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雁秋为什么总拍烂片有人愿花上亿拍烂片,却不愿投资大

10部耗资昂贵的好莱坞大烂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10部耗资昂贵的好莱坞大烂片
&&10部耗资昂贵的好莱坞大烂片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刘德华为什么老是跟着王晶拍各种烂片|刘德华|王晶_新浪娱乐_新浪网
刘德华为什么老是跟着王晶拍各种烂片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肥罗君
  国庆四强战战局大局已定,《全世界路过》领跑,《湄公河行动》逆袭,《爵迹》高开低走,垫底的则是《王牌逗王牌》。
  《全世界路过》4天3.09亿亿豆瓣5.6分,《爵迹》3天1.97亿豆瓣4.1分,《湄公河行动》3天1.65亿,豆瓣评分从首日7.6分飙到8.1分,并且在2日实现逆袭,票房反超《爵迹》。
  至于《王牌逗王牌》,3天1.06亿,豆瓣3.8分,成为国庆档四大片中评分最低电影。作为国庆档唯一一部喜剧电影,该片最好笑的梗不在电影中,而在电影外——王晶喜剧,才华尽失。
  从《澳门风云》起,王晶就似乎找到了内地市场的钥匙,在这个港片导演的新大陆成为卖座片导演,可也正是《澳门风云3》,几乎令王晶失去了所有的口碑。《王牌逗王牌》的再次失利,则有可能令王晶进一步失去在内地市场的商业优势。
  可是这个票房故事也有不好笑的地方:从《澳门风云2》开始,刘德华已经连续和王晶合作了三部电影,接下来,还有《追龙》。
  拍烂片,并不是王晶的执念,商业片才是,可是当年那个才华横溢的商业片天才导演王晶,已经老了,而如今的电影市场,是年轻人的世界。而当刘德华与王晶电影深度绑定,王晶那些失败烂片带来的吐槽,同样会作用到刘德华的身上。
  将王晶电影用烂片一概而论,太简单粗暴,可是《王牌逗王牌》无疑是王晶商业大片创作的新低。从《澳门风云2》到《王牌逗王牌》,王晶,到底发生了什么?至于刘天王,用网民的话来说:刘德华,你到底还有多少人情要还?
  《王牌逗王牌》再次证明,王晶电影看最后两分钟就够了
  整部《王牌逗王牌》,唯一能让网民虎躯一震从睡梦中醒来的,只有结尾彩蛋中,刘德华片中的老婆身份公布那一刻,为了不让你为了这个彩蛋去影院看这部电影,肥罗叔愿意做一次剧透狗——郑秀文。
  从社交媒体评论看,这几乎是一部除了彩蛋别无可看的电影,网友和专业影评人集中吐槽的点主要是这三个方面:
  第一,依然很王晶电影。第二,刘德华为什么要演这么一部电影?第三,这样一部电影怎么还能赚到票房!
  先从完全让人不想看的故事讲起。
  豆瓣剧情简介是这样的:《王牌逗王牌》讲述了囧探宝爷(刘德华 饰)和侠盗洛家豪(黄晓明演)在A梦(王祖蓝 饰)、洛家欣(欧阳娜娜 饰)等人的帮助之下,携手化解危机拯救地球的爆笑冒险故事。
  肥罗叔看这个简介的时候只有一种心情:这是什么鬼?最近国内流行的喜剧综艺的故事大纲都比这个像样吧,成品好歹比简介精彩吧。
  结果呢,成片还真不如这个简介啊!
  说白了,整部电影就是刘德华和黄教主之间的二人转。而且,是很不好笑、场面很尴尬的二人转。
  主线故事的部分继续语焉不详,故事元素似乎很丰富:又是世界末日,又是云南风情,又是正邪斗法,又是侠盗江湖,搞得好像很又看头,其实全都单薄干瘪。
  王晶编剧,我的脑洞get不到你的脑洞啊。要知道,既然是拯救世界,怎么也得要有点逻辑、有点戏剧冲突,有点伏笔悬念什么的对吧。
  完全没有!拯救世界嘛,随随便便出现点莫名其妙的危机,随随便便不就拯救了,老港片都是这么做的呀。
  更重要的是:同故事一样被忽略的,还有演员的演技,包括演技跌破近年最低值、逼平《未来警察》的刘德华,和总体保持平均演技的教主。
  你可能会说,喜剧片是不需要演技的呀。错,喜剧如果不需要演技,要周星驰干嘛!就算是本片的几个主演,刘德华在杜琪峰喜剧中,沈腾在《夏洛特烦恼》中,也是有演技的呀,也不会随便秀演技下限啊!
  本片中,如果要有演技的话,也是不好笑的演技。其中有一段骑车的戏,两个被导演强行凑CP的男星,忍辱负重演出的喜感,看的观众直接想在电影院给跪了,跪求别再演下去了好吗。
  至于沈腾、王祖蓝的表现则再次告诉观众,所谓笑匠,绝对不是放在什么片子里都好笑的,生动鬼马和故作幽默也是有区别的。
  至于其它的演员,欧阳娜娜,保持《尚先生》演技表现;谢依霖,继续大写的尴尬;戚薇、徐冬冬 、 毛俊杰,我只能说,这些平素演技不差的女星们,集体表现很王晶电影。
  当然,王晶也再次推出了新一代晶女郎,这也是《追龙》的女主角。
  王晶的商业头脑依然精准,比如让沈腾和华仔一起唱《屯儿》,成为全片唯一能让我get到的笑点。可是除此之外,整部电影真的毫无大招啊!
  王晶多年来一直在采访里说,自己是个生意人,电影是个买卖,他从来没想过把它拍成经典,但是会主动学习内地网络用语,与时俱进。
  如果污就算与时俱进,那我认。可是污却只是污而已,不好笑,还很土。这下就很尴尬了。
  王晶导演,是谁给你这样拍烂片的勇气?刘德华、黄教主和这套全明星阵容吗?
  可惜,又痛惜。王晶导演,这不是与时俱进,这是固步自封。问题在于,当年的王晶,并不是这样的啊!
  比起电影难看,我更难过一个天才商业片导演,变成了食老本导演
  很多人说,王晶就是烂片的代名词——是,也不是。
  说王晶拍了无数烂片,我认,可是如果真的以为一个只会拍烂片的导演,能够成为香港影坛累计票房最高的导演,又能在内地影市东山再起,成为内地票房第二高的香港导演——第一是谁,还用说吗?
  这不是对王晶的轻视,而是对观众智商的无视。王晶能够走到今天,是因为曾经的王晶,是香港影坛最出色的商业电影天才。
  在无线时代,王晶就曾经开风气之先,将喜剧片和当时最红的赌片结合,拍出过《千王斗千霸》。
  进入香港影坛之后,王晶把这种创意发扬光大,找到之前从未演出过赌片的周润发出演《赌神》,成就经典的同时,将周润发的票房号召力,推上顶峰。
  和周星驰合作的《赌侠》、《鹿鼎记》,将周星驰的商业价值,一步步带上高峰。
  当香港电影进入低谷期,他力排众议投拍刘伟强导演的《古惑仔》系列和《风云》,再创经典。
  即使进入大陆市场,王晶拍摄的,也不全是烂片,曾经在2015年春节档逆袭大胜的《澳门风云2》,尽管依旧粗陋老套,但胜在商业元素喜剧动作亲情无所不包,场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明星阵容华丽并且各有发挥,格局也跳出香港,由刘伟强掌勺之下,影片的制作水准并不失礼。
  如果你认定那是部烂片,也是一部娱乐性满满的烂片。
  可是《澳门风云3》的烂,就是彻头彻尾的烂,是一个创作者彻底的自我放弃,也正是那一部电影,将《澳门风云》系列辛苦创立的品牌,一夜毁尽。
  到了《王牌逗王牌》,会想起王晶早年导演的,同样由刘德华出演的《至尊无上》。同样是双雄戏,投资有限,格局有限,但是90分钟内,却处处可见编剧机智反转,局中有局,戏中有戏,剧情虽然天马行空,却又在情理之中,尽显港片巅峰时代无所不用其极的创作活力,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个巅峰期王晶的才华横溢。
  然鹅,当年的王晶,早已消失不见。《澳门风云3》和《王牌逗王牌》作为电影,当然不及格,可是作为商品,难道就能及格了吗?
  正是因为当年那个王晶对娱乐片手法的娴熟掌握,才让后来看到这些烂片的我们倍感唏嘘:“江郎才尽”不奇怪,对电影失去了敬畏之心,把明星当成了实现自己商业企图的某种工具,也很王晶——
  可怕的是,今天的王晶已经再拍不出当年创意满格、处处娱乐性喷涌的娱乐大片,可是,他却还在不断地拍,而且票房似乎还很成功。
  王晶吃老本的根源是内地市场钱太好赚,可是刘天王接片为什么不走点心?
  一个导演的不思进取背后,是一个电影市场的娇惯。王晶不断吃老本背后,恰恰是王晶电影在内地市场的票房持续大卖,令他有底气不断吃老本,并且还有足够的预算,找来刘德华和他一起吃老本。
  2009年吃港片老本的《大内密探零零狗》,票房过亿。以影片的成本,王晶找来的是性价比高的古天乐做主角。
  2014年的《澳门风云1》,周润发带着赌神高进的光环,为影片撑起5.52亿票房。
  《澳门风云2》,王晶找来了风头正劲的张家辉和王诗龄。刘德华,作为全片彩蛋在片尾亮相,票房9.57亿。
  杂乱无章、粗制滥造,成为各界一致的评语,聪明如王晶,不可能不知道,可是那又如何?观众的心理,王晶太清楚了,前面90分钟烂到底又怎样,只要让赌侠刘德华在片尾出现一下,观众就有了入场的理由。
  于是,更杂乱无章,更粗制滥造的《澳门风云3》来了。它的票房是多少?
  系列最佳,超过10亿!
  当然,不论《澳门风云3》《王牌逗王牌》拍成什么样,王晶都难逃烂片导演的骂名,这是一个死结,因为这个烙印,已经刻进了华语电影史。
  可是烂片与烂片之间,其实是隔着《澳门风云2》与《澳门风云3》的距离,王晶与王晶之间,其实隔着《赌神》与《王牌逗王牌》的距离。
  这些年的王晶,每部影片距离及格线越来越遥远,可是票房却一部胜过一部。如果你是王晶,还用得着挖空心思写剧本吗?
  只需要随便写一个符合大陆市场口味的剧本大纲,设计一个以周润发、刘德华为票房保底,内地香港鲜肉、笑匠和性感女星搭配的阵容,再找到一个热闹的档期,配合给力的宣发,那么无论电影故事交出怎样的行货,明星交出怎样的僵硬表演,影片充斥怎样让人惊掉下巴的糟糕制作,以及王晶数十年如一日落后于时代的幽默感——
  照样可以大卖!
  由此,似乎也就不难理解刘德华与王晶的频频合作的原因。刘德华老了,相对于与内地新生代商业片导演磨合出《失孤》这样的电影,他或许更愿意与老搭档王晶合作,至少从票房上看,王晶,还没有过气。
  王晶导演,请不要再消费港片情怀!华仔,请不要再出演王晶电影
  可是今天的导演王晶,的确过气了。他的所有才华,都已经留在了港片巅峰岁月里。这些年里,王晶变成了王晶自己的抄袭者。
  可是在北上神州的港片导演中,王晶,并不是例外。
  除了老怪徐克、陈可辛、杜琪峰,以及我们的星爷之外,还有多少当年创造光辉岁月的香港电影人,能够在不断颠覆自我、与时俱进中,保持水准?
  想想当年那些闪亮的名字:《大话西游》《东成西就》刘镇伟、《精武英雄》陈嘉上、《偷偷爱你八小时》阮世生、《笼民》张之亮、《河东狮吼》马伟豪。
  再看看他们今天的电影:《大话西游3》刘镇伟、《四大名捕》陈嘉上、《爱在巴黎》阮世生、《白发魔女传》张之亮、《奋斗》马伟豪。
  有人用偷梁换柱之法重复经典,有人另起炉灶拍摄新片,结果却都是失败。
  王晶,不过是最聪明,也最缺乏底线意识的那个,《王牌逗王牌》,也不过是当年那拨港片巅峰时代的创造者们,最露怯的一次发挥。可我们并不确定,这就是港片导演的创作谷底。
  编剧和导演技巧的大幅后退,对观众心理完全无法把握,当年的妙手偶得不再得。在内地市场的狂热下,谁也无法保证,王晶们还能拍出什么样的新“经典”。
  说得极端一些,所有人,包括王晶刘德华,都不真正知道观众在为什么埋单,更搞不懂《王牌逗王牌》2天6000多万票房从哪里来,因此,也就始终不可能走出烂片陷阱。
  观众真的不是再为眼前这部电影买单,他们真正在为之埋单的,是港片情怀。是当年的刘德华。
  我知道,王晶和刘德华的新片《追龙》还是会有很多人会去看,还是有很多人想重温刘德华再演雷洛,还是会有善良的人为情怀买单,为华仔买单。可是,他们每买一张票,每失望一回,都是在消耗港片最后的元气。
  所以,当年的华仔,请不要再出演王晶电影,请不要再让王晶继续消费港片情怀!
  港片不死,它正是凋零,凋零者,未必不能重生,但前提是:王牌,别再自毁王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目前只有这一篇哦~中国烂片那么多,明星片酬却动辄上亿,谁惯的?
8月2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中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http://www./sapprft/contents/.shtml),通报中明确了对近年各文化领域诸多热议现象的态度:进一步整治抗日“神剧”“雷剧”,治理过分强调收视率、收听率、点击率等不良倾向……
其中颇受行业关注的莫过于这段文字:“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订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就‘注重影视作品思想价值和审美导向,优化影视制作成本结构’制订倡议书,加强对市场的引导。完善备案立项环节审核要求,及时制止片方盲目炒作明星、粉丝、网红的行为。即将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在电视剧购播过程中不得指定演员、不得以明星大腕作为论价标准,在电视剧宣传工作中不得对明星进行过度炒作。”
一时间,“打压明星天价酬劳”被网友总结为“限酬令”,成为网络热点词条。
对于限酬令,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业界多方意见,基本分成两派,一派认为“很有必要”,会对行业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另一派认为“效果有限”,片酬高问题由来已久,而这只是整个影视行业问题的冰山一角。
明星酬劳过高,行业内确实早有共识
几位电视台综艺节目制作方和业内人士几乎都表示,总局抑制天价片酬是件好事,但具体实施办法还需等待总局明确指示。
东方卫视中心频道运营中心副总监周捷表示:“我其实也是和新闻联播同步知道这个消息,我们坚决拥护,因为演员片酬居高不下,我们电视机构也是受害者。”至于会不会对收视良好的季播节目的下一季邀请演员有影响,他表示:“现在也不好说,也是要等总局出台相关的办法,我们来一一执行。”
而影视剧制作行业的几位受访者对于限酬令能起到的效果持谨慎态度。有人认为,“因为明星片酬是个市场行为,所有的调控应该基于市场来进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制片人表示:“拍那些大剧大IP,给演员天价片酬的,都是业界的大公司。设想最极端的情况,即便让这些公司三年不怕戏,这个行业就停止了吗?不会,他们不拍还有人拍,他们不抢占市场还有别的公司来抢占;即便一纸禁令封杀最贵的演员,市场就不会推出新一拨很贵的演员了吗?”
8月26日,央视新闻频道在“演员天价片酬”专题中,指出演员天价片酬为影视制作的其他环节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压力,还提到《如懿传》的霍建华和周迅共拿走1.5亿片酬一事。
那么,明星天价酬劳在行业内是一个新现象吗?它的蔓延范围到底有多广?
关于《如懿传》两个主演片酬拿走1.5亿这一热门事件,有制片人认为这可能是个特殊现象,“电视台可能为这个剧规划了最大的购片价格,对演员阵容也有要求,这是特例,不应该老盯这个事。”
但明星酬劳过高,行业内确实早有共识。一位影视剧制作人表示,这三四年里,明星酬劳在影视剧制作费用中的占比上升,影视剧制作整体费用增加迅猛:“纯从制作费角度来讲,这三四年我知道的最高涨幅超过100%。原来两百万一集的剧已经是天价了,已经是非常危险的线了。而现在随随便便一集三四百万的剧比比皆是。”
央视播出的天价片酬专题新闻片里,就演员片酬问题采访了美国演员工会演出合同管理部的负责人,负责人表示,很多著名好莱坞演员的片酬从100万到3000万美元不等,演员的片酬在电影制作成本中仅占10%-30%,而如果电影在电视平台播出,演员还能获得3.6%的额外收入。
而据当下国内影视行业的业内人士透露,一两个演员的片酬占到全剧制作成本的50%-70%的情况时有发生,和好莱坞可谓是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影视圈早就出现这种天价片酬的状况,后来也蔓延到了综艺节目。
豆瓣上《幻城》评分只有2.9分。
买方最看重的不是剧的品质?
这一现象的成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明星的酬劳上去了,影视剧的制作费上去了,影视作品的质量在观众眼中却没有取得长足进步呢?记者跟多位从业人士就此问题聊了聊:
“中国现在有个畸形的购片流程,很少根据剧的品质去判断,就看是哪个明星演的,所以造成了制作方只认某些明星,不得不用电视台给出名单的演员们。这个名单可能只有十几人,那多少人找他们?演员时间是有限的,价高者得了就……”
“拍出了一个剧,是在一线卫视播还是三线卫视播呢,也是价高者得。为什么一线卫视有这么多钱去买呢?因为他们的广告收入,剧的平均水准都比同档次卫视要高,所以他们能得到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能转换为商业力量,更多广告客户愿意给一线卫视投钱……”
“一线平台会跟制作方提出要求。比如翻翻剧本,说你这个不错,有哪些演员?甚至不看剧本,直接数据化,上来就问:有没有大IP,有没有大明星?有,就可以上平台。如果没有,对不起,你内容再好我无法消化。他们也很无奈,因为广告商对这些演员趋之若鹜。就我们制作方而言,如果我们花钱能请到这样的演员,让作品更有上一线平台的机会,那么任何有实力的制作方都是愿意这样做的……”
“个别电视台广告定价系统就比别家高很多,某个单独的节目的广告收益相当于二三线城市电视台全台一年的广告收益。上百亿的广告费用,利用率有多高?肯定要大部分展现在成本上,成本如何体现?这一块就是节目制作费和明星通告费……”
“明星天价片酬也和演员工作室的出现有关联。以前演员拍戏,顶多就是一个小助理跟着,现在很多大牌明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明星的利益和工作人员的利益直接挂钩,就算明星自己无所谓,但这些人怎么可能不绞尽脑汁抬高明星身价?”
根据对这些从业者的采访,记者粗略整理出一个商业链条,其中涉及影视剧投资方、制作方、播出平台、广告商、平台、观众。几方之间复杂的关系,可以映射出目前的行业生态和一些行业问题。
宣传时,最简单粗暴亮眼的卖点,就是明星。
近几年,资本热钱迅猛地涌入文娱市场,影视剧市场首当其冲。每年在总局备案的影视剧数量十分惊人。如此巨大的作品量,需要播出平台来消化。平台购剧成本哪里来?一部分来自广告商,一部分播放平台有预算。
投资方(广告商也可以是投资方)给制作方钱拍戏,制作方拍戏争取卖给数量有限的一线平台,平台拿广告商钱买剧,播出给观众看。这个非常简单的链条中,投资方有收回成本赚钱的压力,广告商有打开知名度推品牌的压力,平台有来自广告商的压力、提升自身品牌价值的压力,制作方承担来自投资方、广告商、平台的三重压力,这些压力指向的核心点都是作品的商业价值。而电视剧商业价值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收视率(点击率、话题量)。这个体现,需要观众来完成。
那么收视率(点击率、话题量)由什么决定?由作品的质量、卖点决定。作品质量的几个元素:题材、制作水平、剧本、演员。卖点是在营销宣传过程中,用来说服平台购剧、观众收看的方式。所以卖点要对作品质量有直观体现。那么在作品质量的几大元素中,题材在大环境下多有限制,且难以独一无二,制作水平难以拉开差距,剧本在营销宣传中很难完整呈现,且除非是知名大IP,其宣传价值也很低。所以几大元素中,最简单粗暴亮眼的卖点,就是演员(明星)。
这个卖点,在制作方的口中:投资方、广告商、平台是绝对买账的。为什么买账?因为观众买账。
“一个剧主要的钱不花在主创上,全砸在明星上,导致你这个剧品质很差,品质很差的情况下,观众是可以投票的:我们可以不看,让你没有收视率。但现在情况是:观众是看明星的。”
在网络时代,比之作品题材、制作水平、剧本,明星更容易成为带起影视剧收视率的利器。因此,商业社会,资本又多是热钱,比起花心思琢磨题材、打磨剧本、提升制作水平,想赚快钱的制作方自然更青睐快进快出的周转和盈利方式。请明星就成了性价比最高、见效最快的选择。
由此,明星成为行业稀缺资源,甚至许多剧组放着明明更适合角色的优质演员不请,排着队等当红明星的档期。为什么?商业链条中出了钱和干了事的任意一方,都坚信明星能带来高收视。偏偏这几年真人秀综艺崛起,许多明星们比起影视剧,更喜欢拍真人秀。
之前盛传影视剧男演员都不好好拍戏,更热衷于上大型综艺节目,以至于很多戏都找不到合适的男一号。而原因正是综艺节目开出的价码更高,甚至一季节目的酬劳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这在某种程度上,让明星资源更加稀缺。这样的行业生态中,供严重小于求,市场规律作用下,明星酬劳自然水涨船高。“市场就摆在那儿,这是刚需。”一位制片人这样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表示,“其实影视圈老早就出现这种天价片酬的状况,后边蔓延到了综艺节目,行业有行业的潜规则,你说大咖们上综艺节目酬劳能不高吗?明星们当然在选择的时候也会自我评估,是拍影视剧性价比高还是拍综艺节目性价比高?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拍综艺节目成本比拍影视剧成本低多了,但其实也不见得,一季的综艺节目相当于两集电视剧,有些明星一百万一集,那他来上个综艺节目要个两百万其实差不多。明星可能更多地考量节目的影响力和他自己的一个发展。”
近年来随着真人秀的大热,明星的酬劳也是水涨船高。
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制作人沈欣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天天向上》邀请嘉宾的费用是相当低的,基本上所有来的嘉宾只有一个简单的车马费而已,甚至没有车马费的这种情况都很多。大部分嘉宾来上《天天向上》,还是看重它的一个品牌效应,“所以天价片酬在我们节目里还是没有出现,当然情况如果同新闻节目中报道的一样的话,那当然这样的抵制还是有利于影视剧或者综艺节目的生产的。”
他还讲到,“我觉得影视演员偶尔上一些综艺节目,对他的形象塑造以及观众对他的了解还都是有益的。只是说他们需要有选择,选择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节目。”
观众为何买明星的账?
说到这里,我们又要回到一个问题上:观众为什么买明星的帐?粉丝经济也好,眼球效应也好,明星的话题属性也好,都是原因,却不是全部原因。
一位因系列网剧在业界打开知名度的制作人说道:“在影视工业尚未成熟的国家,明星在剧组里拿的钱一定是最高的,因为观众去看的就是明星。在影视工业成熟的国度,对观众来说追剧是看个好故事,好制作,好剧情。但影视工业起步晚、不成熟的情况下,大家只能去追星。因为剧情水准都差不多,稀巴烂的水平,那当然更愿意去看明星了。”
玄幻、谍战、生活、偶像剧,是市面上最常见的题材。
也有从事影视剧制作十几年的制片人从题材角度进行解释:“近些年来,曾经辉煌过的许多剧种题材因为种种原因在荧幕上渐渐消失,现在最常见的题材,就是在玄幻、谍战、生活、偶像剧中反复折腾。影视题材审美的广度变窄了,剧作元素暗淡无光,只能靠明星吊着大家胃口,明星就成了趋之若鹜、不可替代的元素。如果影视剧创作空间多元化,各种新鲜题材和作品出现,就一定会淡化观众对明星的渴求。”
他表示,近几年,创作空间相对广阔的网剧能异军突起,就和题材多元化有关。不过,他也说道:“网剧和台播电视剧的受众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比起电视台,网络平台购剧更看重题材和剧本。网站购片基本上不看演员,更多看项目本身,所以这两年网剧会出些精品。”
《余罪》是今年颇受追捧的网剧。
《太子妃升职记》重视制作,而播出后的良好效果也捧红了演员。
更有不少制作人提到观众审美的问题:“影视市场是观众选择,观众看过的好东西不多。如果观众看到的都是审美高的东西,回头再看那些剧是接受不了的。但现在能接受,就是因为看的太少。”“观众的审美有个成长阶段。现在观众是比以前有成长的,但这个成长还不够,还不足以把滥用明星的风气煞下去。”
对于观众的审美问题,演员祖峰有不同看法,他曾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谈到过这个问题,“其实观众的审美成长速度应该比创作者的审美成长速度要快。很简单的例子,假如一个导演拍了十部戏,他的成长是有限的;但观众看十部电影,他的鉴赏水平是飞跃的。永远不要埋怨观众,一切都是创作者的问题。说观众鉴赏水平低,那很可能是因为创作者没有给观众带来高水平的东西培养观众。你让观众天天吃快餐,怎么能要求观众想象满汉全席的味道?”
剧本、题材、审美,都在某种程度上助推了观众对明星的关注。其中剧本因素,从业者们谈得尤其多。
对于最近热议的“影视制作费用被明星酬劳占去大半,剧本和制作缺乏经费”这一观点,从业者们有反思:“为什么好的剧本没有钱?证明剧本不够好啊。当然中国有个现象挺不合理的,一线编剧的价格和一线明星的价格差得蛮远的。但是影视工业的国家,比如韩国,一线编剧、导演的价格和一线演员的价格是相差无几的。编剧能拿到更好的酬劳,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更愿意创造更好的作品,能把重心放在创作上。现在国内的情况是,编剧觉得自己反正不重要,我认真写也就这么点钱,我瞎写也就这么点钱。 编剧拿不到好酬劳去创作好故事,其他主创拿不到好酬劳去认真磨,这就导致充斥在市面上的东西都是这个水平。”
还有制作人提到:“中国编剧几乎都是野生的,编剧水平也参差不齐,能写就是编剧。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很多制作方不愿意给编剧很好的价格,他们觉得编剧不专业啊,能有收视率全靠明星啊。”
《太阳的后裔》编剧金恩淑。在韩国,一线编剧的价格和一线演员相差无几。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把雷剧归为编剧的错并不公平,中国的编剧不仅酬劳偏低,还常常要背黑锅。影视作品宣传的时候往往都说是“某某导演的作品”“某某演员的最新力作”,但等到作品问世后受到差评,就变成了是“某某编剧没有做好功课在瞎写”。试问如果觉得剧本有问题,那你导演为何还拍这个戏,演员为何还接这个本子,投资方为何要投钱?傻吗?
在好莱坞,定稿的剧本是不能随意修改的。但在中国,能掌握话语权的一线编剧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导演说了算,甚至演员、投资方也能随意改剧本。有些编剧甚至连基本的署名权都要被剥夺。
怎样治标更治本?
据悉,业内人士已向广电总局提交了两套控制片酬的方案。
第一,参照西方国家演艺圈的税收政策,通过制定演员高税收制度来调节天价片酬。对此有从业者表示:对于明星来说,设定工资帽意义也不是很大。“总有各种方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除了明面上的酬劳,我通过其他手段,让你入股,这个剧给你百分之十,那个剧给你百分之二十;或者跟你说,你旗下演员我都要。有很多隐形办法来规避的,最后还是在拼钱。”
第二,组建演员资格评价委员会,让演员持证上岗。该业内人士表示,“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四大协会还将组成道德层面的评委会,一旦演员有违法乱纪或者不敬业行为,就可以对其进行惩罚,甚至吊销演员从业资格。” 但对此,也有影视制作从业者表示:方式方法很重要,“比方说你用打分制,你怎么打分?这个很难客观。我觉得从电视台购片流程入手会比较好,一个东西谁买谁有话语权,调控应该从购片方进行调控。如果我变了,电视台不改购买政策,你让我怎么办?”
有从业者提到,今年某些只用小鲜肉的电影,在市场上并未取得预期成绩,这是一个市场风向的改变。“这就是一个教训啊,谁让你不重视其他主创?谁让你觉得攒到一个小鲜肉就能搞定票房? 这种投资慢慢会被市场淘汰,剩下的就是好的,明星固然重要,但其他也都得跟得上,我给明星一个合理的价格,给其他主创也要有合理的价格。”
不看剧本,单凭小鲜肉能否搞定票房?
关于明星之外,其他制作部门能够做出的努力,有制作人提出了工会制度: “最重要的我觉得是我们国家没有工会制度,导演工会、编剧工会这些。比如说编剧,在好莱坞,酬劳过低是可以罢工的。”特效部门也是如此:“特效这个东西又涉及到工会。你做的东西没有一定水平,工会会把你除名的。他们工会是会保障你的权益,但你必须达到这个工业水准,所以会有这种自觉。”
在许多从业者眼中,提升并规范制作部门的水平,保障制作部门的权益和酬劳,提高作品内容质量,依然是遏制滥用明星的一大重要途径。像正午阳光等以优质作品成名的优秀制作方,就用实力证明:剧集的成功,是多部门的全方位配合,而非只靠明星效应。
也有人提出,观众审美引领市场:“我们现在最能指望的就是观众的成长,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帮助。”一位行业人士表示:“影视圈不是影视人的影视圈,是所有有钱人的影视圈,只要有钱都能进来。但这也是全国观众的影视圈。如果观众选择不看空有大明星,而质量欠佳的电影电视剧,大明星的人气瞬间就没有了。”
“整个影视生态环境不健康,天价片酬,雷剧,这些怪现象都是在不合理不正常的行业生态下诞生的。今天谈完片酬、雷剧,未来一定会出现新的问题。”一位资深制作人如是说,“这个不是政策性的指令调控能解决的,要治还得像大禹治水那样,因势利导,从本源上调整供需关系和行业生态。而不是谁出头砍谁,谁冒尖了掐谁,这起不了什么作用。我们需要分析行业的本在哪里。天价出来砍天价,雷剧出来打雷剧,都不是治本,只有还行业一个自由健康的生态,才是治本。健康的生态催生创作自由,创作自由催生百花齐放,百花齐放就能遏制‘一枝独秀’,不管这‘枝’,是天价片酬还是雷剧狗血。”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公号ID:thepapernew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古天乐拍烂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