们在2001年底开始调查这个行业,在2003年才决定投资这家公司,这同样也是一个非常让人犹豫不决的过程。早期创业公司身上毛病特别多,需要判断什么毛病是可以改的,什么毛病是暂时的。在我看来这是对投资人的最大挑战。那家做软件外包的公司就是中讯,也是差一点被毙掉,最后反复开会才决策通过的。当时我的压力也很大,因为这个项目再不过我可能就没有办法在这个行业待下去了。我从2001年开始做投资,在2003年才投出第一个项目,相当于前三年自己还没起步,可以想象当时那种压力对我而言是非常大的。如今有不少创业者会问我们的准是什么?其实,对于每一家公司的投资标准都差不了多少。在看一家公司的时候,从红杉这个角度,我们一般会从这四个方面来判断:第一个方面,先看这个行业是不是可为。基本上你面对的人都是聪明且富有激情的人,那这个行业是不是可为,也就是这个行业能不能出现大公司,这是我们在见创业者之前就要有所判断的。第二个方面,要看这个项目的商业模式和技术优势能不能支持其健康的发展。过去我们看到有很多创业者做了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但却没有商业模式。这类的创业者可能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没能做一些系统性思考,比如:你给用户创造的价值是不是能分享的?如果你给用户创造的价值是不能分享的,那这个价值就不会长久。我们判断一个公司的前景,还是会从用户那里去找,看用户喜不喜欢,用户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是不是能长久留有你的位置。随着你的生意越做越大,公司是不是也能越来越好发展?一开始能挣到钱,并不能说明这个事情有巨大价值,也许你做大了之后反而只能挣小钱甚至挣不到钱了。是否有核心的技术而且该技术具有商业价值?第三个方面,我们会考察你是不是做这个事情的人。现在最为稀缺的是优秀创业者的资源。所以,好的投资值得投资人去敲创业者的门。我们也在找什么领域能出好公司,哪个公司在这个方面已经开始在做了,而且做得还不错。这些可能都需要在他还没有要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先了解到,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反应是最快的。第四个方面,就看价格是不是能谈拢。创业失败的原因实际上,创业绝不是你能拿到投资就意味着成功的,因为所看到的成功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投资人下不了决心投资,但这并不代表你的方向是错的。可能你身边的机会很多,但投资人并不认为这是好的机会。创业不是非得拿到投资才算创业,创业者的成功与投资人要的大成功是不一样。投资人所追逐的东西,也未必是创业者需要追逐的。比如,投资人投了1亿美金,可能是想赚10倍,变成10亿美金。但对创业者来讲,你未必一定要赚回10亿美金,所以创业者不要盲目去跟投资人所追逐的热点。另外,创业者在自我学习上,不管你多牛,比起你要做的事,你永远都还不够牛。很多创业者觉得自己很牛,投资人看创业者也很牛,所以大家一拍即合就开干了。结果到最后还是没有达到目标,原因是什么?抽象一点来讲,失败的原因就是创业者缺乏改变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的能力和你以往的经历无关,有些创业者因为过去太牛,反而在新的事物上变得刀枪不入了。改变意味着你要暂时放下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技巧,跳出你的舒适区,去学习那些对你而言不熟悉甚至是有难度的技能。而这绝不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因为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脑细胞再重新改写一下,这会带来心理和身体上的巨大痛苦。但当你要实现一个更大的目标,或者承担更多的责任时,你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也会是你不得不要做出的改变。两点建议我在这个行业呆了十几年看过很多创业者,如今总结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建议想分享给创业者。第一个建议:保持诚实。诚实不是从道德含义上来说的,而是一种对价值和目标深刻的认识。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现象,有的创业者喜欢说大话,但你要清楚诚实对你的公司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拿到钱并不能说明你就是对的。有时候创业者为了激励团队,也为了吓唬一下对手,说高了自己的融资额。我很理解创业者这类的行为,但这样做并没有太多的价值。相反你应该思考,拿到融资后你又可以给自己的用户创造什么价值。实际上,不诚实也会让你付出巨大的成本。首先,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你说的东西自己要花时间去填上。有时候这个填坑的过程会让你把自己宝贵的时间都浪费在里面,反而把自己真正该做的事忘了,或者来不及做。其次,说大话看似门槛非常低,但这样做的成本非常高,有可能最后你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信用。创业与投资的圈子是非常小的,如果你没有了信用,当你再需要支持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帮你。钱也不能帮你把信用换回来,有可能你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换回大家的信任,但人的一生何其短暂。第二个建议:保持匠心。匠心的第一个表现是专注。市场上有无数的机会,可以说都不是你的,因为属于你的机会可能就是你选择的那一个。如果你不专注就不专业,为什么要专业,因为专业可以带来更大回报,这是我十几年来的深切体会。匠心的第二个表现是诚实,诚实是一种能力,不光是一种态度。如果你不能诚实面对事实,有些事实即便是摆出来了你也会看不到,或者你根本不愿意去看它。匠心的第三个表现是自律。自律是对自己的约束,放在一个组织里,自律包含了对组织智商的尊重。我们这个行业本来是艺术家的、是英雄的时代,但你可以看到最后留在台面上的,全是一个组织,一个团队,一个品牌,而不是一个人的名字。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各位创业者能有好运。《【微·峰岚】红杉资本合伙人:不满足这4点,我将不再投资!》 精选二首席评论丨与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这五年》系列专题片简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回望五年发展,我国金融业砥砺奋进,成绩辉煌。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如何让金融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如何未雨绸缪、防范?如何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让资源配置更加高效?站在历史新起点,如何继续迈步向前翻开金融发展新篇章?推出十期特别节目——《发展与变革 中国金融这五年》,自日起在《首席评论》栏目播出,敬请关注!嘉宾周逵——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徐小平——真格基金创始人肖冰——达晨创投执行合伙人、总裁邓锋——北极光创投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陈玮——深圳市东方富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合伙人汪潮涌——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文字实录私募股权与创投基金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起世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期,当时人们为了解决新兴产业和中小型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开始运用私募进行资金筹集和运作。而其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86年,中国创业的成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和已经达到6.37万亿元(注:据的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8月底备案),于实体经济中最具创新性和成长潜力的公司。陈玮:这个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不到二十年的时间,特别是,发展虽然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也是几波几折,现在应该说我从事的这个行业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机,我们从数据上可以看到,现在在中国的上市的企业,50%以上的这些企业背后都有和PE和VC的影子。换句话说,PE和VC投资的企业,他们在中国经济成长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企业上市的中小微企业过程中。我觉得我做了投资十几年,这个行业应该说90%的PE、VC企业,他们都符合中国的中小企业、实体企业的发展。徐小平:国家提倡创业、创新,那你想想创业创新,三个小伙子聚在一起,吃个盒饭还得要钱,租个办公室也得要钱,买个电灯也要钱,所以VC、天使就是创业创新燃料,创新创业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投资人是燃料提供者。周逵:我们是特别重要的一股力量,很多创新的东西需要迈很多门槛,需要初期做很多的投入,创业者需要伙伴来支持。那之前可能没有这样一股力量做不到,而且有些事情,比如跨十年十五年的事情,没有VC这样的接力棒的话,也没有人做这样的事情。VC是一个非常市场化的一个选择,它会鼓励现有的一些东西加速产业优化。所以可以看到在我们这个行业,有一些新东西,有些特别大的改变,好像几年之内就发生了。那些没有竞争力的(生产)方式,很快就被淘汰了。当下,中国实体经济的转型,正是私募股权与创投的主线。2017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中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要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作为行业发展的根本导向。作为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私募股权与创投基金正在坚持行业本源,切实服务于实体产业转型和创新型增长。肖冰:我们VC、PE理论上不会投传统行业,要不就是特别创新的行业,要不就是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的机会,所以VC、PE肯定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最主要的推手。而在中国尤其明显,大量我们的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他们找到我们这样的机构,我们看到今年上市的公司一半以上是有VC、PE支持的,这就说明我们是真的起到了一个主要的推动作用,我们真正是推动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我们每一分钱都推到实体经济里面。邓锋:BAT大家都知道很牛,腾讯的市值,阿里巴巴的市值,这些都是VC投的,其实VC在科技公司成长当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确实科技公司需要快速投入,早期公司还没有资本的时候需要大量投入,因为大家跑的速度都很快,你必须跑的比别人快才行,这样就需要VC的支持,所以我们不是锦上添花,绝对是雪中送炭。私募股权与创投基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腾飞据中统计,目前近80%的于企业起步期和扩张期,70%的基于企业种子期、起步期,全力助推企业的早期发展。在方面,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芯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通过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有力推动了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创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周逵:我们看好两个机会,一个是技术创新推动,另外一个是消费升级的拉动,技术创新推动,其实最主要的力量是互联网,消费升级拉动,最主要的是新的服务业,其中健康可能排在特别重要的一个位置上面。邓锋:看大的社会发展趋势的话,我们投资最多的第一大块,还是以人工智能加上加上为主体整个IT的行业,因为它牵涉到云、端的芯片,牵涉到很多传感器,牵涉到很多人工智能的一些系统等等各方面,整个是一个大的TMT,或者IT行业的变化,这仍然是我们最重点的一块。第二块就是像以基因测序,大家知道的生物技术为代表的一些精准医学,包括诊断,包括新药等等这些大的健康行业,这两块是我们最聚焦的,未来我觉得可能从现在看的话,不是说半年一年,三五年、十年可能都这是两块最大的(增长点)。科技型创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资本密切合作,并肩而行的例子,在媒体上、生活中屡见不鲜,“我们是切身感受到了创投机构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我们什么还没有的时候,可以帮助你企业在早期能够很顺利的建立起来。我觉得我会用三个词来形容投资人所扮演的角色:第一个是导师,第二个是伙伴,第三个是朋友。”这家由几位博士生所创办的医学高新技术企业,曾在2012年遇到过钱都花光、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家创投机构得知后,在正式协议还没有签署完就借给企业一笔钱,并在产品营销战略、人力等方面帮助企业以更好的状态进行管理运营。陈玮:私募股权有这样几个功能:第一个,发现值得投资的企业,寻找到最值得投资的人,把钱投给他;第二个,让创业者成为现在这个公司的主角,我们站在创业者背后帮助创业者;第三,用它独特的方法为创业者,因为私募的这些往往是相对比较有经验的资金管理人,他们除了有钱以外,他还有独特的。私募股权与创投基金有效提升企业价值私募股权与创投基金不是被动的参与者,而是主动的投资人,从价值发现、发掘到发展,都积极参与到被投企业的价值提升之中。所以人们常说,一个好的私募股权与创投基金是带着资源的资本,除了投钱以外,还提供增值服务,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独特的作用,帮企业避免创业路上一些不必要的挫折。周逵:我们是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很努力的在理解创业者的环境,理解他的行业,在帮助他。我想这个就是最清晰的,对我们自己角色的认识。肖冰:早期的时候我本人就是,我在做项目的时候,做每一个项目投资的时候就像我生了一个小孩一样的,我是特别投入感情。企业在我们这个里面能够被达晨整个平台和生态所支持,比另外的一个单打独斗的机构强很多,我们在各个方面都会给他支持,产业上、资本运作上,包括管理上,战略上,我们就不断强化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就是让他成长的更快一点,长的更强壮一点。我们希望每个企业都成功,我们会倾注我们全部的资源嫁接给他,给它增值,一起创造价值。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摩拜单车……这些在中国快速成长的互联网企业们,无一不是借助私募股权与创投资本的力量,紧紧抓住时代的浪潮。由于常常站在创业者背后配置资源、助力发展,优秀的创投机构也因此被人们称为有温度的资本。将中长期的资本匹配给需要发展的公司,让创业者更加安心的在专业领域施展才华,同时使回报最大化,实现与创业者的互信与双赢。徐小平:真格,我跟王强都是新东方的联合创始人,我们都是创业者,所以我们跟创业者在一起的时候,特别深邃地了解他们不仅是资金的需求,还有人才的需求,战略的发展,我们更懂他们的内心,因为创业者说到底还是孤独的,无论你多么成功,无论有多少人,你永远面临着竞争对不对?这种竞争就导致每个人那种压力、思考和孤独感,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帮助创业者,做他们的陪伴,做他们的啦啦队,说实话,我还是啦啦队的队长。邓锋:你要知道企业家需要什么,企业家比较不需要什么,在企业家需要的地方给他资源,包括头脑风暴,帮他招关键的人,帮他梳务系统的建立,还有一个要做的事就是要跟企业家建立信任,你有了这种信任,企业家碰到困难的时候,你可以拍拍他的后背说“没关系,我们跟你一起往前走”,你不能说他碰到困难,数据没达到,说“你为什么没达到?你跟我说今年做那么多,为什么没有做到”?如何在创业者最需要的地方予以帮助,成为私募股权与创投机构完善投后管理的原动力,随着投资规模的日益增长,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投后管理服务日益受到重视,有调查显示,66%的投资人看重投后管理带来的绩效改善(注:和讯,2015),企业从种子轮到,都需要在融资、市场、企业运营、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多个维度的投后服务,以降低企业潜在风险,实现投资的。陈玮:我提出一个战略,叫宁做榴莲不做香蕉,要打造PE投资驱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体系,要完成这样一个链条和体系。把我们的服务变成体系化的,这样的话对被投就会比较大,投资加服务,具体落在机制上,而不是个人的行为上,不会出现我有资源帮到他,我没资源就帮不到他的情况,所以我们现在正在逐步完善和搭建投资加服务的平台。汪涌潮:我们有一个很专业的投后管理团队,我们原始的团队,一直要跟到项目退出的位置,在每一个阶段,每一轮融资,每一个重点发展的节点,我们这种投后管理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说每年我们有两次我们被投企业的年会,然后在年会上我们超过150家企业,这些创始人在一起,他们就会形成自己的合作机会,合作生态,比如在一个产业链上上下游互相借力,比如互联网企业互相导流,共享用户,共享客户资源回顾私募股权与创投基金行业发展在“募投管退”的中,私募股权与创投基金一方面通过将社会资金转化为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通过中长期投资的方式,引领了长期的理念。随着行业顶层设计《》即将落地,的专业性稳步提升,运作不断规范,资产规模逐步扩大。三十多年的时间,管理人数量就达到近一万两千家,基金数量两万五千多只,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小平:飞跃发展!我在入行的时候,他们说中国最有名的投资人就几十个,中国就是几百个投资人,最近有一个机构做统计,他们统计有五千家机构投资人,有一万一千名个人投资人,所以中国的投资事业在过去五年发生了世界级的飞跃。欲知中国的VC投资行业怎么样,就看中国创业创新是多么的沸腾。这个过程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以及我的同行们,为此做了一些贡献。肖冰:过去这几年,应该说**是特别的出了很多政策支持这个行业,我们也深受鼓舞,也是感到自己责任比较重大,作为行业,特别是本土人民币基金的一个代表,我们感觉到这个形势是非常好的,确实过往这几年发展也是挺快的,但是总体来说,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离它应该到的那个高度和规模还是远远不够的,和社会对我们的,和中国经济对我们的需求,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非常努力的工作,我们看到有大量没有覆盖到的企业,没有办法服务到,虽然已经有这么多了,但是你占整个社会融资的比例还是非常的低,所以我觉得未来发展的空间仍然是非常大的。展望私募股权与创投短短几年间,在管理人、备案基金数、管理规模、从业人员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自2015年1月到2017年8月(注:有备案登记数据起至今),管理从2.11万亿元增长到10.21万亿元,增长了3.84倍,其中,股权及创投基金更是贡献了主要力量,占的62%,在及创投基金的募资及有所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却实现了逆势上升,很多人认为这个行业正处在史无前例的发展期,身处其中的从业者也感同身受。肖冰:现在市场上的钱是非常多的,想投到我们这个行业的资金也非常多,人才也特别多想到我们这个行业,但是我的希望,还是要有一批比较支柱性的企业出现,我们创投公司有一批比较骨干的、长期的、稳定的力量出现,这个我觉得还是比较少。现在还是大量的新人比较多,新的机构比较多,和小机构比较多,应该有很多家,有一定比较能力的,并且是长期价值投资的机构、品牌机构能够出现,我觉得这个可能对整个行业会起一个很好的推动的作用,一个榜样的作用。我们要尽快成长,我们这个行业的那些有抱负有理想的团队和机构,也要尽快成长起来,抓住这个机会,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市场参与主体的不断壮大,私募股权与创投基金正发展成为资本市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据数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私募股权与创投基金投资的企业中,有589家成功登陆,1731家挂牌(注:协会数据),通过把握资本市场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助力企业直接融资,促进实体经济可持续化的发展。徐小平:只有证券市场健康、成熟、畅通,早期投资人才有希望,才有动力,你像我们投资的目的还是为了投一百万进去,十个亿出来,这就意味着创业者全社会财富的巨大成长……你猜我是怎么开始做投资的?就是因为新东方上市了,我有钱了,所以我把大把的钱投入了创业创新这个浪潮里面去。所以积极的证券市场,畅通的上市通道,是整个中国不要说是VC行业了,投资行业,而是整个中国创业创新的重要的生态环境。陈玮:中国具有全世界最好的市场,这个市场需要大家一起呵护,我觉得只有这个市场有相对好的流动性,相对好的经济和资本市场匹配度高了,大家才有赚钱的机制,中国目前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我记得我做投资的时候大概十七八年前,那时候说全世界最好的私募股权投资的地方,第一是美国,第二是以色列,现在就是美国和中国。中国从现在发展趋势来看,或许有一天我们会超过美国,因为中国经济如果超越美国,一定也会赶上美国。我们投资就是的经济,就是投资中国的机会,投资中国发展的趋势,这点是可以看得到的,整个行业发展,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微·峰岚】红杉资本合伙人:不满足这4点,我将不再投资!》 精选三作者:段永平,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来源:投资研习社(ID:tz_yxs)段永平,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本文讲述段永平如何在网易、腾讯赚取百倍收益,文章总字数高达2万,真知灼见,干货中的干货,建议收藏这文章!什么人都可以投资老实讲,我不知道什么人适合做投资。但我知道统计上大概80-90% 进入股市的人都是赔钱的。如果算上利息的话,赔钱的比例还要高些。许多人很想做可能是认为投资的钱比较好赚,或来的比较快。作为既有经营企业又有的人来讲,我个人认为经营企业还是要比投资容易些。虽然这两者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但经营企业总是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犯错的机会小,而投资却总是需要面临很多新的东西和不确定性,而且投资人会非常容易变成投机者,从而去冒不该冒的风险,而投机者要转化为真正的投资者则可能要长得多的时间。投资和投机其实是很不同的游戏,但看起来又非常像。就像在澳门,开赌场的就是投资者,而赌客就是投机者一样。赌场之所以总有源源不断的客源的原因,是因为总有赌客能赢钱,而赢钱的总是比较大声些。作为娱乐,赌点小钱无可非议,但赌身家就不对了。可我真是能见到好多在股场上赌身家的人啊。以我个人的观点,其实什么人都可以做投资,只要你明白自己买的是什么,价值在哪里。投机需要的技巧可能要高很多,这是我不太懂的领域,也不打算学了,有空还是多陪陪家人或打几场高尔夫吧。即使是号称很有企业经验的本人也是在经受很多挫折之后才觉得自己对投资的理解比较好了。我问过巴菲特在投资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么,他告诉我说:不做空,不借钱,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东西。这些年,我在投资里亏掉的美金数以亿计,每一笔都是违背老巴教导的情况下亏的,而赚到的大钱也都是在自己真正懂的地方赚的。作为刚出道的学生,书上的东西可能知道的很多,但融到骨子里还需要吃很多亏后才行。所以,如果你入投资行业,最重要的是要保守啊,别因为一个错误就再也爬不起来了。这里唯一我可以保证的是,你肯定会犯错误的。我个人的理解是缺什么什么重要。投资最重要的是投在你真正懂的东西上。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投在你真正认为会赚钱的地方(公司)。我对所谓赚钱的定义是:回报比长期高。一个人是否了解一个公司能否赚钱,和他的学历并没有必然的关系。虽然学历高的人一般学习的能力会强些,但学校并不教如何投资,因为真正懂投资的都很难在学校任教,不然投资大师就该是些教授了。不过在学校里可以学到很多最基本的东西,比如如何做财务分析等等,这些对目标会很有帮助。无论学历高低,一个人总会懂些什么,而你懂的东西可能有一天会让你发现机会。我自己抓住的机会也好像和学历没什么必然的联系。比如我们能在网易上赚到100多倍是因为我在做小霸王时就有了很多对游戏的理解,这种理解学校是不会教的,书上也没有,财报里也看不出来。我也曾试图告诉别人我的理解,结果发现好难。又比如我当时敢重手买GE,是因为作为企业经营者,我们跟踪GE的企业文化很多年,我从心底认为GE是家伟大的公司。我说的“任何人都可以从事投资”的意思是我认为并没有一个“只有‘某种人’才可以投资”的定义。但适合投资的人的比例应该是很小的。可能是因为投资的原则太简单,而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难的吧。顺便说一句什么是“简单”的“投资”原则:当你在买一只时,你就是在买这家公司!简单吗?难吗?我想再简单地把我目前对投资的基本理解写一下:1、就是买公司。所以同样价钱下买的公司是不是上市公司并没有区别,上市只是给了退出的方便而已。2、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就是公司的内在价值。买股票应该在公司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至于应该是40%还是50%(安全边际)还是其他数字则完全由投资人自己的情况来决定。3、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不是算法,是思维方式,不要企图拿计算器去算出来。当然,拿计算器算一下也没什么。4、不懂不做(能力圈)是一个人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必要前提(不是充分的)。5、“护城河”是用来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不是唯一的)。6、企业文化是“护城河”的重要部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很强企业文化的企业可以有个很宽的“护城河”。“理性”地面对市场每天的波动,仔细地检查每一个自己的投资理由及其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好像我对投资的理解就是这么简单。但这个“简单”其实并不是太简单,事实上这个简单实际上非常难。从来没见巴菲特按着计算器去估值在这里有很多问题是关于估值的,所以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我个人觉得如果需要计算器按半天才能算出来那么一点利润的投资还是不投的好。我认为估值就是个毛估估的东西,如果要用到计算器才能算出来的便宜就不够便宜了。好像芒格也说过,从来没见巴菲特按着计算器去估值一家企业,我好像也没真正用过计算器做估值。我总是认为大致的估值主要用于判断下行的空间,定性的分析才是真正利润的来源,这也可能是价值投资里最难的东西。一般而言,赚到几十倍甚至更多的股票绝不是靠估值估出来的,不然没道理投资人一开始不全盘压上(当时我要知道网易会涨160倍,我还不把他全买下来?)。正是由于定性分析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即使看好也不敢下大注,或就算下大注也不敢全力以赴。当然,确实也有一些按按计算器就觉得很便宜的时候,比如巴菲特买的中石油,我买的万科。但这种情况往往是一些特例。巴菲特确实说过伟大的公司和生意是不需要卖的,可他老人家到现在为止没卖过的公司也是极少的。另外,我觉得巴菲特说这话的潜台词是其实伟大的公司市场往往不会给一个疯狂的价钱,如果你仅仅是因为有一点点高估就卖出的话,可能会失去买回来的机会。而且,在美国,投资交的是利得税,不卖不算获利,一卖就可能要交很高的税,不合算。无论什么时候卖都不要和买的成本联系起来。该卖的理由可能有很多,唯一不该用的理由就是“我已经赚钱了”。不然的话,就很容易把好不容易找到的好公司在便宜的价钱就卖了(也会在亏钱时该卖的不卖。)买的时候也一样。买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这只股票曾经到过什么价位最好不要作为你买的理由。我的判断标准就是价值。这也是我能拿住网易8-9年的道理。我最早买网易大概平均价在1块左右(相当于现在0.25),大部分卖的价钱大约在30-35(现在价)左右。在持有的这8年到9年当中,我可能每天都会被卖价所诱惑,我就是用这个道理抵抗住诱惑的(其实中间也买卖过一些,但是很小一部分。)我卖的理由是需要换GE和Yahoo。我会一直保留一些网易的股票的。巴菲特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可以学,当然可能只有很少人能学会。事实上,我发现只有很少人会去真正认真地学,所以能学会的人很少就很容易理解了。巴菲特反对的和他做的衍生品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我自己用很多金融衍生品,和巴菲特的用法一样,所以比较理解他说得是什么。很难一句话解释清楚,但可以用个容易理解的例子来说明。很多人用衍生品就好像去赌场当赌客,希望能够快点赚钱。巴菲特用衍生品就好像在澳门开赌场,长期而言是稳赚的。不是每个人开赌场都能赚钱,但会开的人就行。也许赌场的例子不一定合适,但道理确实一样。投机,我也不是没有过,但就是为好玩,just forfun,只是玩玩而已。人家要跟我讨论股票,我都要跟人说清楚,是讨论投机还是投资?是for fun还是for money?如果forfun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买你喜欢的就好了,反正你也不会把房子卖了扛着钱去拉斯维加斯。我曾经在邮轮上用两百块钱玩了三个晚上,赚了两千块钱。如果你作为来讲,三天翻了十倍,这叫什么故事?!但你敢拿几百万这么赌吗?不敢。所以投资是另外的讲法。我不怕集中,我不是一般的集中我从头到尾真正投资过的公司最多五六家,卖掉了一些,我持有的公司一般在三家左右。巴菲特的哈撒韦一千多亿美元市值,也才投十来家。我不怕集中,我不是一般的集中,我是绝对的集中。创维和我们算是同行了,他们这个公司到底怎么样我们多少还是了解的。由于体制的因素,我个人一直认为创维是中国彩电行业里最健康的企业了。虽然当时出了些事,但公司最基本的东西并没有因此改变。我们买创维时创维的市值好像还不到20亿(我不太记得了,也有说20出头的),我怎么想都觉得便宜,就买了。我们是买到差一万股到5%的时候停的,因为再买就要公告了,所以很想在公告前和黄宏生沟通一下,怕人家以为我要去抢人家那一亩三分地,呵呵。结果当时由于不太方便,最后我们就没有再买。一直到前两个礼拜才和黄老板通了个电话,道个谢,问个好啥的。对创维而言,我并没有一个很清楚的到底值多少钱的概念,对他们现在的业务情况了解的也不细,所以涨上来以后就一直在陆陆续续,现在可能还剩不到最高持有量的20%了。我觉得现在买的人可能比我更清楚创维的价值,后面的钱应该是他们才能赚到的。封仓10年是个很好的思路,选股时就该这么想。但我不知道我会不会持有苹果10年或以上。实际上我买股票时还真没有想过要拿多少年。我一般会给我买的股票定个大概的价钱,比如买GE时我就认为GE至少值20块,但我确实没想过要多少年才会到。苹果所处的行业确实是个变化很快的行业。虽然我认为苹果在竞争中已经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但我还是会很关切哪些变化有可能会改变苹果的地位。如果非要我给苹果定个价的话,我大概认为苹果也许某天会到600块。理由是:以我的理解,苹果的盈利在两到三年内大概就可以达到每股40-50块/年(现在的盈利能力大概在每股25-6块/年),也就是说苹果的盈利能力会在两三年内接近double一下,再加上那时每股现金100多块(现在大概每股60多),给他个600的价钱应该不算太过分吧?当然,苹果也是有可能掉回到100多块的,反正到时大家就知道了。今年的第一个投资的大决策就是在一月二十一号买进了苹果,把去年赚的钱都放进去了。从很久以前就开始或多或少地关心苹果,但就是没认真分析过,大概是因为自己老是满仓的缘故。1.21由于股权到期日,要释放了不少资金出来,在压力下突然想明白了。买苹果的灵感其实是来自博友的提问。记得前段时间我在这用苹果举过一个什么股价叫便宜的例子:如果你觉得苹果值5000亿的话,那3000亿就是便宜,虽然他曾经只有50亿的市值。其实我个人认为,苹果有可能会是地球上第一家年利润过500亿美金利润的公司(过多少不敢说)。也许苹果会是第一家市值过万亿美金的公司(这个取决于市场会有多疯狂)。说说我喜欢苹果的一些理由。这不是论文,想到就说,没有重点和先后秩序。1.苹果的产品确实把用户体验或消费者导向做到极致了,对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难以超越甚至接近(对喜欢的用户而言)。2.苹果的平台建立起来了,或者说生意模式或者说护城河已经形成了(光软件一年都几十亿的收入了)。3.苹果单一产品的模式实际上是我们这个行业里的最高境界,以前我大概只见到任天堂做到过(sony的游戏产品类似)。单一产品的模式有非常多的好处:a.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将产品做得更好。比较一下iphone系列和诺基亚系列(今年要推出40个品种)。苹果产品的单位开发成本是非常低的,但单个产品的开发费却是最高的。b.材料成本低且质量好, 大规模带来的效益。苹果的成本控制也是做到极致的,同样功能的硬件恐怕没人能达到苹果的成本。c.渠道成本低。呵呵,不是同行的不一定能明白这话到底有什么分量(同行也未必明白),我是20年前从任天堂那里学会的。那时很多做游戏机的都喜欢做很多品种,最后下场都不太好。4.苹果的营销也是做到极致了,连广告费都比同行低很多,卖的价钱却往往很好。5.苹果的产品处在一个巨大并还有巨大成长的市场里。a. 智能手机市场有多大?你懂的!b.pad市场有多大?你也会懂的。总而言之,我认为苹果现在其实还处在其成长的早期,应该还有很大的空间。扣掉现金的话,苹果的今年的未来pe只有12-13倍啊,明年可能要到10以下了。当然,以上我说的这些点中的任何一点的改变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改变苹果,如果有苹果的股票的话,就要留心这些变化了。我想的只有一个东西,就是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不过,要认为苹果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我自己也很遗憾为什么以前一直没花功夫去想一想。我认为Jobs如果真请长假的话,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苹果的业务不会有大影响。长期而言,没有jobs的苹果可能会慢慢变成和别的同行一样的公司。但苹果的平台已经搭好,就像当年3大战役已经打完一样,jobs在不在影响都不大了。apple还有不少特别厉害的地方,比如:品种单一,所以效率高,质量一致性好,成本低,库存好管理等等。我从做小霸王是就追求品种单一,特别知道单一的好处和难度,这个行业里明白这一点并有意识去做的不多,我们现在也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比较一下诺基亚,你就马上能明白品种单一的好处和难度了。诺基亚需要用很多品种才能做到消费者导向,而苹果用一个品种就做到了,这里面功夫差很多啊。做产品和市场,往往喜欢很多品种,好处用于不同细分市场,用于上下夹攻对手的品种。坏处搞一大堆库存,品质不好控制。单一品种需要很好的功力---把产品做到极致。难啊。因为难,大部分人喜欢多品种。就跟投资一样,价值投资简单,但很不容易。做波动,往往很吸引人。苹果现在手里有600亿现金,去年4季度的盈利已经过60亿了。如果苹果达到500亿以上的年利润,5000亿以上的市值是非常合理的。一万亿只是一个说法,要看苹果后续的发展情况。我决定买苹果以前主要想的是他们是不是还有可能成长,有多大的空间可以成长,威胁都可能来自什么地方,等等。我不去想他现在的股价和过去的股价,尽量用平常心去看这家企业。以我的观点看,苹果年利润有一天达到800亿或更多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觉得我买的价钱还很便宜。苹果的上升空间当然远不如当年的网易,可当年的网易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现在就算碰上了,对我的帮助也不大。苹果这样的公司难道还要去公司看?那能看到什么?我只是somehow突然想起来要认真看看苹果,以前老觉得Jobs个人太厉害了,是个报时人,后来突然想明白其实现在他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至少在未来几年里。毕竟我们是同行,虽然差距还比较大,但有些东西容易搞懂一些。巴菲特说过,他一生当中有很多次很集中,甚至达到100%。碰上一个是一个,反正赚钱也不需要有很多目标(巴菲特讲一年一个主意就够了)。有时候你感兴趣的目标会自己跳到眼前的。如果你只有一只股票,而且还是满仓的,如果你真正了解你投资的东西的话,那下跌就和你无关了没目标时钱在手里好过乱投亏钱。如果一有钱就乱投的话,早晚都会碰上个亏大钱的目。有合适的股票就买,没有就闲着。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看得更好些。其实我知道的东西少的可怜。我就知道巴菲特这条路很好,肯定可以到罗马,可老是有一堆朋友问我索罗斯那条怎么样,还不许我说我不知道。我是真的不知道。总的来讲,看准了出手就要狠。似懂非懂很难下手狠。耐心等待总是有机会的。价格合理的股票不一定非买不可。我的观点是只有价格不太合理的时候才是机会啊。有时候可能会等得很难受,尤其是的时候。Buffett说过,最难的事是什么都不做。呵呵,他都觉得难,我们觉得难也就很正常了。宁要模糊的精确,不要精确的模糊买股票当然要做定量分析,不然怎么搞?比如一个公司有100亿,每年能赚10亿,这个公司大概值多少钱?大概就是你存X的钱能拿到10亿的利息(),再把x打6折。如果买200亿的收入有10个亿/年,我会花200亿去买个年利10亿的公司吗?国债是riskfree(无风险)的,所以买公司就要打折。越觉得没谱的打折要越厉害,和我们平时的生意没区别。这大概就是巴菲特讲的margin of safety的来源吧。 长期会变,我一般就固定用5%。企业价值是未来现金流折现。这未来的玩意有点模糊。通俗的讲,假设先不谈折现率。假设我确切的知道这个企业的未来。企业的价值=+未来20年净利润之和。然后再进行折现。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毛估估算下就行.这种算法其实把成长性也算在内了,如果你能看出其成长性的话(这部分有点难)。若买的公司PE是10,那即使退市,每年有10%的利润(没有计算公司的增长)。利润拿来也好,投资也好,比国债也高多了。这样分析对不对?问题是PE是历史数据。你如果相信他未来一定有10%就可以。巴菲特买的高盛以及GE的就是10%加option,非常好的deal。我在投资里用定性分析确实比较多,这也是我和华尔街分析家们的区别,不然我怎么有机会啊,不能简单的单纯看数字,除非账面净现金多过股价了。pe=10意味着要10年才能赚回股价,如果你想买的话,你必须认为10年内的平均年利润要达到或超过现在的年利润。在我眼里看来,盛大游戏好像有点强弩之末的感觉。我一般的目标是买我认为价值被低估50%或以上,价值应该是现在的净值加上未来利润总和的折现。老巴成功的秘诀是他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归根到底,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无论你看懂的是长久还是变化,只要是真懂,便宜时就是好机会。我有时也这么说:投资很简单,不懂不做。但要能搞懂企业就算看一吨的书也不一定行,投资简单但不容易!我非常同意DCF(生命周期的总现金流折现)是唯一合乎逻辑的估值方法的说法,其实这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意思,不过是量化了。对投资,我想来想去,总觉得只有一样东西最简单,就是当你买一个股票时,你一定是认为你在买这家公司,你可能拿在手里10年,20年,有这种想法后就容易判断很多。不懂不做。我始终没完全搞懂银行的业务的风险到底在哪儿。美国的一些大银行隔个10年8年就来一次大动荡,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索罗斯的东西不好学,至少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很难学会。老巴的东西好学,懂的马上就懂了,不懂的看看最上面那一句话。巴菲特有很多和金融的投资,我基本没有,因为我还不懂,总觉得不踏实。我投了一些和internet相关的公司,巴菲特没投过,因为他不懂。他认为可口可乐是人们必喝的,我认为游戏是人们必玩的。航空公司还是不碰为好。航空公司的产品难以做到差异化,没办法赚到钱,长期来讲没。这是巴菲特教我的,省了我好多钱。便宜就买了。如果连老巴都不信,你还能信谁?对自己觉得真正了解的公司,很少细看报表,但了解以前会看(至少是应该看)。我一般会先了解企业文化,如果觉得不信任这家公司,就连报表都不会看的。我只是做我认为我能懂的东西(以为自己懂也不一定就真懂了),有些可能也许正好是大家说的所谓吧。我分不清什么是科技股。任 何人要买的话必须自己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不然你睡不好觉的。其实当我说一只股票有投资价值时,最希望有人来挑战而不是跟进。我希望看到不同的观点。我投资不限于某个市场,主要取决于我是否有机会能搞懂。如果A股有便宜我又了解的股票的话,我也可以买。不过现在我不太了解A股。要是那时就明白巴菲特,你就已经发达了。如果你现在还不明白,你还会失去很多机会。买一只股票往往要很多理由。不买的理由往往就一两个就够了。买股票时总是假设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钱的话我是否会把整个公司买下来。有人问过芒格,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的成功?他的回答是: “rationality”(理性),呵呵,有点像我们说的平常心。问题是不用闲钱对生活会造成负面影响啊。我从来都是用闲钱的。老巴其实也是。至少你要有用闲钱的态度才可能有平常心的,不然真会睡不着觉。我觉得对所谓价值投资者而言,其实没有那么考验。他们也就是没有合适的东西就不买了,有合适的再买,就和一般人逛商场一样。我想每个人逛商场时一定不会把花光身上所有钱作为目标吧.我的建议就是慢慢来。慢就是快。本分我的理解就是不本分的事不做。所谓本分,其实主要指的是价值观和能力范围。赚多少钱不是我决定的,是市场给的。呵呵,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呵呵,如果你赚的是本分钱,你会睡得好。身体好会活的长,最后还是会赚到很多钱的。最重要的是,不本分赚钱的人其实不快乐。关于市场:呵呵,再说一遍,我认为抄底是投机的概念。眼睛是盯着别人的。价值投资者眼里只看,不应该看别人。不过,作为投资人,我认为对宏观经济还是要了解的好,至少要懂一般的经济现象。我个人认为大多数基金都很难真正做到价值投资,主要是因为基金的结构造成的。由于基金往往是用年来衡量考核,投资人也往往是根据其上一年的业绩来决定是否投进去。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往往在最应该买股票的时候,很多基金却会在市场上狂卖,因们很恐慌,要赎回。而往往股价很高时却有很多基金在狂买,因为这个时候往往有很多股东愿意投钱进来。基金大部分是收年费的,有钱时总想干点啥,不然股东可能会有意见。不要想去赌场赢钱,但开个赌场赚钱还是可以的。我卖puts和他做的事情是一样投机是会上瘾的,不好改。这个是芒格说的。巴菲特早就不看图看线了。看图看线很容易错失机会的。其实每个人都有机会学习巴菲特,不过大部分人都拒绝而已,唉。绝大多数人是不会改的。再说,这个做法也不一定就亏钱,亏的是机会成本,所以不容易明白。我见过做趋势很厉害的人,做了几十年,但依然还是“小资金”。用芒格的“逆向思维”想一下,你也许就对“趋势”没那么感兴趣了。其实投机比投资难学多了,但投机刺激,好玩,所以大多数人还是喜欢投机。我认为一个人认为自己可以战胜指数的时候,他可能已经失去平常心了。我觉得好的价值投资者心中是不去比的。但结果往往是好的价值投资者会最后战胜指数。在任何地方投资真的都一样的,你不认真了解你投的是什么都会很麻烦。价值投资只管便宜与否,不管别人的想法,找自己懂的好公司,别的不要太关心。希腊发生的事和大家有点8杆子打不着吧?我也不知道啥时候卖好。反正不便宜时就可以卖了,如果你的钱有更好的去处的话。顺便讲一句,我个人认为抄底是投机的概念(没有褒贬的意思),价值投资者不应该寻求抄底。抄底是在看别人,而价值投资者只管在足够便宜的时候出手(不管别人怎么看)。对我而言,如果一只股我抄底了,往往利润反而少,因为反弹时往往下不了手,所以容易失去机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买万科时我们就正好抄到底了,郁闷啊(其实没那么郁闷,总比亏钱好),买的量远远少于我们的原计划。对大盘的判断很简单。如果你有足够的钱把所有股票买下来,然后赚所有上市公司赚的钱,如果你觉得合适,那这个大盘就不贵,不然就贵了。(这里还没算交易费呢)分不分红和是否有投资价值无关。如果你认为公司可以长期高过,这个公司当然就可能成为投资目标。投不投取决于有没有更好的目标。实际上,我买的时候是不考虑是不是有人从我手里买的。我要假设如果这不是个上市企业这个价钱我还买不买。你如果明白这点了,价值投资的最基本的概念就有了,反之亦然。不能单靠PE去推测公司未来的收益,不然会中招的。举个例子,GM(通用汽车)的PE一直都很低(以前老在5倍左右),但债务很高,结果破产了。你如果能想想一个非上市公司是否有价值(或价值是否能体现)可能就能明白你想问的问题。宁要模糊的精确,也不要精确的模糊,呵呵,真是老巴说的?还是老巴说得清楚啊!我觉得这就是毛估估的意思。很多人的估值就有点精确的模糊的意思。毛估估。意思就是5分钟就能算明白的东西,一定要够便宜。我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自己觉得便宜才买。比方说我认为ge值20,我可能到15才开始买一点,但到10块以下就下手重很多了。重仓买到便宜股票是多少要些运气的。天天盯住股市时好像会比较难做到。看懂了,你就投找到被低估的公司本身是一件很难的事。我做投资最基本的概念就是来自马克恩的“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就是这家企业The WholeLife能够赚的钱折现到今天,价格就是现在市场表现出来的那个过高或者过低的玩意儿。怎么去评估一家企业是否被低估,团队我认为当然是重要的,还要看你这个公司有没有很好的文化,一个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文化。所以我买公司的时候,我有一个很大的鉴别因素就是,这家公司的行为跟华尔街对他的影响有多大的关联度?如果关联度越大,我买他的机会就越低。华尔街没什么错,华尔街永远是对的,它永远代表不同人的想法。但是你要自己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如果自己没了主见,你要听华尔街的,你就乱了。我的逻辑就是巴菲特的逻辑,原则上没有什么差异。差异是他熟悉的行业不等于是我熟悉的行业,所以他投的股票不等于是的。去年他投了一家公司,我看了半天都没有看懂,果然,他投了以后,那支股票可能涨了50%、60%。人家问我是否着急,我说不着急。为什么?因为这不是我能赚到的钱。反过来讲,比如我投网易这样的公司,这也不是他能够赚得到钱。再比如Google,巴菲特也没买。因为他对这个生意不了解,不了解没有赚到钱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好后悔的。如果你不了解也,第一你也守不了那么久,80块买的,可能100块、120块也就卖了,其实你也赚不了钱;其次如果你四处这么做,可能早就亏光了。正因为没有在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和企业身上赚到钱,说明你犯的错误少。我的很多成功的投资,好象行业根本不搭界,但是对我来说是相关的,就是因为我能够搞懂它,知道管理层是否在胡说八道,企业是否有一个好的机制,竞争对手是否比他强很多,三五年内他会胜出对手的地方在哪里……无非就是这些东西。看懂了,你就投。比如我也曾赚过松下股票的钱,7块钱买的,涨到20多块卖了,放了大概有两三年的时间。就是因为我是做这行,我做企业的很多理念来自于松下,我也拜访过他们公司,也知道他们的缺点和优点,觉得这个公司不可能再低于7块了,而20块让我觉得可买可不买、可卖可不卖。所以,你作的投资都是跟你过去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你能搞懂的东西有很大的关系。你的判断跟市场主流判断没有关系,两者可能有很大的时间差。我判断的是它的未来,而市场是要等企业情况好了才会把价格体现出来。成长率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投资的定义在我来讲就是拥有一家公司的部分或者全部,最简单的概念就是“拥有”。假设某家公司去年每股赚一块,今年赚两块钱,成长率百分之百,有人说明年可能还会再涨。后年呢?后年不知道。你如果是你自己的钱,把这家公司买下来,你会买吗?你说只要后面有人买,你就会买。这就叫投机。对于投资和投机的区别,我有一个最简单的衡量办法,我没注意到是否巴菲特也这么讲过,就是以现在这样的价格,这家公司如果不是一个上市公司你还买不买?如果你决定还买,这就叫投资;如果非上市公司你就不买了,这就叫投机。就像我当时买网易我为什么能够在那个价格买到(那么多量),因为NASDAQ有个规定,一块钱以下的股票超过多少时间就会下市,所以很多人害怕下市,就把出来。在一块钱以下就卖了。因为他们怕下市。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怕呢?这就是我投资的道理。我买它跟它上不上市无关,它价格低于价值我就会买。步步高就没有上过市,但我因此就把公司卖了,这没道理啊,很荒唐,你说我创立公司后只是因为它不上市就卖了,那我开公司干嘛?我自己懂一些基本财务常识,觉得大致够用。本分即自然,道法自然。克制不了自己的人如果不玩游戏也会玩别的的。借钱是危险的,没人知道市场到底有多疯狂(向下或向上)。我记得巴菲特说过类似这样的话:如果你不了解投资的话,你不应该借钱。如果你了解投资的话,你不需要借钱。反正你早晚都会有钱的。投资不需要勇气,也就是说当你需要勇气时你就危险了。老巴的教导千万别忘了:不做空,不借钱,不做不懂的东西!做空有无限风险,一次错误就可能致命。而且,长期而言,做空是肯定不对的,因为大市一定是向上的。价值投资者是会犯错误的。做空犯错的机会可能只有一次,只要你做空,总会有一次犯错的,何苦呢?其实每个人都多少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往往不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如果每个人把自己干过的不应该干的事情不干的话,结果的差异会**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可以看看芒格讲的如何赚20000亿美金的例子。芒格也许真的心里素质好,传说曾经因为用margin两年内亏掉大部分身价(大概70年代的时候)。所以有了只需要富一次的说法。芒格大概可以算富过一次半的人了。危机大概5-8年来一次,希望下一次来的时候你记得来这里看一眼,然后擦擦冷汗,然后把能投进去的钱全投进去。千万别借钱哦,因为没人知道市场疯狂起来到底有多疯狂。巴菲特追求的是产品很难发生变化的公司,所以他买了后就可以长久持有。但他也说过,如果你能看懂变化,你将会赚到大钱。他说他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学会付高一点的价格去买未来成长性好的公司,据说芒格帮了很大的忙。我们也不负债。负债的好处是可以发展快些。不负债的好处是可以活得长些。反正你借不借钱一生当中都会失去无穷机会的,但借钱可能会让你再也没机会了。在理解的安全边际内,如果还有钱,当然可以再买。要注意的是,加码和想买的人多了(股价涨了)没关系,只和价值和机会成本有关。我认为Buffett花钱买BNI好过把钱放在长期国债上。BNI有很好的现金流及一定的成长和大片的地产,长期而言年回报应该能超过8%。我非常在乎企业管理层的人品!刚刚进他们网站看了一眼。居然一家中国公司没有中文网站,好像是给投资人设计的。另外,也没找到任何有关企业文化的描述。由于我不太懂这个行业,前面两点看完我就不会再往下看了。我可能又失去了一个赚钱的机会。一般而言,太把“华尔街”当回事的公司我都很小心。好企业在哪儿的经营理念都是很相近的。美国急功近利的公司也很多,中国公司也不都是急功近利。我本人很多年前就很反对没事加班加点的。我一直认为老是强迫加班加点的部门的头的管理水平有问题,老是强迫加班加点的公司的老板的管理水平有问题,呵呵。我终于找到巴菲特说的傻瓜能经营的企业的说法,其实是Peter林奇说的,巴菲特在讲话时引用过,为的是说明时还是要买信得过的管理层。江湖传言好厉害啊。头几年到处讲讲没啥坏处,企业文化是要不停的宣讲才能慢慢深入到大家的骨髓里的。当年尼克松好像讲过类似的话。现在好像马云出来的机会已经少多了。有好的企业文化的公司往往应变能力要强很多。我们小时候不敢愤青啊!能愤青就是社会的大进步。你要觉得随和吃亏那可就说明你骨子里不是随和的人,世界上哪里都一样,最后成事的人都还是正直的人。这也是我喜欢GE的原因。GE的integrity是在所有东西之上的。我记得去上中欧的第一天,前院长张国华训话里讲过一个故事。他说有个著名商学院(我不记得名字了)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想知道非常成功的人都有什么共同特性,结果发现什么特性的人都有,但他们唯一共有的特点就是integrity。阿里文化不如步步高文化的地方是,阿里要成为最大,步步高要本分。一百年老店不意味着他就一定活到101年。这就像不能用pe去预测明年的利润一样。曼好像就有150多年的历史。但你只要注意到雷曼后期的企业文化都变成什么样了的话,你就不会对他们的结局感到惊奇。把“企业文化”真正印到企业上上下下的干部的骨子里又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了。韦尔奇的《赢》里讲了不少GE是怎么做的阿里巴巴这方面做得非常好。这是一项几十年或更长的工作,应该和企业的寿命一样长,是一项重要但往往不那么紧迫,常常被人忽略的工作。巴菲特的意思是,如果生意模式好的话,庸才都不怕(老巴自己是很看重管理层的),出入总是有的。我在公司里是个反对派,几乎做什么我都会提反对意见。如果连我的反对意见大家都不怕时,做什么我都会放心一些。我最怕的就是当老板说什么大家都说“好”。那时公司就危险了。当然,这里的前提是我认为我们同事很多都在许多方面比我强。如果认为自己是公司里最聪明的人的“老板”是很难认同我这个观点的。其实是不是第一没有那么重要,因为消费者在买东西时一般并不在乎谁是第一,他们在乎的是买的东西是什么(消费者导向)。我记得当年我们买万科时就有人问过我,说万一万科假账怎么办。我说,以我认识的王石而言,他绝不是会关在房间里和财务商量个假账来蒙股东的人。其实那时和王石不熟,现在也不算熟,就是直觉而已。从做实业与投资是有很大差别的,做事情就是要做对的事情,从做对的事情的角度来看,首先你要确定你做的是一件对的事情,再就是做对一件事情还要看你的能力,但能力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无论是做实业还是做投资要想取得成功的基本法则是做事情不求快,但关键是找到对的事情,把它坚持下去。发现错,马上就改。比如,有的事情现在有钱赚,但本身是错的,那你就得马上改,如果不改,那你赚的越多最后损失也越大。广告是效率导向的,就是把产品本身用尽可能高的效率传达给你的目标消费群。最不好的广告就是夸大其词的广告,靠这种广告的公司最后都不会有好下场,因为消费者长期来讲是个极聪明的群体。广告能影响的消费者大概只有20%左右,其余全靠产品本身。营销对公司来讲只能锦上添花,千万别夸大其作用。怎么打广告我认为主要取决于你的目标消费群在哪里。其实瞄得最准的广告大概就是搜索类的广告了,阿里巴巴这方面好像现在也挺厉害的。本分和最大本身并没有任何矛盾!事实上,我们公司做的产品大部分最后都是国内“最大”的,只不过我们罕有提起而已。我们不提的原因是认为这不是我们用户关心的东西,但这往往是我们关心用户而产生的自然结果。我个人认为,追求最大确实有点问题,因为他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方向,而且有可能和核心价值观产生矛盾(比如有时可能不符合用户导向等)。不过,阿里巴巴作为公司还比较新,等他真到了第一以后才能明白我说的问题何在,那时再改也来得及。“敢为人后”的经典例子很多:苹果的iPod算是吧(之前mp3早就满大街了)?iPhone算是吧(手机不用说了)?Xbox算是吧(之前有任天堂,PlayStation等等)?Playstation算是吧(之前有任天堂,世家等)?微软的几乎所有产品,国内的例子就不举了,太多了,相信你仔细想想就能明白了。(有多少人真明白了?)品牌溢价我觉得是一种误解。品牌只是物有所值而已。当一个品牌想当然认为其有溢价时,会很容易犯错误,大多数人买有品牌的东西时肯定不是冲着“溢价”去的。所谓品牌其实就是某种(些)差异化的浓缩。早年我开的车就是属于特别便宜的车,觉得都是代步,没必要多花钱。后来偶尔有一次试了一下“好车”,第二天就去买了一部,因为发现确实差别好大。我们认为消费者是理性的意思是从长期来看的,套用一句俗语叫“童叟无欺”。也就是说无论消费者眼前是否理性,我们都一定要认为他们是理性的。不然的话,你经营企业就可能会有投机行为,甚至会有不道德行为。和成本无关,不知道当时的pe,也不知道什么是pb,想的就只有所谓未来现金流的概念(连折现都好像没算过)。只有能看懂公司和生意才能做到这一点。一般买股票时会有个基本判断,就是最少值多少钱(有点像巴菲特评中石油),到了以后应该看看到底应该是多少钱。这些年有经验也有教训。以前网易每一次到目标后我都认真重新评估一次,不然不会拿了8年多,正好一个抗战。万科到了基本价以后就没有重新评估就卖了,少赚了很多。股票掉的时候也是一个动力去重新评估自己持有的股票,看看买的理由是不是有变化(比如买过UNG,认真看过后发现买错了,就斩仓了,不然的话,留到今天要多亏几千万。)一般来讲,“市场形势”很好时,大概就是卖股票的时候了。不过,如果真是特别好的公司,稍微贵一点未必应该卖,不然往往买不回来,机会成本大。我不知道老巴是怎么判断的,但我判断的是一般来讲,当我买一只股票时,一定会有个买的理由,同时也要看到负面的东西。当买的理由消失了或重要的负面东西增加到我不能接受的时候,我就会离场。太贵了有时会成为离场的理由。如果所有的理由不变而只有价格掉到10%的话,当然是个好机会。但如果理由发生巨变的时候,也许有可能是要离场的。我也不是很理解他这话是啥意思。我猜他大概是认为没有人会真的出个夸张的价格的吧?我觉得如果有人出个Google的价格买步步高的话我就说服卖给他了。不过我还没出过价呢。有一次在BUffett的brunch上有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有人问我如果巴菲特要买你公司你卖吗?我说我不卖,因为价格高了对不起巴菲特,低了对不起我们股东。卖的都是因为对公司还不够了解。买的时候认为至少值得价钱,到了以后应该很认真地再研究一下。创维我们赚到不错利润的原因是因为不太好卖涨的还挺快。现在吸取教训,开始好好研究一下GE和Yahoo,看看是不是可以永远持有的股票。(YHOO换了新的CEO后其实风险增加了,我自己的策略还是继续卖option,但不会增加投入,实际上是慢慢在减少YHOO)当时还在想的就是可能买银行的机会到了。可惜对银行业务不太懂,下不了重手。下次如果有机会再和老巴吃饭,一定专门请教这类问题,怎么才能搞懂银行和。老巴当年好像就是谁指点了下就明白了。有时买之前花得多时间,有时买后还要花很多时间,尤其是当目标的已经达到基本目标价以后,对其价值的判断还是挺重要的。比如,我对网易后来的发展就花了很多时间,不然没可能大部分拿到120-140倍才卖。我认真研究了网易,发现它股价在0.的时候,公司还有每股2块多的现金,当然面临一个官司,也可能被摘牌,这里面有些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多做一些咨询。就官司的问题,我咨询了一些法律界人士,问类似的官司最可能的结果是什么,得到的结论是,后果不会很严重,因为他们的错误不是特别离谱。很重要的是,这家公司在运营上没有大问题。做足功课后,我基本上把我能动用的钱全部动用了,去买它的股票。敢大量买入网易的股票最重要的是对企业花了足够的工夫,对公司、产品都有深刻了解。我在美国买了一家做租车业务的公司,当时它的股价跌到了,我花了半年时间去调查研究,发现这家公司有50多美元。我算了一笔账,就算把净资产打5折,还有,最后我们买了100多万股,这只股票最高到过100多美元。能够取得投资成功在于对巴菲特的理解,更在于坚持执行巴菲特的理念。“0.8美元买的不单是我一个人,但坚持持有到的就不多,所以发现价值有时候要靠运气。”投资不在乎失掉一个机会,而是千万不要抓错一个机会。在投资的对象价值大于价格时出手,这不叫大胆,而是理性。花5元钱去买10元的东西,能说是大胆吗?很多人在这个时候缺乏的是理性,而不是胆量。投资就是找到一个最好的公司,然后把你的钱投入进去。既然你认为最好,不把钱投到这样的公司里,而把钱投到不好的公司里,在逻辑上就是错乱的。投机和投资很大区别就是:你是在动用大笔钱还是小笔钱;其二,当股价下跌时,投机和投资的态度正好相反,投资者看到股价下跌,往往很开心,因为还有机会可以买到更便宜的东西,而投机者想的是这公司肯定是出什么事情了,赶紧走人。问巴菲特如果他买的股票一路买一路涨怎么办?如果的话,还可以找到钱再去买,但后来它涨上去了,这样你就买不到更多了。他甚至认为投资的时候买到底部是一个很糟糕的事情。“你买到底部后,股价就会一路买一路涨,这样你就买不到最多的量。”真正的投资者,其实是希望,在允许的价值波动范围内,在股票一路下跌的时候一路跟着买进,也只有这样才能拿到更多更便宜的筹码。当年1块钱左右买的创维,之后3年之内一直不涨,最低时只有0。29元,就是说最大的浮亏有三分之二。但09年到现在涨到10块钱。由于我们已经买了近5%(差一万股),当时不想让别人以为我们想去收购,就决定不再加了。如果我们能晚点动手,这个价我肯定会更高兴多买些(如果没到5%的话)。只能说我运气好,我当时真没想过创维会到10块。我觉得怎么着两块多总是会到的。买了以后就没管,觉得怎么着也得等他出来后再说了。掉到一块以下是知道的,但不太关心。不要比较啊。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到2011年中?,我们的创维基本已经都卖了。卖价5-10块吧)创维到底值多少钱?每个人的看法可能很不一样。我觉得200亿以上就不便宜了,到300亿就有点贵。对这种公司我可能有点优势。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可以比较冷静地去分析这类公司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是否可以解决。如果我觉得问题不是要命的,但价格已经是要命的情况下,我可能就会买。买这种公司要小心掉入价值陷阱。高成长的公司比较难买,必须要了解更多。我错过了腾讯和苹果,但买了些Google。说错过的原因是我当时曾经非常想买,但最后没动手。(终于在2011年一月想明白了苹果,最重要的是想通了没有乔布斯的苹果到底是什么。现在苹果可是我的最大仓位哈,基本都是2011年上半年买的。)我买万科时万科的市值大约在150亿左右,具体时间不记得了(大概在股改前半年到一年的时候?)当时就觉得万科一年赚个几十个亿早晚能做到,不到200亿确实便宜。同时觉得我看到的万科的帐肯定不会是假账,因为王石不是作假帐的人。当时买的理由都在这儿了。注:当时万科5-8亿利润。大概说下如何分析yahoo:(都是大概数,没细算过):每股现金3,yahoo以外上市部分属于yahoo的部分(包括yahooJapen约30%和阿里巴巴B2B香港上市部分约30%)4.6+2.1=6.7。 yahoo本身现在的现金流大概有每股1.4/年,估计盈利大概在0.8左右,在Internet这样一个成长的市场里,yahoo的广告总量还是有很大可能成长的,所以我给这部分12倍的pe(这里给多少都可以,看每个人对他们业务的理解),这就是9.6。以上总和是3+6.7+9.6=19.3。所以我认为yahoo现在的市场的fairvalue大概就在18-20块之间,所以我认为yahoo不贵另外,yahoo拥有40%阿里巴巴集团的股份(所有没上市部分,包括淘宝,支付宝还有他们的妈妈等),我也不知道那一块到底值多少钱,反正是送的。如果整个阿里巴巴上市这块值到500亿的话,yahoo就一定在30块以上了。如果值200亿的话,yahoo大概值25-6块。不管大家对淘宝的前景怎么看,我对美国大部分投资者的理解是他们根本还没开始看淘宝呢。也许这才是yahoo可以便宜的机会吧。等个几年之后,也许大家就慢慢注意到那一块了。(现在阿里巴巴的价值越来越清晰了。2012-1)准确讲是过去常常满仓,还特别集中。很长时间里80%都集中在一只股票上(网易)。现在没那么集中了,也许有时可以到30甚至40%,但不容易再高了。(现在有些账号里苹果过50%了)卖option的前提和价值投资一样,你一定要对投资标的足够了解并打算长期持有(或者可以考虑卖)。在打算长期持有的前提下做一些短期可以让投资没那么无聊。对你认为上涨空间大的股票,最好还是不要卖call的好,或者只卖一点点(为了好玩)。我觉得卖call最好是在所谓股价差不多时,既不怕,又不舍得在眼前价钱全部卖掉,卖caveredcalls是个很有意思的做法。其实我的网易就是这么卖的。当网易到接近30时我就开始卖30的calls,后来一路涨我就一路卖,从30一直卖到了50. 现在剩下的股票都是没有被call走的。由于前段时间长的快,绝大部分都被call走了。好像最高的是40多被call走的。买网易时我觉得有点孤独,好像这个世界就我一个人再买。买GE时我很平淡,略微有点兴奋。我想可能是我有进步了。一个公司如果很大,300个亿的固定资产(都是地皮和房子,不是厂房设备那一类无法变现的),但是财务现状很不好,有100个亿的债务,那您愿意花60个亿把这个公司买下来吗?我觉得怎么看都是划算的,就算停掉这个公司的业务把资产卖出去还掉债务以后也还赚140亿啊,这个想法是不是太天真了?如果法律健全又没有债务黑洞的话,也许可以考虑。不知道变现的机会成本大不大。还有就是,财务状况不好的公司,可能会为了走出困境而铤而走险,有可能把你认为值钱的东西很快亏掉(这是我目前最担心yhoo的地方,就怕新的CEO为了“雅虎的复兴”而铤而走险,到处乱买公司。巴茨在的时候我没有这个担心。2012.1)。总的来讲,这种情况要小心,但可能是机会。我当时买Uhal有点像,但我的margin of safety比你说的case要高很多倍。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其未来现金流折现。这里现金流折现指的是净现金流折现,未来指的是公司的整个生命周期,不是3年,也不是5年。折现率实际上是相对于投资人的机会成本而言的。最低的机会成本就是无风险回报率,比如美国。有些人把自己生意中有限的资金投到股市里实际上往往是不合算的,因为其自己的生意获利往往比股市里的平均回报高。当然,多余资金投入无可非议(听说国内某网络公司买了很多苹果的股票,这属于无可非议型的)。可我确实看到不少公司贷着款还要买股票,看不懂啊。所谓能看懂公司就是能看懂其未来现金流折现(做对的事情)。所谓未来现金流折现只是个思维方式,千万不要去套公式,因为没人可以真的确定公式中的变量,所有假设可能都是不靠谱的。个人观点:其实区分所谓是不是价值投资的最重要,也许是唯一的点就是在投资者是不是在买未来现金流折现。事实上我的确见到很多人买股票时的理由很多时候都和未来现金流无关,但却和别的东西有关,比如市场怎么看,比如一定赚钱,比如重组的概念,比如呵呵,电视里那些个分析员天天在讲的那些东西。我有时会面带微笑看看cnbc的节目,那些主持人经常说着满嘴的专业名词,但不知道为什么说了这么多年也不知道他们自己在说啥。所有所谓有关投资的说法实际上都是在讨论如何看懂现金流的问题(如何把事情做对)。比如生意模式、护城河、能力圈、等等。在巴菲特这里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生意模式。以前虽然也知道生意模式重要,但往往是和其他很多重要的东西混在一起看的。当年老巴特别提醒我,应该首先看生意模式,这几年下来慢慢觉得确实应该如此。护城河实际上我觉得是生意模式中的一部分,好的生意模式往往具有很宽的护城河。好的生意模式往往是好的未来现金流折现的保障。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有多大往往比自己能力圈有多大要重要的多!我觉得margin of safety 实际上应该指的是能力圈而不仅仅是价格。在自己能力圈内的生意自己往往容易懂的多,对别人的不确定性往往对自己是很确定的。比如当年我投网易时,市场不看好的原因是很多人觉得游戏这个市场不是很大。而我自己由于在这个行业里时间很长,所以很确定这个市场非常大(但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大,事实上最后的结果比我看到的还要大)。不要轻易去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搞懂一个生意往往是需要很多年的,不要因为看到一两个概念就轻易跳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或地方,不然早晚会栽的。比如有的朋友跳进印度市场,有的朋友跳进日本市场。我总是假设市场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非常聪明的,除非我发现市场确实错了。(这句话是针对逆向操作说的。逆向思维很重要,但逆向操作和随波逐流都是不可取的。最重要的是理性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多人说很难看懂未来现金流折现。其实绝大多数公司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没有人投资考拉理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