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与非晶体和非晶体与非晶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规律有何差异?产生该差异的原因

& 比热容的概念知识点 & “(2012o辽阳)小红在探究砂石和水的吸...”习题详情
11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7.5%
(2012o辽阳)小红在探究砂石和水的吸、放热性能时,采用如图甲和乙所示的装置.(1)本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砂石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2)小红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为200g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的时间,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将图乙中水加热后的温度填写在下表的空格处.
物质名称&加热前温度/℃&加热后温度/℃&加热的时间/min&水&24&&2&砂石&24&274&2&根据表中的数据,结合水的比热容,小红计算出砂石的比热容为0.84×103&J/(kgo℃).(3)小红查比热容表发现,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o℃).通过实验得到砂石比热容与砂石真实比热容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砂石、水与周围环境的温差相差较大,导致热损失不同&.(4)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转换法”.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也采用了这个方法的是AB&.A.利用木块被碰撞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物体动能的大小B.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C.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对比D.串联电路中,等效电阻与各串联电阻之间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12-辽阳
分析与解答
习题“(2012o辽阳)小红在探究砂石和水的吸、放热性能时,采用如图甲和乙所示的装置.(1)本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____.(2)小红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为200g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的时间,将实验...”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实验中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加热器放出热量的多少,即砂石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2)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以及液面的位置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根据Q=cm△t以及水和砂石吸收的热量相等即可求出砂石的比热容;(3)热量损失不同,导致温度的变化量存在较大的误差;(4)物理学研究方法有:“类比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等.
解:(1)实验中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砂石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2)根据图示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74℃,因此水加热后的温度为7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加热时间相同,则水和砂石吸收的热量相同,因此由Q吸=cm△t可得:Q水吸=Q砂吸c水m△t水=c砂m△t砂石c砂=△t水△t砂c水=74℃-24℃274℃-24℃×4.2×103J/(kgo℃)=0.84×103J/(kgo℃).(3)根据数据可知,砂石加热后的温度远远高于水加热后的温度,即砂石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大,热损失就多,导致温度的变化量测量不精确,所以通过实验得到砂石比热容与砂石真实比热容之间存在差异.(4)A.利用木块被碰撞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物体动能的大小,是将动能的大小转换为木块移动的距离,因此该实验应用了转换法,符合题意;B.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将其转化为力的形变,因此利用了转换法,符合题意;C.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对比,采用的是类比法,不符合题意;D.串联电路中,等效电阻与各串联电阻之间的关系,采用了等效替代法,不符合题意.故选AB.故答案为:(1)砂石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2)74;0.84×103;(3)砂石、水与周围环境的温差相差较大,导致热损失不同;(4)AB.
考查了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吸热公式Q=cm△t的灵活应用以及一些常用的物理学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2012o辽阳)小红在探究砂石和水的吸、放热性能时,采用如图甲和乙所示的装置.(1)本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____.(2)小红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为200g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的时...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2012o辽阳)小红在探究砂石和水的吸、放热性能时,采用如图甲和乙所示的装置.(1)本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____.(2)小红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为200g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的时间,将实验...”主要考察你对“比热容的概念”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比热容的概念
与“(2012o辽阳)小红在探究砂石和水的吸、放热性能时,采用如图甲和乙所示的装置.(1)本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____.(2)小红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为200g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的时间,将实验...”相似的题目:
[2015o乐乐课堂o练习]&&&&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质量是10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0℃吸收的热量质量是10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质量是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质量是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0℃吸收的热量
[2015o乐乐课堂o练习]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o℃),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1g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0℃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1kg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0℃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1g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1kg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015o乐乐课堂o练习]干泥土的比热容是0.84×103J/(kgo℃),其意义是(
)1g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0℃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质量为1kg的干泥土温度升高(或降低)10℃吸收(或放出)热量质量为1kg的干泥土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热量质量为1g的干泥土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热量
“(2012o辽阳)小红在探究砂石和水的吸...”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2006o青岛)小组成员想到: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成液体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呢?
物质&熔化时间/min&冰&12&萘&5&他们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了100g的冰和萘,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并用表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1)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质量&&&&的不同晶体熔化成液体时吸收的热量是&&&&的.(2)通过查找资料,他们知道为了表示晶体的这种性质,物理学中引入了熔化热这个物理量.仿照比热容的定义,可知:&&&&的某种晶体熔化成同温度的液体时&&&&的热量,叫做这种晶体的熔化热.用字母λ表示.(3)他们还查得:冰的熔化热为3.35×103J/kg,请你算出:烧杯中的冰从图中的0℃加热到100℃共吸收多少热量?
2(2012o辽阳)小红在探究砂石和水的吸、放热性能时,采用如图甲和乙所示的装置.(1)本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2)小红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为200g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的时间,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将图乙中水加热后的温度填写在下表的空格处.
物质名称&加热前温度/℃&加热后温度/℃&加热的时间/min&水&24&&2&砂石&24&274&2&根据表中的数据,结合水的比热容,小红计算出砂石的比热容为&&&&J/(kgo℃).(3)小红查比热容表发现,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o℃).通过实验得到砂石比热容与砂石真实比热容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4)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转换法”.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也采用了这个方法的是&&&&.A.利用木块被碰撞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物体动能的大小B.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C.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对比D.串联电路中,等效电阻与各串联电阻之间的关系.
3(2010o济南)小刚班的同学准备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1)在准备实验器材时,应选择&&&&的两个酒精灯.(2)在此实验中,液体吸收的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来比较的.(3)其中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组别&液体&质量/g&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1&水&200&25&40&13′30″&煤油&200&25&40&6′30″&2&水&200&25&40&12′10″&煤油&200&25&40&5′45″&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他们得出的结论是:&&&&.(4)使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却发现,第1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为了测定某种合金材料制成的球形工件的比热容,可以先将工件均匀加热到不同温度,然后将其置于0℃的大冰块上,分别测出工件陷入冰中的深度h,如图所示.己知:当工件初始温度分别为t1=75℃和t2=100℃时,对应工件陷入冰中的深度分别为h1=13.6cm,h2=16.7cm,球的体积V球=43πr3,工件的密度约为冰的3倍.设实验过程中环境温度恒为0℃,不计热量损失.冰的熔解热λ=3.34×105J/kg.试求该材料的比热容C.
2干燥的泥土比热容为0.84×103焦耳/(千克o开),受潮含有水分后,其比热容为1.26×103焦耳/(千克o开).则这堆泥土所含水分的百分比是(  )
3横河实验学校九年级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沙子和水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200g的沙子和水加热、他们绘制出沙子与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o℃)、加热时酒精灯平均每分钟消耗0.8g酒精、那么请问:(1)图中a图和b图哪个是沙子吸热升温的图象?为什么?(2)请根据图象说出水在受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3)加热满2min时,水吸收了多少热量?(4)给水加热持续了10min时间,共消耗了多少酒精?这些酒精如果完全燃烧将放出多少热量?(5)试求出沙子的比热容.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2012o辽阳)小红在探究砂石和水的吸、放热性能时,采用如图甲和乙所示的装置.(1)本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____.(2)小红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为200g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的时间,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将图乙中水加热后的温度填写在下表的空格处.
{[物质名称][加热前温度/℃][加热后温度/℃][加热的时间/min][水][24][][2][砂石][24][274][2]}根据表中的数据,结合水的比热容,小红计算出砂石的比热容为____J/(kgo℃).(3)小红查比热容表发现,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o℃).通过实验得到砂石比热容与砂石真实比热容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____.(4)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转换法”.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也采用了这个方法的是____.A.利用木块被碰撞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物体动能的大小B.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C.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对比D.串联电路中,等效电阻与各串联电阻之间的关系.”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2012o辽阳)小红在探究砂石和水的吸、放热性能时,采用如图甲和乙所示的装置.(1)本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____.(2)小红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为200g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的时间,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将图乙中水加热后的温度填写在下表的空格处.
{[物质名称][加热前温度/℃][加热后温度/℃][加热的时间/min][水][24][][2][砂石][24][274][2]}根据表中的数据,结合水的比热容,小红计算出砂石的比热容为____J/(kgo℃).(3)小红查比热容表发现,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o℃).通过实验得到砂石比热容与砂石真实比热容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____.(4)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转换法”.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也采用了这个方法的是____.A.利用木块被碰撞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物体动能的大小B.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C.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对比D.串联电路中,等效电阻与各串联电阻之间的关系.”相似的习题。人体着装部位间皮肤冷感受之差异性研究―体表温度动态变化的过程分析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人体着装部位间皮肤冷感受之差异性研究―体表温度动态变化的过程分析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人体着装部位间皮肤冷感受之差异性规律是隔热防寒服等服务服装设计的基础,利用一种着装温度舒适性感觉计测的新方法,实时监控测试研究了着装人体不同身体部位在受到同样程序的冷刺激时皮肤温度随时序的变化过程,并运用Smirnov检测分析了主要身体部位对冷刺激导致的皮肤温度动态渐变规律。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知识点 & “(13分)某探究小组同学用金属铝分别与稀...”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13分)某探究小组同学用金属铝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方法研究金属与不同酸反应的差异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药品:2. 0moL/L盐酸、4. 0mol/L盐酸、2 .0mol/L硫酸、4.0mol/L硫酸,质量和相同的铝片和铝粉(金属表面氧化膜都已除去);每次实验各种酸的用量均为50. 0mL,金属用量均为9. 0g。(Ⅰ)甲同学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实验及其现象如下:反应进程(分钟)12515204.0mol/L盐酸少量气泡较多气泡大量气泡反应剧烈反应结束2.0mol/L硫酸无明显现象极少量气泡少量气泡4.0mol/L硫酸无明显现象少量气泡有比较连续的气泡请回答:(1)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反应1~15min内,铝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其原因是 & &。(3)以上探究铝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速率有差异,你认为其原因有哪些可能?请提出你的假设(说出2种可能): &。(Ⅱ)(1)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温度控制为25℃和35℃)。请你根据实验目的帮助该同学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用量:酸均为50. 0mL、铝为9. 0g过量):实验目的实验编号温度金属铝形态盐酸浓度/mol?L-11. 实验①和②探究盐酸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2. 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3. 实验①和④探究金属规格(铝片、铝粉)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①25?C铝片4. 0②&&&③&&&④&&&(2)右图为实验①的“H2—t”曲线图,若上述反应浓度减少一倍,速率是原来的1/2;温度每升高10 ℃,反速率是原来的2倍。请在答题卡的座标中画出实验②和实验③的“H2—t”曲线图。&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0-中山一中、翠园中学、宝安中学高三联考化学试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13分)某探究小组同学用金属铝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方法研究金属与不同酸反应的差异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药品:2. 0moL/L盐酸、4. 0mol/L盐酸、2 .0mol/L硫酸、4.0mol/L硫...”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3分)某探究小组同学用金属铝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方法研究金属与不同酸反应的差异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药品:2. 0moL/L盐酸、4. 0mol/L盐酸、2 .0mol/L硫酸、4.0m...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13分)某探究小组同学用金属铝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方法研究金属与不同酸反应的差异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药品:2. 0moL/L盐酸、4. 0mol/L盐酸、2 .0mol/L硫酸、4.0mol/L硫...”主要考察你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而进行实验探究和计算.具体来说,可分为两块.一块是根据问题情景,结合可能含有的某物质的特性,利用所称取的样品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并分析得出用来计算所取样品中某物质质量的气体、沉淀等特殊物质的质量.另一块是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该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综合计算.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兼计算题的形式,给出有关的信息提示和相关数据,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然后让学生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该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综合计算.题型主要是实验探究题兼计算题的综合题型.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赏析问题情景,找到实验探究的反应原理,以及计算所要用到的数据;再根据实验的反应原理,利用所称取的样品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该样品中某一成分的质量;然后,将所求的该成分的质量除以所取样品的质量,再乘以100%,得出所要探究的物质中该成分的含量;进而推算出其它成分的含量.
与“(13分)某探究小组同学用金属铝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方法研究金属与不同酸反应的差异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药品:2. 0moL/L盐酸、4. 0mol/L盐酸、2 .0mol/L硫酸、4.0mol/L硫...”相似的题目:
镁带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会产生一些灰白色固体(以下简称A样品).为了弄清A样品的成分,小明、小亮、小红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实验与探究小明:(见图1)用分析天平称取三份经砂纸打磨的镁带,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待燃烧产物冷却后,称重.相关数据见下表反应前镁带的质量反应的固体产物的质量第一次2.4046g3.8854g第二次2.4024g3.8839g第三次2.4063g3.8857g分析:2.4024g&Mg在足量纯氧中燃烧,理论上应生成&&&&g&MgO.结合表中数据,可推断A样品中,除MgO外&&&&(填“存在”或“不存在”)其他物质.小亮:(见图2)取少量A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出现白色沉淀,微热,发现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此气体是&&&&(填化学式);继续加足量水,仔细观察发现试管中除白色沉淀外,还有极少量的黑色不溶物.小红:(见图3)先用足量的红磷做燃烧实验,冷却后,打开止水阀,结果发现烧杯中的水倒流入广口瓶中,倒流入的水的体积与广口瓶容积之比约为&&&&,此时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关闭止水阀,取出连带橡皮塞的燃烧匙,迅速塞上备用橡皮塞,向燃烧匙中加入镁带并引燃,取下备用橡皮塞,将燃烧匙迅速插入瓶中,并将橡皮塞塞紧,发现镁带继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冷却后,打开止水阀,结果发现烧杯中的水依然倒流入广口瓶中.小红的结论是&&&&.交流与思考(1)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假如镁带未用砂纸打磨,则会不会给他的分析结果带来影响?请简述理由.(2)综合上述探究,尝试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有关化学方程式.(3)若m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n克固体,则消耗O2的质量为&&&&克.(此小题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计算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忽略不计)&&&&
现有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H4NO3、Fe(NO3)3、BaCl2、FeCl3和CaO,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如图所示进行试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试根据试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1)产生的气体C是(写化学式)&&&&;(2)溶液E中的溶质是(写化学式)&&&&;(3)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有(写化学式)&&&&;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有(写化学式)&&&&;(4)写出过程3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割.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钠的密度是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钠的熔点是97.81℃,沸点是882.9℃.将钠跟氧气混合加热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钠跟C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单质碳.小刘同学用图A装置做钠跟氧气反应实验,观察到生成物中出现黑色固体.(1)该黑色固体是&&&&(填化学式).(2)为了探究黑色固体成分,小刘同学进行了反应中CO2来源的探究:猜想①:CO2来源于空气;猜想②:CO2来源于酒精燃烧的生成物.在上述两种来源中,&&&&(填序号)是CO2的主要来源.(3)用图B和C装置实验的目的是&&&&.
“(13分)某探究小组同学用金属铝分别与稀...”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用如图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某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改变值,就能达到目的(样品中其他成分遇盐酸不产生气体).下列措施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  )
2乌鲁木齐市的冬季,大雪覆盖地面,给交通带来不便.撒融雪剂可以使雪很快融化,有效的缓解交通压力,请回答:(1)冬季清雪,除使用融雪剂融雪外,还使用除雪车铲雪,除雪车的铲斗是用锰钢制造的,锰钢属于&&&&.A.合成材料 B.合金&&C.金属材料&&D.化合物(2)某种融雪剂可能是由NaCl、CaCl2、CuSO4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小明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根据以上实验,请你推断:(i)该融雪剂一定不含有&&&&,一定含有&&&&(填化学式).(ii)写出第Ⅱ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iii)第Ⅲ步操作名称是&&&&.(iv)融雪剂的大量使用会给环境带来一些危害.请你写出融雪剂对环境的一种危害或提出道路除雪的一条合理化建议&&&&.
3我国著名的闽籍制碱专家侯德榜,在纯碱制造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氯化钠等杂质,化学兴趣小组欲对某品牌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试验.资料摘要:Ⅰ.碳酸钠和氯化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Ⅱ.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碱石灰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方案一]样品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1)样品与氯化钙溶液的反应实验(杂质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一定量纯碱样品配成溶液后,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分析滴加的CaCl2溶液要过量的原因:&&&&;(3)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把获得的沉淀物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利用沉淀物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为91%.如果不洗涤沉淀物会造成测定结果大于91%,这是因为&&&&.[方案二]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铁架台略去)和试剂,通过测定样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盐酸的挥发性且每步反应或作用都是完全的).(4)打开止水夹K,先对装置A和B(已连接)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以排尽装置A和B中含有的&&&&,再接上装置C和D.(5)关闭止水夹K,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杂质不与盐酸反应),装置A中样品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6)待装置A中的反应结束后,再一次打开止水夹K,继续往装置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根据&&&&&定律,装置&&&&(填标号)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产生CO2的质量,由此计算出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若没有装置D,将会使测定结果&&&&(选填“偏大”或“偏小”).
该知识点易错题
1某市一家大型化工厂处理同收含铜废料的生产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流程(2)中与铜元素有关的化学方程式:&&&&.(2)操作a的名称是&&&&,溶液甲呈&&&&色.(3)为达到回收铜的目的,流程(3)中加入的试剂X为&&&&(填物质符号).浅绿色溶液中主要含有的微粒有&&&&(写出微粒符号).(4)工业生产中该流程(4)有何缺点?&&&&.
2维生素C(简称Vc)又名抗坏血酸,某兴趣小组对Vc开展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关问题:探究一:探究的Vc酸碱度和热稳定性.实验:取数片Vc片溶于水,向其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红色,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结论:Vc的水溶液呈&&&&性,Vc受热&&&&(选填:稳定或不稳定)探究二:课题:探究不同果汁和蔬菜汁中的Vc含量.查阅资料:Vc能与碘反应,可用碘的淀粉溶液测定的Vc含量.实验: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蓝色碘的淀粉溶液,分别滴加黄瓜汁、白菜汁、苹果汁、梨汁和0.04%的Vc溶液,边加边振荡,直至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滴入汁液的滴数.
汁液名称&黄瓜汁&白菜汁&苹果汁&梨汁&0.04%的Vc溶液&汁液滴数&14&11&12&18&5&结论:分析上表,可知果汁与白菜汁中Vc含量最高的是&&&&.反思: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不会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A、每次实验所用的果汁颜色不同.&B、量取的被测物质的体积不同.C、试管的大小不同.&&&&&&&&&&&&&D、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
3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展开个探究.(1)他们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排水法收集到个一瓶气体,按右图装置探究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过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②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n如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60℃即可燃烧),按图示装置连接仪器,然后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玻璃棒的作用为&&&&;③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现象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注:白磷与红磷燃烧的产物、现象均相同)④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如,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c.从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_;⑤根据a、如、c三个数据计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已知C=60ml&n如&n如a=10ml,如=15ml,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实验反思】①组内成员小张对“实验前集气瓶里要装进适量a&n如体积的水”非常不理解.咨询个组长小明之后,他终于明白“a&n如体积的水”的作用,其一是为个加快④步骤中集气瓶的冷却速度;其i则主要是&&&&.②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的实施和实验现象的出现,会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大于理论值的是&&&&.A.装置气密性不好&n如&n如&n如&n如&n如&n如&n如&n如&n如&n如&n如&n如&n如如.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a&n如体积的水C.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n如&n如&n如&n如&n如&n如&n如D.用红磷代替白磷(红磷在260℃即可燃烧)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3分)某探究小组同学用金属铝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方法研究金属与不同酸反应的差异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药品:2. 0moL/L盐酸、4. 0mol/L盐酸、2 .0mol/L硫酸、4.0mol/L硫酸,质量和相同的铝片和铝粉(金属表面氧化膜都已除去);每次实验各种酸的用量均为50. 0mL,金属用量均为9. 0g。(Ⅰ)甲同学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实验及其现象如下:反应进程(分钟)mol/L盐酸少量气泡较多气泡大量气泡反应剧烈反应结束2.0mol/L硫酸无明显现象极少量气泡少量气泡4.0mol/L硫酸无明显现象少量气泡有比较连续的气泡请回答:(1)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2)反应1~15min内,铝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其原因是________。(3)以上探究铝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速率有差异,你认为其原因有哪些可能?请提出你的假设(说出2种可能):____。(Ⅱ)(1)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温度控制为25℃和35℃)。请你根据实验目的帮助该同学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用量:酸均为50. 0mL、铝为9. 0g过量):实验目的实验编号温度金属铝形态盐酸浓度/mol?L-11. 实验①和②探究盐酸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2. 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3. 实验①和④探究金属规格(铝片、铝粉)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①25?C铝片4. 0②③④(2)右图为实验①的“H2—t”曲线图,若上述反应浓度减少一倍,速率是原来的1/2;温度每升高10 ℃,反速率是原来的2倍。请在答题卡的座标中画出实验②和实验③的“H2—t”曲线图。”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3分)某探究小组同学用金属铝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方法研究金属与不同酸反应的差异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药品:2. 0moL/L盐酸、4. 0mol/L盐酸、2 .0mol/L硫酸、4.0mol/L硫酸,质量和相同的铝片和铝粉(金属表面氧化膜都已除去);每次实验各种酸的用量均为50. 0mL,金属用量均为9. 0g。(Ⅰ)甲同学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实验及其现象如下:反应进程(分钟)mol/L盐酸少量气泡较多气泡大量气泡反应剧烈反应结束2.0mol/L硫酸无明显现象极少量气泡少量气泡4.0mol/L硫酸无明显现象少量气泡有比较连续的气泡请回答:(1)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2)反应1~15min内,铝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其原因是________。(3)以上探究铝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速率有差异,你认为其原因有哪些可能?请提出你的假设(说出2种可能):____。(Ⅱ)(1)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温度控制为25℃和35℃)。请你根据实验目的帮助该同学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用量:酸均为50. 0mL、铝为9. 0g过量):实验目的实验编号温度金属铝形态盐酸浓度/mol?L-11. 实验①和②探究盐酸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2. 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3. 实验①和④探究金属规格(铝片、铝粉)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①25?C铝片4. 0②③④(2)右图为实验①的“H2—t”曲线图,若上述反应浓度减少一倍,速率是原来的1/2;温度每升高10 ℃,反速率是原来的2倍。请在答题卡的座标中画出实验②和实验③的“H2—t”曲线图。”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晶体熔化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