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m2对经济的影响里的M2?

经济学中M1,M2.M3.M4各表示什么?_百度知道
经济学中M1,M2.M3.M4各表示什么?
麻烦说清楚点,通俗点!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在货币政策中,M2通俗来说是什么含义?和GDP的增速又有什么关联?_百度知道
在货币政策中,M2通俗来说是什么含义?和GDP的增速又有什么关联?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M0=流通中的现金; 狭义货币(M1)=M0+活期存款(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应该说M2与GDP及其增速之间都没有直接关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货币政策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最新M2数据背后的中国经济超级大拐点
你以为投资100亿拿块地王就很厉害了?后面还有投资300亿的旧城改造项目。你以为投资300亿就很厉害了?后面还有投资上千亿的三带一轴。你以为投资上千亿就很厉害了?后面还有GDP两万五千亿的上海。你以为两万五千亿就很厉害了?后面还有GDP七十万亿的中国。你以为七十万亿就很厉害了?我们还有一百四十万亿的M2。你以为M2一百四十万亿就很厉害了?我们五年后M2会达到二百七十万亿!
按这个速度,如果保持汇率不贬值,我们将买下全世界,早日实现共产主义。
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无敌是多么多么空虚。
万众瞩目的M2数据出来了。中国经济的两个超级大拐点过去了,你没看到,财富就会大缩水。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降至10.2%。之前预测的M2同比增速再次坍塌的趋势再次被确认了。看下面的数据图
如上图所示,M2同比增速从去年7月到今年3月盘整了9个月。之后就一路下跌。昨天的文章指出M2同比增速坍塌的意思就是:中国的M2同比增速将下一个台阶,其中值按百分数来讲将从双位数变成个位数。什么意思呢?以后中国的M2同比增速将是7%,6%这样的个位数,而不是20%,15%这样的双位数。预测正在成为事实。
我们站在中国的M2同比增速将下一个台阶的超级大拐点上面。
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636亿元,同比少增1.01万亿元,比上月少增9164亿元。分部门看,新增贷款4638亿元中的4575亿元都是新增住户部门贷款,与之相对的是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减少26亿元,罕见出现负增长。在住户部门贷款中,短期贷款减少 19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773亿元。这意味着,中长期的住房按揭贷款成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唯一主力,家庭部门加杠杆购房支撑了7月信贷增长,而基建贷款则快速下降。
企业部门贷款负增长,这意味着企业部门无利可图,未来资产负债表通缩和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企业部门在去杠杆。如下面的数据图所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也跌到了历史最低水平,这意味着房地产开发商也在去杠杆。而与此同时,中国的房贷/GDP在过去几年呈加速上升态势,2012年以前尚不到15%,2016年底将超过25%--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达到日本地产泡沫顶峰时的水平。目前中国居民房贷收入比0.46--也是历史记录,已超过日本房产泡沫时期的水平,这意味着普通老百姓加杠杆买房成了接盘侠。
在超级去杠杆化这场金融战役里,企业部门在边打边撤,房地产开发商也在边打边撤,普通老百姓却打了鸡血一样高歌猛进。幸好各级地方政府又在出政策打压楼市,以免让这些老百姓头脑过热。希望他们想想股市里的中国大妈,不要太疯狂了。
人民日报说:“ 居者有其屋”并不等于“居者有产权”。即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住房自有率也只有60%多,日本租房结婚者比例高达67.1%,买房结婚夫妇比例仅为14.3%,而我国城市目前新房自有率已接近90%。省吃俭用买房的结果,使大量资金集中于房地产市场,推高了房价,也限制了居民日常消费等方面的支出,对扩大内需带来不利影响。”这意思就是想权那些打了鸡血的老百姓“醒醒吧”。可惜他们把政府的苦口婆心当风吹,加着杠杆要当超级接盘侠。让我们看看下面的数据图: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红色,右轴),中国住宅平均价格(以克黄金/平米为单位)
很多人还在纠结房价还在暴涨,认为买了就赚到了。这是因为他们被房子的名义价格迷住了双眼,以人民币计价的房价确实在涨,但是要看清房地产的大拐点,用人民币计价的房价是看不透的,应该用黄金计价的房价。如上图所示,事实上以黄金计价的的房价在去年12月就已经见顶,之后在一路下跌(这么重要的的超级大拐点过去了,你看到了吗?)。这个时候应该撤出房地产,转为持有人民币黄金资产,等到以黄金计价的的房价跌到底部,再撤出人民币黄金资产,进入房地产。
各路专家依然在各种忽悠房价还得猛涨,高善文,阎首席,吴小平大飞机等等。他们都被人民币计价的房价迷失了双眼,看不清大拐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还没有经历一轮完整牛熊市周期,让我们通过美国的房地产数据来看看房地产的大拐点是怎么回事。看下面的数据图:
美国新家庭住房价格中值(以1盎司黄金为单位,粉红色),美元指数(蓝色)
数据来源:彭博金融数据终端
如上图所示,以黄金计价的美国房价和美元指数在趋势上高度一致。以黄金计价的美国房价在2011年7月筑底反转,而美元指数在2011年6月初筑底反转,二者底部的时间高度接近,其顶部的时间也高度接近。
这意味着,本币汇率筑底是以黄金计价的房地产价格筑底的关键。只要人民币汇率还在下行通道,以黄金计价的房地产价格就会继续探底,而眼下黄金计价的中国房地产价格是在山顶位置。
靠砖家(高善文,阎首席,吴小平大飞机)就得在山顶山腰站岗,靠百度也不行,因为百度上的经济学知识基本上也被这帮砖家的口水垄断了,真正的金融经济学知识是百度不到的。
知识就是财富,金融经济学知识尤其是财富,特别是在超级大拐点的时代。不要把自己财富的安全交给砖家和百度,学会金融经济学知识,保卫自己的财富。
L型的中国经济如何实现财富爆发式增长?
哈继铭:中国已进入干啥都不挣钱的阶段,中国人口红利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接下来老龄化将迅速到来,以上这三个现象都会逆转。劳动力供应不会像过去那么充裕,一定会提高劳动力成本。家庭储蓄率不会像原来那么高,即使个人的储蓄倾向还是没有变,但是问题是,社会当中的老人多了,老人是负储蓄者,他们几乎没有收入但是还得消费,一旦这个群体的占比高了以后,整个社会的储蓄率就下来了,这么一来的话,资金供应就不会像过去那么充裕。现在开始就是人更值钱,钱更值钱,干啥你都不挣钱,或者难挣钱。
吴裕彬:投资就是瑜伽,修行的不是你的财富,而是你的心。这个世界其时没有熊市。熊市,牛市,存乎一心,境随心转,万法丛生。
不把L型增长中国经济的金融经济学本质给整明白,你根本不知道该怎么配置资产。请容我娓娓道来。
一.L型增长中国经济的金融经济学本质
经济新常态到底是什么?
有从经济增长速度上来说的(L型或者是倒L型增长),有从发展模式上阐述的(“中国制造”渐渐向“中国智造”的差异化服务业延伸;中国企业走出去,争取海外市场的投资红利;形成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通过政府的“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实现中国经济的再平衡),有从财富再分配的角度上阐述的(要让未来增长的成果能被社会大众实实在在地分享,而不仅仅是个数字增加的概念,更不该是付出了“贫富差距扩大”的代价而获得的),有从经济结构上阐述的(促使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过去片面依赖外需和投资转到要更注重内需和居民消费需求上来,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要保护好生存环境,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和中国新经济);还有就是像哈继铭那样,拿人口红利来吓唬人。
但是这些阐述方式都过于感性,谈的更多是愿景,难以量化。真正要量化的阐述经济新常态,就必须从宏观金融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而宏观金融经济学中最关键的一个金融经济变量就是货币流动性,所以我们要想了解新常态的金融经济学本质,就必须了解新常态下货币流动性的趋势变化。让我们看下面3个数据图。
图1:中国M2同比增速
图2:日本M2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美联储
图3:韩国M2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美联储
之所以拿日本,韩国,中国来比较,是因为这三个国家都是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制造业大国,发展的模式均为经典的亚洲模式,而且体现了亚洲模式三个梯次:欧美把发展重心放在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上来之后,在亚洲重点培养的第一个制造业基地就是日本,然后是韩国,再是中国。
亚洲模式的初期,M2(广义货币)同比增速都达到了惊人的高度,一般都在20%以上,这意味着M2呈超指数级增长。随着产业链的每一次升级,这些国家的M2同比增速都会下一个台阶。迄今为止,日本(年,年,1990年--至今)韩国(年,年,1999年--至今)的M2同比增速共有3个台阶,中国目前只有两个台阶(,1997--至今)。下台阶的意思是其数据中值(Median)不断下降。
1986年以来,中国的M2同比增速的中值都在18%附近,意味着中国的M2一直在呈指数级或超指数级增长。目前日本韩国的M2同比增速的中值按百分数来讲都是个位数,而中国的还是双位数。
所以新常态的金融经济学本质就是中国的M2同比增速将下一个台阶,其中值按百分数来讲将从双位数变成个位数。什么意思呢?以后中国的M2同比增速将是7%,6%这样的个位数,而不是20%,15%这样的双位数。也就是说,中国的M2同比增速将进入漫长的下行探底之旅。
二.新常态金融本质下的房地产走势
根据彭博社的数据,去年中国经济用于支付利息的支出为7.6万亿元,而同期中国的社会融资规模为15.41万亿元。这意味着中国去年的社会融资总量中有近一半是用来维持庞氏融资的。债务融资分为三种:对冲、投机、庞式。对冲融资,其收入可以支付本息。投机融资,短期内收入只能偿还利息而不能偿还本金,必须债务展期。
庞式融资,收入连利息也还不上,债务不断叠加,必须再融资或变卖资产/抵押物。经济体中的投机融资和庞氏融资比重越大,杠杆化的现象就越严重,就越有可能爆发债务危机。由是观之,中国经济已是名副其实的庞氏融资红海。由于庞氏融资的信贷规模呈利滚利的指数增长,因此中国的广义货币(M2)只有实现指数级增长,才能满足整个宏观庞氏融资对货币流动性的需求,否则就只有爆发系统性的债务违约。而由于中国的M2同比增速将下一个台阶,M2将无法实现指数级增长,系统性的债务违约--债务危机爆发几乎无可避免。
债务危机的爆发意味着房地产将持续向下深度调整,因为房地产等不动产是债务融资过程中最重要的抵押品。以国有四大行之一的中国银行(BOC)为例,在2011年其贷款抵押品的39%为房地产和其他不动产。最新从银监会得到的数据是,2013年底中国最大的几个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及以房地产为抵押品的贷款,对贷款总额的占比为38%。房地产和土地作为抵押品在房地产信托等影子银行,信贷中的权重可能更大,危害也可能更大。根据麦肯锡去年的债务研报《Debt and (not much) deleveraging》,中国有接近一半的债务都与房地产有关。
三.新常态金融本质下的资产轮动
中国的M2同比增速将下一个台阶,这意味着中国的房地产长达十五年的超级牛市已经终结了,房地产已经站到了牛熊转换点。中国高净值人士的房地产资产配置比例非常高,超过60%,而发达国家投资者的房地产配置比例则低于10%。由于中国人的财富过度集中在房地产领域,一旦房地产深度调整开始,踩踏现象可能一触即发。中国高净值人群总资产规模已达60.5万亿元,这么大规模的资产未来将有相当大一部分撤出房地产,它们将涌向何处?
股市不会是一个安全的去处。因为房地产的深度调整伴随着M2同比增速的下滑探底,这意味着中国将走向流动性枯竭,缺乏流动性的持续支撑,股市在中长期也会下滑探底。从房地产市场踩踏而出的财富将会有相当一部分涌向黄金,人民币黄金将引来波澜壮阔的行情。见下图:
如图4所示,金价增速--房价增速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趋势上高度负相关。这意味着随着人民币贬值趋势的持续,金价的增速会越来越快于房价的增速。
笔者在之前的专栏文章《汇率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分析过央行会在七八九这三个月大力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因此这三个月是撤离房地产进入黄金的很好的窗口期。一旦维稳期一过,人民币贬值提速,人民币黄金就会报复性上涨,金价增速--房价增速就会越来越大。而现在白银黄金价格比处在历史底部,所以配置人人民黄金(包括A股黄金股)之外,还可以配置人民币白银(包括A股白银股)。(在去年11月中的《全球宏观经济趋势的风眼:黄金》一文中笔者预测人民币黄金牛市将开启)。
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增加人民币国债的配置。让我们看下图:
如图5所示,中国房价指数同比增速和人民币国债指数同比增速在趋势上高度负相关,这意味着中国房地产的大熊市将开启人民币国债的大牛市。
四.L型的经济增长里财富也可以高速增长
新常态的金融经济学本质就是中国的M2同比增速将下一个台阶,其中值按百分数来讲将从双位数变成个位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货币流动性就是水,发展模式,财富再分配,经济结构调整,乃至资产配置都是舟,要顺水推舟,而不是逆水行舟。今年以来人民币黄金价格增长了约30%,人民币白银价格增长了约50%,许多A股黄金股,A股白银股的涨幅更是分别显著大于人民币黄金和人民币白银的涨幅,要是略带一些杠杆操作,收益率会更加可观。
把握好房地产,人民币黄金,人民币白银,A股黄金股,A股白银股,A股大盘,人民币国债这些大类资产的轮动节奏,任凭新常态里经济呈L型增长,哪怕是倒L型,我们的财富增长依然可以爆发。
知名房企收北京周边(永清,廊坊,固安,涿州,三河,大厂,香河)住宅用地;武汉、郑州、东莞深圳广州深圳、苏州上海济南、南昌住宅用地也收购。
常年整体收或长租一线城市交通便利周边配套完善的公寓、商场、废旧厂房。
联系人于先生 资料请发邮箱
本公众号发布一线与二线地产融资、并购转让、交易、等信息;有上市公司并购增发过桥信用借款等业务,欢迎合作。
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微信公众号:fdctz888
投融资俱乐部:微信号(tzrz888)
----管理员微信号fdctz8888 QQ:
文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QQ:删除或支付稿费。
长按二维码,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出自 MBA智库百科()
  M2/GDP是常用的衡量金融深化的指标。即(M2)与()的比值。
  通常认为,这一指标比例反映了一个的。但M2/GDP比例的大小、趋势和原因则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M2/GDP实际衡量的是在全部中,以为媒介进行交易所占的比重。上看,它是衡量一国的初级指标。通常来说,该比值越大,说明的程度越高。
年份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墨西哥印度
197061.867.729.426.615.520.7
197824.160.681.328.526.330.8
19865566.994.232.955.820.239.4
199295.462.6105.336.669.823.741.7
1994104.357.410737.973.526.342.8
1996110.956.4108.639.776.323.942
1998131.457.8114.45298.425.346
200116565126.580.8102.921
2002176.5568.56130.6682.798.1721.4858.67
  图:中国与其他M2/GDP的比较
  图:中国M2/GDP走势图
  M2/GDP指标最早应见于(1973)对的开拓性研究,M2/GDP实际衡量的是在全部中,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易所占的比重。总体上看,它是衡量一国经济金融化的初级指标。通常来说,该比值越大,说明经济货币化的程度越高。
  国外的研究普遍也以M2/GDP测度金融深化的程度。Elhiraika指出M2/GDP反映了提供流动性的能力,从而使能以不同的形式保有,因此是金融市场结构调整的指标。如苏丹市场在年间进行的国有化进程,受到相对严格的管制,M2/GDP以平均每年 19.3%上升;在的改革中逐步放开了金融市场的管制,允许和其他金融机构发展,提高了的流动性,M2/GDP年为25%;而年之中,在对私人信贷/GDP下降至3.22%下,M2/GDP也迅速回落到12.04%的年。
  Shunsuke Bando(1998)以Marshallian K为指标分析了亚洲经济体M2/GDP的情况,他指出对Marshallian K的反映了经济体内以货币、或者以占有GDP的比重,作为银行的,它又可作为银行机构发展程度的一个指标,即金融中介化的程度。非组织金融机构(Unorganiz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它们无法成为金融机构的主体,如果这部分金融机构数量增加,通过影响的乘数会导致Marshallian K的上升。Gibson Chigumira、Nicolas Masiyandima(2003)分析津巴布韦在1991年实行的改革,显著增加了金融机构和的数量与,并通过广泛的网络化将银行分支机构深入传统市场下没有触及的农村金融领域,这一政策引起了M2/GDP指标的显著改变,从20%上升到了30%。而巴基斯坦1990年开始的加快了货币化进程,提高了银行机构在市场中的地位,M2/GDP比例由前十年的平均39%上升到了平均45%。
  但是,M2/GDP测度各国金融深化的程度的准确性并未获得一致认可。事实上,目前看来,M2/GDP的最优比例因为种种客观原因的限制,往往并不具备可比性。尽管M2/GDP的通常反映了金融机构发展在市场中的重要程度或者对于的贡献,但作为传统的金融深化指标,两者只在成熟金融系统中呈正相关趋势(Mckinnon,1973),在一个借贷受限制的不成熟市场中,两者往往反而是负相关趋势(Edwards,1996)。 Elhiraika同样指出M2/GDP对于金融深化的衡量可能并不贴切,因为M2/GDP畸高可能是金融市场不发达的讯号,而高度成熟的金融市场这一比例反而较低,因为后者通常持有与之经济相适应的货币量。Shunsuke Bando(1998)的分析中还注意到,对M2/GDP的分析必须结合M1/GDP这一比例,在M1/GDP稳定增长下的M2/GDP的增长才反映了亚洲经济体市场下金融机构提供相对长期的,如从向工业部门的转移,但也须注意到,的非完全有效给这一分析带来的偏差,如、银行的积淀等。并且,只有在扣除因素之后才能得到Marshallian K的真实增长率。另外,从角度而言,每人所得增加时,货币对GDP的比率也增加。WDI(2003)通过115个发达与2001年货币化(Monetization)情况,与人均所得(以PPP-GNI表示)比较,一般而言较高收入的经济体有着较高的M2/GDP率,但也有例外。许多高所得经济体如英国美国,其M2/GDP比例不见得比高所得中较低所得的经济体和地区高(例如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的比例很高)。理由是最高收入经济体和地区金融市场发达,比较不依赖银行来筹款,而是直接到或筹集资金,M2的功能及其就减少。
  不同经济体的M2/GDP的比率之所以出现较大的差异,或者说具有许多不可比性,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不同经济体所包含的金融机构的口径也不完全一致,M2包含的也不完全一致。发达经济体的很活跃,有些具有的未被统计进M2中;另一方面,各种的层出不穷,使得发达经济体央行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变得越来越困难。
  第二,各经济体M2/GDP的影响因素因时、因地不同,M2/GDP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各经济体对M2的需求差异、公众的储蓄动机、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所处的经济周期阶段等因素,都会影响各国的M2/GDP水平。
  第三,是一个不连续的进化过程,因而各地区、各国之间及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的发展状况必然有所差别,因此,简单化地进行国别比较是不适宜的。
  1、影响:
  1997年以来,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滞后于,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长十分迟缓,下降导致GDP上升的原因是公众出于对未来就业、养老、医疗和教育保障等存在不安全预期,M2的积蓄趋于上升(钟伟、黄涛,2002)。尉高师等(2003)通过家庭效用最大化模型证明了这一结论,中国居民的财富积累倾向与“”同方向变化,与收入水平反方向变化,且变化幅度大于前者。在以改革为突破口的改革攻坚所导致的中国城镇居民“大额刚性支出”额度的大幅上升。为了准备将来大额刚性支出,人们不得不缩减当前的,增加银行储蓄,从而一方面中国的GDP 增幅放慢,另一方面M2增幅上升,最终反映为M2/GDP不断攀升。
  2、过大:
  吴建军(2004)认为中国的并非均等的分配于每个人,而是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公平,的增加以极其隐蔽的形式合法地或非法地聚集在少数人手里,并多由和地价的上涨所吸收。而中国对于的作用是有限的(淡儒勇,1999),从而使得其相对于平均分配必定是低的。货币供给的增加对的影响甚微导致了M2/GDP过大。因此M2/GDP不仅仅是量的问题,更反映了货币供给结构的问题。
  3、金融资产单一,失衡:
  钟伟等(2002)比较了中国和美国、日本的金融资产结构,认为中国、和等的发育处于抑制状态,国有银行的存贷活动仍占地位,反映在指标上就是M2占金融资产总量逾九成,这导致了中国M2/GDP成为类似于国外衡量金融深化程度的(金融资产总额/GDP)指标类似,目前日本和美国的FIR分别为200%和145%。必须关注金融资产价格对M2投放的影响。
  4、宏观经济景气及外债的影响:
  宏观经济景气对M2/GDP的影响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刘志明(2001)认为经济景气因素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公众预期不景气的前提下,公众对的增强,公众的货币需求增强,从而导致下降。日本自1992年以来不景气,因而广义货币对 GDP的比率不断上升,中国经济不景气也出现广义货币对GDP比率大幅度上升的情景。但董承章等(2003)通过误差校正模型表明长期来看,对M2/GDP的影响并不显著。从另一个角度,他们还提出经济体债务也是重要因素,当政府在国外举债产生赤字时,它就不得不将赤字货币化。
  可以看出,近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更为关注从制度和结构的角度透视M2/GDP反映中国中的影响因素。余永定(2002)给出的M2/GDP动态增长路径是一个较好的理论模型和概括。在对传统货币数量理论进行补充和修正的基础上,M2/GDP增长路径显示GDP增长速度、和国民储蓄率是重要影响因素,而扩大变量范围之后,增长路径显示企业留利水平低、资本市场不发达和资金利用水平低也是重要原因。随着M2/GDP的提高,通过金融深化促进实际产出增加的余地越来越小,货币供应量增速的提高对提高产出水平的作用逐渐减少。
  影响M2/GDP比率走势的新影响因素
  M2/GDP的复杂影响以及中国转型经济中各种问题的存在表明,M2/GDP过高必定涉及多种原因,除上述讨论较多的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也或多或少地起着作用,表现在:
  1、结构的影响:
  中国银行体系信贷结构近几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带来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影响M2/GDP变化。首先,从的期限结构上看,逐年降低和逐年增加的趋势明显,反映了短期融资市场对银行体系的依赖程度降低。随着中国调整加快,各大银行进一步调整了贷款策略,基础设施贷款、和大幅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构成了。短期贷款中的、所占比重逐年降低,但农业贷款、个体贷款则增幅稳定,反映了的不断调整。
  2、的反经济周期操作:
  一直以来中国执行的是反经济周期的货币政策,即在GDP增长率较高的年份,执行相对偏紧的,货币投放量相对减小;在GDP增长率较低的年份,执行积极的货币政策,货币投放量相对增大。而且为了适应货币化进程和经济改革的深入,货币投放量相对都较大,在峰值上,货币投放基本与GDP增长率持平,在经济周期低谷上,货币投放则大大高于GDP增长。这种熨平经济波动的货币政策操作手段在长期积累下影响了M2/GDP的数值偏高。
  3、中国金融体制的约束因素:
  除金融市场的结构性因素外,其他一些抑制因素包括银行体制不健全,国有银行占据垄断地位,得不到发展;进程缓慢,资金流动缺乏效率;信用非价格性分配,金融机构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不完善等,对货币的流动和反映与实际的GDP增长负面影响过大,使得深化金融(deep financial)成为事实上的浅化金融(shallow financial)。市场的约束影响了的进程,而只有金融自由化之后,M2/GDP或者M3/GDP的比例增加才与经济增长或与个人收入增长正相关 。因此中国M2/GDP过高而偏离经济增长也与的一些制约因素有关。
  4、GDP的估算与问题:
  以往的研究过多地把视角关注与M2的数量、结构等方面,而忽视了GDP的讨论。事实上,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变量因果检验显示,、的增长是M2/GDP的原因,而反向关系却不存在(冉茂盛等,2002年),因此对M2/GDP的考察必须关注GDP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对于中国GDP的估值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论,特别是近年中外学者开始对GDP的低估形成共识(、张军、、Jonathan Anderson等,2003),基于、价格指数资料缺失、部门分类过粗、地方干扰等因素,GDP增长率比官方统计要更高一些。另外,许多政策争论背后越来越清晰地显出处当前采集与发布上的缺陷,这已经成为制约宏观分析与的重要障碍之一(巴曙松,2004)。对于GDP估算和M2、 GDP统计的争论使得M2/GDP缺乏权威的研究前提,难免对指标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巴曙松、陈华良.中国M2/GDP比率研究的综述与理论脉络[M]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06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4页& 3页& 8页& 7页& 6页& 13页& 14页& 5页& 8页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1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M2/GDP"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2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