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牧农光互补 申报流程项目首先需要准备那些材料,去哪个部门?

身份证有效期限将满,如何换领?需要准备什么材料、表格?在什么部门办理?
全部答案(共3个回答)
去户口所在地公安局户籍科办理。
身份证期满换证流程
  (一)申报范围:换领居民身份证:公民身份证有效期满换证;
  (二)申报材料:1、居民户口簿;2、填写《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换领申请表》(公安机关提供);3、填写《临时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公安机关提供);
  (三)办理流程:1、申请人本人持上述材料向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换领居民身份证手续,同时可办理申领临时居民身份证手续;2、申请人在办理换领居民身份证手续一个月后,凭居民户口簿及办证回执到受理单位领取新证。属换领居民身份证的,还须上缴原居民身份证;注:受理时发放回执;
  (四)办理期限:换领居民身份证为一个月;
  (五)收费标准:申请换领工本费20元证。
这个需要最起码一个月左右 这个办理时候带着原来身份证还有户口本直接去你当地的 派所就好了(为您解答,希望帮到您,如有用,请选下方“对我有用”谢谢采纳.)
1。你可以要求去换,没有问题的。
2。换的必要性不大,“去坐飞机,过安检的时候会不让上飞机”这种情况不会出现的,可以放心。才4年差别大,也不至于相貌完全看不出来...
1.办理条件:在办理申领、换领、补领二代证的等候期间,急需使用居民身份证的公民(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监护人代为申领临时身份证)。
2.办理材料:居民户口簿、正在...
您好,[心]到期换证需要提供以下材料:1、身份证原件复印件(不是青岛户口的还需要提供居住证原件复印件);驾驶证原件;三张一寸白底免冠彩照;到辖区车管分所或南京路...
根据香港法例,年满十一岁而获准在香港逗留超过180天的人士,应在抵港后30天内申请登记身份证。身份证需时刻随身携带。从2003年起香港居民开始使用智能身份证。中...
答: 这叫“异地委托年检”,具体的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车主需要在原注册车管所开具委托检验通知书,同意委托某地的车管所进行该车辆的年检。
  需要注意的是,开具...
答: 一、什么是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有哪些特征?
答:社会保险是指国家依法建立的劳动者因年老、患病、生育、伤残、死亡等丧失劳动能力(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失业中断劳动,...
答: 民主监督作为人民政协的一项重要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的重要内容。加强民主监督工作是发展_主义协商民主、发挥政协作为
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429被浏览126,613分享邀请回答1359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0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申报材料发布日期:浏览次数:字号:[
江苏省高等学校 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立项申报表 (实践教育中心)
学校名称:
合作单位名称:
江苏天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实践教育中心名称:
扬州大学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实践教育中心
实践教育中心网址: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财政厅
二○一二年
一、实践教育中心基本情况
实 践 教育 中 心 名 称
扬州大学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实践教育中心
校 外 实 践 基 地 名 称
扬州大学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天雨实践教育基地
共同参与的管理机构
扬州大学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实践教育中心管理委员会
教 学 简 况
实验课程门数
实验项目个数
面向专业个数
年实验人时数
教 材 建 设
出版实验教材数量(种)
自编实验讲义数量(种)
实验教材获奖数量(种)
基 础 条 件
建筑面积 (平方米)
仪器设备 台件数
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10万元以上设备
总值(万元)
相 关 条 件
是否具有行业背景
是否列入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是否正式签订合作协议
协议 签订时间
协议 合作年限
合作单位简介
联系人电话
联系人所在 部门及职务
集团办公室主任
有限责任公司
扬州市江都区
简介(着重说明满足实践环节需求情况): 江苏天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于1968年,专业生产给排水、环保机械设备、污水厂运营已有近四十年历史。公司总部位于江苏省江都市真武镇,占地面积150亩,拥有员工800余人,总资产 2.77亿元。公司现为科技部 “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环境保护骨干企业”、全国环保行业“自主创新能力10 强”企业、“全国乡镇活力 500强企业”、“江苏省明星企业”、国家工商管理局公示的“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司“天雨”牌格栅除污机等产品荣获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江苏天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下设江苏天雨环保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扬州市天雨环保设计研究所等10余家分公司和1个设计研究所。拥有多家BOT方式建设运营的污水处理厂。 公司设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博士后工作站”。 公司拥有一批先进的大中型加工与检测设备以及产品加工试验基地。公司具备从毛坯铸造、板焊制作到精加工组装以及喷砂喷锌防腐和玻璃钢防腐的综合性全过程能力,已形成以水处理工艺技术和设备研究开发为龙头,以环保产品销售为中心,以水处理、压力容器设备制造和工程建设为两翼,水处理和环保设施运营为支持,建立起从工程设计到设备制造、工程建设、污水处理厂托管运营和环保投融资一体化的污水处理产业链。 企业科研力量雄厚,拥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科技人员265人。公司以此作为科研基地,成立专业的污水处理设备研发及产业化技术团队。公 司注重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培育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形成了一支技术素质高、专业结构合理、研究开发、工艺攻关,质量管理力量强大的一流技术开发团队。 公司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国家863科研项目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技术创新基金项目计划,国家有关部委的项目计划以及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23个。 企业年获得的授权自主知识产权有1项发明专利和8项实用新型专利。公司两年内预计申报发明专利5至8项,实用新型专利8至10项,版权2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预计授权发明专利3至5项,实用新型专利8至12项,版权2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制定或参与制定行业或企业标准9项。积极推进自主品牌战略和质量振兴战略计划,预计申报知名品牌2个,驰名商标数1个 。 公司一向重视巩固发展产学研合作关系。紧密依靠国内行业权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吸收最新的技术信息,持续开展合作攻关、咨询指导活动,支撑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始终保持在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同步进展的状态 。公司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扬州大学、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等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 关系。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企业创新能力得到了增强,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科研力量和产业化能力,大大提高了公司的水处理机械设备制造技术和工艺核心竞争力。 公司也是扬州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实习基地,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服务。现在,公司可常年接受大学生实习200人。
注:申报表中各项内容用“小四”号仿宋体填写,表格空间不足,可以自行扩展。
实践教育中心主任情况
专业技术职务
hcd@yzu.edu.cn
教学科研工作经历
1983年—1989年,扬州工业专科学校、扬州工学院,环境工程系,助教。 1989年—1999年,扬州工学院、扬州大学,环境工程系,讲师。 1999年—2004年,扬州大学,水利与建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2003年8月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2004年—2012年,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2010年9月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主要教学科研成果
近年主要教学研究成果项目: 1、获扬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2、2008年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三等奖指导教师。 3、获扬州大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2次。 4、2006年,主讲课程《水质工程学》获校精品课程建设立项。 5、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篇。
近年编写的教材: 1.第二主编,《城市水务管理》,2003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副主编,《城市排水管网》,2006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近年主要科研项目: 1. “城市低强度污染景观湖泊及关联河网多元生态水质改善与功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专项”子课题(-007-1)()。 2.“餐饮废水及废弃物安全处置技术及示范研究(BS2003020)”——江苏省科技厅项目。 3.“DASB(厌氧悬浮床)+CW(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乡镇生活污水及资源化研究(02KJB610004)” ——江苏省教育厅项目。 4.“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试点项目—扬州市邗江区建华村示范工程”——江苏省建设厅。
专利授权与申请: 1. 钢丝绳企业污水资源回收型处理的方法,ZL2. 淹没式组合生态浮床水质改善装置,ZL3. 一种城市景观水体控藻除污装置,CN4. 城市景观河初期雨水污染物原位削减装置,CN5. 雨水管网末端原位污染物处理方法及装置,CN6. 分段进水多级曝气生物脱氮处理城市污水方法及生物滤池,CN
主要科研论文:
Jun Wu, Chengda He, Effect of cyclic aeration on fouling in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Water Research, Volume 46, Issue 11, July 2012, Pages
(IF= 4.546)
Jun Wu, Chengda He, Yaping Zhang,Modeling membrane fouling in a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by considering the role of solid, colloidal and soluble component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12, , 15 April 2012, Pages 102–111 (IF=3.673)
Jun Wu, Chengda He, The effect of settlement on wastewater carbon source availability based on respirometric and granulometric analysi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2 DOI: 10.1016/j.cej. &(IF=3.074)
Jun Wu, Chengda He, Modeling head loss in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BAF) including active biomass, inert biomass and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 minor revision. (IF=3.157)
Jun Wu, Chengda He, Xinyue Jiang, Miao Zhang, Modeling of the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fouling by the combined pore constriction, pore blockage and cake formation mechanisms. Desalination, 279 (4. (IF=1.851)
Jun Wu, Chengda He. 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investigation of sewage solids sedimentation based on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fractal dimens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37-46 (IF=3.157)
Chengda He, Huan Yang, Lingtang Yu, Jun Wu, Inhibition of Algae Growth in Landscape Water Using Tetrasilver Tetroxide-Coated Pebbles, Energy Procedia, 11 (-4140.
实践教育中心人员情况
其中专职教师人数
其中兼职 教师人数
实验技术人员
其中高级工程师/实验师人数
其中工程师/实验师人数
其他技术 人员人数
企事业单位实践经历教师
其中具备专业领域实践背景专职教师人数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企事业单位兼职指导教师人数
2009年以来 实践教育中心 经费投入和 支出情况
经费投入 (万元)
支出 子项目
支出金额 (万元)
教学实验中心建设
水处理实验室建设
水环境专项
饮用水专项
工科实验室建设
水环境专项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安全
水环境专项
2009年以来 实践教育中心教学科研 主要成果 (只列省级以上成果)
请注明时间、项目及等级和授奖单位 一、教学成果
封克等,基于研究型教学的大学生创新理念与能力的培养,2009,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封克等,研究型实习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
张键等,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题型专业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江苏省教育厅实践性教学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2009年。
乔庆云等,全国给水排水专业优秀毕业设计奖,全国给水排水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1年
何成达,外部碳源对活性污泥反硝化速率及总氮去除的影响研究,2009,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生:郑琬琳
何成达、吴军,岸边生态缓冲带对初期雨水颗粒污染物截留研究,2010,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生:徐亚军
何成达,高含氮磷有毒草甘膦废水处理技术,2011,省级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研究生:张娅萍
何成达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扬州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
钱晓晴等,校企联合培养资源环境科学专业人才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扬州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
二.科研成果 1. 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际交流项目6项、重大水专项1项、“863”项目2项,“973”项目2项,行业项目2项(具体见10页); 2. 主持省级项目30余项; 3. 年到账科研经费约700万元; 4. 发表论文250余篇,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2篇; 5. 获得专利7项; 6. 扬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年); 7. 江苏省环境保护三等奖(2009年)。 三、科研论文
Jun Wu, Chengda He, Effect of cyclic aeration on fouling in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Water Research, Volume 46, Issue 11, July 2012, Pages
(IF= 4.546)
Jun Wu, Chengda He, Yaping Zhang,Modeling membrane fouling in a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by considering the role of solid, colloidal and soluble component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12, , 15 April 2012, Pages 102–111 (IF=3.673)
Jun Wu, Chengda He, The effect of settlement on wastewater carbon source availability based on respirometric and granulometric analysi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2 DOI: 10.1016/j.cej. &(IF=3.074)
Jun Wu, Chengda He, Modeling head loss in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BAF) including active biomass, inert biomass and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 minor revision. (IF=3.157)
Jun Wu, Chengda He, Xinyue Jiang, Miao Zhang, Modeling of the 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fouling by the combined pore constriction, pore blockage and cake formation mechanisms. Desalination, 279 (4. (IF=1.851)
Jun Wu, Chengda He. 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investigation of sewage solids sedimentation based on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fractal dimens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37-46 (IF=3.157)
Chengda He, Huan Yang, Lingtang Yu, Jun Wu, Inhibition of Algae Growth in Landscape Water Using Tetrasilver Tetroxide-Coated Pebbles, Energy Procedia, 11 (-4140.
Jun Wu, Chengda He, Digital Image based Fractal Dimension Analysis of Activated Sludge Floc from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Energy Procedia, 11 (-4250.
Jun Wu , Andrew Wheatley, Assessing Activated Sludge Morphology and Settlement by laser and image analysis, Water management 9-145 &(IF=0.734)
Jun Wu , Xinyue Jiang , Andrew Wheatley, Characterizing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effluent by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respirometry and modeling, Desalination249 (–975. (IF=1.851)
Cong Haibin et al. An new mixing-oxygenating technology for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of urban water source and its implication in a reservoir. Renewable Energy, 54-2060
Hai-Bing Cong, Ting-Lin Huang, Bei-Bei Chai .Research on Applying a Water-lifting Aerator to Inhibit the Growth of Algae in a Source-water Reservoi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166-175.
Hai-bing Cong, Ting-lin Huang, Bei-bei Chai. A Water-Circulating Aerator: optimizing structure and predicting water flow rate and oxygen transfer.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659-667.
Hai-bing Cong, Ting-lin Huang, Bei-bei Chai. Study on Float Characteristic and its Control of the Microcystis. Energy Procedia, 1-4259.
Yin jin et al. Preparation of a composite plate using nonmetallic materials powder from the wast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CBBE 2010.
Chen Manrong et al.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magnetism on crime detection in a highway traffic accident from Yangzhou to Guazou, Jiangsu Province, China,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33
Ji Rongping et al. Biological degradation of algae and microcystins by microbial enrichment on artificial media. Ecological Engineering, 84-1588
Zhou Xiaojian et al. Reversible inhibition against larval settlements and metamorphosis by a nontoxic pharmaceutical compound, mizolastine. ): 739-747
丛海兵,黄廷林,周真名. 于桥水库铜绿微囊藻上浮运动规律及其控制. 给水排水,):140-145
丛海兵,姜雅婧,刘成.方解石粉钝化太湖水中磷的能力及影响因素.环境工程学报,):337-342
丛海兵,章清琳. 脉冲扬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微污染水. 中国给水排水,): 28-31
丛海兵,吴黎明. 2种耐寒生态浮床植物的水质改善性能研究.环境工程学报,):51-56
单程楠,唐见,王小治,封克*. CTMAB改性沸石及其对对硝基苯酚吸附效果的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46-50.
单程楠,唐见,赵海涛,王小治,盛海君,封克.& 不同改性方法对沸石吸附对硝基苯酚能力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单程楠,唐见,赵海涛,王小治,盛海君,封克. 不同改性方法对沸石吸附对硝基苯酚能力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 29(11):.
&刘静,盛海君,徐轶群,封克﹡. F3+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环境科学与技术,):35-38.
刘静,盛海君,徐轶群,封克﹡. 铁对四尾栅藻生长的影响. 环境污染与防治,):61-64.
刘静,盛海君,徐轶群,封克﹡.Mn2+ 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水生态学杂志,):16-19.
刘静,赵海涛,盛海君,徐轶群,封克*. Mn2+ 对四尾栅藻生长及Ca2+、Mg2+ 吸收的影响. 水生态学杂志,):32-37
刘静,赵海涛,盛海君,徐轶群,封克*. 铁对太湖常见藻类生长及Ca2+、Mg离子吸收的影响. 环境科学与技术,):59-64.
王小治,高芡芡,葛晓梅,雍卫卫,封克,CTMAB/TiO2表面修饰膨胀珍珠岩光催化降解水中对硝基苯酚,环境科学研究,):768-773.
王小治; 高芡芡; 葛晓梅; 雍卫卫; 封克.CTMAB/TiO2表面修饰膨胀珍珠岩制备及降解苯酚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 ):31-35.
徐轶群, 熊慧欣, 赵海涛, 许建, 封克. 蚯蚓处理对城市生活污泥水溶性有机物结构特征的影响[J].环境化学,):&&&&& 1101&&&&&& -1105.
徐轶群,封克*,王子波,许建. 城市生活污泥蚯蚓处理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995-999.
徐轶群,熊慧欣,赵海涛,许建,封克*. 蚯蚓处理对城市生活污泥水溶性有机物结构特征的影响. 环境化学,):
徐轶群,周璟,董秀华,封克*. 蚯蚓活动对城市生活污泥重金属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赵海涛; 刘平;王小治; 徐轶群; 王爱礼; 封克.矿化垃圾基本理化性状剖面变化特征研究,环境工程学报,):.
赵海涛; 王小治; 徐轶群; 刘平; 王爱礼; 封克.矿化垃圾中的微生物区系与酶活性变化特征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71-74.
赵海涛; 王小治; 徐轶群; 王爱礼; 封克,矿化垃圾中植物大量营养元素含量的剖面分布特征,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承担的部分科研项目:
国家重大水专项子课题:城市低强度污染景观湖泊及关联河网多元生态水质改善与功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主持人:何成达
国家863计划专题课题:用于检测食品安全性的纳米检测材料与传感器-用于农药多残留免疫检测的纳米荧光探针及微悬臂梁免疫传感器,。主持人:刘曙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空气混合对水库蓝藻生长的胁迫作用研究,。主持人:丛海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时硝化反硝化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对N2O排放影响的研究,。主持人:朴哲
国家重大专项(二级子课题):扬水曝气控藻技术优化研究,。主持人:丛海兵
国家重大专项(二级子课题):景观水体生物自净功能强化水质改善集成技术,。主持人:丛海兵
“863”项目子课题:高效混合充氧技术控制水源水库藻类生长与内源污染研究,。主持人:丛海兵
农业部948项目(子课题):固体有机废弃物高附加值资源化技术引进、创新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主持人:殷士学
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镇域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示范工程研究,。主持人:纪荣平
农业部行业项目(子课题):有机(类)肥料产业发展的技术体系研究,。主持人:王小治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课题):南方地区小城镇水环境质量监测与分析,。主持人:赵海涛
国家留学基金: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主持人:王小治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基于蚯蚓处理生物质固废产物为原料的花木专用生物肥料研发,。主持人:单玉华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颗粒物质在MBR膜污染过程中堆积机理研究,。主持人:吴军
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农业环境安全技术服务中心,。主持人:封克
二、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方案
建设意义和必要性: 一、建设意义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江苏省正在实现“制造大省”向“创造大省”的转变,要实行自主创新,创新型人才是关键。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强化实践教育环节,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教育部连续出台文件强化实践育人,《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30条)、《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均对实践育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扬州大学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实践教育中心和江苏天雨环保集团实践教育基地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而组建,目标是服务于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专业等实施卓越计划,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校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实践教育中心的成功运行,将进一步为研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充分的实践基地,为教师科学研究提供试验、试制的平台,为经济社会提供服务提供先进的技术服务手
段,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真刀真枪”设施环境。其运行方式及模式的示范效应将辐射影响江苏省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形成提升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示范效应。 二、必要性 1、是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迫切需要 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有四个战略重点:一是要更加重视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二是要更加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三是要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四是要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其中第一、第二战略重点与扬州大学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直接有关。环境保护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我国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的环境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环境保护人才,应对环境恶化的挑战;扬州大学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实践教育中心是学校联系工业界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实施实践教学的载体。 同时,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中一年有余的实践教学任务已经是传统教学实验室难以完成的教学任务,验证式的、模型式的传统实验教学已经与工业界的现代化生产相去甚远,不能满足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要求。 2、是深入推进研究性教学的需要 研究性教学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它广泛地应用于高校各种学科和专业教育教学实践之中。研究性教学强调科学原理的认知和探索过程,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动机,其关键是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 扬州大学推进推进研究性教学已经多年,在2007年学校明确提出推进研究性教学的四个原则,即“坚持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内涵上分析,“四个结合”都与实践教育密切相关,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明确强调了研究性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亲身参与探索获得感悟与体验。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环境中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 仅有课堂或简单的实验教学不符合研究性教学的要求,必须有高水平的实践教育与之配合,才能真正实现研究性教学。欧美国家大学的教育培养体系中,十分重视实践教育的分量的质量,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3、是适应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教育载体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根本是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实质是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010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由此可见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重视理论课教学,轻实践教学。现在这种状况在改变,但面临着教育方式转型的实际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条件的不足,表现为青年教师的实践教育水平有待提高和实践教育的条件制备能力不足。 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将为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支撑,使从理论课改革而增加的实践教育课时的教育有了实实在在的教育载体。通过校内实践教育中心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实践教育体系,将使青年教师的实践教育水平迅速提高,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使创新意识上升为创新能力。 这将强化以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实践教育中心”实践学习一年,摒弃了验证式的、模型式的传统实践教学的弊端,真正的“真刀真枪”进行实践训练。 4、是产学研一体化的需要 将学校的科技资源整合起来,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主体的同时,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鼓励企业将其技术中心建到学校,同时也将实验中心建设外延至企业的研发中心,共同建设产学研基地。通过校企共建的实践教育中心,学校的教师成了与工业界的天然联系人,通过他们与企业形成紧密型的关系,实现了与企业的信息的充分交换,不仅给学校带来了资金、精良的仪器设备,而且引来了一批工业界要求明确,经费充足的科研项目,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 学术创新团队的建设有利于学校学科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整合,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按照学科、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原则,瞄准具有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结合学科优势和优势科技资源,培育在相关研究领域能取得具有创新价值学术成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团队,提升学校产学研合作的层次,也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将构成促进科技成果持续转化的运行机制和体系,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资本化”的良性循环。上述产业化基地将成为我院研究生、本科生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 5、是大学生课外实践能力培养和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 当前,全国各高校都在大力开展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学生除必须参加课堂教学外,更多的时间
投入到了上网聊天、打游戏、观看在线影片等里面,大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自主自愿意识逐渐淡薄,参与的积极性整体也不高,实践创新能力更加缺乏。 而实践教育中心的建立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由于实践教育中心设施的丰富性,与企业的贴近性和承载教师科研课题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余,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外实践活动内容。尤其是实践教育中心的环境氛围,能够使学生对专业有直观、直接的了解,对所学专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有真实的体验,从而提高专业学习水平的自觉性。 6、是彰显学科专业特色的需要 通过多年来的学科专业建设,我校在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学科专业特色,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显著的贡献。近年来了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等项目或任务多项,为江苏省域范围内的城市水环境、城市饮用水与污水处理、工业污水处理、村镇污水处理等众多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撑,改善了环境质量、节省了投资。在国际水处理最权威期刊《Water Reserch》、《Evironment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扬州大学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多年来的人才培养经历,已经形成了基础扎实、适应力强、上手快的特点,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技术骨干和国内知名高校的教授。如果不能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将会使已经形成的特色消失。 综上所述,建设扬州大学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实践教育中心意义重大,十分必要。
现有建设基础和合作基础(包括实践教育中心管理体制、实验教学、实验教材、实验队伍、仪器设备、开放管理、环境与设施、保障机制等方面和校外实践基地管理办法、实践条件、实践形式、实践内容、接纳学生数量等): 扬州大学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实践教育中心拟建设于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位于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学院设有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海洋资源环境利用等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和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植物营养与环境、土壤学等5个硕士点。现有教职工70余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1人。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近1000余人。 学院设有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并设有水和废水检测、空气品质检测和振动与噪声检测国家计量认证的实验室。在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等方面研究、开发力量雄厚,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1、实践教育中心管理体制
实行“中心+基地”相结合的建设、管理模式。扬州大学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实践教育中心实行以扬州大学为主、江苏天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参与的管理体制。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何成达教授任中心主任,江苏天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旗军任中心副主任。中心下设若干实践教育实验室。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江苏天雨实践教育基地由江苏天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旗军任基地主任,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何成达教授任基地副主任。 扬州大学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实践教育中心下设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7人,其中扬州大学5人,江苏天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2人。 管理委员会每年召开工作会议2次,负责制定全年实践教育计划、落实安排教育任务和中心建设项目。 2、实验教学 2-1.实验教学理念 中心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逐步形成“以学生为本,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发挥学科交融和资源共享的优势,分类、分层、分阶段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理念。 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2-2.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本科教学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根据“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学院的特点和专业建设需要,实验教学定位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为基础、创新能力与科学素养为重点,推动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以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本科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学研究工作,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建立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验基础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服务。 以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和手段创新为关键点,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方式和技术设备运用到实验教学的创新,建立起层次合理、基本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成为培养环境学科高级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为总体目标,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先进的实验条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保障,以实验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为基础,整合学科优势,创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建立起实验仪器设备先进、教学理念与国际接轨,资源共享的实验教学环境,保持实验教学在国内高校中的先进水平。 巩固基础性实验,发展面向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在满足环境学科及相关学科实验教学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向社会开放,经过3~5年的实践,形成一套稳定的、具有自身办学特色、教学效果优良、在同类院校中具有领先地位和辐射作用的教学体系,成为国内环境学科实验教学的重要基地和交流示范中心之一。 2-3.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根据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要求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为: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以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搭建学科优势、科研资源为实验教学服务的平台为举措,通过贴近现代工程实际的、技术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资源使用效益,形成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需要的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和特色。 在具体实施方案上,以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和手段创新为关键点,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方式和技术设备运用到实验教学的创新,建立起层次合理、基本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发展的主要理念和方案如下。 ⑴ 实验教学层次发展:多层次有机结合 实验教学手段创新,继承是基础,创新是灵魂。将传统的实验手段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相互补充,实现最佳结合,使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操作和思维完成各层次的训练,达到巩固基础,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建立的基本层次为:
基础能力培养层次。主要目标是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动手能力,训练实验技能。通过实验过程,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数据处理的知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学会常规实验仪器与装置的使用。专业基础能力培养层次的实验包括水分析实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环境化学及环境毒理学实验等实验课程。 ② 应用能力培养层次。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面对污染控制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验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实验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层次实验主要包括水处理、水环境系列实验。 ③ 创新能力培养层次。该层次以水科技创新实验为具体实验形式,实验内容从科研教学一线骨干教师承担的实际研究课题中选取,提出既有创造性又具可行性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学会设计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创新能力培养层次在基础能力培养层次、应用能力培养层次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和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层次清晰、层层相连、不断提高的实验教学体系,是培养时代所需的环境学科高级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在环境科技专门人才培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⑵ 实验教学模式发展:“双主”模式 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着重点是在“教”与“学”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创造一个既能起到教师指导作用,又能实现个别化交互与协作学习的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双主“模式”,既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实验教学不断发展的主要形式。 ⑶ 实验教学手段发展:科技创新实验 科技创新实验要求学生能直面复杂的技术问题,注重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的状态,养成独立思考和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学生经过查阅资料、提出实验方案、方案的讨论与确定、实验室试验、实验总结等过程,使学生经历“三个全面”的过程,即:经历一次全面的分析研究问题的过程,实验技能得到一次全面的锻炼、综合能力得到一次全面的提高。
实验教学内容发展: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发展迅猛,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实验教学内容跟上学科发展水平,促进学生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也是实验教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实验内容要体现内容新、难度适中和可操作性强,实现实验内容既体现学科的发展水平,又符合实验教学的规律与要求。通过不断开发实验项目、研制实验装置,更新实验内容,实现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2-4.实验教学总体情况 中心主要承担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校内相关6个专业的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实验教学工作。每年接纳各专业的本科生数约660人,2008年约为1.6万人时数,2009年达1.7万人时数,2010年达1.8万人时数。“中心”在学年面向全校开设水处理、水环境类实验的学科专业名称和学生数的情况如表1:
表1& 实验中心面向学科专业及学生人数(本科生)(年度)
实验人门数
实验人时数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农业资源与环境
水文水资源管理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农业水土工程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2-5.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 2-5-1.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按照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构建了“巩固基础、加强实践、发展创新”的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其特点是继承与创新并重,在保持传统实验教学优势和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科研资源,运用学生与教师合作的“双主”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实验教学成为层次渐进,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索过程。 2-5-2.创新实验体系建设 环境类科技创新实验,以教师研究课题为背景建设了16个实验项目,以研究型创新实验为具体形式,在科研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由重大科研项目衍生、适合本科生的子课题试验研究工作。目前,已有9位教授、副教授承担创新实验指导教师。国家、省部级的重大科研项目和实验室的各类先进仪器设备,成为培养和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摇篮和载体。
表2& 已实施的科技创新实验名称
实 验 项 目 名 称
垃圾渗滤液除臭技术探索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试验与研究
缺氧反硝化对难降解有机物生物降解特性研究
石化废水深度处技术研究
环境微生物高效降解细菌的分离、纯化和筛选
利用蟹、虾壳渣制备废水处理剂
微污染水源藻类生成和去除实验
城市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
污水处理NO2生成与机理的试验与研究
污水微生物电池技术
水处理中平板膜污染控制
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微污染原水中有机物去除研究
水动力条件和泥沙对水体水质过程影响的研究
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的试验与研究
采油废水化学生物组合净化处理技术研究
2-6.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科专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要求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改革、实验设备不断更新,而且也要求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断变革。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中心从实验技术、方法、手段和考核方法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施改革,与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时俱进。 2-6-1.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层次的改革与进步 根据“巩固基础、加强实践、发展创新”的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专业基础实验的主要目标是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数据处理知识、常规实验仪器与装置的使用,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 在具体的实验项目上,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和新理论、新技术的涌现,紧密结合
科研成果和重大工程实践,以及实验教学改革成果,研究开发适合学生实验的教学实验项目,自行设计与学科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实验教学装置,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能力提高的同时,掌握学科发展的动态,建立工程实践和学以致用的思维方式。如水处理实验已开发了20多项实验项目和装置。通过实验技术、实验方法和手段改进研制出来的各类实验项目,与兄弟院校共享实验技术、方法和手段的研究成果。 2-6-2.专业应用实验教学层次的改革与进步 专业应用层次实验由水处理实验实验等组成,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面对污染控制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验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验技术、方法和手段上,力争采用最新的实验技术、实验方法与手段,努力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具体的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上,根据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与科研成果和重大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同时,更注重实验项目的实际应用意义。实验教学中心经常组织中心人员进行实验技术、实验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讨论研究,鼓励教师和实验人员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出发,开发新的实验项目,改进原有的实验方案设计。对复合型强,知识面广的专业实验进行重新设计,提升为综合性实验,并列入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有依据地规范操作,标准运行,成为专业应用实验教学层次水平提升的重要步骤。同专业基础实验层次一样,通过实验技术、实验方法和手段改进研制出来的实验项目,与兄弟院校共享实验技术、方法和手段的研究成果。 2-6-3.科技创新实验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十分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能面对日趋复杂的环境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创新实验以教学科研一线的高水平骨干教师承担,每一个由不超过5名学生组成的创新实验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由科研项目衍生、适合本科生的子课题试验研究工作,着重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创新能力。目前,已有9位教授、副教授担任环境科技实验指导教师,大学生对参加创新基地项目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取得了一批大学生创新研究成果。 创新实验由学生查阅资料、提出实验方案、方案的讨论与确定、实验室试验和实验总结四个阶段组成。 (1)查阅资料、提出实验方案 这一过程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与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技术状况、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课题要求和实验室条件,提出具体的书面实验方案设计,包括提出实验工艺技术路线与实验装置、实验条件要求、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实验计划进度等。 (2)方案的讨论与确定 指导教师在对实验方案审议的基础上,与学生开展讨论。由学生介绍实验方案,指导教师根据可行性、实验室条件等因素对方案进行修正,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满足实验目的要求,在尊重学生思路和实验要求的前提下,确定实验方案。 (3)实验室试验 按确定的实验方案,在实验室由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必要的实验材料、搭置实验装置,开展具体的试验和测试工作。指导教师负责现场指导,解答学生试验中遇到的难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创造必要的条件,如分析条件、必要的设备材料等。 (4)实验总结 由学生自主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教师负责指导和答疑,这一过程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最终按要求撰写出实验研究报告。 整个创新实验使学生经历“三个全面”的过程,即:经历一次全面分析研究问题的过程,实验技能得到全面的锻炼、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学生在完成创新实验后取得相应的学分,其成果可以发表和参加竞赛。创新实验充分利用科研资源,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图2是环境科技创新实验运行的运行流程图
图1& 创新实验运行流程
2-6-4.实验考核方法 实验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以更主动、更积极的态度,通过各层次的实验教学过程,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实验过程的重要性、实验形式的多样性,须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来考核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质量。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应用实验的考核方法主要有; (1)实验过程的平时实验成绩; (2)实验报告的审阅评审成绩; (3)对实验的讨论与答辩成绩; (4)各种比赛、论文撰写及发表的成绩。 实验教学质量控制与考核由四个方面组成: (1)学校教学督导对实验教学随机抽查; (2)学院对实验教学的质量检查; (3)学生对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意见反馈; (4)实验教学中心定期抽查学生的实验报告,检查与控制学生的实验质量。 指导教师对学生整个实验过程的综合评价,在对研究项目取得成果的贡献程度,结合论文发表、大学生科技基金申请和结题、胡家骏科技奖评审和竞赛,专门设立了多元化的实验水平综合评价制度及操作方法。 3、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是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基础。多年来,实验教学中心一直注重实验教材的建设,学院制定了专业实验教材建设规划和使用要求。“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使用率已经达到100%。主要包括以下教材: (1)《大学物理实验》(周岚编写) (2)《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指导》(郑平编写) (3)《环境监测实验》(潘建民编写) (4)《环境工程仿真与自控》(姚重华编写) (5)《仪器分析实验》(刘志广编写) (6)《水质监测与分析》(潘建民编写) (7)《分析化学实验》(武汉大学编写) 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性教学教材选用机制,每学期教材的选用,由任课教师在前一学期期中提出申请,专业主任审核,分管院长批准后,报教务处订购。 根据专业教材建设规划和使用要求,我校专业教师也编写了一批教材、讲义和实
验实训指导书。将实验教学最新改革成果、学科新技术吸收进实验教材中。自主编写的实验教材及理论实验一体化教材如下: (1)《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室奚斌编写) (1)《环境科技创新实验》(实验教学讲义),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编写; (2)《综合实验指导书》(实验教学讲义),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编写。 此外,学院高度重视多媒体教学资料的建设,专业实验课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共有各类多媒体教学资料、光盘10种(套)。 学校图书馆不断加大环境类藏书的投资力度。每年订购国内外环境类期刊30余种。学校也很重视数据库资源的建设,以适应网络环境下师生的信息需求。目前购买了10多个大型的网络数据库,供全院教师、学生使用。教师、学生只需通过校园网上任何一台联网的计算机就能访问图书馆,方便、快捷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类型数据库,查询所需的数据文献资源。为教学、学习和科研提供参考。主要数据库有: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外标准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中国企业、公司及产品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 4、实验队伍 4-1.队伍建设 4-1-1.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 扬州大学十分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把本科教育质量作为形成“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教学工作,形成一支稳定的教学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实验技能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师队伍。长期规划主要是与国内、外知名大学接轨。&4-1-2.相关政策措施 为保证规划的实施,学校和学院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扬州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加大经费投入,设立教师专项培训基金,每年拿出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具有博士学位、学术造诣深厚、能引领本学科在前沿领域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能力的杰出人才”,“教授必须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任务的规定”,通过出国进修,国内学习交流,外聘,引进人员,聘任考核,奖惩等政策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学院明确规定,新引进的教师必须在实验中心工作一年,通过准备实验和听课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熟悉实验教学的基本过程和规范化操作程序,一年后通过考评确认合格后可承担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任
务。 4-2.实践教学中心队伍结构状况 4-2-1.队伍基本情况及组成模式 实践教学队伍由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助教研究生三类人员组成。实验教学实行“中心”统筹安排,各实验室负责具体落实。相同类型的课程合并为课程组,聘请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授作为课程组负责人;课程组负责人聘请课程主讲教师,负责实验课程的设计与全程教学;课程主讲教师确定助教研究生,经主讲教师培训后,协助主讲教师负责某一课程的实验教学、辅导与考核。每个课程组均有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并负责实验课程的准备与安排、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目前,“中心”现有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52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2人,实验教师4人,实验技术人员45人,具体组成和结构表14所示。 “中心”已经形成了一支学位、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
表3& 实验教师队伍组成与结构
4-2-2.培养培训优化情况&四年来,学院为落实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优化实验教学队伍,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从人才引进、出国进修、国内学习、攻读学位和参加各类实验教学和教材研讨会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先后从国外引进或从国内引进具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教师3人;派出5位教师到国外及香港等大学学习和进修;有4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其中3位获得硕士学位;有12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其中5位获得博士学位;组织国内外同行专家到院作学术报告,组织仪器开发商、经销商到我院举办培训班,五年来共20场(次)以上。&先后4人次参加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研讨会,每年有2人参加学校组织的实验仪器展销会。通过以上措施,实验教学队伍明显优化、实验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4-3.实践教学中心队伍教学、科研、技术状况 4-3-1.教风 学校和“中心”十分重视教风和学风建设。所有教师牢记“求是、求实、求新、求精”的校训,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乐于奉献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加强职业修养,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师风范;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教学工作,树立优秀典型,弘扬先进事迹。加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鼓励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实验教学工作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实验教学中心所有教学人员教学认真、工作负责,而且多年来没有出现任何教学事故和安全事故,得到学校、广大师生的好评,也获得了各种表扬和奖励。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形成了“敬业爱岗、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并以此整体带动了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4-3-2.教学能力和水平 中心坚持“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经典与现代”相结合,一方面通过人才引进、出国培训、国内进修等措施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注重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使实验教师的教学技术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近四年来,“中心”不断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改革,承担扬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7项(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5篇,其中实验教学研究论文6篇;出版教材3部。
表5& “中心” 教师近四年来承担的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项 目 名 称
水质工程学学精品课程建设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大学生创新理念与能力的培养
水污染控制工程精品课程建设
校企联合培养资源环境科学专业人才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给水排水工程特色专业建设
环境工程特色专业建设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课程& 计算机程序辅助教学方法研究
研究型实习模式的建构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大学生创新理念与能力的培养
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题型专业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4-3-3.科研技术能力和水平 “中心”教师在认真完成实验教学工作以外,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五年来,承担各类科研及开发项目10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含国家重点项目)(表13);发表科学研究论文80多篇。 表13& 实验中心教师近五年来承担的国家级项目情况
项 目 名 称
总经费 (万元)
项目批准号
城市低强度污染景观湖泊及关联河网多元生态水质改善与功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用于检测食品安全性的纳米检测材料与传感器-用于农药多残留免疫检测的纳米荧光探针及微悬臂梁免疫传感器
国家863计划专题课题
空气混合对水库蓝藻生长的胁迫作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同时硝化反硝化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对N2O排放影响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CFD模拟混合充氧技术控制水源水库富营养化与内源污染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
扬水曝气控藻技术优化研究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
景观水体生物自净功能强化水质改善集成技术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
镇域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示范工程研究
2006BAJ10B06-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
高效混合充氧技术控制水源水库藻类生长与内源污染研究
“863”项目子课题
固体有机废弃物高附加值资源化技术引进、创新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农业部948项目(子课题)
有机固体废弃物快速降解技术及原理研究
“863”项目子课题
4-3-4.成果应用 (1)“巩固基础、加强实践、发展创新”的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从2010年起就开始实施与应用;实践教学体系和管理模式已与部分高校交流。 (2)水污染控制技术等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让更多的学校了解扬州大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心”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充分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大的特点,将优质资源放到网上,实行共享。 5、仪器设备 扬州大学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实践教育中心校内平台共有800元以上设备1739台(套),总资产元。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23台(套),5~10万元设备28台(套),1~5万元设备205台(套),0.08~1万元1483台(套)。 扬州大学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实践教育中心仪器设备是长期以来国家、地方、自筹、科研等经费逐步投入积累的结果,尤其是近年来教师科研项目的增加,添置了大量的仪器设备,有力地补充了实践教学仪器设备的不足,起到了科研反哺教学的作用。同时,实践教育中心的资源条件也积极向师生开放,达到资源在校内共享,教学与科研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开机率,实现了教学、科研、科技服务的有机统一。 仪器设备明细见附表。 6、开放管理 鼓励开展专业实验选修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验、毕业论文、科研立项研究和各类竞赛等活动,主动吸引学生来参加科技活动和实验工作;设立一些专项基金,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科学研究的实验训练,鼓励创新。 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服务平台。在具体运行上,实验中心向全校公布能开出的实验项目和开课专业,教师提前向实验中心提交开课申请,由实验中心统一安排或在网上公开选课,任课教师按时到实验中心开课,并按要求对实验课单独进行考核。中心计划内教学任务必须服从总体教学计划安排,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加大开放力度,有条件的实验室要在时间和实验项目上尽量对学生、教师和社会开放,开放服务收入作为运行经费补助。 中心积极地与社会各界合作,利用中心的软硬件资源和优势,依据企业和科研院
所的不同需求,为他们提供实验操作培训和实验仪器的有偿使用,提高中心仪器和设备的利用率,扩大中心在周边地区的影响,提高中心的社会知名度。中心目前与江苏省环保厅、仪征石化、南京土壤环保研究所、江苏天雨环保集团、扬州汤旺城污水处理厂等单位建立了教学与科研合作关系,现已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实习基地,运行良好。 7、环境与设施 7-1.维护与运行 7-1-1.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学校和“中心”制订了一系列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和办法,如《扬州大学仪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扬州大学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扬州大学仪器设备和器材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和《扬州大学仪器设备和器材损坏赔偿管理办法》、《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技术学院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等,确保了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2)“中心”建立了仪器设备管理档案和计算机管理数据库,随时可以了解仪器设备的各种信息;每个实验室建立了“仪器设备使用登记簿”,随时可以了解仪器设备的去向和运行状态。 7-1-2. 仪器设备管理措施 (1)实验教学中心设立仪器设备管理员1名,协助中心主任管理中心仪器设备。 (2)仪器设备管理员建立中心仪器设备总账,并每年核查各实验室账物。 (3)固定资产做到账、物与数据库完全相符。 (4)新进设备及时入账。& (5)仪器设备及附件定位存放,仪器设备说明书等资料全部由各实验室负责人管理。 (6)根据每种仪器设备的特点分别建立了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仪器设备报废、外借等均需通过仪器设备管理员和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7)仪器设备的购置按以下程序严格进行,即每学期由各实验室主任根据实验教学需要,提交仪器购置清单,实验中心主任和副主任审核后提交仪器购置申报计划,交学校审批,最后经过学校招投标、定标,签合同购置。 (8)大型精密仪器实行专人管理,严格执行仪器使用登记制度。 (9)学生对本学期所用的仪器设备提前训练,教师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同时,每台仪器旁均放有塑封的操作说明,学生使用仪器时随时可以阅读,保证了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在95%以上。 (10)坚持八薄一卡制度,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实验教师和学生均实行登记制度。 7-1-3. 仪器设备维护维修经费保障 (1)学校专设仪器设备维修人员,小型仪器故障学校统一维修,大型精密仪器由经销商维修。 (2)维修经费主要由四个来源,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学校设备处每年用于维修的专项经费、从实验教学运行经费中划出一定经费用于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学院自筹经费以及从科研经费中筹集的经费,仪器完好率达95%以上。 7-2.实践教育中心环境与安全 近年来由于建设经费的投入特别是新校区的建设,实验室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专业实验室用房进行了合理的调整,达到每个专业实验室相对集中的要求。经过几次的调整,实验教学环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了实验室环境整洁,通风照明良好,水、电、气管道布置合理规范,实验室的操作室、仪器室、药品室、准备室等按要求分开设置,使实验室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规范,实验室的面积也有了增加,如水处理实验室调整为800多平方米的实验教学大厅,面貌焕然一新。结合实验教学中心网站的建设,开展资源共享,推进实验室的智能化工作,包括网络建设、实行智能化的多媒体实验教学等,使教学实验条件符合时代要求。 实践教育中心制订了《实验室安全工作规定》,选派一名教师任安全环保员,在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切实消除各种事故隐患,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验教学中心与各实验室实施专人安全负责制,各实验室责任人均需对实验室安全、环境卫生等负责。实验教学中心还安装了冲洗眼装置等学生实验安全事故紧急处理设施,配备了应急药品卫生箱,以防突发事件。实验室“三废”(废气、废液、废渣)备有收集桶,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实验室凡有害实验药品使用和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操作都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室噪声基本控制在小于65分贝。配有防火、防盗系统、通排风系统、酸碱药品专用柜,备有紧急喷淋、药品急救箱、不同废物回收和处理桶。有毒药品存放在专用保险箱内,钥匙由中心主任和管理员共同掌握。每个实验室都配有绿色植物和花卉,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环境的温馨,使实验室安全环保达标率为100%,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 实践教育中心各实验室都在醒目位置悬挂实验管理条例与学生实验守则,其中包括学生实验中注意的安全事项。每学期的第一次实验课,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环保教育,并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环保检查制度。每次在实验课前,对学生做安全教育是必备的内容。实验后检查设备安全,督促学生清洁实验室环境,强调培养安全与环境意识。 8、保障机制 8-1.开放运行情况 “中心”在保证实验课程各项目开出的基础上,为校内外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实验平台。 (1)基础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实行网上预约开放。 (2)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实行项目管理式开放。 (3)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实行预约培训式开放。 (4)创新基金项目与毕业实习实行选题评定式开放。 (5)机房实行全天候开放。 8-2. 管理制度 (1)“中心”制定了包括人员管理、经费管理、设备管理、教学管理、档案资料管理以及安全卫生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聘任和年终述职、评优等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平时成绩登记、实验考核方法、实验教学人员信息表、学生实验和开放实验报告等;仪器管理包括固定资产、低值耐用品及其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此外还有实验室工作日志、开放实验记录、借物与损坏仪器记录、安全与卫生记录、仪器使用记录等。 (2)“中心”建立了实验室开放管理细则,规定了实验室开放的程序与要求。 (3)学校和学院制定了本科生创新基金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明确了申报的具体要求、评审程序及考核指标。 8-3. 考评办法 (1)学校编制有“扬州大学本科教学实验工作评价考核表”,从组织管理、实验纪律、学风、教风、实验质量等方面对实验教师和学生进行考核。 (2)校教务处和学院每学期开展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活动,每年评选优秀课堂教学质量奖,考核结果合格者续聘,并作为职称晋级和年终业绩奖励的重要依据。 (3)“中心”制定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综合评价办法,由学生和任课教师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进行考评,考核结果合格者续聘,也作为职称晋级和年终业绩奖励的重要依据。 8-4. 质量保证体系 由“中心”主任、副主任、室主任以及教学督导组成员通过听课、检查学生实验报告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监督教师实验教学情况,通过制定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严格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完善实验教学中心的质量保证体系。 (1)实验教学队伍保障体系。从选聘教师开始,选择工作责任心强,教学科研
实践经验丰富,热爱实验教学,治学严谨,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教师承担实验教学任务。通过集体备课,传帮带等来提高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2)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每学期采取在校学生、毕业生、助教研究生和教师综合问卷、跟踪调查、座谈和教学检查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并及时向师生反馈和沟通有关问题,进一步改进实验教学。 (3)实验教学改革评价体系。“中心”专门制订了实验教学改革条例及其评价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同时,每学期专门召开一次实验教学研讨会,总结实验教学改革经验,提出改进意见,确保实验教学的各项改革。 (4)实验教学过程保障体系。由学院教学委员会讨论和修订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院教学督导组和院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实验教学具体情况,并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信息,指导教师进一步搞好实验教学和教学改革。 (5)仪器设备安全操作及维护保障体系。学生利用实验室的开放时间,结合网上仪器设备的操作视频,熟悉和掌握相关仪器的性能、用途和实际操作过程,经实验教师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同时,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及相关实验教师定期检查仪器设备,及时加以保养和维护,以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8-5. 运行经费保障 学生实验每年实验耗材经费均由学校逐年拨给,创新性实验由创新基金提供经费,教师科研测试由教师科研经费开支。 (1)校财务处每年按实验课人时数拨发实验教学运行经费,用于实验药品和耗材购置以及仪器维护维修,每年拨款约20万元。 (2)扬州大学和环境学院均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对创新性实验项目给予适当资助,年资助经费约5万元。 (3)中心实验教学所需仪器主要由扬州大学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等购置。 (4)教学科研兼用仪器设备由科研经费和相关专项经费购置。 9、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9-1.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制定并实施《扬州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管理办法》,规范实践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逐步建立实践基地资格认定制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建立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关系,加强互惠互利,加大实践基地建设及管理的经费投入,加大优秀实践基地的建设及培育力度。 《扬州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后附。 9-2.实践条件形式和内容 实践教育中心的任务是通过教学环境与实践的结合,将工程实践、设计、革新及生产技术的概念融合于工程教育的各个层面,使中心成为一个融教学、研究和实践为一体、实现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互动的具有临床模式的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培养适应化工企业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 实行“3+1”本科培养模式,本科4年内将分多次赴企业现场实践和学习,将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主完成企业认识实习、工厂生产实习、企业学习或设计院学习和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中心实践条件的建设除包括校内工程实践中心建设外,还有配套的企业实习基地建设和工程实践内涵建设。 1.企业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以天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联盟企业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将在各相关工种为学生提供多种化工生产过程的操作岗位,使学生了解工艺流程、设备、测量和控制系统,熟悉工厂生产装置、运行管理、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参与企业一定规模的技术改造或新系统建设项目的立项-设计-工程施工-试车全过程,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新产品开发和设计。根据企业生产的技术改造、新建项目及其相关的研究开发需要,由学校和企业(或设计院)共同选定合适的设计题目提供、指导学生完成相关设计任务。使高校与企业、市场紧密稳定地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考核,确保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形成企业工程实践教育墓地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充分满足学生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2.工程实践内涵建设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将加强校企合作,引入现代企业理念和管理模式,与合作高校共同制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践条件建设规划,共同进行企业学习阶段实践环境设计、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企业文化氛围建设等,努力营造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氛围。编制教育中心各实践环节教学基础文件,开发、研制校企结合的实训实习讲义、指导手册等,进行模块化、实境化、项目导向化等实训实习教学改革,构建校企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育中心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聘请企业专业技术骨干参与实践课教学与管理。完善学生实训实习管理制度,与高校共同制定学生实训实习评价标准,共同建立与企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根据全面合作协议,天雨环保集团2012年10月开始筹建工程教育中心实践基地。工作内容主要围绕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各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企业实习实训方案进行。 环境工程和给排水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拟培养应用型和设计型工程师,实行“3+1”以及“3+1+0.5+1.5”本科及本硕连读培养模式,本科4年制,硕士2年制。全部教育过程实行工程项目为中心的“工程教育不断线、创新实践全贯通、企业实训作铺垫、工程设计进院所”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科4年内分多次进企业现场实践和学习,1-3年级达到0.5年,4年级上半学年到企业学习(0.5年),4年级下半年在学校+企业院完成结业设计工作,在学校进行答辩。 培养方案规定,实行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建立校企合作联盟,学校选择研发能力较强的科技人员作为校内导师,同时,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设计院设计师作为校外导师。成立由教师、企业界专家共同组成的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修订教学计划、审定教学大纲、监督教学过程等。 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安排进行企业培养阶段工作,在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墓础上,与天雨集团企业人力资源部及导师共同商量确定在每个企业的具体实施方案,学生以一个企业为主分阶段进行培养。培养内容有五个部分,共18学分,分别为:企业认识实习(2.0学分)、工厂生产实习(8.0学分)、企业学习(4.0学分)、毕业设计(2学分)。
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建设目标 以培养高级应用型卓越给水排水和环境工程师为总体目标,建设扬州大学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实践教育中心,建成贴近工程实际的实验实训条件,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建成贴近学科发展前沿的科研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传承专业传统,建成特色研究与实训平台,培养学生个性思维。 建设思路 建成贴近工程实际的实验实训条件,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传授学生成熟知识和专业技能。建成具有一定规模,与实际工程吻合,能正常运行,并便于进行各种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给水排水工程系统和环境工程系统。目前的实验实训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模型化,将实际工程系统简单化、小型化,缩小安装到实验室中,只能参观、进行脱离实际的演示,所进行的实验也是简单化、程式化的验证,脱离了工程实际;另一种是现场化,即将学生带到实际工程中走马观花地参观,实际工程不允许学生有亲自动手实训的机会。这两种现象均布具备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条件。 建成贴近学科发展前沿的科研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拓展学生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能力。建成功能比较完备、手段比较先进的水质、固废、空气和噪声等环境领域的监测与研究的通用仪器设备平台,为学生开展本学科领域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创造基本条件。实验室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是不同时期逐步添置的,不系统、不完备,不少已过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距甚远,难以承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制约了卓越人才计划的实施。 传承专业传统,建成特色研究与实训平台,培养学生个性思维。给水排水工程和环境工程专业办学近三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充分提炼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建成工业废水处理、富营养化水处理、城市水环境水质改善等特色研究系统,依托特色研究系统,规划构建具有明显学校特色的实训平台,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够关注社会发展,捕捉社会需求,善于发现、凝练、解决企业重大工程问题的能力。
主要建设内容(含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1.以打造品牌专业为目标,实施重点专业建设 按照“适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突出创新人才培养特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建设的需要,我院重点建设学校和中央财政支持的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2个工科专业专业,同时建设由地方财政支持的资源环境科学、海洋环境科学等2个专业,使之成为全省品牌特色专业,以此带动重点建设专业所在专业群各专业的发展,全面提升我院整体专业建设水平,实现在国内同类院校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2.以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遵循课程的工具性、基础性、专业性、职业性、时代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等原则,结合工程领域和技术领域的职能要求,参照相关的资格标准,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在系统化过程中,重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研发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以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其它专业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
通过实施课程建设工程,到2014年,建设1门国家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10门特色网络课程;与企业合作,编写5部以上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优质教材。 3.以凸显办学特色、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目标,完善实践教学条件的体系化建设,将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成为高校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典范 一是重点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使实践教学条件在教学功能上形成体系化: 以提高面向先进水处理行业、现代环境保护领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导向,在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方面,坚持“先进性、实用性和多元化”的建设原则,即坚持教学仪器设备技术的先进性、实践教学管理理念的先进性、实践教学手段先进性和实验实训场所的基础建设的先进性;坚持追求设备教学功能的实用性、生产性实训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用性、实训场所分布格局的实用性;遵循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规律,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构建从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从生产性实训到创新能力培养的“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使实践教学条件在教学功能上形成体系化。到2014年,分阶段建设以专业理论验证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要功能的实验室12个,以仿真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为主要功能的实验室9个,以真实工作环境的岗位适应性训练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实验设施3个,以突出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要功能的创新实验室2个和以顶岗实习为主要功能的校外实习基地6个,形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工程训练中心。 二是重点加强生产性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把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成为高校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典范: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突出生产性实训是高等工科院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点。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实现生产性实训的最有效的途径,不但有实际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而且还有丰富的工程训练载体、企业化管理制度和工程实施理念,是实现实践性教育、理论结合结合实际、培养工程理念的有效途径,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环境学院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生产性教学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学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提高校内实践性教学课时比例为目的,以实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教学和生产双功能定位为原则,全面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以生产实践为特征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实现理论、实践教学的双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新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一批符合专业建设目标、紧贴专业建设实际、实践与教学一体化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项目建设过程
中,将重点在以产权连结为纽带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双向嵌入”式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企业化的运作、教学和经营双重功能的发挥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凸显我院办学特色的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的道路,成为高校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典范。 加大与企业开展“双向基地”建设的力度,使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成为我院学生实训和教师实践锻炼的基地,使我院成为企业的职工培训、技术和产品研发基地,同时,充分发挥辐射作用,使我院成为区域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中心、新技术与新工艺推广促进中心、中小企业产品研发中心,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4.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目标,培养一批“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把教师作为办学的主体,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强化教授上讲台制度,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采取引进和培养的办法,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配置和建设专业课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技能课教师三支教师队伍。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按照因需施教的原则重点开展专业带头人的专业管理和设计能力培养、骨干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培养、专业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能力培训、兼职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建立一套比较有效的教师职业实践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推进机制,努力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的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 积极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师业务培训工程。通过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系级业务培训等形式,不断加强对中心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教育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的培训,提高教学能力。二是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工程。建立每三年一轮的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制度,每人考取一种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国内外专业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教育能力,进而提高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能力。三是重点专业名师带动工程。通过引进校外名师,大力培养校内名师,为每个重点专业引进和培养1-2名在业内有影响力的技术大师、专家学者,带动重点专业的课程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到2014年,争取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引进和培养“双师型”专业带头人6-8人,骨干教师12-18人,安排10-20人次教师参加双师素质培养培训,其中境外培训5-8人次,每年聘请3-5名大师级学者做特聘专家,每年聘请20名以上工程技术专家或业务骨干做兼职教师。
5.以先进办学理念为指导,重点创新以生产性实践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适应社会多样化、多类型的需求,满足社会的需求是人才培养的一个前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按照“以胜任工作岗位需要为目标,以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培养标准”的原则,以2个重点建设的专业为抓手,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 “订单培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重点创新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环境工程、给水排水等工科专业,充分利用工程训练中心,积极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其运行机制,完成《环境类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研究》、《工科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教学改革项目。环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等理科类专业,要积极推行校企合作的工程理念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总结经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有效途径,完成《工科学院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学改革项目。经理论研究与实践,形成符合本院各专业和行业特点的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带动我校其它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不断探索实践教学规律,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在重点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完善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评价“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运行体系。 以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为目的,大力开展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抓好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确保实训实习质量。为此,关键要“围绕一个中心、明确双方责任、做好三项工作、实现四方共赢”。即围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明确学校和实习企业双方的责任,对学生实行双重管理,共同制定实习任务书,做好顶岗实习任务下达、实习全过程管理、实习成绩考核与评价三项工作,最终达到学生、教师、学校和企业共赢的目的。通过专业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改革,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把“以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的要求切实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最终提高学生胜任岗位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6.以扩大服务领域,增强辐射能力为目标,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依托重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资源,发挥我校江苏省环境类专业人才培训考核基地作用,面向江苏地区(特别是苏北苏中地区)水务和环境保护开设培训项目。积极开展面向社会、企业的应用技术研究与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等科技服务,努力把我院打造成本省有较强实力的技术研发中心。每年完成产品研发或技术创新项目不少于5个。开展技能鉴定、社会培训不少于1.8万人次,把我院建成省内一流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 充分利用我院专业建设的优质资源,积极开展对区域内职业院校的师资培训,把我院建成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每年开展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不少于200人次。 7.以实现 “内”、“外”有机结合为抓手,促进基地建设共享教育资源 实践教育基地重要作用:一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于校园环境的实践教学场地或环境;二是提供专业技能训练所需的现场设备、师资或其他条件;三是为学生提供就业前企业实际工作的全方位预演。为此“中心”努力寻找联系企业部门与专业之间的关系纽带将“产”与“学”联系起来,并充分发挥这条纽带的作用。充分利用政府、行业协会、专业管理委员会、企业等部门与市政环保管理部门、设计院、工程公司开展合作。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另一方面为企业和社会输送适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的机会。其建设的思路和内容如下: 8.以利用国际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为目标,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扩大我院工程教育办学特色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在国际上的影响。 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顺应中国加入WTO后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充分利用境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特别是与韩、日合作办学,扩大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到2014年,境外实习学生5名以上,与境外学校互派留学生3-5名。 做好外籍教师的聘请工作,加大与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教育机构的联系,使来院执教外教稳定增加。聘请执教1年以上的外籍教师2-4名。
联合制定的校内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1 培养目标
本实践教育中心面向给水排水工程和环境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化学、力学、工程制图、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牧光互补形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