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相机感光度度数大是亮还是数小是亮

&&|&&责编:陈亮
1相机的感光度是怎么来的?  “你这样不行,画面中噪点太多,要把的感光度调到最低才能保证拍摄出来的照片画质最好!”这句话经常出现在摄影老鸟对摄影小白的谆谆教诲中。这样说对吗?真的是用最低感光度拍摄出来的照片画质就最好吗?今天笔者就要通过实例,来揭穿这句话中的错误。·先来做一个判断  在正式开始我们今天的话题前,笔者想先请大家做一个判断。下方是一张对比图片,左右两张照片是由笔者使用同相机、不同感光度数值拍摄的同一场景截图。通过仔细的观察,我们能发现这两张照片的画质是略有差别的。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哪张照片在拍摄时所使用的感光度数值更低呢?注:拍摄时均使用三脚架固定,实时取景精确对焦,延迟10秒拍摄。  看完照片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判断。至于问题的答案,笔者在这里先卖一个关子不告诉大家,等到文章的最后我们再来揭晓。·感光度是怎么来的?  感光度与光圈、快门并称为相机拍照的三大参数。其中光圈和快门都很好理解,它们是相机在拍照瞬间的一种物理状态,那感光度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胶片相机时代。那个时候的相机都是按照最普通的光照环境进行设计的。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玩家可以通过调节最合适的光圈、快门进行拍摄,从而获得比较好的拍摄效果。但是当玩家想要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拍摄清晰的照片,就不能依靠常规延长快门时间的方法,否则拍摄的物体会变得模糊。因此,为了能让相机适应各种拍摄环境,当时的胶卷厂商推出了多种不同感光速率的胶片,这些胶片用不同的ISO数值进行标识。不同的胶卷有着不同的ISO数值  在那个时代,玩家需要根据拍摄环境的不同来选购不同感光度(ISO)的底片,例如一般晴天环境可使用ISO&100,阴天的环境可用ISO&200,黑暗如舞台,演唱会等环境可用ISO&400或更高感光度数值的底片。ISO后面的数值越大,代表胶片多光线越敏感,也就越能在黑暗的环境中拍摄出清晰、明亮的照片。到了时代,虽然我们用CMOS或CCD取代了传统的胶片,但是ISO这个概念还是被保留了下来,我们现在依然使用ISO来代表相机感光元件的的感光速率。产品:
2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较低的感光度·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低感光度?  那既然使用高感光度可以更加容易的拍摄出明亮的照片,那为什么大多数玩家在拍摄时都喜欢用低感光度数值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较高的感光度会给我们的照片带来“副作用”——噪点增加。这噪点,这酸爽!随着感光度的提升,照片质量在不断的下降  上图就是将相机感光度逐级调高后噪点增加的一个对比,这是目前不可避免的现象。原因是我们对数码相机增加感光度实际上是对感光元件的采样信号进行人为放大,在放大图像信号的同时电路中所存在的暗电流也会随之增加,这些增加暗电流会对图像信号产生一定的干扰作用,其结果就是在画面上产生较多的杂色斑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噪点。这些噪点看起来就像图像被弄脏了一样,照片质量也就随之下降。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对照片画质有严苛要求的玩家会在拍摄时尽量降低相机的ISO数值。·感光度不够用的时候怎么办?  感光度虽好,但是使用起来仍是有一定限制的,它不能无限的高上去。目前主流数码单反相机的原生感光度范围是ISO&100-12800。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将相机的感光度从ISO&100调到ISO&12800,相当于将照片的曝光量增加了7档,也就是说在光圈不变的情况下,原本需要用1秒钟快门来记录的影像,现在只需要用1/125秒就能记录下来。带有括号的表示扩展感光度  看似7档曝光非常的厉害,但当玩家处于极端昏暗的环境中时,仍然有可能觉得感光度不够用(比如经常在夜晚用长焦镜头偷拍的狗仔队),这时该怎么办?相机厂商们显然已经考虑到了这个情况,它们在相机内加入了“扩展感光度”功能。产品:
3扩展感光度是什么?·什么是扩展感光度?  扩展感光度是相机原生感光度范围以外的感光度数值,会分为向上扩展以及向下扩展。而扩展感光度并不是靠机内的硬件进行相应的提升或者下降而是通过相机内的算法进行的扩展,所以会对画质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上面这张图就是佳能EOS&5D&Mark&III相机原生最高感光度ISO&25600与扩展感光度ISO&51200的同场景样张对比。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相机在这一阶段发生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画质下降,而且这种画质下降的幅度要高于原生感光度之间的画质差别。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看八卦杂志的时候,偷拍照片的往往杂色噪点非常严重,这正是因为狗仔队们使用了相机的扩展感光度拍照而造成的。·为什么需要向下扩展感光度?  刚才我们聊的是向上扩展感光度,其实感光度不光可以向上扩展,同时还可以向下进行扩展。比如在白天户外光线充足的环境中拍照时,部分相机最高快门速度只能达到1/4000秒,在使用大光圈镜头且光圈全开的情况下会发现最高1/4000秒的快门速度还是会过曝。所以这时就会需要使用低扩展感光度,比如ISO&50。晴天+大光圈环境下需要用到低扩展感光度在拍摄长时间曝光的照片时,低扩展感光度非常的有用  不过我们之前说过,扩展感光度其实是损失画质的,ISO&50也不例外。相较于ISO&100,ISO&50非但画质没有提升,甚至还是有一定下降的,所以日常并不建议多使用。你猜对了吗?  文章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反应过来了,笔者最先让你们观察的对比照片中就有使用扩展感光度ISO&50拍摄的照片。左边的ISO&50照片在细节的表现力和锐利程度上均不及右边的ISO&100照片。所以说并不是使用最低的感光度就能获得最好的画质表现。因此文章开头那句话正确的表述方式应该是:“在相机原生感光度的范围内,使用越低的ISO数值,拍摄出来的照片画质就越好。”
4佳能 5D Mark III 最新报价详细参数
产品类型 传感器尺寸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239995¥28996¥285997¥149998¥178609¥399910¥8999蜂鸟手机端
&器材讨论区
&论坛服务区
求助坛友相机在自动感光度下闪光的快门时间问题。器材尼康 D700 D750 S和谐B910
买了750之后就基本没怎么用过700,随着750的快门次数越来越多,想再用700分担一下。(这第一段话不重要)
两台机器都是自动感光度
D700的初始感光度是 200
D750的初始感光度是 100
两台机器的最大感光度都设置到6400,最小快门速度都设置到1/160
在个人菜单里设置的 E1设置 都是1/250 (自动FP)
闪光快门速度也都是1/60
910的设置也都是一样的情况下的暗光拍摄 光圈优先模式
D700 开启闪灯,感光度固定在200
快门时间是1/60
,亮的时候自动缩短快门时间
D750 开启闪灯,感光度设定在100的情况下会根据场景明暗变化
在100-400之间自动调节,如果把感光度设定在200的情况下,会在200-800之间自动调节, 暗的时候 快门时间都会保持在1/160,亮的时候会自动缩短快门时间
请教各位大侠
怎么能给D700 设置到D750这样的参数,婚礼时60的速度明显是不够用的
另外请教一个不重要的小问题 ,750在用闪灯时候,自动白平衡(auto1) 明显偏黄,在用D4的时候 同样参数,白平衡就很正常,因为都用RAW拍摄 所以也不是太在意
请了解的坛友 优先回答上面问题,谢谢各位啦
IP地址:101.28.98.79
IP地址:101.28.98.79
自顶一下……一天了
没人回复…………
IP地址:101.28.99.196
人工…………
IP地址:101.28.98.250
呵呵,碰到和我一样问题的人,研究了一晚上。偏黄是因为曝光不足,不信你看直方图,同样是750+700拍婚礼,750的ISO调高点 譬如500 机器会在500-2000内自动,遇到强光背景ISO也会自动到100
IP地址:101.226.125.116
有一点不方便,就是关闭闪光模式后,如果去室外,忘记调回iso100.那么它最低还是只能在500,这个确实尼康要改进机内设置,内闪不存在此问题,全程100–12800内自动
IP地址:101.226.125.116
5 : 绝对精彩
4 : 值得收藏
0标签限制6个
0图片最多能上传40张
0宽度不小于640px,高度不小于320px
0正在发帖请稍候
热门主题:
微信请扫二维码
0广告、垃圾营销信息
0淫秽、色情
0虚假不属实的信息
0盗用他人图片
0与本版块主题无关的内容
0发布广告信息(新ID建议永禁)
0发布色情内容
0发布他人隐私信息
0不和谐言论或人身攻击
0发布与本版块主题无关的内容
0盗用他人图片等版权问题
0主题、回复灌水
0言语攻击版主行为
0发布反动言论
0广告、垃圾营销信息
0淫秽、色情
0不友好评论、人身攻击
0虚假不属实的信息
0协助楼主删除
0与本版块主题无关的内容
0盗用他人图片
0广告、垃圾营销信息
0淫秽、色情
0不友好评论、人身攻击
0虚假不属实的信息
0协助楼主删除
0与本版块主题无关的内容
0盗用他人图片
0发布广告信息(新ID建议永禁)
0发布色情内容
0发布他人隐私信息
0不和谐言论或人身攻击
0发布与本版块主题无关的内容
0盗用他人图片等版权问题
0主题、回复灌水
0言语攻击版主行为
0发布反动言论
0我是楼主,我要删帖
已选择 1 个帖子,只能在您有权限的版块之间操作。
原板块:单反相机和镜头
目标板块:
请选择目标板块
135画幅相机系统
单反相机和镜头
旁轴及其他相机和镜头
测试小版块
村里摄影版
鸟类摄影佳作欣赏
中、大画幅相机系统
器材交流区
无反相机和镜头
鸟类摄影作品交流
意见问题反馈区
固定镜头相机
鸟类摄影技术探讨
鸟类摄影拍鸟地图
呼和浩特版
常春藤俱乐部
器材购买及维修
人体艺术摄影
新摄会部落
建立摄影思维
乌鲁木齐版
港澳台及海外站
主题摄影交流区
右视觉摄影
唯美影像论坛
西南人文摄影俱乐部
新朋老友社区
品牌交流区
3D立体摄影
论坛管理区
商家服务区
地方论坛交流区
自建论坛区
既往论坛回顾
0是否确认删除本帖?
好友列表 (2548)
0是否确认删除此好友?
0查看更多消息数码单反相机基础知识:光圈、快门、感光度
数码单反相机基础知识:光圈、快门、感光度
小马的自媒体
  控制照片的亮度——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    拍照片一定躲不开一个词,那就是曝光。只有合理曝光的照片才会有恰当的亮度,不会太亮或者太暗。而要想控制照片的亮度,需要了解光圈、快门速度与感光度之间的关系。光圈使用光圈值:F1.4使用光圈值:F11光圈小光圈大    光圈越小,景深越深;光圈越大,景深越浅    光圈代表镜头的孔径,光圈越大代表镜头的孔径越大,单位时间里进入镜头的光线也就越多。光圈值一般以F+数字的形式表现,需要注意的是,数字越大表示光圈越小,镜头的孔径也就越小,例如F1.4光圈的孔径要比F11的要大。  光圈除了控制进光量外,最大的作用就是制控照片的景深(景深是指被摄体前后清晰可见的范围)。我们看很多照片背景都是虚的,就是因为景深很浅的原因。简单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的光圈越大(即F后面的数值越小),景深就越浅,背景就越虚;光圈越小则景深越大。如上面左边和右边的两幅作品,当光圈值设定为F1.4时,背景中的物体呈一片模糊状;当光圈值设定为F11时,画面中的所有物体都清晰可见。  一般来说,在拍摄人像、花卉等作品时常用大光圈以虚化背景突出主体,而在拍摄风景时,为了把景物都拍清楚,通常使用较小的光圈来拍摄。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设置光圈大小的时候要适度,不要一味追求过大或过小的光圈。例如在拍摄人像时使用非常大的光圈,很容易造成模特脸上大部分地方都是虚的。在拍摄风景时同样要注意别使用太小的光圈,光圈过小会有衍射现象发生,影响画质,一般来说不要超过F16为宜。快门速度快门速度:1/20秒快门速度:30秒快门速度高快门速度低  快门速度越高,运动中的被摄体越清晰;快门速度越低,运动中的被摄体越模糊。  快门速度代表相机曝光的时间,一般用时间来表示。如1秒、1/30秒、5秒等。很好理解,快门速度越慢,曝光的时间越长,进入镜头的光线就越多。  快门速度主要用来控制被摄体运动的轨迹。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夜晚高速的车流(如上面左边和右边的两幅作品)。当使用高速快门拍摄时,照片中定格的是一辆辆高速行驶中的汽车,而使用慢速快门拍摄时,记录在照片上的则是由车灯照亮的行车轨迹。感光度感光度100感光度1600  感光度越低,画质越高(几乎没有噪点);感光度越高,画质越差(噪点变多)  感光度是从胶片时代保留下来的概念,在胶片时代表示胶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在数码相机时代,感光度表示的是影像传感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度以ISO加数字表示,数字越高,感光度越高,影像传感器对光线就越敏感。要注意,根据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感光度越高,照片的噪点就越多,画质也就越差。  调节感光度能够让你在调节光圈、快门速度时能有更大的选择余地,由于感光度越高照片中的噪点越多,画质越差,因此建议尽可能使用较低的感光度来拍摄。不过,在昏暗的场景、需要使用高速快门或者小光圈拍摄的时候,为了保证照片拍摄的成功率,应适当调高感光度。如上面左边和右边的两幅作品,女孩在昏暗的室内玩耍小灯,将感光度设定为ISO100,画面不仅过于暗淡,还略显模糊。将感光度调至ISO1600,提亮了整幅画面亮度的同时,清晰的抓拍到了孩子玩耍中的俏皮瞬间。  控制亮度的铁三角——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  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组合称为曝光值,它们和感光度一起,决定了一张照片的亮度。简单来说,照片的亮度=曝光量×感光度。  照片的亮度与曝光量和感光度都成正比。  当感光度不变时,曝光量越大,照片越亮。  当曝光量不变时,感光度越高,照片越亮。  为了方便理解这三者的关系,我们可以用最常见的自来水来打比方(如上面左边和右边两幅图)。水代表光线,水龙头的阀门就像相机的光圈一样,阀门拧开越大,即光圈越大,水流就越大,接满一杯水用的时间就越短;快门速度就是打开水龙头的时间,打开时间越长,流出的水也就越多;而感光度则像接水的水杯一样,水杯越小,代表感光度越高,那么接满一杯水用的时间就越短,而水杯越大,则说明感光度越低,那么接满一杯水的时间就越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小马的自媒体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专注自媒体的发展与成长
作者最新文章CMOS与ISO都是什么参数 手机多档ISO亮噪实测 - 综合资讯 - 电子工程世界网
CMOS与ISO都是什么参数 手机多档ISO亮噪实测
22:11:37来源: 中关村在线 关键字:&&
&&& 几乎每次手机发布会当中,大大小小的厂商推出低价高价新品时,总会对手机的摄像头配备信息进行“浓墨重彩”的描述。一会是镜头,一会是第X代 ,一会是FXX的大光圈,一会又是XX微米的单像素尺寸……手机拍摄的流行度和需求性众所周知,所以厂商们才会如此不遗余力的标榜自家产品在拍照方 面的优势。不过话说回来,大量的名词进入之后似乎让用户来不及消化就去接受,就说传感器尺寸和这两个最基础的拍照参数,似乎并未有厂商真正科普过。
与ISO都是啥&手机多档ISO亮噪实测
  不 知道有没有人关注过为何多数厂商都在宣传自己使用的是大尺寸的传感器,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体验过不同ISO所带来的亮度差别。虽然手机拍照飞速发展,虽然这 些技术和名词层出不穷,但大家似乎还在使用着简单的普通模式,如此一来厂商宣传的拍摄亮点一来不知真假,就算是真但很少人用自然也是一种浪费行为。当然今 天我们要做的就是这件事,来实际体验一下传感器大小与不同ISO联合拍摄的照片,相信通过前部分的科普介绍以及后部分的实际测试之后,大家对此会有更深刻 的感受。
  什么是传感器?尺寸如何表示?作用是什么?
  传感器的称呼很多,有叫感光 元件,有叫影像感应器,有的干脆直接以类型称呼,以至于很多人不清楚CCD/CMOS到底都是代表什么意思。传感器/感光元件/影像感应器这三者其实是一 回事,都是代表一种东西,而CCD,CMOS则是传感器的类型,就如同手机和平板都是数码/IT产品之中,只不过大类集合或者细分小类分支的关系。说到底 它们并无本质区别,都是用来感受光线变化的,本质上目的一致。
  但不管怎么称呼,感光元件或者传感器件对于拍摄成像效果起着关 键的作用。原本CCD和CMOS两种类型的感光元件就存在着激烈的讨论和竞争,你比我强我比你好。但现今发展到现在,尤其是在手机终端当中,这个结果变得 明显。从传统的CMOS经历到背照式CMOS发布之后,以性为主导的手机等设备在画质方面又有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尤其是夜景场景拍摄,以及度噪 点控制方面,背照式CMOS都是之前CCD和传统CMOS所无法企及的表现。
当中的传感器尺寸(下方三个小方块)
  如 果将相机或者手机拆解的话,就能够找到传感器。它有些类似于电脑芯片,一般来说传感器会用“规格”和“尺寸”两个方面来表示。“规格”方面比如说我们经常 见到手机发布会当中,有不少厂商都在声称自己手机的1/2.3英寸或者其它等,这个比例就是规格。而“尺寸”则是使用mm来做计量单位,比如说一 个1/2.5大小的CMOS它的尺寸一般就是7.1mmx5.3mm。但一般来说很少有手机厂商会使用mm来表示传感器大小,多数都是使用比例方式来展现 传感器的规格。
诺基亚1020传感器尺寸达到了1/1.5英寸
  传 感器尺寸分母数字越小,则意味着这个传感器的面积越大,理论上来说面积越大则能够带来更好的成像质量,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在标榜自己传感器尺寸更大的 原因。现今在手机当中常见的传感器尺寸多为1/3英寸,一些主打拍照的旗舰机型能够达到1/2.3英寸,比如说像是采用M8大镜头的ELIFE&E7。而 目前1/2.3英寸并不是最终值,因为当下还出现有1/1.5英寸的大传感器,诺基亚1020就是这么一款产品,而先前发布的诺基亚更是达到了前所 未有的1/1.2英寸,如此大尺寸的传感器在手机当中很少见。
  传感器和ISO关系
  说到传感器尺寸与ISO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也是我们本篇文章的目的--为什么要用传感器尺寸与ISO这两点来做测试?这个答案在下面会有公布,不过在此之前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啥是ISO。
  ISO 就是感光度的意思,大家对它应该并不会陌生。通过ISO来调节等效感光度的大小,可以改变光源多少,最终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能够让照片的亮度发生不同的 变化。所以也正是基于此,感光度也成为了间接控制图片亮度的一个因素。ISO通常会用ISO+数字的方式表示,常见的有ISO100、ISO400、 ISO800、ISO1600,ISO3200等。一般来说感光度越高(ISO数字越大),最后照片的颗粒感会越明显,最后会造成画面噪点过多整体视觉感 粗糙的等问题。
单反相机当中的ISO感光度等级众多(图片来自DIGIPHOTO)
  有 人说光线不足时调光圈或者开闪光灯不就行了,ISO又能有多少作用?试想一下在某些展览或者表演等特定场合,不允许使用闪光灯或者开启闪光灯也没有用的情 况下,就可以通过调节ISO感光度来增加照片亮度。而且在手机当中闪光灯补光距离有限,这时候选择不同档位的ISO就能够获得不同亮度的成像。目前多数手 机终端都拥有ISO选项并支持自定义设置,不过大多数ISO感光度最高都在1600,有部分产品能够达到ISO3200,毕竟以手机这样的来 说,太高感光度也没有意义。
手机当中的ISO感光度
  因 为多数手机的传感器尺寸不大(相比相机或者单反而言),而偏偏摄像头像素又动辄在千万以上,这种情况下本身就会造成单个像素的拥挤,自然会影响对光线的处 理。如果ISO感光度更高的情况下,肯定会出现颗粒感明显的噪点。举个例子,同样是1300万像素摄像头的手机,一款传感器尺寸是1/1.2面积更大,一 款是1/3面积更小,那么如此一来分配到其中的单个像素密集自然不同,如此一来自然是1/1.2传感器尺寸更大的机型成像更好。
  明 白了这两者的定义,所以接下来的测试目的也很好理解。我们选择了诺基亚1020(传感器尺寸1/1.5英寸),ELIFE&E7(传感器尺寸1/2.3英 寸)这两款产品进行测试,它们的传感器面积不同不过光圈大小都是恒定在F2.2。随后我们会将会把这两款产品分别从ISO100//200/400 /800/1600逐级上调实拍对比,看看在不同的ISO下照片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感光度逐级测试1&(1组环境灯光)
  诺基亚1020是一款非常专业的拍照智能手机,而“大眼”ELIFE&E7在拍照方便表现也颇为不俗。通过下面的两张截图我们可以看到,这两款产品在相机设置方面远比市面上其他手机要专业。诺基亚1020甚至最大支持ISO&4000。&
ELIFE&E7(左)与诺基亚1020(右)相机设置截图
  在 实际拍摄时,我们也是选取了三种不同的拍摄物体,模拟了三种不同亮度的光线环境,并且也是用三脚架固定手机进行拍照,每次的对焦点都在相同的部位,其他设 置也都保持一致。为了更为明显的看出差距,后期我们也是将两款产品拍摄的样张进行了裁剪放大到相同倍数,以下ISO实测拍摄的样张,对焦点如图红框所示。
感光度测试实拍样张
感光度逐级测试图
  从 放大图来看,对于诺基亚1020来说,ISO&800是个分水岭,ISO&100/200/400样张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而当ISO开到1600甚至是最 高的4000时,样张开始发黄,可以说,整个样张完全与实际的偏离。而ELIFE&E7后置摄像头像素没有诺基亚1020高,最高ISO为1600。 ISO&800与ISO&100样张对比能发现画面略微变亮,而最高ISO&1600时白平衡依旧控制的比较精准,不仔细看的话甚至与ISO100时都没 什么太大变化。但是ISO&1600的样张截图底部边缘开始变虚还是能够明显看出来的。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在其他光线环境下不同ISO的变化!
  感光度逐级测试2&(3组环境灯光)
  第二组测试当中我们增加了两组环境灯光,使得拍摄环境的光照条件略好于上次,以此再来对比两款手机的各级感光度画质表现。
感光度逐级测试2&
  其 中诺基亚1020在ISO&800及以下都完全可用,ISO&1600的局部表现还是尚可,但整体样张受高感的影响画质损失较大,白平衡取向偏离实际拍摄 物体太远;至于ISO&4000就有比较集中的早点出现了。而ELIFE&E7从ISO&400开始已经有少部分噪点开始出现,至 ISO&800/1600则更为严重。
  感光度逐级测试3&(6组环境灯光)
  最 后我们采用6组环境灯光全开的模式,模拟光照充足条件下两部CMOS尺寸不同的手机在同样ISO条件下的画质表现,同样100%截取画面中央对焦点部分。 在保证摄像头清洁的条件下首先诺基亚1020在这里的曝光表现并不算好,所有样张都几乎泛白,色彩饱和度很低。不过我们对比的重点还在于噪点问题。
感光度逐级测试3
  在 诺基亚1020上,样张从ISO&800开始出现比较诡异的白平衡问题,由之前的泛白转而泛黄,至ISO&4000的时候愈发严重,画质也从 ISO&800开始有所下降。ELIFE&E7一边,ISO&800及以下基本可用,而ISO&1600的条件下画面噪点就急剧增多了。
  对比测试总结:
  由 于各款手机的CMOS尺寸本身就都不大(诺基亚1020传感器尺寸1/1.5英寸,ELIFE&E7传感器尺寸1/2.3英寸),因此它们之间的像素密度 所造成的的区别还并不算太明显;综合来看ISO&800基本是目前或者自动ISO机型拍照的感光度上限,高于此的照片几乎都不可用。
关键字:&&
编辑:北极风 引用地址: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论坛活动 E手掌握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芯片资讯 锐利解读
热门关键词
大学堂最新课程
汇总了TI汽车信息娱乐系统方案、优质音频解决方案、汽车娱乐系统和仪表盘参考设计相关的文档、视频等资源
热门资源推荐
频道白皮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反相机感光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