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泰ta970超频设置 Z270GTN支持7700K处理器超频吗?它采用几相供电,稳定吗?

查看: 7955|回复: 98
【外设堂—评测室】Intel Core i7 7700K+Z270超频评测(+4节操)
  “Kaby Lake”——Intel第七代酷睿系列处理器的代号,距离我们熟悉的Skylake第六代酷睿系列发布过了一年3个月,与这代新的Kaby Lake同时发布的还包括新的200系列芯片组主板。近期AMD Ryzen让许多同学相当期待,当然产品性能AMD还没有正式通过媒体发布,而Intel在这代Kaby Lake桌面系列处理上也非常有信心,同学们也非常关注的这代Kaby Lake桌面旗舰i7 7700K和上代i7 6700K到底提升了那些或者说是有什么优势,本文会给出答案。同时在开篇有必要强调的是,Intel官方有说明Kaby Lake和Skylake两代处理器的IPC(Instructions per Cycle)效能上面是持平的,同时Kaby Lake架构上Intel也并没有给出像上一代Skylake对比Haswell那样的改进细节,同时从参数上来看两代处理器在架构上的区别可能不大。这次200系列芯片组型号上与100系列跨度了一代,而更多我们看到的是在接口上的改进,当然Kaby Lake的一些新特性也是必须200系列芯片组才能支持的。到现在为止,这代Kaby Lake上面,Intel发布了从i3、i5到i7完整的产品线,用以全面取代Skylake的6系酷睿系列。
DSC_0798.JPG (163.18 KB, 下载次数: 0)
05:34 上传
“Kaby Lake” 7代Core i7 7700K包装(图片为非中文包)
DSC_0799.JPG (116.88 KB, 下载次数: 1)
05:34 上传
i7 7700K处理器 我们收到的是正显ES版的&&实际跟正式版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这代Kaby Lake准确核心代号应该是Kaby Lake-S,-S是Intel主要针对桌面消费级市场的核心,相比上一代Skylake处理器都是同样的LGA1151接口,14nm工艺,但是在工艺细节上面有改进,主要是为了适应Shift Speed v2技术,频率有惊喜。支持DDR4内存频率规格增加了DDR4-2400,也就是说如果你上了i3 +DDR4-2400规格的内存,那么直接可以认到DDR4-2400的频率规格,性能上多少会给你一些慰籍。核显型号提升到了HD630,本文不讨论i7 7700K的核显,再有7700K的基准频率和TB频率分别为4.2GHz和4.5GHz,睿频同样可以实现四核心4.5GHz的默认频率,缓存容量和链路跟上一代Skylake没有区别,加入了Speed Shift v2和AVX Offset支持,同时还有在Q3才能推出搭配产品的“Intel Optane”技术,中文名字叫闪腾。Speed Shift在Skylake上就已经有采用了,是一种基于OS层的频率和电压控制技术,范围更大同时调节更迅速的频率和电压控制,而Speed Shift v2拥有更迅速和更准确的频率控制,在Win10系统下才能支持,系统可以根据应用负载实现控制当前CPU匹配到更高的频率,同时动作也更快,这对于Kaby Lake不带K的型号处理器来说是不错的福利,带K的处理器如果用offset模式超频开着节能的话也能享受到Speed Shift v2技术,但如果用关了节能跑可能区别就不大了,因为你已经以牺牲节能为代价最大化频率了。AVX Offset其实在X99板子上也有见到,可以独立调节执行AVX指令时候的处理器倍频变动,更有利于超频稳定性。
  至于Intel Optane闪腾技术,除了需要Kabylake和200系列芯片组的主板外,内存和硬盘都要支持闪腾技术的认证,其实原理类似之前的RAMDisk,不过这次Intel将这项应用规范化了,同时会推出专用的存储器,具体表现现在不好说,等到Q3确认可以体验到这项技术应用的时候再聊也不迟。
DSC_0802.JPG (160.03 KB, 下载次数: 1)
05:34 上传
DSC_0803.JPG (271.63 KB, 下载次数: 0)
05:34 上传
背面贴片电容跟上一代6700K并没有什么区别
canshubiao.jpg (84.76 KB, 下载次数: 1)
05:34 上传
  价格方面目前Kaby Lake有些偏高,因为要掩护Skylake清仓和退市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你懂的。频率方面这代i7 7700K算是历代i7处理中默认睿频频率最高的一款处理器了,而i7 6700K则是4.0GHz和4.2GHz的频率,更高的频率和Speed Shift v2技术要求Intel改进了14nm工艺以及实现频率控制的晶体管电路细节。架构上没有什么实质的改进,看来衡量处理器更新迭代的标志可以不是架构改进了,频率的提升也可以作为标准了,所以既然已经走这个路线了,再纠结挤了多少牙膏就没什么意思了。
  刚好赶上华硕将Strix并入ROG系列,所以这一代的200系列芯片组主板中,ROG型号特别多,也不难理解,因为可以说是将从B250和H270到Z270的主流型号和准高端型号主板都包括了,曾经的Pro Gaming后缀的“玩家系列”如今组成了ROG Strix阵营。较多的型号好处是可以有更多适合不同用户的灵活配置,缺点是不方便记忆,比如我这种不喜欢记型号的人。
1.jpg (36.68 KB, 下载次数: 0)
08:21 上传
还差一个STRIX-I&&ROG一共有8款Z270主板
DSC_0749.JPG (171 KB, 下载次数: 0)
06:51 上传
ROG STRIX Z270E GAMING是这代STRIX中最高的型号
DSC_0750.JPG (202.83 KB, 下载次数: 0)
06:51 上传
跟Maximus系列比包装上Strix更接近原来的玩家系列风格
  200系列芯片组的ROG系列,特别是Strix系列型号多数都支持AuraSync RGB灯光系统,同时USB 3.1接口也成了标配,其中ROG Maximus 系列和ROG Strix系列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前者VRM供电元件是完整的ROG数字供电方案,NexFET开关管,更高频率的Digi+ PWM控制器,发热量更低的合金电感,寿命更长的定制化电容,这是Strix系列不具备的,其次比如板载开关和Debug灯以及更多的4pin风扇接口这也是ROG Maximus系列的专利,再有就是更丰富的RGB灯光位和接口配置。
  好了,下面来说说Strix系列的优势吧。
DSC_0753.JPG (142.23 KB, 下载次数: 0)
06:54 上传
  ROG Strix Z270E Gaming是Strix Z270系列中最高的型号,自带了wifi go模块,可以支持蓝牙4.0和802.11AC无线网络,其他附件如图,附件上面也进行了ROG主题化。
DSC_0754.JPG (204.55 KB, 下载次数: 0)
06:51 上传
ROG&&STRIX Z270E Gaming 主板
DSC_0755.JPG (224.22 KB, 下载次数: 0)
06:51 上传
DSC_0756.JPG (178.41 KB, 下载次数: 0)
06:51 上传
  配色方面进化到了这一代ROG已经没有了红色的元素,在100系列时代的Pro Gaming玩家系列主板还是保留了一定的红色配色的元素的,这次是彻底没有了,同时黑色的PCB上面加入了大面积的白色网格印刷装饰,IO接口外围也参考ROG Maximus系列加入了塑料挡板,同时这个位置有独立的AuraSync灯光电路。
DSC_0757.JPG (219.86 KB, 下载次数: 0)
06:51 上传
DSC_0758.JPG (567.51 KB, 下载次数: 0)
06:51 上传
点击上图可放大
  板载了两个M.2接口,支持Hyper模式,没有U.2接口,支持8x+8x SLI/CF,8pin的CPU供电,没有Power和Rest开关,Clear CMOS是跳线形式,后面会有对VRM供电元件的详细介绍。
DSC_0759.JPG (301.88 KB, 下载次数: 0)
06:51 上传
DSC_0770.JPG (227.38 KB, 下载次数: 0)
06:51 上传
DSC_0764.JPG (291.1 KB, 下载次数: 1)
06:51 上传
Mosfet上面螺丝固定的铝制散热片 散热面积更大了
DSC_0761.JPG (368.62 KB, 下载次数: 0)
06:51 上传
最高支持到DDR4-3866频率 可惜在BIOS中内存供电PWM参数不可调
DSC_0762.JPG (379.01 KB, 下载次数: 0)
06:51 上传
SafeSlot加固插槽应用 不过只有两条用于显卡的全长PCIE接口有
DSC_0760.JPG (283.27 KB, 下载次数: 0)
06:51 上传
PCH散热片部分没有灯光设计 表面有不同方向的拉丝纹络实现了立体的视觉效果
DSC_0765.JPG (199.42 KB, 下载次数: 0)
06:51 上传
一共有6个SATA接口
DSC_0763.JPG (197.91 KB, 下载次数: 0)
06:51 上传
背部的IO接口
  一组Wifi go的天线接口,附件中有外接天线,usb 3.1A/C,DVI+HDMI 2.0+DP 1.2显示接口,保留了PS2接口,一个LAN接口,4个USB 3.0接口,以及8声道的音频接口。
DSC_0766.JPG (217.44 KB, 下载次数: 0)
07:45 上传
前置USB 3.1扩展接口 未来会有很多机箱支持的
DSC_0768.JPG (227.7 KB, 下载次数: 1)
07:45 上传
主板底部有一个AuraSync灯带扩展接口
DSC_0781.JPG (194.3 KB, 下载次数: 0)
07:45 上传
8pin 12v供电附近居然有CPU OV跳线 板子用时间长了可以折腾一下极限超频
DSC_0780.JPG (186.58 KB, 下载次数: 0)
07:45 上传
主板顶部的AuraSync扩展灯带接口
DSC_0791.JPG (291.61 KB, 下载次数: 0)
07:45 上传
EXT FAN接口 可以用Fan Extention Card来接入控制更多的风扇 而通过BIOS中的QFan可以实现监控
DSC_0790.JPG (315.94 KB, 下载次数: 0)
07:45 上传
第一条PCIE插槽附近有主板上唯一的一个测温线接口 板载附赠了一条测温线
DSC_0808.JPG (187.97 KB, 下载次数: 0)
07:45 上传
支持ROG EXT 可以扩展OC Panel或者Front Base等设备 或者当一个额外的USB 2.0扩展也可以
DSC_0774.JPG (349.14 KB, 下载次数: 0)
07:45 上传
6相供电 其中CPU核心部分是通过单刀双掷Driver来实现的等效8相输出
  看Mosfet Driver数量可以区分供电相数,电容是尼吉康订制的MIL 5K电容,而ROG Maximus则是FP系列的10K规格订制电容,尽管FP富士通这条线已经被尼吉康收购了,但是FP依然属于高规格电容系列。
DSC_0775.JPG (349.25 KB, 下载次数: 0)
07:45 上传
DIGI+ PWM主控
DSC_0777.JPG (235.47 KB, 下载次数: 0)
07:45 上传
Mosfet用的是安森美的4C06B和4C09B SO8衍生低内阻规格
DSC_0792.JPG (101.67 KB, 下载次数: 0)
07:45 上传
IO挡板部分的塑料外罩
DSC_0793.JPG (100.96 KB, 下载次数: 0)
07:45 上传
IO外罩内部能看到固定的AuraSync灯控板
DSC_0794.JPG (153.17 KB, 下载次数: 0)
07:45 上传
一整块AuraSync灯控板 这个灯控板有需要的可以接出来 不过需要延长接线 做工很好
DSC_0796.JPG (236.46 KB, 下载次数: 0)
08:05 上传
  有一颗LED驱动功能的IC芯片印有AURA字样,也是华硕AuraSync的黑科技的芯片,灯光控制频率高。
DSC_0784.JPG (314.43 KB, 下载次数: 0)
07:45 上传
ASM1543 USB 3.1主控芯片
DSC_0785.JPG (288.46 KB, 下载次数: 0)
07:45 上传
ASM1142 USB 3.1主控芯片与后面的ASM2142协同可以实现弹性优化速度
DSC_0786.JPG (213.11 KB, 下载次数: 0)
07:45 上传
ASM2142 第二代USB 3.1主控方案 据说拥有更好的兼容性
DSC_0787.JPG (340.79 KB, 下载次数: 0)
07:45 上传
Intel I219V千兆网卡
DSC_0788.JPG (239.83 KB, 下载次数: 0)
07:45 上传
外接3d打印模块的螺丝孔 官网有对应建模的3D打印源文件下载
DSC_0789.JPG (182.53 KB, 下载次数: 1)
07:45 上传
声卡运放芯片
  本次测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用户可能不常用的对比,将7700K降频到4.2GHz对比6700K,在同频下来对比两代处理器的性能差异。第二部分是超频测试,托外设堂会员的福,这颗7700K尽管不算大雕,但没开盖状态下轻松实现了1.3v 5GHz跑过30分钟Prime95 v28.5 x64。惯例所有测试关闭EIST和C-STATE以及最新的ISST等节能频控选项。为了纪念我第二次拿到Intel官方送测的CPU特别上两块Intel X25-E 64GB 表示一下敬意。
yingjianpingtai.jpg (47.3 KB, 下载次数: 0)
08:24 上传
DSC_0814.JPG (228.07 KB, 下载次数: 0)
08:24 上传
硬件平台特写
DSC_0816.JPG (227.13 KB, 下载次数: 0)
08:24 上传
DSC_0819.JPG (226.31 KB, 下载次数: 0)
08:24 上传
风扇上了一只利民TY150 转数恒定1100rpm
DSC_0817.JPG (256.34 KB, 下载次数: 0)
08:24 上传
金士顿HyperX Predator DDR4-3000 16GB×2
DSC_0811.JPG (141.72 KB, 下载次数: 0)
08:24 上传
Intel X25-E 64GB SSD
DSC_0813.JPG (164.89 KB, 下载次数: 1)
08:24 上传
固件已是最新 10 channel 50nm SLC 组RAID0跑日常体验还是可以的
CPUZ.jpg (107.52 KB, 下载次数: 0)
08:24 上传
默频4C8T 4.5GHz CPU-Z截图
5GHz.jpg (107.92 KB, 下载次数: 0)
08:24 上传
超频4C8T 5GHz CPU-Z截图
1.jpg (174.13 KB, 下载次数: 0)
08:25 上传
超频第一步,开启Manual手动模式 倍频设置成同步
2.jpg (181.84 KB, 下载次数: 0)
08:25 上传
External Digi+ Power供电设置中LLC开启Lv6 低了意义不大了 其余可以参照我的设置
3.jpg (163.81 KB, 下载次数: 0)
08:25 上传
Ring频率这里可以设置 评测中我们后来锁定到了4.2GHz 其实还可以拉升
4.jpg (174.15 KB, 下载次数: 0)
08:25 上传
CPU电压开启Manual模式 设置CPU核心复写电压值 建议先用1.3v上5G摸摸情况
5.jpg (132.53 KB, 下载次数: 0)
08:25 上传
关闭所有节能
  i7 7700K平均体制风冷5G问题应该不大,但是能不能跑过测试和能不能日常使用是两回事,这代Kaby Lake内部还是导热硅脂,1.30v上5G跑Prime 95 28.5 x64肯定会90℃,Ring拉到4.5G的话,能坚持30分钟就已经算是雕了,如果日常用还是5G还是开盖才是正解,温度会好看不少,我手里这颗7700K也必须要开。
  基准测试我们把7700K和6700K的频率都设置在4.2GHz+,内存频率同时锁定在DDR4-T,这样在近乎相同环境下来对比一下Kaby Lake与Skylake的性能差异。实际上也是显而易见的,两者差异极小,但差异肯定是存在的,应该是晶体管电路的改进带来的性能变化,所以看到这里,如果你是6700K的用户,不打算折腾超频的话,目前来看还真没有必要上7700K,性能几乎是相同水平了。
M&C.jpg (234.09 KB, 下载次数: 0)
08:55 上传
AIDA64 Cache&Memory Benchmark对比
AIDA64a.jpg (62.91 KB, 下载次数: 0)
08:55 上传
AIDA64b.jpg (65.08 KB, 下载次数: 0)
08:55 上传
AIDA64c.jpg (61.87 KB, 下载次数: 0)
08:55 上传
CBR11.5.jpg (60.27 KB, 下载次数: 0)
08:55 上传
CBR15.jpg (64.11 KB, 下载次数: 0)
08:55 上传
FC.jpg (66.14 KB, 下载次数: 0)
08:55 上传
wPrime.jpg (60.8 KB, 下载次数: 0)
08:55 上传
  7700K关闭节能后频率默认为4.5GHz,这次我们来对比6700K和6800K几组常用的频率下性能情况。其中i7 6800是Broadwell-EP架构,6C12T规格,默频可以达到六核心3.6GHz。内存频率提升到DDR4-t,而7700K在内存频率较高的情况下表现优秀,与超频后频率更高一些的6700K不相上下,但即使超频到5GHz很多测试也都跑不过4GHz的6800K,线程数量优势明显。
FC-Benchmark.jpg (74.62 KB, 下载次数: 0)
09:26 上传
wprime.jpg (75 KB, 下载次数: 0)
09:26 上传
cbr11.5.jpg (74.6 KB, 下载次数: 0)
09:26 上传
CBR15.jpg (73.44 KB, 下载次数: 0)
09:26 上传
3dmark-fs.jpg (78.15 KB, 下载次数: 0)
09:26 上传
3dmark-ts.jpg (76.21 KB, 下载次数: 1)
09:26 上传
待机温度.jpg (88.42 KB, 下载次数: 0)
09:26 上传
待机温度方面4GHz主频的i7 6800K还是略高一些
满载温度.jpg (108.11 KB, 下载次数: 0)
09:26 上传
满载烤机意料之中 5GHz频率下的7700K果断超过80℃ 某个核心还破了90℃
平台功耗对比.jpg (75.55 KB, 下载次数: 0)
09:26 上传
功耗基本上可以说7700K与6700K也非常接近&&i7 6800K的功耗也是最高的情理之中
CPUZ(5.2).jpg (110.25 KB, 下载次数: 0)
09:26 上传
5.2GHz进系统达成 但跑不了任何测试 开盖后没准有惊喜
  Kaby Lake这代的旗舰7700K显然目前来看更多优势是频率,就跟开篇说的一样,风冷5G可以实现,但日常5G还是需要开盖或者拼人品,毕竟缩缸可能引起不稳定,不过保守一些4.8GHz日常肯定是大众水平了,再烂的一颗7700K上4.8GHz也没有问题应该,如果4.8G都上不了的话,估计是包公附体了。Kaby Lake处理器本身的优势其实更多集中在非K的处理上,更高的频率和支持Speed Shift 2.0可以在默认设置下实现更明显的性能提升,当然这些性能提升主要是靠频率优势带来的。200系的板子特别是Z270带来更实用的接口设置,更高频率的内存支持,更丰富的接口,更灵活的PCIE SSD阵列支持。Kaby Lake和200系列主板目前价格上还是有些调整空间,不过随着Skylake和100系主板的清仓,Kaby Lake普及的动力也会随之加。总之一句话,如果Kaby Lake非K的价格跟Skylake非常接近的话,果断Kaby Lake,如果想从6700K升级到7700K的话,那么你要做好性能提升幅度不大的准备,而且不超频的话可就真浪费了这一代14nm的7700K了!
DSC_0804.JPG (372.42 KB, 下载次数: 0)
09:49 上传
i7 7700K+ROG STRIX Z270E Gaming
回帖奖励 +4
回帖奖励 +4
回帖奖励 +4
回帖奖励 +4
这个屌..抢个沙发
回帖奖励 +4
回帖奖励 +4
我是一个会喊666的咸鱼
回帖奖励 +4
&&好高端的玩意~~ 本来向上6700k配个rog的170,后来看看价 还是老老实实配个技嘉的170算了···
回帖奖励 +4
超超超!!!
回帖奖励 +4
主板确实越来越厚了....
回帖奖励 +4
赶上了后排生放送& && && && && && && && && &
回帖奖励 +4
这个是不是大雕呀?
回帖奖励 +4
华硕新主板不错
回帖奖励 +4
我是一个会喊666的咸鱼
回帖奖励 +4
现在已经不太愿意去折腾了,不过小超一下还是可以的
回帖奖励 +4
晚上10点的干活?
回帖奖励 +4
厉害了,新货啊
回帖奖励 +4
回帖奖励 +4
我的6700K最高4.8进系统,稳定能在4.5运行。
回帖奖励 +4
一转眼6代都过去一年多,270板子都出了,真是快啊。
Powered by
All rights reserved.映泰Hi-Fi A85W支持超频吗
映泰Hi-Fi A85W支持超频吗,比如搭配A10 5800K处理器之类的APU处理器超频怎么样啊。
按时间排序
映泰Hi-Fi A85W处理器是能够很好的支持APU的K型号的超频处理器的超频的,映泰Hi-Fi A85W的芯片组是A85X芯片组,这个芯片组主要是就是针对最新出的AMD A10/A8/A6/A4/E2/Phenom II(羿龙II)处理器的,而A85X芯片组是AMD最新推出的芯片组。 同时映泰Hi-Fi A85W处理器能够很好的支持内存的超频,如支持双通道DDR3 2400(超频)/2133(超频)/33/MHz内存,不过部分APU处理器不支持内存超频,内存主频只能使用固定的DDR3 1866MHz主频。
参考价格:699元以上文章仅为参考帮助说明,并不做全面的可适用性保证,相关支持请点击右侧的微博进行讨论。点击搜索更多硬件问答:更多的关于电脑和网络的问题请到交流分享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您可以邀请优质答主更快回答您的问题
新手上路2000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15241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6405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5288个回答
疯狂的制帽匠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3714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3060个回答
windcircle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2453个回答
加载更多答主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映泰主板超频设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