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可以锻炼意志,培养品德意志篇,具体是怎么体现的呢

练武术的好处有哪些_运动养生_养生之道网
///文章正文
练武术的好处有哪些
之道网导读:练武术的好处有哪些?博大精深,是全民族的骄傲,它之所以源远流长与它的带给人们的好处是密不可分的。那么练武术的好处有哪些?就让小编慢慢为您道来。
练武术的好处有哪些?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1、健体修心
武术始终让个体的心身处于不断的协调配合当中,并适当加以外在的进行艰苦的训练,达到与常人不一般的特征。如有力,强健,有毅力等。练习的核心就是强身健体,修心养性,陶冶情操,讲武德。
2、治安防身
武术在各种非常时期,对自保和他保有着很强的威力。通过智慧和力量的组合,可以完成特殊的除暴安良的防身任务。不仅可以有效治服坏人坏事的发展,还可以保全自己不受侵害。
3、锻炼意志
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练习基本功,要不断克服疼痛关,磨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强手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可以培养人们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
4、丰富生活
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无论套路表演,还是散手比赛,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唐代大诗人李白好友崔宗宗赞他&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描绘。汉代打擂台,&三百里内皆来观&。都说明无论是显现武术功力与技巧的竞赛表演套路,还是斗智较勇的对抗性散手比赛,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5、交流技艺
武术运动蕴涵丰富,技理相通,入门之后会有&艺无止境&之感。群众性的武术活动,便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手段。随着武术在世界广泛传播,还可促进与国外武术爱好者的交流。许多国家武术爱好者喜爱武术套路,也喜爱武术散手,他们通过练武了解认识中国文化,探求东方的文明。武术通过体育竞赛、文化交流等途径,在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现在您知道练武术的好处有哪些了吧,有条件有时间不妨练起来喔!
03/0803/0803/0803/0803/0803/0802/2602/2602/2602/26
03/1403/1403/1403/1403/1403/1403/1403/1403/1403/14
03/1403/1403/1403/1403/1403/1403/1403/1403/1403/14
03/1403/1403/1403/1403/1403/1403/1403/1403/1403/12
03/1203/1203/1203/1203/1203/1203/1203/1203/1203/12
养生之道网春分节气养生专题,为您详细介绍春分节气养生、春分节气习俗、春分节气饮食疗养、春分节气吃什么好等与春分节气有关的饮食养生知识,了解更多的与春分节气有关的饮食养生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春分节气养生专题。...武术对儿童竟然有那么多好处
我的图书馆
武术对儿童竟然有那么多好处
少儿通过练习武术,能开发智力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养成谦逊、宽容、认真、上进负责的优良品质塑造完美人格和强健的体魄、提高自信。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身子女,家长们对孩子是关怀备至,有些家长认为只要是让孩子吃好,喝好就行了,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从小培养孩子的文化及身体素质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许多家长们是觉得武术踢踢打打、对抗激烈,只适合青少年和成年人练习,其实不然,经过实践,有专家表示让幼儿练习武术对孩子有很多好处,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健身体、提高素质。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曲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实践证明,系统的参加武术锻炼,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很好的提高了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素质,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肺腑、通经脉、调精神。小朋友通过系统训练,可增加骨密度、关节稳固性,提高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弹性,调理各内脏器官的功能,增强抵抗能力和免疫力。第二:改变精神面貌。武术运动特别强调“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修炼。它的每一个动静起落、站立转折、轻重缓急都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刚柔相济、转折起伏、窜蹦跳跃、闪展腾挪、英姿飒爽,充分体现了武术迷人的魅力。坐如钟、站如松、立如钉、行如风,是一个优秀习武者必备的素质。小朋友通过练习武术,可以培养良好的气质神态、大方得体的举止,特别是其习武者明亮的目光,更是一般小朋友所无法达到的。第三:锻炼意志、培养品德。习武对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要做到常年有恒,坚持不懈,才能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同时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术在绵延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一向重礼仪、讲道德。“尚武崇德”包含了广泛的道德内容。作为一名习武者,从小就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把武德教育放在第一位,按照武德要求进行自我修炼,自我教育,不断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第四:交流技艺,增进友谊,丰富课余生活。随着武术运动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投入到武术运动中来。武术,成为了一种不同国籍、不同民族间小朋友进行技艺、情感交流的媒介。通过竞技比赛、文化交流等途径,为小朋友提供了接触新事物、结识新朋友、开阔视野、丰富课余生活的好机会,同时通过习武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五:开发智力。练习武术,可给大脑许多良好的刺激,武术的练习中,不单是骨骼肌肉的发达,更是空间感知,经验,类型、识别等右脑功能的综合发挥,因此非常有利发展幼儿的空间转换,形体感知等右脑功能,提高了其形象思维和创造力。第六:育心。武术需要通过变换方向的动作来明确方位,可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此外孩子们还要主动想办法克服练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这可锻炼意志、培养勇敢精神,让孩子们学着正确地看待人、事、物。第七:知礼。武术练习者把“礼”也作为训练内容,强调“礼始礼终”,这就要求武术练习者在练习技术的同时,通过同长辈、评委教练、老师、队友,行抱拳礼,使武术练习者养成发自内心的行礼习惯,养成恭敬、谦虚、友好、忍让的态度和互相学习的作风,并培养其坚忍不拔的意识品质。第八:增强自信。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一些儿童胆小,情绪消极、易哭。甚至不会与同龄小朋友沟通,通过练习武术,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自信心明显增强了,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许多,这对于一个儿童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总的来说少儿武术训练不仅对身体素质有好处,同时对孩子的智力和身体发育也有巨大好处,并且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勇敢、充实、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专业的、科学的训练可使儿童体质强健,发育均衡,从而整体提高少儿的内外素质。幼儿从小学习武术,能有效的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使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还能纠正独生子女的娇、骄二气,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集体观念,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坐、立、行更有气质。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湖南长沙文武学校电话—湖南腾云文武学校招生
湖南长沙文武学校电话—湖南腾云文武学校招生。&&& 武术是咱们中华的优良文化遗产,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在国内受大部分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从健身的观点看同样有非常大的价值,我感觉年轻人可依据自己的乐趣、体魄条件、空间和导师等条件选择适当的武术项目。
&&& 不论什么武术项目,从健身的角度看都有下面共同作用:能练习和提高人的神经反应性,曾有人做过生理测定,练武术的人的“反应时”比普通人大大缩短。能练习和提高人的关节灵便性,因武术动作复杂特别,要求关节不同的范围的有效的影响,活动性比较大、动作有力,练习需时较久的武术同时可使得心肺功能的发展。
&&& 讲到武术,人尽皆知,也全部知道和明白练武可锻炼身体,容技击、强身、健体于一体,经历武术和气功的里外双修,另外还能延年益寿。武术锻炼可增加人的耐力和强健人的体格,可做到“外表强健”的目的,气功锻炼可做到“内实”的目的,俗话说“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既是建议喜爱锻炼的人们,练拳还要练功。
&&& 经历里外双修,才可做到强身健体的原本目的,武术运动可防御疾病强身健体,武术运动的训练形式多种,种类繁多。如:长拳类套路,姿势舒展大方、动作轻盈,节奏鲜明;有人对田径、武术、球类等职业运动员定量负荷后心率变化情形进行分析,证明武术运动员心率变化*小,由此可知武术运动对心储备力的影响*。
&&& 武术运动可陶冶情操激励斗志,武术运动能有十分强烈的情感色彩,探寻人与自然的和谐,动作有时随心所欲、顺其自然,有时又集中精力、心静神宁,这样不仅可以使人内心舒服、精力充沛,同时可使人摆脱郁闷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使得人体的身心健康。
&&& 到目前为止,武术这个多功能,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其特殊的健体功能,己成了引导广大群众把武术作为一生健体项目的主要原因之一。年轻人长时间训练武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削减疾病的发生,并且可培养年轻人勇敢、顽强、坚韧不屈的意志,使他自小逐渐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为其正确品性的形成、人格的多方面发展打下根基。我想要练武术,怎么磨练意志力_百度知道
我想要练武术,怎么磨练意志力
我有更好的答案
意志力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永久的,意志力需要一个人在做事时不断鼓励自己坚持下去,意志力是一个人在做事时不断磨炼出来的!
采纳率:6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意志力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rn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它经过不断的创新、提炼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各种器械套路和对抗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具有强身健身、防身自卫、竞技比赛、表演娱乐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从字的形体上看,“武”
由“止”和“戈”两部分组成;止戈就是用来制止武力的活动,“术”是策略、方法、技巧。从历史上发展来看,武术发展受中国哲学、兵学、中医学和养生学以及古代舞蹈的影响。在原始社会,武术这一概念是指人民狩猎活动中的“搏击”;春秋战国时称为“技击”;汉代出现了武艺一词,并延用至明末;清初又借用南朝《文选》中偃闭武术(当时泛指军事)的武术一词;民国时国术;新中国成立后仍沿用武术一词。随着历史的变迁,冷兵器的逐步消亡,专用武术器械的生产及拳械套路的大量出现,对抗性项目、武术竞赛规则的制定,武术已演化成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武术的体育化使其内容、形式及训练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1988年12月,国家体委武术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武术学术专题研讨会,把武术定义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二 武术的起源和发展
&&&&&& 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武术源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们在狩猪的生产活动中,创制了石刀、石锤、木棍等武器,逐渐学会了躲闪、跳远、滚翻以及运用石器、木棒劈、砍、刺等技能。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因此在战场上搏斗的经验也不断得到总结,比较成功的一击、一刺、一拳、一腿,被模仿、传授、习练着,促进了武术的萌芽。 
&&&&&& 武术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夏朝建立,经过连绵不断的战火,武术为了适应实战需要进一步向实用化、规范化发展,夏朝时期的武术活动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发展:一、军队的武术活动,二、以武术为主的学校教育。
&&&&&& 商周时期,商代出现了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田猎,商周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周代设的“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卸,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相传在周时期出现了一部中国武术史上重要的著作《周易》,亦称《易经》,
“一阴一阳为之道” 这本书有涵很丰富的哲学思想,对我国养生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其“易有太级,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产生了太级学说,从此奠基中国武术体系,进入春秋战国以后,诸候争霸,都很重视技术在战场中的运用。齐恒公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在这时期,剑的制造及剑道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  武术发展于封建社会时期。秦汉以来,盛行角力、击剑。随着“宴乐兴舞”的习俗,手持器械的舞练时常在乐饮酒酣时出现,如《史记.项羽事纪》记载的“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便是这一形式的反映。此外,还有“刀舞”,“力舞”
等,虽具娱乐性,但从技术上更近于今天套路形式的运动。
&&&&&& 唐朝以来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如对有一技之长的士兵授予荣誉称号。裴民将军的剑术独冠一时,裴民的剑术、李白诗歌、张旭草书并称唐代三绝的美誉,可见武术作为一种文代形式已相当具有影响。
&&&&&& 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有习枪弄棒的“英略社”,习射练习的“弓箭社”等。由于商业经济活跃,出现了浪迹江湖,习武买艺为生的“路歧人”。不仅有单练、而且有对练。
&&&&&& 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显。拳术有长拳、猴拳、少林拳、内家拳等几十家之多;同时形成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主要的拳种体系。
&&&&&& 到了近代,武术适应时代的变化,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民国时期,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武士会等武术组织。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得到了蓬勃发展。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建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队等,形成了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武术活动网,为武术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1985年,在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这是武术发展中历史性的突破。1987年在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标志武术走进亚运会。1990年武术首次被列入第十一届“亚运会”竞赛项目。1999年,国际武联被吸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成员,这是武术发展中的又一历史性突破,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武术即将成为奥运项目,意味着“把武术推向世界”的雄伟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三 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可格斗运动。
&&&&&& (一)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套路运动按练习形式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
&&&&&&& 1 单练包括徒手拳术与器械;2 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3
集体演练是两人进行的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的演练。
&&&&&& (二)格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斗勇、较技、较力的对抗练习形式。
四 武术特点和作用
  (一)武术的特点
&&&&&& 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实用中,其目的在于杀伤、制服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这些技击术至今仍在军队、公安中被采用。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而是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它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如在散手中对武术中有些传统的实用技击方法作了限制,而且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和保护护具,短兵中使用的器具也作了相应的变化,而推手则是在特殊的技术规定下进行竞技对抗的。因此,可以说武术的搏斗运动具有很能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及广泛的适应性:
  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时,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拳、练功。一般来说,受时间、季节限制也很小。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
  (二)武术的作用
  1 增强体质、防身自卫:
  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
  2 锻炼意志,培养道德情操:
  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练习基本功,要不断克服疼痛关,磨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强手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人们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
  3 竞技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无论套路表演,还是散手比赛,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唐代大诗人李白好友崔宗宗赞他"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有"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描绘。汉代打擂台,"三百里内皆来观"。都说明无论是显现武术功力与技巧的竞赛表演套路,还是斗智较勇的对抗性散手比赛,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4 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武术运动蕴涵丰富,技理相通,入门之后会有"艺无止境"之感。群众性的武术活动,便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手段。随着武术在世界广泛传播,还可促进与国外武术爱好者的交流。许多国家武术爱好者喜爱武术套路,也喜爱武术散手,他们通过练武了解认识中国文化,探求东方的文明。武术通过体育竞赛、文化交流等途径,在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交流技艺、增进友谊、陶冶情操等功能,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一&&&& 武术的概念 
&&&&&&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从字的形体上看,“武”
由“止”和“戈”两部分组成;止戈就是用来制止武力的活动,“术”是策略、方法、技巧。从历史上发展来看,武术发展受中国哲学、兵学、中医学和养生学以及古代舞蹈的影响。在原始社会,武术这一概念是指人民狩猎活动中的“搏击”;春秋战国时称为“技击”;汉代出现了武艺一词,并延用至明末;清初又借用南朝《文选》中偃闭武术(当时泛指军事)的武术一词;民国时国术;新中国成立后仍沿用武术一词。随着历史的变迁,冷兵器的逐步消亡,专用武术器械的生产及拳械套路的大量出现,对抗性项目、武术竞赛规则的制定,武术已演化成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武术的体育化使其内容、形式及训练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1988年12月,国家体委武术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武术学术专题研讨会,把武术定义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二 武术的起源和发展
&&&&&& 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武术源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们在狩猪的生产活动中,创制了石刀、石锤、木棍等武器,逐渐学会了躲闪、跳远、滚翻以及运用石器、木棒劈、砍、刺等技能。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因此在战场上搏斗的经验也不断得到总结,比较成功的一击、一刺、一拳、一腿,被模仿、传授、习练着,促进了武术的萌芽。 
&&&&&& 武术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夏朝建立,经过连绵不断的战火,武术为了适应实战需要进一步向实用化、规范化发展,夏朝时期的武术活动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发展:一、军队的武术活动,二、以武术为主的学校教育。
&&&&&& 商周时期,商代出现了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田猎,商周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周代设的“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卸,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相传在周时期出现了一部中国武术史上重要的著作《周易》,亦称《易经》,
“一阴一阳为之道” 这本书有涵很丰富的哲学思想,对我国养生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其“易有太级,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产生了太级学说,从此奠基中国武术体系,进入春秋战国以后,诸候争霸,都很重视技术在战场中的运用。齐恒公举行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在这时期,剑的制造及剑道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  武术发展于封建社会时期。秦汉以来,盛行角力、击剑。随着“宴乐兴舞”的习俗,手持器械的舞练时常在乐饮酒酣时出现,如《史记.项羽事纪》记载的“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便是这一形式的反映。此外,还有“刀舞”,“力舞”
等,虽具娱乐性,但从技术上更近于今天套路形式的运动。
&&&&&& 唐朝以来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如对有一技之长的士兵授予荣誉称号。裴民将军的剑术独冠一时,裴民的剑术、李白诗歌、张旭草书并称唐代三绝的美誉,可见武术作为一种文代形式已相当具有影响。
&&&&&& 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有习枪弄棒的“英略社”,习射练习的“弓箭社”等。由于商业经济活跃,出现了浪迹江湖,习武买艺为生的“路歧人”。不仅有单练、而且有对练。
&&&&&& 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显。拳术有长拳、猴拳、少林拳、内家拳等几十家之多;同时形成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主要的拳种体系。
&&&&&& 到了近代,武术适应时代的变化,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民国时期,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武士会等武术组织。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得到了蓬勃发展。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建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队等,形成了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武术活动网,为武术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1985年,在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这是武术发展中历史性的突破。1987年在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标志武术走进亚运会。1990年武术首次被列入第十一届“亚运会”竞赛项目。1999年,国际武联被吸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成员,这是武术发展中的又一历史性突破,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武术即将成为奥运项目,意味着“把武术推向世界”的雄伟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三 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可格斗运动。
&&&&&& (一)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套路运动按练习形式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
&&&&&&& 1 单练包括徒手拳术与器械;2 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3
集体演练是两人进行的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的演练。
&&&&&& (二)格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斗勇、较技、较力的对抗练习形式。
四 武术特点和作用
  (一)武术的特点
&&&&&& 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实用中,其目的在于杀伤、制服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这些技击术至今仍在军队、公安中被采用。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而是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它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如在散手中对武术中有些传统的实用技击方法作了限制,而且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和保护护具,短兵中使用的器具也作了相应的变化,而推手则是在特殊的技术规定下进行竞技对抗的。因此,可以说武术的搏斗运动具有很能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及广泛的适应性:
  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时,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拳、练功。一般来说,受时间、季节限制也很小。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
  (二)武术的作用
  1 增强体质、防身自卫:
  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
  2 锻炼意志,培养道德情操:
  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练习基本功,要不断克服疼痛关,磨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强手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人们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
  3 竞技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无论套路表演,还是散手比赛,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唐代大诗人李白好友崔宗宗赞他"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有"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描绘。汉代打擂台,"三百里内皆来观"。都说明无论是显现武术功力与技巧的竞赛表演套路,还是斗智较勇的对抗性散手比赛,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4 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武术运动蕴涵丰富,技理相通,入门之后会有"艺无止境"之感。群众性的武术活动,便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手段。随着武术在世界广泛传播,还可促进与国外武术爱好者的交流。许多国家武术爱好者喜爱武术套路,也喜爱武术散手,他们通过练武了解认识中国文化,探求东方的文明。武术通过体育竞赛、文化交流等途径,在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rn本文转自一一幼教网(/),原文地址:http://www.11yj.cn/wushu/jiaoxue/yanjiu/.htmlrn
功夫在生活中。做了别人没做到的,才能收获别人没有收获的!别忽视你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