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经济发展为什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普遍陷入死结
日 来源:  【】 【】分享到:
中研网讯:  面对转型及增速放缓的压力,劳资政三方的矛盾和纠纷愈发按不住。工人维权意识抬头,企业面临转型升级阵痛,官方既不能罔顾工人权益,又要力保企业继续驻留以吸纳庞大劳动人口,工人罢工事件若处理不好,三方都有难。  东莞高埗裕元鞋厂罢工事件在当局软硬兼施的举措下虽已落幕,但折射出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普遍陷入难以解开的死结:成本高、市场乱、招工难。  面对经济转型及增速放缓的压力,劳资政三方的矛盾和纠纷愈发按不住。工人维权意识抬头,企业面临转型升级阵痛,官方既不能罔顾工人权益,又要力保企业继续驻留以吸纳庞大劳动人口,工人罢工事件若处理不好,三方都有难。
相关研究报告
  从积极面看,工人罢工要求工资上涨将导致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弱化,进而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不过受访劳动学学者警告,如果工资上涨的幅度超出产业链升级的速度,将导致中国走不出“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速放缓所造成的失业问题和各种社会矛盾都可能加剧。  引起国际媒体关注的高埗裕元鞋厂罢工事件,在4月初爆发,蔓延了两星期,一度据称达4万人,惊动了中共高层,国台办和省台办都派人到东莞与市领导一起开会协调。最后,裕元同意补足工人的社保金额并从5月1日起补贴每人每月230元(人民币,下同,约46新元)生活津贴,一场持续约两周的大罢工方才落幕。  一东莞业内人士透露,裕元工人以社保和住房公积金为名,发动4万人大罢工是“极不寻常”的,官方后续是否出台什么政策值得关注。该人士说,厂方没有给员工上缴足额的社保在珠三角是非常普遍的做法,大部分“熟悉中国国情”的企业都以基本工资为基数来计算,而非工人的全部工资。  他也说,如果每个工人的社保都缴足,那将给企业的成本形成很大压力,再加上工人本身缴付社保的意愿普遍不高,所以只要“工人不告你,我政府就不理”,劳资政三方在灰色地带走索,力求相安无事。  受访的裕元鞋厂工人小陈坦承,工人平时其实对社保不太关注,也不太愿意分摊缴付社保的部分,追根究底是对社保政策的不信任,担心一旦回老家或到其他省份打工,社保金额将难以转出,所以工人罢工不是冲着社保或住房公积金,而是“要加薪,要30%”。  也就是说,社保,是企业员工的雷区;加薪,才是工人的关键诉求。  面对加薪压力的企业不只是裕元鞋厂。最近一次经媒体报道的罢工事件发生在长三角。日本企业东陶株式会社(TOTO)工厂工人上周二起罢工四天,在资方同意加薪之后,工人才同意复工。而总部位于的劳工组织中国劳工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发生202起劳资纠纷,较上年同期增加31%。  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国工人的工资近年来其实已增长不少,以珠三角地区低端业为例,工资已从2004年平均1000元增至目前平均3000元。  截至今年4月21日,全国共有九个省市又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平均增幅约13%。行内人士称,低端加工业的利润一般仅介于10%至20%左右,基本工资上涨带动社保也涨,对企业构成很重的负担。  外企因此也面临两大抉择,一是出走他国或往中国内陆省份迁移,二是因应成本的提升而进行技能的转型升级,包括生产化。  但受访的东莞市台商企业协会前会长谢庆源指出,加工行业不可能全面实行机械化,特别是传统行业,行业以装配零件为主,用才较为可行。  年轻一代民工维权意识高  谢庆源指出,年轻一代民工的维权意识比较高,企业在管理方面要更费心,再加上工资和费用成本不断攀升,部分企业已把低增值业务移到越南、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高增值的则继续保留在大陆。  人民大学人事劳动学院副院长刘尔铎指出,中国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工资上涨得太快,但产业链升级的速度没有想象中快,如果产业无法转型升级,“中国可能进入比较困难的阶段,也就是中等收入陷阱,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方式,永远拔不出来”,再加上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就业问题可能成为隐患导致社会矛盾增加,这些都不利于社会稳定。  刘尔铎评估,产业转型升级观察期估计持续五至七年,要到2020年左右才能评断中国的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否能向中端或高端转移,“这中间会不会出事,还得再观察”。  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又遇上经济下行压力,劳资政三方的矛盾无可避免地加剧。谢庆源认为,工会可以在颠簸的过程中扮演“剂”的角色。  不过,依照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全国总工会的章程规定,独立工会是不允许存在的,工厂的工会都必须由上级行政主管和企业一起建立。  刘尔铎认为,工会在非国有、中等以上企业里头还是能发挥一定作用,关键不在于工会是否受上级领导,而是工会能否替工人说话。他指出,在中国,无论工人罢工还是环境问题,若能让工会在早期阶段就把劳资矛盾化解,更公平地帮工人争取他们应有的权益,那对劳资政三方都有利。
本文分享地址:
相关新闻关键词阅读:
四座大山重压 一线城市房价只涨不跌将是传说...
乳品包装加工机械行业的特殊性表现在:技术跨度宽、综合性强,市场发展空间...
在农业龙头企业中,农产品加工业是主体,因此,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并对...
射阳县棉花协会调查,4月份全县棉花生产情况:植棉面积环比仍有减少,同比1...
2014年的国内中央空调行业,像极了2009年,市场前景难以预测,企业之间相互...
汽车后市场创业之路,受到了不少风投关注,却也是创业者心头既爱又痛的事业...
目前中国的制药机械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市场还处于不稳定时期。制药机械...
昨日,广州市工商局公布了对在广州市流通领域销售的秋冬服装商品的质量检测...
深圳运营中心:深圳市中研普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华南运营总部: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深南中路东风大厦12楼全层 邮编:518031 &&乘车路线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56--5388 客户服务专线:6 06 96
专线:6 29596 专线:6
媒体合作:6 广告合作:6网站合作:6 邮箱: 传真:8
咨询QQ:5336038
Copyright (C) 199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行业研究网(简称“”) TM 旗下网站 粤ICP备号为什么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为什么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国情要求  1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且素质较低,而资金、技术等要素相对稀缺,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社会不仅不能产生效益,相反却参与社会收益的分配,这是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的根本原因.国际经验表明,凡是人口众多、土地和资本稀缺的国家和地区,其产业结构都要经历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演进的过程.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发展初期都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和崛起的.我们应当借鉴周边国家的成功经验,立足于“劳动力成本低”这一基本国情和比较优势,来吸收资本、引进技术、换取其他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才能够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出路.  促进农村就业重要途径  2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促进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促进农村就业的重要途径  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据测算,每一单位固定资本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劳动密集型的轻纺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部门的2.5倍,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大企业的10倍以上.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有效需求,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扩大出口的重要举措  3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扩大出口、增加创汇的重要举措. 我国一个重要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优势.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统计,年间,乡镇企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同期乡镇企业出口总额的60%左右.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发展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产业仍是我国农业扩大出口、增加创汇的重要途径.  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  4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 发展小城镇,关键在于培育小城镇经济.实践证明,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经济支柱,据统计,1996— 2001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全国乡镇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55.5%.农村工业化立足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等,已为建设小城镇打下了经济基础.
与《为什么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关的作业问题
20世纪90年代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的原因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使得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内的其它地区,主要是由于其产业特点或者说是缺点: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发达. 具体分析如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伴随
当然不对了!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劳动者素质不是很高,应以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利: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在是中年人总数居多的时代,社会有着充足的劳动力(含智利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从经济学原理上看,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供过于求,所以价格会下降,即劳动力成本低,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成本便宜,同质产品和服务,价格低者永远占有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就是,需要大量的劳
工业化之初,缺乏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劳动力价格较低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bor-intensive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Indian Textile Industry
Develop rising and high-tech industries --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new products,new industry and market union rises,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Promote employment is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affluent society's important content,i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 facing a major ta
Our country is tha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s wide, the large amount, high starting point, more focused on labor-intensi
我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外资见我国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政策鼓励,为了追求更大利益,就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大陆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化纤业,到资本密集型的钢铁、造船、炼化行业,再到兼具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汽车、机械、电器制造业,直到目前的技术密集型的微电子和信息技术制
- -!这是让人写篇文章回答呢!我试着回答下!珠三角的轻工业大多是进行加工制造业,产业链中利润率最低的一环节,本身就赚不到什么钱.为了推动经济转型,让经济更好的发展,提高我们老百姓生活水平,一方面要提高劳动收入,推动企业进行产业升级,一方面要面临着劳动成本上涨挤压利润部分,加重企业营运负担,同时还将面对社会结构性失业.
劳动密集型(Labour-intensive)   为生产一定产量所必须投入的生产要素中,劳动投入的比例高于其它生产要素比例的产业.如轻纺工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等产业.这些产业占用资金少,设备的技术程度低,容纳劳动力较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步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或知识密集型产
差不多到了吧.
不是劳动力布局,那个是人口状况决定的,是改变就业布局
提高工业用地规模,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剧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是指以劳动力为主要劳动因素的产业,如手工作坊.它一般有大量的工人.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是指以资本主要劳动因素的产业.它一般拥有大量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是指以技术为产要劳动因素的产业,如高科技产业,它一般拥有少量的资金,和少量的人员.
重化工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需要 投入大量的资金, 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有利于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优 势,积累资金和造就产业工人.所以,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 往往从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开始.
the exodus/relocation of labor-intensive industry
没错,付出那么大的成本,利润微薄,而且风险相对高,因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投入高回收慢,劳工成本/福利负担重.
technology-intensive industries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广东地市:
任何理由的遮掩都无法开脱自己的罪行,再冠冕堂皇的理由在法律面前也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有自己坚定,对糖衣炮弹“无动于衷”,才能守身如玉,才能避免碍于面子的尴尬,更不会出现“无奈受贿”的闹剧。 []
> 广东时政专题> >
广东要破困局突围 就必须树立世界眼光
浏览字号:
 |  | 通过Email推荐给好友:
  珠三角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在解放思想的指引下,敢为天下先,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广东省GDP在1998年超过新加坡、2003年超过香港之后,2007年又超过3万亿元,超越了“亚洲四小龙”中的台湾地区。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已经出现发展瓶颈的珠三角又吹响了解放思想的号角,再次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踏上了新的征程。
  树立世界眼光培育叫板世界的勇气和底气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广东省要破困局突围,就必须要树立世界眼光。于是2007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给广州、深圳提出了要求:要比就比香港,比新加坡,广州、深圳要成为世界级城市!“这就是目标。和内地'叫板'是没出息的!”而且不仅要在物质文明上能和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比,精神文明也要能“叫板”,要成为体现中国形象的现代城市。
  从经济发展来看,广东正在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结构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广东在狠抓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招商引资,以及现有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同时,不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把服务业打造成为广东的主导产业,把广东建设成为面向世界、服务港澳、服务三南(华南、中南、西南)、服务全国的金融、商贸、物流、研发、设计和信息的区域中心。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指出,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很关键一点就是产业转移。事实上,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对珠三角地区乃至全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只有珠三角的传统工业转移出来,才能腾出空间给珠三角地区发展该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圳宝安区已经尝到甜头,月,该地区外迁企业108家,当时这108家企业的产值只有24亿元,通过淘汰落后产业引入先进制造,目前同样的土地上产值已经达300个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发展,才能更加具备叫板的实力。目前,除了加大经济建设外,广东也正在不断关注民生。据统计,2008年广东省级财政预算收入31.41%将用于改善民生和公共服务。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增长都在30%以上,保证新增财力的60%以上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同时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对于被征地农民、无医保保障的城镇居民、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华侨农场职工等各类群体的社保问题,将安排财政资金分批加以解决。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曾直言,汪洋书记要求广州树立世界眼光,敢于跟世界先进城市比,“等于在我们背后击一猛掌”,“我们现在正在找差距。拿新加坡、香港、台北、首尔、大阪来说,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和自己比,比出更加强烈的发展紧迫感”。
  部分特区干部认为现在实力强了,底气足了,容易滋生自满情绪。深圳要善于向新加坡、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找出差距,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事实上,广州是有2200多年文化积淀的老牌城市,千年商都,底蕴深厚,地理条件好,辐射能力强,第三产业发达;深圳则人才济济,高新技术发展基础好,创业气氛浓厚。这些都是珠三角城市可以向世界先进城市叫板的底气。
  全面发展当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目前,在解放思想的指引下,整个珠三角都在努力突破原有的发展模式,向世界级经济区叫板。而这也为珠三角城市树立了一个标杆,使珠三角锁定目标不断努力前进,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上闯出一条新路。
  向世界先进城市叫板,要求广东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梁桂全认为,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必须通过自主创新走向世界,改善广东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提升广东对内、对外的辐射能力,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要通过改善广东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的发展困局,逐步转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收益新境界;也要为建立创新型广东注入新的动力,提供新的国际标杆和国际机制。
  深圳市市长许宗衡也表示,深圳市将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高级化,一方面强化高新技术优势产业,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也将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新能源两大新兴高新技术战略产业,鼓励发展汽车电子、平板显示器件、环保产业、高科技农业和海洋产业等新兴产业,力争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
  据悉,为了向世界叫板,深圳除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外,还将通过开展深港金融业发展合作,吸引港资金融机构来深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扩大在深后台业务领域。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金融创新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配套服务中心。预计2010年,深圳金融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金融业资产规模达到1.8万亿元。
  广州市目前也正在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制造和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群。同时加快发展物流、会展、金融、中介和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巩固提升商贸、旅游和房地产等优势服务业;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内部服务外购外包,有效扩展服务业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广州叫板世界的实力。
  目前,为了向世界先进城市叫板做准备,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进行了18个专题调研,专题范围广泛,从经济建设到社会文化,从民生投入到行政考核体系。而且为了向东南亚国际先进城市叫板,广州还重点调研了与国际先进城市竞争力比较、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现代服务业、城市综合承载力、城市文化软实力、收入分配及社会保障等七项课题。
  同时,广东还努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目前,广东正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探索建立区域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机制,发挥珠三角在全省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建设珠三角经济共同体,实施各有侧重的产业发展、分工合作的市场建设、联合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和各具特色的宜居城市建设,实现珠三角“同城”发展。与此同时,珠三角地区计划实行“腾笼换鸟”,把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制造环节转向广东的东、西、北部地区,吸引东、西、北部地区技能型农村人口转移珠三角就业。
  目前广东产业已经开始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并初步取得了成效。而且未来珠三角也更加关注民生,把财富积累倾向民生,把城市建设为和谐宜居城市,让发展成果惠及普通大众。(编辑:马菁璟)
陈先锋凌广志
更多相关内容苹果/安卓/wp
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
积分 40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04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设置帖子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 沉默卡, 千斤顶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变色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编者按:在产能全面过剩的今天,中国很多城市尤其是东部发达城市必须面对产业转型问题,仅仅通过要素投入来维持经济高速发展已经不太可能,只有创新驱动才能转型发展。而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正是“珠三角”经济强势归来的重要原因。
16:59:10 上传
珠三角的衰落之殇?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坊间有这样一个说法——“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世纪初看滨海,新时代看长江流域”。
这个说法在某种程度上勾勒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区域经济的地位变迁——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区,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地位不再如此前那般重要。而长三角或者说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区域,正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事实真的如此吗?为此,我们试图比较长三角和珠三角从2000年以来的经济走势。我们选取珠三角地区经济总量最高的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这四座城市与上海、苏州和无锡这三座长三角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对比。
为什么长三角地区选择上海、苏州和无锡,而不是杭州、南京或是其他城市?
16:59:11 上传
主要原因有两个:
1.地缘关系带来的经济联系。从地图上看,从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出发,一路西行到无锡市人民政府只有139公里,如果道路通畅的话大约1小时40分钟就能到达。地理要素使得上海和苏州、无锡之间的经济联系非常紧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星期日工程师”——即工作日在上海上班,周末到苏南乡镇企业走穴的工程师,再到高铁时代在沪宁线上奔走的上班族,这是区域内其他城市都无法比拟的。
2.三个城市的面积和人口与珠江三角洲四座城市大致相当。统计数据显示,在2014年,“沪苏锡”的面积为19616.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4134.79万人;“广深”经济带的面积为15693.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955.31万人。从人口和面积来看,这两个地区具有可比较性。
那么,这两个地区的表现如何?从经济总量来看,这两个地区的全年经济总量大致在4亿元左右,经济增速也都保持在7%-9%之间。
16:59:15 上传
表1:两大经济带概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不过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数据是,在年这十多年间,长三角经济带的经济总量一直遥遥领先珠三角经济带,但是长三角的领先优势在逐渐被缩小,继而在2014年被珠三角经济带超越。这和我们传统上认为经济重心正在向北移动的趋势不相符合。
数据显示,2014年珠三角四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46193.31亿元,约占到广东全省GDP的70%,已经超过北京和上海的GDP总和。其中广东经济的龙头——广州和深圳近些年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前五位,而低调的佛山依靠其制造业重镇的地位亦紧追青岛、大连等副省级城市。
我们也可以从两大经济带在我国经济总量的占比中看到一个有趣现象,两大经济带在我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在年间逐年走高,随后又双双下降。但是珠三角经济带在2012年已经止住下降趋势开始反弹,并超过了长三角经济带。
16:59:18 上传
为什么珠三角能够在最近两年中将长三角抛在身后?为此我们以苏州和深圳这两个城市的发展模式进行对比。
深圳是如何跑赢苏州的?
作为两个三角地区人均GDP最高的城市——苏州和深圳,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特殊的地方政府。众所周知,深圳是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一直处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苏州也不简单。在80年代,苏州的乡镇企业是“苏南模式”的杰出代表,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启了特殊的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模式——该园区是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的重要国际项目。
自1997年至2004年,苏州工业园区由新加坡政府负责管理。苏州工业园区因其特殊的管理机制,成为苏州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阵地。而苏州也从该工业园区的管理中获得技术外溢,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成为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城市之一。
两座城市的基本情况:苏州与深圳的人口体量相近,分别为1059.1万人和1077.89万人,但是苏州的地理面积却是深圳的四倍多。2014年,苏州和深圳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60.89亿元和16001.98亿元,列全国第7和第4位,已分别相当于吉林省和江西省的GDP总量,两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可见一斑。
两个城市的经济都在1992年后迎来爆发式增长,特别是深圳。1979年深圳的GDP仅为1.96亿元,到1996年已经突破1000亿元并实现对苏州的超越。随后,两地GDP总量的差距逐渐拉开。
有很多人将深圳的经济增长奇迹归功于其经济特区的特殊地位,但我们认为这可能是一种误读。
最主要的原因是,自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特区特殊的经济地位实际上已经逐渐丧失(此处的特殊经济地位主要指的是针对企业的税收优惠)。而各地方政府,比如以苏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更是提出了更为优惠的招商引资措施——“零地价”、“三免两减”等。而深圳却在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丧失后一直保持对苏州的领先优势,这确实是一个难解之谜。
16:59:30 上传
先来看看两地的产业结构,两地的产业结构从一开始就并不相同。深圳的第三产业比例一直高于苏州——1992年时深圳的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达到48.7%。而直到2013年,苏州的第三产业比重才达到45.7%,此时深圳的第三产业比重已达到57.3%。
为什么深圳的第三产业会比较高,而苏州第二产业的比重高?尽管通常来说,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会更高些。早在2010年,OECD国家的第三产业在GDP的比重大都超过60%。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深圳比苏州更为发达?恐怕不能这么认为。
一个更为恰当的解释是,深圳的地域面积较小,第二产业需要大规模的产房面积,而这正是它所欠缺的,因此深圳的经济增量在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而苏州则恰恰相反,它拥有大面积的土地可以建设厂房,因此第二产业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这一点也在外商直接投资数据上得到了验证——2014年,苏州全年使用外资达81.2亿美元,而深圳只有58.05亿美元。
16:59:36 上传
其实,分析这两个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更好的办法是从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入手。根据2014年的数据,苏州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约为深圳的2.3倍。苏州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投入意味着在城市发展阶段确实落后深圳一步。在两个城市人口体量相当的条件下,深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苏州高出20%,说明深圳市民比苏州市民有着更强的支付能力,因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
另外,我们在图3中看到一个有趣的数据,那就是深圳的出口总额远高于苏州。在通常印象中,像苏州这样有着较高外商投资的城市应该会有更大的出口,为什么反而是深圳高于苏州?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深圳是港口城市而苏州不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港口城市的很多出口实际上并不是来自于本地区,还会有周边区域——深圳作为华南最大的港口城市,因此其出口额高于苏州也是情理之中。
16:59:44 上传
苏州发展为何后劲不足?
“苏南模式”一度风行天下。苏州更是“苏南模式”的代表——即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也被学界称为“地方政府公司化”的发展典型。
苏州的发展轨迹可以说是我国大部分城市发展的“放大版”——由政府吸引外资在本区域投资设厂,先后建立了数个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利用该区域低廉的人力与土地等资源生产出口产品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也将“地方政府公司化”运用到了极致——政府利用土地资源与外商资本联合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到目前为止,中国内地绝大多数地区的发展还在延续该种思路。
苏州经济更是在承接日本、台湾等产业转移的条件下快速实现了飞跃,一时令全国侧目。台资知名企业明基、华硕和大批日资企业陆续入驻苏州工业园区。但这种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外需疲软的冲击下,受到重挫——苏州近三年的进出口总额增速均低于2%。
苏州的经济数据也体现了这种发展模式——高度依赖外商投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导致出口总额较低,而低廉的人力成本使劳动力无法分享苏州的经济增长成果。
近年来,苏州一直是我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之一,但是其人均可分配收入增长缓慢。如果我们将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一项指标,上海的比重达到了48%,但是苏州只有33%。
低廉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一直是苏州经济增长的要素优势,但这一优势在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的大环境下也摇摇欲坠。今年上半年,苏州企业在经营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依然面临“招工难”的困境。新生劳动力供给减少,企业的用工成本不断上涨。
一边是外需萎缩导致订单量下降,另一边是不断要求上涨的劳动力成本,苏州经济已经开始遭遇转型压力。那么苏州应该如何在未来可能的外资企业外迁潮来临之前完成产业的升级转型?苏州的困惑实际上也是中国很多东部城市的困惑——企业用工成本升高、外需不足,或许可以看看深圳的经验。
深圳的创新之旅?
深圳经济同样是以“三来一补”作为起点,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但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深圳快速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已完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为什么深圳能够成功实现转型?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虽然深圳是我国特大城市中为数不多的没有知名高等院校的城市,但是深圳的创新能力却令人侧目,丝毫不逊于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内的拥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城市。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14年关于我国发明专利授权的统计数据,深圳拥有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最大的两家国内企业——华为和中兴,同时也是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第一的城市(如表3所示),甚至高于上海市和山东省。
16:59:48 上传
也正因为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深圳市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高附加值。为什么一个缺乏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城市会拥有这么高的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成为了创新的主角,而且所有的发明专利都是瞄准市场需求,因此深圳的创新也更有效率。
珠三角强势逆袭的秘诀
从1995年开始,中央政府就提出经济要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粗放型的本意即是通过要素投入来获得经济增长,而集约型则是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
但是从目前来看,中国的这个转型并不算很成功。2008年,汪洋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开始并提出了经济转型的“腾笼换鸟”,即便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人对“腾笼换鸟”持怀疑态度,认为过早的转型可能会把旧的鸟赶走,但是却无法吸引新的鸟。但深圳的转型告诉我们,只要方式得法,腾笼换鸟并非不可能。
其实,目前中国很多城市尤其是东部发达城市也已经必须面对产业转型问题,在产能全面过剩的今天,仅仅通过要素投入来维持经济高速发展已经不太可能,只有创新驱动才能转型发展。
深圳的例子就说明了人才集聚对于创新的重要性——人才的集聚和中小企业的集聚会促进创业文化的产生。我们认为,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正是“珠三角”经济强势归来的重要原因。
来源:无界智库作者:韩笑;傅蔚冈
关注微信查看更多内容
(关注微信+10个论坛币)
链接地址:
支持楼主:、
购买后,论坛将把您花费的资金全部奖励给楼主,以表示您对TA发好贴的支持
载入中......
这个比较很有趣,也不太符合常人预期,很不错
建议换一个比较视角结果或会逆袭?上海-杭州-宁波搭伙PK珠三角那四个城市(亦可把东莞去掉,如果搭配的不理想)?
不希望中国的经济中心逐步南移,我最想要的是美丽的环境
为何总是比较GDP呢?
唵嘛呢叭咪吽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珠三角经济发展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