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奔腾cpu和酷睿哪个好好

还买酷睿i7吗,AMD Ryzen R7 1700秒杀同价位
稿源:大爱布袋戏
同样的价位,同样是盒装,我为什么不买更好的呢,花同样的钱不如买台性能更为强大的。装机体验锐龙AMD Ryzen R7 1700Ryzen R71700 处理器,华硕X370 Pao,影驰GAMER DDR4 2400 8G,AMD原装幽灵散热器 。散热器看起来是不是很酷炫啊,显卡为蓝宝石 RX480,传说中的3A平台。不要在意鲁大师的检测,这内存未知,显示器未知,硬盘变成32G。处理器跑分甩i7 7700k几条街了,这是不是一次性挤了大半管的牙膏啊。CPU-Z已经完全能识别出来了,所有的参数,看到这个14nm,感觉以前用的AMD处理器可能是假的。单核分数比I7 7700K低,应该是主频低了0.4G的原因,多核领先百分之百了,毕竟 8 核 16 线程不是闹着玩的,好比V 12 对比V 6 发动机啊。CINEBENCH15 测试。CPU物理运算能力比 12 核 24 线程的至强X 5650 还要强?,毕竟X 5650 已老了。原装散热器在国际象棋全核运算下,温度依然能稳定在60℃以下,毕竟这款幽灵属于入门级,没有热管导热。日常使用应该能压住45℃左右吧。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amd与酷睿的cpu哪个好
输入手机号码,报价结果将发送到您手机
装修顾问-馨馨
4年行业经验,24h可咨询
10秒闪电通过好友
报价短信已发送到您的手机
因材料品牌及工程量不同,具体报价以量房实测为准
稍候装修管家将回电您,免费提供装修咨询服务
您的装修预算约
*装修管家将回电您,免费提供装修咨询服务
*装修管家将回电您,免费提供装修咨询服务
*因材料品牌及工程量不同,具体报价以量房实测为准
装修顾问 -馨馨
(四年装修行业经验)
微信扫一扫
3.&您家小区名称 :&&
请选择您家的装修时间
amd与酷睿的cpu哪个好
提问者:邹高雅| 地点:
| 浏览次数:
379| 时间:
我来帮他解答
还可以输入1500字
已有3条回答
回答数:9383
| 被采纳数:6
酷睿的cpu性能高.
1,接口区别。AMD采用针式接口,英特尔采用触点接口。在购买主板的时候要看清接口类型,如果主板采用针式接口,是无法使用英特尔CPU的;
2,功耗区别。AMD和英特尔性能相近的CPU,AMD功耗高一些;
3,价格区别。AMD和英特尔性能相近的CPU,AMD价格便宜,英特尔价格稍贵;
4,兼容性和稳定性的区别。AMD的兼容性和稳定性比英特尔稍差;
5,性能区别。同价位的AMD和英特尔,英特尔性能高。
回答数:1645
| 被采纳数:0
您好,据我了解amd与酷睿的cpu各有不同。amd和酷睿是世界两大cpu生产厂商,两者cpu性能都不错的,比中国的联通和移动的差别要小些。我看这两者的主频差不多,只是普片认为AMD的cpu更适合于玩游戏,玩游戏更加稳定,酷睿玩游戏可能不是很稳定会蓝屏的。但是在别的地方会比AMD稳定的。
希望可以帮到您。
回答数:12657
| 被采纳数:3
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用的酷睿的,所以我个人觉得酷睿的比较好,下面是这两种牌子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性价比高,不锁倍频,超频易,比较适合玩游戏
缺点:发热量大,对风扇要求高,比INTEL稳定性差,其实就是技术稍落后些
优点:稳定,发热没那么大
intel 更好,英特尔公司
是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零件和CPU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具有46年产品创新和市场领导的历史。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在2015年世界五百强中排在第182位。INTEL和AMD哪个比较好一点?
酷睿双核肯定比INTEL P4 3。0 要速度速度 速度通常是人们衡量CPU好坏的最重要因素。毕竟,用户在购买新系统或升级旧系统时,都想得到较高的系统性能。但是请记住,速度并不完全是CPU的运行频率MHz或GHz,CPU的性能和整体设计结构有很大关系。AMD早期的Athlon曾在CPU运行速度上超过了INTEL体系的CPU,这意味着AMD在这场持久战中暂时获得了领先的地位。AMD之所以能够领先是因为Athlon采用了200MHz的系统外频,打破了长久以来限制了CPU性能的系统瓶颈。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整个系统中其它部件如内存和AGP、PCI接口并不能达到200MHz的速度,只能以200MHz的一半,即100MHz的速度运行。这极大的限制了Athlon系统的性能,即使在早期Athlon有相当的超频能力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跟AMD比起来,INTEL显得明智得多——Coppermine使用了133MHz的系统外频。在这个频率下,系统的部件可以正常的工作,速度比PII的100MHz又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INTEL所推荐使用的RDRAM内存系统,由于价格的原因,暂时还不可能进入个人用户的电脑系统里,这也使Coppermine的性能打了折扣。 AMD和主板厂商显然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在新的AMD主板上,系统完整的提供了超频功能。现在Athlon系统的其它部件可以 性?114MHz的速度下,再配合双时钟DDR内存,新的内存系统将以228MHz的频率运行!举个例子,我自己的Athlon 550MHz就超频到684MHz(114MHz x 6),并使用了DDR内存,速度非常的快! 价格 在价格方面,AMD勿庸置疑的赢得了价格方面的胜利。Athlon 500MHz在英国地区的售价是70美元,近来几个星期还因为各种原因使价格不断下降。比较而言,Coppermine 500MHz的价格就明显比Athlon 500MHz高。专业用户在选购CPU时,注重的是性能而不是价格,他们有时宁可花很大的一笔钱来换取一点性能,因为高性能的CPU能为他们节省更多的时间,带来更多的利润。但是家庭和个人用户就不同了,他们更注重的是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因此,在家庭和个人用户市场上,AMD较INTEL有更大的优势。奇怪的是,根据早期AMD和INTEL的官方报价,同频的Athlon要比Coppermine贵一点。但是到了实际的销售中,情况恰好相反。所以如果让我就价格方面为AMD和INTEL打分的话,我会给AMD 2分,INTEL 1分。 稳定性 在这个方面上,大多数人会认为INTEL会有更好的表现。因为INTEL是很多标准的制定者,大多数的硬件产品都是以INTEL的CPU为基准来设计的。似乎稳定性这一项桂冠INTEL已经十拿九稳了。令人惊讶的是,事实并非如此,Athlon和AMD过去所生产的CPU不同,它有着超乎寻常的稳定性。先前,我的电脑是使用INTEL的CPU,操作系统是Windows98。在一整天的使用中,系统至少要崩溃一次,因为我的电脑上安装了许多不同的多媒体硬件,还有40GB的硬盘空间,并安装了超过200个应用软件和30个游戏,还有大量的图片资料和声音文件。但是当我换用Athlon系统以后,整部电脑大概两星期才崩溃一次。而且使用至今,大约有半年的时间我都没有重新安装我的Windows98;先前我使用INTEL的CPU时,至少每两个月就必须重新安装操作系统。使用同样的硬件和软件,为什么Athlon系统会稳定得多,原因我自己也不清楚,或许Athlon采用了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技术来保持系统的稳定。Athlon比起AMD的K6-2/3确实稳定了很多,着也说明AMD在芯片设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在稳定性方面,我会给AMD 3分,INTEL 1分。 兼容性 前面提到,INTEL是很多标准的制定者,大多数的硬件产品都是以INTEL的CPU为基准来设计的。因此INTEL的CPU兼容性十分的好。AMD的CPU则会和极少数硬件、游戏或应用软件发生冲突,这个问题需要新的设备驱动或软件补丁来解决。 在兼容性方面,AMD的得分为2分,INTEL为3分。 硬件平台 这里所说的硬件平台是指跟CPU配合使用的主板资源。在这个方面上,INTEL表现出了较大的优势。所有的主板厂商都会生产采用INTEL的主板芯片组,来生产和INTEL CPU配合使用的主板,消费者有很多选择;而支持AMD CPU的主板厂商则没有那么多,因此造成了消费者在硬件平台这一重要层面的选择性较小。从主板芯片组的方面说来,INTEL的主板芯片组的工作效率要比AMD的好,原因在于INTEL在主板芯片组设计方面有着相当的经验,他们在设计中采用了很多提高效率的新技术,使主板芯片组能够和自己的CPU配合得很好,就像两个精细的手表齿轮,吻合得天衣无缝。AMD所设计的主板芯片组在效率上不如INTEL,这是他们的劣势所在。所幸的是,AMD得到第三方厂商的有力支持,如VIA所设计的KX133芯片组性能就十分优秀,效率与INTEL芯片组相比不相上下,而制造成本却较为低廉,主板厂商们都很乐意采用。所以基于KX133芯片组的Athlon主板将很快投放市场,这使得AMD和INTEL在硬件平台方面打成了平手,得分是AMD 3分,INTEL 3分。 总结一下评论的结果: 速度——平等 从整数和浮点处理能力等方面来考量,Athlon和Coppermine不相上下。 价格——AMD Athlon在市场上的价格确实比同频的Coppermine便宜。 稳定性——AMD Athlon所表现出来的令人惊讶的稳定性使AMD在这一方面取得了胜利。 兼容性——INTEL INTEL的CPU一直以来都是兼容性最好的,这一点勿庸置疑。 硬件平台——INTEL INTEL依靠自身的实力取得优胜,AMD还需要努力追赶。 总体看来,两大CPU生产巨头这次打成了平手。但在AMD说来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比起两年前AMD在市场上磕磕碰碰,躲避INTEL廉价赛扬在低价市场上的围追堵截时狼狈不堪的模样,AMD可谓打了一个翻身仗,INTEL发觉王位不保为时已晚。
就玩游戏而言,I5 3470比较合适,原因在于I5 3470单核能力强,FX 8320的优势在于多任务能力更强,对于游戏而言,用不上多任务,所以建议选择I5 3470,这两款处理器参数如下: AMD FX-8320参数: 适用类型: 台式机; CPU系列: FX系列; CPU主频
Q8200性能更强些,玩游戏更快一点,两者参数为:Intel 酷睿2四核 Q8200参数:适用类型: 台式机;CPU系列: 酷睿2四核;CPU主频: 2.33GHz;插槽类型: LGA 775;针脚数目: 775pin;核心数量: 四核心;线程数: 四线程。AMD 速龙II X2 245参数:适用类型: 台式机;CPU系列: 速龙II X2;CPU主频: 2.9GHz;插槽类型: Socket AM3;针脚数目: 938pin;核心数量: 双核心;热设计功耗(TDP): 65W。
AMD与Intel的区别和不同点目前INTEL和AMD的CPU的区别之处,以及由于区别之处所带来的性能和效率的差异有以下简要几点,仅供参考: 1、从单晶硅工艺上:INTEL:0.09(降低成本,加大晶体管数量),AMD:0.13(成本比0.09的高),所以导致在都降低相同比例的价格后,INTEL还是挣钱,而AMD最起码不会挣太多的钱啦,搞不好还会陪钱(亏损),虽然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尽而导致最近的AMD诉讼案的发生 2、从流水线上:INTEL:31级(可以提升到更高的主频,但带来更大的发热量:例如P4-670超到7.4G,但得用液氮来散热,而且容易造成指令执行效率低下,所以搞出个超线程来弥补);AMD:20级(指令执行的效率比31级强,但频率提升有限而发热量相对要低,效率和频率是2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主要看使用者的选择了) 3、缓存:INTEL:1级16K,2级1M-2M(整数运算以及游戏性能没有AMD的快(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在起作用,后面再讲),但对于网络和多媒体(浮点运算)的应用比对手强 AMD:1级128K,2级:512K(整数运算快,游戏性能好,但对于多媒体的应用稍微逊色) 4、内存管理架够:INTEL的内存管理架够还是采用传统的由主板上的南北桥方式来管理(造成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延时大,对于游戏执行效果没有AMD的好,但对于日后升级成本有所降低)AMD是CPU内部集成内存控制器(减少了CPU与内存数据传输的延时,(对于游戏性能的提升有相当大的作用,也是前面所说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弥补了2级只有512K的所对多媒体应用的不足,但加大了对日后升级的成本的增加:要升级的话您只好把CPU和内存以及主板全都换掉) 5、指令集 INTEL:MMX,SSE,SSE2,SSE3,EM64T (大多数游戏以及软件基于INTEL的指令,对于INTEL有所优化,但64位指令对于现在新的64位系统有兼容性的缺点,所以最近不得不兼容于AMD的X86-64指令,CPU的步进值也从E0变到G1)AMD:3DNOW+,MMX,SSE,SSE2,SSE3,X86-64(在所支持的SSE3中少了2条指令,但问题不大,因为那2条是专门针对INTEL超线程技术的,没有也罢,反正AMD也不支持超线程技术,由于AMD的64位技术源于DEC公司的Alpha技术(64位技术之一),再加上AMD自己的2次开发,所以导致64位技术快速的在民用市场的出现,微软64位系统也不得不基于AMD的X86-64位开发(谁叫AMD先推出民用的64位呢),为了尽快消除对于64位的WINDOWS兼容性的问题,INTEL也被迫开始兼容AMD的64位指令(不是INTEL没有技术开发64位,是由于它的市场策略导致其非常被动,错过了推出64位的最佳时机,让AMD就64位而言站了上风,谁让这2家公司最终还得看微软的脸色呢,从这点上讲,他们还没完全达到市场垄断的地位---硬件厂商还得看软件巨头的脸色,真悲哀!) 综上所诉:现在谁的性价比更高是要看使用者的应用范围(也必然由应用范围来决定),而并不是简单的由价格来决定的,我更不同意所谓的穷人才用AMD的说法。由于INTEL感觉来自AMD的压力所以公司在发展战略上做出了重大的决策的改变(从一味追求频率到追求性能的转变,也不得不放弃由INTEL公司自己创造出来的摩尔定律这个神话,全面转向CPU性能的提升,CPU在3.8G这个频率上画上了个小小的句号,让10G的目标成为了泡影;具可靠的消息:INTEL以后的CPU架够将是基于现在移动CPU的技术上,并且提出了性耗比的概念(而非性价比)并且近期已经成功研发出样品,就性能而言将是现在P4的3倍--5倍,而功耗从笔记本的CPU的5W到台式机CPU的35W到服务器CPU的65W,核心将是双核心或者是4核心,前端总线为:533MHZ,667MHZ,800MHZ,1066MHZ;不再有超线程技术(因为没有必要了,超线程技术的出现主要是来弥补由于流水线过长而导致的效率低下,新的INTEL的CPU不会再用31级流水线,可能只有不到20级或者更底),频率不会超过现有的频率(这意味着3.8G将是INTEL现在乃至以后最高频率)在即将到来的2007年的大较量(INTEL和AMD)中将一决高下,到时候谁胜谁负,谁好谁坏,谁的性价比或者性毫比更高将一目了然,说实话有点为AMD担心(AMD近期曾表示不会对现有的CPU架够改变)我还是相信那句话:时间会说明一切的!谁将是消费者最应该期待的产品呢?相信在不远的时间里将会出现!对AMD来说,其最受人欢迎的地方,就是它良好的超频性能和低廉的价格,这是它目前占有处理器市场份额的根本原因,也是它的优势。在我们选择时,如果是DIY高手,那选择AMD是肯定没错,能花较少的钱获得更好的性能,价格上同主频的AMD与Intel,前者价格只是后者的一半左右,而且现在AMD的处理器的主板大多数都有傻瓜超频的软件,虽然不能把超频发挥到极限,但也能过一下超频的瘾。而AMD的发热问题一直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其实不然,现在AMD的处理器多加入了过热保护的芯片,所以发热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不必顾虑。 在购买AMD的产品时要注意,由于它良好的超频性能,使一些*商们开始出售低频版本超频后再打磨的产品,如何识别是不是打磨过的产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处理器的L2和L3金桥有没有人为切割或焊接的痕迹。如果仍不放心,那么盒装三年质保的AMD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其次就是风扇的选择,AMD处理器超频后的发热问题(注:超频后发热与不超频时发热不同),一直是DIY们最关心的,所以选择一个好的风扇也是至关重要的。 Intel则向来以稳定著称,对多媒体有较好的指令支持,比较适合一些多媒体爱好者、办公室装机、以及一些不太懂电脑的家庭装机。从超频上来看,由于所有Intel处理器都是锁倍频的,所以在超频上显不出多大优势来,虽然锁了倍频,但也还是能超,只是超频的范围较小,笔者在不改电压的情况下,将一块P4 2.4 BG的超到了3.0G,且在一些3D游戏中如FIFA 2004时能稳定运行,所以Intel的稳定性还是值得我们信耐的。价格上来说,Intel的处理器比起AMD来说可算是高高在上,虽然IT行业里一分钱一分货,但也不乏有一定的垄断因素在里面,但是它优异稳定的性能,使得不少电脑爱好者在装机时,仍然将其设为首选。也正是因为它的稳定,所以许多品牌电脑大多采用了Intel的处理器,可见Intel的稳定性非同一般。这样,在一个不太懂电脑的家庭装机和商用装机机,Intel的处理器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够买Intel的处理器时,由于都锁了倍频,无论是散装还是盒装都可以放心购买,不会出现像AMD那样的打磨产品。但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在购买盒装产品时,一些*商往往用散装处理器配上假冒Intel风扇,重新包装后来当盒装产品销售,鉴别的方法单从外观上很难辨别,主要就是看里面的硬塑料包装是否有拆开过的痕迹,再看说明书是印刷品还是复印的,假冒的一般都是复印品。还有就是可以看盒装产品里面赠送的小徽标(就是品牌机外面都贴着印有的Intel Inside的小贴片),真品的小徽标厚而硬,外面有一层较硬的塑料,假货则比较薄,用手指也能把上面的图案刮下来,有的假货甚至没有小徽标。现在散装的Intel处理器与盒装的价格相差不到几十块,而且盒装产品还赠送一个原装风扇,不必在单独购买风扇,所以购买盒装产品是个不错的选择。
各有各的优势。。AMD用于游戏。INTER用于办公。。。你就看主版的集成显卡了。。。
x3 8750 三核的,对多线程支持好。可以同时做更多的事
性价比高的是AMD的,稳定性 好的就是INTEL,两个都够你用了。玩游戏就AMD把
性价比当然选AMD、
哦,如果不是装新机器,可否说明下主板型号。如果x2 245机器的主板升级潜力不错则建议保留x2 245,以后说不定可以升级到6核。否则就保留q8200。此外gt220确实很烂,远不能和5770比。5770大部分游戏比高频版的gts450强,但gts450也有优势游戏,买gts450的话建议买高频版
人的综合分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自去年8月份英特尔推出第七代智能酷睿处理器之后,沉寂近十年的AMD在2017年初,正式推出了全新Ryzen架构处理器AMD&Ryzen&7系列。凭借14nm工艺制程、8核心16线程设计、专门针对英特尔七代酷睿的价格对位,以及并不弱于七代酷睿的性能,一时间,Ryzen似乎让人们看到了AMD复兴的曙光。&&喧嚣过后,关于七代酷睿与Ryzen究竟谁更强其实依然没有定论,而在全面的客观测试数据发布之前,我们不妨先从技术、架构层面,来了解一下七代酷睿与AMD&Ryzen到底有何差异?英特尔七代酷睿桌面级处理器家族&&英特尔第七代智能酷睿处理器采用了14nm工艺制程,KabyLake架构。其中酷睿i7、酷睿i5处理器均采用了4核心设计,酷睿i3处理器采用双核心设计。根据定位不同,七代酷睿家族处理器主频从3.0GHz到4.5GHz均有布局,酷睿i7家族三级缓存为8MB,酷睿i5家族三家缓存为6MB,酷睿i3家族三级缓存为4MB,目前三大家族共有处理器十八款,其中最为主力无疑是酷睿i3&7350K、酷睿i5&7600K以及酷睿i7&7700K三颗具备不俗超频能力的处理器。&&此外,酷睿i5&7600(T)以及酷睿i7&7700(T)处理器也是用户较为常见的选择。AMD&Ryzen&7桌面级处理器家族&&再看AMD&Ryzen&7家族。&&首发处理器包括三颗:Ryzen&7&1700、Ryzen&7&1700X以及Ryzen&7&1800X。同样采用了14nm工艺制程。三颗处理器均为8核心16线程设计。在核心线程数上要比主流的七代酷睿处理器更多,同时三级缓存均达到16MB,也要优于七代酷睿平台。不过,Ryzen&7三颗处理器的初始主频相对于英特尔七代酷睿主力处理器而言略低,分别为3.0GHz、3.4GHz以及3.6GHz,此外在动态频率(睿频)上Ryzen也明显要比七代酷睿低,此外在对多通道内存的支持上,Ryzen&7全系仅支持双通道DDR4内存,另外如果不升级BIOS的话,最高内存频率只支持2400MHz。&&了解基本信息之后,我们来看看七代酷睿与Ryzen&7之间的差异点到底在哪里?·同样的14nm,不同的技术积累&&首先我们来聊聊制程工艺。&&Ryzen之所以被大家认可,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工艺制程的突破。尤其是在英特尔接连三代处理器都采用14nm工艺之后,这种制程上的追赶在用户眼中似乎更有说服力。&&然而,同为14nm工艺制程,七代酷睿与Ryzen之间的技术成熟度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七代酷睿的Kabylake架构采用全新的14nm&FinFET+工艺,特性与性能都与Broadwell时期的14nm不可同日而语,而Ryzen采用的则是授权自三星的14nm&FinFET工艺,少了一个“+”,在底层技术上就有了一定的差异。&&其实,英特尔早在2015年推出第一代14nm工艺制程时,其芯片密度就远远要高于同代的三星14nm&FinFET工艺。而芯片密度与处理器性能强弱有不小的关联。&&&Kabylake改进的14FinFET+虽然线宽未变,但在性能上按官方说法又有12%的提升(实测大概在10%左右),这样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七代酷睿主频的全面提升上。如i7&7700K的睿频频率从6700K的4.2GHz提升到4.5GHz就是最好例证。结构图&&另外,既然提到了芯片密度,那么就不得不提晶体管。&&&上图是一张晶体管结构示意图,GATE控制SOURCE与DRAIN的通断,其实也就是计算机二进制“1”和“0”的通断。GATE的宽度越窄,电流通过时的损耗就越低,产生的热量也越低,从而使得功耗变得更低,而GATE的宽度就是我们常说的XXnm。这也就是为什么XXnm数越小,反而功耗越低的原因。  除了通过缩减制程工艺来降低功耗、提升性能之外,单位面积上晶体管的数量也会影响到处理器的性能。而之所以说同为14nm,Ryzen的工艺技术却略显落后的原因,说白了就是在单位面积上,二者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有较大差异,从而对性能强弱产生了影响。&&此外,AMD自K7以来处理器的整数和浮点执行资源是分离式的,Ryzen也不例外,有各自独立的调度器和执行流水线。本次为了让Ryzen&7系列处理器的主频达到现有水准,AMD也不得不通过拉长执行流水线深度的方式来实现,这种做法虽然便于拉升主频,但较长的流水线深度对于乱序处理器而言,在遇到分支预测失败的时候,需要整个流水线清空,20级流水线的分支预测惩罚会达到20个周期。&&根据相关测试数据可以了解到,Ryzen的分支预测惩罚在17到21个周期左右,KabyLake是16到20个周期,Broadwell是15到21个周期。总体来说Broadwell的分支惩罚普遍更低些,大概是15个周期左右,KabyLake略高,为17个周期左右,Ryzen的预测惩罚值普遍在19个周期左右,最终这种影响会体现在核心效率上,这也是为什么Ryzen在单核、双核应用上不如七代酷睿的主要原因。Ryzen处理器微架构示意图(图片来自WiKi&Chip)&&此外,AMD此前在技术层面给出了一些回应:锐龙系列处理器由两个CCX结合而成,而在Zen架构之中,通常认为的L3高速缓存并非最后一级高速缓存(Last&Level&Cache,LLC),这16MiB&L3是由两块分离的L3高速缓存组成,两个CCX之间不存在统一的L3高速缓存。两个独立的CCX之间采用了Infinity&Fabric进行连接。CPU&Complex&(CCX)结构示意图(图片来自WiKi&Chip)&&Infinity&Fabric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Scalable&Control&Fabric和Scalable&Data&Fabric,其中Scalable&Data&Fabric是用于联通AMD处理器和存储器的数据总线,RYZEN&7互联两个CCX的就是Scalable&Data&Fabric,其频率和内存时钟频率一样,例如搭配DDR4-2400的时候,SDF的频率就是1200MHz,而其SDF带宽为22GiB/s,并不算高,所以导致Ryzen&7的8个内核不能像Boardwell-E那样直接让缓存数据互相通讯,因为延迟与较低的带宽,所以致使两个不同CCX的内部内核通信无法达到单一CCX内部那样高效。(英文原文详见:)·内存兼容性差异明显&&除了底层架构存在一些效率上的差异之外,七代酷睿与Ryzen在内存兼容性上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这在Ryzen上市之后用户的反馈中有着较为普遍的体现,如图:&&AMD&Ryzen正式售卖之后,用户发现其对多通道内存的支持上存在缺陷,而从AMD官方的规格表中也可以看到,Ryzen全系只支持双通道内存,这对于不少发烧级用户来说就显得比较憋屈了。&&此外,Ryzen对于高频率内存的兼容性也存在问题,平台发售初期,超过2400MHz以上频率的内存会导致蓝屏现象频发,而在推出BIOS更新之后,最高虽然可以支持3200MHz内存,但由于自行刷BIOS的风险较高,所以不建议普通消费者自行刷BIOS。·功耗高主频低&&高功耗与低主频也是Ryzen与七代酷睿较为明显的差异之一。&&从上面的表格不难看出,Ryzen&7系列处理器的功耗普遍比七代酷睿高,1800X与1700X都达到95W,1700为65W;而i7&7700K、i5&7600K为91W,i3&7350K为60W。然而Ryzen&7系列无论是基础频率还是动态频率,都要明显低于七代酷睿,同时能够达到现有频率,也是在付出拉长执行流水线深度的代价下才达到的,而对于拉长执行流水线深度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我们在之前已经详细阐述过了,就不再赘述。&&此外由于架构、制程技术不够先进,Ryzen在功耗与性能平衡点上只能把频率控制在3.0GHz-3.6GHz之间,如目前的旗舰级产品Ryzen&1800X处理器基础频率只有3.6GHz,如果频率再向上拉升,那么Ryzen的功耗就很难得到控制,从而会引发更多潜在问题,而如果没有通过拉长执行流水线深度来拉升主频的话,那么Ryzen能否保证现有频率也存在疑问。·超频体质Ryzen不及七代酷睿&&最后我们再聊聊超频。&&英特尔七代酷睿相对于AMD&Ryzen的最明显的优势除了主频,就在于超频。一方面,七代酷睿通过底层架构优化(见下图),对BCLK结构进行了调整,从而使得超频更具稳定性;另一方面,在将AVX&2指令集优化之后,彻底解决了前两代酷睿超频不稳定、卡死的问题,从而使得第七代酷睿i3&7350K就能够在风冷散热的情况下,较为轻松的从4.2GHz站上4.8GHz,甚至最高能够达到5GHz或5.1GHz,而AMD位于旗舰地位的Ryzen&GHz超4GHz而言,超频幅度领先非常明显。&&如果从超频体质角度来看,Ryzen&7系列处理器与七代酷睿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英特尔对第七代酷睿超频做了底层架构上的优化·结语&&虽然AMD&Ryzen在架构先进性上与英特尔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AMD通过提升核心数量、保证较高水平的基础频率、再加上一定的动态频率提升,使得Ryzen&7在实际应用中的能效比与七代酷睿有了一战之力。&&不过,为了保证现有频率,以及多核性能,AMD也不得不通过拉长执行流水线深度的方式来实现,这多少会对处理器效率产生一些影响,可见,虽然同为14nm工艺制程,但英特尔依然保有技术上的领先优势,Ryzen想要彻底赶超并战胜英特尔,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nb.zol.com.cn/631/6318103.html
产品定位 屏幕尺寸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61995¥62996¥82997¥65888¥40999¥489910¥569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玩游戏用什么处理器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