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传那个金庸立志传6.0攻略MOD现在完成度怎么样了有资源吗

金庸群侠传5全主支线任务攻略 全门派角色能力介绍_门派任务&武当_www.3dmgame.com
我的位置:>>>
金庸群侠传5全主支线任务攻略 全门派角色能力介绍
发布时间: 18:03 () 作者:3dm-泪葬心伤 编辑:白小白
共 92 页/92条记录
金庸群侠传5全主支线任务攻略。本攻略包含主线任务、主线任务、门派任务、队友任务、队友能力、随机事件及男女进阶玩法。
门派任务&&武当
猜拳游戏,太上道学等级会影响难易度,会九阴有额外剧情
格杀药王庙的刺客20人
30~40潜能,30侠义
15份普通的药草
宋远桥/俞秀莲
下跪,每隔一段时间来跪一下就有潜能
师父的吩咐
好好修炼太上道学
洞玄子一本
武当长拳6级、武当九阳功6级、太上道学3级
学会武当剑法
武当剑法9级,武当九阳功9级,太上道学6级
学会太极剑法
太极拳法7级,太极剑法9级,太上道学9级
学会太极神功
道传弟子任务
太极剑法8级后取得任务,选四样完成即可:1、学会3门内功2、完成十次缉凶3、闯过十八铜人阵4、完成飞狐2章剧情5、完成射雕4章剧情6、以太极剑连招败令狐冲
用太极剑败令狐冲可额外得真武剑
成为道传弟子后找俞莲舟,他会带你去找张三丰
学会太极拳
每年可请俞莲舟带你过去
获得(等级+悟性+根骨)x20的潜能
更多精彩尽在 专题:
共 92 页/92条记录
您可以使用“←
→”键快速翻页
索引[1]:索引[2]:索引[3]:索引[4]:索引[5]:索引[6]:索引[7]:索引[8]:索引[9]:索引[10]:索引[11]:索引[12]:索引[13]:索引[14]:索引[15]:索引[16]:索引[17]:索引[18]:索引[19]:索引[20]:索引[21]:索引[22]:索引[23]:索引[24]:索引[25]:索引[26]:索引[27]:索引[28]:索引[29]:索引[30]:索引[31]:索引[32]:索引[33]:索引[34]:索引[35]:索引[36]:索引[37]:索引[38]:索引[39]:索引[40]:索引[41]:索引[42]:索引[43]:索引[44]:索引[45]:索引[46]:索引[47]:索引[48]:索引[49]:索引[50]:索引[51]:索引[52]:索引[53]:索引[54]:索引[55]:索引[56]:索引[57]:索引[58]:索引[59]:索引[60]:索引[61]:索引[62]:索引[63]:索引[64]:索引[65]:索引[66]:索引[67]:索引[68]:索引[69]:索引[70]:索引[71]:索引[72]:索引[73]:索引[74]:索引[75]:索引[76]:索引[77]:索引[78]:索引[79]:索引[80]:索引[81]:索引[82]:索引[83]:索引[84]:索引[85]:索引[86]:索引[87]:索引[88]:索引[89]:索引[90]:索引[91]:索引[92]:
金庸群侠传5
Heroes of Jin Yong 5
发行商:爱玩不玩工作室
类型:动作角色扮演(ARPG)
发售日期:日金庸的个人资料_百度知道
金庸的个人资料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金庸 谁是读者最多的当代作家? 这个问题问过许多人,也许答案各异;但是不可避免的,一定有许多人会把票投给通俗武侠小说作家金庸。 金庸三十一岁完成自己的第一本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三十五岁创办自己的报纸,一支笔写武侠,开创江湖,纵横天下,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金庸一生的传奇,可谓多姿多彩之至,文人数千年的梦想,似乎全部在金庸身上实现,而这样的金庸,也显得更加神秘而让人难以把握。有人称他为大侠宗师,有人却以为他也不过是个凡夫俗子……那金庸,到底为何许人也? 金庸,原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浙江海宁人,查家为当地望族,历史上最鼎盛期为清康熙年间,以查慎行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现代查氏家族还有两位知名人物,南开大学教授查良铮(四十年代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司法部长查良钊。出自海宁的著名人物还有王国维和徐志摩。金庸祖父查沧珊是“丹阳教案”的当事人。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离开家乡海宁。1939年金庸15岁时曾经和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1941年日军攻到浙江,金庸进入联合高中,临毕业时因为写讽刺黑板报《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因对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投诉被勒令退学,一度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学习国际法。抗战胜利后回杭州进《东南日报》做记者,1948年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不久《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个办公桌,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笔名姚馥兰和林欢)。1955年开写《书剑恩仇录》,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用的艺名是林欢)。1959年离开长城电影公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共写武侠小说15部,1972年宣布封笔,开始修订工作。 建国不久,金庸怀着一腔热情,为了实现自己的外交家的理想来到北京,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失望地回到香港,从而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 1981年后金庸数次回大陆,先后受到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以最高规格的接见,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6年被任命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1989年辞去基本法委员职务,卸任《明报》社长职务,1992年到英国牛津大学当访问学者,1994年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现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担任院长。 金庸博学多才,他的成就不仅仅在于对武侠的贡献,他的政治才能也是少有人超越的。举凡历史、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无所不包,是香港著名的政论家、企业家、报人,曾获法国总统“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英国牛津大学董事会成员及两所学院荣誉院士,多家大学名誉博士。 金庸家事 婚外情多多:美女如云剑如霜。 金庸结过三次婚,第一任妻子叫杜治芬,因婚外情背离了他。第二任妻子叫朱玫,却是金庸生了婚外情,背离了她。 金庸和朱玫是日结婚的,当时金庸还在《大公报》工作,用笔名林欢写着影评。夫妇二人在现在的坚尼地道二号租房居住,生下了他们的大儿子查传侠。 朱玫可谓是金庸的患难之妻,《明报》草创,与丈夫一块儿苦站。但当《明报》兴旺,丈夫却移情他爱,和她结束了婚姻关系。朱玫在孤独和贫困中度过一生,于日病死于香港湾仔律敦治医院,享年63岁。替她拿死亡证的,竟然是该医院的员工,而不是她的丈夫,也不是她的儿女,令人唏嘘。朱玫为金庸生下两男两女。“我对不起朱玫……”金庸对记者说。 能与亿万富豪金庸白头偕老的女子叫林乐怡(洋名叫阿May),即金庸的第三任也是现任妻子。她认识金庸时才16岁,比金庸小20多岁。他们俩是在北角丽池一间酒店里擦出爱的火花的。林姑娘那时是那家酒店的侍应。那天,金庸刚与第二任妻子吵过一架,正失意至极,就到那家酒店的门边坐下。 金庸引起了林姑娘的注意。林姑娘想请失意的男人吃碗面,而那失意的男人也因此注意上了林姑娘。 一见钟情,二人四目,相投不分。这就对不起朱玫了,再离婚,再结婚,并送小娇妻到澳洲留学,至今恩爱。 大侠金庸是个风流才子,据说,当年大侠金庸苦恋夏梦,金庸生平唯一一次创作剧本并亲执导筒的目的就是为了一近芳泽,虽最终未能携手,但也算为世人留下一段才子佳人的风流佳话。 名由 当年金庸与梁羽生订下武侠小说之约时,曾想过笔名的问题。后来决定把自己名字的“镛”字一分为二,成为“金庸”。这就成为了他的笔名。 小说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版。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2002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题外话:著名科幻、武侠小说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时代笔《天龙八部》。 其它作品 《三剑楼随笔》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被他人抄袭 20世纪80年代时,曾有人以“镛公”为笔名著书《射雕前传》、《神雕前传》之类的作品,无论包装和印制都与金庸的作品集极为相似。在香港部分租售旧小说的书店中仍然存在。在中国大陆,也有类似的抄袭的作品,不但书名类似,而且署名作者也和金庸很类似,如“全庸”、“金康”、“金庸新”“高庸”等。 所获荣衔 金庸一生获颁荣衔甚多,其中包括: 英国政府O.B.E 勋衔、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衔; 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澳洲墨尔本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等校荣誉院士; 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 日本创价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苏州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等校名誉教授;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 1998年,获香港市政局颁授“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获香港(及海外)文学艺术协会颁授“当代文豪金龙奖”,同获此奖的还有巴金和冰心。 2000年,获香港政府颁赠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2001年,国际天文学会将一颗由北京天文台发现的编号10930的小行星命名为“金庸”。 2003年3月,位于澳门新马路的文化会馆开设金庸图书馆,金庸亲临开幕并任荣誉顾问,馆藏中、英、日、泰、印尼版金庸小说。 2005年,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名衔,金庸随即以81岁高龄赴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预计两到三年完成学业。 大学主修英文和国际法。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及《新晚报》任记者、翻译、编辑,1959年创办香港《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 所获荣衔甚多,包括:1981年英国政府O.B.E 勋衔,褒扬其对新闻事业及小说写作的贡献;1986年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博士,表扬其对社会工作及文学创作的成就;1988年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名誉教授;1992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Doctor of Letters;1994年北京大学名誉教授;以及1996年剑桥大学荣誉院士等。 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 侠之大者 ——解述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给风起云涌,快意恩仇的金庸小说写理性的文字解述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好在金庸的小说并不如同旧文学时期的武侠小说,而有了它独特的文风和思想蕴含,使得今天我要谈的这一范畴能轻易找到一种以文化为中心的角度去阐述。 金庸的小说侧重于一个“侠”字,所以就不得不先提及金庸笔下几个脍炙人口的主角,他们往往都是从乱世之中成就侠名的英雄,或是在列强蜂起,武林大乱,民不聊生,外患内忧不断的两宋,或是在时局跌宕,各地为王的明清之交,因而诞生了萧峰、郭靖、杨过、张无忌、袁承志等等历经风雨后终成伟名的侠士,所以把《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列为金庸最具盛名的代表作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几部小说中的主角已经突破了旧武侠小说中传统侠客的作用,即不仅限于行侠仗义,更是要进一步为国家与民族而出生入死,退一步为了天下苍生而奋不顾身,这也是儒教伦理所规定的侠之大者素有的风范,不知不觉中,这样具有一定限制的儒教伦理已经成为了金庸武侠小说的精神龙骨,撑起了金庸笔下庞大的武林社会和政治王朝。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是一位典型的儒家大侠,他是一个有道德标准的人,所以从一开始,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已经有了最原始的标准。这样的一个侠客是值得尊敬的,但是这个人物缺乏他的个性,这就是儒教的限制所在之一,所以在“射雕三部曲”的第二部《神雕侠侣》中,金庸塑造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一个偏激、反叛的性情中人——杨过。与传统的郭靖不同,杨过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从儒教的观念来看,杨过或许没有郭靖那么值得人们尊敬,但他也有过为了守住襄阳城而奋勇杀敌,为了不违背良心而放下血海深恨于千军万马中救出郭靖,虽然易地而处郭靖也会这样做,但郭靖这样做是因为儒教伦理的影响,是最初它的六位师父和丘处机等人帮他建立的一个世界观,而杨过却是情之所至的流露,所以最后他不是像郭靖那样一辈子守在襄阳城,而是与小龙女幽居古墓,不闻人间之事。杨过是一个典型的道家之侠,这样的侠义明显要比郭靖来得更潇洒豪放,不愧称之为“西狂”。 从《神雕侠侣》中就已经看到金庸对这种儒教伦理是拒绝的,嘲讽的,所以他的后期小说的思想已渐渐倾向于佛教,这时期中他最杰出的作品《天龙八部》于此诞生了,这是一部“以佛教的透彻智慧正面观照大千世界,以大慈悲,大法力来化解人世无穷冤孽的真正杰作”。(何平语)八部天龙,各属欲界,尽管业报不一,但终入轮回,渐然俱尽。小说中为恶之人必有为恶之因,为善之人必有为善之果,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苦恼和孽缘,然而业报不一,冤冤相报,最后在佛学的智慧海中落叶归根。小说中的主角萧峰最后却仍然没有从儒教伦理中解脱出来,然而小说结尾处他出于对汉人契丹“杀来杀去,不知何日方了”的恐惧,终于从儒教伦理中跨出一步为天下百姓的生命而不得已以下犯上劫持了耶律洪基,但最后他却仍退一步回到了儒教伦理并只能引箭自裁,被扼杀在儒教强烈的汉人中心主义和汉人正统论之下。萧峰之死,为金庸所有的侠者故事打上了句点。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杨过小时候住在桃花岛的时候,黄蓉就教了他这样一句话,结果这句话最后改变了杨过生命中很多瞬间。然而金庸封笔退隐江湖之后,武林中却很少再出现真正的侠之大者,那些生生死死的悲壮也再未出现过。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采纳率:46%
金庸,本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浙江宁海人。查家几百年来名人辈出,领尽风骚,清朝皇帝康熙称之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8岁那年,查良镛无意中看到武侠小说《荒江女侠》,“琴剑二侠”的行侠生涯深深地吸引了他。这是查良镛看到的第一部武侠小说。 之后,查良镛到处搜罗武侠小说,一睹为快。15岁时,查良镛编写的《给投考初中者》一书出版,畅销省内外,初露才华。17岁时,查良镛做出了一件叛逆之事:写一篇题为《阿丽漫游记》的文章贴在学校墙报,影射学校的训导主任。查良镛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官。抗战后期,他如愿考进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查良镛看不惯一些国民党职业学生在大学里横行霸道,整人打人,于是“行侠仗义”,打抱不平。谁知,他的“侠举”惹了祸,校方勒令他退学。 “查少侠”只好离开校园,浪迹江湖……1948年底,查良镛被派往香港《大公报》工作。“身无分文走香江”的查良镛从此就得靠自己的双手打天下,而他与《大公报》几十年的恩怨情仇也由此开始。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圆自己的外交官之梦,查良镛毅然抛妻离职,北上京都再敲“外交官之门”。 由于种种原因, 查良镛最后只好垂头 丧气地南回香港。查良镛重回《大公报》,不久就调到《新晚报》当副刊编辑。梁羽生正好也在《新晚报》任职,两人遂成朋友。他们一起下棋,一起写棋话,时常海阔天空闲聊--而聊得最起劲的则是武侠小说 。1953,梁羽生以《龙虎斗京华》一书打响。1955年,查良镛偶试身手,写出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一举成名。“金庸”作为一个“神话”由此诞生。50年代,查良镛、梁羽生、百剑堂主同写武侠小说,人称“三剑客”。一日,他们突发剞想:在报上开设专栏《三剑楼随笔》,三人合写,以展现“三剑客”“社会时互放的光芒”,给“新派武侠”留下一段历史见证。金庸自《书剑恩仇录》后,一发不可收。接着,《雪山飞狐》一出,石破天惊,全城争读。《射雕英雄传》更被视为“天书”,新派武侠小说的宗师地位,由此奠定。那年,查良镛34岁。35岁那年,查良镛拿着他的8万港币,自立门户,创立《明报》。很多人都认为不出一年半载,《明报》就会关门大吉;但查良镛凭着他的一支如椽妙笔,凭着他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等 ,撑起《明报》大业,使《明报》得以苦苦维持下去。1962年5月,10万大陆居民波浪式地涌向弹丸之地的香港,形成一股浩浩荡荡的“逃亡潮”,香港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明报”倾力倾情报道、评论“逃亡潮”,声名大噪,发行量倍增,苦苦支撑的局面终于结束。 1960年,台北市出动大批警察,在大大小小书店搜缴武侠小说,查良镛的武侠 小说自然在查禁之列,台湾当局指之为“毒素颇深”,是“统战书本”。1965年年中,查良镛漫游欧洲一个多月,于是请倪匡“化笔”《天龙八部》。 查良镛旅欧回港,倪匡相告:“金庸,真不好意思,我将阿紫的眼睛弄瞎了!”1965年底,查良镛创办了《明报月刊》。 这本杂志是由散居在世界各地、素不谋面的学人通过书信来筹划、创办的,这在世界出版史上实属罕见。“文革”期间,《明报》以及时、准确的中国报道,在香港报界独领风骚,大放光芒。《明报》因而销路突飞猛进,正式确立大报地位。
1967年夏季,被称为“香港式文化大革命”的“暴动”发生,查良镛因支持港府被“左派”骂为“汉奸”、“走狗”、“豺狼镛”。《明报周刊》开了香港娱乐周刊的先河,也为查良镛带来可观的利润。《明月》和《明周》这两颗星星,辉映着《明报》这个月亮。
查良镛有两支笔:一支是写武侠小说的“世界第一侠笔”,另一支是写社评的“香港第一健行”。香港市民喜欢看他的社评,连国共两党政要、美国国务院也剪辑他的社评,作为资料加以研究参考。查良镛写武侠小说,最初是为了赚钱,而后是为了撑《明报》大业; 到了60年代末期,则是试图在武侠小说创作方面进行一些新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政治取向和对现实社会的一些看法。于是,便有了政治寓言--《笑傲江湖》,以及社会问题小说--《鹿鼎记》。1972年,金庸挂印封笔,金盆洗手。封笔之后,查良镛把近20年来所写的武侠小说逐字逐句地修改。经过10年的修订,一套15种共36册《金庸武侠小说全集》终于出版完毕。从获得诺贝尔奖的教授,到贩夫走卒,从黄土高原到美利坚,各个阶层各个地方,到处都有“金庸迷”。从来没有一个作家的作品,能像查良镛的武侠小说那样广受欢迎。 有人甚至说他是武侠小说创作的“真命天了”! 中国武侠小说百年发展的壮丽风景,由“十大宗师”的作品构成;而当中最为辉煌的当是查良镛、古龙、梁羽生、三位大师的新派作品;而其中又以查良镛的武侠小说为巅峰。这正是:“武林”至尊,唯数金庸;风行天下,谁与争锋?1973年春,查良镛应国民党之邀去了台湾,还与蒋经国见面会谈。蒋是“金庸迷”,但他与查良镛所谈的,并非武侠小说,而是时政国是…… 查良镛在金门看到:地底的坑道纵横全岛,大卡车和坦克车通告无阻,地上、地下,到处都是炮位和机关枪阵地……“我这一生如能亲眼见一个统一的中国政府出现,实在是毕生最大的愿望。”邓小平重新执政后,中共向查良镛发出信息:邀请他回大陆访问。查良镛,向中方提出一个要求:想见邓小平。报告很快送到邓小平那里。邓小平看到报告后,在报告上写下批示:愿意见见查先生。见面时,邓小平笑口盈盈地说:“对查先生,我也是知名已久了!”一个是著名政治家,
一个是知名政评家,两个人谈起政治,当然不会流于一般的敷衍,政见和才智充分地表露出来。此次访问,还得到廖承志的宴请。廖承志说:“查先生的社评写得不错,时常有一些独特的见解,不过有些观点,我们并不认同。”“是的,大家的看法并不尽相同。”查良镛加应道。在新疆天池,查良镛惊喜地发现几个维吾尔族的小孩子手里捧着天山雪莲--就是《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采来送给香香公主的那种雪莲。他兴奋莫名,采了两朵,带在身边,带回香港……回香港后,查良镛兴致勃勃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畅谈大陆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思--“访问大陆回来,我心里很乐观,对大陆乐观,对台湾乐观,对香港乐观,也就是对整个中国乐观!”……中新社给《明报》开“小灶”,提供电讯稿给《明报》刊用;向来对中共热嘲冷讽的“哈公专栏”停刊;“反共”的报道和评论大大减少……有人说:查良镛“转”了。查良镛表示:“我对中共的态度,是同意的支持,不同意的批评,总的来说是支持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1984年9月,中英草签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香港从此进入加归祖国的过渡期,而查良镛有一段不寻常的、掀起不少惊涛骇浪的历史也行将开始。1985年6月,中方委任查良镛当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草委第一次全体会议,查良锒登台发言,他以《一国两制和自由人权》为题,表明了自己的政治宣言。 发言完毕,掌声热烈。雷洁琼拉着查良镛的手,称赞说:“你的发言好极了!”怎样设计未来香港的政制模式,各方各派意见不一,政制方案花样百出。群雄并起,不分上下,于是促成“武林大会”举行。查良镛主持“武林大会”,然而得不到积极的成果。“武林大会”决不出胜负输赢,查良镛于是亲自为未来香港政制设计蓝图--草拟新政制协调方案。第一稿出来,遭到强烈反对。与中文官员“密谋”一番后,查良镛又连夜赶改方案……“新协调方案”略作修改,便成为政制小组的“主流方案”。反对查良镛和“主流方案”的声音却铺天盖地而来。为了平息风波,查良镛在《明报》撰写社评,论述自己的政制观点。谁知,“社评起风云”,引发更大的风波。香港有几十名学生游行示威,火烧《明报》和经影印放大的社评,指责查良镛“歪曲事实,断章取义”。广州:12月6日,草委主任扩大会议通过“主流方案”,决定把它原封不动提交给草委全体会议讨论。香港:仍然群情汹涌,抗议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查良镛:为息众怒,抛出洋洋洒洒的万言文章,在《明报》连载12天。日,邓小平、杨尚昆、李鹏、万里接见参加最后一次《基本法》草委会全体会议的成员。当天,《基本法》通过,几年的政制方案纷争终于尘埃落定。查良镛说:“我觉得自己问心无愧!”在《明报》创刊30周年、查良镛65岁那年,他下决心淡出江湖。日,查良镛卸任《明报》社长职务;日,明报企业挂牌上市,查良镛的持股量从80%减少为65%。把明报企业推向市场,表明查良镛逐渐告别《明报》的决心。查良镛宣布退休,10多个财团上门来要求购买《明报》。最后,查良镛却选择了一个出较低价钱的智才公司,选择一个30出头的年轻人当《明报》掌门人。很多人对此不可理解。在英国,查良镛寄寓于牛津大学城,环境清幽,学术空气浓厚。奔波劳碌了几十年的查良镛,终于找到一处像圣地那样清幽的地方,酬其一贯神驰的牛剑之情。1992年底,新上任的港督彭定康抛出“政改方案”,引发中英新一轮政治风波,中方彭定康为“香港的千古罪人”。查良锒对香港将来的政治制度有一贯主张,从来没有改变过,他忍不住又“重出江湖”,笔战彭定康……1993年3月,查良镛在北京会见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查先生是久仰了,今日初次想见,我们十分欢迎……你的小说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地理背景、中国文化传统、人情风俗等等。”江泽民说。 两人谈政论文,话题广泛。日,查良锒宣布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之职。多年来一步步“淡出江湖”的“金大侠”,这次可是一退到底,退得干干净净。从此,他不再拥有曾给他带来财富和荣耀的《明报》。“淡出江湖”的查良镛,过着平平淡琰、自由自在、无牵无持的生活。除了周游列国、游山玩水,更多的时候,他是在家里读书、研经、下棋、听音乐……但查良镛并未就此封笔。熟悉他的朋友们说,他将来很可能会写一两部历史小说。
金庸 谁是读者最多的当代作家? 这个问题问过许多人,也许答案各异;但是不可避免的,一定有许多人会把票投给通俗武侠小说作家金庸。 金庸三十一岁完成自己的第一本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三十五岁创办自己的报纸,一支笔写武侠,开创江湖,纵横天下,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金庸一生的传奇,可谓多姿多彩之至,文人数千年的梦想,似乎全部在金庸身上实现,而这样的金庸,也显得更加神秘而让人难以把握。有人称他为大侠宗师,有人却以为他也不过是个凡夫俗子……那金庸,到底为何许人也? 金庸,原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浙江海宁人,查家为当地望族,历史上最鼎盛期为清康熙年间,以查慎行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现代查氏家族还有两位知名人物,南开大学教授查良铮(四十年代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司法部长查良钊。出自海宁的著名人物还有王国维和徐志摩。金庸祖父查沧珊是“丹阳教案”的当事人。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离开家乡海宁。1939年金庸15岁时曾经和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1941年日军攻到浙江,金庸进入联合高中,临毕业时因为写讽刺黑板报《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因对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投诉被勒令退学,一度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学习国际法。抗战胜利后回杭州进《东南日报》做记者,1948年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不久《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个办公桌,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笔名姚馥兰和林欢)。1955年开写《书剑恩仇录》,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用的艺名是林欢)。1959年离开长城电影公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共写武侠小说15部,1972年宣布封笔,开始修订工作。 建国不久,金庸怀着一腔热情,为了实现自己的外交家的理想来到北京,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失望地回到香港,从而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 1981年后金庸数次回大陆,先后受到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以最高规格的接见,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6年被任命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1989年辞去基本法委员职务,卸任《明报》社长职务,1992年到英国牛津大学当访问学者,1994年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现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担任院长。 金庸博学多才,他的成就不仅仅在于对武侠的贡献,他的政治才能也是少有人超越的。举凡历史、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无所不包,是香港著名的政论家、企业家、报人,曾获法国总统“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英国牛津大学董事会成员及两所学院荣誉院士,多家大学名誉博士。 金庸家事 婚外情多多:美女如云剑如霜。 金庸结过三次婚,第一任妻子叫杜治芬,因婚外情背离了他。第二任妻子叫朱玫,却是金庸生了婚外情,背离了她。 金庸和朱玫是日结婚的,当时金庸还在《大公报》工作,用笔名林欢写着影评。夫妇二人在现在的坚尼地道二号租房居住,生下了他们的大儿子查传侠。 朱玫可谓是金庸的患难之妻,《明报》草创,与丈夫一块儿苦站。但当《明报》兴旺,丈夫却移情他爱,和她结束了婚姻关系。朱玫在孤独和贫困中度过一生,于日病死于香港湾仔律敦治医院,享年63岁。替她拿死亡证的,竟然是该医院的员工,而不是她的丈夫,也不是她的儿女,令人唏嘘。朱玫为金庸生下两男两女。“我对不起朱玫……”金庸对记者说。 能与亿万富豪金庸白头偕老的女子叫林乐怡(洋名叫阿May),即金庸的第三任也是现任妻子。她认识金庸时才16岁,比金庸小20多岁。他们俩是在北角丽池一间酒店里擦出爱的火花的。林姑娘那时是那家酒店的侍应。那天,金庸刚与第二任妻子吵过一架,正失意至极,就到那家酒店的门边坐下。 金庸引起了林姑娘的注意。林姑娘想请失意的男人吃碗面,而那失意的男人也因此注意上了林姑娘。 一见钟情,二人四目,相投不分。这就对不起朱玫了,再离婚,再结婚,并送小娇妻到澳洲留学,至今恩爱。 大侠金庸是个风流才子,据说,当年大侠金庸苦恋夏梦,金庸生平唯一一次创作剧本并亲执导筒的目的就是为了一近芳泽,虽最终未能携手,但也算为世人留下一段才子佳人的风流佳话。 名由 当年金庸与梁羽生订下武侠小说之约时,曾想过笔名的问题。后来决定把自己名字的“镛”字一分为二,成为“金庸”。这就成为了他的笔名。 小说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版。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2002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题外话:著名科幻、武侠小说家倪匡先生是金庸先生的好友,曾在金庸外游时代笔《天龙八部》。 其它作品 《三剑楼随笔》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被他人抄袭 20世纪80年代时,曾有人以“镛公”为笔名著书《射雕前传》、《神雕前传》之类的作品,无论包装和印制都与金庸的作品集极为相似。在香港部分租售旧小说的书店中仍然存在。在中国大陆,也有类似的抄袭的作品,不但书名类似,而且署名作者也和金庸很类似,如“全庸”、“金康”、“金庸新”“高庸”等。 所获荣衔 金庸一生获颁荣衔甚多,其中包括: 英国政府O.B.E 勋衔、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衔; 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澳洲墨尔本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等校荣誉院士; 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 日本创价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苏州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等校名誉教授;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 1998年,获香港市政局颁授“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获香港(及海外)文学艺术协会颁授“当代文豪金龙奖”,同获此奖的还有巴金和冰心。 2000年,获香港政府颁赠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2001年,国际天文学会将一颗由北京天文台发现的编号10930的小行星命名为“金庸”。 2003年3月,位于澳门新马路的文化会馆开设金庸图书馆,金庸亲临开幕并任荣誉顾问,馆藏中、英、日、泰、印尼版金庸小说。 2005年,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名衔,金庸随即以81岁高龄赴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预计两到三年完成学业。 大学主修英文和国际法。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及《新晚报》任记者、翻译、编辑,1959年创办香港《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 所获荣衔甚多,包括:1981年英国政府O.B.E 勋衔,褒扬其对新闻事业及小说写作的贡献;1986年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博士,表扬其对社会工作及文学创作的成就;1988年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名誉教授;1992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Doctor of Letters;1994年北京大学名誉教授;以及1996年剑桥大学荣誉院士等。 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 侠之大者 ——解述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给风起云涌,快意恩仇的金庸小说写理性的文字解述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好在金庸的小说并不如同旧文学时期的武侠小说,而有了它独特的文风和思想蕴含,使得今天我要谈的这一范畴能轻易找到一种以文化为中心的角度去阐述。 金庸的小说侧重于一个“侠”字,所以就不得不先提及金庸笔下几个脍炙人口的主角,他们往往都是从乱世之中成就侠名的英雄,或是在列强蜂起,武林大乱,民不聊生,外患内忧不断的两宋,或是在时局跌宕,各地为王的明清之交,因而诞生了萧峰、郭靖、杨过、张无忌、袁承志等等历经风雨后终成伟名的侠士,所以把《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列为金庸最具盛名的代表作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几部小说中的主角已经突破了旧武侠小说中传统侠客的作用,即不仅限于行侠仗义,更是要进一步为国家与民族而出生入死,退一步为了天下苍生而奋不顾身,这也是儒教伦理所规定的侠之大者素有的风范,不知不觉中,这样具有一定限制的儒教伦理已经成为了金庸武侠小说的精神龙骨,撑起了金庸笔下庞大的武林社会和政治王朝。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是一位典型的儒家大侠,他是一个有道德标准的人,所以从一开始,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已经有了最原始的标准。这样的一个侠客是值得尊敬的,但是这个人物缺乏他的个性,这就是儒教的限制所在之一,所以在“射雕三部曲”的第二部《神雕侠侣》中,金庸塑造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一个偏激、反叛的性情中人——杨过。与传统的郭靖不同,杨过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从儒教的观念来看,杨过或许没有郭靖那么值得人们尊敬,但他也有过为了守住襄阳城而奋勇杀敌,为了不违背良心而放下血海深恨于千军万马中救出郭靖,虽然易地而处郭靖也会这样做,但郭靖这样做是因为儒教伦理的影响,是最初它的六位师父和丘处机等人帮他建立的一个世界观,而杨过却是情之所至的流露,所以最后他不是像郭靖那样一辈子守在襄阳城,而是与小龙女幽居古墓,不闻人间之事。杨过是一个典型的道家之侠,这样的侠义明显要比郭靖来得更潇洒豪放,不愧称之为“西狂”。 从《神雕侠侣》中就已经看到金庸对这种儒教伦理是拒绝的,嘲讽的,所以他的后期小说的思想已渐渐倾向于佛教,这时期中他最杰出的作品《天龙八部》于此诞生了,这是一部“以佛教的透彻智慧正面观照大千世界,以大慈悲,大法力来化解人世无穷冤孽的真正杰作”。(何平语)八部天龙,各属欲界,尽管业报不一,但终入轮回,渐然俱尽。小说中为恶之人必有为恶之因,为善之人必有为善之果,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苦恼和孽缘,然而业报不一,冤冤相报,最后在佛学的智慧海中落叶归根。小说中的主角萧峰最后却仍然没有从儒教伦理中解脱出来,然而小说结尾处他出于对汉人契丹“杀来杀去,不知何日方了”的恐惧,终于从儒教伦理中跨出一步为天下百姓的生命而不得已以下犯上劫持了耶律洪基,但最后他却仍退一步回到了儒教伦理并只能引箭自裁,被扼杀在儒教强烈的汉人中心主义和汉人正统论之下。萧峰之死,为金庸所有的侠者故事打上了句点。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杨过小时候住在桃花岛的时候,黄蓉就教了他这样一句话,结果这句话最后改变了杨过生命中很多瞬间。然而金庸封笔退隐江湖之后,武林中却很少再出现真正的侠之大者,那些生生死死的悲壮也再未出现过。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够吗
厉害,拜服。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金庸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传金庸立志传5.0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