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workbench显动力分析显示time stepbuffer is too smalll,该如何解决?谢谢

查看: 6777|回复: 5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积分4131精华5帖子阅读权限150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23:16签到天数: 166 天[LV.7]常住居民IIIUID29学术币2142 帖子阅读权限150激情144
1.打开workbench选中如图所示模块
2. 进入Engineering data 设置材料参数
3. 返回1界面,双击进入model (1)设置材料参数
(2)suppress 多余的body
4.part 及接触设置
5.网格设置及划分
7. 求解设置,求解并保存
8.找到K文件,如图所示的文件夹K文件保存在目录(文件名)_files\dp0\SYS\MECH下,如图所示:
9.调用ansys-lsdyna求解K文件设置
10.通过LS-prepost打开d3plot文件,进行后处理。如下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积分13576精华2帖子阅读权限100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23:23签到天数: 97 天[LV.6]常住居民IIUID271学术币1943 帖子阅读权限100激情-1627
很详细,建议可以做一个实例的视频教程分享给新手学习,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积分-5067精华0帖子阅读权限100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9:23签到天数: 13 天[LV.3]偶尔看看IIUID26299学术币-2406 帖子阅读权限100激情-2498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积分2精华0帖子阅读权限10
学术新人,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UID28158学术币22 帖子阅读权限10激情6
动力显示&&这个没用过。学习。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积分13精华0帖子阅读权限10
学术新人, 积分 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 积分
TA的每日心情郁闷 01:19签到天数: 4 天[LV.2]偶尔看看IUID30500学术币44 帖子阅读权限10激情15
(*^__^*) 嘻嘻……&&很好&&做个视频吧&&我是新手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积分13精华0帖子阅读权限10
学术新人, 积分 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UID31340学术币31 帖子阅读权限10激情26
很详细,要是能做一个实例的视频教程分享一下,那就更好了。
前100位注册会员
宣传推广论坛贡献值达40点以上者
宣传推广论坛,获得的贡献值排全论坛前20名者
在线好友(0)
Powered byansys workbench的动力学模块和显示动力学是同个模块吗,都是干什么用的,请高手解答_百度知道
ansys workbench的动力学模块和显示动力学是同个模块吗,都是干什么用的,请高手解答
都是干什么用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是1.8,是做瞬态中的,时间变化比较快的动力学分析,比如跌落1.4是做动力学分析的,包括模态、谐波等的综合应用
采纳率:61%
来自团队:
不是同一个模块,其应用的范围不同; 具体可以查看dynamic 模块 和 dyna 模块的简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ansys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ANSYS14.0workbench可以解决转子动力学各转速下模态计算,同时可以绘制CAMPBELL图计算出临界转速。
tuaoxishitou &
•••••••••••
猜你感兴趣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图1-1-2:加载后time integration 为off
图1-1-3:加载阶段及后续分析time integration 均为off的位移结果
图1-1-4:加载阶段及后续分析time integration 均为off的支座反力结果
&2.加载和后续分析time integration 分别为off和on时,相当于缓慢加载的动力分析
图1-2-1:加载阶段time integration 为off
图1-2-2:后续分析阶段time integration 为on
图1-2-3:加载阶段及后续分析time integration 分别为off和on的位移结果
图1-2-4:加载阶段及后续分析time integration 分别为off和on的支座反力结果&
3.加载和后续分析time integration 均为on时,相当于快速加载的动力分析
图1-3-1:加载阶段time integration 为on
图1-3-2:后续分析阶段time integration 为on&
图1-3-3:加载阶段及后续分析time integration 均为on的位移结果
图1-3-4:加载阶段及后续分析time integration 均为on的支座反力结果&
4.加载和后续分析time integration 分别为on和off时,相当于快速加载的静力分析
图1-4-1:加载阶段time integration 为on&
图1-4-2:后续分析阶段time integration 为off
&图1-4-3:加载阶段及后续分析time integration 分别为on和off的位移结果
图1-4-4:加载阶段及后续分析time integration 分别为on和off的支座反力结果
由上可知,似乎缓慢加载和快速加载的动力分析结果差别不是很显著。
二、time&step 设置对动力分析结果的影响
图2-1-1:大time step 设置
图2-1-2:大time step 设置位移结果
图2-1-3:大time step 设置支座反力结果
&由上可知,如果时间步设置过大,动力结果将会变为近似静力结果。
阅读(6267)|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ANSYS WORKBENCH中的time integration 和time step对动力分析的影响',
blogAbstract:'
简单地说,在Analysis Settings的Steps Controls中,当将time integration设置为on时,在加载阶段相当于快速加载,即考虑加载时的动力效应,在分析阶段相当动力分析;若将其设为off时,相当缓慢加载和静力分析,即不考虑动力效应。而在动力分析中,time step也不可设置过大,否则也会得到不精确甚至只是静力分析的结果。至于time step要设多大才合适,ANSYS WORKBENCH在例题中建议,在正式动力分析前先做模态分析,根据分析得到的第一振型的周期(频率的倒数)来确定。本人试验过,一般需到到第一振型周期的1/10左右才可得到较好的结果。两者设置对动力分析结果的具体影响如下:
一、time integration 设置对动力分析结果的影响
1.加载和后续分析time integration 均为off时,相当于静力分析',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8,
publishTime:1,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1,
mainCommentCount:1,
recommendCount:2,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0',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 step too far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