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的钱可以随便用吗公司这么多钱哪里来的呢

为什么办互联网公司都要找风投呢,不找风投赚多少股份都是自己的
请将本文分享给你的朋友:
我有点不理解,如果你要靠互联网创业,成本可高可低吧。 买个vps,买个域名,搞个程序,在家办公。这就上线了,成本一年不超过600块。 如果搞大点,可能要多花点钱,例如搞服务器,租办公室,雇程序员(这块费用估计最大),但也谈不上花几百万吧。 风投的钱
【为什么办互联网公司都要找风投呢,不找风投赚多少股份都是自己的】
请将本文分享给你的朋友:
------分隔线----------------------------  一家知名的风投公司要投1000万进入我的公司.我一时拿不定主意了..  本人在现在的这个行业里做了十二年了(工程机械),从毛头小子到成熟男人.销售额度也从刚创业第一个月的1460元,到现在的两个亿.我一直渴望有人与我合资入股,这样我的手头就不用这么紧张了.创业这些年来,手上有一点钱就用来买配件,整机,收二手机,还有买服务汽车,一辆一辆会买,当然也有土地和门面.我一直也没吃过几次好的.曾跟着当官的同学在四星级吃了一餐.至今难忘,只是感觉太贵了.身上的衣服都是结婚前买的.我孩子现在都七岁了..有时商会让去开会,我只好去夜市买件便宜的衣服..  当然了,我一直没有停止寻找风险投资人.我在网上记不得发出多少个&商业计划书&了.都是石沉太平洋..但是,今年下半年以来,我投三次给风投,三次都得到了他们的回复,而且都是属于比较有戏的.希望见面谈的.就在刚刚下午四点钟的时候,有两个人来到我的办公室.他们说是新加坡XXX投资公司的(这家公司很有名,我也投了商业计划书他们的邮箱,也接到过他们的回访电话).他们说.对我的公司比较看好.希望能投资入股.首次是先投1000万元.占股20%,并帮助我在新加坡上市等等.因为事情太突然.感觉像做梦.所以我和我老婆只表示,我们先考虑一下.然后他们走了,也没在我这里吃饭.  现在我们刚吃过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真不知道怎么办?说实话,我现在并不需要钱.我目前有两块工地用地,一块是13亩.一块是20.5亩.当然都有贷款没还清,还有两家公司,一个大修厂,七家门店.一个技术培训学校.还有一套房子,车辆共计28台.现金应该还有五十几万....我此时又想起当年自己创业的时候..天上下大雪,过年了,我不能回家,在工地上修机器,我老婆抱着刚出生的孩子.晚上刮大风下大雪.孩子差一下冻死了...想起都是泪....  哎,不说了,不知道所言了.....希望网友帮我说说,这钱能不能要??
楼主发言:15次 发图:0张 | 更多
  @zhangyili916 楼主,苦尽甘来了哈,有风投投资是好事,为什么不要?如果能做成上市了,对企业后续发展及管理上更高的平台大有裨益的!
  最好别去新加坡上市,香港,内地都可以考虑;
  哥们,别让人家坑他!做人不能太贪。  
  新加坡上市。找死。楼主百度一下,看看翟山鹰。翟老师视频。  
  我支持你,公司发展,要按照金融+实体,双向发展的道路。、  本人从事过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15年  一家证券公司8年  ---20年的工作里,发现:老老实实做实体,不用金融来服务,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
  销售额都两亿了,还缺1千万?
  这纯属扯淡,那飞机接近地面的时候,处于地面基站信号的覆盖范围内了,凭啥说是机上人员打电话导致的??  这个案例,更有可能这样说:乘客不听招呼执意打电话,乘务员和驾驶员合理的采用相关话术教育下该乘客。  
  能给你回复的人全在纸上谈兵,当然了也包括我  所以看你自己考虑吧
  你缺钱吗?  不缺就不要呗,有人入股了,你的行动、决策就受到监控、掣肘了。
  这里的人不够给你建议的,包括我呵呵
  问题是你的现金流太少了。关于风投你就想天上没有掉馅饼的。
  @锡兵6
01:13:19  问题是你的现金流太少了。关于风投你就想天上没有掉馅饼的。  -----------------------------  还有,真掉下来一个,你敢吃吗?
  先恭喜一下楼主,先不说钱要不要,有人给钱,说明你的公司被别人认可。  你写了计划书,就是希望有投资方投钱,现在有人要给钱,你还考虑什么,  是给的钱少,还是谈的条件不合适,还是对投资方不满意,还是和投资方达不成共识
  楼主给介绍一下,有哪些有名的风投公司邮箱
  @jhvh51
13:07:29  先恭喜一下楼主,先不说钱要不要,有人给钱,说明你的公司被别人认可。  你写了计划书,就是希望有投资方投钱,现在有人要给钱,你还考虑什么,  是给的钱少,还是谈的条件不合适,还是对投资方不满意,还是和投资方达不成共识  -----------------------------  有三个方面的考虑吧.一是跟我出来创业的都是我的亲戚,我们现在虽然人比较多了,但还是家庭企业体制,我以前也试过去家庭化,但是以失败而告终(外人确实是靠不住.血的教训).两派人对着干差一点把公司搞休克了...如果接受了资金是否会有第二次休克?  二是,今年的生意并不好,明年也不明朗.如果投钱来了,生意并没有起色,报表并不好看,那怎么办?以前是私人一人制公司时.我自己一人吃下去,赔就赔了,都算老板我的.现在就不一样了.人家不可能白白掏钱的.  三是,我害怕,资金只是想炒高我的企业和所营项目,包装之后再出手他们手上的股份给下家,并不是真心想经营实业.只是过一下手,挣个快钱.这与我创业之初的"百年企业","匠心世家"的理想是不符合的.
  @加多宝大胜王老吉
00:58:06  你缺钱吗?  不缺就不要呗,有人入股了,你的行动、决策就受到监控、掣肘了。  -----------------------------  确实是这样.如果是刚起动,那就算了,我们现在已经是成熟运营的公司了.所以就要割舍一些.
  @小福星9
22:42:57  我支持你,公司发展,要按照金融+实体,双向发展的道路。、  本人从事过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15年  一家证券公司8年  ---20年的工作里,发现:老老实实做实体,不用金融来服务,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  -----------------------------  回答正确,我来说服全家人时也有这方面的内容...
  @剑胆琴心-30 19:09:27  @zhangyili916
楼主,苦尽甘来了哈,有风投投资是好事,为什么不要?如果能做成上市了,对企业后续发展及管理上更高的平台大有裨益的!  -----------------------------  是的,我们这两天也在讨论这个事.机会也难得,从房地产和网络泡沫上流下来的投资资金终于开始找实体了.具备如何操作,我们要有一定的时间处理这个技术问题.
  @剑胆琴心-30 19:09:27  @zhangyili916
楼主,苦尽甘来了哈,有风投投资是好事,为什么不要?如果能做成上市了,对企业后续发展及管理上更高的平台大有裨益的!  -----------------------------  是的,我们这两天也在讨论这个事.机会也难得,从房地产和网络泡沫上流下来的投资资金终于开始找实体了.具备如何操作,我们要有一定的时间处理这个技术问题.
  实业离不开金融,但必须以实业为主,不妨一试。另,家族企业做大的毕竟少数,若按你说的做“百年企业”,趁早外聘职业经理人。  
  不能要,1000万 20%股份,这钱也太贵了。你自己给你的公司估估价?
  @有点靠谱
23:38:21  销售额都两亿了,还缺1千万?  -----------------------------  是的.销售额不代表利润.比率在5%上下.
  ?  
  @葛罗斯
15:50:59  不能要,1000万 20%股份,这钱也太贵了。你自己给你的公司估估价?  -----------------------------  我不懂怎么诂值啊,头大,也正在找这方面的能人咨询着.....
  这如何是好  
  @天之道-01 15:47:37  实业离不开金融,但必须以实业为主,不妨一试。另,家族企业做大的毕竟少数,若按你说的做“百年企业”,趁早外聘职业经理人。  -----------------------------  是的,说的对...我现在的设想是让家族企业中能力平平者留在创业之初的城市里,再到大城市再成立一个公司,然后由家族中学历能力优秀的上来担当一定职务,或请职业经理人直接来管,这样也话能解决 .下周我就去省城..
  关注楼主的后续发展,资本是来逐利的,就看能不能为你所用了,这两年的话还是得苦练内功,该收缩得收缩,该升级的升级,出拳之前手都是往后先缩一下的。另外很多欧美日企业都是百年家族企业,都不大但是很精  
  @zhangyili916
16:09:00  @天之道-  实业离不开金融,但必须以实业为主,不妨一试。另,家族企业做大的毕竟少数,若按你说的做“百年企业”,趁早外聘职业经理人。  -----------------------------  是的,说的对...我现在的设想是让家族企业中能力平平者留在创业之初的城市里,再到大城市再成立一个公司,然后由家族中学历能力优秀的上来担当一定职务,或请职业经理人  —————————————————  大环境不好,内部点杀要果断,等到拖后腿的时候已经晚了。  
  @goppelwang
16:09:39  关注楼主的后续发展,资本是来逐利的,就看能不能为你所用了,这两年的话还是得苦练内功,该收缩得收缩,该升级的升级,出拳之前手都是往后先缩一下的。另外很多欧美日企业都是百年家族企业,都不大但是很精  -----------------------------  越说我越头疼啊....  要不要?  怎么要?  要多少?  要过之后怎么办?  如果好了怎么办?  好果不好怎么办?
  一千万?20%?这不胡扯吗?  
  @goppelwang
16:09:39  关注楼主的后续发展,资本是来逐利的,就看能不能为你所用了,这两年的话还是得苦练内功,该收缩得收缩,该升级的升级,出拳之前手都是往后先缩一下的。另外很多欧美日企业都是百年家族企业,都不大但是很精  -----------------------------  越说我越头疼啊....  要不要?  怎么要?  要多少?  要过之后怎么办?  如果好了怎么办?  好果不好怎么办?
  *内部点杀*,这词儿透彻啊~  
  个人观点:第一,占股与给钱比例找专业人员统计下;  第二,风头给钱了,也要学习马云与京东关于掌控权比例事宜;  其他的应该是小事了~~~
  @葛罗斯
15:50:59  不能要,1000万 20%股份,这钱也太贵了。你自己给你的公司估估价?  -----------------------------  @zhangyili916
15:59:32  我不懂怎么诂值啊,头大,也正在找这方面的能人咨询着.....  -----------------------------  我大概说说看,你明白了自己算算。  先说股份占比,他入股1000万,占20%,入股后你们的合伙公司价值5000万,也就是说他估价你的资产价值4000万。你自己估价你的公司比4000万多,还是少呢?如果你觉得你的公司比4000wan多,那么按他的条件入股,你就把利益便宜送他了,对吗?  那么怎么给公司估价呢?有好多方法的,但是没有所谓最好的方法,也没有最正确的估值,重点在于合理。下面说几个估值办法,你觉得合理了,你就拿来估价就好了。  资产置换法,假如你现在没有这些资产,你只有钱,你花多少钱能重构当前的资产?你花钱买地,买车,开学校,开工司,要花多少钱?这个就是你资产的一种估值。  收益折现法,你的企业的价值是你未来净现金流折现值。仔细算起来,要估算未来的现金流入流出,无风险利率,cpi等。然后折现到当前价格。这个最科学但是最麻烦。用市赢率也可大概估算。你的利润是2亿*5%=1000万,你的同行企业上市的市赢率比如是8,那么你的企业价值8000万。  跟市盈率算法类似,原理不同的还有市净率,算出一堆数字以后,你在推敲影响数字的各个变量,综合各个算法结果,得到一个你觉得最合理的价格,那就是你企业的价格。
  苍蝇不叮无逢的蛋,钱无好钱,拒绝吧。  
  @葛罗斯
15:50:59  不能要,1000万 20%股份,这钱也太贵了。你自己给你的公司估估价?  -----------------------------  @zhangyili916
15:59:32  我不懂怎么诂值啊,头大,也正在找这方面的能人咨询着.....  -----------------------------  @葛罗斯
16:34:02  我大概说说看,你明白了自己算算。  先说股份占比,他入股1000万,占20%,入股后你们的合伙公司价值5000万,也就是说他估价你的资产价值4000万。你自己估价你的公司比4000万多,还是少呢?如果你觉得你的公司比4000wan多,那么按他的条件入股,你就把利益便宜送他了,对吗?  那么怎么给公司估价呢?有好多方法的,但是没有所谓最好的方法,也没有最正确的估值,重点在于合理。下面说几个估值办法,你觉得合理了,你......  -----------------------------  真是多谢啊...太需要 了..
  如果有做规模化的决心和能力,当然需要这资金。否则等到别人规模化自己边缘化的时候抹眼泪也没用。  只想混个温饱的,估计你也骑虎难下,规模已经不小了,利润却看不到多少,有一点也全投入再生产了,全家都指着这份活计,你也没有退路。
  不能让狼进来  
  作者:风中红豆 时间: 16:58:57  不能让狼进来  -----------------你这个属于短视  实体如“肌肉”  金融如“血液”  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有了强大的肌肉,必须要求沸腾的血液。而,血本不足?如何血气方刚?  ---  楼主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公司,1、通过融资进来,扩大生产,厂房,如同强健了肌肉  2、金融扩张如同,流动了血液。让企业充满活力。3、吸引外资,得到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抛弃自家“家庭作坊式”保守的经营模式,4、得到融资,风险转嫁到风投上去。、、、、、的好处,多不胜数。  ----本人做了个项目没有成功“领导不支持”,公司一家高工出去,在另外家公司做,按照我的原始思路,现在发展的非常迅猛!  ---记住:你能成功的核心板块,不在于你的公司范围多大,资金力度多猛,  而在于,你的产品技术,“不可复制性”。这个才是你公司发展的唯一前提  至于那些钱。不过是一些渣渣钱罢了。
  花几万去找个有名的律所,有名的投资并购的律师问一下,然后让他给你审查一下投资合同,然后听他的建议,再决定是否跟对方签订合同!以我的理解,你的公司有前景的话,你让他们投资,只计入公司资本金,不算投资入股,约定利息,回头还给他们钱!但是对方要奔着你对公司的控制权来的,对方首先会从你那里争取50以上的股权,然后再增资,他们有的是现金,慢慢稀释你的股权,然后只要亏损,施压低价收购你的股权!到最后公司就是他们的了!  
  坐标?请有8年以上企业全面管理实操经验的+懂投融资及风投(天+1-3轮)的ceo就搞定。  
  套现最重要……  别管他上不上市,上市了公司就和你没关系啦。  赶在暴风雨前套现才是硬道理。。。  
  上街卖肉  
  卖肉哦
  @涌动2012者
14:57:05  楼主给介绍一下,有哪些有名的风投公司邮箱  -----------------------------  在网上找.任何一个风投的网站上都有邮箱的.我投上百次都有了.
  @zhangyili916 lz你是南理工01届的?小弟是自动化学院09届....
  真实!  
  你也不是制造业做个JB百年企业,赶紧研究研究套路变现得了,想办法让新加坡风投在加大筹码注资,你把产业全都多次抵押
  @zhangyili916
19:01:00  一家知名的风投公司要投1000万进入我的公司.我一时拿不定主意了..   本人在现在的这个行业里做了十二年了(工程机械),从毛头小子到成熟男人.销售额度也从刚创业第一个月的1460元,到现在的两个亿.我一直渴望有人与我合资入股,这样我的手头就不用这么紧张了.创业这些年来,手上有一点钱就用来买配件,整机,收二手机,还有买服务汽车,一辆一辆会买,当然也有土地和门面.我一直也没吃过几次好的.曾跟着  —————————————————  呵呵太天真了,你这点资产可能在四五线的县城企业都能达到,况且是曰落西山的工建机械类,放心,事出反常必有妖  
  @蜀中仙
15:42:19  @zhangyili916
19:01:00  一家知名的风投公司要投1000万进入我的公司.我一时拿不定主意了..  本人在现在的这个行业里做了十二年了(工程机械),从毛头小子到成熟男人.销售额度也从刚创业第一个月的1460元,到现在的两个亿.我一直渴望有人与我合资入股,这样我的手头就不用这么紧张了.创业这些年来,手上有一点钱就用来买配件,整机,收二手机,还有买服务汽车,一辆一辆会买,当然也有土地和门面.我一直也没......  -----------------------------  工程机械是常青藤,而不是什么日落西山... 我是本省最大的租赁与再制造单位,我的账目全部按深交创业版喜欢看的方式记账的
  @涌动2012者
14:57:05  楼主给介绍一下,有哪些有名的风投公司邮箱  -----------------------------  兄弟,联系上风投公司了吗?有的话可以介绍一下,或是自己的经历,让我也跟着学学,十分感谢了!
  @剑胆琴心0224
19:09:27  @zhangyili916
楼主,苦尽甘来了哈,有风投投资是好事,为什么不要?如果能做成上市了,对企业后续发展及管理上更高的平台大有裨益的!  -----------------------------  @zhangyili916
15:45:36  是的,我们这两天也在讨论这个事.机会也难得,从房地产和网络泡沫上流下来的投资资金终于开始找实体了.具备如何操作,我们要有一定的时间处理这个技术问题.  -----------------------------  传统事业没vc投的
建议找个专业的cfo 或者找个专业律师咨询一下先
  楼主武汉的?
  @有点靠谱
23:38:21  销售额都两亿了,还缺1千万?  -----------------------------  @zhangyili916
15:56:14  是的.销售额不代表利润.比率在5%上下.  -----------------------------  这么低利润 1000w 20%不高 可以要
  简单。干脆要他一个亿,你股权全部卖给他们。然后在上海买几套房。等着升到100万一平方米。
  风投一般都是变相收购,自己拿捏吧。
  楼主没想好接受不接受资金干嘛还发计划书给人家?
  还是独资好,再说这个投资是否是个骗局也说不定。  
  你只让出百分之二十的股权,对企业控制力没有问题,换点无成本资金未尝不可,如果没有什么补充对赌协议的完全可以,风投一般都有几十个项目,策略就是广撒网,只要一个成功上市,回报就达百倍。不会对你这个小项目有什么非份之想,
  虽然楼主是传统行业,但作为风投虽然偏重高科技新兴行业,但也会有一定的传统行业的作为配置的。如果条件不苛刻,完全可以,毕竟一千万对风投只是个很小数目。
  风投主动找你是好事,如果真想出让股权,找个懂投融资和上市运作的律师,而且职业操守一定要好。祝你成功,好好把握吧
  兄弟好,刚刚看到的,希望能帮到你点,  如你说的,风投的主要目的是追逐利润,  第一,你要这个是否是真的是风投,现在的打着风投的旗号搞点钱的挺多的,其中不乏听起来,很有名气的公司,你是老江湖,这个注意点,其中有破绽,自然会看出的,  第二,就是大环境了,大周期情况下,工程机械的环境到现在为止,还是比较差的,不是恶劣,也差不到哪里去,人家如果是真的风投肯定要和你签对赌协议了,这个条件基本都是特别苛刻的,如果你完成不了协议里面的增速,那就要加倍赔偿了,  按照现在的市场大环境,估计要你完成这个增速,基本都是小概率事件,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小概率事件,人家为什么还有找你了,1,你有其他的优质资产,2嘛,公司的主导权最后到底要落在谁手里,像其他兄弟,说的,学马云,刘强东,我j建议你,还是不要学,他们是互联网公司,他们的公司,只要干的好,在互联网大环境好的情况下,增速100,200,的太正常了,而工程机械行业呢?增速个20%,累死你,都很难办,  不要被欲望吞噬了,本心,兄弟,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风投去年投的钱是15年来最多的
[摘要]安永报告称,去年风投行业共向企业注资867亿美元,科技界初创企业最受益。
腾讯科技讯 2月6日,据金融服务公司安永的最新报告显示,风投行业去年向企业注入867亿美元,达到近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投资的最大对象则是美国科技界的初创企业。报告还显示,去年全年的交易项目达到6507桩,风投在第四季度单季投资额高达261亿美元,创下了自2000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新高。安永在报告中指出:“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继续支撑全球融资环境,风投以及风投支持的企业的前景依然向好。”风投在美国、欧洲以及中国的投资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在打车应用Uber去年12月份完成12亿美元融资等大交易推动下,美国去年共吸引风投资金52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47%。欧洲去年共吸引了105亿美元风投资金,较上年增长了27%。与此同时,中国吸引风投资金的规模几乎为上年的三倍,达到156亿美元,这其中主要受小米融资11亿美元的推动。毫无疑问,旧金山的湾区(Bay Area)在吸引风投方面仍处于主导地位,去年有247亿美元风投资金涌向了该地区的初创企业,与2013年的139亿美元相比,几乎翻番。中国的北京则从第六位迅速爬升至第二位,去年吸引了77亿美元。包括Uber、“阅后即焚”照片分享应用Snapchat以及印度电商Flipkart在内的消费者服务类行业最受风投的青睐,去年共募集290亿美元。风投支持的上市交易规模在全球各大市场都在增加,不过2014年欧洲市场公开上市融资额高于其他地区,达到47亿美元,同比增长600%。安永称,这主要是受德国电商孵化器Rocket Internet AG去年第四季度规模18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交易推动。资金一直在源源不断地流入科技行业的一些热门领域,部分投资者也对此表达了担忧。风投公司Accel Partners合伙人弗莱德&#8226;德斯汀(Fred Destin)上周向CNBC电视频道表示,科技初创市场已处于过热状态。尽管如此,但安永表示并未看到任何放缓的迹象。安永在报告中称,随着市场形势好转且投资回报上升,投资者信心在继续增强,未来几年投资水平可能仍将保持强劲。(李路)
[责任编辑:jimmonzang]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找风投公司的十三个主要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找风投公司的十三个主要素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国十大风险投资家各自招数
中国十大风险投资家各自招数
( 19:18:18)
转载&#9660;
今天,一批杰出的风险投资家,崛起在中国这块不断变革的土地上。他们具有高学历、高智商及国际眼光。他们富有激情、敢于冒险却又不失理性。他们游刃在资本的江湖里,已成为中国无数创业者的“梦工厂”。他们眼光的投向,正是下一个投资热点。
然而,他们行事低调,躲避着公众的眼光。他们是一个个商业英雄幕后的操控者。事实上,正是他们,推动着中国新经济的战车飞速前行,让创新的思想绽放出迷人的火光。
他们用自己的“金手指”,点开了创业者的梦想。那么,在中国经济的转型期中,他们各自有怎样的一个中国路数呢?他们认为下一投资热点在哪里?他们是怎样审视被投资人和投资项目的?从他们成功的投资案例中,我们可以找到哪些最有价值的信息?
熊晓鸽、阎焱、祖文萃、孙强、朱立南、徐新、冯涛、张帆、陈镇洪、陈立武,当我们把目光聚集到这十大著名的风险投资家身上时,我们发现,他们背后是一个群体的崛起。一个在在中国市场上,拥有资本意志和资本力量的群体的崛起。
他们都有很高的学历,许多人还戴着国际著名学府的“方帽子”。
像熊晓鸽是美国波士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冯涛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统计学博士;张帆拥有斯坦福大学的MBA学位及经济学学士学位;孙强是沃顿商学院MBA学位;而祖文萃则是哈佛法学院法律博士学位、哈佛商学院MBA、加州理工学院电机硕士、密歇根大学的电机学士学位……
翻开这些人的工作简历,一串串大公司的名头让人眼花缭乱。高学历让他们获得了进入国际大公司或中国最优秀公司的通行证。
国际化的学习和工作背景,又培养了他们具备了国际化的眼光、思想及行为方式。他们做事更加直接、明快而原则性强,从而让大多崇尚中庸之道的国人,领略了什么叫“凶悍”。
“在五分钟以内说服我——凭什么我要把钱投给你。”徐新如是说。
阎焱在原则问题上非常强硬,习惯在合作最初,就明确告诉对方,哪些是原则问题,是不能碰触的,否则就要为此付出代价。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简称VC)是一种商业模式。简单地讲就是投资公司寻找有潜力的成长型企业,投资并拥有这些被投资企业的股份,并在恰当的时候增值套现。
那么,这些风险投资家的心中,偏爱什么样的投资项目?他们怎样选择投资项目及合作伙伴?
IT依然是VC们的最爱
分析十大风险投资家的投资偏爱,我们很容易就得出结论:IT产业依然是中国VC们心头的最爱。
到目前为止,IDGVC已经投了不下150个项目,其中有超过一半的企业是互联网企业。在中国25个互联网流量最高的公司中,IDG投了其中的22个。
“我们不刻意追求局部的热点,而是会系统分析可能的机会。联想投资三期基金将继续关注大IT领域中的5个主题:互联网应用与服务、无线应用与服务、外包、数字媒体、芯片设计及关键元器件。我们认为这些细分领域会有持续的增长空间,所以保持了投资主题的连贯性。拿IC来讲,3年前这个领域并不是热点,但我们始终关注,到今年已经有几个IC项目成功退出,系统的分析使我们走在了热点前面。”朱立南告诉本刊记者,中国的机会很多,关键是VC是否有能力把握。
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向本刊提供的数据,验证了IT行业的火暴。2006年第一季度,风险投资累计投资案例为42例,IT行业无论从投资案例个数还是投资金额方面来说,都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共有28个投资案例。已知投资金额的26个案例,投资金额约为2.24亿美元,占该季度投资总额的67.1%。
其中,互联网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共有15个案例,已知投资金额的14个案例,投资金额达1.3亿美元。通信/电信行业以5个案例和6,920万美元的投资额排名第二。广电(数字电视)行业获得3笔投资,投资金额1,840万美元。IC和软件行业分别获得了2笔和1笔投资。
2006年几乎所有VC都在关注互联网中最热的概念——Web2.0。
还有哪些产业值得关注
对于IDG而言,除了互联网外,移动商务、娱乐也是今年投资的主要方向。熊晓鸽尤其看好移动增值市场,他认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手机用户群,移动增值领域前景无限。”
不难看出,随着新一轮互联网热潮袭来,互联网行业的创业投资将会越来越多,而随着3G的临近,通信/电信行业的投资也有望趋于活跃。
陈镇洪带领的集富亚洲组织了1.68亿的集富亚洲基金&#8546;,将主要投向TMT(科技、媒体、电信)领域。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VC们现在开始也将目光更多投向一些传统的行业。
在美国,红杉资本主要投资元器件、系统、软件等行业,“在中国,我不打算这样做。我们将关注每一个高增长的行业。”张帆此话意味着,红杉中国将全面撒网。
祖文萃也表示,凯雷在中国的战略有根本改变,很多海外的传统领域,却是中国的新领域,原本是限制于投较早期的技术领域企业的,现在已经不再有对行业的限制,什么行业都可以。祖文萃所领导的凯雷亚洲增长基金的投资领域就由高科技行业转向地产、金融等传统行业。
除了互联网,徐新把消费、零售、教育、制造业也纳入了未来的投资方向。
VC们喜好怎样的CEO
“投资先投人”这句话,已经成为VC们的口头禅或者座右铭。
柳传志先生有个很经典的言论,最具有代表性,“无论风险投资还是并购投资,CEO的选择重于行业选择”。
IDG在选择项目的时候,遵循的三个基本要素:行业竞争力、企业产品竞争力、团队竞争力。“这三者中,我们最看重团队,产品可以变,但是卖东西的人不能变”。(郑:人也可以改变)熊晓鸽对此颇为得意,“我们最大的优势便是对早期项目和早期创业团队的判断,在这一点上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当然,“人”和“事”不能割裂开来。朱立南的看法是,联想投资在选项项目的时候,会侧重“事在先,人为重”的原则,换句话说,先要看行业、看商业模式、看基础产品等等,还要看企业的领导者与该企业从事的主要业务是否匹配。
“投人”并非那么简单,张帆认为创业人能否成功取决于四项素质:有热情、有耐心、对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团队有很强的执行力。
IDGVC合伙人熊晓鸽:互联网最大机会在中国
&&&&&&&在中国“IT两会”上有来自国际、国内顶级IT企业的100位总裁与近2000位重量级CIO,会议中嘉宾共同探讨了“充分竞争下的企业创新与变革”“信息化十一五开局的思考与选择”。IDG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熊晓鸽在会上做了精彩演讲。
  一年一次参加这个会谈互联网。去年大家都在谈Web2.0会创造什么样的公司,Web2.0的公司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很多证明,MySpace,但是没提到Youtube,这两个公司作为美国Web2.0的代表,创造了对资本市场、业务的成功,说明这种模式已经存在了。还有一个很热的事情,大家都在讲过去一年,中国风险投资的市场也非常热,为什么很多外国资金都跑到中国市场来建立风险投资找项目,也出现了雨后春笋的一大批Web2.0公司,也出现了很多所谓的“80后”,一夜之间发了很多财的网络新秀。
  如果互联网公司投资商买单一定是泡沫
  现在到年底了,回顾一下市场的发展。谈到未来的时候,结合风险投资商的体会,怎样看待美国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从风险投资的角度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的一点,作为风险投资商来讲,看法可能不一样,风险投资最终的目的是给出资人创造比较好的回报,互联网也是投资的重点范围。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风险投资是干嘛的。06年10月份我回到母校参加校庆,学校派了一个学妹陪同我,她问我半天,学长,风险投资到底是干嘛的。我跟她说了半天,我说我们是做小股东,投互联网公司等等,跟她吹了半天,问她你觉得怎么样。她说我觉得像骗子似的,像蒙人似的。我说为什么,她说你们又不控股,赔了公司也无所谓,听来听去,好像不太可信。我干脆说了一些公司,哪些公司你知道吗。她说知道,我说这些公司都是风险投资所创造的,使她对我多了一些尊重
  风险投资公司投互联网的时候会有什么问题?我给我们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定义。第一,首先要投创业者,创业者做什么事情呢?很重要的一点,他要能够创造一些服务和技术。第二,要对现有的常规的产业起到取代或者对现有的产业有巅峰性的作用。第三,应该把现在处于往下走的不太成功的产业,能够摧毁原来的模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要把在市场发展落后的取代掉。不管生产一种产品还是服务,最重要的是帮助客户做成功,这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谈到这个呢?一说互联网就谈到泡沫,最大的区别是成功的公司愿意买单,愿意买服务的是客户。如果为这个公司买单的是投资商,一定是泡沫,这是最重要的区别。我们在选择投资创业者的时候,就会从这几个方面来看,这也是我们做风险投资公司的宗旨。
  另外,互联网公司和过去传统媒体有什么区别?很重要的一点,作为一个垂直的产业来讲,提供了一些新的解决方案。第二,商业模式发生了很多变化。第三,在过去传统的产业方面,很多产品的周期非常长,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还有一点,跟消费者没有直接的关系。作为互联网公司,都为它提供了增值,很多概念跟常规都不太一样。比方说谈到垂直的业务,互联网公司通过颠覆性的方式产品化。虽然这个模式变得更新了,可是在互联网上,很多用户都不愿意付钱,这是很奇怪的现象,觉得互联网非常好,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为它付钱。
  互联网必须要简单
  成功和不成功的2.0有什么区别?关键是用户发现idea非常简单,2.0的网站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可是要提炼简单模式的想法不容易,需要天才才能提炼出来,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所有人都能使用,非常快。所有人使用的速度之快,非常惊人。
  我们的产品开发周期非常长,但是新产品的更新每一天都要推出来。另外,非常受消费者的影响,因为它的互动性。大家都在谈黏性等等,在互联网业务中成不成功,非常重要的一点,用户是不是跟互动性很重要,这才是真正的诀窍。
  互联网必须要简单,举个例子,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非常的简单,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能够成功。做风险投资,经常碰到一些创业者拿着项目来找,说我这个东西什么都能做,一谈这个我头都大了,我们希望提供一个解决方案是非常简单的,而且什么人一下就能看得懂,听得明白,好用。这是美国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很重要的特点。第二,能够帮助使用者成功,使平时互联网没有做到的事情做的更好,谷歌、eBay,都可以成为更好的交易商等等,帮助客户能够成功,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所有的业务最终会营造出一个品牌,每个人谈到一种用法的时候就会想到一个平台,想到一个平台就会想到解决哪方面的问题。谈到谷歌就会想到搜索,eBay就会想到电子商务。美国从结果来说,最重要的,第一,要简单,第二,帮助客户成功,第三,要有品牌。
  风险投资商在投资2.0中学到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千万不要把融钱当成很重要的,对一个创业者来讲,让他拿到了更多的钱一定是很坏的事情,为什么?他就会觉得我反正有钱可以花,可以做这样的事情。反过来,不把客户的需求想很的重要。互联网公司一定要解决客户愿意买单,愿意用你服务的问题,不仅觉得你的服务很好,愿意给你出钱。投资商买单,一定会成为泡沫,一定不成功。前不久我在一些媒体上谈到我对国内互联网投2.0公司的担忧,公司还没起来,也没盈利,作为创业者,居然身价上亿,腰缠万贯,这跟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代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经历了很重要的过程,他们拿到钱的时候比较幸运地度过了“冬天”,他们最困难的一点是在“冬天”的时候找到盈利模式、商业模式,这是最大的挑战。对于一个企业能不能成功,风险投资商给你钱,只是一句话,万里长征走的第一步,你能自己走了。但是万里长征,后面的路多着,还得“四渡赤水”,哪个地方全军覆没,都有这种危险。
  最大的风险,在商业模式没有搞好之前,融得了最多的钱,反而是最大的失败,为什么提这个?从1999年以后,特别是“9.11”以后,美国的股市上现在一共有25支中国的IPO,效果非常好。美国1999年以后融的风险基金,投下去的效果都不好,基本上没有几个能退出的。谷歌投的钱也不是1999年以后,而是1998年以前投的,很多投资商觉得中国那么好,看到了很多成功的地方,哪儿赚钱的机会就往上涌,来了很多钱,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觉得钱好拿了,是好办的事情,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失败,要冷静,一定要把自己的商业模式看的很清楚,这是我们所学到的一点。
  互联网最大的机会就在中国
  我们现在面临最大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来势越来越快,在中国一定要有非常大的危机感,尤其是很多传统产业,一定要想到我们的产业可能在一年内不得不全部上网,一定要有这种危机感,这是最大的挑战,同时也给你最大的压力,让你思辩。
机会在什么地方?国内的Web2.0还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互联网最大的机会就在中国。为什么这么说?我做了统计,中国和美国相比,我们的GDP是美国的八十分之一,而整个广告业,中国的规模和美国比,大概是它的十三分之一,美国总体的广告业是2670亿,中国只有4.2亿美金,相当于只有美国的三十分之一,我们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我们投了百度,一谈到中国的互联网,一定会谈到百度,百度是中国的“谷歌”。不知道大家想到没有,上个礼拜前我问他们今年的销售能做到多大,他跟我说成长非常快,可是销售额跟谷歌比,相当于1%,两个公司的历史并没有相差多久,销售额相当于1%,很多人问我能不能再找到中国的百度,我说有太多的机会,我们的市值相当于谷歌的2%,所以这是非常大的市场。
  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中国有中国的特色,任何人也没搞明白中国的风险投资商怎么做,怎么结合起来。互联网有很大的规模,还有一点,Web2.0公司,美国MySpace和YouTube加在一起创造了26亿的值。分众传媒,后来兼并了框架、聚众,市值是25亿,这个公司没什么技术,可是在美国同一个股市上创造的价值超过了以Web2.0一系列的公司规模中国的市场有中国的特色。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前景,而且我们有最好的优势,美国和互联网产业为我们的发展是很好的实验场,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但是能不能在中国的市场成功,很重要的一点,能不能把他们很好的做法和中国的特色结合起来,走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道路。这是非常激动人心,也是非常有前景的事业。
软银阎焱:成为职业投资者需综合素质
&&&&&&&他推动的AIG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对中海油的2亿美元投资,于一年半内获得1.5倍收益;他主导的软银亚洲对盛大网络的4000万美元投资,获得14倍的收益。他主持风险投资项目,没有看走眼的时候。
  他推动的AIG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对中海油的2亿美元投资,于一年半内获得1.5倍收益;他主导的软银亚洲对盛大网络的4000万美元投资,获得
14倍的收益。他主持风险投资项目,没有看走眼的时候。如今,从软银独立后创立赛富并任首席合伙人的阎焱又投资了六七家有望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它们之中也许会诞生新的盛大网络。
  日,盛大网络在纳斯达克上市,不仅成就了当年的中国首富陈天桥,随之浮出水面的还有盛大背后的投资人—在风险投资领域呼风唤雨的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总裁阎焱。4000万美元投资盛大,获14倍收益。
  在阎焱主导的盛大项目中,软银亚洲一共投入4000万美元,18个月后成功退出,获得14倍的投资收益。盛大由陈天桥于1999年创立,2001年通过代理韩国游戏开发商ACTOZ的《传奇》游戏获得超常规的成长。
  问:您是怎么发现盛大这个项目的?
  阎:是我一个普林斯顿的同学介绍的。
  问:当时您对它是什么印象?
  阎:很不错。我看了它的财务状况,觉得很好,它的商业模式我们也很喜欢,是有可扩充性的盈利模式。举例来说,钢铁生产线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产能扩张时边际产量非常高,而盛大的商业模式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它的边际可扩充性非常好。我们对网游这一块非常熟。在盛大之前,我们已经看过两家韩国的网络游戏公司,有一家我们已经决定投了,但是因为韩国的法律问题,最终没有投资。
  问:您对陈天桥有什么评价?
  阎:他很聪明。当时很多人都问盛大为什么值得投资,为它赚钱的唯一的游戏都不是它的,是从别人那儿租赁来的,你投他什么东西?对我来讲,是投他的服务。盛大的服务和管理是非常出众的。比如说,陈天桥桌子上的计算机一打开,全中国的《传奇》服务器中哪一台有多少人在线上、在看,都知道了。他们的曲线波动做得非常细致,服务中心的管理很有效率,交接班都像军队似的。
  问:您认为,值得投资的企业家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阎:第一要非常诚实,这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第二要有PASSION(激情);第三要有韧劲;还有一个要有深度。中国现在很多人都是侃爷,喜欢忽悠,跟人家讲这个也知道,那个也知道,再多问几句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这种人我觉得很难做好一个企业。做企业、做商业其实是一个非常需要耐力的事情,要有毅力,要有韧性。
  2002年秋,就在软银亚洲决定投资之时,盛大正面临着一场法律纠纷:盛大和ACTOZ之间爆发了“私服事件”,起因在于ACTOZ服务器源代码泄露,导致私架《传奇》服务器的现象盛行,盛大因此拒向ACTOZ支付分成费,ACTOZ为此发出律师函,单方面宣布终止跟盛大的合作。当时,盛大90%的收入都依赖于《传奇》,因此其业务面临巨大的危机。事实上,在软银之前,很多风险投资基金已经考察过盛大,但都没有投资,软银亚洲投资委员会在第一次投票时也否决了这个项目。但是,阎焱看好盛大,他逐个游说其他的5位投资委员会成员,并表示愿意以个人名义投资盛大,显示了对盛大项目的十足信心。
  问:您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心?
  阎:我们请了美国、韩国的律师,作了很详尽的法律方面的尽职调查,认为韩国公司违约在先,赢不了这一单官司,所以我们很有信心。
  问:一次性投资4000万美元,对于软银是大手笔吗?
  阎:相对是。
  问:盛大当时是不是资金困难?
  阎:不困难,我们投资时它手上有2亿多元现金呢。
  问:为什么它还想融资?
  阎:其实,最主要是想为在海外上市作准备。
  盛大上市之后,市值一度高居中国互联网企业之首,软银亚洲在市场行情高涨的时候逐渐退出,获利5.5亿美元。
  问:您是如何把握进入和退出时机的?
  阎:凭感觉,要看business
sense(商业感觉)。  问:决定退出盛大,是凭什么感觉?
  阎:有诸多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在盛大的未来发展上我们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说,我们不赞同盛大去做机顶盒,而希望它能够加强开发能力,因为当时盛大开发网络游戏的能力并不是很强。这涉及到对业务的判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很难说谁对谁错。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达不成一致的意见,所以我们选择退出。而且,金融投资人的目标很简单,在上市之前,我们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以我们的资金、我们在市场的声望帮助公司上市,但是公司上市之后,我们能够发挥的作用比较小,那就是我们该考虑退出的时候了。
  问:软银退出时是不是盛大股价最高的时候?
  阎:差不多吧,接近最高。
  2亿美元投资中海油,一年半获利1.5倍
  阎焱1957年生于安徽,1975年到安庆潜山县插队,由此度过了人生中最茫然的3年。如今,经过大波大浪的他觉得,人的个性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弹性,要对人生、对自己、对同事比较宽容。
  1977年,阎焱考入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并于3年后进入北大社会学系念研究生,师从费孝通先生。1986年,阎焱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奖学金,赴美修习国际金融学,毕业后进入了世界银行。1994年,阎焱加盟美国国际集团(AIG)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任大中华地区董事、总经理,到2001年离职时,他已成为这只管理27亿美元资产的基金最年轻的合伙人。开始投资生涯的阎焱,很快做成了他最为得意的一单投资—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投资。这项
2亿美元的投资,仅在一年半时间内就获利1.5倍。
  阎:投中海油时,我们第一次跟卫留成(时任中海油董事长兼CEO)、傅成玉(时任中海油执行总裁)两位老总见面是在高尔夫球场。我对他们的印象非常好,觉得他们非常务实,人品也非常好,所以,一场球打下来,重要的条款全定下来了。我们投了2亿美元,45天这个项目就完成了。我对他们非常好的商业模式也很认同。当时他们跟李嘉诚谈判,久谈不下,等我们进去之后,李先生也进来了。中海油上市前,又有壳牌投资。因此,中海油2001年2月的第二次上市非常成功,接下来我们又非常成功地退出了。
  问:您是在中海油1999年10月第一次在香港和纽约交易所上市失败的情况下投资的?
  阎:对,大概这以后一个月左右,我们就开始接触了,那是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当时有些风言风语,市场条件也不好,大家认为这个公司一定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们对他们非常有信心。第一次讨论时,我们的投资委员会几乎都没有通过,阻力很大。我就跟他们作比喻说,在美国,一个公司如果拥有整个美国海域的石油独家开采权和勘探权,该值多少钱?至少是100倍于中海油股份的定价。而当时在中国所有的海域里面,中海油有独家的勘探权和开采权。这是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比喻,后来大家都支持这个项目,最后证明投资是非常成功的。
  效力软银亚洲,投资从未看走眼
  2001年2月,孙正义旗下的日本软银公司与美国思科公司合作成立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Softbank Asia
Infrastructure Fund
,SAIF),阎焱从100多个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这只基金的总裁。由于阎焱带领的管理团队的努力工作,并且在互联网低潮期介入,软银亚洲基金自成立以来投资年回报率达到97%,成为亚洲历史上最成功的创业投资基金,也是2001年以来全球投资回报最高的基金之一。在中国最佳风险投资机构的评选中,头把交椅的位置通常是软银亚洲和IDG轮流坐庄。
  阎:我们连续几年被中国风险投资协会等机构评为“最佳创业投资机构”,2005年又被评为“亚洲最佳风险投资基金”。但是我们对这些东西不太关心,因为投资这个行业比较确凿的一件事情是看投资有没有回报,能不能赚到钱,光说是没用的,这个行业特别实在。
  问:为什么软银从投资雅虎到盛大,每次都能踩到互联网的热点?
  阎:运气。你撒网,每个地方都撒一点,你看到成功的,没有看到失败的,怎么可能每项投资都这么好?实际上,一个成功的项目后面可能有90个失败的。盛大是我们团队投的,雅虎和阿里巴巴是孙正义投的。孙正义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人,全世界亿万富翁中间,他也是最有胆量的人,他比比尔·盖兹还要有胆量。
  问:胆量是不是一个成功的风险投资家必须具备的?
  阎:我觉得是的。其实他失败的案例比他成功的案例不知道要多几百倍。当时,软银5个基金全都收不回来,全都快破产了,但他就是通过一两个项目,把所有的投资翻身了。所以,他投资的策略跟我们的完全不一样,他可以投早期的,我们投晚期的项目比较多,我们在中国投资失败的概率基本上非常小。
  问:是不是因为早期投资的风险大、不可控因素多?
  阎:这是一个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取决于基金的规模。假如基金规模比较大的话,比如有6亿多美元,那么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就会要求比较大,否则,一个项目投一两百万美金,要投三四百个项目,没办法去管理。所以,我们要求每个项目投资要有相应的规模,要求不少于1000万美元,当然,非常好的项目我们也可以破例。
  问:有没有看走眼的时候?
  阎:从来没有。
  在思科支持下独立,创立赛富基金
  首期软银亚洲基金的规模为4.04亿美元,思科当时作为唯一的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出资4亿美元,软银则作为GP(General
Partner,普通合伙人)提供品牌和管理。在软银亚洲,阎焱虽然是投资委员会成员,却没有直接决策权,对盛大的投资差一点胎死腹中。“一次两次还能忍受,但是长期下去肯定不行”。更令阎焱团队难以忍受的是,盛大项目成功之后,在GP可以分得的20%的投资利润中,孙正义拿走了一大部分,分到阎焱团队手上的比例“少得可怜”。2005年,在思科的支持下,包括阎焱、周志雄等人在内的软银亚洲管理团队独立出来,成立了北京软银赛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Partners)和赛富创业投资(上海)有限公司,管理原有的软银亚洲基金和新设立的赛富亚洲投资基金、与天津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赛富成长创业投资基金。阎焱出任公司首席合伙人,并成为赛富基金的LP。目前,赛富已成功募集6.43亿美元,是以中国本土为主体进行独立融资的最大基金项目。
  阎:我们现在的基金没有投资委员会,就是我们几个合伙人。
  问:赛富基金对融资规模有怎样的预期?
  阎:最早我们想融4亿美元,后来因为给我们投资的钱远远多于我们想要的,我们就把规模加大了。
  问:赛富如何找到下一个盛大?
  阎:我们已经有了。计划到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我现在有六七个,但现在属于缄默期,不能谈。
  2005年8月,赛富联合凯雷向顺驰(中国)不动产网络集团投资4500万美元,其中赛富出资3000万美元,获得15%的股权。这一年,赛富还出资
3500万美元投资了从事电视购物的橡果国际。2006年3月,赛富又联手美国中经合集团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控股的播客网站银河台
()投资了1000万美元,其中,赛富出资900万美元。向智能化考试服务提供商—全美测试软件系统(北京)有限公司(ATA)
的投资,也是赛富所津津乐道的一个投资项目。
  成为职业投资者需要综合素质
  从业12年的阎焱,在投资领域已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他认为,对于投资者而言,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种悟性。
  问:您刚做这个行业时,跟现在是否不一样?
  阎:现在,很多时候是凭感觉对一个项目进行判断,但是在这之前,要有很多理性的东西作基础,比如建立财务模型,每一个字、每一行假设都要通过验证。刚入行时,我们做得很累啊,那时计算机还没普及,我是拿张大纸趴在地上用大格子画模型,经过了很严格的训练,一步一步走上来的。经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很好,看问题会很准。
  投资基本上是一个非常综合的行业,做一个好的职业投资者,还要有管理的经验,一个公司你去看的话,要知道管理的毛病在哪儿。最重要的是,你要有亲和力,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既不要让人觉得你特别容易接近,又不要让人觉得你特别高不可攀。而且,这也是最不能作伪的一个职业,因为你投钱,都是真金白银地投,一下子几千万,像我们原来的基础设施投资,每单都是上亿美元,出错的话一点也没有了啊。同时,有些行业,往往看到投资的结果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所以,作判断时往往带有非常强的主观性,比如我们对所投资企业的创始人、管理团队的人品、能力,非常大的程度是一个主观的判断。
  问:您是凭什么来判断?
  阎:直觉。你想,为什么投资,有很多的商学院可以教你很多的东西,但是,这里出来的学生并不是每一个都能成为好的投资家。很多好的知识,是很难从课堂上教出来的。做学问做到高端的时候,只能靠天分去悟。可以说做投资人,也要靠天分去悟。我想如果谁能够把这说出来、变成一本书的话,一定是商学院里最受欢迎的教材。
  问:您是什么时候懂得赚钱的?
  阎:原来从来没想过做生意,访问中国台湾以后突然发现,做学问不如做生意好。我看到学校的同学,以前考试老抄我的,结果去他的办公室,发现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我给震得都傻了。我想,他这么傻的人能这么有钱,请我吃饭都是最好的酒店,一个大厅就我们俩,我肯定能做得比他好。
  问:从事这一行给您人生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凯雷投资集团祖文萃:领导凯雷转型的决策者
从早前2000万美元投资亚商到今年3月份以2500万美元入股中科智,凯雷的每一笔投资都足见份量,其每一次出手都颇受瞩目
  聚众虞锋的手虽然与分众传媒CEO江南春紧紧握在了一起,但是却没有抓住到纳斯达克敲钟的机会。不管是不是幕后推手,凯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祖文萃是先人一步,思考起合并这个战略问题的人。
  中国的企业家们大都了解凯雷的“脾气”:沉稳、务实、低调,祖文萃也一向以谨慎著称。但他看准的事情一般也难出其右。
  “分众和聚众有没有可能合并?我想,既然两家都是经营楼宇广告,商业模式又十分类似,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为什么不能并在一起呢”,有了这样的想法,祖文萃便把江南春和虞锋都叫到了凯雷位于香港的办公室,而这也是这对夙敌的第一次见面,正是这次会面最终决定了这宗3.25亿美元的合并案。
  看好中国楼宇广告的发展,凯雷并没有在此次交易中兑现,而是选择作一个长线的战略投资者。虽然此次不能享受上市后退出的完美结局,但祖文萃的意愿得到了满足,毕竟这是凯雷集团设立中国办事处后的第一笔重要投资项目,先后两期投资3500万美元,最后以恶性竞争之前的合并为结果,实现了股东利益最大化,祖文萃还是笑了,而且笑得很欣慰。
  实际上,凯雷在中国是不乏完美退出的,其已完成投资并退出的有3家:新
能源科技、携程旅行网和连宇通信。其中凯雷的得意之作,无疑是对携程网的投资,也是凯雷中国故事必讲的部分。
  成立于1999年7月的携程网是国内最早“落地”的网站。在2000年11月凯雷投入800万美元前,携程网曾获得了包括在国内高科技行业普遍撒网的IDG的第一轮投资,及以软银集团为首的第二轮投资。而凯雷的适时进入才使其最终成功地走上了境外上市的融资道路。
  日,互联网寒冬后的第一只中国概念股——携程网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由于拥有其30%的股份,凯雷得到的是超过14倍的投资回报。这对于凯雷这个全球投资者而言是不乏惊喜的。以至于整个凯雷中国区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地位得到提升。2004年4月,凯雷在上海开设了它的首个中国大陆办事处的国际私人股权投资机构,自此开始常驻中国进行正式运作。
  尽管与老牌的机构投资者相比,凯雷在中国市场上还算是新手,但从早前2000万美元投资亚商到今年3月份以2500万美元入股中科智,凯雷的每一笔投资都足见份量,其每一次出手都颇受瞩目。祖文萃透露,“凯雷在中国将以一年投资10亿美元的速度为长远发展目标,这将会占其全球投资的30%-50%”,中国无疑将是凯雷全球发展核心,也是最重要的国家。
  祖文萃所领导的凯雷亚洲增长基金是凯雷在华三支基金(凯雷亚洲增长基金、凯雷亚洲基金和凯雷亚洲
房地产基金)中最“轻便”的一支。祖文萃接手后,投资的领域也由其传统的高科技行业转向地产、金融等传统行业。
  对此,祖文萃表示,“我们是有战略上的根本改变,这也是本土化的结果。很多海外的传统领域,却是中国的新领域,本土化以后形成的战略将更加适合中国的情况。原本是限制于投较早期的技术领域企业的。可是现在已经完全改变了,我们不再有对行业的限制,什么行业都可以看。我们是要在中国找最好的行业、最好的企业、最好的企业家”。
  凯雷的全球网络和资源背景将为其所涉足的项目公司提供增值。因此一些受风投们追捧的项目最后也纷纷选定与凯雷合作。而祖文萃眼里最看重的就是团队。一旦投资入股,便强调与所投资公司的CEO密切合作,积极参与董事会的决策。
  祖文萃简历:
  年龄:38岁
  哈佛法学院法律博士学位,哈佛商学院MBA,加州理工学院电机硕士,密歇根大学的电机学士学位。
  现任凯雷集团董事总经理、亚洲创业投资基金负责人。
  加入凯雷之前,祖文萃曾任华平的董事总经理,亚洲技术投资总监和华平全球信息技术小组与全球通讯技术小组委员,期间投资了包括港湾网络、亚信科技、大唐微电子在内的一系列著名投资案例。
  祖文萃还曾在摩根斯坦利和Lazard
Fr&res任职,主要从事东南亚地区主要的电信运营商的私有化工作和美国技术巨头的并购活动。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祖文萃在 Bellcore (现在的Telecordia)工作,
在那里,他曾是全美高速数据通信服务和标准的主要工程师之一,还曾领导一个旨在推动全球高速数据网络互联的亚太工作小组,负责在台湾和新加坡的工作站开展相关工作。
  2005年来案例:
  凯雷投资泛亚太区共设立有三只基金:凯雷亚州合伙人(Carlyle Asia
Partners)7.5亿美元企业收购基金;凯雷亚洲创投I (Carlyle Asia Venture Partners
I)1.59亿美元风险基金;凯雷亚洲创投II (Carlyle Asia Venture Partners
I)1.64亿美元风险基金。
  2006-3 投资中科智(2500万美元)
  2006-5 投资安信地板(2750万美元)
  2005-08 与SAIF一起投资顺驰(4500万美元;22.5%股权)
  2005-07 与高通一起投资Enorbus(300万美元)
  2005-7 再次投资聚众传媒(2000万美元)
  2005 凯雷投资Zcom
  并购基金:
  2005-10,投资并购徐工机械(3.75亿美元,85%的股权)
  2005-12,注资太平洋人寿保险(33亿元人民币,24.975%股份)
资本的桥梁
——孙强访谈录
----孙强:18岁参军;1980年考入联合国译员训练班研究生;1984年到纽约联合国总部从事译员工作;1987年考入美国沃顿商学院,1989年毕业并获得MBA学位。随后进入华尔街从事公司的兼并和收购(杠杆收购)以及直接投资工作;1992年赴香港,加盟高盛投资银行部;1995年加入华平公司(E.M.Warburg,Pincus&Co.LLC.,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股本投资银行之一,所管理的投资资产约75亿美元,另拥有可投资金10亿美元),现任华平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负责北亚的直接投资业务。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华平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情况?
----孙强:华平公司基本上是从我到任之后,也就是1995年年底才开始其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投资业务。我们目前已经投了5家公司,包括亚信(网络系统集成)、通城推广(广告)、上海新华(电厂自控设备)、上海麦考林(邮购)以及佛山鹰牌(陶瓷)。
----记者:那么你们所投的这几家企业目前是否有上市的计划?
----孙强:也都在考虑之中。但我认为上市并不是在寻找国内所谓的退出(Exit)手段,上市本身不应该像国内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成为企业的唯一目的,而应该成为企业发展成熟时,能够满足其进一步融资需求的手段,应该是企业瓜熟蒂落的一个自然结果。
----记者: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香港办公,那么您都是通过怎样的渠道来发掘您在大陆地区的目标投资企业?
----孙强:这就像产品一样,一般来讲,最好的企业都是通过熟近人的介绍,而不是靠广告去发现,因为广告往往掺杂很多水分。所以,我们通常都是通过国内的一些朋友,比如律师、财务顾问、审计师、会计师以及企业界朋友的介绍来寻找投资对象。所以,我们都是在对相关的企业有了比较多的了解之后,比如它的财务状况、融资需求等,才去与他们接触。
----记者:目前国内对风险投资的讨论非常热烈,您怎样看待这个现象?
----孙强:我觉得风险投资这个词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台湾和香港对这个词的翻译比较准确,叫做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家是来帮助企业家创业的,而不是来替企业家担风险的。所以关注的重点应该是放在创业上面,投资只是达到创业的一个手段。这个概念我认为人们首先一定要搞清楚。创业成功需要多方面要素的组合,包括人才、战略、执行方法、所处的环境、以及资本等;所以一般来说创业投资必需要专业人才来做,而这些人一定是要经过一番培训才可以胜任工作,否则肯定做不好!
----记者:您认为国有资本从事风险投资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孙强:我认为首先是要搞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扶植民族企业,是纯粹的商业行为还是政府行为。风险投资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欧洲,它的目标都是很明确的,就是为了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而扶植民族企业这个相对而言很为崇高的目标与风险投资的目标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其次我认为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美国的风险投资失败率一般都在30%,这是指投资全军覆没的情况,因此一定要有投资可能失败的思想准备。第三点是一定要有耐心,扶植一个企业,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一般来讲至少要3到5年,因此也必须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要有耐心。
----记者:美国是怎样利用分散的民间资本来进行风险投资的?
----孙强:在美国,有几种成型的做法。常见的做法是将社会上的各种资金包括退休基金、养老基金以及保险公司的资金集成为一个投资公司来做风险投资;第二种做法就是由个人来集资,但美国的证券法对这种面向民间的集资管理极为严格,要求必须要有招股说明书等手续,而且对投资人也有严格的规定,必须是那些“亏得起的富人”才能投资于这种风险投资基金,一般来说这些投资者至少要有100万美元的流动资产;第三种做法就是所谓的“天使投资者”,像比尔·盖茨这样的成功者拿出自己的一部分钱来进行投资;第四种做法就是大公司拿出一部分钱来进行风险投资,像Intel、微软等都有这样的投资公司。事实上,由于这种投资行为不但有很大的投资风险,也有很大的社会风险,所以美国对这方面的管理是极为严格的,并先后制定有两部法律来规范这方面的行为,一部是1933年的证券法,一部是1940年的投资法。
----记者:像你们华平公司每年是否有投资额度目标?
----孙强:我们没有固定的额度,但有目标,我们希望在亚太地区每年投入2到4亿美金,中国应该占到其中很大的一部分。但某种意义上国内也是在与其它的资本市场进行着竞争,因为我们也要比较彼此的投资环境。
----记者:目前国内成功地从这些国际风险资本处融资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由归国留学生创办的。您认为这当中有哪些关键性的相关因素?
----孙强:这当中一个关键的相关因素,就是这些留学生在海外受到过市场经济的熏陶,学到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当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要对股东负责,要给股东报表、重大事情要通过小股东,要有小股东保护条款并对小股东的权利予以明确规定。另外一个关键性的相关因素就是归国留学生一般来讲视野都比较开阔,寻找的领域也往往有独到性。再一个就是这些人在管理上比较开放,愿意吸收一些最先进的管理方式,同时也肯去实践这些管理方式。最后一个就是投资到这些企业里面,因为基本上他们都是民营企业,所以双方的利益能够完全一致。
----记者:您作为一个风险投资家,个人有什么样的感受?
----孙强:我觉得风险投资是一个令人工作满意度最高的一个行业,也是我最喜欢的行业。我用我自己的钱,参加一种创业,等于我成为了企业的一部分,然后看到自己投资的成果,所投资的企业从很小发展到很大,这个过程当中又带来一些社会效益,这种满足感是从事其它行业工作很难得到的;而且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够把西方的资金引导到中国,给中国的企业发展带来促动,这也是令我感到很自豪的一件事情。而且如果没有我们这样的桥梁的话,西方的资金也不可能投到我们中国来。西方的投资者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获得了很好的回报。这当中并没有什么人受到伤害,完全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朱立南:打造中国顶级VC
美国硅谷风险投资界对于顶级VC有这样一个界定:
IRR(内部收益率)在30%以上称之为顶级VC。而在中国,能够做到30%以上IRR的基金,可谓屈指可数,联想投资就是这一掌之数中的一家。
联合创建卓越网,7500万美元卖给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投资回报高达13倍;300万美元投资中讯集团,后在香港上市,平均获利
7倍,深圳讯天在一年内被售予日本上市公司Index,回报率近4倍……5年半的时间IRR超过30%。在美国硅谷风险投资界有这样一个定律,就是一个基金如果能够达到每年30%的IRR,那么它将进入众多VC基金的第一序列之中,在这个序列中全美的VC基金数量不会超过60家。这一在美国被称为顶级VC才有的业绩,被联想投资在中国演绎了。
朱立南,这位被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评价为“思维缜密,遇事冷静,非常适合做风险投资业务”的领军人物,虽然被外人赋予了几分神秘色彩,但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他的幽默与儒雅却破解了他的神秘:“要把联想投资建成中国首选投资品牌、中国的顶级VC,让投资者愿意把钱交给我们去管理,让被投资者觉得这个资本有价值,让员工获得事业的成长。这就是我的目标。”
现在联想投资管理和运作的基金规模,接近3亿美元。首期基金是在2001年完成的募集,有3500万美元,全部由联想控股投入;二期基金于2004年中完成最后募集,金额超过7300万美元,主要投资人是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以及另外引进的四家海外机构投资人。正在募集的三期基金已获得9000万美元的首次承诺金额,年底募集完成后将管理近2亿美元的基金规模。据朱立南介绍,联想投资自成立起,就把投资目标锁定在大IT领域为主,关注创业期和扩展早期;
兼顾非IT领域的机会。大IT领域重点投资互联网应用与服务、无线应用与服务、外包、数字媒体、芯片设计及关键元器件。首次单笔投资规模为200万~1000万美元。朱立南对记者进一步解释联想投资所关注的领域:
“对于投资领域,我们在一期基金投放时,基本上是100%是IT;二期基金90%是IT,我们只做了一个非IT的项目;三期基金我们还是会在IT上的布局多一些,但是会有30%资金关注能源、消费品等IT以外的领域。”
对于每一个VC都会有一些在项目选择上的标准,对此朱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投资项目标准,我只能告诉你判断的‘维度’,但是无法告诉你标准。作为VC这个行业来说,投资标准是无法量化的,这就是做VC的难处。我们判断项目的‘维度’其实很简单,就是人和事。‘事在先,人为重’,就是看这个行业以及商业模式能不能成立,然后再看人,能不能把事做成。尤其是在判断人的时候,就很难有量化的标准。所以只能通过一些方法去观察,一个是个人过去的经历,另一个是别人是如何看待他的,还有就是面对面的交流,来感受他对企业的理解以及执行力如何等等。在对项目的判断方面,我们也没有一个具体标准,作为早期投资者有时是很难判断的,他不同于后期投资可以有一些具体的标准,比如行业里的地位是否前三名、盈利要达到多少等等。但是,早期投资很难判断,也许这个项目是完全创新的一个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否能够通行还要经过市场的验证。由于早期项目第一和第五差距不大,原则上不去做标准,只能说人和事这两方面,要不然就太刻舟求剑,太机械了。”
正是这样的“事在先,人为重”的投资理念,朱立南在联想投资尚未成立之时,第一个项目已经着手操作,就是后来的卓越网。作为联想集团此前投资的金山软件的网络事业部,2000年时,卓越在网络界已经略具名气。因为看不到赢利模式,朱立南和其他伙伴将其从金山内拆分出来,定位为电子商务网站。这就意味着,朱及其团队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卓越的管理上。在卓越转型后的最初两年,朱立南甚至通宵达旦参与到管理细节的讨论之中,精耕细作之下,卓越确立了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口碑。当卓越与联想投资共同仔细研究美国同类巨头亚马逊的案例时,有两个问题被摆上了桌面:
美国任何一个州都拥有健全的产品配送系统,可以迅速将网站的规模做大,但在中国,只有京、沪、粤等少数区域可以实现有效配送;
其次,亚马逊在收入达到30亿美元时才取得盈利,卓越只有2000万美元的规模,离盈利可能颇有一段距离。这最终促使联想投资找到亚马逊,将卓越出售,获得了高达13倍的投资回报。
对于投资卓越这个项目,朱用一句话来概述:“卓越网是我做的最辛苦的一个案子,从起始到退出的整个过程,花费了很多的精力,但是结果还是叫我满意的。”
如果你仔细观察联想投资的项目,就会发现在他投资的近40个项目中,将近有20多个项目都是几家VC合作投资的,从这一点不难看出朱立南在面对同业竞争时的高明之处。
从2005年到2006年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大量的海外VC大举进入中国使得国内的VC行业投资持续升温。根据记者所掌握的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VC在国内完成投资已达7.72亿美元,与2005年完成投资的3.39亿美元相比,增长了128%,预计2006年全年将超过15亿美元,成为历史最高的水平。与此同时,2006年上半年VC新募集基金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由此可以看出VC行业的竞争在不断加剧,一个好的投资项目会同时出现几家VC相互竞价的场景,业内已有专家指出大量的资金进入会导致某些行业和领域的发热,从而导致了部分项目的估值严重过高。
那么,面对这样的竞争态势,联想投资会有什么样的压力,以及在战略上有什么样的调整呢?朱立南表示:“要用处变不惊的心态来看待这样一个竞争环境,不要把它妖魔化,但是也要有一些策略。但是,我绝对不会因为一个项目而去竞标价格,每一个项目我们都会经过详细的调研才做出决定,我们时刻保持着冷静和理性。在我看来这种情况不应该长期存在。其实,市场很大,中国还有很多非常好的中小企业没有被发掘出来,并不是仅仅在几个热门领域。作为VC就是要有能力挖掘出一些还没有太多人知道但是很不错的早期案子。我们有过这样的案子,一年前投资100万美元占了25%的股份,但是,一年后第二轮价格涨了近10倍。我不会随波逐流,我会正确地去理解这个竞争,并采取一些合理的手段。”
面对当下竞争激烈的创投市场,联想投资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一些投资策略,例如:
文思创新这家软件外包企业,是联想投资最先发现的这个项目,但是联想投资并没有独自投资,而是与其合作伙伴美国的DCM一起,以及第二轮加入的Sequoia等共同对文思创新连续进行了两轮投资,共计4000万美元。
“这个行业讲究的是优势互补。比如说,我们跟DCM投资的文思创新,我们为什么跟他们一起来合作呢?我们的优势在于,通过我们的本土资源能够很好地帮助文思,比如说,我们可以帮助他招聘人才,进行人员管理、激励机制的设计,在公司内部管理流程等方面提供帮助。但是,文思创新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的是国际化的客户,而DCM会带来很多美国客户,我们两家正好可以为这个企业提供一套很完整的发展方案,从而使企业能够做大。所以,在我看来VC同行是一个竞合的关系。”
朱立南的另一个高明之举,就是放弃成为“坐收渔利”的被动投资者,朱坦言好的项目必须去主动发掘,很少有好的项目自己找上门来。中讯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联想投资很早就把软件业务定为其投资主题,用了一年时间看遍所有北京、大连总数超过50家的外包企业,中讯软件让其印象最为深刻。其管理层熟悉日本,深谙项目管理和日本客户管理之道,且每年保持超过50%的增长。投资仅一年,中讯就得以登陆香港股市,且至今其股价已经翻了几倍。
对于记者提出联想投资已经进入了投资收获期时,这位被柳传志誉为“第三少帅”的联想投资领军人物却表现得极为谦虚,他对记者说:“坦率地讲联想投资到今天已经五年半的时间,我们在这个行业中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公司,五年半的时间还没有走完一个基金周期,所以我想在中国很少有基金能称自己已经到了收获期。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是愿意来交流,无非就是说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在做什么,看我们是不是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以及我们的做法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从创业者到VC
从朱的履历中可以看到他职业生涯的一个轨迹:
工程师—公司高管—创业者—风险投资家。福州出生的朱立南,部队长大,上海读书,1987年毕业后去了深圳,1989年加入联想,任深圳联想总经理;
1993年朱自行创业,从事系统集成及软件开发业务,1997年9月,朱立南回到联想总部,一路从业务发展部的副总经理、总经理做到企划办副主任、常务副主任,再到助理总裁、副总裁、高级副总裁,最后成为了执委会成员。2001年,联想集团拆分,出任联想投资总裁。
至于1993离开联想,朱回忆说:“当时是希望自己能够去经历更多事情,希望能够有机会在整个商业价值链上有更完整的知识和经历。因为那时主要是在做PC板卡的制造,毕竟在市场、销售和研发上都是有一些缺陷的,这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希望能够有新的尝试,当时年纪轻,想出去闯一闯、看一看。”
离开联想出去创业,朱立南笑称:“靠滚动发展赚了一点钱,但是学了很多东西。”
当记者提到,现在做投资和做企业哪个更适合,朱表示:“如果非要我自己评价,我觉得做投资更适合我。这不仅仅是我的背景和经历,更多的是做投资是跟人打交道。而做制造业,或者做某个产品销售,必须要和公众去打交道,我跟个体的人打交道相对来说更加适合,我能够很快地跟人建立起很好的信任,这很重要。投资重要的就是和创业者沟通。”
正是由于朱拥有和创业者一样的经历,所以对待创业有着很深的理解,从而在投资企业时,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帮助创业者来取得成功,所以朱在很多场合都说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VC,一个积极主动的VC。“我们拥有联想这块很有价值的品牌,这就意味着我们具有很强的社会资源,比如政府、行业等等,通过这些资源去帮助这个被投企业。而我们的合伙人都具有很强的行业背景,来帮助被投企业处理一些问题。认真负责是这个行业应有的规矩,比如,被投企业上市之后,你在卖出所持有的股票时,是不是能和企业有很好的协同,而不是为了自己各方面的利益牺牲企业的利益。因为我们始终都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做顶级的VC,所以我们一直在用这样的理念做投资。”
从成立的第一天起,联想投资就立志成为中国市场上的顶级VC。
“我们的理念基础是成为负责任、受尊重、有价值的风险投资机构。到今天为止,我们从来没有偏离这个理念基础,今后也不会偏离。”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坚定地说。
徐新:风投喜欢杀手般的本土企业家
风险投资,曾经是一个神秘的行业。因为他们往往是许多成功和失败的操纵者,并且一般都活跃于幕后而不是台前。比如你能看见丁磊的暴富,却可能不知道催生他的徐新;你知道娃哈哈、中华英才网、网易的飞速成长,却可能不了解它们背后的今日资本集团。在这个越来越没有秘密的时代,一批风投家,也让公众和媒体把他们逐渐推到了台前。他们对财富的解密,投资运作手法以及超级犀利的目光,都让人震慑。《赢周刊》自本期起,将推出系列风投人物及敏感的风投话题。你将会在当中看到风投的机会与陷阱。还有,风投家是怎样炼成的。
  40岁的徐新给人快人快语的印象。身为今日资本集团的总裁,她掌控着23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这些资金大多来自欧美政府和企业,可老外们却全权交给她打理,这在风险投资界相当罕见。
  提起徐新,投资界首先想起的是娃哈哈、网易、中华英才网等成功的投资案例。没有她的慧眼,就没有这些熟悉的名字。她使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飞冲天,也造就了像丁磊这样的一批包括四位福布斯超级富豪。
  为企业家的成长避险
  赢周刊:作为一个老到的风险投资家,你通常喜欢选择怎样的企业进行投资?你最看重企业的哪些品质?
  徐新:要找到一个迅速成长的企业非常容易,但是要找到一个持续发展的企业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一个企业刚刚发展,你会发现突然有一二十个企业来学它,一个企业我们投的时候利润是10%~15%,但之后可能利润马上大幅下降。而我们的原则是投完后看它是不是还能赚钱。
  在竞争迅速、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我们非常希望帮助企业家建立企业核心价值:品牌、销售渠道、绩效考核制度、企业文化。
  赢周刊:跟企业家打交道多年,其中很多人也成了你的朋友,你认为中国企业家的成长的风险是什么?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帮助?
  徐新:一个很大的风险是成长的痛苦。中国企业发展太快了,一般一个10亿资产的大企业,现在两三年就可以做到了。所以企业家要很短的时间内浓缩学习的过程,痛苦是不可避免的。
  怎么帮助他们渡过成长期呢,我觉得是做系统、建文化、专注一件事情。
  企业家成长的痛苦,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老员工怎么办?新员工怎么办?当你有200个员工的时候,你的个人魅力用不上了。
  如何帮助一个企业做到基业长青,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第一,绩效考核。第二,企业文化。第三,品牌。
  我是中华英才网的董事长,我们没有建立绩效考核的时候,成长是百分之三四十,这样已经很高了。做了绩效考核后,成长达到了100%。为什么会这样?关键词就是绩效考核。每个员工的销售业绩每天都贴在墙上,团队里互相比较,刺激他不断向前冲。但是经济利益也要挂钩,让他们真正赚到钱。
  第二个核心是文化,海尔的工资不是很高的,为什么这么拼命地工作?他们很热爱这个事业,他们觉得很有成就感。
  第三个核心是建品牌。中国市场这么大,外国人一定会进来的,比如P&G,早期就进入中国,现在要跟他们较量是很难的。
  但这有一个增量跟存量的问题,企业参与的是马拉松赛跑,你跑了1000米,现在跑在前面不代表你能赢。
  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光明跟蒙牛,光明有30年历史,产品非常好,特别注重自己的利益,但是他们丢掉了增量这块。别人强大的时候,你可能连存量都保证不住。中国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国家,不进则退。
  还有一个短期跟长期的问题,企业只有这两年赚钱有什么用?所以我们应该定一个目标,比如5年达到一个什么目标。我们建立了绩效考核都是跟业绩挂钩的。让它去跑三五年,那个时候上市它就可能变成行业第一名。而且数据证明,如果你是行业第一,你跟第二名差两倍距离,它要赶上或者超过你的概率是很小的。
  总的来讲,中国的很多行业、很多新兴行业,增量还是很大的,即使别人存量比你大也没有关系,现在还是一个跑马圈地的时代,所以一定要花时间把品牌建立起来。我们的口号是帮企业打造第一品牌。
  赢周刊:作为风投,你喜欢选择怎样的企业家作投资?
  徐新:我们追逐的企业家有三种人:一种是跨国公司出来创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第二种是海归派;第三种是本土企业家。
  我们还是比较喜欢本土企业家,首先,他们量很多,有2900万人。第二,他们有杀手的直觉,低成本运作已经变成自身的文化,生命力非常强大。第三,这些企业家都很善于学习。
  我们在投资中,坚持一个原则:企业家一定要占大股。我们有一个哲学,要赚钱首先要搞清楚一个地位,企业家是红花,我们是绿叶。我们的今日资本集团现在管理23亿元人民币,使命就是帮助企业家实现梦想,打造百亿的中国企业。所以我们比较有耐心。我们放长线、钓大鱼,投资时间可以比较长。最关键的是我们是帮助企业建立绩效考核、企业文化、行业第一品牌。
  改变再改变
  赢周刊:作为风险投资基金进入企业后,最重要的是帮助企业做什么事情?
  徐新:投完后,第一要做的就是帮它找人。我们现在经常发现的问题就是找到一个能人工资不便宜,他来了之后如果比总经理工资都高,这样会有两个不好的地方:第一,改变企业文化。原来这个企业是艰苦奋斗型的,等钱一到,大家都涨工资,那肯定不行。那如果他一个人工资高,别人工资低,他也会压力很大。我们又不想改变文化,所以我们后来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说我们风险投资给他发一半的工资,发个两年,等到公司规模大了之后,大家就可以接受了。而且找这个人一定是双方共同去找,不要给人感觉是风险投资派来的,通常我们会找两三个人给他们选,他选哪个就是哪个。我们第一会找市场营销人员。第二,找财务管理人员。这两个是中小企业最缺的。
  第二是建立认股权的问题。很多企业是100%拥有这个公司,他许愿给一些团队50%股份,我们进去后,一定要拿到10%~18%,这个企业规模给他定下来。而且规定很详细,这18%有一半是要给团队的。第二,我们建议它跟业绩挂钩,也就是说这个东西不是白给的。你给核心团队设立一个目标,其实我觉得绩效考核是一个指挥棒,指哪打哪。把目标定下来后,就把CEO压力全部下放了,这样不仅CEO有压力,整个核心团队都有压力,而且这个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达到目的就有盈利。所以认股权机制就是我们要做的。
  第三件事,怎么样迅速进入绩效考核制度。这个也不是我们手把手去教,我们当时有几家绩效考核做得不错的,引进过来系统的做咨询,然后再做方案。
  企业原罪的化解
  赢周刊: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是家族企业,公司虽然不大,但是五脏俱全。企业发展里,最困惑企业家的问题是,家族亲兄弟对企业的想法各有不同,最后发现阻力最大的来自于自家人。
  徐新:我跟企业家讲,创业的时候一定要独大,这样才能说了算。创业的时候就要把这个搞清楚,很多创业家不清楚,一开始都是同样的股份,最后肯定要分家。要不然你当头,要不然他当头,要把这个事情讲清楚。如果没有讲清楚的话,到了今天,大家应该好好谈一谈,谁适合做CEO,如果你更适合,只让他当一个股东好了。如果大家理念不同,一起管理是非常不利的。一个人做,另外一个人要退出,这样公司才有希望。
  赢周刊: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是白手起家,作为风险投资基金,如何看待中小企业的原罪问题?你们在做投资选择时对有原罪的企业怎么处理?
  徐新:有一次碰到一个大企业,当时我们讲好了,新的公司成立一个合资企业,去老公司买资产,买完后老公司就关掉,税务局出一个证明,不再偷税了,这个老公司原罪就干净了,新的公司就按照新的起点来做。但是新的公司所有税都交的话,这确实是很多钱的。
  我们跟他们推心置腹谈心,我们跟他讲,在你人生这个阶段,你冒这个风险,你的回报可能就是2000万、3000万元人民币,我们靠规模、品牌是可以赚回来的,但是如果被抓住,是身败名裂的风险,你们都是有家有口的,冒险是不值得的。
  所以我们做风险投资时认为,第一,原罪是可以理解的;第二,我们希望投资的时候有一个新的起点,避免这样的原罪。
  徐新简介:
  今日资本集团总裁、中华英才网董事长。
  1984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外语系。
  1992年,作为首批注册会计师,进入香港普华永道实习工作三年。
  1995年,进入香港当时最大的本土券商百富勤工作,负责直接投资。
  1998年,转入霸菱投资集团,担任霸菱投资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2005年,离开霸菱投资,创办今日资本集团。
  投资案例:
  1995年,参与对娃哈哈的投资。
  1999年,参与丁磊的网易投资。
  1999年,参与中华英才网投资。
  此外,代表案例还有永和大王、中联系统等备受称道的投资。
-----上海联创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冯涛
34岁,是入选《财富》全球二十五位企业新星的4个中国人中,年纪最轻的。(其他3位是37岁的李亦非、37岁的田溯宁和38岁的张朝阳。)
冯涛1967年出生在上海。初中就读于上海市嘉定县第一中学,高中就读于上海市重点中学--复旦附中,高中毕业后去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哈工大读了2年,本科还没毕业就出了国。
&&&&&出国后,他先去了温哥华,然后去了多伦多大学读书,93年毕业后与别人创办了艾丰豪投资集团,专业从事矿业的风险投资,同时也投了其他一些行业,例如新浪网,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据了解,出售新浪网股份,获取5000万美元的收益,是冯涛颇为得意的一笔投资。
其它相关资料
在《财富》的报道中,有一幅照片,冯涛穿着西装骑在自行车上,身后是上海滩日新月异的背景。“风险投资是舶来品,我们一直在探索它在中国的成功模式。”
  一个王体“之”字在冯涛的名片上赫然可见,“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改变了中国书法传统,他们之后鲜有创新。”创新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在中国现有环境做风险投资商,冯涛也想创新,这注定了他将要沿着“之”字曲折攀缘。创办联创之前,冯涛就是业内小有名气的风险投资商。
1967年,冯涛出生于上海。高中就读于复旦附中。高中毕业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学习自控专业,只读了两年,1988年底就出国了。
  出国以后冯涛在加拿大的阿尔伯特大学读硕士,后来在多伦多大学读博士。读了两年,也没毕业。冯涛学的是数学,读完了以后还是找不到工作,所以干脆自己创业,自己给自己找工作。
  1993年冯涛和两个朋友一起收购了加拿大的一家上市公司。这家公司是做矿业的,他们投资了一些有潜力的矿山,当时矿业很热。两年后IT业热起来,他们把公司转让给了一位投资家。1995年冯涛加入了加拿大最大的风险投资家——芬豪集团,担任集团的高级副总裁。
  “对我事业影响最大的是艾芬豪的老板,叫罗伯特&伏瑞兰德。”艾芬豪公司是一家国际化的跨国公司,罗伯特是一位富有创意的人,冯涛说,许多创新的精神来自于他。
  1996年初,王志东请到著名的投资银行罗伯逊&斯蒂文斯公司做当时四通利方的融资顾问,牵线人是冯涛的弟弟冯波。1997年,艾芬豪和华登一起投资了新浪,冯涛是新浪最早的海外董事。据说,那一次是中国第一笔国际风险投资。冯涛非常得意的是艾芬豪在新浪挣了5000万美金。
  1998年7月,艾芬豪业务转移,冯涛离开公司,出来自己创业。期间做过广告公司、旅游公司,多多少少都能赚钱。
  大概是这年9月的时候,严义埙找到冯涛,与他探讨在中国搞风险投资的可能,这就有了以后上海联创的故事。
  上海联创有两个股东,一个是国家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投的钱亏了要负责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