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a7m2配什么镜头使用nd1000可以在翻屏上看到画面吗

查看: 24510|回复: 43
摄影壕来解答 原来的截幅E卡口镜头在全幅A7上无法使用么
看了色影无忌上对于这次5个全幅镜头的点评
在介绍Sonnar T* FE 35mm F2.8 ZA的时候就有这么一段
在索尼产品的历史上曾经推出过E口的35mm F1.8镜头,那支镜头以超大光圈和不经典的人文焦段赢得了不少用户的心。当然比较遗憾的是E35mm F1.8是非全幅专用镜头,在最新推出的全画幅A7微单上不能使用。为了搭配新产品和提升镜头品质,索尼就委托蔡司推出了全幅35mm镜头。
这意思就是说a7出来以后 如果不考虑转接 能用的原厂头就只有这5个了?
a7不能使用老的E卡口头 那么这5个新的全幅头能反过来用在NEX上么?
A7可以转接残幅E口,自动截幅,但是没意义
A7接上老的E口可以自动截幅,有APS-C和1:1两种选择
新的FE头都可以在半幅机上用,不过话全幅的钱买半幅的头...浪费啊...
1.全幅5个,APS-C的E口头子能用,但是机器会裁减画幅,也就是上了老E口头子,CMOS只用APS-C那么大的。
2.全幅头老NEX能用,但是系数X1.5
A7可以转接残幅E口,自动截幅,但是没意义
原来如此 3Q
melfes 发表于
A7接上老的E口可以自动截幅,有APS-C和1:1两种选择
新的FE头都可以在半幅机上用,不过话全幅的钱买半幅的 ...
自动裁幅就看程度怎样了 以前是NEX用户的话 那些头全废了么nion:0019:
迷走反射 发表于
1.全幅5个,APS-C的E口头子能用,但是机器会裁减画幅,也就是上了老E口头子,CMOS只用APS-C那么大的。
系数乘以1.5的结果是不是画质达不到全幅头了 也就是LS说的全副头的钱买了个截幅头、、、
不是不能用,是跟a99一样,用半幅头的话就只能相当于APS的底片面积了,全副优势就木有了。。。
骑天使旅行 发表于
不是不能用,是跟a99一样,用半幅头的话就只能相当于APS的底片面积了,全副优势就木有了。。。
放着也是放着 拿来用用好了么 不然以前买的头都是废了么
就是说 e卡口的老头都不能用在全副上了吗 完了
就是说 e卡口的老头都不能用在全副上了吗 完了
qianray 发表于
就是说 e卡口的老头都不能用在全副上了吗 完了
神SMJ 发表于
这不是要逼人买全副头咩
神SMJ 发表于
放着也是放着 拿来用用好了么 不然以前买的头都是废了么
当然是可以用的~按半幅换算就是了,估计不会比放半幅机器上差,你是要用16定焦吗?
神SMJ 发表于
自动裁幅就看程度怎样了 以前是NEX用户的话 那些头全废了么
老的半幅头最大可以用到24*24的程度,可以参考下面这张图
当然也提供只减成APS-C大小的选择
二手区出了买新头啊nion:0013:
骑天使旅行 发表于
当然是可以用的~按半幅换算就是了,估计不会比放半幅机器上差,你是要用16定焦吗?
神SMJ 发表于
蜀黍你壕,蜀黍寨见nion:0001:
melfes 发表于
老的半幅头最大可以用到24*24的程度,可以参考下面这张图
当然也提供只减成APS-C大小的选择
主要是想知道画质有没有影响
客观 包容 敏锐 专业
iMP3.net 随身数码影音
推广合作:139
莫凡配件:135
All Rights Reserved.&主题:一个迟到的报告—SONY最新旗舰A7R2使用总结
&[ 主题管理员: qw0358 ]
&浏览:218199&& 回帖:592 &&
泡网分: 1.726
帖子: 1519
注册: 2014年03月
qw0358 发表于
没写,我用过了M43几乎所有的机器和镜头,除了新出的GX8和GX85。
M43我现阶段停在了TP109上。
如果不为了高感和虚化的话,现在的M43完全胜任拍摄要求。
只是M43的投资并不少,不要把它当做卡片机投钱就行了。我试用了奥巴的em5ii,菜单总是不习惯。自用gm1s,能自动识别4个笑脸,我觉得还是挺方便的。有一个不知是不是错觉,gm1s配dg15 1.7的图,100%放大看我觉得低感还行,反而佳能6d配85 1.8和35 2is放大看不那么实,不知是不是去低通和像素的问题。
泡网分: 0.162
注册: 2016年04月
A7M2用了快一年了,感觉还可以,相信A7RM2一定不会差
泡网分: 27.232
精华: 3帖子: 4183
注册: 2005年01月
DannyLeslie 发表于
我试用了奥巴的em5ii,菜单总是不习惯。自用gm1s,能自动识别4个笑脸,我觉得还是挺方便的。有一个不知是不是错觉,gm1s配dg15 1.7的图,100%放大看我觉得低感还行,反而佳能6d配85 1.8和35 2is放大看不那么实,不知是不是去低通和像素的问题。松下的菜单很不好用,而奥巴的菜单是反人类的,但是你打开奥巴的综合信息显示屏幕,触控显示就行了。
另外,我其实不太看的出各个机器的原生最低感的画质差别(出了色彩)。
泡网分: 0.01
注册: 2012年03月
泡网分: 4.191
帖子: 7007
注册: 2013年07月
楼主擅长写论文
本帖由 iPhone7,2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7.232
精华: 3帖子: 4183
注册: 2005年01月
wklhs 发表于
楼主擅长写论文嘿嘿
泡网分: 15.376
注册: 2007年08月
bj6415 发表于
泡网分: 0.952
注册: 2016年01月
a7rii满满的完美feel,可是已经有一代了,黯然叹息,换机成本太高了。
泡网分: 21.045
帖子: 2459
注册: 2006年08月
魔都今天天空湛蓝,去外滩走一走不负好天气。
索蔡FE 16~35mm/F4.0。
虽然光圈忘了收,但F4.0仍然细节毕现。
泡网分: 0.035
注册: 2012年02月
写的好。辛苦了
泡网分: 21.045
帖子: 2459
注册: 2006年08月
红旗飘飘。
手动镜头:Minolta MD 135mm/F2.8。
泡网分: 0.229
注册: 2015年07月
请教下老师,能否就A7R2的色深问题给些指导?
泡网分: 23.051
注册: 2005年02月
楼主说得没错,SONY镜头确实太大,特别是太长,感觉短法兰距的机身有了,可镜头都是“超长法兰距”的镜头,同规格比单反头长多了,严重怀疑SONY直接在单反头后面加个接环当E头卖了,根本没重新设计。
泡网分: 57.231
帖子: 9323
注册: 2004年11月
非常好的试用报告
泡网分: 0.02
注册: 2010年09月
老师您好,看了您的帖子,很受启发。
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我最近想入一台相机用来拍1岁半左右的儿子。看了索尼a6300和奥林巴斯e-m5 mark2,请老师推荐。
泡网分: 0.312
注册: 2014年01月
龙影无痕 发表于
索尼色彩不真实你很实惠
泡网分: 5.394
注册: 2010年05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001
注册: 2010年03月
楼主的评测很用心,有图有文字,我在r2和5D4之间纠结了很久,现在依旧考虑究竟入哪个?不晓得r2拍照储存的速度如何?周围也没有机器可以上手感受
泡网分: 33.43
注册: 2001年04月
sunday2000 发表于
哈哈,同吐槽。希望下一款真正全新设计的Sony无反机身能够尽量做小机身,去掉额头,在左肩装备内藏伸缩式取景器,升级成视网膜的全向翻转屏嫩说的是rx1r2么?
泡网分: 2.467
帖子: 2390
注册: 2013年12月
请教各位老师:A7R2和刚出的A9在对焦性能上(合焦速度、精度以及追焦成功率)差距是不是巨大?A7R2在拍摄一般的儿童动态题材上能不能很好的胜任?在此谢过!
泡网分: 5.099
帖子: 1593
注册: 2014年10月
经不住诱惑,刚入了A7R2,说实话,非常失望,微单的实际使用感受以及拍摄效果还有一段路要走。
泡网分: 3.165
帖子: 1098
注册: 2016年03月
qw0358资总结的很中肯,A7R2在无反领域里面确实属于里程碑式的机身,sony家在光电子领域里面的进步和系统集成不断冲击着影像领域的传统。
作为宾家的忠实FANS,看太多坛子里面吆喝炒作老镜头、老机身的;你跟他说机身,他给你扯镜头,你跟他说镜头,他给你扯做工,你给他说做工,他给你扯镀膜,你给他说镀膜,他给你扯情怀。。。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个人认为A7R2与35 2.8是体积和性能上最好的组合。
泡网分: 0.571
注册: 2005年09月
马尾松-老马 发表于
经不住诱惑,刚入了A7R2,说实话,非常失望,微单的实际使用感受以及拍摄效果还有一段路要走。使用感受可以理解,拍摄效果还有一段路要走就说不通了。
泡网分: 27.232
精华: 3帖子: 4183
注册: 2005年01月
第一章:前言
A7R2其实是到家有一段时间的机器了,
但是,这个机器在坛子上实在有点火,
所以,一直也就没有来写。
最近SONY又发布了A7S2,
那么,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来写写A7R2也就合适了,
降温后来写还是比较合适的,
可以大大避免被键盘摄影师招呼。
本文所有原片都上传了BAIDU云盘,
包含RAW和JPG
看官自行下载吧。
Baidu云盘地址:
共74张原片
另外,除了外观照,本文的照片都是A7R2拍摄,
原片在云盘上都有。
介于文章太长,我将总结部分放在开头重复一遍:
第十六章:总结
我可以肯定地说,
SONY的A7R2是现阶段最好的微单照相机,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SONY的A7R2是现阶段综合表现第二好的135照相机。
(我认为第一好的是D810)
(DXO的评测说A7R2最好,那也仅针对的是CMOS表现,并不是综合表现。)
能让我吐槽少于10点的机器其实是不多的,
而且,其中的有些吐槽并不是针对A7R2,而是针对E卡口系统而言的。
如果说之前的微单,
甚至是A7、A7R和A7S那一批微单不足以撼动单反基石的话,
那么,现在的A7R2其实已经有足够资本向单反叫板了,
(只是,整个E卡口系统尚欠火候)
作为家用相机,我觉得A7R2是适用的,
我自己买了A7R2,
那是一种向科技进步的尊重,
以及向不断奋斗的SONY的尊重。
下面,正文开始
第二章:本文涉及的器材
虽然我有5DS,我也能借到5DSR,
但是我不打算对比这两个系列的机器,
因为,口水仗太多,
毕竟5DS系列的机器在佳能那边还是当红辣子鸡,
还请各位看官谅解。
真要对比的话,未来再说吧。
如果各位非要在这两个器材上做选择的话,
我的答案是:
看你的镜头群是哪家的,是哪家的选哪家的机身。
如果没有镜头群的负担,
那么,看你的拍摄题材,
主要拍人,选5DS系列更好,
拍其他场景的或者拍摄比较杂,那就选A7R2吧,
本文只是叙述A7R2的优点和缺点,以及特色功能。
本文涉及的器材是:
A7R2和35 2.8镜头。
第三章:体积和重量
同样是全幅机器,在这里对比一下D800
第一张照片是上视图,可见,安装35 2.8的A7R2比D800明显来的小,
第二张是正视图,可见,A7R2的正面投影也比D800来的小。
毕竟人家是微单,体积上确实还是比较小巧的。
但是,全幅微单发展到现在第二代,
明显已经不是那么小,也不是那么轻了。
虽然,现在的二代全副微单仍然比全副单反来的小,来的轻,
但是,其实二者的差距,客观来讲并不如我当年买NEX5C时候的那么震撼。
对于APS单反来说,现阶段的全幅微单已经没有重量和体积的优势了。
不过对于旅行者来说全幅微单还是有优势的,
毕竟尤其是高原的环境下,
轻哪怕100克都是有很大意义的。
只是,A7系列发展到现在也只能做到生活防水,
这个有点可惜,
毕竟作为旅游机器的话,
生活防水还是有点不够。
A7R2的机身侧面的握把比较肥大,
手感很好。
刻意设计在机身外侧的独立录影键,
也不容易被误触。
我觉得A7R2的外形设计的非常好。
唯一需要考虑的是,
卡口最好能再向左边移动几毫米就好了,
当A7R2接上粗壮的镜头,
比如70200F4或者35 1.4的时候,
把手和镜头之间的空隙太小,手指伸进去会非常不舒服。
第四章:电子前帘和静音快门
A7R2新增了电子前帘,
这个技术首先出现在A6000上,
电子式前帘可以让相机减少一次回弹所产生的震动,
同时原厂也特别针对后帘快门回弹时的机械结构做了减震,
A7R2整体的快门震动可说是微乎其微,
表现非常好。
A7R2的快门本身已经很轻微了,有点镜间快门的感觉。
但是,A7R2还提供了“静音快门”。
在用上“静音快门”后,机器的声音几乎到了没有的地步。
我认为应该是在这种功能下用了电子快门,机械帘幕只是慢慢地轻轻地打开。
如果常使用这个功能,还可以将这个功能放在快捷键上。
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无需进入菜单,就能使用这个功能。
还需要补充一点,理论上快门机震小,有利于降低安全快门。
对于A7R2的快门,我觉得是非常赞的设计。
虽然没有了“咔、咔、咔”的悦耳声音,但是实用。
第五章:防抖
奥林巴斯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它的防抖技术。
客观的讲,在M43领域,
奥巴其实机身和镜头都做不过松下,甚至连价格也都跑不赢松下,
但是,奥巴的杀手锏,或者是存在感,
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它的独门绝技:五轴防抖
关于防抖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3个:
第一个是奥林巴斯的EM5,
那种怎么抖都不怕的防抖,确实是逆天的设计
如果说其他家的防抖宣称的stop数量或多或少都有虚标的话,
那么,我认为奥巴的五轴防抖的stop数量标注的有点太保守。
第二个是NIKON的105VR
现在想想NIKON的百微的防抖也没什么了不起,
但是,这是我第一个用到的微距防抖,
在户外,拍微距用到F22的时候,
开启防抖可以省掉三脚架,
这在当时给我的震撼也完全是颠覆性的。
第三个是宾得的645系统的90 2.8
虽然说,这个镜头的防抖标称值没什么稀奇的,
但是,在此之前以及现阶段以及可预见的未来,
这个星球上你还能找得到另一个防抖的中画幅吗?
所以,即便到今天,这个镜头依然是它所对应画幅里面最强防抖。
因为别人没有,所以一枝独秀。
首次出现在A7II身上的五轴防手震这次也应用在A7R2身上,
这对A7R II来说是如虎添翼,
虽然这个防抖技术是阉割版的奥巴五轴防抖,
但在拍摄中也是确实有明显进步的。
高像素其中一个隐忧就是手震,
哪怕是很少的手震,往往也会被体现。
一般防抖的帮助其实非常有限,
因为只有两轴的补偿效果,
所以像是5DSR、D810这机器,
一般来说除了开启防抖之外,
快门速度也要拉到安全值左右我才会放心。
A7R2的防抖有两种方式:
两轴是倚赖镜头本身的OSS,
其它三轴是由机身提供辅助。
如果当下搭配的是无防抖镜头的话,
或者是转接镜头的话,
那么就会完全依赖A7R2机身内建的三轴防抖。
实际体会是,A7R2的防抖不如EM5、EM1,
但是,A7R2的防抖也确实是现阶段全幅机器里面最好的了,
用原厂的OSS镜头的时候,明显比其他厂家的防抖来得好,
用35 2.8这类不带OSS的镜头的时候,防抖和其他厂家的防抖差不多。
第六章:眼控对焦
这个名字取得太差,太差,太差。
SONY应该立即辞掉企业里面做中文翻译的那个员工,
这个人不仅完全没玩过胶片单反,
而且,中文语法都不及格。
“眼控对焦”这个短语是一个典型的主谓宾结构,
在中文里面的意思是:
拍摄者的眼睛控制机器对焦,
或者讲复杂点,以摄影师眼神的移动轨迹为基础进行的人机交互。
佳能的胶片机EOS3上的功能,才真的叫做“眼控对焦”。
SONY的这个功能说白了是“对焦到被摄者的眼睛”,
功能名字应该是“对焦到眼”而不是“眼控对焦”。
在A6000上,我第一次用这个功能的时候,
眼睛对着EVF,眼球转了半天,一点反应都没有。
后来看了说明书我才知道SONY这个功能指的是“对焦到眼”而根本和“眼控对焦”一点关系都没有。
A7R2的“眼控对焦”或者“对焦到眼”与过去最大的差异就在于,
使用AF-C的时候也可以使用,
这个功能的好处是拍人像时不再需要手动选择对焦点,
要对焦眼睛的话,
按着指定的快捷键然后相机的焦点就会自动追着眼睛跑,
虽然无法指定左右眼,
但是已经非常方便了,
相对于富士的“面部识别”,
SONY的这个功能更好,
主要是富士的“面部识别”和测光方式是绑定的,
而SONY的“眼控对焦”和测光方式是独立的。
相对于其他厂家的“面部识别”
SONY的这个功能更好,
因为其他厂家的“面部识别”只能认到脸,
而SONY的“眼控对焦”可以认到眼睛。
这对于全身人像或者带场景的人像来说基本没区别,
但是对于半身人像或者大头照来说,极为方便。
需要补充的是,
“眼控对焦”或者说“对焦到眼”的前提是机器要分辨出“脸”,
而什么样的形状是人脸,本身有一套数学模型,
而目前的人脸检测模型并不支持侧脸和俯视以及仰视,
或者说的更明白一点,那就是:
需要让机器感受到有脸、两个眼睛、鼻子、嘴巴等形状元素,
以及这些形状元素之间的距离关系和从属关系,
当他们满足某些特定的特征向量的时候,眼睛才可以被检测出来。
所以说,“眼控对焦”或者说“对焦到眼”并不是成功率100%,
当然这不是SONY的错。
第七章:EVF
A7R2的EVF采用236万点的XGA OLED,
放大倍率为0.78倍,
而且还有蔡司镀膜加持,
厂家宣称可以减少眩光的情形发生,
只是,我不知道EVF的T*会不会增加成本以至于增加销售价格?
如果是的,
我更倾向于采用SONY自己的镀膜也就好了。
一直以来我对EVF的看法都是够用即可。
X100的EVF我都觉得够用了。
所以,我对EVF的要求并不高。
在拿到A7R2之前,使我惊艳的EVF仅限于XT1。
A7R2这次的EVF是我见过目前最接近光学观景窗感受的EVF了。
比GX7的好,和XT1一样好。
100%复盖率、236万点的规格或许没有什么。
但是,0.77倍放大倍率如何?
我如果没记错,它是目前放大倍率最大的观景窗。
这颗EVF最了不起的是极短的影像延迟。
我的感觉是,它已经非常、非常接近OVF了。
但是它比XT1唯一不如的地方是:
XT1能够在一个EVF里面同时显示两个屏幕。
传统的EVF常见的手动对焦辅助功能分成两种,
一个就是把整个画面放大来让你把对焦位置看清楚,但常常会让人在缩回原本画面时,发现刚刚在手动对焦时构图跑掉了。
另外一种是直接在画面的中间或部分放大对焦点。这也会影响整个画面的构图。
EVF双荧幕功能,完全不会影响到构图,
一个荧幕负责取景,一个荧幕负责放大,而且不重叠。
这样的话省去了点选放大或缩小以及构图的麻烦,是相当实用的设计。
希望以后SONY也加入这个功能。
第八章:速度
连拍速度方面,
A7R2的像素虽然相比前一款机器提高了600万,
但在背照式感光元件、加大硅片电路面积的帮助下,
机器的连拍速度反而有所增加,
由过去的1秒4张进步到1秒5张。
但是还是不如自家的A6000,每秒11张的恐怖速度。
A7R2的相位侦测区域的范围,
大概占画面约80%左右,
够用了,但是也还是略微不如自家的A6000的几乎满屏。
若是以全画面进行泡泡追焦的话,
A7R2的成功率其实还挺高的。
拍摄速度方面,A.8 也比A7R2+35 2.8来得快,
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呢?
A.8或者A是可以抓拍满场疯跑的儿子,
但是A7R2+35 2.8就总是慢半拍。
目前对于疯跑的小孩,
能抓住的也就是NC两家旗舰、次旗舰的单反、M43和A6000了,
其他的机器还是不能胜任。
虽说不能胜任,
但是A7R2+35 2.8我觉得除了拍娃,其他场景也够用了。
必须要特别说出来的是,
和A6000一样,A7R2在晚上室内的对焦速度非常慢。
基本上这时候的对焦,无论是A7R2还是A6000也就是以前NEX7的水平,
必须要来回拉一两次风箱才能对的上,
而且,拉风箱的速度还不快,是慢慢拉的那种感觉。
对于这种现象我觉得,
毕竟相位对焦和反差对焦是不一样的,
而且,SONY的cmos里面嵌入的对焦点有多厉害还不太好说。
暗光下,可能嵌入的对焦点就不工作了,或者工作效率极低,
我认为这才是A6000甚至A7R2造成暗光对焦缓慢的根本原因。
第九章:白平衡
A7R2白平衡做了功能微调,
但却挺重要的,
因为白平衡调整的时候,可微调的幅度更细,
A到B可采0.5级调整(29级),
G到M可采0.25级调整(57级)。
这让进阶用户更容易调出适合自己的色彩调性。
第十章:分辨率
A7R2得益于4200万像素,以及去除低通滤镜,
成像的中间分辨率极高,
中央分辨率比D800明显高一个等级。
但是,由于短法兰距、大底和像素井的存在,
边缘成像需要分开来看,
第一种情况:
只要破坏了短法兰距,也就是说转接单反镜头的时候,
A7R2的边缘成像是不错的,比D800好。
但是,转接单反镜头的话,
你不仅失去了A7R2的先进对焦功能,而且也丢失了体积优势,
人家SONY工程师使出了吃奶的劲缩小的体积,
被你一个转接环就抵消掉了。
第二种情况:
原口的长焦镜头,
因为入射光线倾斜度不大,
所以,此时A7R2的边缘成像是不错的,比D800好。
第三种情况:
原口的广角镜头,
因为入射光线倾斜度变大,
所以,此时A7R2的边缘成像是远不如中央成像的,
我觉得此时和D800比,可能是伯仲之间。
大家可以参考下载A7R2+35 2.8 和D800的原片对比。
第十一章:宽容度
在开始这章之前,
我先问一个问题,
普通民用相机的CMOS,有比SONY宽容度更好的吗?
答案是:没有。
无论是佳能、松下、东芝、瑞萨,没有一家的民用CMOS比SONY的宽容度更好。
前面的混战贴,有不少人认为(尤其是严重落败于宽容度的某厂粉丝)
用过曝和欠爆5EV的片子来讨论宽容度是不合适的,
我必须严正申明:
我原以为你们都有脑子的,
但是,考虑到某些粉丝实在是刚刚从猴子进化而来,
或者自甘退化为猴子的思维模式,
所以需要告诉这些还不适应人类思维的动物,
晴天拍风景,天和阴影的曝光何止相差5EV?
如果是夏天中午晴天拍风景,天和阴影的曝光何止相差10EV?
如果是夏天中午晴天高原拍风景,天和阴影的曝光何止相差15EV?
佐证:生产GND的厂家会有9EV的产品,
而且,优秀的GND还会告诉你,最多可以2片共用,
也就是说,生产GND的厂家认为:
拍风景最多会遇到天和阴影曝光相差18EV。
因此,我将会坚持用过曝和欠爆5EV的片子来讨论机器的宽容度。
因为,现阶段,
厂家还不能生产出宽容度达到20EV的机器,
我们也还不能完全摆脱GND,
所以,我认为,机身的宽容度还是一个必须要特别关注的功能。
而且,此功能的重要性甚至可以排在第一位。
A7R2作为SONY现阶段的旗舰,
其宽容度也就代表了现阶段的民用最好了。
请大家自行下载baidu云盘的原片。
对于过曝宽容度,我做了+1EV到+5EV的拍摄,
对于欠爆宽容度,我做了-1EV到-7EV的拍摄,
首先说说欠爆的情况,A7R2能轻松拉回5档欠爆。
如果仅仅是记录性质的话,7档欠爆也是勉强可以接受的,
只是7档欠爆偏色会比较厉害,仅具有记录作用。
过曝的话,A7R2在不丢失细节的情况下,
大致是2档多,3档不到。
可以这么说,A7R2已经是现阶段最好的宽容度了,
为了出片,大概可以接受5档欠爆和2档过曝,
为了记录,大概可以接受7档欠爆和3档过曝。
第十二章:长爆噪点和夜晚出片
曾几何时,
A7R2的全黑长爆噪点是各种用或者没用过,摸或者没摸过机器的人的攻击口舌。
这里我提供了原片下载,分别是:
ISO100、400、、6400
开降噪和不开降噪的30秒曝光原片,带JPG和RAW。
我的理解是:
A7R2的全黑长爆或者是暗处长爆噪点确实是比其他机器来的高,
比如我手上的5DS、D800、M240。
但是,在明亮处其实并不能被体会。
开启降噪后其实也不明显。
但是,如果对比5DS或者D800的夜景照片,
可以发现,A7R2的夜景照片显得有点“脏”,
这里说的都有原片下载,看官自己下载了看。
单独看A7R2的夜景照片其实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但是对比了来看的话,
确实,A7R2对于长爆夜景这样的题材可能并不那么擅长。
第十三章:镜头
SONY的E卡口经常被别家奚落的是镜头群可能还不如机身群来得多,
加上摄像机,仔细数数,可能还真这样,
即便不是这样,那也差不多了。
好在SONY这两年一直在拼命开发镜头
不谈副厂,现阶段原厂镜头有11个:
但是我可以说,还是缺镜头吗?
至少缺少大三元和1.4定焦群,1.8廉价定焦群也缺少,长定焦也缺少。
我自己用A7R2就不知道怎么选镜头,
先说一下,我家里的镜头很多,
N系统的有:24 1.4G、适马50 1.4、85 1.4G、200F2、120F4、70200F4
C系统的有:50L、35L、II、小白兔
P系统的有:2040、35微、55*1.4
645系统有:25 F4、90 2.8、55 2.8、28-45 F4.5
APS的E卡口有:24 1.8、16-50
我在SONY店里面选镜头的时候发现
绝大部分SONY的全副镜头相对于机身都显得太大太重,
接上A7R2后,整体系统的重心是在手外面的,
由于杠杆作用,大大降低了整体系统的握持手感。
A7R2独有的优良快门震动,也被这种不易握持的系统抵消掉了。
更加难以接受的是,单手手持机器的时候,手腕容易疲劳。
所有镜头里面能很好适应A7R2的镜头其实只有:
这三个,因为这三个镜头安装在机身上后,
整套系统的重心还在手心里面。
28F2的成像并不好,而我又有太多的等效50,
所以我最后不得不买35 2.8。
话说,35 2.8的素质就好么?
这个体积下,别家的35一般来说可以做到1.8或者2,
缩到2.8是不可能比你的35 2.8来的差的。
另外,35 2.8这个镜头的口径蚀也实在是太大了点。
但是35 2.8的焦外还是不错的:
所以,其实我认为,现阶段的SONY还是缺镜头。
对于,专业用户,比如记者,缺少大三元;
对于,玩家,缺少轻量级的廉价1.8定焦群;
对于,老年玩家缺少高速打鸟头;
对于,不缺钱的极客,缺少1.4定焦群;
对于,旅游用户缺少24开头同时能达到100以上的小三元。
第十四章:发热
对于一个照相机来说,
高强度使用后,A7R2的发热量很大,
怎么形容呢?
有点像出炉一段时间后的烤山芋。
我怀疑未来的SONY机器如果不增加体积加强散热,
会不会采用热管+风扇?
有些人说,外壳热了,代表机身内部会比较凉,
这对于被动散热的情况来说是不可能的,
首先,铜的导热系数很高,记得仅比银差,
被动散热的散热片或者外壳有多热内心就有多热,
而且内心只会比散热片更热,因为导热效率不会100%。
而a7r2还有个外壳,就算全铝外壳导热比铜还差点,
所以,内心不可能比手摸的更凉。
发热,很可能是机器噪点较大的根本原因,
但是,如果你要追求小体积,这个问题好像也是无解的。
好在过几个月就冬天了。
第十五章:吐槽
吐槽1:电池续航力有待加强
原厂搭配的是NP-FW50,
充饱电最多可拍340张静态照片,
如果用电子观景窗取景的话仅可拍290张,
4K摄像时电力消耗会更快。
电池续航力有待加强。
吐槽2:夜景拍摄有待加强
见第十二章
吐槽3:镜头群有待加强
见第十三章
吐槽4:希望把“眼控对焦”的名字改掉
吐槽5:卡口最好能再向左边移动几毫米就好了
吐槽6:既然额头省不掉,为什么不能在左边肩膀再做一个转盘呢?
光秃秃的,浪费空间。
吐槽7:机身发热量有待减弱
见第十四章
第十六章:总结
我可以肯定地说,
SONY的A7R2是现阶段最好的微单照相机,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SONY的A7R2是现阶段综合表现第二好的135照相机。
(我认为第一好的是D810)
(DXO的评测说A7R2最好,那也仅针对的是CMOS表现,并不是综合表现。)
能让我吐槽少于10点的机器其实是不多的,
而且,其中的有些吐槽并不是针对A7R2,而是针对E卡口系统而言的。
如果说之前的微单,
甚至是A7、A7R和A7S那一批微单不足以撼动单反基石的话,
那么,现在的A7R2其实已经有足够资本向单反叫板了,
(只是,整个E卡口系统尚欠火候)
作为家用相机,我觉得A7R2是适用的,
我自己买了A7R2,
那是一种向科技进步的尊重,
以及向不断奋斗的SONY的尊重。
----------------------------------------------------------------------------
给自己的文做点广告,毕竟都是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欢迎大家来踩。
关于富士的:
富士X100S的评测:
富士XE2的评测:
富士XT1的评测:
关于SONY的:
NEX5C的评测:
关于宾得、理光的:
宾得的对比:
宾得K3的评测:
宾得Theta的评测:
宾得645Z的评测:
宾得K3II的评测:
理光GRII的评测:
关于摄影附件的:
威联通磁阵的评测:
MK320的评测:
nisiND1000的评测:
器材打架的:
645D战5DS战D800战M240战K3II:
K3II对战A6000:
本帖最后由 qw0358 于
22:39 编辑
微信扫一扫分享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a7m2单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