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角的体表投影

【图文】脊髓解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大小:17.8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脊髓背角神经元.pdf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脊髓背角神经元.pdf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5|
上传日期: 18:11:3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脊髓背角神经元.pdf
官方公共微信脊髓后角损伤的表现
来源:网络
发布者:xiaobai
  虽然社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人们的健康并没有越来越好,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专家来讲解一下脊髓后角损伤的表现。病例一:病情描述 :  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主要症状:痛温觉因脊髓丘脑纤维中断而丧失,发病时间:08年5月化验检查结果:椎管梗阻,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问题回答 :  病情分析:概述】  1546年Esteinne首先描述本病,Charles第一次用脊髓空洞命名,是累及脊髓的慢性进行性疾患,属先天性发育性脊髓异常,内有空洞形成.临床特点是肌肉萎缩,相应节段痛温觉消失,触觉和本体觉相应保留,肢体瘫痪及营养障碍等.   脊髓是人体中枢神经的一部分,受大脑的控制,是连接大脑与全身器官的主要通道,它将来自四肢和躯干的各种感觉冲动,传送至大脑,经大脑分析后发出指令,再传送至肌肉,使它们协调地运动.当脊髓发生病变时,就会出现感觉或运动障碍,或者引起低级反射活动的消失,如大小便失禁,腱反射(膝跳反射)消失等.  脊髓空洞症就是脊髓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病变.病因不十分清楚,其病变特点是脊髓(主要是灰质)内形成管状空腔以及胶质(非神经细胞)增生.常好发于颈部脊髓.当病变累及延髓时,则称为延髓空洞症.  脊髓由灰质(位于脊髓的中央,含大量神经细胞)和白质(位于周边,聚集着神经纤维)组成.灰质又分为前角和后角,前角内含有大量运动神经细胞,支配人体的运动;后角内则是感觉神经细胞,支配人体的痛觉和温度觉.而脊髓空洞症的病变大多发生在脊髓的后角,因此常首先表现为受损节段内的感觉异常,严重时出现运动障碍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此病多在20~30岁发生,偶可起病于童年,男多于女.起病较隐蔽,病程也较缓慢,经常以手部肌肉萎缩无力或感觉迟钝而引起注意.表现出来的症状也因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不同而不同指导意见:【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31~50岁,儿童和老年人少见.男多于女,曾有家族史报告.进展缓慢,持续多年.症状与病变节段和所在神经轴内位置有关.颈下段上胸段病变多见.   (一)感觉症状 痛温觉因脊髓丘脑纤维中断而丧失,而由于后柱早期不受累,轻触觉,震颤觉和位置觉相对保留,属本病特征,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可有深部痛,累及肩臂.累及后索时,则出现相应深感觉障碍.   (二)运动症状 病变扩展到前角细胞引起运动神经元破坏,相应肌肉瘫痪,萎缩,肌张力减低,肌纤维震颤和反射消失.手内在肌受累一般最早,上行到前臂,上臂及肩带.手部肌肉受累严重可出现爪形手畸形.病变累及侧索,下肢可有对称或非对称性痉挛性轻瘫,反射亢进,跖反向伸性.晚期可出现Horner征,是伤及中央外侧细胞柱内交感神经元所致.   (三)营养障碍 由于关节软骨和骨的营养障碍以及深浅感觉障碍产生的反馈机制失调,Charcot关节.表现为关节肿胀,积液,超限活动,活动弹响而无痛感.X线显示关节骨端骨软骨破坏破碎,可有半脱位.皮肤可有多汗,无汗,颜色改变,角化过度,指甲粗糙,变脆.有时出现无痛性溃疡.常有胸脊柱的侧弯或后突.膀胱及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多见于晚期.病变波及延髓引起吞咽困难,舌肌萎缩瘫痪,眼球震颤,此型易危及生命.CSF检查多正常,Queckenstedt试验少有梗阻.生活护理:脊髓空洞症的护理  心理护理首先取得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向患者家属讲解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其从思想上有所准备,同时,应该注意掌握恰当的语言交流技巧,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和担心.   护理人员热情,耐心地劝导患者,使其认识到治疗疾病是当务之急,身体健康是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的根本,同时病人的心理护理还要动员家庭和工作单位,安排好患者所牵挂的人和事尽量减少患者的后顾之忧,并向患者介绍手术经过及术后康复的病例,鼓励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脊髓空洞是脊髓内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形成管状空隙,并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感觉异常,通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上肢痛觉和温度觉减退或消失,或可有麻木感,严重者手被烫伤或刀割伤而不知觉.   二是运动异常,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肢力量下降,手部肌肉萎缩,严重者小指及无名指不能伸直,手呈爪形.可并有下肢力量下降.   三是植物神经症状,如一侧肢体和躯干皮肤干燥少汗等.其他,还可能伴有疼痛等症状.发病年龄通常为20~30岁,偶发儿童或成年后.   此病起病隐浅,发病缓慢,甚至觉察不出来,随病情发展渐出现手部肌肉萎缩.下肢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所以一旦确诊,即说明已到了一定程度,应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病情分析:脊髓空洞症一般临床表现(一)感觉症状 痛温觉因脊髓丘脑纤维中断而丧失,而由于后柱早期不受累,轻触觉,震颤觉和位置觉相对保留,属本病特征,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可有深部痛,累及肩臂.累及后索时,则出现相应深感觉障碍.   (二)运动症状 病变扩展到前角细胞引起运动神经元破坏,相应肌肉瘫痪,萎缩,肌张力减低,肌纤维震颤和反射消失.手内在肌受累一般最早,上行到前臂,上臂及肩带.手部肌肉受累严重可出现爪形手畸形.病变累及侧索,下肢可有对称或非对称性痉挛性轻瘫,反射亢进,跖反向伸性.晚期可出现Horner征,是伤及中央外侧细胞柱内交感神经元所致.   (三)营养障碍 由于关节软骨和骨的营养障碍以及深浅感觉障碍产生的反馈机制失调,Charcot关节.表现为关节肿胀,积液,超限活动,活动弹响而无痛感.X线显示关节骨端骨软骨破坏破碎,可有半脱位.皮肤可有多汗,无汗,颜色改变,角化过度,指甲粗糙,变脆.有时出现无痛性溃疡.常有胸脊柱的侧弯或后突.膀胱及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多见于晚期.病变波及延髓引起吞咽困难,舌肌萎缩瘫痪,眼球震颤,此型易危及生命.CSF检查多正常,Queckenstedt试验少有梗阻.指导意见:治疗一般是采用手术治疗,如椎板切除减压,脊髓空洞与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枕骨大孔减压,第四脑室出口矫治术等.由于一般保守治疗不能够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手术是治疗脊髓空洞的重要手段.脊髓空洞常常是相关原发性疾病的继发表现形式,正确的治疗原发病后脊髓空洞就会自行消失.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进行颅颈交界区的骨性和膜性减压,矫治畸形,防止病情继续发展或恶化;另一部分是空洞分流术,即作空洞造瘘或置管分流,解除空洞对脊髓的压迫以缓解症状或防止病情进展生活护理:另外还有以下治疗方法供参考1.可试用中药,以补气,健脾,活血为治则,如地黄饮子加减.2.脊髓病变部位的放射治疗,少数病例有效.3.可给以镇痛药,B族维生素,ATP,辅酶A,肌苷等.4.早期胶质增生为主时,可行放射治疗或口服同位素131I治疗,以阻滞病情进展.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时可考虑行椎板切除减压术.5.新针治疗→瘫痪肢体的按摩及被动运动等可能对恢复有帮助.痛觉消失者应防止烫伤或冻伤.你要结合你的病情选择治疗方法,最好到医院高扭矩检查结果做个评估   以上就是专家对于脊髓后角损伤的表现的见解,希望大家回复好好参详,使得对于疾病防患于未然。
在寻医问药你还可以
大家都在搜:韩建邦,杨庆国,张银顺,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药、卫生
目的观察国人颈髓角(CMA)大小,提供其正常值范围,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1例枕颈区正常的国人MRI片,测量CMA,其中99例同时测量脑干脊髓角。结果 301例受检者的CMA为137.7°~180.0°(163.73°±6.88°),95%可信区间为150.24°~177.22°,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者的CMA相比,P均〉0.05。其中99例受检者的脑干脊髓角为147.0°~177.7°(162.53°±6.17°),与CMA相比,P〉0.05。结论国人CMA正常值为137.7°~180.0°,与脑干脊髓角相近,CMA超出正常值范围有助于颅底病变的诊断,对脑干、延髓、颈脊髓压迫程度的评价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牙体牙髓科看什么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