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与古希腊的关系罗马战舰很不结实吗

为什么古希腊罗马的神很多乱伦,而中国的神却不能有七情六欲? - 知乎84被浏览21571分享邀请回答该回答已被折叠 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古希腊罗马科技
由原始时代萌发的科学技术幼芽,经过了它的幼年时代之后,到古希腊时代形成了特定的形态。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们不是利用神话,而是通过直觉和哲学的思辨,对自然现象作出了种种对后来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猜测和解释。自然哲学在古希腊时代空前繁荣,它既是古代的哲学,又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形态。在这同时,特别在希腊化时代,还出现了以定理、定律形式表述出来的自然知识,被称之为理论自然知识。如果说古希腊人对自然哲学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话,古罗马人则在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自然哲学的产生古希腊地处爱琴海地区,海陆交错,陆地山峦重叠,形成相互闭塞的小块土地;气候温暖,但夏季少雨,肥沃土地极少。开始也有自己的农业,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决定,工商业发展较快,战争的频繁,移民政策的实施,手工业和商业更加巩固,决定了不同于大河流域的经济基础。以后其农业甚至附属于工商业,具有了商业性质,阶级分化以后,由经济基础决定,时常引起自由民主的斗争,同时工商奴隶主也反对贵族统治,这决定了政治制度多采取民主,宗教形式也以“神人同形同性说”为其特点,不同于大河流域。这个地区自古以来没有形成统一霸权,各城邦的思想都比较活跃,形成了自由讨论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商业和航海事业的兴旺,亚历山大帝国的形成,又使希腊人更多地接触东方科学文化。因此,古希腊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科学技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为哲学与理论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早期的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万物的本原问题——元素论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派别很多。最早出现的是泰勒斯所首创的米利都派。他以自然界统一性为前提,推测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和怎样构成的。泰勒斯:又译为泰利斯,公元前7至6世纪的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也称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科学和哲学之祖”,泰勒斯是古希腊及西方第一个有记载有名字留下来的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泰勒斯的学生有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等。泰勒斯哲学观点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他认为世界本原是水。他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他提出的“万物源于水”,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什么是万物本原”这个哲学问题的人。泰勒斯首创理性主义精神、唯物主义传统和普遍性原则,是理性主义的开端,被称为“哲学史上第一人”。他是个多神论者,认为世间充斥神灵。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一种物质的“无限者”,即没有固定界限、形式和性质的物质。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并用空气的稀薄和浓厚来解释自然现象的永恒变化。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最早提出“对立”的概念,指出“使物体凝聚和浓缩的是冷,使它稀释和松弛的是热”。与此同时,唯心主义的自然哲学派别也已出现,它开始于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个学派注意实际观察,注意数与物的关系,总结“数”超越任何一种具体的事物,而又为任何事物所共有的结论,建立起“凡物皆数”的基本观点,“数”不但是万物的本源,而且描写着万物存在的状态和性质。把永生的灵魂和永存的数目联系起来,认为整个世界是由纯粹的数目构成的。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服从于一定比例的数。毕达哥拉斯学派继续发展了辩证法的思想,提出十几个对立面,如有限与无限、奇与偶、一与多、阴与阳、动与静、直与曲等。他们说“冷与热、干与湿是相等的。热占优势时是夏天、冷占优势时是冬天、干占优势时是春天、湿占优势时是多雾的秋天”。亚里士多德说这个学派的思想可以归结为“对立是存在物的本源”。列宁说该学派是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神话之类的幻想的一种联系。稍后,爱非斯学派的创始人,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的理论以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为基础。他借用毕达哥拉斯“和谐”的概念,认为在对立与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而协调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他认为冲突使世界充满生气。其主要思想可分为以下四点:1.永恒的活火:万物的本原归结为火。2.万物皆流: “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主张“万物皆动”,“万物皆流”。3.逻各斯说:万物是永远变动的,而这种变动是按照一定的尺度和规律进行的。4.对立统一:原始的统一是不断地活动和变化的,永不停止。它的创造是毁灭,毁灭是创造。一种东西变成另外一种东 西,比如火变成水,火就消失在新的存在形式中。每一种东西都这样变成它的对立面,因此每一种东西都是对立性质的统一。没有什么东西的性质不变,没有什么东西具有永恒的性质。 埃利亚派的主要代表巴门尼德,是一位诞生在爱利亚的古希腊哲学家。他是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认为没有事物会改变;我们的感官认知是不可靠的。巴门尼德吸取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抽象、纯逻辑以及神秘主义,摆脱千变万化的具体事物,抽象出“存在”概念来反对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存在”和思维是同一的,是单一有限的、不变的和不可分割的;千变万化的世界只是凡人虚幻的“意见”和假象,实际是“不存在”;感觉不可靠,“只有理性才能认识存在”。总之,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不管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共同特点是将自然界看做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通过观察、感觉进行猜测,来解释世界的本源问题,承认万物都处于千变万化之中,完成了古代人对运动的最一般认识,并且在争论中求得前进,但要彻底说明世界都存在着困难。“种子”学说和朴素的原子论关于物质结构问题——原子论在古希腊,求知精神鼓舞人们去探求。留基伯(约公元前500一公元前440)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论的奠基人之一和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一公元前370)提出的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有价值的成就。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不可分割的物质即原子组成。宇宙间的原子数是无穷无尽的,它们的大小、形状、重量等都各自不同,并且不能毁灭,也不能创造出来。他们把宇宙的形成解释为:宇宙间的原子在虚空中永远运动着,由于旋涡式的运动,把大的一些原子赶到旋涡中心而形成了地球,而较细小的水、气、火等原子被赶到空间,产生了环绕地球的漩涡运动。地球以外的大原子聚在一起形成湿块,靠它们通过旋涡时的运动变得干燥而燃烧起来形成天体。原子论者认为,生命是从一种原始的粘土中发展起来的,一切生命都是如此。人是宇宙的缩影,因为人含有各式各样的原子。人的呼吸是不断地把原子从人体中排出去,又不断地从空气中吸入人体,因此呼吸停止,生命便结束了。原子论的宇宙观认为万物都是预先决定的。原子论是现代科学的基石,是泰勒斯学派解释世界组成思想的发展。后来,伊壁鸠鲁(约公元前341一公元前270)发展了原子论思想,指出原子之间不但有形状大小的区别,还有质量的不同;原子不是“各种各样的大小”,而是有“某些不同的大小”;原子运动除了必然性之外还存在偶然性。他完善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古希腊原子论的出现,也是自然哲学的重大成果,也是自然哲学在唯物主义的道路上发展的必然。它还是在直观经验基础上理性的思辨与天才的猜测,但对后世的哲学或科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它不但是近代原子论的渊源,而且对牛顿科学的建立产生一定的影响。自然哲学与经验相结合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在发展,同时唯心主义也在发展。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城邦动荡,诡辩派兴起。巴门尼德的学生芝诺(约公元前490——公元前436)接受了巴门尼德的观点,成为埃利亚派的另一个代表。他认为世界上运动的万物是不真实的,真实的只有巴门尼德所说的唯一的存在,存在是一而不是多,是静而不是动。他以善于诡辩而著称,论证了“飞矢不动”。飞箭在一定时间内要经过很多点,在每个点上都要停留,是静止,将无数多静止的点集合起来仍归静止,如果看成是运动的,飞箭即在某一点又不在某一点,将产生矛盾,因此“飞矢不动”。还根据“位移事物在达到目地之前必须先抵达一半处”,论证了运动时不可能的。诡辩纯属形而上学,可也从反面说明了客观事物存在于运动之中,其论证不得不触及到辩证法。另一个自称雄辩术教师、智者派的普罗塔哥拉(公元前481——公元前411)主张极端的相对主义怀疑论。他又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他对神的怀疑,加之法律是人约定的观点,对当时的宗教和权威是一个冲击,但其主流是否定客观真理,在客观真理面前以人的感觉作为判断的准绳,必然陷入唯心主义。后来这种观点被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承袭和发展。他认为哲学的目的不在于认识自然,而在于“认识自己”,极力贬低自然科学地位。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的最大代表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列宁曾将唯心主义发展路线称为“柏拉图路线”。柏拉图曾三次到西西里岛,在为实现奴隶主贵族统治而失败后重返雅典,于公元前387年创办学园,后由其门徒接办,直至公元529年停办,因此他的哲学思想对西方影响极大。其中心思想是:在现实世界之上还有超经验的理念世界。理念是第一性的,第二性的才是现实,他把理念看作万事万物的原型,具体事物只是理念的不完善和不真实的影子。现实世界变动不居,不可做捉摸,只有理念世界才是永恒真实的客观存在。它是一种客观唯心论,是“荒谬透顶的理念的神秘主义”。古希腊知识集大成者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亚里士多德被誉为“最博学的人物”。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无人可比。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他游学希腊各城邦,利用一切条件广泛搜集知识,多方面总结古希腊各科学技术成就,完成了他的知识体系,根据相似性与相异性将科学分为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和创造科学,为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做了必要的准备。因而亚里士多德成为古代科学向近代科学转折的重要人物,现实主义的鼻祖。不同于他的老师柏拉图以自己假定的理想国衡量现实,他主张从现实的国家出发,防止国家堕落和促进国家的发展。他对人性和理性持怀疑态度,主张法治,而法律的来源也不是人的理性或者学者的思考,而是来自于历史和传统中为人们所遵循和认知的东西,也就是历史的理性。他对变法和改革持一种十分谨慎的态度,非到万不得已不宜改革。 他的著作《形而上学》“显露出辩证法的活的萌芽和探索”,同时,表明了他哲学思想摇摆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他承认物质的客观存在,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但是他反对原子论,认为虚空不存在,原子也就不复存在了,因而他对世界本原的解释只有回到元素论。他强调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提出人的基本感觉是热和冷、干和湿,据此才区分开火、土、水、气四种元素,再由热、冷、干、湿的交替变化形成物质的变化和月亮以下世界。这样,他就把物质的属性看做组成元素的本质,又将属性的不同看做物质变化的原因而堕入唯心主义。月亮以上的世界在他看来没有任何对立面,只有一种神圣的“以太”构成,永远不会发生变化。在探索事物“原因”时,亚里士多德创造了“四因说”,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他承认质料是一切事物的潜能,却把形式看做事物的本质,目的当成事物的根本。他将事物形成的过程或者四因的关系描述为:在目的明确的前提下产生动力,后促使质料成为具有形式的事物,陷入目的论的唯心主义。正因如此,他提出“没有质料的形式”是一切事物最后的目的。运动最终的原因是“第一推动力”,事物的发生、发展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外部。月亮以下的物体能够进行有始有终的直线的不完善的自然运动,是“第一推动力”改变了物体自然位置的结果。生物体能够运动则是灵魂的存在,灵魂就是“第一推动力”。月亮以上的物体为自身不动的“第一推动者”——上帝所推动而做完美无缺周而复始的圆运动。亚里士多德的总称《工具论》的六篇逻辑著作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他从形式结构上研究了概念、判断、推理及其相互联系规律,阐述了他的三段论推理方法忽然证明方法,对这门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被恩格斯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他的逻辑方法成为西方近代科学产生的三个重要思想前提之一。
古希腊、古罗马的科学/古希腊罗马科技
古希腊罗马的科学主要是自然哲学的形态,此外在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也有惊人的造诣。古希腊有很多领域属于思辨猜测,但在某些领域已进入理论科学的范围。自然哲学的深远影响自然哲学为古希腊的理性科学奠定了基础。古希腊自然哲学中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带有普遍性的命题,对重要的自然现象进行根本性的说明,由于观察事实的不足,只能以想象和思辨的猜测得出结论,因而它不同于工艺操作的经验记述,也不同于理论科学,但还是与理论科学更为接近。不过,自然哲学的猜测毕竟要以事实的观测作为依据,所以当时自然哲学家就离不开对自然现象的研究,而是哲学和自然科学融为一体。对此,恩格斯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半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最早的米利都学派对天文地理、数学物理以及生物方面的知识都有极大的兴趣。毕达哥拉斯学派则从数的和谐美研究了这些方面的知识。他们将自然数区分为奇数、偶数、素数以及完全数。据记载他们最早地证明了勾股定理,由此发现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为1,则弦是来自一个不能公度的√2。这使他们费解,出现了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危机”,以后导致了无理数的发现。他们从数的观点构思了世界上最早的宇宙整体模型,认为十、圆、球、均速是最完美的,因此,除中心火、地球、太阳、月亮河五大行星之外,又设想一个星球“对地”,对求得天体的数目是10个。他们认为宇宙的中心是“中心火”,“对地”所处的位置是永远在中心火与地球的中央、地球永远只有一面对着中心火,人类居住在它的另一面,所以人们看不见中心火和对地。所有天体都是球形,围绕圆形轨道匀速运行,太阳和月亮都是由于反射中心火的光才能明亮的。这个模型虽属荒诞,对后世却有很大影响。他们还发现,同张力不同长度的琴弦,长度比为整数比时产生谐音,这不仅对物理学是一贡献,而且使他们对宇宙间数的和谐更加深信不疑。毕达哥拉斯派的医生阿尔克芒(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间)发现了视觉神经和欧式管,认识到大脑是感觉和思维的器官,被誉为古希腊医学之父。持“四根说”的恩培多克勒开创了宇宙形成的漩涡学说,以后又被持原子论观点的留基伯所发展。诡辩派学者提出三个数学难题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和研究,虽然没有得到解决,其副产品却是穷竭法的开端。柏拉图为寻求思维中的完善美,注意数学的证明方法,将研究数学的方向引入脱离实际的纯理论。偏离柏拉图研究方向的正是他的学生欧多克索(约公元前408——公元前355),他在几何学上颇有贡献,在对四边形面积和曲面体积进行计算中发展了穷竭法,预示了微积分学的萌芽。欧多克索在对天象的精细观测中提出了宇宙的整体几何模微积分学的萌芽。欧多克索在对天象的精细观测中提出了宇宙的整体几何模型——同心球模型,为解释行星视运动将其以地球为中心的同心球增加到27个。亚里士多德又发展了几个模型,将同心球的数目增加到55个。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除发展了同心球几何模型外,还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物理学专著《物理学》。由于历史的局限,有人说“亚里士多德的教的一切皆伪”,并且成为后来宗教利用的工具,不过他对机械运动的认真推理研究却是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在生物学方面他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式。他所记载的500种动物中,亲手解剖观察的至少有50种,对动物作了分类,其方法多达8种,其中“级进分类法”注意到等级间的连续性,把整个生物界看成一个延续的系列。以后,被他的学生狄奥弗拉斯特(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6)所继承。以植物以基干和枝条的状态为标准进行分类。塔里士多德突破了直观思维的方法,为自然科学从自然哲学中逐渐分化出来做了准备。亚里士多德之后,古希腊还有很多领域属于思辨猜测,但在某些领域已进入理论科学的范围。自然哲学的思辨猜测、逻辑推理得出大量关于自然现象的定性结论,错误百出,甚至笑话荒诞,历史的局限也在所难免,但却促使人们更加重视理论思维,成为科学发展进程中的必经之路,也是古代科学中一种知识形态,为理论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古希腊的科学古希腊的科学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力学、医学、生物学、地理学和物理学之中。如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是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亚里士多德之后,萨摩斯的阿利斯塔克(公元前310——公元前230)根据三角形测量法测量得日月与地球的距离之比、并根据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以及太阳和月球的视角估计了地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他还作出与众不同的大胆猜想,出现了地球与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最早的太阳中心说,并且认为太阳与恒星是不动的,地球还围绕自己的轴每天自转一周。这些观点已很接近哥白尼的日心说,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不符合世俗观点,又没有确凿证据进行论证,这种思想刚一出世,阿利斯塔克本人就受到控告,一种新鲜的思想被认为是渎神而被扼杀了,虽然如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动摇了同心球宇宙模型。不久、阿波罗尼乌斯(约公元前262——公元前190)提出了宇宙的本轮——均论模型,这一模型被伊巴谷(约公元前190——公元前120)所继承。这是伊巴谷的本轮一均论模型,即天体都在自己固有的本轮上做了均速圆周运动,本轮的中心又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均论上作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均速圆周运动。模型的本身没有改变人们的习惯认识,模型有很好地解释了当时所观察到的日月距离的变化以及行星的视运动,因此,它很快被人们所接受,而后又被罗马时代的托勒密(约90—168)继承和完善。伊巴谷本人的工作使人信服也是模型易使人们接受的一个原因。伊巴谷工作于罗特斯岛天文台35年,日夜进行着天象观测与精密构思,他所发明的天文仪器和研究方法都高人一等。他最先发现了岁差,测得一回归年和一朔望月的时间,以及月球半径和地球半径之比,月地距离与地球半径之比。伊巴谷被誉为古希腊成就最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和力学除天文学之外,希腊人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是惊人的。他们把埃及人和巴比伦人的经验和智慧提炼和升华为一种新的体系,有了这一体系,后人便不再必须通过经验而只需通过书本和逻辑就能掌握几何学了。据说米利都的泰勒斯最先提出和证明直径等分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等命题,还提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在今天都是中学几何学的内容,但在当时是了不起的科学发现。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证明了勾股定理和发现了根号2。到古希腊后期在科学理论上贡献最大的应推亚历山大城的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23—公元前235)和西西里岛的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公元前212)。欧几里得是希腊数学的集大成者,古希腊数学家,被称为“几何之父”。他最著名的著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的基础,提出五大公设,发展欧几里得几何,被广泛的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欧几里得也写了一些关于透视、圆锥曲线、球面几何学及数论的作品,是几何学的奠基人 。欧几里得通过早期对柏拉图数学思想,尤其是几何学理论系统而周详的研究,察觉到几何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将缺乏系统性的片断、零碎的知识,缺乏联系性的公理、证明,缺乏逻辑性的公式和定理进行严格的逻辑论证和说明。系统地整理之前的几何学成果,从10个公设、公理出发,按严格的逻辑证明推出467个命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几何学体系。欧几里得在 13卷的《几何原本》中所创立的数学方法,即在定义和公理基础上的抽象逻辑体系,不仅为几何学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蓝本,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它的明晰性和可靠性为后辈科学家所叹服。这是希腊人对数学发展完全独创性的贡献。他的其他著作:《已知数》:指出若几何难题图形中的已知元素,内容与《几何原本》的前四卷有密切关系。《圆形的分割》:论述用直线将已知图形分为相等的部分或成比例的部分,内容与西罗的作品相似。《反射光学》:论述反射光在数学上的理论,尤其论述形在平面及凹镜上的图像。《现象》:是一本关于球面天文学的论文,这本书与奥托吕科斯所写的作品相似。《光学》:早期几何光学著作之一,这本书主要研究透视问题,叙述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等。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到过亚历山大里亚,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多为希腊文手稿。他是把数学研究与力学研究相结合,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杰出代表。他在力学问题的研究中,最著名的是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著作有《论杠杆》、《论平板的平衡》、《认重心》、《论浮力》等。在《论平板的平衡》中,有句著名的话叫做“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该书系统地讨论了杠杆原理,揭示了重量、支点和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加于杠杆支点两边的重量或作用之比等于两个力臂长度之反比。阿基米德利用公设、命题来表述的杠杆原理,其形式与近代理论自然科学颇为相似。在《论浮体》中,他用数学分析方法首先论证了浮力定律,证明了一物体浮在液体之中,其所受浮力等于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沉于液体中时,其所失重量也与所排开的液体重量相等。出现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即F浮=G液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F表示物体于气体和液体浮力),使用范围:气体和液体。 在数学上精心研究了圆周、球体、椎体、着重去探讨计算面积、体积的一般方法。他还发明了滑轮起重机、螺旋提水器、模仿日月、行星绕地球运动的水力推动仪器等,所以说他还是一位军械发明家。阿基米德在科学上取得的成就主要决定于阿基米德的科学研究思想和他建立的一整套研究方法,又使数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得出一般方法。研究力学问题时首先注意实际观察和实验,从中得出公理和基本假定,继而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数学论证去探求其力学原理。数学、力学二者又互相联系,就像他本人所说,力学研究推进了他的数学研究;从他的力学著作中又能看到数学的分析如何促成他达到理论高度。最早给予力学原理艺术学表达式的也正是阿基米德。这也是他获得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离不开社会时间的条件、社会生产的影响以及阿基米德为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叙拉古城失陷时,他正在专心致志地研究问题,不幸被一罗马士兵刺死。医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物理学在医学领域,以医学兼解剖学家的赫罗菲拉斯(公元前4世纪)为创始人,建立了亚历山大城的一个医学派。赫罗菲拉斯较为重视实际经验,对人体很多器官进行了很好的描述,譬如他接受了阿尔克芒的观点,批判了亚里士多德吧心脏看作思维器官的说法。他是第一个区分动脉和静动脉的人。接着,埃拉西斯特拉塔(约公元前304—公元前250)考察了人体中动脉和静动脉的分布以及大脑的功能,第一个将生理学作为独立学科加以研究。他还提出所谓的“灵气”学说,认为空气被人吸进肺部之后进入心脏变为“活力灵气”,再通过动脉流向全身,“活力灵气”的一部分流入人脑变为“灵魂灵气”,再通过神经动脉流向全身。欧德谟(公元前3世纪)研究面更广,通过解剖研究骨骼、神经、胰腺、甚至胚胎。这个学派为欧洲的医学奠定了基础。在生物学领域,阿那克西曼德曾想象人是由鱼变来的,因为人的胚胎很像鱼。亚里士多德采用的解剖和观察法在生物学史上是首创的。狄奥弗拉斯特(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6)继承和补充了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的工作。地理学在古希腊后期主要是亚历山大城图书馆馆长埃拉托色尼(约公元前273—公元前192)的工作了。他著有《对地球大小的修正》和《地理论述》,记载了许多地方的地形、气候和矿产,记载了地球周长,其值与今天测得的赤道周长仅差385.13千米。他用巧妙的办法确定了地球上山川的位置,绘制了世界上最早的经纬网格表示的地图。在物理学领域,泰勒斯认为磁石吸铁,磁石有灵魂。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分别对风和虹的形成作了大致正确的说明。恩培多克勒也正确地认为,听觉是声音造成的,声音是空气振动造成的。毕达哥拉斯派研究了弦的长度和音律的关系。埃利亚的芝诺提出四大悖论。亚里士多德写了世界上最早的《物理学》专著,他研究的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现象。古罗马科学罗马的文明实际上是希腊文明的继续。罗马位于意大利半岛,由于扩张的结果,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公元1世纪—公元2世纪为其鼎盛时期,自公元3世纪走向衰落。古罗马在理论科学上与古希腊相比,不仅仅是逊色的问题,而是一大倒退,这与罗马时代的社会及思想局限分不开。罗马本身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军事帝国,长期的军事行动使之着重于军事掠夺,即使在帝国建立初期的稳定时期也只是在掠夺的基础上追求奢侈豪华的生活,从表面上显示自己的权威,丝毫不存在继承和发展希腊科学成就的思想,因而,第一次战争就焚毁亚历山大城珍藏的手稿50万份;以后为镇压不信仰基督教的异端又焚毁书稿30万份。他们认为古希腊的数学仅仅是一种“方术”,扼杀了刚刚踏入门槛的数学推理,还有奴隶本身所决定的权力日益集中,贫富分化加剧,是科学发展失去动力。因此,古罗马盛期的繁荣只是重实际轻理论的暂时现象。诚然,由于古希腊的影响一时消失不了,因而在理论科学上罗马时代还有一定的成就,但只是古希腊的继续,最有影响的是托勒密(约90—168)和盖伦(129—199)的工作。托勒密继伊巴谷之后进行了细致的天文观测,更完善了宇宙几何模式本轮一均轮体系。他将天体运行的圆形轨道增加到80个,使其与观测结果更好的相符。虽然他已认为这样庞大复杂的系统没有客观实在性,只有数学上处理的意义,但因摆脱不了旧轨,他还是奴隶不懈地进行研究,得出比较满意的结果,最后著成《天文大成》一书,其影响延至16世纪哥白尼心体系建立之后。此外,还有托勒密对地理学、数学、光学的研究,以及老普林尼(27—79)汇集的《自然史》。盖仑继承和发展了“灵气”学说。他认为,人通过消化系统摄取影响物质送入肝脏,变成暗红色的静脉血,在“自然灵气”的推动下通过心脏右侧,一部分流向全身后从原路返回心脏,另一部分通过隔膜进入心脏左侧,流经肺部与空气接触变为鲜红的动脉血,得到“活力灵气”推动也流向全身后从原路返回心脏。支配全身各部位感觉和运动的是流经大脑的动脉血的“活力灵气”转变为“灵魂灵气”由神经系统通往全身所致。盖仑的“三灵气”说是可笑的;但在只能对猕猴进行解剖的当时,能够提出来已是不简单的事情了。这种学说长期统治地位达16世纪之久,到17世纪血液循环学说确立之后才被抛弃。此外,还有盖仑对神经系统、药物的研究。值得指出,古希腊哲学的影响形成了古罗马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两大派别。以卢克莱修(约公元前99—公元前55)为代表的唯物主义派别继承和完善了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思想;唯心主义学派继承了斯多葛派的泛神论和柏拉图的灵魂转世说,二者的结合成为古罗马炼金术的思想基础,使炼金术在古罗马流行300年,虽属荒唐,但为化学科学的起源积累了知识。总的来看,古罗马时代理论科学的主流没有什么大的建树,只是古希腊部分理论科学的系统和完善。
古希腊、罗马的技术/古希腊罗马科技
农业在农业上,古希腊、罗马是一个农业为主要生计的民族,早已普遍采用铁制农具如耕犁、割谷机等。著作有西方最早的一部罗马监察官加图写的《论农业》,还有维吉尔的《农事诗》等。帝国时期的铁犁、改进了锄、镰和打谷工具,二圃制和粪肥,标志着罗马帝国农业技术的水平。冶金在冶金方面,也由冶铜到冶炼青铜和铁,希腊人还采用锻铁渗碳法制成了钢制品。手工业在手工业方面已有制陶、制革、纺织、首饰加工、农产品加工和家俱制作等行业。希腊的陶器加工精细,种类繁多,造型考究,彩绘栩栩如生。罗马的手工业尤其发达,已形成多个手工业中心,许多产品远销国外。帝国建立后应用了东方技术,再加上辽阔的帝国里矿藏丰富,原来的民族壁垒被打破,交通和贸易更加方便,手工业大大繁荣起来,并在整个帝国境内持续发展了两个世纪。公元79年被火山灰埋藏的庞培城有许多呢绒、香料、石工、珠宝、玻璃、铁器、磨面和面包作坊,其中面包作坊有40多所。罗马、安条克和亚历山大等大城市的铜铁制造业、毛纺织、制陶、榨油、酿酒、玻璃和装饰品手工业规模就更为可观了。
交通工具在交通工具上主要有帆船和战舰,还有罗马帝国时期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总长达8万公里,干线和分支延伸盘绕在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帝国身躯上。这些公路的设计有一定的标准,多数地段以石板铺面,并在沿途竖立里程碑,通过河流时则架设石桥。它们的残迹今天依然可见,“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谚语正是当时的写照。这些公路的东方尽头,通过波斯高原间接地和中国的丝绸之路联在一起,中国汉代的丝绸传到了罗马。建筑业在建筑业上成就也很显著,希腊的建筑有一定艺术风格,渗透了不少几何学知识,为后来欧洲建筑所沿袭。古罗马人为技术科学的建立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特别是建筑工程技术。活动于奥古斯都·屋大维(公元前63-公元前14)时期的罗马著名工程师(约公元前70-公元前25)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论建筑》。这部书共有10个题目,涉及建筑的一般理论、设计原理、工程师教育、材料、设备和施工以及建筑卫生学和声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具体论及的建筑有王宫、教堂、高架引水桥、公共设施(戏院、竞技场、公共浴池等)和一般民房,以及多类民用机械机构和军事工具(攻城梯、投石机、破城槌等)。维特鲁维奥对希腊人的哲学十分熟悉。在他看来,建筑师必须了解多门科学知识,并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手绘技巧。但他也明显的注重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他的著作是对古希腊以来建筑经验的总结。弗朗提努在世的公元70-82年,罗马建起了可容纳5万至8万观众的大角斗士场,这是古罗马最宏伟的建筑,至今残壁犹存。公元120-124年罗马建成了万神庙(潘提翁庙),这座屋顶为半球穹隆的圆形建筑师一座外部气势宏伟、内部浮雕装饰华丽的杰作,至今还傲然屹立。罗马的卫生设施罗马的卫生设施比较发达,修建了许多为城市供水用的水道网,并有大型公共浴场。从公元前4世纪起,罗马人为供应城市用水,逐步修筑了9条总长90公里的水道。在帝国初期,水道工程扩展到其他区域,并还用于灌溉。引水渠通过洼地的时候以石块砌成高架拱槽,在法国和叙利亚境内的引水渡槽有高达50米甚至60多米。帝国时期担任过罗马水道工程监察官的弗朗提努(40-103)也写过几部工程学著作,其中有两部讨论供水工程建筑。他认识到水流的速度与管口的大小和管口在水下的深度都有关系。
古希腊、罗马科学技术的影响/古希腊罗马科技
古希腊、罗马在科学技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对后世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尤其是希腊人面向自然界,注重于对基本规律的探索,并崇尚理论思维,这不仅促使其自然科学最早走向理论化、系统化,而且为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科学思想、科学问题和科学方法等多方面的借鉴和启发,因此,欧洲人称希腊文化为古典文化。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次
参与编辑人数:2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22:50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希腊古罗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