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用脉冲信号发生器原理的原理设计一个频率和波形可调的逆变器,具体怎么做呢?

铃流信号发生器的通信行业标准--《通信世界》2003年37期
铃流信号发生器的通信行业标准
【摘要】:正 1 引言 铃流信号发生器为电话机提供振铃信号和工作电源。早期采用集中式,由单独的机架提供整个系统的铃流信号,其输出功率较大;近期多采用分布式,铃流信号发生器与程控交换机的二次电源组合成模块化结构,输出功率从数瓦到数十瓦不等。铃流信号发生器的电路型式为DC/AC变换器,除输出电压幅度与频率外,铃流信号发生器与常用的逆变器在电路原理上差别不大,因此,通信设备用铃流信号发生器的标准属于通信电源标准体系中交流设备逆变器产品标准。在该标准颁布和实施之前,铃流信号发生器一直没有行业标准,各厂家按照自己的企标设计、生产和检验,阻碍了行业水平的提高,该标准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分类号】:F626【正文快照】:
铃流信号发生器为电话机提供振铃信号和工作电源。早期采用集中式,由单独的机架提供整个系统的铃流信号,其输出功率较大;近期多采用分布式,铃流信号发生器与程控交换机的二次电源组合成模块化结构,输出功率从数瓦到数十瓦不等。铃流信号发生器的电路型式为Dc/Ac变换器,除输出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颜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田富洋,李晋阳,李法德,韩玉臻;[J];电测与仪表;2005年03期
刘国;;[J];电源技术应用;2007年12期
周学义;[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2年07期
,周学义;[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4年05期
柳沁;;[J];电子产品世界;2007年10期
赵海洋;[J];电子技术;2003年10期
高红玉,徐建城,曾成奇;[J];电子技术应用;2005年04期
王智磊;李彦;吴亚祥;吴瑞;;[J];电子技术应用;2006年01期
王悦;陈志彬;;[J];电子技术应用;2006年08期
张绍忠;王辉;;[J];电子技术应用;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通讯世界;2011年01期
王克刚;;[J];检验检疫科学;2006年06期
;[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4年06期
;[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7年02期
黄振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20期
李凯彦;;[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J];电子设计技术;2006年10期
肖伸平;窦颖艳;曾红兵;邹恩;;[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8年02期
姜颖韬;;[J];科技经济市场;2010年06期
;[J];电子测量技术;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永强;;[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王志国;王新;王书茂;;[A];2010全国虚拟仪器大会暨MCMI2010’会议论文集[C];2010年
杨耀权;杨勇;张冬生;;[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王鹏;左永锋;周俊杰;;[A];2010全国虚拟仪器大会暨MCMI2010’会议论文集[C];2010年
陈蜀;;[A];第一届中国微电子计量与测试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邵建军;潘贞存;丛伟;;[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从扬;;[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2010)[C];2010年
马彦恒;郭利;于久恩;;[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余志勇;刘光斌;;[A];第十五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宜娜;胡国英;;[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编译 冯继文;[N];电子报;2010年
江洁平;[N];电子报;2003年
左向莉;[N];电子报;2004年
姚明;[N];中国汽车报;2002年
青化 编译;[N];电子报;2009年
上海 宋嘉鸿;[N];电子报;2010年
刘福民;[N];电子报;2004年
祖铁楠;[N];中国电子报;2000年
李杰;[N];电子报;2002年
编译;[N];电子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邦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贾朋;[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陈建军;[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李春福;[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王金华;[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兰英;[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李庆妙;[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张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樊炜;[D];浙江大学;2003年
杨志强;[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胡重九;[D];河北大学;2010年
胡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于旭洋;[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刘净;[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朱炅旻;[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位置: &
新型PWM信号发生器在电压型逆变器中的应用
优质期刊推荐适于光伏并网LVRT的三相不平衡锁相环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适于光伏并网LVRT的三相不平衡锁相环研究
【摘要】:低电压穿越能力(LVRT)是光伏并网控制技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会影响到光伏发电系统能否实现大规模应用,而快速准确地检测到电网电压跌落的幅值和相位,是光伏并网逆变器进行相应低电压穿越控制的前提条件。目前,传统的三相不平衡锁相方法仅限于三相四线制并网系统,无法应用于三相三线制系统,同时,传统方法都会受到直流电压偏移的影响。文章针对这些缺点并以实际项目为背景,研究了一种无中线三相不平衡锁相环,为光伏并网低电压穿越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论文首先对传统的有中线三相不平衡锁相方法展开了研究。对单同步参考坐标系锁相环(SSRF-PLL)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建立其数学模型;研究了解耦双同步参考坐标系锁相环(DDSRF-PLL)的设计思想,推导其解耦关系式;深入研究了双二阶广义积分器锁相环(DSOGI-PLL)的工作原理;最后比较了三种锁相算法优点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无中线三相锁相方案。
重点研究了无中线三相不平衡锁相环的设计方法。文章在阐述基于正交信号发生器锁相环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二阶广义积分器的正交信号发生器,该正交信号发生器可以有效地消除电网电压直流偏移的影响,同时适用于双二阶广义积分器锁相环(DSOGI-PLL)。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及定理将线电压向量转换成相电压向量,最终实现了无中线三相不平衡锁相环的设计。
对锁相环的电网适应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利用MATLAB中SIMULINK软件搭建了三种有中线三相不平衡锁相环仿真模型,及无中线三相不平衡锁相环仿真模型,为研究锁相环的电网适应性,分别在电网电压不平衡、电压暂降、谐波干扰、电压偏移等恶劣电网情况下对各种锁相环进行了仿真分析比较,并对其耐受能力和响应特性加以验证。
将论文所提出的无中线三相不平衡锁相方法应用于三相光伏产品样机开发,该产品样机是基于TMS320F2812搭建的15kW的三相光伏逆变器。对该样机进行了电网适应性测试,通过实验分析比较,进一步验证了无中线三相不平衡锁相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实验结果满足光伏并网低电压穿越控制的锁相要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TM615【目录】:
摘要3-4Abstract4-8第1章 绪论8-16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10 1.2 锁相环技术概述10-12
1.2.1 锁相环的工作原理10
1.2.2 锁相环的发展10-11
1.2.3 锁相环的分类11-12 1.3 锁相环方法的研究现状12-14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4-16第2章 有中线三相不平衡锁相环研究16-31 2.1 引言16 2.2 单同步参考坐标系锁相环(SSRF-PLL)16-19
2.2.1 单同步参考坐标系16-18
2.2.2 数学模型的分析18-19 2.3 解耦双同步参考坐标系锁相环(DDSRF-PLL)19-25
2.3.1 双同步解耦坐标系19-22
2.3.2 锁相模型的建立22-25 2.4 双二阶广义积分器锁相环(DSOGI-PLL)25-27 2.5 三种锁相环比较分析27-30
2.5.1 传统锁相环理论比较27-29
2.5.2 新锁相方案的提出29-30 2.6 本章小结30-31第3章 无中线三相不平衡锁相环研究31-42 3.1 引言31 3.2 基于正交信号发生器的锁相环31-33
3.2.1 结构模型的建立31-32
3.2.2 工作原理的分析32-33 3.3 正交信号发生器33-39
3.3.1 基于数学变换的正交信号发生器33-35
3.3.2 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的正交信号发生器35-38
3.3.3 改进的二阶广义积分器38-39 3.4 线相电压转换39-41 3.5 本章小结41-42第4章 三相不平衡锁相环的仿真研究42-56 4.1 引言42 4.2 不同情况下电网适应性理论分析42-45
4.2.1 电压偏移分析42-43
4.2.2 电压幅值不平衡分析43-44
4.2.3 电压谐波分析44-45 4.3 有中线三相不平衡锁相环电网适应性仿真45-50
4.3.1 有中线三相锁相环比较45-49
4.3.2 改进后 DSOGI-PLL 比较49-50 4.4 无中线三相不平衡锁相环电网适应性仿真50-55 4.5 本章小结55-56第5章 实验分析与验证56-67 5.1 引言56 5.2 锁相环硬件设计56-60
5.2.1 TMS320F2812 控制器56-57
5.2.2 电压采样电路设计57-59
5.2.3 电流采样电路设计59-60 5.3 锁相环软件设计60-63
5.3.1 程序流程框图60-61
5.3.2 控制系统离散化61-63 5.4 三相不平衡电网适应性实验分析63-66 5.5 本章小结66-67结论67-69参考文献69-7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73-75致谢7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袁小明;;[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7期
李楠;;[J];能源技术;2009年01期
林海雪;[J];供用电;1997年06期
万卫;苏小芳;白尧;陈晓国;;[J];电气化铁道;2009年01期
秦华标,李心广,赖声礼,陈鸿青;[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11期
王守相,王成山,王剑;[J];电网技术;2002年08期
卫志农,周红军,顾杵,唐治育;[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张延迟;龚锦霞;解大;俞金寿;;[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孙哲;梁青阳;罗沛清;;[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0年06期
孙振;屈瑞谦;唐巍;;[J];农村电气化;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洪亮;张承慧;陈阿莲;杜春水;;[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栾金慧;李林;;[A];新疆医学工程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1998年
许小文;;[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七届电子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胡玉华;;[A];新疆医学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1996年
吕英杰;;[A];2007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分专委会)二届三次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徐立平;王仲奕;宋雨;杨广福;顾沈卉;张炫;;[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张敦伟;丁博;;[A];2007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分专委会)二届三次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伍春生;杨子龙;廖华;王一波;徐正国;许洪华;;[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韩海年;张炜;王鹏;李德华;魏志义;沈乃澂;聂玉昕;;[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郭锴;李群湛;周福林;张文丽;;[A];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妙;[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柯 纪;[N];中国质量报;2004年
李旸;[N];锦州日报;2008年
内蒙古 孙守真;[N];电子报;2009年
人微;[N];中国电力报;2004年
夏占民?翟晓陆;[N];中国电力报;2007年
纳雍县文体广播电视局
徐明;[N];毕节日报;2009年
徐芝婷;[N];中国电力报;2006年
小梅;[N];国际商报;2004年
;[N];人民邮电;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泉;[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王丹;[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荣飞;[D];湖南大学;2008年
马海啸;[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马亮;[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李心广;[D];华南理工大学;2002年
吴传平;[D];湖南大学;2012年
赵振宇;[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李建文;[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赵为;[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吴涵;[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宋海涛;[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孟晓凯;[D];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
任红;[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赵江锋;[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曾斌;[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谷青川;[D];燕山大学;2010年
高园林;[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郑涛;[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号发生器的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