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的游戏是乌托邦还是反乌托邦电影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分别指向着怎样的世界?| 书单--微酷网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分别指向着怎样的世界?| 书单
乌托邦和反乌托邦是流行影视剧常见的主题之一。去年被称为“神剧”的英美剧《黑镜》、《西部世界》以及近几年红极一时的青少年系列电影《饥饿游戏》《移动迷宫》《安德的游戏》,其故事背景都架构在不着边际的未来世界中:那里运转规则严密,人群等级森严;而主角的故事多遵循着“醒悟——打破——幻灭或成功”的发展模式。对比中文世界里模糊、不甚分明的“游仙窟”“桃花源”“太虚幻境”,乌托邦或反乌托邦,虽然同样指向另外一个世界,但人物关系、权力结构、运转模式都相去甚远。
那么什么是乌托邦和反乌托邦?这要先从Utopia(乌托邦)和Dystopia(反乌托邦)二词的来源说起。乌托邦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有着天然血脉。柏拉图设想的哲学家掌管的理想国可为其先祖,16世纪初托马斯o莫尔虚构的美好“乌托邦”是它的雏形,描述了一个财产公有,人民平等,按需分配的“美好社会”,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早萌芽。在西方人满世界航海探险之前,他们往往将乌托邦置于遥远的、传说中的国度,印度、
都曾被想象成或是黄金遍地、或是代表自由与幸福的地方。后来的实际接触无情地终结了这类幻想。16世纪至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实行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但对社会主义的设想还仅仅只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而已。经过18世纪的理论探讨,空想社会主义在19世纪初达到高峰,出现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代表人物,他们猛烈批判资本主义及私有制的罪恶,希望建立人人平等的新社会,提出了很多设想,甚至买地进行乌托邦社会实验,但实验均以失败告终。苏联是第一个将乌托邦理念变成现实的国家。然而,变成现实的乌托邦国家却激发了人们对乌托邦希望的逆转及批判,扎米亚金写于1920年的《我们》揭露了极权主义的种种弊端,成为第一部反乌托邦作品。《我们》又直接影响了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1932年)和奥威尔的《一九八四》(1949年),它们便是著名的“反乌托邦三部曲”。
Dystopia(反乌托邦)的希腊语原意是坏社会,可以参考科幻界对它的定义:通过集体的官僚的技术的道德的集权的手段,呈现出压迫性完美的社会。也就是说,反乌托邦并非乌托邦的绝对反面,而是看待同一个社会的不同角度——一个看到的是人人平等和谐的完美社会,而另一个看到的却像福柯所分析的恐怖的监狱场景:所有人都被权力监视、辐射、渗透、操控,因此表象井然有序高效稳定。《美丽新世界》就有这样完美异常的社会表象:人们安于自己的等级,社会按照严格秩序发展。而当代青少年反乌托邦《移动迷宫》第一部开场也搭建了水土丰茂风平浪静的桃源景象,少年们都对潜伏的灾难缄口不言。是的,反乌托邦并非看起来就明显是坏世界,而是比任何社会都显得井然有序、和谐美满,需要冷静观察才能发现表象之下隐藏着“异议者死”的运转机制。乌托邦思想与反乌托邦思想彼此对立、此消彼长,从20世纪初以来一直处于激烈的对抗之中。除了“反乌托邦三部曲”外,还有哪些书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乌托邦”和“反乌托邦”?01
《理想国》 【古希腊】柏拉图 著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 1986-8内容简介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推荐理由1.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设想。2. 经典必读,西方哲学不可能绕过《理想国》所表达的对人性和政治问题的深刻看法。3. 其中有著名的“驱逐诗人”的理论,这是最初的建构乌托邦培养德性教育的设想,驱逐诗人引起了后世的很多争议。思想家波普尔认为极权主义的源头正是《理想国》。一句话书摘在一个山洞里,所有人被绑住只能朝向岩壁,洞口有一堵墙,墙边有人走动,阳光会在岩壁上投射出那些人和事物的影子。即使这些人被解除了桎梏,被强迫回头看那火光。那么他一定觉得火光很刺眼,很不舒服。一有机会,他就会回头看岩壁,还说“还是看影子舒服啊”,而且认为看到的影子比真实的事物还要实在,其实这只是由于他习惯了虚假的东西。02
《乌托邦》【英国】托马斯·摩尔 著 戴镏龄译商务印书馆 1982-7内容简介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是公共选举产生。 推荐理由1. 托马斯·莫尔发明了“乌托邦”这个词。2. 空想社会主义奠基之作,借一个虚拟人物的口吻讲述公有制的完美社会是如何被设想的。3. 这部书也可以看做是摩尔向柏拉图《理想国》的致敬之作。一句话书摘在选择配偶时,乌托邦人严肃不苟地遵守在我们看来是愚笨而极端可笑的习惯。女方不管是处女抑嬬妇,须赤身露体,由一位德高望重已婚老妇人带去求婚男子前亮相。同样,男方也一丝不挂,由一位小心谨慎的男子陪伴来到女方面前。我们非笑这样的风俗,斥为愚蠢。03
《审美教育书简》【德国】席勒 著 冯至、范大灿 译商务印书馆 2003-1内容简介《审美教育书简》是席勒的一部经典名著,也是现代性美学批判的第一本著作,它主张用艺术取代宗教而成为一种交往形式,强调交往理性将在未来“审美国度”中得以实现,这就建构了一个审美的乌托邦。推荐理由1. 书中非常响应现实的观点之一是,现代文明割断了人性内在的联系,由于“享受与劳动,手段与目的,努力与报酬都彼此脱节,人永远被束缚在整体的一个孤零零的碎片上”。2. 书中说,以审美教育成为完整的人是重要的,而不是沦为碎片化的,工具化的,为KPI奔波的人。3. 能够达到审美状态,以和谐游戏克服分裂,才是理想中的世界。一句话书摘务实的人常常有一颗狭隘的心,因为他们的想象力被关闭在他职业的单调圈子里,因为不可能扩展到别人的意象方式之中。04
《山河入梦》格非 著作家出版社 2007-1内容简介女主人公姚佩佩遭遇家庭变故从上海来到梅城,在浴室卖澡票,偶遇梅城县
谭功达,并成为他的秘书。谭功达虽然爱慕她,但也只是发乎情,止乎礼。后来姚佩佩遭人强奸后一怒杀死了对方,并开始逃亡。而谭功达对梅城的规划理想也屡遭挫折。受到排挤下放到花家舍后,他惊奇地发现,自己梦寐以求的“桃花源”已经在这里实现……推荐理由1. 可以看到作家在架构在当代历史的小说中描述乌托邦好社会是怎么变成反乌托邦的。2. 什么是理所应当的好社会?为什么当人们开始想要建设好社会的时候就等于建造了地狱?读到末尾有毛骨悚然的感觉。一句话书摘“全城的人都在庆祝。”佩佩摸了摸他的额头,低声道。她的手软绵棉的,凉荫荫的。 “庆祝?庆祝什么?为什么要庆祝?” “因为,
已经实现了。”佩佩笑着对他说。“可我怎么什么也看不见?怎么到处都是黑暗?” “你不用看。你闭上眼睛,我来说给你听。这个社会呀,没有死刑……” 05
《别让我走》【英国】石黑一雄 著 朱去疾 译译林出版社 2011-12内容简介作品讲述了一群克隆人,只能默默承受捐献器官而死的命运,他们无处可走,不仅“心碎”,连肉体器官也将四散分离了。推荐理由1. 通过一个克隆人的回忆向展示了克隆人深受人类社会的压制的局而,一个对于人类来说的好世界,对于克隆人来说就是反乌托邦。2. 融悬疑、推理与爱情于一体,揭示出人性的脆弱与无归属感。3. 可以想象人类处于同样的境地应该如何反抗,这是反乌托邦小说可以模拟现实但又比较自由的好处。一句话书摘有时候你必须接受这个世界上的事情。人们的想法,他们的感觉,先是这样,然后又变成那样。你凑巧生长在这个进程的某一个时期中。06
《单位》【瑞典】妮妮o霍克维斯 著 穆桑 译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9内容简介凡年满50岁的女性和年满60岁的男性,若单身、没有子女、没有为社会做出
贡献,就会被定义为“无效用人”,被
强制送往“单位”,享受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单位”里的人,必须接受全方位监控,参与各项医学实验,并无条件捐献器官以延续外面世界中“有效用人”的生命,直至身体的重要器官被“清空”……推荐理由1. 《别让我走》的单身中老年版,没有那么多忧伤,坦然更让心惊胆战。2. 日本《楢山节考》的高科技未来版本。3. 女主角一直想怀孕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跟现实生活也有非常多的互相指涉。一句话书摘生命和存在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什么也不是,甚至那些有效用的人也什么都不是。唯一真正有价值的是我们创造的那些东西。07
《西游漫记》张光宇 著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4内容简介这是画家张光宇于1945年夏秋,在“陪都”重庆,用三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一部讽刺性极强的漫画长篇,将《西游记》搬到现代背景,孙悟空扛着铁锹搞生产,住到工人新村,和铁扇公主谈恋爱……推荐理由1. 张光宇是现代
装饰艺术的奠基者之一。2. 魔幻现实风格的西游故事,趣味极强。3. 画笔具有民族趣味,又非常现代,大人小孩都可以阅读,精美值得收藏。一句话书摘为进一步招待嘉宾起见,特于宫中建设剧场,又因为要奉承孙悟空,特提名为齐天舞台邀请名角排演新剧“水帘洞”,市长亲自登台节目并致开幕词。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董子琪,编辑:黄月、冯睿,未经“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权不得转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删除信息及商务合作QQ: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分歧者》我们都是分歧者《分歧者》我们都是分歧者情景美文百家号我们都是分歧者。后现代社会的欧美电影依旧延续着二战后“反乌托邦”的精神血统,这种血统被乐此不疲地重复阐释,观众也为其深刻思考、精美特效折服,远数有《大都会》、《人猿星球》、《终结者》,近看有《黑客帝国》、《少数派报告》、《猩球崛起》。不论是探讨科技给人带来的恐惧还是外星人制造的慌乱,亦或是人性堕落招致的灾难,“反乌托邦”都以其独特的方式预想着全人类的未来。而《分歧者》正是“反乌托邦”电影的新作。小说三部曲于13年出版完毕,今年第一部的上映,似乎是为了追逐出版的余热,尽力博得一个好的成绩与未来的发展。只是在匆匆改编,缺少时间沉淀的背景下,电影拍出的效果如何,亟待商榷。一个故事,只有完整之后,留下的悬念才会有意义,而一个影片,如果希冀以悬念为引领,用若干部的篇幅,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未免拖沓。比较其与哈利波特七部曲,三部魔戒,加勒比海盗已经上映的四部电影,《分歧者》的剧情本身并没有特别出彩之处,也许是因为本身的科幻色彩,并不如前者的魔幻容易引发读者幻想与情节的高潮。但是如果将其与《安德的游戏》、《饥饿游戏》同样的科幻题材来相比,除了创意占优,似乎同样缺少了一些味道。未来的芝加哥已经是一座废城,像是《遗落战境》、《极乐空间》中的场景设置,又比《我是传奇》中威尔·史密斯的处境好得多。五个派别从穿衣打扮到行事理念都互有差异甚至对立,看似是“多党制”的映射,其实是人类不同特性或者不同政治派别的概念化呈现,人类的优秀品质基本是诚实、博学、友好、无畏和无私了。这不同于《雪国列车》中的车厢阶级,也有别于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中的五个阶段,《分歧者》将个体乃至人类横切,选择正能量的一面来展现,然而全然的正能量也会出现对立、对抗甚至战争。本属于无私派的碧翠丝在16岁的“能力倾向测试”中表现出了无畏、博学、无私的特质,是为各派别所排斥乃至捕杀的“分歧者”,这个不属于任何一个既有派别的人在哪一个阵营都是“异类”。所有派别认为如果大家各自按照自己的行为原则生活,一定相安无事、世界和平,因为有“分歧者”的存在才有了动乱甚至战争。每个人活在自己的派别,做着“应然”的事情,世界有秩序地运行,这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然“实然”不然,无私派的小鲜肉在无畏派中逆袭,结果被认定是分歧者,她不属于任何一个固定、单一、唯一的派别,她的思维是丰富的、多维的、“叛逆的”,故而受到了“多数人的暴政”。我喜欢影片中无畏派爬电车跳房子的刺激,也喜欢一根铁锁横跨半座城市的挑战,这是属于年青人的专利。放纵同时又有相应的规矩来管制,自信却不妄为,敢做同样敢当。热血与激情不由心生感动,只可惜片子整体冷静过分,从音乐到剧情,少有波澜。除此以外,影片中赤裸裸刻画了社会中的等级差距。作为五大派别的实际统治者与无派别的格格不入,二者隐隐的戒备与对抗,不得不说是很好的包袱,同样也是小说中的一个伏笔。并且,派别的分化也很有趣,虽然分成了五大派别与无派别六个部分,但是各个派别中又存在着“叛徒”与,毕竟这些品质只是粗略的分。无畏派中也有守序与混乱两派,无私派中也有“自私”的父亲,博学派中也有善意与恶意的区分。或许,也只有其他人眼中的“异类”,也就是“分歧者”,才是真正具有完整品质,能够不走极端的个体吧。最后,在影片的结局,我想导演是不是遗漏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当无畏派众人被控制着向人群开枪,继而被拯救后恍然一梦发现手上已经沾染了血腥。脑海中的游戏竟然变成了现实的屠杀,难道这些并不值得投以关注?无畏派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其他派别也并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见识到如此人间惨剧,一笔带过是否另有深意?在看完电影,我不由好奇,围栏之外到底有什么?推翻了阴谋以后,是真正获得了自由吗?相比其他一些电影在结束后的余韵悠长,本部影片也仅仅是让我好奇了一下,便对之后的剧情不再放在心上。在我看来,这是一群天真的人,所做的天真的梦。至于为什么多派别倾向的人会被追杀,这将是后来的故事,留下个悬念也好,因为导演在试图讲述一个宏大的故事,期望用若干篇章搭建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但在这部影片中,是失败的。因为简单的一目了然的剧情,单调到昏昏欲睡的情节发展,没有其他先入为主的铺垫,片段化的电影只会给人无奈与苍白的感觉。好在这仅仅是第一部,后面的反叛者与忠诚者相信依然值得期待,我等待着后续的剧情,等待着翠丝和老四的觉醒。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情景美文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在物是人非的景色里,一抹笑容淹没了青春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乌托邦与反乌托邦是一回事吗?表面和谐终结幻想
反乌托邦并非看起来就明显是坏世界,而是比任何社会都显得井然有序、和谐美满,需要冷静观察才能发现表象之下隐藏着“异议者死”的运转机制。
《黑镜》第三季剧照
乌托邦和反乌托邦是流行影视剧常见的主题之一。这季更新的英剧《黑镜》以及近几年红极一时的青少年系列电影《饥饿游戏》《移动迷宫》《安德的游戏》,其故事背景都架构在不着边际的未来世界中:那里运转规则严密,人群等级森严;而主角的故事多遵循着“醒悟——打破——幻灭或成功”的发展模式。对比中文世界里模糊、不甚分明的“游仙窟”“桃花源”“太虚幻境”,乌托邦或反乌托邦,虽然同样指向另外一个世界,但人物关系、权力结构、运转模式都相去甚远。
那么什么是乌托邦和反乌托邦?
这要先从Utopia(乌托邦)和Dystopia(反乌托邦)二词的来源说起。乌托邦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有着天然血脉。柏拉图设想的哲学家掌管的理想国可为其先祖,16世纪初托马斯o莫尔虚构的美好“乌托邦”是它的雏形,描述了一个财产公有,人民平等,按需分配的“美好社会”,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早萌芽。在西方人满世界航海探险之前,他们往往将乌托邦置于遥远的、传说中的国度,印度、中国都曾被想象成或是黄金遍地、或是代表自由与幸福的地方。后来的实际接触无情地终结了这类幻想。
16世纪至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实行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但对社会主义的设想还仅仅只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而已。经过18世纪的理论探讨,空想社会主义在19世纪初达到高峰,出现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代表人物,他们猛烈批判资本主义及私有制的罪恶,希望建立人人平等的新社会,提出了很多设想,甚至买地进行乌托邦社会实验,但实验均以失败告终。苏联是第一个将乌托邦理念变成现实的国家。
然而,变成现实的乌托邦国家却激发了人们对乌托邦希望的逆转及批判,扎米亚金写于1920年的《我们》揭露了极权主义的种种弊端,成为第一部反乌托邦作品。《我们》又直接影响了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1932年)和奥威尔的《一九八四》(1949年),它们便是著名的“反乌托邦三部曲”。
Dystopia(反乌托邦)的希腊语原意是坏社会,可以参考科幻界对它的定义:通过集体的官僚的技术的道德的集权的手段,呈现出压迫性完美的社会。也就是说,反乌托邦并非乌托邦的绝对反面,而是看待同一个社会的不同角度——一个看到的是人人平等和谐的完美社会,而另一个看到的却像福柯所分析的恐怖的监狱场景:所有人都被权力监视、辐射、渗透、操控,因此表象井然有序高效稳定。
《美丽新世界》就有这样完美异常的社会表象:人们安于自己的等级,社会按照严格秩序发展。而当代青少年反乌托邦《移动迷宫》第一部开场也搭建了水土丰茂风平浪静的桃源景象,少年们都对潜伏的灾难缄口不言。是的,反乌托邦并非看起来就明显是坏世界,而是比任何社会都显得井然有序、和谐美满,需要冷静观察才能发现表象之下隐藏着“异议者死”的运转机制。
乌托邦思想与反乌托邦思想彼此对立、此消彼长,从20世纪初以来一直处于激烈的对抗之中。除了“反乌托邦三部曲”外,还有哪些书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乌托邦”和反乌托邦?
《理想国》 柏拉图 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
1.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设想。
2. 经典必读,西方哲学不可能绕过《理想国》所表达的对人性和政治问题的深刻看法。
3. 其中有著名的“驱逐诗人”的理论,这是最初的建构乌托邦培养德性教育的设想,驱逐诗人引起了后世的很多争议。思想家波普尔认为极权主义的源头正是《理想国》。
一句话书摘:在一个山洞里,所有人被绑住只能朝向岩壁,洞口有一堵墙,墙边有人走动,阳光会在岩壁上投射出那些人和事物的影子。即使这些人被解除了桎梏,被强迫回头看那火光。那么他一定觉得火光很刺眼,很不舒服。一有机会,他就会回头看岩壁,还说“还是看影子舒服啊”,而且认为看到的影子比真实的事物还要实在,其实这只是由于他习惯了虚假的东西。
《乌托邦》【英国】托马斯·摩尔 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是公共选举产生。
1. 托马斯·莫尔发明了“乌托邦”这个词。
2. 空想社会主义奠基之作,借一个虚拟人物的口吻讲述公有制的完美社会是如何被设想的。
3. 这部书也可以看做是摩尔向柏拉图《理想国》的致敬之作。
一句话书摘:在选择配偶时,乌托邦人严肃不苟地遵守在我们看来是愚笨而极端可笑的习惯。女方不管是处女抑嬬妇,须赤身露体,由一位德高望重已婚老妇人带去求婚男子前亮相。同样,男方也一丝不挂,由一位小心谨慎的男子陪伴来到女方面前。我们非笑这样的风俗,斥为愚蠢。
《审美教育书简》【德国】席勒 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审美教育书简》是席勒的一部经典名著,也是现代性美学批判的第一本著作,它主张用艺术取代宗教而成为一种交往形式,强调交往理性将在未来“审美国度”中得以实现,这就建构了一个审美的乌托邦。
1. 书中非常响应现实的观点之一是,现代文明割断了人性内在的联系,由于“享受与劳动,手段与目的,努力与报酬都彼此脱节,人永远被束缚在整体的一个孤零零的碎片上”。
2. 书中说,以审美教育成为完整的人是重要的,而不是沦为碎片化的,工具化的,为KPI奔波的人。
3. 能够达到审美状态,以和谐游戏克服分裂,才是理想中的世界。
一句话书摘:务实的人常常有一颗狭隘的心,因为他们的想象力被关闭在他职业的单调圈子里,因为不可能扩展到别人的意象方式之中。
《山河入梦》格非 作家出版社
内容简介:女主人公姚佩佩遭遇家庭变故从上海来到梅城,在浴室卖澡票,偶遇梅城县县长谭功达,并成为他的秘书。谭功达虽然爱慕她,但也只是发乎情,止乎礼。后来姚佩佩遭人强奸后一怒杀死了对方,并开始逃亡。而谭功达对梅城的规划理想也屡遭挫折。受到排挤下放到花家舍后,他惊奇地发现,自己梦寐以求的“桃花源”已经在这里实现……
1. 可以看到作家在架构在当代历史的小说中描述乌托邦好社会是怎么变成反乌托邦的。
2. 什么是理所应当的好社会?为什么当人们开始想要建设好社会的时候就等于建造了地狱?读到末尾有毛骨悚然的感觉。
一句话书摘:“全城的人都在庆祝。”佩佩摸了摸他的额头,低声道。她的手软绵棉的,凉荫荫的。 “庆祝?庆祝什么?为什么要庆祝?” “因为,共产主义已经实现了。”佩佩笑着对他说。“可我怎么什么也看不见?怎么到处都是黑暗?” “你不用看。你闭上眼睛,我来说给你听。这个社会呀,没有死刑……”
《别让我走》【英国】石黑一雄 译林出版社
内容简介:作品讲述了一群克隆人,只能默默承受捐献器官而死的命运,他们无处可走,不仅“心碎”,连肉体器官也将四散分离了。
1. 通过一个克隆人的回忆向展示了克隆人深受人类社会的压制的局而,一个对于人类来说的好世界,对于克隆人来说就是反乌托邦。
2. 融悬疑、推理与爱情于一体,揭示出人性的脆弱与无归属感。
3. 可以想象人类处于同样的境地应该如何反抗,这是反乌托邦小说可以模拟现实但又比较自由的好处。
一句话书摘:有时候你必须接受这个世界上的事情。人们的想法,他们的感觉,先是这样,然后又变成那样。你凑巧生长在这个进程的某一个时期中。
《单位》【瑞典】妮妮o霍克维斯 湖南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凡年满50岁的女性和年满60岁的男性,若单身、没有子女、没有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就会被定义为“无效用人”,被政府强制送往“单位”,享受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单位”里的人,必须接受全方位监控,参与各项医学实验,并无条件捐献器官以延续外面世界中“有效用人”的生命,直至身体的重要器官被“清空”……
1. 《别让我走》的单身中老年版,没有那么多忧伤,坦然更让心惊胆战。
2. 日本《楢山节考》的高科技未来版本。
3. 女主角一直想怀孕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跟现实生活也有非常多的互相指涉。
一句话书摘:生命和存在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什么也不是,甚至那些有效用的人也什么都不是。唯一真正有价值的是我们创造的那些东西。
《西游漫记》张光宇 人民美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这是画家张光宇于1945年夏秋,在“陪都”重庆,用三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一部讽刺性极强的漫画长篇,将《西游记》搬到现代背景,孙悟空扛着铁锹搞生产,住到工人新村,和铁扇公主谈恋爱……
1. 张光宇是现代中国装饰艺术的奠基者之一。
2. 魔幻现实风格的西游故事,趣味极强。
3. 画笔具有民族趣味,又非常现代,大人小孩都可以阅读,精美值得收藏。
一句话书摘:为进一步招待嘉宾起见,特于宫中建设剧场,又因为要奉承孙悟空,特提名为齐天舞台邀请名角排演新剧“水帘洞”,市长亲自登台节目并致开幕词。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30511',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您的位置:
《安德的游戏》没有一场战争是正义的 转载
发贴人:60.208.20.*发贴时间:【】[]
&& ()&& ()第一次看到安德系列的小说应该是中学年代,那个时候科幻故事简直比现在的网文还流行,刚接触安德的游戏觉得想象力丰富无比,和那时自己心里的神作黑客帝国有得一拼了,而到大学以后才有时间慢慢补齐后面几部安德系列,悲剧的是安德系列如此庞大跨越二十几年的系列竟然连个正规的中文翻译都没有完成,仅有网络零散的自翻。&& ()&& ()&& ()&& ()&& ()&& ()&& ()&& ()&& ()&& () 票房也不算特别理想,虽然国内还没有正式上映,至于第二部我就不一定奢求了,只希望小说中文可以补齐本来安德的游戏在设定上就稍落后现在科幻作品,而电影又不能把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探讨反映出来,只希望三体能够带给我惊喜这几天有时间,抽空写一下观后感吧  有多少期待就有多少失望,当然安德的游戏比起波西系列绝对不烂了原著和影视肯定是有差异的,刚看到预告片的时候就有点不安,虽然演员里有很多是我非常喜欢的,特别是阿沙童鞋当我认真地看完以后还是有些的失望,并不是说导演没有用心,确实是花了不少心血在理清小说了,只是在剧情轻重的把握上有些差异,没有更好地将安德的心理表现出来,虽然是人类的救世主,但这位少年绝不是一个漫威风格的英雄,更多是黑暗里孤独的王者安德的游戏是八十年代所诞生的系列,那个年代赛博朋克和生化朋克正是兴起,1984的风气正笼罩在科幻界,反乌托邦精神达到了极点,神经漫游者等作品更是津津乐道整个安德的游戏系列里,我觉得安德的代言才是经典,完全突破了当时硬科幻的圈子套路,如果你想真正了解安德这个人,那别在一部电影里就轻易下结论  电影的剧情还原了第一部的大部分内容,在虫族与人类旷世之战后全世界各地找寻而来的天才儿童被聚集在一起,他们都是骄傲强势的人,注定成为军事奇才的儿童,在不断的互相争斗里安德胜出,获得多数人的赞同而这种训练方式是冷血的,安德被迫杀死了妒忌自己的竞争对手,成为舰队的领导者,战斗学校也剥夺了这些少年的童年,他们眼里只有残酷的战斗,唯有战胜虫族人类才有希望!安德的心理遭遇也是一步步地改变,牺牲部分为了最终胜利是安德在指挥上最大的特点,从平时训练乃至最后一战都是如此阿沙的演技真是棒到无法形容,这个正太从梅林传奇里的青涩到从容成熟的雨果,一步步地走向世界,在安德的游戏更是国际范到了极点,领袖风范,而指挥千军万马那个模样颇有大将之风电影主要是通过安德的独白来反映其潜移默化的改变,阿沙把握得很好,将电影这个短板弥补了一下,毕竟作为一个肩负世界所有人的期待,压力实在太大了,如果不是隐瞒了战争的真相,再沉稳的安德也难以承受起心灵的谴责,不过原著安德出场的时候远远没有阿沙现在那么大,不过也没办法,要找个几岁的小孩又有这样收放自如的演技太难了对比阿沙全程的老气横秋,反观哈里森等大牌就显得有些酱油,气场很足,却没有什么机会show一下他们老辣的演技其余年轻人只有海莉比较耀眼,这妮子越来越有魄力了  虽然题材略黑暗,但是本片的色彩还是很明亮,效果没有蝙蝠侠和哈利波特那般暗画面确实够绚丽,虽然没有同期的霍比特2那么史诗大气,但几场星际之战绝不逊色,特别是最后那十几分钟,炫目之极,甚至超越了我几个月前看的环太平洋由于电影时间有限,书里的战斗压缩到仅有的几场,其它几个小孩演技还是相对稚气,使得差不多2个小时的戏前面较长的沉闷独白缓缓展开剧情,中间好莱坞式的导师出来指点主角,主角受到挫折心理挣扎最后重返战场,剧情展开还是有些突然,如果不是看过小说的国内观众估计最后二十分钟都有可能不知道什么回事开始骂街了当然就不剧透了,导演估计是想拍续集所以忍不住将剧情提前了一些,但安德的游戏终究不是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那样的魔幻青春大片,也不是饥饿游戏那样爱情故事为主穿插一些作者的私货,带来了一个让人类思考了很久的问题――如果真的有外星人,那他们是友好的还是和平的?人类就是这样的一种生物,在宇宙里苦苦寻找自己的同伴却蓦然发现人性的劣性存在于每一个种族里,胜者为王人性本心的考量才是贯穿安德系列的核心,其余异能也好、大战也好都不过是一个打着科幻的虚晃,和那些欺骗少年指挥官的舰队领导者相比,纵然双手血染鲜血孩子们的灵魂依然干净如纸  不得不说一下电影的插曲单独拿出来听不如地心引力的震撼,而在电影里还是很燃,有种肾上腺素急剧的错觉,每个男人心里都有个舰队梦吧这个年代好莱坞大片没有卖萌没有基腐没有激情没有搞笑实在太难生存了,导演也是努力在调整特效和剧情之间的平衡,可惜还是落在了前者其实看过他所导演的金刚狼我就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但仍然无损安德的游戏本质上依然是一部充满深度的剧情特效片,空间训练和舰队覆灭之战绝对不能错过如果提前十几年拍,安德的系列就简直是堪比星球大战的史诗大作了,特别是后面那几部,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表现了人类未来世界的投影,复杂的道德拷问无与伦比的震慑人心,可惜明珠迟到了些许年被世俗的追逐风气蒙尘了,续集非常悬,请加入小说党吧  没有一场战争是正义的,那就让我们看看安德是如何在无助的人生里找到自己的信仰吧7号国内也上映了,请隆重期待年度最后的大作
&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安德的游戏》没有一场战争是正义的 转载》&&&& 地址: http://ido.3mt.com.cn/Article/201401/showp1.html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是反乌托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