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融资约束性条件的影响怎么采用二阶段方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热门资料排行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FastCGI Error
FastCGI Error
The FastCGI Handler was unable to process the request.
Error Details:
The FastCGI process has failed frequently recently. Try the request again in a while
Error Number: - (0x).
Error Description: ???,?¨u??í?ó
HTTP Error 500 - Server Error.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IIS)2被浏览64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当前位置: >>
支付方式、融资约束与并购溢价研究
公司金融摘要:本文以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融资约束对支付方式和并购溢价的影响以 及不同支付方式的并购溢价水平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的收购方虽然在并购前持有更多的现金,但是却更倾向 于使用股份进行支付,维持高流动性以消除未来投融资的不确定性,尤其对于高成长性的融资约束收购方,其选择股份 支付的倾向更加显著。股份支付相对于现金支付会有更高的并购溢价。对于现金支付,融资约束会使收购方会支付较少 的并购溢价。 关键词:并购溢价;支付方式;融资约束 Abstract: This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impact of financing constraint on payment method and M&A premium, and the difference of M&A premium under various payment methods, using Shanghai and Shenzhen A shares listed companies’ M&A cases in China from 2008 to 2011 as a samp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quiring companies with financing constraint tend to employ shares to make payments though they possess more cashes before M&A. They maintain high liquidity and strongly prefer share payments so as to eliminate future investing and financing uncertainty, especially for the high-growth acquiring companies with financing constraint. We find that share payments have higher M&A premiums compared to cash payments, and financing constraint would make acquiring companies pay less M&A premiums. Keywords: M&A premium, payment method, financing constraint 作者简介:葛伟杰,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企业并购。张秋生,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企业并购。张自巧,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洛阳理工学院会计 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并购。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第二,股份支付的并购向市场传达了一种负面消息(Myers和 Majluf,1984;Moeller等2007;Savor和Lu,2009)[15][13][18]。 然而对于中国市场,陈涛和李善民(2011)[23]实证分析认为 股份支付的收购方有正的超额收益,显著大于现金支付的 收购方,表明在中国市场,股份支付并没有得到市场的不 良反映,因此他们的分析对国内也并不适用。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以及2006年《上市公司证 券发行管理办法》和2008年《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 理办法》对于股份支付的具体规定,中国市场上的并购 支付手段不再只是过去单一的现金支付,股份支付逐渐 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支付方式,因此针对支付方式的研究 也逐渐增多(苏文兵等,2009;陈涛和李善民,2011;李引言并购是企业对外扩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许多企业为了完成交易,不得不支付高昂的并购溢价,而 有些企业却能以较低的成本完成收购,这种溢价的差异 性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讨论。Eckbo和Langohr(1989) , Betton等(2008) 从支付方式这一角度进行了实证分析,认 为现金支付的并购溢价高于股份支付,原因有两点:第 一,接受现金支付的目标方需立即支付资本利得税,而股 票支付可以延迟到股票转让时才缴纳,因此现金支付的收 购方不得不支付较高的并购溢价,但中国境内的并购重组 并没有征收资本利得税,因此税收理论在国内并不适用。[2] [6]40证券市场导报2014年1月号 公司金融井林等,2013) [30][23][28],然而从支付方式这一角度对并 购溢价进行的研究还未展开,本文从中国并购市场的实 际情况出发,得出了和前人不同的结论。 在完备的资本市场中,公司内外部融资的成本是相 同的(Modigliani和Miller,1958)[14]响并购支付方式,他们认为公司若无法从外部市场筹集 资金将倾向于使用股份支付。Karampatsas等(2013) [11]认 为信贷评级高的公司更倾向于使用现金支付,因为对于 这些公司来说,信贷评级高意味着能较容易的从外部借 入并购所需的资金,相反,对于那些信贷评级较低公司 其更倾向于用股份来支付对价。因此,对于融资约束的 公司,其外部筹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更倾向于使用股 份支付,避免现金大量流失造成未来投资不足。 M a r t i n(1996) [12] ,Z h a n g(2001) [22] ,S w i e r i n g a和 Schauten(2008)[20]研究发现对于成长性好的公司来说更愿 意用股份支付对价,因为支付巨额的现金对价有可能造 成资金缺口,难以保证公司日后高速增长需要的资金, 造成投资不足。考虑到本文中融资约束这一特定的外部 条件,成长性对于支付方式的影响应更加显著。对于高 成长性的融资约束公司来说,由于外部资金使用成本较 高,其倾向于在公司内部保有充足的现金,用股份支付 的可能性较大。而低成长性的融资约束公司则不同,由 于未来投资机会不多,其亦可能使用现金进行支付,因 此股份支付的倾向不明显。 假设1:融资约束的公司更倾向于使用股份支付,且 高成长的公司这种倾向更加明显。 如果收购方采用股份支付,按照2008年《上市公司 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42条规定:“上市公司发行 股份认购资产,其发行价格不得低于本次发行股份购买 资产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 价”。但公告日前的股价并不一定是收购方真实价值的 体现。首先,从行为理论的角度来看,当收购方认为自 己的股票被市场高估时,就会选择用股票来进行支付,且 市场能够对此进行识别(Travlos,1987;Shleifer和Vishny, 2003;Rhodes-Kropf和Viswanathan,2004)[21][19][17],因此 可以认为采用股份支付的收购方股价高于其真实价值, 且目标方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其次,中国的股票市场并 不是一个成熟有效的股票市场,市场炒作气氛浓厚,公 司并购重组是二级市场永恒的炒作题材。在收购方董事 会决议公告前,由于内幕消息的泄露,股价一般会大幅 上升,因此,对于股份支付的收购方,其手中的股票价格 远远高于其真实价值。为寻求平衡,目标方的资产往往也 会被评估的很高,导致较高的并购溢价。,然而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性,公司常常面临较高的外部融资成本,尤其 对于中国这样发展相对滞后的资本市场,融资问题更是 成为了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江伟和李斌,2006;余明桂 和潘红波,2008)[26][34]。对于融资约束的企业,(连玉君等,2010) [29]认为其会出于预防性或投机性动机将更多 的现金流以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方式留存于公司内部, 以消除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此,融资约束的公司在选择 支付方式时,是倾向于用现金来进行支付,还是选择股 份支付继续保持高流动性?这是本文想回答的另一个问 题。Denis和Sibilkov(2010) 研究发现,融资约束的企业 能够抑制代理成本,减少过度投资,那么在支付并购对 价时,融资约束的企业是否也会小心谨慎,避免支付过 高的并购溢价?本文对也此进行了研究。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与假 设,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部分是稳健性检验,最后是结论与政策建议。[4]理论分析与假设由于资本市场并不是完美的,企业从外部融资需要 面临一定的成本,尤其对于中国这样发展相对滞后的金 融市场,银行信贷依然是企业融资主要渠道。在这种单 一的融资渠道下,融资约束是众多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江伟和李斌,2006;余明桂和潘红波,2008) [26][34]。对 于融资约束的公司,外部融资相对困难,因此其倾向于 维持较高的流动性,以消除未来投融资的不确定性(连玉 君等,2010;Denis和Sibilkov,2010)[29][4],减少财务风 险和经营风险。并购一般需要支付巨额的交易对价,如 果采用现金支付则会消耗大量现金,降低了公司的流动 性。对于融资约束的公司,低流动性则意味着未来一旦 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或者需要资金进行再投资,都有可能 无法筹集足够的资金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急剧增加, 这是公司管理层所极力避免的。Faccio和Masulis(2005)[8]以欧洲的并购为样本研究发现,公司的举债能力显著影证券市场导报2014年1月号41 公司金融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相同面值的股票和现金,其 内在价值显然具有很大的差别。收购方用来的支付的股 票价格未来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一旦股市陷入低迷,目 标方股东就会面临较大的损失。按照《上市公司重大资 产重组管理办法》第43条规定,特定对象以认购资产取 得上市公司股份的,自股份发行结束之日起12个月内不 得转让,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36个月不得转让。因 此,目标方获得的股票在短期内不具有流动性的,无法 变现,而且还面临股价下跌的风险,现金支付则不存在 这种问题。为了对此进行补偿,接受股份支付的目标方 也会要求一个较高的并购溢价。 此外,和西方并购市场上股权分散的目标方不同,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目标方基本上是非上市公司,股东 人数有限,通过披露私人信息,目标方能够和收购方 能进行充分的沟通(陈涛和李善民,2011)[23]假设3:对于现金支付,融资约束的收购方倾向于支 付较低的并购溢价。研究设计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2008~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并购事件 为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这一时间范围是因为股份支付 实际上在2008年之后才成为了中国并购市场的重要支 付方式。财务数据和绝大部分并购数据均来自与国泰安 CSMAR数据库,但是CSMAR数据库并没有提供目标方净 资产这一字段,这也是国内关于并购溢价的研究较少的 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使用了北京交通大 学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中心ChinaMerger数据库,该库 提供了目标方净资产这一字段,并且CSMAR并购重组数 据库是在ChinaMerger基础上开发完成,有关并购的数据 库字段定义是一致的。本文将收购方证券代码与首次公 告日合并成一个字段,将两库数据进行匹配,通过检查 发现数据是一致的,能够保证一致性和准确性。 对于本文所使用到的连续变量,为了消除极端值 的影响,我们对处于上下1%分位的极端值样本进行了 Winsorize处理,并剔除以下数据: (1) 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 (2) ST、PT公司; (3) 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 (4) 净资产为负和主营业务为零的公司; (5) 交易金额在500万元以下的样本; (6) 目标方净资产在500万元以下的样本。在实际处 理中,笔者发现对于净资产接近于零或者净资产很小的 目标方,即使交易价很低,计算出来的并购溢价也极其 的高,完全偏离正常情况,因此将这部分样本剔除。 表1是2008~2011年并购支付方式的分布,可以看 出,采用股票作为支付手段的样本仅占10.7%,表明股份 支付的法律基础虽然已经完善,但是仍未广泛使用。这 一情况美国等发达资本市场差异较大。Betton等(2008) [2] 表1 并购支付方式分布2008 现金支付 股份支付 合计 137 15 152 2009 27 10 37 2010 196 26 222 2011 305 28 333 合计 665 79 744 比例 89.3% 10.7% 100%,减小信息不对称程度。如果目标方接受股份支付,则目标方股东 会成为收购方的股东之一,为了将来能有更高的持股比 例,其一定会要求一个较高的评估价作为交易对价的基 础。因此,股份支付的并购溢价相应也更高。 假设2:股份支付收购方会支付更高的并购溢价。 当企业持有大量的现金时,会增加管理层对企业资源 控制能力,从而导致严重的代理成本(Jensen,1986)[10]。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管理层并不会通过股利的形式 将现金返还给股东,而是倾向于发动并购,并且这种并 购有着较差的并购绩效,损害了公司的价值(H a r f o r d, 1999)[9]。然而,Denis和Sibilkov(2010)[4]研究发现,融资 约束能够抑制代理成本,减少过度投资。他们认为,对 于融资约束的企业,如果管理层过度消耗内部资金,高 昂的外部融资成本会导致其日后投资不足,这会遭到股 东和投资人的反对。王彦超(2010) [32]针对国内的上市公 司研究认为,对于融资约束的企业,由于外部筹集资金 成本较高,因此对现金的使用更加谨慎,过度投资倾向 不明显,而无融资约束的企业,则容易发生过度投资。 对于现金支付的收购方,如果其是融资约束的,由于担 心日后高昂的外部筹资成本,在支付并购对价时一定 会谨慎,避免支付过多对价。而对于无融资约束的收购 方,由于手握大量现金,且日后筹资成本较低,容易支 付更高的并购溢价。因此提出以下假设:42证券市场导报2014年1月号 公司金融以1980~2005年的美国并购样本研究发现,26%的并购 样本选择了现金支付,股份支付和混合支付各占37%。 中国和美国支付方式差异巨大的原因有如下几点,首 先,美国上市公司股权分布较为分散,只有28%的公司 有持股超过20%股份股东(Faccio和Lang,2002) ,实际 上是管理层在控制公司,因此不存在因为发行股份导致 大股东持股比例被稀释从而失去控制权的现象;而中国 的情况则截然相反,大股东实际控制着上市公司,如果 大规模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必然会稀释大股东的权益, 降低甚至失去控制力,因此在中国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 股份支付现象;第二,我国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即股份支付制度直到2008年才从规章层面,对股份支付 的原则、条件、定价方式、锁定期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因此还处于发展 阶段。此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还要受到证监会等部门 的批准和监管,重大资产重组还要并购重组委审核,因 此时间和费用成本较高。这些因素使得股份支付在中国 市场并未大规模的被采用。 二、变量选择 1. 并购溢价(Premium)的度量。国外并购溢价较为常 见的度量方法是每股交易价格超出目标方股票基准价格 的部分,一般取首次公告日前8周目标方的股价作为基 准价格(Eckbo和Langohr,1989) 。在中国并购市场,由 于目标方基本上为非上市公司,没有活跃的股票价格, 以上度量方法并不适用。唐宗明和蒋位(2002)[31] [6] [7]                                                                                  (1) 融资约束变量具体定义为,L F C指数大于66%分位 数、公司规模小于33%分位数为融资约束组,取值为1; LFC指数小于33%分位数、公司规模大于66%分位数为非 融资约束组,取值为0。 3. 现金持有。根据D i t t m a r等(2003) [5] ,杨兴全等 (2010)[33]的做法,构建如下模型来得出超额现金持有: (2) 其中,Cash为现金持有量,以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 融资产之和表示;Si ze为公司规模,取总资产的自然对 数;C F O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表示;N W C 为净营运资本,经营性流动资产扣除经营性流动负债表 示;Grow为公司成长性指标,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表 示;Capex为资本性支出,以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 及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计算;LEV表示资产负债 率;DIV为股利支付虚拟变量;Industry Dummies为行业 虚拟变量;Year Dummies为年份虚拟变量变量。为了消 除规模因素的影响,变量Cash、CFO、NWC和Capex全部 除以总资产。 三、模型设定 为了检验假设1,建立如下模型: 表2 具体变量的定义变量名称 FC1 FC2 Payment Premium Price Percent TobinQ Local Rlt Size CFO NWC 变量定义 按LFC指数划分的融资约束虚拟变量。融资约束取值为1,否则为0 按公司规模划分的融资约束虚拟变量。融资约束取值为1,否则为0 支付方式虚拟变量,现金支付为1,股份支付为0 并购溢价。交易价相对于目标方净资产份额的溢价 交易对价的自然对数 股权收购比例 公司成长性指标 虚拟变量,本地并购取1,否则为0 虚拟变量,关联交易取1,否则为0 公司规模,取总资产自然对数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除以总资产以消除规模影响,程敏(2009) [24],黄本多和干胜道(2009) [25]以交易价格超过其 净资产账面价值的部分来衡量并购溢价,和他们一致, 本文的并购溢价定义为: Premium=(交易价格-目标方净资产 转让比率)÷(目 标方净资产 转让比率) 2. 融资约束(FC)的度量。文献中对于融资约束有多种 度量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也不尽一致。为了保证结果的稳 健性,本文采用了LFC指数、公司规模分别进行度量。况 学文等(2010)[27]认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环境与西方发达 国家存在较大差异,直接应用国外的指数进行研究会导致 计量偏差,因此,他们针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数据设计了融 资约束指数LFC,本文拟采用他们的方法,该指标越大, 融资约束程度越高。具体计算公式为:净营运资本,等于经营性流动资产扣除经营性流动负债,除以总 资产以消除规模影响 Grow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公司绩效指标 资本性支出,以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其他长期资产所支 Capex 付的现金计算。除以总资产以消除规模影响 DIV H1 虚拟变量,支付股利取1,否则为0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证券市场导报2014年1月号43 公司金融预计Payment的系数为负,即股份支付会有较高的并                                                                                   (3) 根据假设1的分析,预计融资约束变量F C的符号为 负,即融资约束程度越高,越倾向于用股份进行支付。此 外,假设1还认为,对于融资约束的公司,高成长性的公 司比低成长性的公司更倾向于使用股份进行支付,为了 对此进行检验,本文以TobinQ的均值为界限划分两个子样 本,均值之上的公司为高成长性公司组,均值之下的为低 成长性公司组。如果假设1后半部分成立,高成长公司融 资约束变量FC的系数的显著性应该大于低成长性公司组。 为了检验假设2,建立如下模型: (4) 表3 融资约束与支付方式回归结果模型1 (1) LFC组 FC1 FC2 Price Percent TobinQ H1 Local Rlt 年份 行业 N pseudo R2 -0.842*** (-6.93) -0.202 (-0.43) -0.409*** (-3.73) 0.027 (1.04) -0.070 (-0.18) -1.113*** (-2.75) 控制 控制 499 0.365 -1.898*** (-4.46) -2.840*** (-5.55) -0.974*** (-6.94) -0.360 (-0.73) -0.203* (-1.71) 0.021 (0.71) -0.060 (-0.14) -1.495*** (-3.41) 控制 控制 499 0.406 TobinQ Price Percent H1 Local Rlt 规模组 均值 0.072 -0.056 2.37** 中位数 0.186 0.015 3.16*** 年份 行业 N pseudo R2购溢价。 为了检验假设3,对现金支付的样本建立如下模型: (5)实证结果分析从表3的回归分析结果来看,融资约束代理变量的系 数均显著为负,表明对于收购方来说,融资约束程度越 大,越倾向于用股份进行支付,证明了假设1前半部分。 我们还检验了融资约束公司和非融资约束的公司在并购前 现金持有的对比,计算方法见公式(3)。如表4所示,融资 约束的公司在由于外部筹资的压力倾向于存储较高水平的 现金,这与(Opler,1999;Almeida等2004)[16][1]的研究结 果是一致的。虽然融资约束的公司现金持有水平更高,但(2) 规模组是其却未用现金来支付对价,表明对于融资约束的公司更 倾向于保有现金以消除日后融资难带来的不确定性。 此外,Price与TobinQ的系数也显著为负,表明交易 金额越大,公司越倾向于用股份进行支付,公司成长性 越好,越倾向于保存现金用股份进行支付,使得日后出 现投资机会时可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避免投资不足。 表5只对融资约束组进行了检验,可以看出,对于高 表5 融资约束样本按成长性高低分组回归结果LFC组 高成长 -0.401*** (-2.81) -0.845*** (-4.11) -0.929 (-1.36) 0.026 (0.51) 0.438 (0.75) -1.931*** (-3.15) 控制 控制 124 0.230 低成长 0.506 (0.76) -0.766*** (-4.23) -0.509 (-0.57) -0.009 (-0.16) 1.305* (1.69) -2.323*** (-3.11) 控制 控制 122 0.222 高成长 -0.235* (-1.87) -0.893*** (-3.55) -0.553 (-0.90) 0.050 (0.98) 0.337 (0.63) -1.223** (-2.43) 控制 控制 126 0.138 规模组 低成长 -1.375 (-0.98) -0.912*** (-3.47) 0.224 (0.26) -0.023 (-0.76) 0.021 (0.03) -1.291** (-1.99) 控制 控制 126 0.139*** ,**和* 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表4 融资约束与非融资约束公司并购前一年现金持有对比LFC指数组 均值 融资约束 无融资约束 T值/Z值 0.036 0.007 0.56 中位数 0.041 0.017 1.09*** ,**和* 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44证券市场导报2014年1月号 公司金融成长性的公司,TobinQ的系数全部显著为负,而低成长 性的公司TobinQ的系数全部不显著。这表明在融资约束 条件下,高成长性公司比低成长性公司更倾向于用股份 进行支付,因为这些公司更倾向维持较高的流动性应对 以后的投资机会。对于低成长性的融资约束公司,虽然 其面临着高昂的外部融资成本,但是由于其投资机会不 多,在并购也有可能支付掉大量现金。 表6-1是不同支付方式下,并购溢价的单因素分 析。从并购溢价的中位数对比中可以看出,股票支付 的并购溢价水平为86%,显著高于现金支付下32%的溢 价水平,中位数之差在1%的水平上显著。从均值比较 来看可以得出和中位数分析相同的结论,只是并购溢 价水平都相对更高了,股份支付的溢价为236%,现金 支付为137%,差异也是显著的。溢价样本的偏度系数 Skewness为4.28,向右偏态,所以均值远大于中位数,为 了保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对溢价样本又进行上下5%的 winsorirze处理,偏度系数Skewness1.81,标准差1.76,可 以保证样本正态分布假设,在处理后,均值检验更加显 著,如表6-2所示。这个结果和欧美的并购市场有着很大 的差异。Bruslerie(2013) 对欧洲的样本进行分析认为现 金支付或者混合支付中现金比例越高,并购溢价越高。 Betton等(2008) [2]针对美国的样本研究认为现金支付的溢 价水平要高于股票。以上单因素分析初步证实了假设2, 即股份支付会有更高的并购溢价。下面进行多元回归进 一步分析。 表7的第1列是模型2的回归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 支付方式虚拟变量的系数为-1.371,且在1%的水平上显 著,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后,股份支付的收购方会支付 更高的并购溢价,进一步支持了假设2。此外,反应公司 绩效的指标Grow显著为正,表明如果收购方经营绩效越 好,越容易支付更高的并购溢价。Size的回归系数也显著 为正,表明公司的规模越大,越容易过度支付。 对于假设3,表7的第(2)和第(3)列给出了回归结果, 样本只限于现金支付。从表中可以看出,当以LFC作为 融资约束代理变量的时候,其系数为负但是不显著,以 规模作为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时,系数显著为负,表明 对于现金支付的公司,如果其是融资约束的,则会支付 较少的并购溢价,证明了假设3。[3] Payment FC1 FC2 Percent Grow Size TobinQ H1 Rlt Local 年份 行业 N R2稳健性检验一、对支付方式样本容量的匹配检验 在全样本中,股份支付的数量只要79例,而现金支 付的数量多达665例。因此,本文将现金支付的样本中随 机选出79例,与股份支付进行匹配重新进行了检验。检 验结果如表8所示,从表中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主要解 释变量FC1、FC2和Payment的符号方向、显著性水平与 原结果是一致的。在重复试验五次之后结果依然类似, 表明实证结果是比较稳健的。 表6-1 不同支付方式下并购溢价对比(1%水平winsorize处理)支付方式 并购溢价中位数 Mann-Whitney检验 并购溢价均值 T检验 现金 股票 0.32 0.86 3.01*** 1.37 2.36 2.58**表6-2 不同支付方式下并购溢价对比(5%水平winsorize处理)支付方式 并购溢价中位数 Mann-Whitney检验 并购溢价均值 现金 股票 0.32 0.86 2.97*** 1.08 1.74 T值 3.26***表7 并购溢价回归结果模型2 Premium -1.371*** (-3.657) -0.185 (-0.616) -1.143* (-1.878) 0.295 (0.94) 0.117*** (2.77) 0.210** (2.10) 0.043 (0.43) -0.018 (-1.11) -0.164 (-0.64) -0.328 (-1.34) 控制 控制 744 0.036 0.769* (1.87) 0.129** (2.21) 0.265* (1.93) 0.120 (0.88) 0.003 (0.10) -0.350 (-1.08) -0.062 (-0.19) 控制 控制 441 0.034 0.671 (1.63) 0.155*** (3.38) -0.150 (-0.69) 0.088 (0.64) 0.019 (0.80) -0.108 (-0.32) -0.030 (-0.09) 控制 控制 441 0.049 LFC组 模型3 规模组*** ,**和* 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证券市场导报2014年1月号45 公司金融二、对主要解释变量和部分控制变量的采取替代指标 进行检验 对于本文的使用的主要解释变量融资约束,除了文 中所使用的规模大小和L F C指数外,还使用了W h i t e和 Wu(2006)设计的WW指数进行检验 。结果显示,WW指数 与模型1以及现金持有水平检验的结果一致的,但是与模型 3的显著性稍有不同。可能的原因是针对发达资本市场设计 的融资约束衡量指标对于国内并不是适用,股利支付衡量 也是同样如此,国内企业支付股利普遍较少,并不能反映 企业的融资能力。对于现金持有,本文还使用最直接的货 币资金加短期投资比总资产衡量,检验结果是一致的。 三、稳健性回归检验 对于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本文使用稳健性回归 进行检验,如表9所示。从表9可以看出,在消除异方差 的干扰后,主要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检验结果和原来 是一致的,也说明了本文实证分析的稳健性。 表8 样本重新匹配后的检验结果模型1 LFC组 FC1 FC2 Payment Price Percent TobinQ H1 Local Rlt Grow Size N R2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1)融资约束的收购方虽然在并 购前持有更多的现金,但是却更倾向于使用股份进行支 付,尤其对于高成长性的融资约束收购方,其选择股份 支付的倾向更加显著。(2)股份支付相对于现金支付会有 更高的并购溢价。(3)对于现金支付,融资约束的收购方 会支付较少的并购溢价。 针对本文的实证结果,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制定更加灵活的发行股票定价方式。20日均价 确定发行价的规定过于单一,造成溢价虚高、股份价值与 资产价值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难以适应不同类型并购重 组的需要。本文认为应制定一个更加市场化的定价机制。 表9 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模型1 (1) LFC组 FC1 -1.66*** (-3.79) FC2 Payment -2.03*** (-4.12) -1.36*** (-2.89) -0.00*** (-5.33) Percent TobinQ H1 Local Rlt Grow Size 年份 行业 N R2 控制 控制 499 0.278 控制 控制 499 0.324 -0.47 (-1.08) -0.27*** (-2.81) 0.01 (1.04) -0.14 (-0.38) -1.12*** (-2.95) -0.00*** (-5.87) -0.83* (-1.77) -0.08 (-0.74) 0.04*** (2.69) -0.11 (-0.30) -1.63*** (-4.11) 0.32 (1.03) 0.03 (0.28) -0.01 (-1.44) -0.35 (-1.52) -0.17 (-0.69) 0.12 (1.39) 0.23** (2.23) 控制 控制 744 0.037 0.76* (1.72) 0.11 (0.67) -0.00 (-0.15) -0.04 (-0.15) -0.33 (-1.13) 0.13 (1.38) 0.27* (1.92) 控制 控制 441 0.032 0.65 (1.42) 0.08 (0.45) 0.00 (0.08) 0.02 (0.06) -0.07 (-0.21) 0.16 (1.61) -0.15 (-0.74) 控制 控制 441 0.046 (2) 规模组 模型2 (3) Premium (4) Premium -0.17 (-0.57) -1.12* (-1.93) 模型3 (5) Premium1模型2 规模组 Premium-2.72*** (-2.96) -2.97*** (-3.52) -1.59** (-2.31) -0.00*** (-2.98) 0.23 (0.28) -0.51* (-1.90) 0.00 (0.03) 0.81 (1.19) -1.43** (-2.27) -0.00** (-2.50) 0.09 (0.09) 0.23 (0.91) 0.07** (2.04) 1.54** (2.00) -1.83** (-2.43) 0.17 (0.21) -0.11 (-0.49) -0.00 (-0.12) -1.01 (-1.48) -0.66 (-0.91) 0.16*** (2.97) 0.25** (2.11) 109 0.510 109 0.601 158 0.062 Price*** ,**和* 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 ,**和* 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46证券市场导报2014年1月号 公司金融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市场化并购,应以窗口期的股价为参 考并结合双方的协商意愿确定发行价,显著低于窗口期股 价的应聘请独立财务顾问做出说明,保证交易对价的公允 性,避免因为股价虚高而挫伤重组方的积极性,同时做好 严格的信息披露,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对于同一控制下的 并购,可以暂时延续原有的定价机制,加强监管和信息披 露,避免利益输送,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第二,加大并购重组支付方式的创新。本文的实 证结果表明现阶段支付方式仍以现金为主,占比高达 90%,单一的支付工具限制了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活动。 除股份支付外,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并购基金等都 是较好的支付工具,但是在积极推出这些金融工具时, 要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重点强化信息披露,保护 投资者利益,促进并购重组市场的良好发展。            ■注释1.WW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Index=-0.091Cf-0.062Div+0.021CLev- 0.044Size+0.102 Indgrow-0.035Grow其中,Div是股利虚拟变量,如 果企业发放现金股利,对其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Clev为长期负 债水平,定义为长期负债与账面总资产之比。Size为企业规模,定 义为账面总资产的自然对数。Indgrow为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行业中位数作为指标。参考文献:[1]Almeida, H., M. Campello, and M. S. Weisbach [J]. The cash flow  sensitivity of cash.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9(4):1777-1804. [2]Betton, S., B. E. Eckbo, and K. Thorburn [M]. Corporate  takeovers. Elsevier/North-Holland Handbook of Finance Series, 2008. [3]Bruslerie, H. Crossing takeover premiums and mix of payment:  An empirical test of contractual setting in M&A transactions [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3(6):2106-2123. [4]Denis, D. J., and V. Sibilkov. Financial constraints, investment, and the  value of cash holdings [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0(1):247-269. [5]Dittmar, A., J. Mahrt-Smith, and H. Servaes.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rporate cash holding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003(1):111-134. [6]Eckbo, B. E., and H. Langohr. Information disclosure, method of  payment, and takeover premiums: Public and private tender offers in France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9(2):363-403. [7]Faccio, M., and L. H. Lang. The ultimate ownership of Western  European corporation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2(3):365-395. [8]Faccio, M., and R. W. Masulis. The choice of payment method  in Europea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5(3):1345-1388. [9]Harford, J. Corporate Cash Reserves and Acquisitions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9(6):1969-1997. [10]Jesen, M. C.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2):323-329. [11]Karampatsas, N., D. Petmezas, and N. Travlos. Credit Ratings  and the Choice of Payment Method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J]. 2013,  Available at SSRN 2203536. [12]Martin, K. J. The method of payment in corporate acquisitions,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and management ownership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6 (4):1227-1246. [13]Moeller, S. B., F. P. Schlingemann, and R. M. Stulz. How do  diversity of opinion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affect acquirer returns?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J], 2007(6):2047-2078. [14]Modigliani, F., and M. H. Miller.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8(3):261-297. [15]Myers, S. C., and N. S. Majluf.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4(2):187-221. [16]Opler, T., Pinkowitz, L., Stulz, R. H., Williamson, R. The  determinants and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cash holding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9,(52):3-46. [17]Rhodes-Kropf, M., and S. Viswanathan. Market valuation and  merger waves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4(6):2685-2718. [18]Savor, P. G., and Q. Lu. Do stock mergers create value for  acquirers?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9(3):1061-1097. [19]Shleifer, A., and R. W. Vishny. Stock market driven acquisition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3(3):295-311. [20]Swieringa, J., and M. Schauten. The Payment Method Choice in  Dutch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J]. 2007, Available at SSRN 1018899. [21]Travlos, N. G. Corporate takeover bids, methods of payment, and  bidding firms' stock returns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87(4):943-963. [22]Zhang, P. M. What really determines the payment methods in  M&A deals. Manchester School of Management [J]. 2001, working paper. [23]陈涛,李善民. 支付方式与收购公司财富效应[J]. 证券市场导 报, 2011, (2): 49-53. [24]程敏. 交易特征,并购溢价及并购绩效分析――来自上市公 司大宗股权协议转让的经验证[J]. 证券市场导报, 2009, (2): 41-47. [25]黄本多,干胜道. 自由现金流量, 并购溢价与我国上市公司并 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 2009, (4): 139-143. [26]江伟,李斌. 制度环境, 国有产权与银行差别贷款[J]. 金融研 究, 2006, (11): 116-126. [27]顾群,宋舒然. 研发投资、融资约束及经济后果[J].贵州财经 大学学报,2013, (1) . [28]李井林,刘淑莲,杨超. 家族控制, 支付方式与并购绩效关系 的经验研究[J]. 财经论丛, 2013, (1): 76-82. [29]连玉君,彭方平,苏治. 融资约束与流动性管理行为[J]. 金融 研究, 2010, (10): 158-171. [30]苏文兵,李心合,李运. 公司控制权, 信息不对称与并购支付 方式[J]. 财经论丛, 2009, (5): 67-73. [31]唐宗明,蒋位. 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度实证分析[J]. 经济 研究, 2002, (2): 44-52. [32]王彦超. 融资约束, 现金持有与过度投资[J]. 金融研究, 2009,  (007): 121-133. [33]杨兴全,张照南,吴昊曼. 治理环境, 超额持有现金与过度投资―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分析[J]. 南开管理评论, 2010, (5): 61-69. [34]余明桂,潘红波. 政治关系, 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J].  管理世界, 2008, (8): 004.证券市场导报2014年1月号47
的报价巾,25%为现金支付,其余通过增发新股来支付。...――三一重工并购普茨迈斯特 资产评估学 课题研究...3.2 国内计算上市公司股权溢价方法 在我国,目前...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w指数 融资约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