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锈钢出口哪个国家好?

中国钢材出口飙升 为什么全球这么多国家反对 - 中国钢材价格网
中国钢材出口飙升 为什么全球这么多国家反对
    中国钢产量已超过全球其他国家,但由于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更为突出,出口量同时激增。不仅西方国家相继对中国出口企业采取反倾销的惩罚措施,连韩国、印度这样的亚洲邻国也在寻求政府行动,保护本国市场。
    《华尔街日报》报道援引国际钢铁协会和世界贸易信息服务股份公司(GTI)的数据称,去年中国的钢铁消耗量仅增长1%,今年增速会降至0.8%,而去年中国出口钢铁8210万吨,较前年增长59%,使中国成为本世纪钢铁出口量最高的国家。今年1月,中国出口钢铁还同比猛增63%至920万吨,其中1月对美国的出口也同比增加了40%。以这一增速推测,今年的出口量将超过去年,再创高峰。
    面对中国的钢铁产品大量涌入,各国都在采取行动:
    ·去年9月,美国商务部终裁裁定,中国出口美国的取向电工钢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倾销幅度为159.21%,补贴幅度由去年5月初裁的49.15%升至127.69%,美国海关按此幅度向中国生产和出口商征收保证金。
    ·欧盟有六项调查可能对中国施加惩罚性关税,本月初路透获悉,欧盟委员会计划对中国内地和台湾出口的不锈钢冷轧钢板征收反倾销税,税率分别约为25%和12%。
    ·澳大利亚政府的反倾销委员会目前有12起亚洲国家低价倾销钢铁产品的调查,其中包括中国的产品。对于别国钢厂为规避澳大利亚反倾销法规借道第三方国家出口的行为,澳方已提起诉讼。美国钢铁生产商也提出类似诉讼。
    ·去年12月,韩国现代制铁和东国制铁两大制造商向国内政府起诉中国钢铁产品,中国企业可能面临18%-33%的反倾销关税。
    ·印度钢铁生产商JSWSteel的主管称,国内一些制造商在设法让政府采取包括提高征税等贸易措施。去年4月到今年1月,中国出口印度的低价钢铁产品同比增长将近200%。
    上述《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全球钢铁行业受到产能过剩困扰,部分原因是许多国家将钢铁产业视为国家骄傲,支持国内生产。业内一些厂商担心,由于中国房地产和基建需求可能今后几年仍疲弱,即使央行降息,国内钢铁需求也不可能很快回升,国际市场供过于求会更严重。
    报道援引分析师观点称,许多中国钢企是国有企业,无论是就业还是税收,对地方政府都有重要意义,就算这类企业赔本经营也不可能减产或者关闭。近期人民币汇率下跌,加之中国发改委允许外资进入国内钢铁行业,这都可能激励中国钢铁行业出口。
    日本野村证券的分析师还提到,虽然中国和日本的厂商都是韩国企业投诉的倾销对象,但中国出口的是低端产品,日本是高端产品,真正对韩国制造商有竞争威胁的是中国同行。
螺纹钢走势图
中国原材料价格
网 站 联 盟
服务热线:9(7:30-21:30)
微信公众号:myzh818(7x24小时服务)
湘icp备号-4免费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
中国不锈钢出口遭印度制裁 不锈钢行业发展分析
&冯颖 o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456
& 相关推荐
最新行业动态,解密市场盈利点,把握行业竞争主动权&
在欧美等国大举制裁我国出口贸易之际,印度也开始发起包括中国在内的反倾销。近日,印度工商总局发布公告,印度对进口304系列热轧不锈钢反倾销调查作出终裁,建议对中国、韩国与马来西亚三国的304系列热轧不锈钢征反倾销税。除了热轧不锈钢之外,印度在2014年已开始对进口中国的冷轧不锈钢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我国是不锈钢生产的大国,随着国内的快速发展,不锈钢产品数量也逐年增加,不过近年泰国、马来西亚、印度与巴西等国都加大对中国不锈钢产品出口贸易的制裁,这将影响我国的不锈钢产品出口。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指出,2014年我国不锈钢产量为2169.2万吨,同比增长14.27%,约占全球产量的半壁江山,2014年全年中国不锈钢出口385.0万吨,同比增长45.12%。不过随着国外对不锈钢出口贸易制裁,国内不锈钢企业出口业务将面临压力,与此同时,国内不锈钢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产能过剩、质量较低与环境污染问题同样制约了不锈钢行业发展。
以国外开启的不锈钢反倾销调查为契机,未来国内不锈钢行业将有以下发展趋势。
首先,行业集中程度将提高。出口遭受限制将进一步加大不锈钢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未来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的趋势将加强,预计年产量高于15万吨的不锈钢企业兼并重组可能性较高。
其次,行业将从数量增长型向结构调整型转变。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技术与高附加值的产品将是大势所趋;此外,在环保的重压下为避免淘汰,不锈钢企业也将加大的投入。
最后,为规避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出口风险,不锈钢企业将逐步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这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了解当地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实力。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推荐报告REPORT
文章评价COMMENT
还可以输入<em class="orange" id="emCmtLen" maxlen="个字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咨询·服务
研究员周关注榜
69303医药、医疗
订购热线:400-
售后热线:8
项目咨询:5410材质的不锈钢餐具都出口哪些国家?能否告知下? - 出口交流 -
福步外贸论坛(FOB Business Forum) |中国第一外贸论坛
港荣会计 香港銀行办理 当天拿帐户 Q:
UID 2438385
阅读权限 40
410材质的不锈钢餐具都出口哪些国家?能否告知下?
410材质的不锈钢餐具都出口到哪些国家?例如:不锈钢勺子,不锈钢叉子和不锈钢主餐刀或牛排刀这些餐具。哪位有出口过,能否告知下?谢谢
(产地证/报关/代收外汇/商检)
代办产地证CO/FA/FF/FE/FB/FI/FS
UID 2270110
积分 209574
帖子 11319
福步币 720 块
阅读权限 120
来自 中韩中澳FTA,QQ-
原帖由 咚咚强 于
15:33 发表
410材质的不锈钢餐具都出口到哪些国家?例如:不锈钢勺子,不锈钢叉子和不锈钢主餐刀或牛排刀这些餐具。哪位有出口过,能否告知下?谢谢 这些品名可以出口的,没问题的
UID 2438385
阅读权限 40
回复 #2 FOB单证报关 的帖子
那材质呢?能否说一下?听其他人说410材质难通过那些什么测试。FDA啥的那些测试
(深圳报关行)
UID 2052745
积分 15386
福步币 1 块
阅读权限 80
UID 2767669
阅读权限 25
回复 #1 咚咚强 的帖子
可以加一下我的资料QQ,出过的
UID 2438385
阅读权限 40
回复 #4 QQ 的帖子
请问一下,贵方出口过吗?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Powered by D1scuz! &&
FOBShanghai.com中国不锈钢业真的还有救_工业品资讯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引言】尽管中国的不锈钢产业的起步较国际上晚了近40年,但凭借国人锐意开拓的精神及创新、发散的思维使得中国不锈钢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锈钢产能、产量全球第一大国的地位已是无可撼动。而事物的两面性是客观存在的,“台风来了,猪也会飞”。中国不锈钢产业的快速壮大,是因为迎合了过往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当前,在巨大的产能亟待释放的情况下,却遭遇了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境遇,曾经的规模化优势如今似乎已经成为了“累赘”,铬铁、镍生铁、电解锰、不锈钢&&概莫能外,我们是感叹中国的不锈钢产业是生不逢时?还是认知为这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现象?同时,它又将会走向何方?
  技术推动是不锈钢行业发展的一大标签,围绕原料的供应、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压缩等方面的技术革新可谓日新月异,尤以近10年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更为深刻,且革新的步伐也越加频繁。技术的革新成就过一段行业的辉煌,却并非是一劳永逸,如今,即便装备了领先技术的钢企却同样面临困境,且未能看到任何可挣脱的迹象,这就说明行业已经是“内伤”了。是什么造就了“内伤”?又会有什么手段去疗却“内伤”?对此,我们做一番回顾与展望。
  一、不锈钢技术革新频率越发加快
  1、功高至伟的国产镍生铁
  众所周知,镍铁并非中国的发明,但利用低品位的红土镍矿生产镍生铁(Nickel Pig Iron/NPI)则是中国的首创,其诞生之于中国不锈钢业的意义不亚于力学界砸中牛顿的那个苹果,它的存在为缓解中国不锈钢生产规模化过程中对镍原料需求高速增长所带来的限制提供了一条“捷径”,同时将镍资源的供给规模扩大、成本压缩、生产周期缩短,从成本、生产周期及通用性来看,精炼镍较镍生铁升水有其合理性,但镍生铁中免费铁的存在就让精炼镍的升水机制受到了挑战,甚至是反转,毕竟中国的镍消费中不锈钢行业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因此精炼镍的通用性优势就无法体现,相反镍铁生铁中的免费铁优势更为明显。基于上述的优势,镍生铁从2005年在中国生根以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电炉工艺普及化后,其在不锈钢生产领域的使用率一度接近60%。
  国产镍生铁的规模化使用奠定了中国不锈钢成本优势,从而使得中国不锈钢供需格局从2010年前的净进口状态转为净出口状态。
  因此,2005年可称之为中国不锈钢行业的第一次革命年,镍生铁工艺的出现为中国不锈钢业的扩张“插上了翅膀”,突破这样蹒跚的格局,中国不锈钢业用了53年。
  2、异军突起的一体化工艺
  无论是高炉一体化还是RKEF一体化工艺,其在2010年已经萌发,只是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成熟度及窄带领域的运用,因此,并未引发引发行业的关注。随着2012年6月份广青项目的正式投产将一体化工艺推向高潮,其带来的效应是对传统炼钢工艺的颠覆。这标志着不锈钢行业的技术革新不仅仅是从原料延伸至炼钢,而是将原料和炼钢相结合。在传统钢厂利润扁平化的情况下,RKEF一体化钢厂却是获利颇丰,利用成本抢占市场也就水到渠成,一时间减少自炼钢并外购一体化工艺坯料成为传统钢厂的共识。
  在2012年形成的“一体化风”的影响下,业内纷纷效仿,2014年投产的新增332万吨产能为清一色的一体化工艺。
  当前,国内一体化产能已经占据国内不锈钢炼钢产能的40%左右,后续的北海诚德、德龙镍业等项目的投产后,其占比将进会进一步提升。
  尽管当前的低迷行情下一体化工艺也难以施展,甚至是受到了羁绊,但瑕不掩瑜,当前的困局是扭曲的供需关系(矿源的限制和不锈钢的供应过剩)所导致,供需关系一旦缓和后,一体化工艺依旧可以换发生机。
  一体化工艺的兴起是促使国内不锈钢产能扩张的主要动力,因此,将之称为不锈钢行业的第二次革命是实至名归。从“第一次行业革命”向“第二次行业革命”过渡使用了7年。
  3、价格战导火索的冷连轧工艺
  与一体化工艺类似,冷连轧工艺的兴起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2014年以前尽管已有冷连轧项目投产及具备投产能力,但未能形成多大反响,但进入2014年后随着肇庆宏旺冷连轧项目的逐渐放量,利用“量”与“价”优势在华南市场引发了行业的关注,太钢冷连轧项目在2014年底的放量将冷连轧的概念引入到300系和400系领域,至此,行业已然切实感受到了冷连轧的存在。
  到了2015年,太钢冷连轧的持续放量,并配套仓库前移的操作模式,二季度宝钢德盛冷连轧产品大举压境,如此一来不锈钢冷轧领域全系列的冷连轧产品席卷而来,价格的节节下调,使得冷、热轧价差逐渐缩小,压延厂的生存空间首先受到冲击,正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这场战役势必要以改轧的退出洗牌为代价。
  从现有粗钢产量数据来看,2015年中国不锈钢产量较2014年持平或者微增的可能性极大,在产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价格行情却是落差巨大,当然这是基于外部的经济、供需等环境的影响,但从不锈钢行业自身而言,其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同样的粗钢产量,但对于市场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业内普遍感受的是资源量增了,而且是源源不断的增,这就是行业内部的结构调整所产生的误区,原本也是那么的产量,但相当部分是通过宽幅、窄带改轧厂去消化,这部分并未进入到流通环节,而当宽幅冷连轧放量后,巨大的产量对流通渠道的依赖感极强,价格的节节下调,带来改轧、正材同价,窄带和宽幅同价,这样就逼迫改轧厂减、停产,这样的挤压效应都通过流通渠道去体现,从而使得流通领域资源更加“拥挤”,由视觉上的变化带来的心理感受的变化最终触发价格的失守。
  冷连轧通过技术创新显然已经引领了冷轧价格走势,且随着后续相当部分的冷连轧的产能的投产势必会将这样的引领作用所强化。冷连轧技术的革新对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改变了行业的生存法则,鉴于此,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于行业的“第三次革命”,距离上一次行业革命3年。
  至此,行业围绕技术领域已经经历了三次革命,这三次革命的时间跨度上“53年&7年&3年”,可见技术革命的频率越发加快,这就是时代所赋予的节奏,迎合这样的节奏才能生存,反之就被淘汰。为了迎合这样的节奏,行业内的个体不是在转型就是在转型的路上。
  二、技术革新成就了过去、痛定了当下
  技术的革新是推动中国不锈钢产能、产量快速扩张的重要基础,以技术、成本领先的优势去争夺行业的“制空权”是钢企所崇尚的,同时也是如此践行的。
  当前不锈钢行情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低迷,低价有利于刺激消费,而现实情况是不锈钢的产量增速已经放缓,甚至是止步不前,这就说明下下游行业需求的弹性空间已不大。产能扩张速度尽管放缓,但仍在扩张,而产量增速近乎止步,这将进一步拉低产能利用率,这也是当前中国不锈钢业的“内伤”所在,“内伤”的治愈若不依赖于外力则只能经历“厮杀”。
  因此,技术革新成就了过去、痛定了当下。行业过去的“野蛮生长”就注定了行业当前的阵痛是无法逾越的,它必须经受 “物竞天择”的考验,而这个考验过程的长短却取决于外部干预因素的变化。
  三、下一个的革新点在哪里
  中国不锈钢行业过往的技术革新涵盖了原料配比、炼钢、轧钢等重要环节,更新技术对应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压缩生产成本,其所产生的效益也是有目共睹的,那么技术的革新是就此成就巅峰还是仍有突破点?同时,突破点又能不能演变成革新点?对此我们以外行的身份提几点假设。
  (1)是否可以避免连铸坯修磨及二次加热
  在炼钢连铸的过程中,能否讲连铸坯料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铸坯,用真空环境或者是保护气体环境下避免表面氧化,或者是减轻氧化程度,将钢坯直接热送至轧机,从而避免钢坯冷却修磨的过程,同时也就避免了二次加热带来的能量损耗,进而提高热轧机的能力来配合炼钢的速率,平衡炼钢和轧钢的产能。
  (2)能否越过热轧/冷轧环节
  按照业内较为领先的冷、热轧工艺来看,热连轧、冷连轧工艺是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且热连轧的产能普遍是大于冷连轧的产能,如果将两者进行叠加,也就是说提高热连轧的精度或者是提高冷连轧的下压能力,通过单组连轧机组可以实现钢坯到冷轧的过程,从而省去其中一组连轧机的投资,如果有需要是否考虑在“中退”的过程中加入轧机使得钢带可以进一步减薄,在冷、热酸洗的切换上,是否可以采取左右或者是上下叠加的模式实现冷、热酸洗切换,当然,如果能实现单线酸洗,并能通过酸洗程度来控制表面光洁程度则更加经济。
  如果实现上述的设想,可能障碍会在于影响了炼钢及热轧产能的发挥,这个过程就需要平衡处理,但从投资和工艺成本来看,单吨成本下降千余元应当可行。诚然,这些仅仅是笔者作为生产外行的一个假设,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行业的的发展需要基于一个一个的假设再去创造,只有创造出颠覆行业的技术制高点才能甩开对手,以让人望尘莫及的技术优势去革行业的命是加速行业洗牌的“捷径”所在。
  四、行业需要“宋志平”式的强势整合,再造一个世界500强
  中国不锈钢业当前的问题的根结在于需求与产能不匹配,技术装备的升级使得产能得以迅速扩张,但外部的镍价政策因素的干扰又从原料根源上影响了国内技术优势的发挥。对内的需求不支撑,无序的竞争持续,对外的镍价频干扰,行业面临内忧外患,难道中国的不锈钢业真的没救了么?让其自生自灭?还是需要极力去探寻方向?那么它的出路又会在何方?
  1、产能输出对行业问题不能起到实质性的影响
  产能过剩是国内诸多行业的共性,鼓励过剩产能的对外输出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国内众多的钢铁、合金等企业已纷纷走出国门,而对应到中国的不锈钢产业来看,并非十分受用,既然是产能输出,就需要有此消彼长的关系,这在中国的镍铁行业是如此体现的,但在不锈钢业却表现为纯粹的增量,国内产能却未受影响。
  再者,从中国的不锈钢出口量及结构来看,2014年中国不锈钢出口量为385.1万吨,其中板卷292.3万吨、带材18.0万吨、型材、27.3万吨、管材47.5万吨,结合欧盟、台湾、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的对华不锈钢反倾销因素的影响,其中板卷出口量下降20%以上已无悬念,假设带材、型材、管材的出口量能够持稳延续,则后续的国内不锈钢出口量将在326.64万吨,这充其量是对应中国不锈钢厂1-2家的产能,更何况青山已经在印尼建设了不锈钢产能200万吨左右,且主要为板卷领域,剩下的126.64万吨的出口量里绝大的部分的份额在于型材、管材领域里,产品形态分散、出口目的地分散,这对国内的不锈钢产能转移又能有多大的贡献呢。在产能输出问题上还需考虑政治、人文、成本回收周期等因素,项目建成后还会面临与中国国内产品的竞争,与此同时,外部市场同样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从根本上来说,中国不锈钢产能是内需导向型的,其产品的85%左右的比例是依赖内需进行消化,转移产能去发掘外部市场的难度显然更大,毕竟炼钢设备的搬迁和报废无异,钢企重新投资、重新开发市场在投入和产出之间容易受到迟疑。
  中国的不锈钢产能的对外转移是个长期性的问题,只有在外部产业格局所形成的成本优势大于国内的情况下才具备产能转移的可行性,而这显然需要相当长的过程,当中国的废钢供应体系完备后这些外部产能又将沦为“累赘”。因此,产能输出不能解决中国不锈钢产业的根本性问题。
  2、强势整合,再造一个世界500强
  中国的水泥行业自2003年后,依赖低成本、国产化NSP技术和装备获得了长足发展,产能也因此迅速扩张,产能从2003年的11.6亿吨至2008年已经扩张到20.3亿吨,至2008年产能利用率已下滑至73%左右,价格混战也随之爆发。(看到这里,我是否有感觉到这和当前的中国不锈钢行业是何等的相似)那么中国水泥行业是否就此沉沦了呢?事实情况是没有,尽管到了2014年中国水泥行业的产能达到34.2亿吨,但行业依旧能够实现800亿元的利润,相较于钢铁大中企业的利润304亿元,这样的结果已实属不易,那么其又是如何实现产能过剩与利润共现的局面的呢?答案就是大规模整合。
  宋志平,一个缔造了2个世界500强神话的人,其理念是“重组以后,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就不打乱仗了;不打乱仗了,价格就稳定了;价格稳定了,就赚钱了。”按照如此理念其整合了水泥行业内的900多家企业,将水泥行业的集中度(CR10)从2008年的16%提高至2014年的60%,就此于2011年将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缔造成世界500强企业,复制此种手法于2013年将集团缔造成又一个世界500强企业。
  行业整合,打造寡头企业,从而奠定行业的话语权。这样的方式尽管有垄断之嫌,但整合行业60%的产能后,剩下的40%的产能依旧存在,这样就可规避垄断,缔造寡头。
  任何不以武装统一为保障的政治体难以长久。同样,任何不以经济利益为前提的合作也都难具有束缚力。行业内的钢企之间的碰头会每年都会有那么几次,但往往都是形同虚设,某钢厂老总参加完钢厂关于联合减产的碰头会,下了飞机电话生产副总“老王啊,今天刚开完会,他们都决定减产40%了,价格应该有支撑了,我们开足了干,但对外要保密”。尽管是个业内钢厂之间调侃的段子,却也真实地反应出行业内的凝聚力的不足。
  结合目前国内的不锈钢产能现况来看,行业集中度(CR10)已达到60.29%,如果将其中的部分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成立集团公司,我们暂且将其假设为“中国不锈钢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不锈”),那么后续的行业集中度(CR10)达到80%都不是问题,这个过程中国企显然有着先天条件。如果以“中不锈”的体量去完成原料采购、生产、销售的布局,试问届时是不锈钢看镍价的还是镍价看不锈钢的呢?同时,寡头机制内的钢企、贸易商又会有谁会“反水”?
  在实现方式上,采取股权互换的模式,无需重新注资。假如不锈钢企A和不锈钢企B两者的固本都是1亿元,那么A用20%的股权去换B的20%股权,再用AB的联合体方式去整合C钢企,假如C的股本同样是1亿元,那么AB联合体只需动用10%的股权就可换C的20%股权,按照同样的方法去整合其他的钢企或贸易体,最终成立集团控股公司并控股30%,假设整合了10家钢企,每家钢企股本1亿元,则公司董事会股本是3亿元。每家企业不用出资一分钱,便拥有了其他钢企的股份,利益体得到了捆绑。
  第二种方式,假设10家不锈钢企,各钢企出资自身股本的51%比例至集团控股公司,完成集团控股公司对各钢企的控股,最终打包上市。以当前国内前产能前10位钢企为例,产能利用率70%的前提下,吨钢价格11000元/吨,产品销售率98%,那么其整体营收将达到亿元(290.05亿美元),而2014年世界500强的入围门槛为营收237.2亿美元。这样,下一个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将会在不锈钢行业产生。
  【结语】正如生活中的“买菜定律”&&晚上的菜更便宜,当前全行业陷入到了困境中,但它也是整合的绝佳时间点。钢企之间的“相逢”时机很重要,这当如一对恋人,你出现在它想安定的时候,那么你的胜算就很大;你出现在他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那么就算你多么美丽多么优秀都是徒劳。如今,行业已经疲惫,与其拖着疲惫的身心再去“战斗”,还不如精诚合作,显然彼此合作的生存空间更为广阔。即便产能过剩也不可怕,关键是可控。剩下的就是彼此之间的姿态,其实没有谁比谁更高贵。我们用歌德的《浮士德》里的几句史诗来聊以慰藉那在黑暗里摸索的中国不锈钢业:
  “辽阔的世界,宏伟的人生,
  长年累月,真诚勤奋,
  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常常是周而复始,从不停顿。
  忠实于过去,而又乐于迎新,
  心情舒畅,目标纯正。
  啊!这样又会前进一程。”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