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轮到ipo一般香港ipo需要多长时间间

深度干货:天使轮、A轮、B轮……IPO&创业公司在融资不同阶段是如何估值的?【股权投资】
深度干货:天使轮、A轮、B轮……IPO 创业公司在融资不同阶段是如何估值的?【股权投资】
让我们先看一个虚拟的社交类企业的融资历程:
天使轮:公司由一个连续创业者创办,创办之初获得了天使投资。A轮:1年后公司获得A轮,此时公司MAU(月活)达到50万人,ARPU(单用户贡献)为0元,收入为0。A
轮:A轮后公司用户数发展迅猛,半年后公司获得A
轮,此时公司MAU达到500万人,ARPU为1元。公司开始有一定的收入(500万元),是因为开始通过广告手段获得少量的流量变现。B轮:1年后公司再次获得B轮,此时公司MAU已经达到1500万人,ARPU为5元,公司收入已经达到7500万元。ARPU不断提高,是因为公司已经在广告、游戏等方式找到了有效的变现方法。C轮:1年后公司获得C轮融资,此时公司MAU为3000万人,ARPU为10元,公司在广告、游戏、电商、会员等各种变现方式多点开花。公司此时收入达到3亿元,另外公司已经开始盈利,假设有20%的净利率,为6000万。IPO:以后公司每年保持收入和利润30-50%的稳定增长,并在C轮1年后上市。
这是一个典型的优秀互联网企业的融资历程,由连续创业者创办,每一轮都获得著名VC投资,成立五年左右上市。我们从这个公司身上,可以看到陌陌等互联网公司的影子。公司每一轮的估值是怎么计算的呢?
我们再做一些假设,按时间顺序倒着来讲:
IPO上市后,公众资本市场给了公司50倍市盈率。细心而专业的读者会立即反应过来,这个公司的股票投资价值不大了,PEG&1(市盈率/增长),看来最好的投资时点还是在私募阶段,钱都被VC和PE们挣了。C轮的时候,不同的投资机构给了公司不同的估值,有的是50倍P/E,有的是10倍P/S,有的是单个月活估100元人民币,但最终估值都是30亿。不信大家可以算算。每种估值方法都很有逻辑的:一个拟上创业板的公司给50倍市盈率,没问题吧;一个典型的互联网公司给10倍市销率,在美国很流行吧?或者一个用户给15-20美元的估值,看看facebook、twitter等几个公司的估值,再打点折扣。B轮的时候,不同的投资机构给了不同的估值方法,分歧开始出来了:某个机构只会按P/E估值,他给了公司50倍市盈率,但公司没有利润,所以公司估值为0;某个机构按P/S估值,他给了公司10倍市销率,所以公司估值10*0.75亿=7.5亿;某个机构按P/MAU估值,他给每个MAU100元人民币,所以公司估值达100元*1500万人=15亿。不同的估值方法,差异居然这么大!看来,此时P/E估值方法已经失效了,但P/S、P/MAU继续适用,但估出来的价格整整差了一倍!假设公司最终是在7.5-15亿之间选了一个中间值10亿,接受了VC的投资。A轮的时候,P/E、P/S都失效了,但如果继续按每个用户100元估值,公司还能有100元/人*500万人=5亿估值。此时能看懂公司的VC比较少,大多数VC顾虑都很多,但公司选择了一个水平很高的、敢按P/MAU估值、也坚信公司未来会产生收入的VC,按5亿估值接受了投资。在天使轮的时候,公司用户、收入、利润啥都没有,P/E、P/S、P/MAU都失效了,是怎么估值的呢?公司需要几百万元启动,由于创始人是著名创业者,所以VC都多投了一点,那就给2000万吧,再谈个不能太少不能太多的比例,20%,最后按1亿估值成交。
我们总结一下,这个互联网公司天使轮的估值方法是拍脑袋;A轮的估值方法是P/MAU;B轮的估值方法是P/MAU、P/S;C轮的估值方法是P/MAU、P/S、P/E;也许上市若干年后,互联网公司变成传统公司,大家还会按P/B(市净率)估值!大家回想一下,是不是大多数的融资都是类似的情况?
对互联网公司来说,P/MAU估值体系的覆盖范围是最广的,P/E估值体系的覆盖范围是最窄的。在此,我姑且把这种覆盖体系叫做估值体系的阶数。P/MAU是低阶估值体系,容忍度最高;P/E是高阶估值体系,对公司的要求最高。
不同的估值方法殊路同归:我们来看一个公式:
净利润=收入-成本费用
=用户数&单用户贡献-成本费用
净利润(E,earning)  收入(S,sales)
用户数(MAU)   单用户贡献(ARPU)
一般来说,如果企业没有E,还可以投S;如果没有S,还可以投MAU,但最终还是期待流量能转换为收入,收入能转换成利润。不同的创业企业,都处于不同的阶段,有的属于拼命扩大用户量的阶段,有的属于绞尽脑汁让流量变现的阶段,有的属于每天琢磨怎么实现盈利的阶段。然而,最终大家是要按盈利来考察一个公司的,那时候不同阶数的估值方法是殊路同归的。
为什么发展好好的公司会“B轮死”、“C轮死”:有的公司用户基数很大,但总是转换不成收入,如果在融下一轮的时候(假设是B轮),投资人坚决要按高阶估值体系P/S估值,那么公司的估值算下来是0,融不到资,所以会出现B轮死;有的公司收入规模也不错,但老是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如果在融下一轮的时候(假设是C轮),面对的是只按净利润估值的PE机构,他们觉得公司P/E估值为0,公司融不到资,也会出现C轮死。
不同的经济周期,估值体系的使用范围会平移:在牛市,估值体系会往后移,这能解释为什么过去两年很多一直没有净利润的公司都获得了C轮、D轮,甚至E轮,而且是传统的PE机构投资的,因为他们降阶了,开始使用P/S这个低阶工具了。在熊市,估值体系会往前移,这能解释为什么今年下半年以来,一些收入和用户数发展良好的公司都融不到资,甚至只能合并来抱团取暖,因为连很多VC也要求利润了,大家把低阶的估值体系雪藏了。
二级市场的政策有明显的引导作用:中国为什么一直缺少人民币VC?部分原因是,中国的公众资本市场只认P/E这个高阶估值体系。我们看看创业板发行规则:“(1)连续两年连续盈利,累计净利润不少于1,000万元……或(2)最近一年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必须要有这么多的利润,才能上市,才能在二级市场具有价值,这个估值体系要求实在太高了。当企业只有用户数、只有收入规模,哪怕你用户数是10亿人,你的收入规模有100亿,只要没有利润,估值统统为0!所以人民币VC很少,PE很多,因为他们响应了政府的号召只用市盈率这个工具,不然没有退出渠道!但美股、港股都有P/S的测试指标,只要达到一定规模就可以成为公众公司上市。如果公司能在上市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只按P/S估值(最终可能还是要按P/E),将打通大多数公司的发展阶段,让每一轮的估值都变得顺畅起来。
到此,各种估值体系的内在联系以及使用方法就探究完毕了,希望各位创业者和投资者读者能应用这些原理行走在牛熊之间、各轮融资之间,希望立法者读者能重视各阶估值体系的威力,积极改进规则发挥其对创新的引导作用
已投稿到:创业公司天使轮、A轮、B轮……IPO融资时如何分配股权_中华文本库
第7页/共8页
创业公司的成长,反映在股价的升值。升值越快,融资时稀释就越少。当然,公司能很好地精打细算省钱,融资次数越少,稀释也越小。举个例子,创业初期花掉3万块钱,等于差不多1%的公司股份,到了C 轮以后,3万块钱连0.000005%都不到。所以,千万不要烧钱,能不找VC ,最好别去找。创业者骨头要硬!
以上IPO 的估值是简单化了的,没有考虑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规模。
创业公司的股权在上市前是不流通的,估值也讲不清楚,没有一个市场价格,给员工股份时如果用百分比,谁都说不清这25%、15%、1%、0.1%......到底值多少钱。给他们股数吧,不管给了500股、5000股、50000股,你可以建议人家思考:等公司上市的时候股价如果是10元,简单一算就知道这些股份那时候大概会值多少钱。
前文提到“拖个跟投VC 进来是有战略考虑的一步棋子”,解释一下:
早期的VC 投资和创业一样,切忌香火断了,只要公司能活着,就有希望存在。所以早期VC 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能把下一轮的VC 引入公司。
也许你以为当你把A 轮VC 的钱烧光了,可以让A 轮VC 再砸点儿进来吧? 不行,这回A 轮VC 再掏钱可没那么简单,VC 是不能随便因为你钱用光了,再给你一笔花去吧,那是违规的! 具体地说,如果A 轮是我投的,这轮的估值就是我认定的,那么B 轮我就不能自己定价然后自己又放一笔钱进去。我必须找到第三方的新的领投投资人来认价,在B 轮中我不能领投但可以跟投。这是VC 行业的规矩,不然的话,我可以A 轮定价500万,B 轮翻十倍变成5000万,C 轮再来十倍成5个亿...... 这是“内部交易”,不代表这家公司的“市场价格”。所以,VC 投资的每一轮融资,都必须由新的第三方VC 来认价。
一是因为要“香火不断”,二是因为未来融资的“定价权”,所以我要在A 轮的时候埋下伏笔,邀请一个VC 跟着投一点儿钱,买张票跟我一起看你演戏,要是你演得不错,下场戏的票价说不定这位VC 愿意来定,而我可以轻轻松松地跟投,接着看你继续表演。
为清晰展示每一轮股份/期权的脉络,特制Excel 表格如下:
第7页/共8页
寻找更多 ""【转】A轮、B轮、C轮融资、VC、PE、IPO概念解析
在上市的刺激下,目前很多的P2P平台都在进行融资,融资的规模大小不等,分为A轮融资、B轮融资甚至C轮融资,这对投资用户而言,无疑是利好的消息,因为平台通过融资,可以增强实力,从而在资金安全上就有更大的说服力。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A轮融资、B轮融资甚至是C轮融资,挺起高大上,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很多人是不清楚的,我们就来看看A轮融资、B轮融资、C轮融资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A轮融资、B轮融资、C轮融资是什么意思?
经常会看到新闻说,某平台获得了A轮融资、B轮融资甚至C轮融资,但这几轮融资到底代表了怎样的意思,对一些不了解行情的人而言,平台融不融资,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但对行业人士而言,平台获得融资,对行业以及平台都是有利的。以A轮融资举例,意思就是平台第一轮融资,就是引入外部资金,提升平台的资金实力,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以此类推,如果平台获得A轮融资之后,再次进行融资的话,就称之为B轮,往下就是C轮,当然还有天使投资、PE等。
A轮融资、B轮融资、C轮融资有什么区别吗?
其实,具体而言,无论是A轮、B轮还是C轮融资,平台都是为了上市做的准备,但A轮、B轮、C轮,没有太严格的定义。基本上只有一个融资的想法时就可以叫天使或者种子,而达成了一定的商业模式,就叫A轮;A轮之后就是B轮;B轮之后就是C轮,一般来说就是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通常都是千万美元级别甚至亿元美元之间,这一轮的最主要作用是为了给你上市定一个价值。
A轮B轮C轮指创业公司过了种子期,从发展早期开始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融资。可能还会有D、E、F、G轮,但也可能只有A轮就上市了。融资对象一般是VC,但也有可能是PE,甚至有些天使也是做A轮的。
VC就是所谓的风险投资:
天使投资是指富有的个人出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概念的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一次性的前期投资,它是风险投资的一种形式。
1、是企业行为;
2、投资金额多在1000万RMB以上,多的也有几家VC联合投上亿的,前几年VC以美元投资比较多,最近几年人民币投资也在逐步增加。VC的资金来源,大多是利用国外的投资基金为主,中国本土的资金用于VC的近年也开始增加;
3、VC投资的企业,一般是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也就是说,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后,他们才会介入;
4、VC一般都不参与公司管理,对企业经营团队要求很高;
5、VC的退出机制,卖给私募基金或者上市的方式在中国比较多,在美国则以企业兼并的形式退出的占大部分。
天使投资:
1、天使投资人一般是事业比较成功的个人,所以一般的天使投资,基本都是个人行为,或者是一些小的投资公司运作;
2、投资的金额不限,可能只有20万,也可能是几百万,要看投资人的实力和投资项目需要的钱;一般天使投资的资金来源,都是个人募集或者就是投资者本人在工作中的收入;
3、天使投资往往进入初创期的企业,这些钱更多的是鼓励创业者敢于创新,并用来创立盈利模式。同时在模式不成熟之前,用于支付创业者工资,促成其坚持下去;
4、天使投资一般都会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并会做到密切的监督,当然这个不是坏事,毕竟能做天使投资的人,对怎样创立企业,怎样建立模式会有更多的经验和办法;
5、天使投资的退出机制,一般是模式成熟了,就卖给VC或私募基金,毕竟作为投资,就不可能陪你玩到最后。
PE私募股权投资:
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Equity)简称PE,是通过私募形式募集资金,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从而推动非上市企业价值增长,最终通过上市、并购、管理层回购、股权置换等方式出售持股套现退出的一种投资行为。广义上的PE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成熟期等各个时期的企业进行投资。
私募股权投资的作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推动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力量。私募股权基金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为提高金融业的收益率提供新的方法,也为解决民营小企业的金融困境提供有效的途径,打通产业需求和金融资本获利的需求。
IPO公开募股: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Public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公司上市.
归根结缔:早期创业公司的融资“估值”,必须建立在公司收入规模,用户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前提之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要和投资人一起成长,既要保护你的利益,也要照顾好投资人的利益。
一个公司怎么融资?
这问题太大了,写一本书都讲不完。但一般要求你要有一份商业计划书(不是必须),然后通过他人或直接递交给合适的投资人。如果投资人感兴趣,会再有一系列的接触、考察、谈判,顺利的话,就签署Term
Sheet、进行尽职调查,然后签署正式的投资协议。最后,你等着打钱就是了。
具备什么条件的时候可以去融资?
各家要求的不一样,但如果是想融A轮的话,那项目应该已经初步成型,至少应该有产品了。如果还只是停留在创业计划层面,或纯碎只有个想法或点子,那是融不了A轮的。
公司达到什么条件可以上市?
那要看你想上哪儿上了。
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香港H股、纳斯达克、纽交所……,太多了,每个要求都不一样。
国内要求较高,没几千万的利润根本不可能(新三板没有盈利要求,但它不叫上市,叫挂牌)。海外上市门槛低一些,但需要搭建海外架构,并且成本也要比在国内上高。尤其要不时提防浑水和香橼们,他们喜欢时不时的出来搞一下子。
上市以后对公司有什么好处?
太多了,比如:
价值发现;
财富倍增;
消除隐患;
自我保护;
利益输送;
自证清白;
战略考虑;
避免被兼并;
投标便利;
老板成就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o m a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