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的M.512固态硬盘格式化后和128PCI-E固态加1T的机械那个好?求帮忙

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装机选SATA3 SSD还是M.2 SSD?权威结果秒懂
1445浏览 / 1回复
SSD的性能与容量爆发式的增长,令人瞠目结舌。但是在追求极致性能的道路上,SATA接口先天缺陷,导致性能瓶颈突显。破而后立,走PCIe通道,支持NVMe协议的M.2接口SSD强势崛起,拥有比SATA SSD更快、更强的性能表现。SATA SSD长期居于主流地位,M.2 SSD能否挑战到SATA SSD呢?随着M.2 SSD价格下探,越来越逼进SATA SSD的价格,买SSD时,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到底是选SATA SSD还是M.2 SSD?两者优势与劣势是什么?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这期为您解惑。①SATA 240G SSD&M.2 240G SSD价格十分相近了我们挑了两款代表产品,一款是SATA SSD:金士顿A400 240G;一款是M.2 SSD:台电幻影NP600 240G;目前两款SSD电商售价都是599元。SATA SSD代表:金士顿A400 240G金士顿 A400 SSD定位主流产品线,采用群联Phison S11主控芯片,搭配东芝15nm TLC闪存颗粒,240G容量官方给出理论读写速度分别是500MB/s、350MB/s,提供三年质保。由于NAND闪存颗粒供不应求,采购成本剧增,致SSD的价格一路上涨,现在主流SATA SSD 240G已经卖到599元,之前价格也仅399元上下浮动。M.2&240G SSD代表:台电幻影NP600台电幻影NP600 SSD采用全新PCI-E x4通道,并支持NVMe1.2传输协议,外观带铝合金散热片,采用了(瑞昱)的主控、Intel原厂闪存颗粒及南亚缓存颗粒。官方给出的最大连续读写速度分别达到750MB/s及720MB/s,定位于主流/入门级PCI-E NVMe SSD,目前电商售价599元。两款代表产品的参数对比:相比于SATA SSD,走PCI-E通道的M.2 SSD带宽与延迟都有明显的优势。因为NVMe协议通过PCI-E通道直连CPU,精简AHCI读写寄存器的循环,大幅度降低存储延迟,提升数据加载的工作效率,性能超越SATA SSD。②SATA SSD与M.2 SSD使用平台分析:SATA SSD旧平台通用性更强:这么年了,硬盘使用的主流接口标准就是SATA,几乎成为所有主板的标配,所以SATA 接口兼容性很强,新老平台都通用,不必要考虑平台兼容问题,这是SATA SSD一大优势。M.2 SSD,新平台支持率越来越高在M.2 SSD推出之初,由于主板支持率不够,加上价格昂贵,普及率不高。现在很多人购买M.2 SSD有个误区,这东西只适合于高端玩家,买回来我的主板也不兼容。其实不是的,如今Intel 100系列、200系列主板、AMD AM4 Ryzen 平台,M.2接口几乎成为标配。有一些高端主板甚至搭配2-3个M.2 接口,均支持NVMe协议,走PCI-E 通道。在新平台装机,选择SSD时M.2 SSD已经不再受限的平台支持,但是老平台升级,SATA SSD仍旧是首选。
SATA SSD与M.2 SSD:理论性能直接PK测试平台:CPU:Intel Core i7-7700K主板:华硕ROG Z270内存:威刚 XPG F1 DDR4 2400 8GB*2硬盘:512G SSD(系统盘)测试盘:金士顿A400 240G& & 台电幻影NP600 240G系统:Windows 10专业版驱动:系统默认Storahci1、AS SSD Benchmark测试金士顿A400 240G 测试成绩台电NP600 240G 测试成绩在持续读写上,金士顿A400 240G持续读取是479MB/s,持续写入是423MB/s,而台电NP600P持续读取是748MB/s,持续写入是769MB/s,几乎是金士顿A400的一倍。而4K性能上,各有胜负,随机4K读取性能A400胜于台电NP600 ,而随机4K写入上,台电NP600实现反超。2、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测试金士顿A400 240G 测试成绩台电NP600 240G 测试成绩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测试中,再次体现了走PCI-E 通道M.2 SSD跑分优势,台电NP600 240G总分为4564分,而金士顿A400 240G总得分仅为4012分,差距超过500分。3、PCMark8 测试金士顿A400 240G 测试成绩台电NP600 240G 测试成绩得益更先进的NVMe协议以及接口带宽更快PCI-E通道,在偏向于实测应用测试的PCMark 8中,台电NP600 240G存储项得分为4951分,平均处理速度为207MB/s,而金士顿A400 存储项总得分仅为4878分,平均处理速度仅为174MB/s,谁强谁弱一目了然。SATA SSD与M.2 SSD:实际应用性能PK在理论跑分测试中,M.2 SSD要胜于SATA SSD,这是意料之中的事,那么在实际应用中,M.2 SSD仍旧有优势吗?1、Photoshop软件启动时间:PhotoShop启动速度用来代表各种常用软件的启动速度,而PhotoShop由于启动时需要加载的项比较多,因此启动时间会稍长于其他软件,更适合我们手动记录数据。2、图片加载时间:PhotoShop导入大量高清照片,文件夹总总量为765MB、图片数量为195张,从导入开始直到全部加载成功停止计时,这一般与硬盘的读取性能有关。3、游戏加载测试:大型游戏的加载速度,除了和网速、CPU性能相关以外,还与硬盘的读写性能有关4、C盘完全扫描一次所需时间在C盘盘符搜索相同的文件,记录完全扫描整个C盘所需时间。5、WinRAR解压大文件所需时间:WinRAR解压速度解压大量零散文件的时候,共记790MB大小。得益于NVMe协调,M.2 SSD能够大幅度降低控制器和软件接口部分的延迟;NVMe的队列数量也从AHCI的1,提高了64000,大幅提高SSD的IOPS(每秒读写次数)性能。从各项实际应用来看,台电NP600 240G M.2 SSD的响应速度均胜于SATA SSD。综合来说:推荐选择 M.2 SSD①如果你是买SSD来升级老旧平台,比如Intel 7系列、8系列甚至6系列主板,本来就没有带M.2接口,那安安分分买块靠谱的SATA SSD。②如果你的台式机主板是最近100系列、200系列 主板,或者笔记本上带有M.2 接口,我推荐你购买M.2 SSD,不仅理论、实际速度都比SATA SSD要好,而且价格还不相上下,M.2 SSD显然竞争力更足。③尤其是一些高端用户,比如游戏玩家、设计制图、广告视频等,对于电脑硬件的性能需求比较高,硬盘瓶颈更需要M.2 SSD来解决。因为SATA SSD性能已经无法突破600MB/s瓶颈,且随机4K性能要到顶。总结:M.2 SSD现在越来越火,新产品也很多,价格与普通SATA SSD相差不大,如果你新装机用户,主板上又配有M.2接口,建议你优先选购M.2 SSD,不然,浪费新主板上一些存储黑科技不说,速度快、价格与SATA SSD差不多,没理由不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咱们来说说新技术——SATA-Express、M·2、NGFF与NVme_图拉丁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80,518贴子:
咱们来说说新技术——SATA-Express、M·2、NGFF与NVme收藏
众所周知,前些年计算机的瓶颈已经从CPU\显卡转移到了硬盘,硬盘存取速度严重不足,所以SSD迅速的发展、火爆起来,如今,SSD已经成为了图吧、卡吧标配然而落后的SATA3接口理论上限只有6Gbps,实际很难突破800M/S,这个速度并不能满足需求,目前市场上的SDD很多都已经有550MB的存取速度,优秀者甚至已经突破SATA3的上限更可怕的是,SATA所遵循的AHCI标准当初是为机械硬盘涉及,不但存取提升有限,4K方面更是不足,在IOPS和队列深度上已经日趋拙鸡。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出现了所谓的NGFF接口,利用充裕PCI-E通道,有足够的速度,专为超极本涉及,不但占用空间小,省电,而且速度快,容量也不错。而后台式机同样出现了这个问题,就出现了SATA-Express,原本是打算将两个SATA口合并,6Gbps+6Gbps=12Gbps,但是最后发现如此做的话,很难达到向下兼容(如SATA3向下兼容SATA2),并且成本略高。最后又将头绪转向了PCI-E。    ------中国教育的优秀在于,小时候要求老实听话,抄袭模仿;而长大后要求独立自主,开拓创新
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口看起来虽然好像是SATA+SATA,但是实际上,他走的是PCI-E通道,而不是SATA。下图标明了几种接口的速度,我们看到,SATA3.0理论速度虽然是6GB,但是实际速度也就是560M/S了,你速度再高了也就没啥用然而我们的PCI-E3.0呢?仅仅是X2就有16Gbps,理论上能给你2G/S的快感,这个方法无疑能大幅度解决速度问题,并且只要设定好协议,那么速度不够,就换X3\X4\X6,没关系,速度提升很快    ------中国教育的优秀在于,小时候要求老实听话,抄袭模仿;而长大后要求独立自主,开拓创新
然而SATA-Express的还没热合,大家当时都希望他成为9系主板的标配,结果成为标配的并不是他,而貌似是另一个接口——M.2M.2是啥?M.2就是NGFF换个名字罢了。原理一样我们可以看到,M.2相对于SATA-Exress有两个优点1、占用空间狭小。一小块板子就搞定,紧贴着主板,肯定比一块硬盘还要拽线省地方2、速度更快。目前SATA-Express已经出现四条PCI-E的产品我想这就是最终M.2胜出的原因吧,毕竟现在ITX流行,NUC也是个趋势,硬盘太占地方,直接插卡不好么?然而你们如果觉得这样,硬盘速度的问题就解决了,那你们就高兴地太早了    ------中国教育的优秀在于,小时候要求老实听话,抄袭模仿;而长大后要求独立自主,开拓创新
我们理一理思路,我们的瓶颈是硬盘,我们找到了M.2新接口,速度终于够用了,市面上也出现了M.2接口的硬盘了,然而这就完了么?poi,还有一个问题——AHCI。就好像IDE总要走到头,AHCI似乎也出现了瓶颈。因为AHCI当初就是为机械硬盘设计的,所以在4K\IOPS上有致命的缺陷早在20111年,Intel就召集当时的存储业巨头着手开发新的标准,他就是NVMe。NVMe的一个重点则是提高SSD的IOPS(每秒读写次数)性能。理论上,IOPS=队列深度/ IO延迟,故IOPS的性能,与队列深度有较大的关系(但IOPS并不与队列深度成正比,因为实际应用中,随着队列深度的增大,IO延迟也会提高)市面上性能不错的SATA接口SSD,在队列深度上都可以达到32,然而这也是AHCI所能做到的极限。但目前高端的企业级PCIe SSD,其队列深度可能要达到128,甚至是256才能够发挥出最高的IOPS性能。而NVMe标准下,最大的队列深度可达64000。此外,NVMe的队列数量也从AHCI的1,提高了64000。    ------中国教育的优秀在于,小时候要求老实听话,抄袭模仿;而长大后要求独立自主,开拓创新
看到这里,细心地吧友应该发现一点东西了吧?没错,问题就在于PCI-Eintel给我们预留的PCI-E接口可没有那么多。好了,问题在于,intel这个吝啬鬼给我们留了多少PCI-E通道?前面的内容在在大炮村和太平羊偶尔还能见到,但是接下来要放猛料了,这些是我自己挖出来的。我们的i3\i5\i7(不包括黑盒i7)其实只给我们留了16条PCI-E3.0和4条PCI-E2.0换句话说,你现在买一个i5-4590,买一个B85,装上去,仅仅一个X16的显卡插槽可以满速,第二个插槽不但不是X8,而是X4,而且是PCI-E2.0的。问题来了,别忘了M.2接口用的就是PCI-E下面是我从intel官网凹来的技术文档很明显,和CPU直连的PCI-E,只有这X16的PCI-E3.0,当然是留给显卡的,而外围的PCI-E2.0呢?当然是第二显卡,我们如果想要打PCI-E的注意,也只能从这里下手。明显,这不是我们想要的1、速度不够,不但是2.0,而且只有X4-X8的剩余2、不是直连CPU    ------来自E5-+X99-Extreme+DDR4 16G-T-850ProX4+TitanX with 4ways SLI
问题已经出现,但是intel却早就想好了解决办法!请看六代酷睿SkyLake如下的设计:好了,上面这张图二笔的太平洋小编画错了红圈,应该是花下面的PCI-E3.0,不过幸好有下面这张表Intel 9系主板就已经加入了可走PCIe通道的M.2接口,100系主板还会有对同是走PCIe通道的SATA Express的原生支持。100系的中高端芯片组还将支持到PCIe 3.0,通道数量也会有较大提高,9系为8条,100系中Z170为20条,H170为16条。没错,你没有看错,也就是说,因特尔把原来吝啬的8条PCI-2.0给咱们升级到了16-20条PCI-E3.0    ------中国教育的优秀在于,小时候要求老实听话,抄袭模仿;而长大后要求独立自主,开拓创新
就在大家为Intel的英明神武而鼓掌,以为这20条PCI-E能为我们所用,大家将要接着NVme的浪潮,用着M.2接口的SDD装B并且飞起的时候,你们都没注意到一个问题六代酷睿Skylake-S主流消费级CPU,提供的PCIe 3.0通道数为16条。把NVMe SSD接入到与CPU直连的接口中,会抢占显卡的PCIe通道,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显卡性能;但如果接入的是南桥提供的接口,延迟和传输带宽也可能会受到影响,也不能完全发挥出NVMe SSD的性能优势简单说,真正完美支持NVme的PCI-E3.0通道,依然只有那16条罢了,而多出来的16-20条,仍然不是直接连接CPU,如果你想享受NVme的果实,就只能拔掉显卡!等下,你们有没有闻到一丝马化腾的气息?让我们看看X99芯片组的规格,你就会发现intel的丑恶嘴脸    ------来自E5-+X99-Extreme+DDR4 16G-T-850ProX4+TitanX with 4ways SLI
没错,X99拥有40条直连CPU的PCI-E,当然,想完全发挥这些PCI-E你需要一颗好CPU的支持。可以看到,你必须上土豪平台X99和黑盒CPU,才能真正享受NVMe!而且还没真正上市的六代酷睿,也已经宣布主流平台依然保持着16条PCI-E直连,换句话说,你想玩NVME,要不然上这一代的土豪平台,要不然上下一代的土豪平台,总之一个字——花钱好了好了,上面开个玩笑等一下,我为何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大家记不记得,intel把i7-5820K的售价拉低的同时,狠狠地把他的PCI-E3.0阉割到了28条!人家黑盒都是40条,我一个人28条为什么?intel早就想到了!如果你想双卡交火,就要16+16=32,这样你必须要上更贵的i7-5930K甚至5960X,如果你买了5820K,不仅仅不能双卡完全交火,只能X16+X8模式,而且也仅仅剩下一个X4,只能接一个满速的M.2!    ------来自E5-+X99-Extreme+DDR4 16G-T-850ProX4+TitanX with 4ways SLI
新的M.2虽然出现,相匹配的NVMe也让人有无限的憧憬,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不但高昂的SSD买不起,即便你买起了,要上的话,也必须要上土豪平台,如果是X99的话,也最好上5930K以上的CPU,而在5代酷睿已经上市,6代酷睿即将上市的今天,回去用22nm的haswell,明显不那么符合土豪的心意。但是你让土豪等么?今年上市的skylake,也只是锁倍频版本的,不锁倍频的还没推出,更别说发烧平台的了我们看到skylake受瞩目的东西也不算少,其中WIFI的增强,雷电接口的引入等等好了,再扯就原来,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吧:1、NVMe配合M,.2接口使用效果很好,但是必须要CPU直连PCI-E才可以2、主流平台没有空余直连PCI-E,即便是Z97也没有,必须是X99才有,所以那些Z97上面的M.2用的都是PCI-E2.0,假如是X4的话,那么你的显卡带宽将会被占用3、M.2固态价格仍然高昂,NVMe仍是土豪的玩物,PCI-E直插显卡也需要NVMe才能更好地发挥4、所以综合以上,不建议如M,2接口的SSD,目前来说最适合我们的是SATA和SATA-Express。5、当然,如果你入了发烧平台,X99+5960X,那来个TTX-SLI+X4-PCI-E,SSD-RAID也不错!    ------中国教育的优秀在于,小时候要求老实听话,抄袭模仿;而长大后要求独立自主,开拓创新
附图:Intel芯片组规格:清楚表明即便是Z97,也只有8条PCI-E2.0    ------中国教育的优秀在于,小时候要求老实听话,抄袭模仿;而长大后要求独立自主,开拓创新
我感觉怎么少了点东西,原来被吞楼了,补上造成硬盘存储时延迟的三大因素,存储介质本身、控制器,以及软件接口标准而最新的NVMe最掉渣天的在于:NVMe面向的是PCIe SSD,原生PCIe主控与CPU直接相连,而不是传统方式,通过南桥控制器中转,再连接CPU还有一个好消息:驱动适用性广NVMe标准的也解决了不同PCIe SSD之间的驱动适用性问题。此前的PCIe SSD,均需要安装驱动程序后才能正常使用,而不同的厂商又各自为政,每个厂商产品都有自己的驱动,SSD也不能作为引导使用。但支持NVMe标准之后,PCIe SSD就可适用于多个不同平台,也不需要厂商独立提供驱动支持。    ------中国教育的优秀在于,小时候要求老实听话,抄袭模仿;而长大后要求独立自主,开拓创新
接下来继续说,关于NVMe为什么优秀:关键词:4K----IOPS-----队列深度大家都知道,SSD不仅仅是读写速度表面上比传统机械硬盘快很多,有一个关键的地方是4K速度,就是因为4K的关系,SSHD虽然能提高机械硬盘的速度,却没能弥补根本的差距然而4K是啥啊?总是听说,4K是衡量“零散小文件读写速度”的值,其实这个定义真的很【方便】。确实,在硬盘读写速度不断增长的今天,零散小文件比大文件更难对付,4K就是关键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4K/随机读写性能的单位就是【IOPS】,IO就是我们熟悉的“读写”,而PS就是每秒多少次的意思,简单说IOPS就是:IOPS:即每秒进行读写(I/O)操作的次数    ------中国教育的优秀在于,小时候要求老实听话,抄袭模仿;而长大后要求独立自主,开拓创新
有些内容注定绕不过去,这楼会略微难一些,请看图联想队列深度(queue_depth),我们要对硬盘进行读写(IO),但是我们事情太多了,比如我们一秒钟想要IO硬盘100次,然而硬盘一秒钟只能应付50次,怎么办?剩下还有50次的操作怎么办?放在缓冲区!这个缓冲区就在硬盘内,硬盘存放的IO命令条数称为队列深度。好了,我们再大范围的设想一下一个情况我们知道,缓冲存放在SSD内部,接受的是纯二进制命令,缓冲和SSD之间的交互无疑是非常快速的。但是CPU和缓冲之间的交互,却要经过漫长的电路板,甚至要绕路芯片组。CPU当遇到零碎的文件的时候,会快速不断的发送IO请求。我们现在假设,我们仅仅想要读取一个文件,那么这个过程分为三步:发送读取请求、读取、读取成功返回。好吧,我发现接下来的东西有些难,有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的人应该听着比较简单如果CPU发送要求的速度高于SSD处理的速度,那么结果就是缓冲的数据越来越多,直到装不下,那么命令就会丢失,所以会有一个机制,缓冲满了后,CPU就不会再发送命令,而是等待缓冲有位置了再发。有人会说,那把缓冲,或者说是队列深度调整大一些不就行了?会这么想的就是只听懂表面,没有理解的。假如队列深度无限大,换句话说没有缓冲,那就是CPU和SSD直连,那么因为SSD处理能力不够,不但不能增加SSD处理速度,反而会让CPU陷入二笔等待而且存储命令总需要空间的,电脑有内存,显卡有显存,CPU有Cache    ------来自E5-+X99-Extreme+DDR4 16G-T-850ProX4+TitanX with 4ways SLI
然而真正要提高队列深度是需要契机的,什么契机呢?当然是硬盘跑得快了!以往的HDD,他们的IOPS太低了,所以按照他们的IOPS能力,量身定做限制了队列深度,如此一来其实非常合适的,但是SSD的出现,让IOPS能力直线上升,现在的队列深度,已经不能满足SSD的继续发展了。我们想想,SSD一秒钟就完成了队列中的100条指令,之后要“花费”1秒的时间,等待CPU的命令再过来,之后继续IO,之后1秒钟后又搞定了,然后又花1S等待。也就是说,我本身能每秒100条,结果变成了每秒50条事实上更坑爹,SSD的IO速度要比传递快得多,所以现在是时候提高队列深度了。好了,说半天终于到地方了。关键是【AHCI的队列深度只能达到32】,当初就这么设计的,其实对于机械硬盘来说,已经足够了,但是对于SSD,远不够。而NVMe呢?队列深度从32提升到了64K同时,NVMe不仅仅是可以排一个队伍,它支持64K个队列原来只有32个指令列,现在是64K*64K=貌似是4G(我数死早,你们帮我算算对不对)    ------来自E5-+X99-Extreme+DDR4 16G-T-850ProX4+TitanX with 4ways SLI
关于有些吧友提到的,PCI-EX8已经完全够用,X16没有必要的事情,我澄清一下首先,目前为止,我没有找到任何证据,证明PCI-E X8不够用,就为这个,我到国外看了很多网站论坛,找到的结果是目前实验下,即便是Titan也没有瓶颈,并且在X4\X8\X16下几乎是同样的成绩上的表格记录的是PCI-E双向带宽,如果算单向的话还要加倍然而这并没有卵用,如果仔细看前文的话,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你即便省下来PCI-E通道,也没法用,除非你是X99看好了B85的结构,下图简单说,即便你在PCI-E3.0X16那里节省下来通道,那些通道也没有鸟用,只能报废。不过这个情况,在Z97上,略有改观,当然,也没有想得那么好    ------来自E5-+X99-Extreme+DDR4 16G-T-850ProX4+TitanX with 4ways SLI
这个是Z97的电路示意图,看我们的PCI-E,你们发现了什么
看到没,和之前如出一辙,PCI-E3.0显卡插槽直接连接CPU,而下面另外的PCI-E2.0,所谓的M.2\SATA-Express,全都是从Z97芯片组绕路的!这就造成了1、主板再次堆料狂潮,南桥压力增大2、堆了半天没鸟用,半天还是PCI-E2.0,而且没有NVMe3、“原生”的M.2让玩家迷在鼓里,很多人买了M.2的SSD,为科技的发展出第一笔资金    ------来自E5-+X99-Extreme+DDR4 16G-T-850ProX4+TitanX with 4ways SLI
既然都说到这里了,那我就继续放猛料了。说到现在,很多人都会这样想:看来想用NVMe,就只能上X99了,那我就上个便宜点的X99,之后上5820K,28条也够用,可以16+8SLI,只有剩下4条上一个X4的M.2然而你想多了,下面这张是一张正常标准的X99(LGA2011-3)示意图M.2和SATA-Express仍然坚挺的放在PCI-E2.0上,仍然是绕路芯片组,只不过这次芯片组变成X99罢了那基佬们就问了,难道就没有一家主板厂商,硬改了intel的设计,强行扯出PCI-E3.0,自己弄个M.2出来吗?当然有!我查了很多主板的手册,最后发现,低于2000的X99没有,或许以后会有吧?谁知道呢?我找到了两款有的,一款5000+,一款3000+当然,拿走PCI-E3.0也会带来代价的,这款主板是这样设计的——M.2使用PCI-E3.0X4带宽,和第四条PCI-EX8共享带宽,党第四条PCI-E X8插入显卡或者其他板卡时,M.2会关闭    ------来自E5-+X99-Extreme+DDR4 16G-T-850ProX4+TitanX with 4ways SLI
有人会这样想:LZ啊,你吹了半天NVMe,那NVMe到底有多厉害?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上图就是鼎鼎大名的intel750,可以看到,不但读写已经到了2G每秒这个层次,最关键的是4K,已经四位数。上图是SM951,当然,他没有开启NVMe(估计就是被PCI-E2.0的M,2坑了),而是AHCI,但是仍然不俗。最后这一个,是一个同样高端大气上档次的PCI-E接口的SSD,看起来相当的厉害啊,而且售价四位数,但是根本不支持NVMe,简直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具体是哪家的我就不点名了    ------中国教育的优秀在于,小时候要求老实听话,抄袭模仿;而长大后要求独立自主,开拓创新
我们来阶段性体会一下事实上如果没有NVMe,即便只是PCI-E2.0的SATA-E,读写也能达到G/S的级别,但是在我看来,它相比于读写500M/S提升是不大的但是4K从300M/S提升到1G/S,甚至从理论上来说,NVMe协议的上限是4G/S的4K随机读写,这个速度已经能和内存掰一掰手腕了这,才是NVMe的意义,至于普通读写,堆PCI-E就够了    ------来自E5-+X99-Extreme+DDR4 16G-T-850ProX4+TitanX with 4ways SLI
OK,楼主去上选修课“顺便”玩手机,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可以说,我手机回复    ------来自E5-+X99-Extreme+DDR4 16G-T-850ProX4+TitanX with 4ways SLI
有人问AMD情况怎么样,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AMD对于SSD的优化真的不怎么样,不过貌似要有转机了Zen架构的APU将会支持2个【SATAe/NVMe接口】,官方给的表格上市这么写的,其实很好理解,就是说这个SATAe是走PCI-E3.0并且是直连CPU支持NVMe协议的。    ------来自E5-+X99-Extreme+DDR4 16G-T-850ProX4+TitanX with 4ways SLI
对了,我还要提醒一下诸位垃圾佬,毕竟图吧土豪太多,不定哪个看着眼馋就入了目前正常渠道你能买到的一切SSD,不管他是不是看似高大上的PCI-E接口,还是M.2接口,什么NGFF,管他呢,总之一句话——【他们全不支持NVMe】,除了两款:intel750和三星SM951,一个是PCI-E接口,一个是M.2,我说的是截至目前。    ------来自E5-+X99-Extreme+DDR4 16G-T-850ProX4+TitanX with 4ways SLI
有吧友说,垃圾佬们最关心的是这玩意什么时候能用上我们预测一下,3年前64G固态上前,2年前128G固态上前,1年前256G固态上千,如今500G固态已经在千元出头,而256G固态可以500多久搞定一个还不错的。按照这样预测,固态每年都会打半价,三年就会变成原来的1/8。我们看目前Intel750-400G的价格是2500元左右,我们大胆预测2018年会掉到500元的消费级。按照计划,2016年就会推出X199主板,没有意外的话应该会引入原生NVMe,那时候土豪会开始大量入手降落到1000多的NVMe固态,而2017年底Z270主板可能会大量引入,最终在2018年B350系列主板会全面普及。还有有一件事情要说一下,就是三星把咱们坑了,虽然他声称SM951是世界上第一块支持NVMe的SSD,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它并没有支持,还是传统的AHCI,原因有如下:1、网上所有的跑分图都显示仍在AHCI模式(mahci),而不是intel750的NVMe(iaNVME)2、SM951的4K读写并没有比传统的高太多,和intel750相差太多3、某网站介绍说确实不支持,三星骗我们    ------中国教育的优秀在于,小时候要求老实听话,抄袭模仿;而长大后要求独立自主,开拓创新
NVMe最新资讯:据韩国媒体Bussiness Korea报道, 微软和三星刚刚达成了采购计划,前者预定了大量256GB版NVME接口的SSD固态硬盘。对此,Engaget随即发文指出,他们从消息人士那里获悉,这些硬盘将配备在Surface Pro 4中。虽然说苹果早就用上PCI-E固态了,但是我并没有查出苹果用了NVMe,曾经通说某些传言说苹果早就用上了类似NVMe的协议,但是我没有查到Surface这是要引领硬盘革命的节奏吗    ------大家只看到一步之遥,却没看到英文名Gone With The Bullets,这是多么沉痛的领悟?上一部,子弹飞了,这一部,却随子弹而去,只差一步之遥,却。。
最新消息——BroadWell-EP、EX被Intel跳过,直接到SkyLake-EP\EX本来我们要等BroadWell慢慢上市完,在BroadWell-EX上市之后,才能等到SkyLake,而我们之前说了,SkyLake-EX是很有可能上NVMe的,但是现在有小道消息说,BroadWell-EX直接被跳过,明年第三季度会直接发布SkyLake-EX这下进度一下跳了一年啊!    ------大家只看到一步之遥,却没看到英文名Gone With The Bullets,这是多么沉痛的领悟?上一部,子弹飞了,这一部,却随子弹而去,只差一步之遥,却。。
此贴本身已经停更,但是鉴于又有最新技术出现,必须要出来一下了最新硬盘接口——U.2你要问我U.2是啥?给你看看样子就懂了目前,SkyLake的先头军SkyLake-S已经上市,i7-6700K在内的众多型号纷纷上马,相应的,Z170系列主板同样雨后春笋一样的出现,在我们仔细观察这些主板的时候,发现除了本帖说到的NVMe想当然的成为噱头,M.2接口变成标配,USB3.1接口大行其道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主角——U.2既然又有东西出来了,咱当然要说一说,如果只是个昙花一现的技术,咱不说也罢,但是这个我觉得意义还是蛮大的    ------我喜欢夕阳的余辉,但它不会因为我的喜欢,一直存在于我的眼前,但这不影响我对它的喜欢。
好了,先说一下U.2干嘛用的,之后说一说优缺点,最后吐槽一下黑点首先,就好像M.2之前叫NGFF,本质是借用PCI-E通道一样,U.2呢,也是借用PCI-E通道的,只不过原来的名字非常拗口不好记,原来在服务器领域,现在被搬来民用,当然要起个好名字了,原来的名字是——SFF-8639Intel SSD 750、HGST Ultrastar SN100、OCZ Z-Drive 6000等新型固态硬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提供了两种形态规格,一是传统的PCI-E扩展卡样式,二是SFF-8639接口的2.5寸盘样式。说白了本质上是一个硬盘接口罢了,你可以想象传统固态不再用SATA,而是用这玩意。当然了,有人会问,我要这玩意有卵用?不是有了M.2固态插卡,还有直接插PCI-E的SSD了吗?问得好    ------我喜欢夕阳的余辉,但它不会因为我的喜欢,一直存在于我的眼前,但这不影响我对它的喜欢。
事实上,插卡式的M.2,其实更适合笔记本、平板、二合一设备,他们要做的轻薄,只能用面积换体积,这样做也未尝不可,但是其实并不适合台式机和服务器台式机上,主板上贴个膏药一下占了一大块地方,实在是浪费,更适合的是像sata一样引线出去,而非贴片,而PCI-E的插槽式SSD,那就更占地方了,一下占用一个PCI-E插槽简直是罪过而之前所谓SATA的继任者——SATA-E,因为速度卡死,毕竟他只能有10G/S罢了,没啥发展前景,注定是过渡性接口罢了,楼主预测这个接口会两年左右迅速消失于是乎,就出现了U.2,它用起来和SATA一样,插根线连到主板上,硬盘本身和以前很像,但是已经是走PCI-E通道的NVMe硬盘了左边插♂主板,右边插硬盘,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这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U.2接口啥都好,就是不在intel计划里,大概是今年六月才忽然决定上民用平台的,主板厂商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而且之前说到了,PCI-E通道本来就少,Z170上直连CPU支持NVMe的只有16条,然而他们给显卡用了所以就出现了这玩意——转接头    ------我喜欢夕阳的余辉,但它不会因为我的喜欢,一直存在于我的眼前,但这不影响我对它的喜欢。
目前来说,U.2接口能达到4G/S的速度,我认为这个速度在3年以内足够用了,因为盲目提升读写速度是没用的,这个速度已经能达到内存的零头了所以说,这个接口的寿命我觉得会略长一些,但是固定带宽的接口,注定会淘汰,而不会像PCI-E那样长寿当然,有一种可能会出现——【PCI-3.1或者PCI-E4.0的出现让原本的接口速度翻倍】好了,接口干什么用的已经说清楚了,接下来惯例黑点    ------我喜欢夕阳的余辉,但它不会因为我的喜欢,一直存在于我的眼前,但这不影响我对它的喜欢。
虽然很不爽,但是必须承认,现在主板厂商技术最屌的还是阿苏斯,虽然卖的最多的是技嘉。我们看一看首发Z170中最屌的杜蕾斯,看到没,各种亮点1、16+4+2相供电。老实说尽管早就预测到这一代会堆料,但是一下还是有点不适应2、鬼畜的连接了个前置面板,就是左边的小盒子,引出来的盒子上面有两个USB3.1-TYPEA接口3、HDMI2.04、右下角带了两个转接器,这是最大的亮点,我后面讲    ------我喜欢夕阳的余辉,但它不会因为我的喜欢,一直存在于我的眼前,但这不影响我对它的喜欢。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12固态硬盘分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