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 发挥 开放 优势 中蒙俄经济走廊地图 迫在眉睫

“中蒙俄经济走廊”中蒙合作论坛筹备就绪|中蒙|内蒙古_凤凰资讯
“中蒙俄经济走廊”中蒙合作论坛筹备就绪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21日电(记者于嘉)首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将于10月23日隆重开幕。作为博览会的一项重要活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蒙合作论坛引起众多官员、专家和商界人士的关注。
原标题:“中蒙俄经济走廊”中蒙合作论坛筹备就绪原标题:“中蒙俄经济走廊”中蒙合作论坛筹备就绪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21日电(记者于嘉)首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将于10月23日隆重开幕。作为博览会的一项重要活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蒙合作论坛引起众多官员、专家和商界人士的关注。记者采访了解到,本次论坛以“2015:构筑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新开端”为主题,将邀请10多名中蒙两国官员、专家进行主旨演讲,预计参会嘉宾近300人。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论坛聚焦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发展建设,旨在研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内蒙古区位优势,巩固内蒙古在参与构建“中俄蒙经济走廊”国际合作中的地位,深化中国与俄罗斯、蒙古国三国毗邻地区经贸关系。2014年9月,中俄蒙三国首次举行元首会晤,中方提出中俄蒙三国可以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2015年7月,中俄蒙元首举行第二次会晤,批准了《中俄蒙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三国有关部门签署了《关于编制建设中俄蒙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据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分为两条:一条是从华北、京津冀到呼和浩特、二连浩特,再到蒙古国和俄罗斯;另一条是东北地区从、沈阳、长春、哈尔滨到满洲里和俄罗斯的赤塔。两条走廊互动互补,形成一个新的开放开发经济带,统称为中俄蒙经济走廊。据介绍,此次论坛是我国提出“打造中俄蒙经济走廊”战略构想之后,自治区层面首次举办的主题论坛。希望借助首次之机,争得论坛在内蒙古长期举办,为内蒙古增添一个国家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此外,论坛有望对内蒙古发展外向型经济带来机遇,增强内蒙古与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省市、走廊建设所涵盖的领域和国内外工商界的合作与联系。(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29511
播放数:289671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东北振兴:辽宁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
我的图书馆
东北振兴:辽宁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
赵可金&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导语&编者按:“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自从两大倡议提出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相关讨论如火如荼,十分热烈。随着各省区市、中央部委、国有企事业单位在10月份前陆续出台对接方案,在2015年下半年可能会掀起一场“一带一路”建设的高潮,并吸引其他沿线国家竞相跟进。“一带一路”正在从中国倡议的愿景转变为共商、共建、共享的积极行动,它必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秩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为给“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科学的指导,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赵可金对中央部委、各省市区、企业、媒体、大学、智库和非政府组织如何对接“一带一路”进行了系统研究,实地调研对接方案,并作出若干点评。凤凰国际智库将定期发布相关调研成果,供有关机构和社会各界参考。&中国东北地区地处欧亚大陆东端,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和战略价值十分重要的地区,拥有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1.2亿人口,到2014年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万亿元,尤其是重工业基础雄厚,曾一度占有中国98%的重工业基地,在全国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它北邻陆权大国俄罗斯,东邻朝鲜半岛并与日本隔海相望,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俄、日、美诸大国都在此纵横捭阖,成为当今世界安全结构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在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并不十分有利。 近年来,由于休制机制、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东北地区发展陷于停滞甚至衰退过程中,被媒体称为“生锈地带”。尽管从2003年起中央政府就针对东北地区的困难局面,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制订了一系列摆脱困境的改革措施和优惠政策,然而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实现东北振兴的有效路子。尤其是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东北地区发展普遍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况,处于所谓“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表现为经济增速极剧下滑、国有企业普遍困难、发展活力不足、人才大量外流等。如何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找到一条带领东北地区摆脱国境、实现东北振兴的道路,是摆到东北地区各省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面前的紧迫课题。 东北地区:中国对北开放的重要门户 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聚居地,从西周分封建政开始,东北地区就作为屏藩王畿、沟通中外的重要门户。尤其在近代工业化之前,东北地区作为边疆军事重镇,为胡汉兵家争夺要地,成为中原王朝与游牧政权彼此交流的枢纽。清朝建政中原后,视东北地区为“龙兴之地”,实行“特别之制”的治理办法,禁止关内人口出关,限制东北地区开发,长期实行封禁政策,使东北地区长期处于未开发的状态。然而,清廷的封禁政策未能阻挡外国列强势力的侵入,从17世纪中叶起,沙俄势力狂飙东进,越过外兴安岭,侵入黑龙江流域,引入了清军与沙俄的多次冲突,经过多次交涉,中国失去了从外兴安岭向北至北冰洋、堪察加半岛和白令海峡的大片区域。 晚清以后,东北边疆危机日甚一日,清政府被迫开放边禁,采取“移民实边”政策,并裁撤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府,改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设三省巡抚并设东北三省总督,以加强对边疆的控制。然而,清廷强边新政并未改变边疆危机,开放满洲带来了大量来自内地“闯关东”和来自俄国、日本和朝鲜半岛的移民,中外交流的扩大推动了东北的工业化进程。尤其是张作霖父子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的政策,开矿山、修铁路、建电站、设银行、办学校,在北满(黑龙江)积极屯军垦,只用了10多年时间,东北地区便初步建立起以钢铁、煤炭为中心的重工业体系和以粮食加工、纺织、食品工业为中心的轻工业体系,南满铁路等铁路网的构建也极大地推动了东北的经济发展,在当时是全国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后来,由于日本入侵,东北逐渐成为日本的海外殖民地,日本幕后推动“伪满洲国”对东北109座城市进行了系统规划,为避免盟军轰炸本土,日本将很多国内工业设施迁往东北,在客观上推动了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当时,从沈阳到的沈大线两侧工厂烟囱林立,城市连成一片,成为举世闻名的“绵长工业区”,沈阳铁西区被誉为“东方鲁尔”,在工业产值在全国超过半壁江山。二战胜利后,斯大林将东北所有日资产业宣布为战利品实行全面接收,并实行“重点摧毁”,将最好最新和最重要的机器设备搬到苏联,加之三年解放战争,战前东北的工业化体系到战后已经破落不堪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推动了东北重工业重振,利用东北工业基础好、产业工人素质高的优势,成立了东北工业部,从恢复北满(黑龙江)的燃料工业开始,逐步恢复了以煤矿、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为核心的完整工业体系,东北成为实力雄厚的重工业基地。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没有适应市场化改革方向,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的矛盾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始衰落,竞争力下降,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扩大。改革开放初期,辽宁省GDP是广东的2倍,黑龙江省的GDP与东部6省市的平均值相当,现在东三省的GDP连一个山东省都不如。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支持资源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扶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等政策,确立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随着一系列政策逐步到位,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虽然有所起色,但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困境,发展势头依然乏力。尤其是2008年全球危机以来,东北地区重新陷入困境,经济增速回落,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2015年上半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增速为2.6%、6.1%和5.1%,均低于全国水平,甚至有人提出了“东北振兴战略已经失败”的言论。 毫无疑问,东北地区遭遇发展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全国“三期叠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如何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当前和今后东北地区面临的紧迫课题。东北困局引发了中央高层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日,国务院总理亲临长春,主持召开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研究推进东北发展相关工作。三个月后,7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东北考察,在吉林调研并专门召开座谈会,就振兴东北等地区老工业基地、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考察,并提出了“四个着力”的方针,即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为东北振兴指出了新的方向。 回顾东北地区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决定东北地区兴衰成败的关键是开放。在满清时期,东北地区实行封禁政策,导致东北地区长期处于未开发的状态。近代以来,实行开放边禁后,尽管国家积贫积弱,但东北地区很快就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之所以出现衰退,尽管原因是多重的,但改革不力、开放不足显然是最重要的原因,由于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等外部环境原因和东北地区国有企业负担沉重、重工业片面发展等陈疴,东北地区一直缺乏改革的动力和开放的环境。尽管要推动东北地区转型升级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但实现东北地区重新振兴最重要的突破口还是大力推动东北地区的开放,尤其是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和中蒙俄经济走廊,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建立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制。只有直面全球化的竞争,并在全球竞争舞台上通过调结构、转方式、改体制、促民生等一系列“组合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东北地区面临的困境,实现东北地区重新振兴。& 因此,“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可能是实现东北地区实现脱困和振兴的历史性机遇和战略突破口。根据国务院授权三部委发布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东北四省被定位为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文件明确指出,要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同时,辽宁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北岸,毗邻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圈,是北方重要经济增长极,东北四省同时处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必经之地。如何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优势,衔接环渤海经济圈以及释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量,带动东北地区实现振兴,是东北四省对接“一带一路”时要着重考虑的重要课题。 辽宁: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 在东北四省区中,辽宁是惟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地区,南临渤海和黄海,东与朝鲜一江之隔,是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地理区位十分优越。同时,辽宁人口4300万人,是近代开埠最早的省份之一,是新中国工业崛起的摇篮,是全国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省份之一。近年来,与其他东北地区类似,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不解放,保守势力强大,积极主动性不强;体制机制不畅,经济结构单一,对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有抵触情绪,进而导致人才外流严重,缺乏振兴的思想动力和人才动力。然而,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辽宁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是带动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前哨地带,更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的多重角色决定了它在对接“一带一路”时承担了众多使命,需要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主题,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全面谋划辽宁振兴方略。 从辽宁所处的地理区位、发展基础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格局来看,辽宁省应该确立“一带一圈两廊”的对接方案,即时通过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实现跨越式发展,对接环渤海经济圈,融入最具发展活力的亚太经济圈,提升带动辽宁全境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共同发展的增长极效应;通过打造以沈阳经济区为核心的沈阳城市群经济圈,在辽宁腹地建设以沈阳为核心的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带动辽宁中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构建辽满欧经济走廊和辽蒙欧经济走廊,将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城市群经济圈连为一体,并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联互通,实现共同发展。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实现跨越式发展。 辽宁是东北惟一的沿海地区,拥有大陆海岸线2290公里,占全国的1/8,居全国第五位,拥有大连港、营口港两个吞吐量超亿吨大港,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123个,最大靠泊能力达到30万吨级,拥有拥有大连、丹东、锦州3个空港,52条国内航线和20余条国际航线,拥有沈山、哈大等区域干线铁路和烟大轮渡,沈大、沈山、丹大等多条高速公路,铁大、铁秦等输油管道,是东北地区最发达、最密集的综合运输体系。因此,辽宁省政府和中央政府都意识到要充分发挥辽宁沿海地区的增长极效应,提出了“一核、一轴、两翼”的总体布局框架,即提升大连核心地位,强化大连—营口—盘锦主轴,壮大渤海翼(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和黄海翼(大连—丹东黄海沿岸及主要岛屿),并明确了“五点一线”的发展战略,即连接沿黄海和渤海的辽宁沿海岸线上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丹东临港产业园区、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等“五点”,实现辽宁沿海一线的跨越式发展,集中反映这一思路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于日获得国务院批准。 毫无疑问,辽宁的这一思路是正确的。对接“一带一路”要求辽宁在此发展战略基础上,视野更宽一些,思想再解放一些,将辽宁沿海经济区建设与环渤海经济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结合起来,全面融入东北亚区域合作和海外走出去步伐。建议辽宁大力推动制度创新,集中将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锦州滨海新区、丹东临港产业园区三个片区建设成为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东北亚先进装备制造业、物流、航运、贸易基地,将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成为区域产业聚集带,带动东北地区整体振兴。要解放思想,重点打造大连作为辽宁沿海地区的龙头,通过积极承接京津冀协调发展带来的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机遇,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并利用海陆交通优势,发展以物流、信息服务、商贸流通和为先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议大连按照“一体两翼”的思路,在集中推动旅(顺)大(连)一体化实现主城区的规模扩张和转型升级,打造大连主城区为科技创新和旅游、管理、服务增长极。在此基础上,沿渤海翼和黄海翼建设两条地区经济走廊,向沿海其他地区延伸,带动辽宁沿海地区实现整体跨越式发展。要加强辽宁沿海各港口之间的网络化改造,尤其是建设辽东半岛城市群经济圈,推动大连-营口-丹东的协同发展,以抱团取暖的方式,融入沿渤海、黄海的港口联盟,推动基础设施、港口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互联互通,推动陆海联运、海空联运,加强与朝鲜半岛、日本、东盟各国等港口的“无缝式对接”,推进“一站式服务”,尤其是推行起港退税等自贸区政策,加强辽宁沿海的港口合作、产业园区和基地合作、城市合作等,将沿海城市发展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要积极推进从辽宁旅顺到山东蓬莱的跨海隧道建设,加强辽东半岛经济圈与山东半岛经济圈的协调发展,将两大经济圈的优势结合起来,与京津冀协调发展形成犄角之势,共同振兴环渤海经济圈,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一支重要经济力量。 图:辽宁沿海地区“五点一线”发展布局 图:拟议中的旅顺-蓬莱跨海隧道& 二是打造以沈阳经济区为核心的沈阳城市群经济圈。 在推动大连、营口、锦州、葫芦岛和丹东等沿海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辽宁省还应大力加强以沈阳经济区为核心,整合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八城市组成的沈阳城市群经济圈。目前,这一区域面积有7.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00万人,城市化率65%,地区生产总值近2万亿元,占东三省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多。尤其沈阳经济区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着先行先试的诸多政策优势。建议辽宁省通过加强地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围绕沈阳核心城区,打造半小时和一小时工作生活圈,将周围城市连为一体,作为主城区的副中心,汇聚产业集群,成为带动辽宁内陆地区共同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在沈阳城市群经济圈建设过程中,沈阳经济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要充分发挥沈阳中心城区的核心带动和辐射作用,按照“一核、五带、十群”的战略规划,重点建设沈阳主城区为东北亚国际性核心城市,通过发展临轨经济和路域经济,开发建设沈阳——抚顺城际连接带、沈阳——本溪城际连接带、沈阳——阜新城际连接带、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城际连接带、是沈阳——铁岭城际连接带等五条经济走廊,并以五条城际连接带为载体,打造十个主业突出、优势明显的重点产业集群。建议沈阳市确立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导思路,通过规划建设若干创新创意产业园区,推动沈阳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驻沈国有大中型企业协同发展,支持建设创新创意园区,将沈阳建设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地,带领辽宁老工业基地实现转型升级。推动沈阳城市群经济圈与大连城市群经济圈之间的融合发展,克服因大连是计划单列市造成的诸多体制和机制的隔阂,推动两大城市群的比较优势协同发展,为辽宁整体振兴和带动东北其他地区助力。 图:沈阳经济核心区示意图& 三是构建辽满欧经济走廊和辽蒙欧经济走廊。 辽宁毗邻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广袤腹地,地处东北亚地区陆海相连的要冲地带,是日韩等东北国家货物西运欧亚地区和欧洲地区的陆地要塞,也是欧亚国家和内陆国家重要的出海大通道,地理区位得天独厚。根据“一带一路”的发展规划,辽宁要通过打通中蒙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投资贸易合作,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整体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目前,辽宁正在全力打造三条面向欧洲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即以大连港、营口港为起点,途经满洲里再到俄罗斯乃至欧洲各地的“辽满欧”通道;以锦州港、丹东港为起点,途经蒙古国再到达欧洲各地的通道“辽蒙欧”以及“辽海欧”。这三条综合运输大通道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基础载体,建议辽宁省要结合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重点发展临港经济、临轨经济和临路经济,推进与沿线交通要地城市、产业园区和基地以及政府部门的合作,形成由点到线、从面到片的经济走廊。 推进辽满欧经济走廊建设。近年来,辽满欧沿线经济开始发力,特别是2014年,辽宁发往欧洲的集装箱班列由最初的零散发运增加到每周6列、300多标准箱定班发车,货运量达到2.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8.2%,从满洲里口岸出境的货物占东北各港口出境货物的93%,占全国从满洲里口岸出境货物的47%。建议辽宁在加强陆海联运通道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的协调,沿线建立产业基地、物流园区、保税仓库、出口加工区等,将这些园区经济结合起来,形成一条沟通内陆、连接欧亚的陆地经济走廊。 推动辽蒙欧经济走廊建设。建设以锦州港、丹东港为起点,途经辽宁至蒙古国乔巴山铁路出海通道,再到达欧洲各地的通道。目前,中蒙两国正在加快这一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早日实现互联互通。建议辽宁省抓住韩国提出“欧亚倡议”和中韩自贸协定签署的优势,推动釜山、仁川等韩国港口与大连、丹东等港口的合作,建设中韩自贸区地方合作典范,同时推动沿海港口与蒙古国的合作,将辽蒙欧经济走廊打造成为蒙古国重要的出海通道和韩国重要的海陆联运通道,实现大连与京津冀、环渤海地区海关的通关一体化。 此外,由于辽宁是老工业基地,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服务辽宁转型升级,也是辽宁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任务。要通过推进境外工业园区、物流保税园区等建设,为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服务。建议辽宁专门成为境外园区开发与国际产能合作促进机构,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政府的沟通,为辽宁企业走出去铺路搭桥,为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助力。 总之,尽管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存在发展中的诸多难题,但其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都决定了辽宁必须在东北振兴战略和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方面做出表率,通过争取各种政策优惠和推进制度创新,推动自身转型升级和产业优势集聚,将辽宁打造成为区域发展增长极,带动东北地区整体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馆藏&4836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争当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排头兵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争当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排头兵
龙源创新数字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中蒙俄经济走廊中蒙合作论坛在呼和浩特成功举行
10月23日下午,中蒙俄经济走廊中蒙合作论坛在呼和浩特市喜来登一楼多功能厅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构筑中俄蒙经济走廊的新开端”,来自中蒙两国的政要、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各地部门代表、商会代以及各国媒体代表等各界嘉宾300余人共同见证了首届中蒙合作论坛的成功举办,共享一场关于中蒙两国如何“打造草原丝绸之路”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精神大餐。中蒙俄三国相依相邻,三方战略合作关系在历史进程中凝聚形成并绵延发展、持久深化。创造性地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是构建区域合作互惠共赢的务实举措。为了更好的发挥内蒙古区位优势,巩固内蒙古在参与构建“中俄蒙经济走廊”国际合作中的地位,深化中国与俄罗斯、蒙古国三国毗邻地区经贸关系,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商务部和蒙古国工业部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承办、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协办的“中蒙俄经济走廊”中蒙合作论坛,作为“首届中蒙博览会”召开期间的系列活动之一,以“构筑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新开端”为主题,以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意义与对策、机遇与挑战、成就与不足等为中心议题,共同探讨和规划中蒙双方务实合作的有效途径,努力为政府、学术界和企业搭建一个有价值、有深度、有影响的交流平台。出席论坛的专家学者为大会献上了精彩的演讲。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王波和蒙古国大呼拉尔议员德·特尔比希达格瓦先后为论坛致开幕词。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厅长孙炜东为嘉宾讲解了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将给相关地区带来发展机遇和挑战;蒙古国外交部合作司司长耶·满来巴耶尔通过幻灯展示阐述了蒙古国在发展“草原丝绸之路”中的地位与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秘书长郝时远就构筑“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的“互联互通”做了详尽讲解;蒙古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图·道日吉分析了蒙古国对中俄两国的对外贸易现状并畅谈了中蒙两国未来合作的条件与前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副总裁刘锦章分享了中建集团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意义;著名蒙古国学者德·旭日夫做了《“草原之路”与“草原丝绸之路”有效对接的可能性和挑战》的主题演讲;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马永真院长就“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对策问题进行的深入的剖析;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市长罗青代表二连浩特市就加快推进中蒙跨境经济、旅游等具体事宜与参会嘉宾进行了交流、探讨。在任洪斌院长的主持下,原驻蒙古国大使高树茂首先对本届论坛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时用多年自身经验从“共建经济走廊改变合作模式”方面做了系统分析与发展建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签署了《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战略协作框架协议》为与会的两国企业“走出去”加强合作树立了信心。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的落下帷幕,作为首届中蒙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蒙俄经济走廊中蒙合作论坛充分体现“国家平台、权威智囊、高端传播”的理念,推进了“草原丝绸之路”的复兴,为古茶道的扬帆起航作出了积极贡献。
欢迎免费订阅招商网邮件周刊,每周行业资讯,最新政策信息、项目信息为您推送
相关阅读:
产业园区选址服务平台
呼和浩特招商载体
招商选址 一扫而知
400-693-1227欢迎来到内蒙古经济信息网!
当前位置:>>>正文
中蒙俄经济走廊:走实走深合作共赢
  摘 要: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中国“一带一路”、蒙古国“发展之路”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三大倡议、发展思路对接和落实的共同载体。如何发挥智库的谋划和智力支持作用,助力三国务实合作走实走深走好,是当前中蒙俄智库合作联盟的首要任务。由此,我们共同面临关于如何深化彼此政策沟通、有效对接相关规则法律、体制机制和人才保障等重要课题。中蒙俄经济走廊要走实走深走好需要多点发力,重点围绕政策沟通尽快建立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合作机制、对标机制;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加强三国在规划、标准、进展等方面衔接;围绕贸易畅通深化经贸合作,优先推进三方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快三国毗邻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共同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境外经济合作区建设;围绕民心相通进一步加强文化、艺术、体育等交流平台的建设等;围绕智力先行深化智库交流合作机制,强化智库联盟责任。
  关键词:中蒙俄经济走廊 走实走深 合作共赢 多点发力
  回顾过去两年,中蒙俄智库合作联盟的成员和伙伴,围绕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共同愿景,深入研讨,坦诚交流,合作研究,建言献策,为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5月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 这既是对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智库合作事业的高度肯定, 也是对我们切实做好这一事业的希望和要求,对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这一事业,三国领导人给予厚望。我们作为智库联盟成员对此需要深入思考,为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走实走深、合作共赢,共谋发展良策、共出合作大计,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一、我们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一带一路”大框架下,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积极推进为沿线国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为中蒙俄三国区域间合作增添了新活力。从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中蒙俄三国元首会晤时提出,要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到日,三国元首在乌法会晤,发布了《中俄蒙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再到日,三国元首在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上见证签署包含7大方面32个具体项目的《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标志着“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第1个多边合作规划纲要正式启动实施。细数清单,三国政府和首脑为了务实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成果跃然其上,三国未来合作美好蓝图已徐徐展开。但我们也深知,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能一蹴而就。
  (一)如何深化政策沟通
  有效对接相关规则法律、体制机制、人才保障等。加强三国国情民意互通,架构共同发展思路,提升相互认知度,推动平等互利、绿色发展、合作共赢的好项目、大项目,排除干扰和阻力,共同应对所面临的发展难题。
  (二)如何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稳步推进互联互通,既包括加强以基础设施为基础的硬件建设,也包括抓好规制和规划衔接为基础的软件建设,还包括便利各国贸易和人员往来的跨境合作与交流。在这“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中,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基础,也是目前制约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薄弱环节,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应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优先的领域,目前需要亟待解决在建设国际大通道过程中存在的边境断头路和配套设置落后等问题。
  (三)如何配套建设经济合作区和产业集聚区
  重视培育和发挥口岸的综合经济开发功能,提高口岸产业集聚能力,推进区域合作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形成,提升承接产业转移和吸引外资等平台功能,加快形成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在跨境合作区域的拓展延伸和辐射带动。
  (四)如何把准民心相通这个“定位仪”,深化人文交流
  逐步畅通签证难、学历认证难等问题制约,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与联合办学。加大语言人才培养力度,深化经贸技术科技等领域合作。
  二、走实走深合作共赢的重点
  (一)围绕政策沟通尽快建立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合作机制、对标机制
  进一步加强中蒙俄合作机制建设,把倡议和发展战略对接落实到具体合作项目当中。同时建立三方政府间多层次的沟通交流机制,特别是地方政府交流机制。规划要落地生根,就必须建立三方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沟通交流机制,使我们在相关具体的领域, 尤其在具体项目上,从相关的政策、标准、规则上能够协调衔接、凝聚共识,形成三方各部门共同采取推进的措施,共同应对政策落地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二)优先推进与中蒙俄毗邻地区的次区域合作
  加强三方的沟通协调,共同推进《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的务实合作,多渠道、全方位推动重大合作项目落地。加强中蒙俄毗邻地区地方政府间多层次联动机制和交流机制,拓展新的合作渠道,推进政策对话和协商。优先推进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区建设 ;中蒙俄海拉尔、赤塔、乔巴山次区域合作。
  (三)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三国在规划、标准、进展等方面衔接,争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营
  以构筑六条欧亚大通道为依托,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建立便利的立体交通网络,优先打通陆地短缺路段和瓶颈路段,提升道路畅通水平。加快建设能源输送网络和信息沟通网络。探讨三国之间货物运输的铁路建设、交通枢纽、地区间的扩展可行性等。
  (四)深化经贸合作,加快平台建设,优先推进三方的贸易投资便利化,努力消除贸易壁垒,降低投资贸易的成本,实现三方的互利共赢
  探讨三国毗邻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共同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境外经济合作区建设。重点建设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跨境经济合作区、甘其毛都—嘎顺苏海图跨境经济合作区、策克—西伯库伦等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五)发挥好中蒙俄三国的经济互补性
  充分尊重各方的利益,围绕三方共同的目标,依据《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挖掘各自的优势和需求,把三方合作的潜力转化为现实的发展成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产业合作,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全面推动三国农牧业、能矿、电力、旅游、物流、金融、高技术等产业合作。拓宽贸易合作领域, 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发展。
  (六)加强中蒙俄在资金融通、金融机构业务等方面的合作
  积极利用亚投行基金或丝路基金,申请低息贷款解决铁路、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庞大资金投入和投资风险。探索通过三方政府共同出资、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以及社会融资等资本联合投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广泛带动各种资金参与合作和建设,构建国际次区域融资新机制。
  (七)把准民心相通这个“定位仪”,深化文化、艺术、体育等交流合作
  深化三国举办文化周等大型的交流活动机制,共同推进茶叶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联合申遗,支持三国艺术院团、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开展深入合作。继续扩大互换留学生的规模,开展高水平人才的联合培养和科研合作。推进和构建智库间互访交流和合作研究机制。加强传染病防治和灾害方面的合作, 支持传统医学方面的合作。
  (八)大力推进多层次、全方位的旅游合作,打造中蒙俄旅游圈
  推动发展旅游领域的跨界跨区域合作,重点发展“大湖三角”,包括俄罗斯的贝加尔湖、蒙古国的库苏古尔湖、中国呼伦贝尔湖跨境跨区域旅游线路。重点推动满洲里—红石、二连浩特—扎门乌德、阿尔山—松贝尔跨境旅游区建设,同时开发若干条中蒙俄自驾游环线。加快建设中蒙俄国际旅游品牌“万里茶道”,共同打造“茶叶之路”跨国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完善三方边境城市旅游休闲度假功能,提高旅游产品多样性,共建良好的旅游环境。
  三、深化智库联盟交流合作机制
  建立中蒙俄三国智库信息共享机制,要开展共同合作研究课题,形成人员互动的长效机制;在互派专家共同开展研究的基础上,互通有无、共享资料、数据和相关国的政策分析报告 ;建立智库间长效交流对话机制,确保三国在战略、政策的具体衔接和实际操作层面,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协商 ;加强智库与政府的沟通机制,取得政府的支持和信任,为各级政府提供信得过的智库产品来辅助决策。
  (一)强化责任
  智库在实现三国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方面,具有先行研究、提供解决方案的责任。充分发挥好中蒙俄智库合作联盟的沟通和协调作用, 组织三国智库共同办好“中蒙俄智库国际论坛”,为政商学界搭建交流研讨的高层平台,加强中蒙俄各国政策对话和协商,增进互信,促进共识。重点围绕《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相关内容开展先行研究,提出共同推进的示范项目清单,为中蒙俄三国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咨询服务。
  (二)推进务实
  做好智库与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的深度对接,找准三国合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症结,研究整理出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清单”,聚焦三国重大发展共同诉求,保障智库产品的针对性,以此确保研究产品能够为三国决策和务实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在我们开展相关研究过程中务必要围绕落实三国元首三次会晤的精神为依据,以落实《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32个重点合作项目为目标,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作、口岸建设、能源合作、海关及检验检疫、生态环保、科技教育、人文交流、农业合作及医疗卫生等10大重点领域开展研究,形成一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的研究成果,为三国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智力支持。
  (三)深化合作
  智库需要聚焦重点领域,深化合作研究。目前中蒙俄智库合作联盟已有70余家成员和伙伴,未来还会不断有新成员、新伙伴加入,代表性将越来越强、涉及的领域会越来越广,为了形成有效的合作,需要确定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并围绕重点议题,深化合作研究,形成一批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期待三国合作研究在已有几项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一批有代表性、有实效、有影响力的合作成果,为共商共建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夯实基础
  我们正处在深化“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良好时期,要加强三方智库的交流互鉴,凝结三国智慧,通过人员来往、论坛合作研究等形式深入推进三国的务实合作。要加强智库的调查研究,现在中蒙俄三国对彼此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三国智库应该勇于承担这个责任, 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国别及区域的全面素材,以此来保证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要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方案。三国智库一定要积极务实地合作,扎扎实实进行具体问题的研究,选择好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提出有效、管用的政策建议。
  (作者:杨臣华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研究员)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信息中心  蒙ICP备号
 地址:呼和浩特赛罕区敕勒川大街发展大厦C座  邮编:010098 &电话: 
技术支持:
本网站声明:本网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致电,我们将及时删除,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建议使用IE10以上版本或谷歌浏览器及360极速模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