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溃京津冀一卡通及京津冀一卡通经济将积极解决经济贱卖黄金不好吗

【中国经济圈】中国三大经济圈 珠三角与长三角、京津冀的比较→十大品牌网
【中国经济圈】中国三大经济圈 珠三角与长三角、京津冀的比较
【中国经济圈】中国三大经济圈 珠三角与长三角、京津冀的比较
阅读:26908次
中国三大经济圈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湾经济圈。其中,环渤海经济圈主要是京津冀都市圈,而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本期专题为您比较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这三个经济圈的发展情况。
中国三大经济圈基本情况
珠三角经济区
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
行政区类别:地区、都市圈、城市群
所属地区:中国华南 面积:5.6万平方公里
城市经济圈: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中山市和东莞市、汕尾深汕区。
地位: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方言:粤语、客家语、福佬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三角经济区
地理位置: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
行政区类别:经济区
所属地区:华东地区
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城市经济圈:是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下的30个城市。
地位:第一大经济区,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方言:吴语、江淮官话、中原官话、闽南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环渤海经济区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环绕着渤海全部的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
行政区类别:经济合作区域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环渤海地区
面积:51.8万平方公里
城市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区是一个复合的经济区,由三个次级的经济区组成,即京津冀圈、山东半岛圈和辽宁半岛圈。
地位: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
方言:胶辽官话、东北官话、北京官话
珠三角VS长三角VS京津冀
一、产业结构
【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由加工贸易导引,多以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近些年高新技术产品增速快,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长三角】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强力引领“长三角”经济快速增长。“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均呈现出明显的“二、三、一”特征。
【京津冀】以重化工--资本密集型为主,是中国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二、竞争力
【珠三角】制度竞争力最高。广东步入是改革开放之“先河”,一批新城市随之而兴;港澳回归,“一国两制”的制度,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长三角】区位竞争力最高。以上海为核心,城市化水平整体较高。通过高新技术,打造世界性的新型制造业基地。
【京津冀】聚集竞争力最高。得益于现有体制下全国资源向都城的集中,以首都特有的政治文化为背景。这一地区传统的重化矿冶工业与水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
三、动力机制
【珠三角】外资推动型。吸引外资的绝对领先地位,外资主要来自香港、东南亚以及海外的华资。
【长三角】民资主导型。较早诞生以集体和私营经济为主体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
【京津冀】国资主导型。传统计划体制的惯性影响较大,尽管近些年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但国有经济比重仍相对较高。但也要看到,该地区民资和外资的增势趋强。
四、增长源泉
【珠三角】出口拉动型。大量吸引境外投资,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国际化或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长三角】投资拉动型。跨国资本正大举向长三角地区转移,朝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迈进。
【京津冀】内需拉动型。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较大、较为发达和成熟的现代物流中心和消费市场区之一。外向化程度不如珠三角和长三角,但该地区对外开放呈现加快势头。
【珠三角】信息产业占了重要比重。在这个全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里,集中了6个国家级、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软件园,12个国家“863”成果转化基地,以及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IC设计产业化基地。
【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居全国领先地位。以微电子、光纤通信、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居全国领先地位。
【京津冀】雄厚的科技力量,高科技产业集中在研发上。尤其北京拥有6l所高校,全国1/3科研的机构,技术人员密度全国之最。
六、发展特色
【珠三角】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
【长三角】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徵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
【京津冀】形成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密集区和大型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相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明显落后;开始全力构建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新平台,建立“多赢”的区域协调和合作新机制。
七、面临的挑战
【珠三角】随着改革能量的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的逐渐消失,出现外资转移、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缓的不利局面。
【长三角】与经济协作相配套的制度安排是难点;在区域内行政壁垒作用下,各地之间争资源、争项目、争资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问题将难以避免,影响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京津冀】在三大城市群中,经济实力相对弱一些,经济联系与协作程度最低。区域行政壁垒、分工协作的体制障碍较严重,区域经济整体呈现为北京一枝独秀向京津双头并进转变的格局。
八、其他方面
【综合经济实力】从国内生产总值角度看,长三角最高,远远超过珠三角和京津冀。从人均GDP角度来看,珠三角实力最强,长三角与京津冀相差不大。
【人口城镇化】京津冀地区500万~80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1个(石家庄),而珠三角有2个(东莞、佛山),长三角有5个(苏州、杭州、南京、温州、宁波)。京津冀地区的超级城市与次级城市之比是2:1,珠三角是1:1,而长三角是2:5。
同是经济圈,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1、京津冀的中心化倾向特别严重
北京凭借首都的区位优势汇聚了各方资源,金融、文化等高端产业聚集;从目前来看,京津与冀之间贫富差距的矛盾突出。形成反差的是,长三角的上海与杭州乃至苏州,珠三角的广州与深圳,形成了 "多核"的城市群发展模式,区域间的融合与互补发展相对协调。
2、交通物流一体化落后
京津冀的交通一体化还远远未形成。而在长三角地区,从上海出发到周边各方向的县级市都有动车直达,3小时经济圈辐射效应明显。在珠三角,从广深出发到周边各市的高速公路也是四通八达。
3、产业同质化,各自为政
尽管北京具有科技、信息产业优势;天津有先进制造业优势;河北有重工业优势,但是京津冀之间近几年来,围绕着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产业平台搭建等等竞争激烈,内讧严重。相对而言,长三角、珠三角域内城市的合作气氛良好,分工协作效应已经呈现。
4、京津冀市场化程度不高
整体而言,京津冀发展源自行政力量,而非市场驱动。相对而言,珠三角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区域,也意味着是最早实行市场化,区域内行政分割力量小,资源要素自由流动。而长三角作为外向型经济的另一代表,市场化程度也非常高。
5、京津冀多国企,民营活力低
京津冀民营经济改革滞后,国有企业比重太高,结果就是其转型难,产业转移也难。而民企少,导致其产业承接能力也弱。而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是民企的聚集地。民企在区域间的协作上,会更灵活。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实力从北向南依次递升,与改革开放所释放的能量成正比。总的来说,这三大经济圈的发展寄托着我们振兴中华的使命,也承载者我们国富民强的期望。
您可能关心的是:
版权声明/网站提醒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网页上的内容均是注册用户发布上传或搜索引擎技术自动搜录所得,不代表本站观点,更不表示本站支持购买和交易,对网页中内容之合法性、准确性、真实性、适用性、安全性等概不负责,也无法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提交说明: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如您还未注册,可,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说到装修,除了考虑到风格设计的问题外,还需要了解各种装修主材的用途,包括装修地面、天花、墙面等时所需要的建材,以及管道电气的设计方案等等。听...
京津冀一体化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秦皇岛、廊坊、张家口和承德,涉及京津和河北省的11...
中国三大经济圈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湾经济圈。其中,环渤海经济圈主要是京津冀都市圈,而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由京津唐工业基...
十大数据是企业品牌信用指数(见会员等级和服务)以及几十项数据统计计算真实呈现的结果,无需企业申请申报,不存在评定评选的过程,企业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无偿服务于广大消费者 |
本页面内容不代表十大品牌网观点或支持购买,仅提供参考使用 | 查询数据是为了消费者选购到市面上最好的品牌(品牌消费),不是认定认证,不是竞价排名,不是表彰评选,不是评奖评比 |
R/TM/C图形文字为公司或相关单位商标版权,受法律保护 请勿转载 | 复制请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本站名单(数据),认准唯一正宗谨防假冒!
<a class="kefu fff" href="javascript:void(0);" id="kefu" isten='true' onclick="if($('#chatbox').length联 系客 服近日,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发布了《网络零售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报告,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新零售带来的新制造正慢慢改变物流与网络零售的关系。
日,一辆汕德卡C7H用26个月的时间实现了运输里程突破100万公里的成就。折算后这台车每个月的平均里程为3.84万公里,据我所知现在某些跑快运的进口车,甚至有每月跑4万公里的,在这种每月高里程的背后其实是我国货运模式的变革,人停车不停,一车三个司机连轴转的甩挂运输已经让不少物流公司尝到了甜头,自发进行甩挂运输的企业也变得越来越多。
冷链物流发展将提速。8月31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到2020年,我国初步形成全程温控、标准规范、运行高效、安全绿色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断链”问题基本解决,全面提升冷链物流服务品质,有效保障食品流通安全。
问:纳税人提供武装守护押运服务,应按照什么税目,缴纳增值税?
答:根据《关于明确金融 房地产开发
教育辅助服务等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号)规定:“十四、纳税人提供武装守护押运服务,按照“安全保护服务”缴纳增值税。
问:欠税纳税人可以出境吗?
问: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的基本规定是怎样的?
问:进行虚假申报或不进行申报行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国家税务总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以及市场需求的持续拉动,物流信息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与应用,促进着物流产业的智慧升级与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为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重大机遇,物流信息化,为实现智慧物流呈现哪些特点与趋势呢?京津冀经济状况如何?有年中数据、有解读,够权威
京津冀三地上半年经济增长“成绩单”日前先后出炉,其中,北京、河北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破万亿元,均同比增长6.8%,天津上半年生产总值9386.87亿元,同比增长6.9%,在新旧动能转换期,三地经济发展平稳向好,质量效益有所提高。
尤其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三地科技创新表现活跃,成为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点,为京津冀上半年经济增添一抹亮色。
上半年京津冀总体经济保持平稳向好
2017年上半年,北京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0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庞江倩表示,上半年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优势继续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数据显示,北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2%;在需求领域,北京实现市场总消费额11183.2亿元,增长9.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69.7亿元,增长6.2%。
天津市统计局通报的数据显示,天津市上半年生产总值9386.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5078.40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4.1%。
天津市统计局副局长褚丽萍表示,天津市经济转型成效进一步显现,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有所提高,经济发展基本面总体平稳。
河北省2017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1640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上半年,河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速达到9%。
河北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田艳表示,河北省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动能加速成长。上半年,河北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8%。
创新创业促经济提质增效
上半年,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京津冀经济动能新老交替关键点,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激发潜力。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合同签订额2300余万元,同比增长60%。”在北京中关村,某信息技术公司CEO说,“公司借软件国产化的产业东风高速发展,未来三到五年,每年销售额利润率将成倍增长,为企业带来爆发式成长同时填补国产软件空白。”
庞江倩介绍,创新驱动已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之一。其中,高精尖企业带动明显。上半年规模以上高精尖企业增长了11.6%,比规模以上工业快了5.8个百分点;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的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实现的收入达到了20%以上的增速。
在河北唐山,科创企业正在为当地经济优质增量“做加法”。中国最早研制特种机器人的企业近期正式启动了特种机器人国家级研发中心及产业化基地项目。项目投产后可形成年产特种机器人1.5万台的制造能力,将建成国内最大的特种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天津市新增科技型企业、科技“小巨人”分别为7568家和242家,累计达到9.36万家和4135家。全市139家众创空间入驻创业团队4150个,注册初创企业2408家。
各领域协同发展持续推进
上半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继续走向深化,在产业、生态、环保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后,又在更多领域取得了进展。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引擎,三地人才一体化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7月,京津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发布《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年)》,成为我国首个跨区域的人才规划。
规划围绕2030年基本建成“世界高端人才聚集区”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包括全球高端人才延揽计划、京津冀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工程等13项重点工程,其中多项重点工程将由京津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部门配合,于今年组织实施。
7月10日,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和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三方面明确任务,并提出设立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那里集聚。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从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地经验来看,中关村科技园作为创新旗帜的集聚作用明显。同时,中关村科技园有着良好的创新制度体系和创新氛围,对于实现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的定位有着积极意义。
欢迎分享,禁止转载
整理自新华社、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欢迎来到中国论文网(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中国论文网】论文发表_发表论文专业服务,最快的论文发表通道!多年来诚信论文发表,铸就品牌.上百家期刊合作加盟,持续发表可享受VIP优惠待遇!
本站搜索:
你的位置:
&& 详细内容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热度0票&&浏览98次
时间:日 08:51
摘要:京津冀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拥有优越的城市发展平台,以及政策、资源、人才、技术优势,是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相关内容,运用区域经济学及其相关理论,本文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的方法提出了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京津冀区域;现状;对策1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合作不断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必然发展趋势。从我国区域的发展来看,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是近年来拉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京津冀地区的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区域整体经济实力不强,经济发展落后。形成了罕见的“环京津贫困带”。为此,本文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建议。2关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京津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河北省环绕京津,是京津地区的腹地。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报告称,2015年京津冀三地GDP69312.9亿元,占全国的10.2%。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是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基地,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门户之一。2.1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经济联系增强自“十一五”以来,河北省与京津两市在经济社会的部分领域联系逐渐增强。一是京津重要的物流腹地。河北人口密度相比京津低很多,具有突出的腹地空间和土地成本优势;随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合作的加深,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保障体系逐渐成型。二是重要物资的供应地。河北省工农业区位优势突出,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于全国前列,在京津地区有较高市场占有率。三是旅游开发合作加深。京津冀通过加强旅游市场合作开发,推动旅游规划衔接,联合开展景区联票、项目招商和宣传促销等活动,旅游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2.2产业转移初步形成北京是我国首都,天津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它们产业发展特点有:一是拥有的人才资源、资金、技术资源等来满足构建产业结构的需求;二是拥有较高的产业结构层次,并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三是北京、天津以项目为载体,主动合作加强。河北面向京津地区大力招商,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并成功吸引了一批京字头、国字号的战略合作伙伴。2.3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在交通方面,京津冀地区现阶段已经达成了比较良好的合作,在该地区内,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三小时交通圈”,和国省干线相连的高速公路数量多达条,在港口吞吐能力上,该地区的港口吞吐量达到亿吨,占全国港口吞吐量中的。3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3.1区域整体经济实力不强,区域内部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形成了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广东一省的GDP占全国的11.72%;以上海、南京、杭州为核心的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以仅占全国2.1%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和1/4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其经济总量相当于中国GDP的20%。相比之下,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存在很大的差距。京津冀内部经济发展落差较大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北京、天津综合实力最强,而河北的经济实力较为薄弱。2015年,北京和天津的人均GDP分别达到了17139.43美元、17505.73美元,河北省只达到了6481.14美元,唐山达到了12607.62美元,而张家口和保定的人均GDP却只有4952美元、4192.42美元。资源要素分布不平衡,北京与天津是河北省中心区域独立出来的两个直辖市。直辖市能够给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平台,带来更多的利润,从而使周围的人才资源都聚集到京津,使得本应在京津冀均匀分布的资源要素转变为向京津地区聚集的不对称发展态势。3.3区域产业格局和分工不合理京津冀地区一些区位条件接近、产业基础相似的地区,产业同构现象仍然存在,突出表现为:一是首都新城与环京县市之间产业同构。二是河北各市之间产业同构。国有经济占比较高,产业跨区域整合困难。京津冀区域作为老工业基地,受传统计划体制的惯性影响较大,2010年,河北省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总值的35.7%,天津市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6%。与长三角相比,京津冀区域中的国有经济占比过高,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大,对资源的控制力强。城市之间缺乏协调分工。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均各自为战,相互之间争资源、项目、投资等过度竞争严重,许多重复建设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导致产业结构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和结构趋同继续加重,造成整个京津冀区域的资源无效有效配置。3.4促进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行政体制障碍突出。京津冀区域带有相对明显的政治属性。长期以来“京津冀”内部地区由于行政地位的对立,导致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局面难以形成,行政区经济封闭的旧有格局依旧有较强的影响力,体制性障碍、行政功能已成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主要难题。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多年来,河北张家口、承德等地区为京津提供丰富的水源,但上下游之间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从而加剧了上下游之间的矛盾。虽然过去北京、天津给予了河北省很多的援助补偿,但这些援助补偿都不是以水资源补偿的名义,而是以其他项目来体现的,这些补偿多属于临时性的,不能弥补冀北地区的损失。同时这些援助并不固定,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3.5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以PM2.5为代表的大气污染加剧。京津冀区域各地区的污染物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彼此扩散、叠加京津冀区域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以北京为代表的大中城市PM2.5都出现爆表现象。北京周边的石家庄、保定、邢台等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均为差。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京津冀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京津冀地区始终受到缺水的严重困扰和水荒的威胁。水是京津冀地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海河流域水污染问题非常严重。目前,海河流域是全国污染程度最高的流域,污水排放量远超于水体纳污能力。该流域有超过2/3的污水无法得到处理。4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议4.1建设区域经济共同体,加快城市群建设一个城市群或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在经济互利的前提下,生产要素遵循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汇聚组合,形成规模产业或产业集群,以此提升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如对外招商引资要尽可能统一优惠政策;高速公路收费由分段收取改为统一收取,实行“一卡通”制度等等;重点推进6大一体化,即城市群区域性产业发展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性市场建设、城乡统筹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体化。只有首先建设好京津冀城市群,以此为核心才能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4.2促进产业合理布局,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为提升京津冀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必须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向适宜的地区集中,要在现有产业布局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形成若干具有鲜明发展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并探索多种集群发展模式。鼓励发展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企业布局,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建立企业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降低交易成本,在合理分工、促进规模扩张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群体的竞争效率和应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应根据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规划和国家划分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按照集中布局,集群发展的原则,确定这一区域内的重点发展轴线和产业发展区域,确定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城市发展与城市体系建设的整体框架。4.3推进政府合作,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要加快建立京津冀的政府合作机制,为各方一起商讨、确定、研究问题,寻求共同利益所在及其实现途径,为引导、推动三地企业和行业组织开展区域合作提供制度保障。政府应改进经济调控方式和手段,将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集中于市场机制培育和障碍破除,为降低生产要素流动成本创造条件。在继续深化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等四大区域协调机制的同时,京津冀应重点推进三大机制建设,即金融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社会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4.4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京津冀区域资源需求和环境压力大,应根据区域内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约束条件,合理规划资源、能源的利用途径。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减量原则是第一位的,应该从源头进行控制,着眼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最大限度的减少废物的产生。遵循“一高两低”的目标,即产品高消费、自然资源低消费、废弃物低排污。协调好高消费和低污染的矛盾,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总结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应对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日益突出等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增长新动力和新的增长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意义十分重大。这一发展过程中存在了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京津冀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矛盾最为突出、最为复杂,关注度最高,解决难度最大。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必须要深化改革打破行政壁垒,构建开放的区域共同体,建立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体制,并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孙久文.区域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124-125,317-322.[2]孙久文,丁鸿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58.[3]娄文龙.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测量和比较[J].统计与决策,-92[4]魏洪鹏.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与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3.[5]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肖金成,李忠.京津冀区域发展与合作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9+43.[6]刘维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新增长点的选择与培育[J].城市,-4.
最新论文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津冀旅游一卡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