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中数据存放方式的连接方式与性能有何关系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MULATION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relate particularly to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mulation, used for embodying a time-varying characteristic of a channel under the premise of improving efficiency, also for embodying processing gains of algorithms of transmission mode and detection algorithm. The method of th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omprises: determining a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a dynamic indicator value and a static indicator value corresponding to a scenario of simulation, where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the dynamic indicator value and the static indicator value is determined via a dynamic pre- and determin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determined between the dynamic indicator value and the static indicator value, a dynamic indicator value corresponding to a static indicator value acquired by a static simulation. Th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allow for consideration to be given to both the simulation efficiency and simulation performance of a system, while by simplifying the simulation process, under the premise of minimal loss in simulation performance, allow for great improvement to be acquired in terms of efficiency, and allow for the assessment performance of the dynamic simulation to be acquired at the efficiency of the static simulation, thus improving assessment efficiency on the basis of ensured performance reliability.
Inventors:
CAO, Yanxia (NO.40 Xueyuan R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 100191, CN)
曹艳霞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40号, Beijing 1, 100191, CN)
HE, Jian (NO.40 Xueyuan R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 100191, CN)
何剑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40号, Beijing 1, 100191, CN)
JIA, Baoling (NO.40 Xueyuan R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 100191, CN)
App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02/28/2013
Filing Date:
08/21/2012
Export Citation: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O.40 Xueyuan R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 100191, CN)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40号, Beijing 1, 100191, CN)
CAO, Yanxia (NO.40 Xueyuan R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 100191, CN)
曹艳霞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40号, Beijing 1, 100191, CN)
HE, Jian (NO.40 Xueyuan R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 100191, CN)
何剑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40号, Beijing 1, 100191,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View Patent Images:
&&&&&&PDF help
Foreign References:
CNACN1756416ACNA
Attorney, Agent or Firm:
TDIP & PARTNERS (Room 2002 A-Building North Ring Center No.18 Yumin Road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9, 100029, CN)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进行仿真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
确定进行仿真的场景对应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其中动态指标值和 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是通过动态预仿真确定的;
根据确定的所述进行仿真的场景对应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确定静 态仿真得到的静态指标值对应的动态指标值。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根据下列步骤确定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 标值的对应关系:
进行动态预仿真, 得到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
根据设定的步长值, 对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进行筛选处理, 得到动 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得到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 态指标值包括:
根据下列选取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从进行动态预仿真得到的数据中进行选择, 并根据 选择的数据确定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
选择后的数据量不大于设定的门限值;
选择在正常范围内的数据;
选择后的数据量不大于緩存量。
4、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 系是动静指标曲线或用于表示动静指标曲线的信息;
所述得到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包括:
根据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 确定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
根据设定的步长值, 确定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中预处理静态指标值对应的每个栅格范 围;
在预处理静态指标值对应的每个栅格范围中, 若存在没有预处理动态指标值的栅格, 增加设定的步长值 , 并返回确定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中预处理静态指标值对应的每个栅格 范围的步骤, 若不存在没有预处理动态指标值的栅格, 生成动静指标曲线或用于表示动静 指标曲线的信息。
5、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 系是动静指标曲线或用于表示动静指标曲线的信息;
所述得到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包括: 根据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 确定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 根据设定的步长值, 确定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中预处理静态指标值对应的每个栅格范 围;
对预处理静态指标值对应的栅格中的动态指标值进行平滑处理, 生成动静指标曲线或 用于表示动静指标曲线的信息。
6、 如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满足时, 停止动态预仿真:
进行动态预仿真的次数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
釆样的总数据量大于设定的第二阈值;
设定的釆样总数大于设定的第三阈值;
在设定的釆样范围内釆样数大于设定的第四阈值;
进行动态预仿真的时间超过设定的第五阈值。
7、 如权利要求 1 ~ 5任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 对应关系是以文件、 全局变量、 静态变量和数据库中的至少一种形式存储的。
8、 一种进行仿真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该设备包括:
提取模块, 用于确定进行仿真的场景对应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其 中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是通过动态预仿真确定的;
静态仿真模块, 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进行仿真的场景对应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 的对应关系, 确定静态仿真得到的静态指标值对应的动态指标值。
9、 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还包括:
动态预仿真模块,用于进行动态预仿真,得到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 根据设定的步长值 , 对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进行筛选处理, 得到动态指 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10、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态预仿真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下列选取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从进行动态预仿真得到的数据中进行选择, 并根据 选择的数据确定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
选择后的数据量不大于设定的门限值;
选择在正常范围内的数据;
选择后的数据量不大于緩存量。
11、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 系是动静指标曲线或用于表示动静指标曲线的信息;
所述动态预仿真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 确定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 根据设定的 步长值, 确定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中静态指标值对应的每个栅格范围; 在预处理静态指标 值对应的每个栅格范围中, 若存在没有预处理动态指标值的栅格, 增加设定的步长值, 并 返回确定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中预处理静态指标值对应的每个栅格范围的步骤, 若不存在 没有预处理动态指标值的栅格, 生成动静指标曲线或用于表示动静指标曲线的信息。
12、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 系是动静指标曲线或用于表示动静指标曲线的信息;
所述动态预仿真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 确定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 根据设定的 步长值 , 确定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中预处理静态指标值对应的每个栅格范围; 对预处理静 态指标值对应的栅格中的动态指标值进行平滑处理, 生成动静指标曲线或用于表示动静指 标曲线的信息。
13、 如权利要求 8或 9所述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态预仿真模块还用于在下列 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满足时, 停止动态预仿真:
进行动态预仿真的次数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
釆样的总数据量大于设定的第二阈值;
设定的釆样总数大于设定的第三阈值;
在设定的釆样范围内釆样数大于设定的第四阈值;
进行动态预仿真的时间超过设定的第五阈值。
Description:
一种进行仿真的方法和设备 本申请要求在 2011年 8月 24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 .0、发明名称为"一 种进行仿真的方法和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进行仿真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 LTE ( Long Term Evolution, 长期演进) 网络规划软件的仿真评估中, 期望能够实 现系统仿真性能优先, 同时兼顾仿真效率。
在目前 LTE系统网络规划仿真评估软件中, 常用的系统仿真方法为动态仿真、静态仿 真等评估方式。
由于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移动通信系统很难用一系列定量的理论公式对其进行描述, 因 此仿真成为一种分析移动通信系统的有效手段。 对于 TD-LTE ( TD-SCDMALong Term Evolution,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 -长期演进) 系统仿真来讲, 其期望达到的效果是通过真实 的信道建模、 天线传输模式和信号检测算法, 对用户性能进行尽可能真实地评估。
动态系统仿真体现了信道的时变特性、 天线传输模式以及检测算法的处理增益, 动态 仿真的结果比较可靠地反映了真实的网络性能, 是 TD-LTE系统仿真中所釆用的最常见的 方式。
静态系统仿真是另外一种较常见的系统仿真方式, 优势是其仿真效率较高。 其在分析 移动通信系统极限容量和覆盖、 系统千扰水平、 系统间互千扰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对于动态仿真, 由于通过真实的信道建模、 天线传输模式和信号检测算法, 对用户的 性能进行评估, 体现了信道的时变特性和传输模式以及检测算法等的处理增益, 动态系统 仿真由于其建模比较精细化, 存在着明显的仿真效率较低的问题。
对于静态仿真, 由于忽略信道的时变特性, 无法体现传输模式以及信道的时变特性, 并且无法体现检测算法的处理增益。
综上所述, 目前 LTE系统仿真评估中, 无法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体现信道的时变特性, 并且无法体现出传输模式和检测算法等算法的处理增益。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仿真的方法和设备, 用以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体现信道 的时变特性, 并且能够体现出传输模式和检测算法等算法的处理增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仿真的方法, 包括:
确定进行仿真的场景对应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其中动态指标值和 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是通过动态预仿真确定的;
根据确定的所述进行仿真的场景对应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确定静 态仿真得到的静态指标值对应的动态指标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仿真的设备 , 包括:
提取模块, 用于确定进行仿真的场景对应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其 中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是通过动态预仿真确定的;
静态仿真模块, 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进行仿真的场景对应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 的对应关系, 确定静态仿真得到的静态指标值对应的动态指标值。
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有效地兼顾系统仿真的效率和仿真性能, 通过仿真流程的筒化, 在 仿真性能损失很小的前提下, 效率方面能够获得巨大地提升, 并且能够以静态仿真的效率 获得动态仿真的评估性能, 从而在保证性能可靠性的基础上提升了评估效率, 在提高效率 的前提下体现信道的时变特性, 并且能够体现出传输模式和检测算法等算法的处理增益。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仿真的方法流程图;
图 2为本申请实施例存储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 3为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仿真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 4为本申请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预先通过动态预仿真确定至少一个场景对应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 值的对应关系, 在需要进行仿真时, 确定进行仿真的场景对应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 的对应关系, 然后进行静态仿真得到的静态指标值, 根据确定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 的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动态指标值。 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有效地兼顾系统仿真的效率和仿真 性能, 通过仿真流程的筒化, 在仿真性能损失很小的前提下, 效率方面能够获得巨大地提 升, 并且能够以静态仿真的效率获得动态仿真的评估性能, 从而在保证性能可靠性的基础 上提升了评估效率。
其中, 本申请可以应用在 LTE网络规划软件中, 也可以应用在其他需要获得网络性能 的场景中。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 1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仿真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 101、 确定进行仿真的场景对应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其中动 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是通过动态预仿真确定的;
步骤 102、 根据确定的进行仿真的场景对应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确定静态仿真得到的静态指标值对应的动态指标值。
在实施中, 存储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形式中 的至少一种:
文件、 全局变量、 静态变量和数据库。
较佳的, 预先进行动态预仿真确定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 Sl、 进行动态预仿真, 得到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
步骤 S2、根据设定的步长值,对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进行筛选处理, 得到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由于数据量过大, 造成接口提取处理时间长, 影响仿真的效率, 所以为了提高仿真的 效率, 较佳的, 步骤 S1 中根据选取条件, 从进行动态预仿真得到的数据中进行选择, 并 根据选择的数据确定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
动态预仿真会得到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 进行选择实际上就是从预 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中选择进行后续处理的指标值, 所以在选择数据后, 直接就可以确定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
其中, 选取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选择后的数据量不大于设定的门限值, 即当数据数量多于该门限时, 对多余的数据不 予分析和处理;
选择在正常范围内的数据, 即当数据不在正常范围时, 认为数据异常, 对其不予分析 和处理;
选择后的数据量不大于緩存量, 即当数据量大于緩存量时, 只对緩存量门限内的数据 进行分析和处理。
上述的门限值、 正常范围和緩存量可以根据经验、 仿真等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 本申请实施例的选取条件并不局限于上述三种, 其他能够从进行动态 预仿真得到的数据中进行选择的条件都可以作为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选取条件。
较佳的, 在进行动态预仿真之前还可以设置动态预仿真结束条件, 当条件满足要求时 触发动态预仿真结束或结束对某些样本的预仿真。 动态预仿真即针对实际需要评估的系统 进行配置 (包括但不限于传播环境、 网络参数等)。 其中, 动态预仿真结束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进行动态预仿真的次数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时,结束动态预仿真,比如第一阈值是 10, 则确定 10 个不同的随机数种子, 每次使用其中的一个随机数种子进行动态预仿真, 等到 10个随机数种子都使用完后停止动态预仿真;
釆样的总数据量大于设定的第二阈值时, 结束动态预仿真, 比如第二阈值是 500比特 ( bit ) (还可以是千比特 ( Kbit )或兆比特 ( Mbit ) ), 则釆样的总数据量大于 500比特 ( bit ) 停止;
设定的釆样总数大于设定的第三阈值时, 结束动态预仿真, 比如第三阈值是 200, 则 釆样总数大于 200停止;
在设定的釆样范围内釆样数大于设定的第四阈值时, 结束动态预仿真, 比如釆样范围 是 -ldB~0dB, 第四阈值是 50, 则在 -ldB~0dB中, 釆样总数大于 50停止;
进行动态预仿真的时间超过设定的第五阈值时, 结束动态预仿真。
上述各阈值可以根据经验、 仿真等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 本申请实施例的动态预仿真结束条件并不局限于上述五种, 其他能够 结束动态预仿真的条件都可以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动态预仿真结束。
较佳的, 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可以是动静指标曲线、 用于表示动静指 标曲线的信息 (比如表格)或其他能够表示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之间关系的信息。
若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可以是动静指标曲线、 用于表示动静指标曲线 的信息, 步骤 S2 中, 有多种得到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的方式, 下面列举 几种。
方式一、 根据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 确定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 根据设定的步长值, 确定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中预处理静态指标值对应的每个栅格范 围;
在预处理静态指标值对应的每个栅格范围中, 若存在没有预处理动态指标值的栅格, 增加设定的步长值 , 并返回确定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中预处理静态指标值对应的每个栅格 范围的步骤, 若不存在没有预处理动态指标值的栅格, 生成动静指标曲线或用于表示动静 指标曲线的信息。
具体的, 根据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 确定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 比 如如果有两个预处理静态指标, 一个预处理动态指标, 可以将其中一个预处理静态指标作 为 X轴, 另一个预处理静态指标作为 Y轴, 预处理动态指标作为 Z轴, 从而根据各个数 值就能够确定一个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根据预处理静态指标和预处理动态指标的数量不 同, 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的纬度也可能不同, 上述例子中是三维,根据需要也可以是二维, 或者更多维); 在确定了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后, 可以将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中的预处理静态指标范 围划分为多个栅格, 每个栅格根据设定的步长值确定, 比如每个栅格的长度可以等于步长 值;
划分栅格后就知道是否存在没有预处理动态指标值的栅格, 如果存在, 就需要增加设 定的步长值(比如按照倍数增加), 然后重新划分栅格, 继续判断是否存在没有预处理动 态指标值的栅格, 直到不存在没有预处理动态指标值的栅格, 然后将栅格中的数据取平均 后的平均值就是该栅格对应的数值 , 根据平均后的数据就得到一个动静指标曲线, 然后可 以直接存储该动静指标曲线或者转换成能够表示该动静指标曲线的信息后存储。
由于增加步长值, 相应得到的栅格就会变大, 栅格中的数据就会变多, 栅格中的数据 取平均后的平均值就会有差异, 从而会改变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
方式二、 根据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 确定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 根据设定的步长值, 确定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中预处理静态指标值对应的每个栅格范 围;
对预处理静态指标值对应的栅格中的动态指标值进行平滑处理, 生成动静指标曲线或 用于表示动静指标曲线的信息。
具体的, 根据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 确定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 比 如如果有两个预处理静态指标, 一个预处理动态指标, 可以将其中一个预处理静态指标作 为 X轴, 另一个预处理静态指标作为 Y轴, 预处理动态指标作为 Z轴, 从而根据各个数 值就能够确定一个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根据预处理静态指标和预处理动态指标的数量不 同, 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的纬度也可能不同, 上述例子中是三维,根据需要也可以是二维, 或者更多维);
在确定了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后, 可以将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中的预处理静态指标范 围划分为多个栅格, 每个栅格根据设定的步长值确定, 比如每个栅格的长度可以等于步长 值;
划分栅格后, 针对一个栅格就可以查找其前后栅格的相关信息, 然后对该栅格的进行 平滑处理, 如分别取前两个(或几个) 以及后两个(或几个)栅格取值的均值作为当前栅 格的值(即动态指标值), 根据每个栅格的值就得到一个动静指标曲线, 然后可以直接存 储该动静指标曲线或者转换成能够表示该动静指标曲线的信息后存储。
在实施中, 进行动态预仿真可以在规划软件中实现, 也可以在软件外围实现, 如图 2 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存储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中, 如果动态预仿 真在规划软件中实现, 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 201、 配置网络和系统参数以及与仿真结束条件;
步骤 202、 进行动态预仿真; 步骤 203、 输出动态统计量和静态统计量;
步骤 204、 判断是否满足结束条件, 如果是, 则执行步骤 205; 否则, 执行步骤 202; 步骤 205、 对输出的动态统计量和静态统计量, 进行数据筛选。
步骤 206、 根据筛选后的统计量确定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步骤 207、 存储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如果动态预仿真在软件外围实现, 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 210、 进行动态预仿真;
步骤 211、 输出动态统计量和静态统计量;
步骤 212、 对输出的动态统计量和静态统计量, 进行数据筛选;
步骤 213、 根据筛选后的统计量确定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步骤 214、 导入得到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步骤 207、 存储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较佳地, 如果是固定仿真场景下, 考虑到每次仿真的配置等参数变化不大, 只需要根 据动态预仿真生成一个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比如可以在规划软件中进行 动态预仿真的处理, 将仿真提取的接口导入到网络规划软件或仿真平台中并存储, 每次静 态仿真时釆用同统一的动静接口则只需要一个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如果不是固定仿真场景, 考虑每次仿真评估的网络配置、 系统参数的差异, 需要根据 动态预仿真生成多个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比如在规划软件中实现静态评 估前进行动态预仿真处理、提取接口并存储,以达到在高效仿真的基础上更加精确的目标。
如果有多个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则还需要建立每个对应关系对应的 场景标识。 在需要进行仿真时, 查看是否已存储进行仿真的场景对应的场景标识, 如果存 储了, 则进一步将场景标识对应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作为进行仿真的场 景对应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如果没有存储,需要首先进行动态预仿真, 生成一个本次场景对应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并生成一个新的场景标 识, 存储一个新的场景标识和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供以后仿真使用。
在实施中, 一个场景标识可能会对应多个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针对图 1列举一个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一、 动态预仿真过程。
动态预仿真可以是一次完整的动态仿真过程, 仿真结束后统计输出调度用户的动态输 出信息 C/I (其中 C是用户设备接收到的有用信号功率, 单位是 dBm; I是用户设备受到的 千扰, 单位是 dBm; C/I又称 CIR (载千比), 单位是 dB; 1 = 70 + Ν0 , 0指系统千扰, N。指系统底噪), Io/No, TBS ( Transport-block Size,传输块大小), S R (信噪比), PDCCH (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聚合度等动态仿真可以获得的 系统性能指标, 并将上述输出的性能指标作为后续处理的基本釆样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预仿真的效率并保证一定的仿真统计的精确度, 对于统计输出的样本 点, 釆取自动化过滤的处理方式, 当取值范围内的样本点达到一定的数量后, 将跳过对该 样本点的仿真。 例如: 仿真时长为 5秒, 在 3秒时间内 C/I在 [-5dB,-4dB]范围内的样本点 数到达 105个, 则后续时间内可以不对该范围内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步骤二、 提取过程。
对于上述输出的样本点值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如对于统计输出的 C/I、 I0/N0的分布, 根据曲线的分布, 确定接口提取过程中的统计步长。 以该步长为单位, C/I、 IQ/NQ为横纵坐 标, 获得对应的 TBS ( Z轴坐标), S R值(Z轴坐标), 根据 C/I、 IQ/NQ对应的栅格范围 内的 TBS、 SNR值、 调度次数等信息, 最终获得(C/I, Io/No, TBS ), ( C/I, I0/N0, SNR ), ( C/I, Io/No, 调度次数)等相应的动静指标曲线。 也就是说, ( C/I, Io/No, TBS ), ( C/I, Io/No, SNR )和(C/I, Io/No, 调度次数)分别是一个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一个场景可以对应 (C/I, Io/No, TBS ), ( C/I, Io/No, SNR )和(C/I, I0/N0, 调度次 数) 中的一个或多种。 如果对应多个, 可以根据需要获得的动态指标值确定动态指标值和 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比如一个场景对应 (C/I, Io/No, TBS )和(C/I, I0/N0, SNR ), 如果只需要获得 SNR, 则确定(C/I, Io/No, SNR ); 也可以先根据场景对应的多个动态指 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确定多个动态指标值, 然后需要获得的动态指标值进行选 择, 比如一个场景对应(C/I, Io/No, TBS )和(C/I, Io/No, SNR ), 如果只需要获得 SNR, 可以先通过静态仿真, 根据(C/I, Io/No, TBS )和(C/I, Io/No, SNR )确定 TBS和 SNR, 之后选择 S R。
较佳地, 由于栅格统计有一定的步长, 可能在某些栅格中存在不合理的数据(如: 当 前栅格统计出的各项指标为空)。 因此, 在接口提取的过程中, 需要对数据进行过滤筛选。 如果某一个栅格中出现不合理的取值, 则需要对栅格数据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如下:
对于该栅格, 以两倍的步长进行数据统计, 如果同样存在不合理的数据, 依次增加步 长, 3倍、 4倍 ... ... , 直到该栅格内不存在不合理数据。
对于该栅格, 查找其前后栅格的相关信息, 然后对该栅格的统计数据进行平滑处理, 如取前后两个或几个栅格取值的均值作为当前栅格的统计信息。
通过上述处理方法, 达到去除不合理数据, 栅格统计间隔自动最优化的目标。
上述步骤一和步骤二执行完后就得到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在需要进 行仿真时, 可以执行步骤三。
步骤三、 静态评估过程。
进行静态仿真, 获得用户空口信噪比 C/I、 I0/N0等静态输出量, 根据获得的静态输出 量, 映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最终获得用户的吞吐量, S R等系统性能 指标。
其中, 如果动态指标值是 S R, 则可以直接得到 S R。 如果动态指标值是 TBS , 对于 系统中不同小区下的用户设备,根据 TBS乘以该用户设备的调度次数, 可得到该用户设备 的吞吐量; 小区下所有用户设备的吞吐量相加, 再除以小区数目, 可得到系统平均吞吐量。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进行仿真的装置, 由于该装置解决 问题的原理与进行仿真的方法相似, 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 重复之处不 再赘述。
如图 3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仿真的装置包括: 提取模块 30和静态仿真模块 40。 提取模块 30 , 用于确定进行仿真的场景对应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其中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是通过动态预仿真确定的;
静态仿真模块 40,用于根据确定的进行仿真的场景对应的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 对应关系, 确定静态仿真得到的静态指标值对应的动态指标值。
较佳地, 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动态预仿真模块 50。
动态预仿真模块 50, 用于进行动态预仿真, 得到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 值; 根据设定的步长值, 对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进行筛选处理, 得到动 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较佳地, 动态预仿真模块 50根据下列选取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从进行动态预仿真得 到的数据中进行选择, 并根据选择的数据确定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 选择后的数据量不大于设定的门限值;
选择在正常范围内的数据;
选择后的数据量不大于緩存量。
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是动静指标曲线或用于表示动静指标曲线的信 息; 较佳地, 动态预仿真模块 50根据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 确定预处 理动静指标曲线; 根据设定的步长值 , 确定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中预处理静态指标值对应 的每个栅格范围; 在预处理静态指标值对应的每个栅格范围中, 若存在没有预处理动态指 标值的栅格, 增加设定的步长值, 并返回确定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中预处理静态指标值对 应的每个栅格范围的步骤, 若不存在没有预处理动态指标值的栅格, 生成动静指标曲线或 用于表示动静指标曲线的信息。
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是动静指标曲线或用于表示动静指标曲线的信 息; 较佳地, 动态预仿真模块 50根据预处理动态指标值和预处理静态指标值, 确定预处 理动静指标曲线; 根据设定的步长值 , 确定预处理动静指标曲线中预处理静态指标值对应 的每个栅格范围; 对预处理静态指标值对应的栅格中的动态指标值进行平滑处理, 生成动 静指标曲线或用于表示动静指标曲线的信息。 较佳地, 动态预仿真模块 50还用于在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种满足时, 停止动态预仿 真:
进行动态预仿真的次数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
釆样的总数据量大于设定的第二阈值;
设定的釆样总数大于设定的第三阈值;
在设定的釆样范围内釆样数大于设定的第四阈值;
进行动态预仿真的时间超过设定的第五阈值。
其中,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由于能够全自动完成仿真工作, 节省人力工作。 如图 4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结构示意图中:
一、 动态预仿真模块 50 包括动态仿真子模块、 仿真结束判断子模块和数据输出子模 块;
其中, 动态仿真子模块实现基本的动态仿真功能;
仿真结束判断子模块通过对数据输出模块输出的数据等信息与预设条件进行比较判 断, 并触发动态仿真模块结束仿真的功能;
数据输出子模块实现将预仿真数据输出的功能。
二、 提取模块 30包括数据筛选子模块、 数据分析子模块和接口存储子模块。
其中, 数据筛选子模块实现对动态预仿真输出数据的筛选功能;
数据分析子模块实现对动态预仿真输出数据的分析以及生成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 值的对应关系的功能;
接口存储子模块实现存储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功能。
三、 静态仿真模块 40 包括静态仿真子模块、 接口映射子模块、 评估性能分析子模块 和评估性能输出子模块;
其中, 静态仿真子模块实现基本的静态仿真, 并输出静态仿真结果的功能; 接口映射子模块实现通过静态仿真结果映射到动态指标值和静态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以获得动态指标值的功能;
评估性能分析子模块实现对获得动态指标值进行分析处理, 以获得动态仿真性能最终 指标的功能;
评估性能输出子模块实现将最终映射获得的动态仿真结果输出的功能。
在实施中, 静态仿真模块 40也可以不包括评估性能分析子模块和评估性能输出子模 块。
需要说明的是, 图 4中划分模块只是具体实现的一种方式, 根据需要可以不将提取模 块 30、 静态仿真模块 40和动态预仿真模块 50进一步划分, 也就是说, 提取模块 30可以 实现动态仿真子模块、 仿真结束判断子模块和数据输出子模块的所有功能, 静态仿真模块 40可以实现数据筛选子模块、数据分析子模块和接口存储子模块的所有功能, 动态预仿真 模块 50可以实现静态仿真子模块、 接口映射子模块、 评估性能分析子模块和评估性能输 出子模块的所有功能, 而不能认为某个功能只能由某个特定子模块实现;
也可以不按照图 4的方式划分(即具体的模块数量和模块功能都可以与图 4不同)。 所以图 4的实施例并不能认为是提取模块 30、 静态仿真模块 40和动态预仿真模块 50 中的唯一方式, 具体的变化有很多种, 在此不——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 系统、 或计算机程序产 品。 因此, 本申请可釆用完全硬件实施例、 完全软件实施例、 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 施例的形式。 而且, 本申请可釆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 可用存储介盾 (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 CD-ROM、 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 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 设备(系统)、 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 和 /或方框图来描述的。 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 程和 /或方框、 以及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 /或方框的结合。 可提供这些计算机 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 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 以产生一个机器, 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 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 /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 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 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 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 置的制造品, 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 /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 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 使得在计算机 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 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 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 /或方框图一个 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 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 念, 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 所以, 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 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有效地兼顾系统仿真的效率和仿真性能, 通过仿真流程的筒化, 在 仿真性能损失很小的前提下, 效率方面能够获得巨大地提升, 并且能够以静态仿真的效率 获得动态仿真的评估性能, 从而在保证性能可靠性的基础上提升了评估效率, 在提高效率 的前提下体现信道的时变特性, 并且能够体现出传输模式和检测算法等算法的处理增益。 显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 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FreePatentsOnlin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存储器寻址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