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touchbar macbookk pro无 touch bar 什么型号

2015款macbook pro和2016款无touch bar版 哪个更适合入手? - 知乎29被浏览15190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扫码下载极果客户端
新MacBook Pro体验:Touch bar加入,强大稳定更轻薄
平面设计师、音乐发烧友、数字消费品评测人。
对于苹果粉说,2006年一定是个”特别的年份”,在15年苹果宣布旗下电脑处理器将全面转向英特尔平台,2006年的MacWorld大会上乔布斯带来了苹果家的第一款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MacBook Pro,并相继推出了15.4英寸和17英寸两个版本。第一款MacBook Pro采用全铝合金外壳,这在当年让人眼前一亮,相比PowerBook更薄的机身与更强劲的性能,同年MacBook随之诞生,自然而然的取代了iBook的位置。与MacBook Pro一样,MacBook采用了英特尔酷睿双核处理器,并用Mini-DVI取代了iBook上的Mini-VGA接口,同时首次采用镜面屏,将金属机身换为聚碳酸酯外壳。当时还有一个黑色外壳版本的MacBook,小白小黑的昵称就是从那一代的MacBook叫起来的。上图即第一代的MacBook Pro17英寸版本,对于苹果而言MacBook Pro的意义何在?我觉得使用intel的处理器带来的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MacBook从此可以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了,这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很多人选择了苹果的笔记本。在过去的10年中,MacBook Pro经典的外形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到今天,MacBook Pro都没有太多改变。2008年有个惊艳的一幕,乔布斯从信封里抽出了一台MacBook air,当时全世界最轻薄的笔记本“。然后2011年乔布斯离开这个世界。2012年苹果再次对MacBook Pro重新设计,变得更加轻薄,且配备了Retina显示屏、取消了光驱。但之后MacBook Pro系列就只是一些常规性能提升,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在2016年新的MacBook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进化,键盘顶端的ESC \F 1~F 12功能键区function keys物理按键被取消,换装成了一块触摸屏,苹果称为Touch Bar。13.3英寸MacBook Pro并配备集成式 Touch ID 传感器 Multi-Touch Bar的型号是A1706。用过老款15.4英寸MacBook Pro的同学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略厚也太重了,确实15.4英寸在一些专业用途上大屏幕带来的体验会更好,但是也好羡慕13.3英寸MacBook Air的轻薄,而用MacBook Air的同学或许又羡慕MacBook Pro的性能。而现在2016款13.3英寸的MacBook Pro基本上糅合了Air的轻薄和Pro较为强悍的硬件配置,可以说是两全了,相对于15.4英寸的MacBook Pro,我觉得大部分人更适合选择这台13.3英寸的MacBook Pro毕竟携带起来更方便。电源适配器和电源线,电源适配器功率为61w。深空灰的机器外壳的颜色要比前几代的银白色要多一些灰黑色,看起来质感是很不错的,气质上也更沉稳一点。右边两个Thunderbolt 3接口和3.5mm耳机孔,现在耳机孔不带光纤了。设计的简化不光是将接口进行整合,一些减法也在做。即使是15英寸的MacBook Pro,2016款也要比之前的几版轻盈许多。边角的弧线有让本本看起来更薄的功效,这是苹果一贯的做法,在MacBook Air上最为明显,2016款13英寸的MacBook的厚度才是1.49 厘米 (0.59 英寸),重量1.37 千克 (3.02 磅)。打开后看上去更薄,屏幕部分也很薄,当年金属感极强的MacBook Pro和air这种轻薄和干净的感觉也影响到了不少厂商,以至于今天很多Windows超极本的设计上都可以看到MacBook Pro的影子。厚1.49 厘米,长30.41 厘米,宽21.24 厘米,重1.37 千克,13英寸的轻薄苹果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很多经常出差的人士不再抵触原15英寸MacBook Pro的厚重感,而且13英寸这台本本对于女性用户来说友善了很多,单手就可以轻松的携带。当然,怀抱本本和书籍这种卖萌动作也可以放心的做了,要是老款的15英寸MacBook Pro搞不好就因为太重滑下来掉地上了。A面的样子,取消了会发光的苹果LOGO,换成一块抛光的金属,看上去要低调很多,而在平放时视觉效果的一致性上要更好。打开后因为屏幕玻璃和边框贴合,熄灭屏幕时看起来边框非常的窄。13英寸i5配置的MacBook Pro基本上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要独立显卡的话,还是要选15英寸版本。13.3英寸配置Multi-Touch Bar的MacBook Pro可以选低配Intel Core i5 3.1GHz 双核处理器 (Turbo Boost 最高可达 3.5GHz),8GB2133MHz LPDDR3 主板集成内存,250GB 主板集成 PCIe SSD可以选装1TB的SSD,高配版本在官网上可以选配Intel Core i73.3GHz
处理器 (Turbo Boost 最高可达 3.6GHz),16GB 2133MHz LPDDR3 主板集成内存,1TB 主板集成 PCIe 固态硬盘,显卡则是intel Iris Graphics 550 ,可用显存有1.5G,应该来说对于办公性能是不差。如果是15英寸的版本,则可以选配Radeon Pro 455图形处理器,配备 2GB GDDR5 显存,可以和Intel HD Graphics 530显卡进行切换,应该来说游戏性能就有保障多了,但是价格也飙升到了2万元人民币。金属外壳的做工当然是一贯的精致,细节部分的线条感美极了。左侧的两个Thunderbolt 3接口,如果是接苹果的显示器,可以接一台分辨率为 5120 x 2880 像素 (60Hz) 的显示屏,支持超过十亿色彩或者两台分辨率为 4096 x 2304 像素 (60Hz) 的显示屏,这是很多设计师和出版行业的人士看重的;如果是接驳VGA、HDMI接口的显示器,可以买转换器。蝴蝶架构键盘,新的苹果本能够变得更薄和蝴蝶型按键结构关系很大,相对于常规笔记本的X按键结构不仅厚度减小了40%,而且还更加稳定,从而降低按压时出现卡键的几率。但是键程实在是太短了,比一般的笔记本的的孤岛式键盘键帽要矮,虽然有一点顿落感,苛刻点说毫无手感而言,这个按键虽然触发很松,给人回馈太少的感觉,一下子还习惯不来,尤其是指甲长的一定要修剪一下,否则用起来不会很舒服。不得不再次感叹下苹果得设计和做工,桌子上随便一放都是好看到不行。本本合起来时间背后的线条,喜欢苹果本的人或许大多都喜欢简单一点的生活方式。实用主义的人或许会觉得接口多,方便各种接驳各种设备才是简单好用的本,机身上输入输出接口太少,用好多东西都要用转换器,是不是太麻烦了,这类用户还是适合选择Windows本。对于Touch Bar,很多网友只是看图并没有真正的用过,就因为担心工作效率在网上开批,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现在谈谈2016款MacBook Pro长条形的Touch Bar 触摸屏,支持多点触控,其分辨率为 2170x60px。在最右区电源按键这里则集成了指纹识别装置Touch ID。Touch Bar 出来后被批评很多,首先是砍掉了function keys功能键,尤其是很多程序员很在意的ESC按键;另外是很多人,包括不少设计师人士在操作Touch Bar 时需要从屏幕切换视线,不能盲操作,降低了工作效率。Touch Bar 本人使用下来第一点感觉确实是手感和物理按键真是不能比,因为触摸上手感基本没有,因为没有回馈设计。Touch Bar 的触摸感有点特别的是手感并不是和常规的平板、手机那样是光滑的,表面的触摸手感和键帽很像,只是不能按下。手机当初从物理按键过渡到触摸屏幕来也有同样的批评,不过现在大部分人都接受了手机的触摸按键,也没有人再提手感的事情。不过电脑要完全用屏幕替代物理按键这很难,看看ipad和Surface就知道了。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台MacBook Prob笔记本是生产力工具,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这条笔记本或许就是简单的办公需求,更多的时候是充当娱乐工具,我们先谈谈Touch Bar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会带来什么改变。苹果这个Touch Bar 它是基于一个迷你版的watchOS,拥有25MB虚拟内存盘来启动和调用 Touch Bar硬件,像一个 USB外接设备和 macOS进行数据传输,在你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时它会显示对应的按键或者快捷键。比如你使用聊天软件时,Emoji表情会显示在Touch Bar 上,如果你是播放音乐的话,可以在Touch Bar 上进行快捷播放控制,而在画画时可以在Touch Bar 上滑动触摸屏来选取颜色等。在Touch Bar上,如果你使用Safari浏览器输入网址时,Touch Bar 会将最近常访问的网站图标列在触摸屏上,如果你要快速访问就直接点一下图标,如果是按照原来的操作方式,我们应该是先移动鼠标或者是触摸板上的光标,再屏幕上完成点击动作,应该来说Touch Bar还是有点“智能”的味道的。Touch Bar 在我是用下来的感受是,很多时候你双手在键盘上操作,只要伸伸手触摸Touch Bar 区域的图标就可以完成很多快捷操作,这样会减少鼠标的操作或者触摸板的操作,效率上要高很多。每个人每天打开电脑,通常都是在做类似的事情,使用几个常用的软件Touch Bar 的按键是可以自定义的,这样来说Touch Bar 的“快捷键”的意义要比F1-F12按键好很多,因为很多人从来没用过笔记本顶部区域的这排按键。最右的Touch ID指纹识别装置,这是苹果首次在笔记本上配置,非常方便,和用手机一样指纹解锁。不过,对于专业用户来说,可能Touch Bar 带来的改变短时间有点接受不了,首先是程序员,ESC按键对于他们来说太重要了。如果是平面设计师,我觉得问题不大,尤其是Photoshop的专业用户,photoshop的大部分组合按键都是Ctrl\Alt\Shift+字母按键的组合键。换做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也是如此,也就是说Touch Bar 和大部分关于生产力软件的快捷键并不冲突。而又回到普通用户的习惯,在Word和PhotoShop这样的软件上,快捷按键组合就有上百种,Ctrl+*的组合按键是最常见的形式,但是很多人并不会记得软件的大部分快捷按键,往往只记得常规的几个快捷按键组合。也就是说相对于稍微专业的软件用户Touch Bar,实际上可以把这些你遗忘的快捷按键重新挖出来,摆在触摸屏幕上供你使用,如果你选择自定义按键,那更方便了,等于每个人有一块针对自己使用习惯的键盘了。Touch Bar 是不是改变PC交互方式的重要一步?从我个人使用的感受来看,Touch Bar对于我的日常使用是提高了效率,可以说Touch Bar不光是起到按键的功能,也是屏幕的扩展,等于电脑的第二块屏幕,因此带来的效率提升尤其是在上面可以滑动操作,调节进度、浏览照片等,这都带来了很好的新体验。不过要熟悉这个Touch Bar的新键位需要时间,我在用某软件时它是一套按键布局,而在用另外一个软件时是另外一套键盘布局,这也就是一些人吐槽touch Bar操作时需要功屏幕上切换视线过来,不能盲操影响效率的原因,不过相信大家熟悉了一段时间后,尤其是长时间用你常用的一款软件后,就开始会熟悉键盘布局,盲操也是有可能的。另外有种声音说苹果在相对专业的MacBook Pro配置Touch Bar是不应该的,应该只在偏向日常应用的MacBook air配置,我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但是F1-F12的按键配置就完全适合所有的专业用户吗?显然不是的,有很多行业的专业用户还是用不到F1-F12,其实既然有Thunderbolt接口,对于快捷按键有特殊需求的用户,选择一个外接的扩展键盘就好了。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键盘+鼠标是常规的输入方式,而Touch Bar的出现,可以说是强化了键盘的功能,而减少了鼠标的操作,新的MacBook Pro的触摸键区非常大,使用MacBook Pro的话相较一般笔记本,无鼠标情况下操作电脑要方便不少。Retina显示屏配合MAC OS再加上苹果的色彩管理方案,这或许是设计师们喜欢苹果机最重要的那个原因。对于很多人而言,Retina 显示屏是选择苹果笔记本的一个原因,13.3 英寸LED 背光显示屏 (采用 IPS 技术);初始分辨率 2560 x
ppi),500 尼特亮度。照片的显示效果还是很好的,画面细腻。在使用中还用Spyder4校色仪查看了一下屏幕的色域,MacBook Pro这块广色域屏幕还是很好的,100% adobe色域覆盖,应该来说摄影师、平面设计师可以放心的使用这块屏幕了。如果不是2K分辨率的屏幕,还是1920分辨率的屏幕,大部分的Windows笔记本屏幕显示效果没法与这台MacBook pro本抗衡。在Windows平台上,Surface Pro4讲12.3英寸PixelSenseTM显示屏 分辨率提升到了2736 x
PPI) ,这是真正可以与MacBook pro抗衡的屏幕,不过在实际使用中,第三方软件对于高分辨屏幕的显示优化又拖了后腿,MAC OS相对来说在高分辨屏幕显示的体验上要好很多。其他方面无线网卡是802.11ac Wi-Fi,5G频段下传输速率约为80M/s左右 ,蓝牙 4.2 无线技术,接口性能方面Thunderbolt (速率最高可达 40 Gbps),USB 3.1 第二代 (速率最高可达 10 Gbps),音频方面用的是Cirrus Logic CS42L83A音频编解码器芯片,这几个组件配置还是不错的。关于13英寸Macbook Pro的性能,国外网站有用Geekbench4进行测试过,13.3英寸顶配版本可以跑57958分,i5版本的性能应该来说也是很不错的。单就性能来说,i5版本的MacBook Pro基本可以满足日常办公需要,平面设计和绘图方面也是没有问题的,机器的性能足够大部分人使用。但是如果你要有独立显卡,只能选择15英寸的机型了。散热方面性能也不错,这次可以将本本放在腿上使用而不会感觉明显的发烫了,新的13英寸带Touch bar的笔记本电池是49.2Wh的电池,而13英寸不带touch bar的是54.5Wh,续航会更长一些。这台新的MacBook pro对于苹果来说,其实是做了很多进化的,而我们只是习惯性的看到键盘上Touch Bar的改变,以及type-c接口的配置,在机器性能优化和体验上,苹果其实做了不少。另外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是,有一些人很想知道新的MacBook 如果安装Windows,Touch bar会不会没法使用,有种说法是在安装win10后Touch bar就只显示F1-F12按键,如果是这样的话,还是建议装Parallels Desktop、VMWare Fusion这样的虚拟机来运行Windows。指纹识别、语音助手、触摸屏幕,这三种控制电脑的方式在过去的电脑上是没有的,但是今天都出现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了。对于很多iPhone 的用户来说,iPhone、apple watch 、MacBook苹果的协同操作实在是很方便,不过砍掉其他接口,只留type-c接口显得过于激进了一些,有在强推新标准的嫌疑,在当前的状况下,接什么东西都要转接,接U盘要转、接打印机要转,甚至于玩电脑时想充充手机都有点麻烦,新的MacBook Pro似乎是对那些“闲人”很友好,对于拿MacBook Pro来工作的一些人来说,可能有些不便。但是这种“不便”或许是另外一种“方便”,如果有一天很多种接口都变成同样一种兼容接口,或者都用无线传输连接,难道不是更简便?苹果的每一次变革,总会折磨得一些客户生不如死,比如苹果几乎是最早在机器上取消光驱的,但是后来的事情大家也看到了。回到文章标题,为什么要说Touch The Future?在2002年的电影《少数派报告》里阿汤哥用手势操作电脑的画面很让人惊艳,这是在14年前,当时在很多人眼里想象的外来电脑就是这样的,这种操控方式其实已经实现,也就是目前我们使用的平板电脑,基本上都是用触摸及手势操作,虽然没有电影里那么酷炫,但是人机交互方式其实是一样的,如果给你一个100英寸的平板电脑,你的操作方式也可以像阿汤哥那样在屏幕上摸来摸去。在电影钢铁侠里电脑变成了全息成像的3D影像,斯达克先生也是用手势来控制电脑进行钢铁侠新机体的组装。在2009年的电影阿凡达里,基地的主PC也是全息投影的,通过声音和手势来控制。在另外一个画面中,我们看到工作人员用的电脑还是有键盘的,不过其中有个镜头是将电脑的画面通过平板传输到另外一个画面时直接使用平板为中介,两个电脑靠近了进行拖放。在电脑诞生以来,很多部件都变了,处理器变得越来越快,以往只能靠网线传输数据后来变成了无线、屏幕从厚重的CRT 显示器变成了轻薄的触摸式显示器。而键盘这个东西,似乎从电脑诞生以来就没有变过,现在找到一块20年的PS2接口键盘,只需要转接一下就可以用在电脑上。为什么键盘这么难以变化?对于文字输入的习惯是基本很难改变的,而人们对于机械装置的手感也是很在意的。应该来说,在未来的电脑中,键盘仍然会存在,但是可能有一些改变了,比如说每个键盘会有LED显示屏,而不是想现在一样只是简单的背光灯,在你使用不同软件的时候键帽会显示不同内容,这就是现在俄罗斯人在做的Optimus Popularis键盘,它和苹果Touch bar有很相通的地方。我们可能会觉得Touch bar直接替换掉功能键有点太粗暴,用起来不太方便,但是再看看阿凡达里这样的画面,我们就会明白。人类目前这么依赖键盘和鼠标,是因为我们目前只有键盘鼠标、或者触摸屏幕来操作电脑,等到眼球控制、声音控制、手势控制(这三个都有现在都有研究,比如siri\微软小娜),当另外的多种控制技术成熟时,很多时候就或许就不再那么需要键盘就可以完成操作,而物理的键盘只是在需要大量输入文字的时候才需要用到了。按键、触摸、声控、手势、眼球控制的发展来看,触摸控制已经进步很快,在平板手机上大规模的应用了。对于那些没有用过Touch bar的同学来说,真的不用担心新的人机交互方式会给你带来不便,会让你的工作效率下降,就本人使用的感受而言,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而一些软件的工作效率反而上升了。在Touch bar推出之前,应该做了大量的验证,只不过可能有些用户的需求不过能兼顾。对于一些对按键比较敏感的专业用户来说,Touch bar版本的MacBook Pro,我觉得还是很值得买的:一是因为2016款的MacBook Pro一如既往的强大和稳定,而且更轻薄;二是对于Touch bar不要纠结,就算你选了全键盘的版本,我也只能说抱歉,苹果新的蝴蝶键盘手感真的是比较不理想,如果是要大量文字输入需求,或许我们可以备一块机械键盘外接,输入效率应该会更高;第三,不工作时没有那么高的文字输入需求,用用Touch bar你会觉得挺好玩的,而且你可能在你的专业软件和Touch bar之间还能找到一种新的控制方案。所以,Touch The Future,勇敢触摸世界和PC的未来吧。一直申请不到试用产品?啥也不说了,悄悄送你一个优先获得试用机会的传送门:临近苹果新品发布会,近期 App Store 可能不会有太多新应用上架,简简单单也许才是每...
要说苹果最擅长的,那莫过于将那些被人们视为概念和噱头的技术真的带给千万家了。最著...
如果你还发现了iOS 11 beta 7有哪些新的特性或者改进,欢迎你与我们一起分享。
有 26% 的智能手表用户选择了“每天”都会用来打电话。
如今所有的目光想必都已投向了三星 Note 8 的发布会。
苹果和谷歌都是赢家,因为目前市场上你能选择的主流移动操作系统无非两个——iOS 和 A...
乔布斯和沃兹共同开发的游戏引发了雅达利和雀巢的官司。
苹果似乎没有打算暂停提升 iPhone 存储容量的举动。
《尤里(Yuri)》是Fingerlab推出的一款横版冒险闯关游戏,在游戏中玩家会与尤里一同...
剔除所有外衣,单纯从竞速和休闲角度来看,本作依然是非常值得体验的一部作品。
《Piece Out》是一款由《二重奏》和《Basket Fal》制作团队所打造的全新滑方块益智游...
身为吃货,仅仅会吃怎么行,这里有上百种不同的美食需要你来料理,看着顾客们满意的笑...
《美食康加》是Mokuni推出的一款非常可爱有趣的休闲游戏,在游戏中玩家需要控制一名大...
虽然加入了一些卡牌元素,但是游戏的核心玩法依然是我们熟悉的那个《铁拳》。
游戏类型是迷宫走格子解谜,看似平平无奇,但游戏中无论是谜题、迷宫还是剧情互动,都...
如果你是大疆无人机的粉丝,那可要抓紧机会了,活动的时间仅有几天~
真的有勇气!毕竟现在“iPhone 8”叫啥我们都不懂。
Latch C 可通过苹果设备上的家庭应用、Siri 或专属的 Latch 应用进行控制。
特别是要拍自己弹唱视频的朋友,你或许会喜欢它~
发货时间缩短表明 AirPods 这款耳机的产能已得到改善。
你也要来录一下游戏视频吗?
Lightning 耳机只能兼容带有 Lightning 接口的 iOS 设备,用户要用电脑听音乐只能再带...
一款专门的心率监测设备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全面的数据。
本主题需要才能查看,如没有账号,戳我!
威锋旗下产品
Hi~我是威威!
沪公网安备 29号 | 沪ICP备号-1
新三板上市公司威锋科技(83655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Powered by Discuz!看腻了Macbook Pro的Touch Bar,还不快来看看它的真实实力
看腻了Macbook Pro的Touch Bar,还不快来看看它的真实实力
产品小白学技术
苹果公司在前段时间发布了新的2016款Macbook Pro,很多人都被它的接口以及Touch Bar和Touch ID所吸引。但是对于一款电脑来说~处理器性能的强弱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首先你在购买笔记本之前一定要知道13寸都是低电压版cpu,15寸都是标压cpu,15寸要比13寸在处理器性能上提升50%的样子。这篇文章在写的时候国行没有发售,还在批准中,所以我当时直接使用美国官网进行的对比。我偷懒直接引用里边的部分内容了~先来说说13寸的哈,上图~以上是处理器的频率信息~接下来是核心显卡型号~左侧540为没有touch id以及touch bar的集成显卡,右侧的550为带touch id以及touch bar的集成显卡。根据处理器频率以及集成显卡型号去英特尔官网查询对应处理器。通过对比频率与集成显卡的型号,我们很容易可以发现其使用的cpu型号。这几款cpu都是低电压版,功耗较低,但同时性能也较差,无法与标压的处理器相提并论。提到性能差异,不得不说一下cpu性能天梯图。在天梯图中可以看到各个cpu的性能差异,在选择处理器型号的时候可以作为参考。图中的i7 6567U是13寸pro可以选配的性能最强的cpu。这款cpu是低电压版中目前性能最强的,综合性能指数在该天梯图中处于180%到190%之间。但是另外两款i5cpu我没有在天梯图中找到,但是根据i5其它低电压版的综合性能指数可以推测出另外两款i5cpu大概排在130%到160%之间。总体来说13寸pro的处理器没有性能强劲的cpu,采用低电压版cpu控制功耗,以此来保证较长时间的笔记本续航时间,没有过多cpu性能要求的人可以购买13寸笔记本。接下来就是15寸的了~15寸pro同样可以选配三种cpu,但是15寸并不可以任意选配。默认256G硬盘版本的cpu为2.6GHz的四核i7处理器,而默认512G硬盘版本的cpu为2.7GHz的四核i7,如下图所示但是两款均可以选配性能更强劲的2.9GHz的四核i7处理器。同样,我们去英特尔的官网去查询对应的产品。可以看到15寸笔记本的cpu都是标准电压的cpu,性能比13寸的强很多,直接见天梯图很明显,这三款cpu的综合性能指数都在300%以上,相比13寸cpu不到200%的综合性能指数提升了50%。性能提升,功耗增加,如果电池相同势必会造成续航时间减少。但是15寸的体积大,也就具有更大容量的电池,所以续航时间如官方声明的那样,与13寸笔记本同样保持在10小时。另外,256G与512G版本的笔记本除了在默认cpu型号不同以外,同时在默认的独立显卡上也存在区别。256G默认显卡为450,而512G版本为455,但是集成显卡相同,都为530。所以这两款笔记本在cpu与独立显卡和存储空间上不同,价格上差了400美元。这点一定要注意一下~如果既想要便捷性又想要性能,那一个顶配13寸会不会要比一个低配15寸的更值呢?最后咱们再做一个有趣的对比~看看13寸顶配Pro与15寸低配Pro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首先是13寸顶配~因为13寸的内存大小默认8G,顶配13寸当然要16G内存。所以选配16G内存与i7处理器,最后售价是2299美元。接下来是15寸低配~15寸笔记本默认就是16G内存,处理器型号选择最低版本的i7 6700HQ,最后价格是2399美元。所以相差的价格(100美元)是一张450独立显卡,以及cpu性能提升50%,损失的只是核心显卡性能以及部分体积与重量。13寸的pro便捷性很好,而15寸的pro性能会更好,但是如果想同时具有性能与便捷性,15寸低配或许要比13寸顶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毕竟2016款的macbook pro已经要比大部分笔记本都轻便了。当然如果便捷性的需求要比性能更重要,那13寸的顶配pro也是可以的。以上就是我关于2016款Pro处理器的全部分析~希望可以对大家能够有个帮助~如果有写的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来,我会再进行一下修改和改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产品小白学技术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为了成为产品大牛而努力奋斗的一枚小白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touchbar macbook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