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韧性明显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吗?

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韧性何在?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闫敏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韧性增强 宏观经济 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由于长期以来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供给要素与需求要素均发生改变,经济领域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暴露,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即由原来的两位数增长回落至当前7.5%左右的增速。从历史看,这一增速要好于包括美国、欧洲、日本在内的发达经济体潜在增长水平下滑的情况。以日本为例,年,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3%,而年实际经济增长率下滑至4.3%,较高速增长阶段下降一半左右。从现实看,我国经济增速明显高于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0-2%左右的增长水平,同时也高于与我国发展阶段相类似的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李克强总理多次指出,中国的发展有着很强的韧性。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韧性何在?
第一,中国经济体量大,外汇储备多,财富积累较充足。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若干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当前虽然经济增长速度在回落,但增量还在扩大。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如海洋中的航空母舰,其经济实力与体量的“规模效应”足可以抵御国际经济领域中的风浪。
第二,“新四化”同步发展,回旋余地大,市场空间广阔。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新四化”不仅涉及到生产领域,而且涉及到生活领域。工业现代化有利于增加财富供给,提高生产力;信息化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提高效率;城镇化有利于扩大需求,促进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劳动力转移,减少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新四化”一方面可以创造出巨大的有效需求,另一方面还将不断提升在产业、投资、消费、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第三,中国地域辽阔,区域城乡存在差距为经济发展在空间维度提供了可能。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与乡村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口占全国60%以上,人均GDP则刚刚达到5000多美元,而东部部分城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0美元以上。区域与城乡的差距为我国产业转移、消费结构升级、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提供了空间。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梯次转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有利于带动相关地域就业、消费的发展;另外,我国推进新型城市化战略,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将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的与基础设施建设,并推动住房、汽车等消费需求增长。
第四,已经出台和还将陆续推出的一系列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将对稳增长持续发挥作用。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步伐加快,政府简政放权,在投资、财政、金融等领域均推出了有力措施,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微刺激政策。改革创新与宏观调控对于激发市场活力,提高企业积极性,增强社会信心具有重要作用。(闫敏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中国经济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次贷危机十年辨析全球经济之三_凤凰资讯
中国经济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次贷危机十年辨析全球经济之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国经济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次贷危机十年辨析全球经济之三 图集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题:中国经济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次贷危机十年辨析全球经济之三
  新华社记者曹筱凡 孙鸥梦
  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全球瞩目,并已成为对全球增长贡献最大的经济体。更为重要的是,今年以来,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韧性日益增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更趋明显。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6.9%,宏观经济稳定性增强。多家国际机构近期纷纷上调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这些机构普遍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再平衡进程稳步推进,经济前景得到良好支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下旬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上调0.1和0.2个百分点至6.7%和6.4%。这是IMF今年第三次上调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预期。
  经济增速令人鼓舞,增长质量也可圈可点。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继续超过“半壁江山”,并有继续扩大之势。同时,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稳居“三驾马车”之首。
  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物价运行总体平稳,医疗保健、旅游、教育服务类价格走高。亚洲开发银行近期发布的《亚洲经济展望》报告说,国内消费和进出口增长使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有所改善。一方面,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公共支出不断扩大,支撑国内消费情况持续向好;另一方面,部分商品价格自2016年的低位温和反弹,叠加外需回暖,刺激了上半年进出口反弹。
  国际观察人士指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中国居民的服务消费有望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摩根大通认为,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放缓,加上金融去杠杆冲击,可能会对下半年中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但整体看,消费、服务业的稳定扩张和民间投资不断上行为中国经济前景提供了有力支撑。
  伴随着中国经济再平衡进程,中国经济所展现出的韧性令世界叹服。国际观察人士认为,中国经济的韧性源自其中产阶层持续扩张、科技创新进步迅猛以及政府主动应对城市化、老龄化等挑战并从中寻求机遇。
  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7月末在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撰文指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学人》曾以中国大船陷入漩涡作为封面,认定中国将步泰国、印尼、韩国后尘陷入危机,但中国经济增速仅在次年小幅放缓,接着便迎来增速连续超过10%的十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较高增速。
  罗奇同时抨击了以日本经验来唱衰中国的论调。他说,唱衰中国经济的人主要关注杠杆和房地产风险,担心中国经济增长陷入日本式的长期停滞。然而与日本相比,中国拥有更高的储蓄率和更低的政府债务率,从而形成了经济“缓冲带”,让政策空间更大。
  法国《回声报》刊文指出,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得益于改革释放红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为经济新动能的培育与壮大提供了有利条件。
  欧洲智库布吕格尔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指出,中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已超过欧盟,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与美国持平,自然科学和工程博士数量超过美国,完全有能力实现到2050年成为科学创新全球引领者的目标,从而推动形成多极化的全球科学研究格局。
  当前,全球经济迎来走出“大萎靡”的曙光,中国经济韧性也显著增强。但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等不确定性和风险依然存在。国际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应妥善应对与发达国家特别是与美国的贸易摩擦,有效管控国内金融风险,稳步推进去杠杆进程,未来中国将继续发挥全球经济“稳定器”作用。
责任编辑: 王萌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443905
播放数:1867765
播放数:497038
播放数:5808920中国经济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6.9%间,韧性增强_网易财经
中国经济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6.9%间,韧性增强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国经济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6.9%间,韧性增强)
10月19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邢志宏介绍了2017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从数据上看,三季度的、投资、工业增加值增速等,与第二季度相比均有放缓趋势。对此,邢志宏强调,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的格局更加巩固,从宏观经济主要指标来看,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呈现了增长平稳、就业扩大、物价稳定、国际收支改善的良好运行的格局。邢志宏表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这个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比年同期加快了0.2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经济连续九个季度运行在6.7%-6.9%的区间,发展的韧性明显增强。此次发布的宏观数据也显示,中国的就业形势在持续向好。邢志宏表示,今年经济增长比较平稳,经济增量继续扩大,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吸纳就业的能力明显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推进,积极就业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就业成为中国经济运行当中一个突出的亮点。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7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0万人,全年1100万的新增城镇就业目标即将提前完成,从统计部门掌握的数据来看,前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也比较低。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连续七个月保持在5%以下,9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仅仅为4.83%,这是2012年以来的一个低点。农村的外出务工劳动力也在加快增长。此外,物价形势也比较稳定。邢志宏表示,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0.5个百分点。今年物价涨幅在这几年当中属于比较低的一年,物价涨幅比较低,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同比下降,今年食品供应比较充足,前三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下降了1.7%。扣除食品和能源以后的核心CPI的同比涨幅是2.1%,也属于温和上涨。国际收支在明显改善。今年以来中国进出口都保持了快速增长,经常项目保持顺差,基本稳定,外汇储备连续八个月在增加。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闫衍:中国经济韧性增强走势前高后稳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的逐步显现,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向好的态势,中国经济韧性有所增强,并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向好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性推进、房地产复苏、补库存等是带动本轮经济复苏的主要驱动力。从当前情况来看,这些驱动力虽然出现了一些不同程度的弱化,但是由于支撑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中国并不会出现经济大幅减速的风险。中国经济全年的表现大概率为前高后稳的增长态势。考虑到未来复苏之路任重道远,目前的宏观调控需要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促进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向好的态势,今年一季度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经济缓中趋稳,中国经济韧性有所增强。与此同时,尽管带动本轮经济复苏的驱动力目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弱化,但是由于支撑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中国经济并不会出现大幅减速的风险。因此,未来宏观调控需要把握好力度与节奏,做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经济呈现五个向好态势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的逐步显现,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延续了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企稳向好态势,目前来看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经济延续企稳向好态势,GDP增长有所回升。一季度GDP增长达到6.9%,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回升。从GDP平减指数的变化来看,过去4-5年内中国GDP平减指数有一个断崖式下滑,但是自2016年三季度开始,GDP平减指数有一个跳跃式的回升。伴随着GDP平减指数的变化,GDP的名义增长也有一个U型的反弹,一季度名义GDP增长速度达到11.83%,为2012年上半年以来的高点。第二,工业生产有所回暖,增速达到近两年来季度高位后放缓。从供给端角度看,工业生产持续回升,一季度工业生产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后续虽然略有放缓,但依然表现出缓中趋稳的特点。与此同时,工业领域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和PPIRM自去年9月和10月都由负转正,今年一季度二者在达到高点以后虽有所放缓,但依旧处于高位。第三,消费增长相对平稳,投资回升后略有下滑。1-5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3%,基本保持平稳。今年1月,由于去年底取消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汽车消费曾出现下滑,但此后又出现恢复性增长,1—5月份汽车消费增长4.2%。从投资的角度看,去年7月以来,投资有明显回升,但一季度反弹至9.2%后速度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是受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减速的影响。从进出口角度来看,进出口对整个经济的增长贡献比较明显。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的回暖对中国的出口有了比较明显的拉动。总体来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边际改善。第四,经济结构有所优化,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第三产业增长持续高于第二产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去年底的58.4%提升到61.7%。与此同时,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剧,新兴行业增长持续高于传统行业,新的动能不断孕育,尤其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动能的支撑作用对整个经济增长贡献比较明显。从需求结构来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升,由去年底的64.6%攀升至77.2%,尤其是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及服务经济的发展,近两年服务类消费呈现快速增长。第五,企业利润大幅增长,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在不断改善。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需求改善、部分企业上年利润留存以及低基数的影响,工业企业效益增长出现较大幅度改善。从1-5月份看,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和营业收入的增速虽有所放缓,但都超过了两位数,且5月当月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和营业收入增速均出现回升。与此同时,工业企业亏损企业数量和亏损总额显著下降。此外,企业家信心指数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改善态势,从边际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指数改善的幅度要大于国有企业。此外,中采PMI和财新PMI双双回升,财新PMI重新回到景气区间。6月份,中采PMI回升0.5个百分点至51.7%的年内第二高点,仅次于3月份。财新PMI在连续三个月回落后止跌回升,达到50.4%,重回景气区间。经济指标延续分化本轮经济在企稳回升的同时,多项经济因素走势分化的情况持续存在,后续经济运行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上一页&1共3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发现好货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闫衍:中国经济韧性增强走势前高后稳第一,内外需求走势分化,外需持续改善内需出现反复。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外需的改善在不断持续,出口改善幅度大于投资和消费改善幅度,而内需在前期有所改善后出现疲软,近期又出现改善迹象。在5月份PMI分项指标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小幅回升,采购量指数和进口指数出现回落,新订单指数与上月持平,说明内需仍然较为疲弱。但6月份新订单指数和进口订单指数均出现回升,内需再次出现恢复。第二,价格上涨的传导机制不通畅,价格领域持续分化。一方面,CPI和PPI走势严重分化,CPI达到高点后温和上涨,PPI见顶后涨幅回落。另一方面,生产资料价格本身也存在分化态势,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和生活资料价格上升的节奏和速度有很大差异。与此同时,CPI和核心CPI变化背离,尤其是CPI处于低位,而核心CPI处于相对高位,这与过去二者的变化趋势也有所背离。随着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价格走势的持续分化,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价格的剪刀差维持高位,对后续工业复苏和盈利形成制约。第三,行业复苏和利润增长分化,上游企业改善程度明显好于中下游行业,国有企业盈利强于私营企业。过去一年的时间,随着价格水平的分化、价格传导机制的不畅通,行业复苏趋势也呈现分化特征。一方面,在原材料价格的带动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有所分化,上游企业改善程度好于中下游行业。另一方面,中下游行业内部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如汽车、高新技术、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行业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速,其营业收入和利润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与此同时,从所有制来看,国有企业的总体表现要好于民营企业,近期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回落,国有企业利润增长的速度有所减缓,但不同所有制企业分化的趋势较为明显。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的国有企业利润增长为53.3%,而民营企业则为14%,前者远高于后者。第四、景气指标内部分化依然存在。在中采PMI中,从企业类型来看,大型企业的PMI虽有所回升,但中小型企业的PMI出现回落。6月份,大型企业的PMI结束前几个月的回落态势,达到52.7%,比上月上升了1.5个百分点,但中小型的PMI出现转向,中型企业的PMI为50.5%,低于上月0.8个百分点,小型企业的PMI为50.1%,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经济并无大幅减速风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性推进、房地产复苏、补库存等是带动本轮经济复苏的主要驱动力,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这些驱动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弱化。第一,自2016年以来,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目标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了实质性推进,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明显改善,2017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由上年底的73.8%上升至75.8%,延续去年二季度以来的回升态势。今年,虽然去产能加码扩围,但煤电、有色、建材等新增领域产能去化相对进展较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改革落地到效果显现的时滞延长,预计下半年供给侧改革对于经济复苏的驱动作用将有所弱化。第二,2016年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和库存去化进程加快对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房地产销售面积、销售金额以及房地产投资均有了明显回升,房地产成为本轮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但是自去年10月以来,无论是房地产销售面积还是销售额增长均出现放缓趋势,考虑到销售环节向投资环节的传导,未来房地产投资及相关产业链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第三,去年三季度以来的补库存是带动经济回升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随着需求的持续疲弱和工业品价格增速的下滑,企业将减少库存投资,本轮由去产能引发的补库存周期或将接近尾声,库存周期的转变将会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压力。第四,在本轮经济回升中,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对稳增长和稳投资起到关键支撑作用。受地方财力约束、政策调控以及高基数的影响,近两个月基建投资增速虽保持高位但增长趋缓。从房地产投资来看,1-5月其增长已经出现放缓的迹象,由前值的9.3%降至8.8%。因此,在制造业投资没有大的起色的情况下,随着基建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增长的放缓,投资将会面临一定压力。虽然带动本轮经济复苏的几大动力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弱,但是由于支撑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依然存在,中国并不会出现经济大幅减速的风险。首先,虽然受地方政府负债、投资能力等方面的约束,基建投资增长再上台阶的难度较大,但是仍有提升空间,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水利工程、通信设施、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仍有较大的需求。其次,从房地产销售、新开工到房地产投资传导大概需要9个月的时间,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虽然会下滑,但是还会保持较为适度的增速,下滑程度有限。
2共3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发现好货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韧性饼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