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速递易柜体广告等智能快递柜企业,在广告模式发展如何?

速递易盈利模式单一寻接盘侠 中国邮政态度渐冷_网易财经
速递易盈利模式单一寻接盘侠 中国邮政态度渐冷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速递易寻接盘侠 中国邮政态度渐冷 )
近日,成都三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泰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确定谋划中的子公司股权转让及增资事项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结合三泰控股近期发布的一系列公告来看,这个谋求重大资产重组的子公司应是。业内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正打算入股速递易,但目前中国邮政方态度逐渐冷淡。入股被指鸡肋2016年三泰控股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三泰控股因速递易等业务亏损超12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3245%。速递易方面表示,2016年因加大了对自身社区生活服务的宣传,占用了部分广告资源,同时由于探索新的广告运营模式,预留了部分广告资源,才导致广告收入减少;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为增强用户黏性,速递易在寄派件业务方面实施了优惠营销策略,收入也相应减少;由此造成速递易业务整体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加之线下网点规模较大,整体设备折旧及运营费用增加,导致营业成本和费用较上年同期上升较大。有业内消息传出,中国邮政正在洽谈入股速递易,交易额约20亿元左右。有分析认为,中国邮政作为老牌国家队,接手同时有能力弥补亏空,但有一位接近该事项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有多家企业洽购速递易,但中国邮政方面的洽谈并不顺利,中国邮政态度逐渐冷淡。如果中国邮政真的接盘速递易,那快递柜行业将会变得微妙,目前快递柜行业几大巨头显现,包括速递易、丰巢等,中国邮政旗下也有易邮柜。但由于前期投入较大,这些企业还都在投放布局阶段,快递柜收益甚微。中国邮政的介入可以使速递易弥补快递业务的短板,将来或许还会进行行业整合。但快递专家赵小敏认为,“中国邮政自己已经铺设了足够多的快递柜,可以解决自身网点不足的系列问题,速递易对中国邮政旗下已有的资源而言属于重复业务,同时还需要额外填补多达12亿元的亏空。因此无论是入股三泰控股还是收购速递易,对中国邮政来说都不是好的策略,所以中国邮政完全不需要做这件事”。对此,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中国邮政方面,截至记者发稿前,对方暂未做出回复。盈利模式单一三泰控股旗下拥有多个业务板块,而公众最熟悉的就是速递易,从2013年三泰控股加码快递柜业务开始,三泰控股的股价就从4元/股涨到40元/股,市值更是突破400亿元大关。作为最早介入“最后一公里”的公司,速递易一度成为快递柜行业的霸主。但好景不长,速递易单一的也为它带来巨大亏损,据了解,速递易核心业务的盈利模式仅仅来源于广告收入。2015年,速递易曾推出向快递员收取使用费的方案,但造成业务量的下滑;而2016年速递易曾尝试过向用户收费,不过收到了大量投诉。事实上,的盈利模式成为行业痛点,很多快递柜企业都处于赔钱的状态,所以盈利模式也成为快递柜行业必须突破的瓶颈。据了解,目前一个智能快递柜的铺设大约需要3万-4万元,因此企业大面积铺设快递柜需要大量的资金。但中国用户对于额外交费认同度不高,快递柜企业还未能找到可行的盈利模式,不利于长远发展。丰巢负责人表示,丰巢在年初融资时设想的方案是通过快递柜业务打造更多社区服务,就目前来说,丰巢也是通过基础业务以及广告售卖实现盈利。赵小敏认为,目前快递柜行业还未形成一个良好的规模,大部分智能快递柜企业都处于严重亏损的状态,按照现在的规模,短时间内快递柜企业应该很难实现盈利。根据目前中国快递柜发展情况,直接向消费者收钱是很难实现的,需要跟快递企业、社区物业、金融机构、房地产公司和广告商等形成联盟的合作模式,才是较为长远的发展路径。扩展功能是关键赵小敏表示,快递柜行业发展前景无限,但不是一般的小企业可以涉及的,需要上下游产业链联盟打通。据相关机构统计,2014年我国智能快递柜的行业规模达到50.1亿元,并且根据年数据,估算出2016年市场能达到近百亿元规模,而2017将大概率超过100亿元。但智能快递柜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不少问题,例如此前报道的快递员霸柜占柜行为;部分小区在公共空地不予开放等。有业内人士曾建议,快递柜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智能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应该走向多元化,例如可以通过快递柜订购火车票、飞机票、代缴水电物业费等,这样可以提升快递柜的使用价值。
赵小敏认为,如果快递柜将来都可以将收件业务扩展到寄件就可以解决部分问题。其实,各大快递柜企业也在努力将快递柜的功能从收件拓展至寄件。目前丰巢智能快递柜已经实现寄件功能,据了解,在寄件时,寄件人可以在手机上填写寄件人、收件人、双方地址等详细信息,并选择快递公司、物品类型、物品数量等参数,用户付费后,即可使用特定的隔间存放准备寄送的物品,但丰巢智能快递柜是按照体积算钱的,价格较贵。快递柜的发展还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快递代收点。现在很多小区超市都开放了快递代收业务,为超市增加业务量;加之菜鸟驿站等平台的冲击,快递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吴文治 实习记者 陈韵哲
责任编辑:郭瑞超_NF2003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速递易被注资 再次证明智能快递柜发展前景广阔_凤凰资讯
速递易被注资 再次证明智能快递柜发展前景广阔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速递易被注资 再次证明智能快递柜发展前景广阔
07月27日讯:速递易被注资,这再次预示了继2016年国内快递业上市大潮之后,2017年我国物流业并购大幕已经开启,智能快递柜发展前景广阔,物流产业将迎来行业整合的黄金十年。
据此次重组公告显示,速递易正式更名中邮速递易。三泰于7月8日公布重大资产出售报告,全资子公司成都我来啦通过减资、股份转让、增资三步,将旗下速递易股权转让于中邮资本、驿宝网络(菜鸟网)、亚东北辰(复星集团)三家公司。本次交易完成后,三泰对成都我来啦的股权比例由100%降低至34%,中邮资本占比50%,驿宝网络占比10%,亚东北辰占比6%。
物流快递行业发展迅速智能快递柜企业应做好准备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经突破300亿件,居世界第一;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已经突破5000万;在全国七亿多就业人口中,物流就业人员占6.5%,其中邮政和快递业245万人,同比增长22%。
中国快递业的迅猛发展,让人们意识到物流行业真正是中国过去十年诞生的最了不起的奇迹。物流行业资深人士预计,今年中国全年的总快递量就将突破365亿件,平均每天一亿件,物流快递行业发展的奇迹速度,使得不少物流公司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发展潜力巨大,以速递易为代表的智能快递柜企业应做好人才、技术、组织和治理方面的相关准备,这也是继规模化之后,市场对于行业标准化的要求。
三巨头参股速递易,智能快递柜行业马太效应彰显
在过去短短5年时间内,速递易依托中国的智能快递系统,创造了一场中国式物流奇迹。如今,三巨头纷纷参股,中邮速递易拥有三个万亿级的股东,依托各股东的强大资源,速递易将实现华丽转身,未来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依托巨头的种种优势,智能快递柜行业的马太效应将会加剧,以速递易为代表的行业龙头将会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规范市场布局,这对于其他快递柜品牌也是一次艰巨的挑战。
速递易拥有全国最多的快递柜,在本次融资之前它一直位于行业第一的位置。在中邮投资后,随着柜体规模的增加,以中国邮政为主的三大巨头带着各自资源助力而来,中邮速递易可能改变整个行业,构建更加完善的快递包裹交互智慧生态系统,为用户带来随时随地轻松完成投寄件的智慧生活体验。
智能快递柜发展前景广阔被资本市场广泛看好
快递柜作为物流末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其变现与盈利本身就与设施建设的完善性以及合理性相关,只有在组合化的运营效率提升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放大其价值。行业的盈利转折点或将在未来几年实现。随着“最后一百米“人工成本的持续增高,对智能快递柜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但只有当智能柜达到一定规模效应,培养了消费者的充分认知,才有盈利条件,这也是资本看好速递易的原因之一。
拥有了电商行业老大、国家队资本、以及资本运作资深玩家在背后的支持,相信速递易不仅可以大步前进,也利于做出未来盈利的战略布局。考虑到其目前已布局的存量快递柜规模处于行业第一,极大可能将由于股东的业务引流、政策扶持、以及资金运作等助力被快速盘活,整体资产价值将再度具有上升潜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386871
播放数:1810739
播放数:440024
播放数:5808920国家队进场,速递易的明天就很美好了?
国家队进场,速递易的明天就很美好了?
7月7日,成都三泰控股集团正式披露了子公司成都我来啦的重组协议,公告显示复星投资、菜鸟网络和中邮资本为速递易新增4.8亿元的注册资本,同时,智能快递柜速递易正式更名为中邮速递易。至此,历时将近四个月的重大资产重组终于完成。对一直亏损的速递易而言,引入国有资本后明显可以缓一口气,但明天却并不如想象般美好。一、国有资本入场,速递易归入国家队成都我来啦成立于日,是速递易的主体运营方并隶属于成都三泰控股集团。作为国内首家推出智能快递柜业务的企业,成都我来啦一直大力推进速递易布局。目前,速递易业务已扩张至79个城市,5.5万个小区,注册快递员超过50万,累计交付快递包裹超10亿件,全年新增网点3.4万个。据成都三泰控股集团公告显示,复星投资、菜鸟网络和中邮资本三家分别以4315.01万元、7191.68万元和35958.42万元的现金对成都我来啦新增注册资本进行认购。交易完成后,三泰控股、中邮资本菜鸟网络和复星投资分别持有34%、50%、10%和6%的股权。国有资本正式进军智能快递业,速递易也更名为中邮速递易,同时将作为主体对中邮旗下的2.1万组(以日为基准日)智能快递柜业务进行整合。值得注意的是,新速递易在资产重组后依然保留经营权,作为中国邮政和三泰控股的联营企业,共同开展智能快递柜业务。三泰控股更称这次交易为智能快递柜行业的资源整合,速递易将会利用好三位战略投资者的资源加速发展,进一步扩大布局。二、智能快递柜成资本宠儿自诞生以来,智能快递柜的定位就是解决快递最后一百米的配送问题,并被认为是解决快递末端配送最有效的方案,一度成为资本的宠儿。智能快递柜市场需求庞大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为312亿件,日均8548万件,稳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20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将达700亿件,年均增长达27.6%。而相对于迅猛增长的快递数量而言,智能快递柜的普及率显得微不足道。截止至2015年4月,全国50座城市安装的智能快件箱仅31156组,格口约118.56万个。到目前为止,全行业也仅有20万个左右智能快递柜网点,其中速递易约占6.5万个,丰巢约占4万个网点。此外,在智能快递柜的投递方面,2015年智能快递柜所承接的包裹量占全年的2.2%,而这一数据在2016年上升到6.8%,预计2017年将达11%,增速十分明显。巨大的市场需求与极低的市场普及率形成鲜明的对比,智能快递柜无疑将是快递行业的新蓝海。物流生态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快递末端交付的主流方式,智能快递柜对于快递网络的数据收集显得越来越重要,今年6月顺丰菜鸟关于智能快递柜的数据之争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事件缘由为菜鸟断开丰巢的信息接口,使得快递员无法通过菜鸟裹裹一键扫码输入最终收件人的地址、电话、包裹数量等一系列信息,只能手动输入。而菜鸟此举的目的,正是为了获取丰巢所有的客户数据,如快递员的具体投递时间、客户取快递的时间段等信息。对菜鸟而言,货源、运输和仓储等物流环节均已有完善的布局,在快递末端配送环节却十分薄弱。而速递易等智能快递柜的投入使用,在业务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还收获了大量的用户数据,这恰恰是物流数据闭环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此,菜鸟和顺丰之争实际上就是物流数据之争,智能快递柜也成为物流企业打造最终闭环不可缺少的一环。三、“弹药”充足,明天就更美好?有了资本后,仍需解决智能快递柜的众多问题,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成本高、盈利低、如何破局、签收问题、丢失快件、场地收费、用户接受敏感度收费不再使用、)得到复星投资、菜鸟网络和中邮资本三家携带巨额资金加持后,速递易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成本高企不下根据速递易母公司三泰控股2016年年报显示,营业收入10.39亿元,同比减少27.12%,归母公司净利润-13.04亿元,同比减少3337.67%。其中三泰控股因速递易等业务亏损超12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3245%。巨额亏损的背后是成本高企和盈利模式难寻的死结难解。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一个智能快递柜造价约为1.8万元-6万元,企业还需承担智能快递柜的安装成本、线路改造和后期维护等费用。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快递柜企业入场,行业竞争加剧,场地租金也从早年间的不到2000元飙升至现在的8000元。综合上述因素,智能快递柜成本高企难下的问题依然无解。盈利模式难寻另外,就目前的智能快递柜玩家而言似乎均未找到有效可行的盈利方式。以速递易为例,智能快递柜的收费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面向快递员收取派件费,收费标准为大箱0 .6元/件,中箱0 .5元/件,小箱0 .4元/件;二是用户寄件时收取一定费用;三是面向用户收取超时使用费;四是智能快递柜显示屏广告投放的业务收入等。对于快递员所设的费用而言,一则快递员本就以派送件获取微薄的业务收入,若非必要是极少进行投递的。二则越来越多的客户要求送货上门并进行验货,对于这种情况,快递员无需进行投递。此外,对于用户所收取的超时使用费,十分影响用户体验,而且和快递员一样,二者皆为价格敏感的人群,对他们收取几毛钱费用不仅没办法维持成本,长久以来反而极易造成用户流失。最后,对于智能快递柜显示屏投递广告收费,智能快递柜显示屏并非商场外墙巨大的LED显示屏,不仅画幅极小,而且用户停留智能快递柜前的时间很短,广告性并不强,可行性并不大。监管规范缺失智能快递柜在方便了快递员和消费者的同时,同样产生了不少行业乱象。除了包裹太大额外收费、超时未取件收费等问题外,最令用户感到不安的依然是快递的安全问题。用户在投放快递时无疑将会被收集个人数据,对于市面上众多的智能快递柜企业,如何能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此外,客户尚未签收,快递便被扔进智能快递柜的情况该如何制止?同时,客户并未授权快递员放到快件箱,而因此产生的费用由谁承担?更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智能快递柜中的快递发生损坏以及被盗的情况,电商、快递企业、快件箱企业三者会否互相推诿,扯皮,产生服务纠纷?此时责任又在于谁?……一系列的行业问题都等着企业建立起行业规范以及相关部门的有力监管。国有资本的注入无疑将为速递易注入新鲜的血液,给予速递易更多的行业话语权,促使其扭亏为盈甚至可能走向行业巨头的地位,但仅凭此就认定速递易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有点为时过早了。来源:电商报作者:爱德华文章由电商报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电商报,看电商,中国电子商务权威媒体!
作者最新文章邦轩物流欢迎您
(广州物流品牌-邦轩物流-您的物流帮手)
> 信息正文
速递易:智能快递柜的老大
发布时间: 7:08:49
自从有了智能快递柜,妈妈再也不担心我收不到快递了。在这个行业,速递易是先行者,也是老大。从2012年11月6日在成都开始运营起,速递易已进入了79个城市,布下5.6万台智能快递柜,用户突破5000万人,每天取走包裹超过100万件。然而,先驱并不意味着赚钱。4年多来,总部位于成都的*ST三泰向速递易投入巨量资金,但2016年速递易亏损高达5.03亿元。7月26日,*ST三泰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重组速递易的方案,引进中邮资本、驿宝网络、亚东北辰三家战略投资者共同经营,控股方变更为中邮资本,快递柜则更名“中邮速递易”。短短四年,从先行者到挥泪转让股权,速递易的命运背后折射了什么?围着银行转的公司做起了智能快递柜在人们的印象中,做智能快递柜的公司,应该自带电商或基因,但*ST三泰是个例外。*ST三泰的创始人补建生于1964年,曾任电子科技大学机电总厂工程师、副厂长、电子科技大学力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1997年5月,补建和几名电子科技大学的年轻教师一起创办了成都三泰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公司第一款产品是当时证券公司流行的LED显示屏。补建回忆,在股市火热的背景下,“我们的显示屏业务短时间内就做到四川省前两名,积累了第一桶金”,但“四川的证券公司营业厅就只有那么多,需求有限,很快业务出现饱和”。此后,补建把目光转移到银行,于1997年发明了电子回单箱,奠定了三泰电子发展的基石。补建说,“我们现在还是电子回单箱市场老大,拥有50%的市场”。2009年,三泰电子登陆A股市场,彼时业务仍然围绕银行,分别是电子回单系统、ATM机监控系统和银行数字化网络安防监控系统。直到2012年,三泰切入智能快递柜业务,开始转型。彼时,快递业正迅猛发展,但几乎每个网购用户都遭遇过“快递送来了,我却不在家”的尴尬,要么让物业代收,要么和快递员约定时间再送,麻烦不已。而当年11月6日,成都鹭岛国际小区出现了一个新鲜玩意——类似超市寄存柜的“速递易”快递柜。快递员把包裹放进柜子,发送取件码短信给客户,客户凭码开箱取件,快递最后一公里的痛点迎刃而解,双方的沟通成本、时间成本大幅降低。据悉,速递易的商业模式来源于补建自己的用户体验。他曾在朋友圈里自信地说,“这个东西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全新概念塑造风口4元股价升至40元速递易业务由三泰旗下的成都我来啦网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运营。2014年,我来啦负责人贾勇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他们2012年下半年开始做速递易时,普通人基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就连电商、物流服务商也是一头雾水,但通过和业主委员会及物业公司合作,他们得以在成都的各大高档小区推广这种快递柜。值得一提的是,速递易一开始就向快递员收费,标准是使用一次箱子0.5元。众所周知,快递员是靠派件赚钱,他们为何愿意被速递易抢走一部分利润?贾勇解释:“速递易给快递员创造的价值是很高的,要么可以多送两三倍快件,提高收益;要么可以利用省下的时间做别的事。”至于收件方,速递易不收取费用,除非超时不取件,才会收取1元/天的超期保管费。在全新“智能快递柜”概念的加持下,短短一年半,三泰电子股价站上风口,从4元一路攀升至40元,市值一度突破400亿元大关。补建还将公司更名为“三泰控股”,并进军互联网金融。在巨量资金的投入下,速递易也开始迅猛发展,从成都、重庆拓展至全国79个城市,布下约5.6万台智能快递柜,用户突破5000万,每天取走包裹超过100万件,成为行业老大。在补建看来,有了足够数量、足够密度的速递易快递柜,就可以将之打造成一个平台,从而展开精准营销、同城电商、社区金融、媒体广告等业务。2014年,在成都郦湾大酒店6楼博鳌厅的股东大会上,补建还放出豪言:三泰控股要超过五粮液的600亿元市值。摊子虽大却不赚钱连续亏损有苦难言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2016年双十一前后,速递易行业第一的光环被一条短信戳破。当时,重庆、台州、南充、潍坊、襄阳5个城市的速递易用户发现,开箱码短信中多了一句提示,“本次为你免费存放4小时”。由于速递易的用户中上班族为数众多,他们几乎都会错过4小时的期限,想取包裹,就得给1元。很快,用户的怒火开始蔓延。“谁让你放入柜子的”、“这是趁火打劫”……在重庆,至少有7个小区的物业迫于业主压力,出面让速递易限时开箱,否则作断电处理。在用户和快递小哥的抵制下,速递易实行了11天的收费新政戛然而止。为何速递易如此迫切,在市场培育阶段就向用户伸手?巨大的成本压力以及持续的亏损或是主要原因。为了尽快把万众瞩目的速递易这个“孩子”拉扯大,三泰控股从年先后4次通过配售与定增,在公开市场共募集资金72.72亿元,其中绝大部分钱砸向了速递易。简单算笔账:速递易每个智能柜的成本是3万-4万元,这一项的总费用就高达16亿-21亿元,再加上落地费、场地使用费、电费、网络费、人工费、短信费等一样也不能少,成本压力可想而知。而收入方面,在推出“4小时新政”之前,速递易主要靠向快递公司收取开箱费及柜面与智能屏承接广告。一名速递易内部工作人员透露,在小区位置特别好的网点,速递易每月从每个快递员身上赚100元不成问题。但随着菜鸟驿站、小区小卖部等也开展收件业务,速递易的这项收入快速减少。至于广告费,虽然速递易承接过大闸蟹、枇杷、大米等广告,但由于用户取件快,停留时间短,广告客户并非源源不断。条条道路难通罗马,速递易的规模就成了流血的伤口。数据显示,三泰控股2015年亏损3792.8万元;2016年亏损12.69亿元;2017年第一季度,亏损也将近3000万元。面临退市无奈自救引入救兵不再控股屋漏偏逢连夜雨,速递易还开始遭遇同行截杀。2015年,顺丰、阿里巴巴曾先后找到速递易,表达了入股共同建设的意愿,但“整体估值谈不拢,30%~40%的股权比例是无法接受的”,速递易拒绝了巨头们的强势加入。不愿合作?那我自己干。2015年6月,顺丰联合申通、中通等公司,投资5亿元创建了深圳市丰巢科技公司,在全国各地投放丰巢快递柜,并在速递易举步维艰的2017年,拿到了25亿元A轮融资。京东、中国邮政等巨头也不甘人后,纷纷建立自家的全国自提货柜。此外,还有创赢联盟(云柜+富友+中集)、1号柜、递易等第三方公司的加入,快递柜成了新的红海,厮杀惨烈。在退市风险之下,三泰控股无奈开始为速递易业务寻求出路,试图通过出让部分股权引入新的资金和资源,从而挽救岌岌可危的形势。最终,他们找到了三支救兵:中邮资本、驿宝网络、亚东北辰,其中中邮资本是中国邮政旗下全资子公司,将持有负责速递易业务的我来啦公司50%股权,而三泰控股在我来啦公司的持股比例降至34%。为此,速递易将更名为“中邮速递易”,并和中国邮政约2.1万台智能快递柜合并,总规模将达约7.7万台。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持有我来啦公司10%股权的驿宝网络,是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阿里系供应链平台的一部分。据悉,重组交易完成后,*ST三泰将获得约4亿元的投资收益,2017年有望扭亏为盈,实现保壳。而对整个智能快递柜行业来说,探索盈利模式仍是路漫漫。&
工作时间:07:30 – &#值班电话:
用心服务-值得托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速递易智能快递柜收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