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胆小别看在哪里可以看怎么办比如在游戏里发现了一个很深的洞穴。我就不敢去探索,我怕,我怕那里面有怪吓我一跳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8 小时
金币:1436
<em id="authorposton15-3-18 14:44
本帖最后由 李芳老师 于
14:48 编辑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也是这样。随着能够行走、探索范围越来越宽广,孩子们对周遭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望,也会自然而然地与日俱增。
但是,常常会遇到父母们担忧地问:
我的孩子很胆小怎么办。只要一出门了就安静的不行。在幼儿园里也不怎么跟其他小朋友们玩……
其实,排除一些父母把孩子天生偏内向的气质类型,误认为“胆小”外,大部分孩子的“胆小怯懦”,都是被大人养出来的。
在开始讨论之前,我们先梳理一下:天生偏于内向,和胆小怯懦不是一回事。如果父母都偏于内敛,那么孩子的先天气质类型,就可能偏于内敛、慢热,但并不是没法正常社会化,只是情感敏锐、丰富,看起来有些“胆小”。这并非问题,父母给予接纳和支持就好。
而那些“胆小怯懦”的孩子,大多数在父母看来,则是“情绪容易失控,依赖性强,逃避,家里学校两个样,甚至脾气坏,窝里横……”
这类胆小怯懦的孩子,到底是如何养出来的呢?下面我给出了原因分析,小标题里其实就含有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对父母们有帮助。
内什么,我懂你
金币 + 20&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8 小时
金币:1436
<em id="authorposton15-3-18 14:45
破坏孩子的探索欲:经常对孩子说“不”
有些看起来对什么都不想尝试的“胆小怯懦”的孩子,根本原因是:缺乏探索欲。
探索,是孩子将外部世界内化的必要途径,是孩子的学习方式。孩子要触碰才知道水的感觉是怎样的,凉水与热水有什么不同,将水从一个容器倒进另一个容器是如此神奇,水被洒在地上和被洒在桌子上有怎样的差别……
所有这些父母看起来乱七八糟的小事情,对孩子而言,可能都是一场新奇的冒险体验,是孩子认知上的一次进阶。然而,很多父母因为不懂得孩子发展的特点,硬生生打消了多少孩子对这个世界最初的探索热情呢。
自从会走路以后,孩子似乎越发让父母头大了,只剩招架的份儿。孩子看见书,上来就是一副把书撕掉的架势,妈妈赶紧上去阻拦;孩子在翻抽屉,把抽屉翻得一团糟,妈妈赶紧上前制止。无论孩子做什么,妈妈都得戒备着,随时准备对孩子说“不”。
可是到最后,妈妈发现,当她希望孩子出去玩儿的时候,孩子却不乐意出门了。或者再有新奇事物的时候,妈妈说“走,我们也去尝试一下”,换做孩子随时准备对妈妈说“不”了。
这类被养成“不愿意尝试新事物”的孩子,说到底,是父母磨灭掉了孩子本性中的探索欲望,亲手造就出了看起来胆小怯懦的孩子。
因此,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去探索,从孩子的手脚能够自由活动那一天,就要给孩子探索的自由。只需同时让孩子知道你一直在身边就好,这就用到我说过很多次的“保护性撞墙”。
所谓保护性撞墙,即是给孩子探索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同时允许孩子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但在孩子磕磕碰碰的整个探索过程中,父母要扮演好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一方面,父母要保护孩子的身体不受伤害,因为小孩的触觉反应会比大人慢半拍,极容易在探索中受伤。另一方面,父母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用心陪伴孩子,共同面对外界的一切新鲜和挑战。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8 小时
金币:1436
<em id="authorposton15-3-18 14:46
爸爸的陪伴少之又少,缺乏角色榜样
一直以来,男性形象都是力量、勇气的代表,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角色是不可或缺的。有些看起来过于阴柔的孩子,观察其家庭结构,或多或少会发现一些爸爸角色的缺失。无论对男孩还是女孩来说,这点都十分不利于孩子胆量、勇气的形成。
男孩,2岁3个月,一直以来都是妈妈带的多,爸爸工作很忙,也不太知道如何与孩子玩,所以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及其少。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妈妈越来越发现孩子易胆怯、害羞,真的很着急。
在对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如果爸爸参与的少,容易造成孩子胆小、怯懦的个性。所以,我们一直强调,爸爸要积极地参与到育儿生活中来,多花时间陪伴宝宝,带宝宝做一些“男性”优势的游戏,比如赛跑、踢球等。
如果爸爸是个勇敢、坚毅的男子汉,就一定会在与儿子的相处中,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影响和熏陶,父亲是儿子成长中模仿的对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妈妈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和爸爸的关系更紧密一些。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8 小时
金币:1436
<em id="authorposton15-3-18 14:46
父母过分严厉,经常对孩子发火
很多时候,孩子不敢做这个、不敢碰那个和背后有个严厉的父母有关系。如果一个孩子常常生活在训斥、责骂甚至贬低的声音中,就会越来越胆小、怯懦。
“孩子现在出去干什么事情都说怕,和他聊过怕什么,但就是不说,真是很着急啊,都五岁啦,又是男孩。我平时对他比较严厉,有时生气就会嚷他,和这个有关系吗?”
对于这位妈妈的问题,我的回复是:确实和妈妈平时对孩子比较严厉有关系。孩子生怕做错事情引起妈妈生气而不爱自己,所以不敢去做很多事情。
建议妈妈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尽量多鼓励和称赞孩子,少批评、训斥甚至是贬低孩子。用鼓励和称赞替代训斥和惩罚,换一种和孩子的交流方式,不要将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成长方式。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孩子也不例外,为了避免因做错而招来一通狂风暴雨般的训斥,索性选择不去做好了。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8 小时
金币:1436
<em id="authorposton15-3-18 14:47
孩子安全感不足,缺乏自信心
安全感是奠定孩子将来很多良好意志品质发展的基石。安全感不足的孩子,将来更容易胆小、怯懦。
我的宝宝3岁3个月了还可以改变性格吗?今天他的老师说;他在学校不合群,老粘着他也不跟别的小朋友玩。我该怎么办呢?
有一种孩子,如果安全感未能很好地建立,那么他们便会对于外界充满了不确定和不信任,并且会有逃避的倾向。比如上面这个案例中,孩子粘人,其实就是他在寻求安全感方面的自我补偿。
这个时候大人能做的,首先就是满足孩子的自我补偿需求,比如额外的照料、多抱抱等。如果有不能满足的原则性事情,也一定要温和、充满爱意地告诉孩子,你不满足他是因为爱他,怕他受到伤害。
当然,我们不排除一些孩子天生就偏于慢热,是性格使然。假如像上面这个案例中一样,已经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那么父母就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去弥补了。
首先,上面案例中的妈妈就要做榜样。因为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是谁,孩子就将成为谁。所以,这个妈妈希望孩子更开朗、更积极一些,那么她自己就需要像孩子一样去游戏,去和别人交流、嬉戏。这是一项长期工程,不会很快看到孩子的转变,所以更需要妈妈的耐心和坚持。
其次,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给孩子报班进行专业训练。要挑选娱乐性的小集体班级,而非进行技能训练的补习班,让孩子体会到集体的乐趣。如果孩子遇到喜欢的地方,体会到被他人接纳的情绪,应该会更快地转变。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8 小时
金币:1436
<em id="authorposton15-3-18 14:48
禁锢孩子的生活范围,让孩子的世界缺乏新鲜刺激,过于单一
现在的父母们都越来越忙,难得有时间带孩子出去走走,或者经常接触同龄孩子们游戏、活动。
隔代教养的孩子更是如此,由于长辈身体原因所限,连外出活动的机会和时间都十分有限。这样,自小接触新鲜刺激的机会少了,孩子就很习惯于在一个相对“稳定安逸”的状态下生活。一旦接触到更广阔、更多样化的时间,难免显得胆怯、畏缩。
女孩,今年4岁,特别拘谨放不开。她现在不敢一个人到小区里和小朋友玩(看得出她想去),但她非说不愿意和他们玩,怎么也不去,最后就得拉着妈妈一起去(我从家里就能看到院里的孩子都在那儿玩儿,几乎没有家长跟着)。她的好朋友病了,我让她用微信问候一下,可怎么她也不敢说,最后就哭了,说她怕说错,怕说不好……
后来得知,孩子入园之前(4岁以前),父母一直都很少带她出去玩,很少接触其他小孩子。这显然跟孩子现在的表现很有关系。
妈妈可以多带宝宝外出活动,不一定是参加各种早教班或进行室内活动,更多的自然风景游玩,更有利于孩子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和兴趣。
社会是个锻炼人的大课堂,多让宝宝走出去,和社会接触,与不同的人“碰撞”,利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场景和对象,有意识为宝宝创造机会,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勇敢和自信,学会与人交往。
比如带孩子出去吃饭,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告诉服务员想吃什么菜等,通过参与社会生活,让孩子在不断和人接触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另外,父母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表现,孩子有进步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使孩子的努力得到回应,满足孩子心理上的期待,促使他继续努力,获得更大的进步。
肯定与表扬要注意适时适度、表扬要具体,以便让孩子明白自己究竟进步在哪里。要帮助孩子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指望一下子解决,也不要因为收效不明显而轻易放弃,帮助孩子改变一种行为需要时间和方法,需要循序渐进。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8 小时
金币:1436
<em id="authorposton15-3-18 14:48
Tips:除了一些生来就偏于内向的孩子,容易被父母们误认为“胆小怯懦”外,也有一些孩子特定发展阶段会呈现出来的“胆小”情况,其实也是正常的,只需要父母恰当应对,孩子就能顺利度过那样一个阶段。
<font color="#.孩子害怕一些特定事物
女儿两周四个月,本来特别喜欢看巧虎,可是最近几个月巧虎里一个版块叫安全我知道,就是告诉小朋友生活中的危险事情,比如触电、登高、开抽屉夹手等,女儿看到就吓得大哭甚至发抖,并且现在巧虎来了她连其他内容也不看了。
最近我常常观察她,有的时候看动画片有反面的或者长得比较可怕的人物(比如图图里的牛爷爷),她也会闹着不要看了,宝宝害怕。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看书上,家里好多绘本,有的她一看封面就会很排斥,说什么也不要讲,其实我觉得有些东西和内容也没有构成可怕的元素,她为什么就会那么地排斥呢?我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她接受呢?看着她吓得又哭又闹又发抖,我是又心疼又无奈又生气,怎么办才好呀?
孩子年龄还小,刚开始对外部世界产生自己的认知、看法,对一些特定事物感到害怕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不要勉强孩子接受。越是强迫孩子接受和面对,越会引发孩子的排斥和惧怕。随着孩子年龄和心智的成长,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会逐渐变强,妈妈要给孩子充分的成长时间,尊重孩子的成长速度和特质。
其次多带孩子接触新鲜事物。尤其是多接触自然界各种新奇有趣的动植物,增添孩子对世界的认知。自然界很多自然现象的变化和规律,都会逐渐增强孩子对于新事物的接纳速度和程度。
<font color="#.孩子怕黑
宝贝四周岁半了,每夜睡觉都要留个夜灯,每次换掉他都会大哭害怕,带他出门在别人家还好些,特别在自己家里,今晚停电他就哭了好久,就说害怕,抱着搂着都不行。我该怎么办呢?
怕黑可能源自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这也是心理学家荣格的观点,当人面对一个未知的洞穴,且需要伸手进去时,由于处于信息缺乏的状态,便非常容易对未知感到害怕。也就是说,当孩子对黑暗中周围的一切产生了不确定感,他的安全感实际上也就大大降低了,这就是孩子对黑暗恐惧的心理根源。
<font color="#至6岁的小孩会怕黑,是正常的自然心理。怕黑也是小孩对环境影响做出的反应,也可以说是一种条件反射。如果孩子平日经常接收到来自成年人世界的恐惧信息,比如说,有些父母经常用妖魔鬼怪来恐吓、威胁孩子,就会使情绪尚不稳定的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把黑暗看作一个装有恐怖事物的容器。
其实,孩子怕黑未必是一件坏事,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怕黑是因为他的大脑有了初步的智慧,到了感知运动这个阶段。
随着自我的增强,智力也开始探索未知,并创造幻想。有些父母平时喜欢跟孩子说一些故事,日积月累,孩子就会自己产生想象,认为这些电影、画册、故事里的场景和情节也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想要缓解孩子怕黑要记住三点:
首先,父母应该相信孩子自己也有内在机制可以调节,正常情况下他们会随年纪增长而改变怕黑的心理。
其次,父母要懂得去倾听和了解孩子感到怕黑的真正原因,这比单纯安慰更有作用。后者通常只是为了帮助孩子消除不安、降低焦虑,对于解决孩子怕黑的问题没有任何效果。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内心,弄清楚究竟是什么让他感到害怕,他内心不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
最后,父母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比如可以留一盏小灯;或是讲故事时,有选择性地挑选故事内容。父母应该注意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能量,而非有负面影响的恐吓与威胁。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8 小时
金币:1436
<em id="authorposton15-3-18 14:48
<font color="#.害怕大的声音
您好。我的宝宝22个月了,最近总是说怕怕,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白天听到特殊的声音也说怕。问他就说怕怕,一般就是晚上听到声音。敲打或装修的声音。
这位妈妈给宝宝说明是什么声音,并且给宝宝一个情绪上的支持和鼓励,都是很不错的做法。欠缺的一点是,妈妈可以再带着宝宝一起慢慢尝试着去做一做那些声音,比如用小锤子敲敲墙壁,一起移一下椅子等,或者带宝宝一起体验各种声音,比如气球爆炸的声音、脚踩塑料瓶等,让宝宝亲子体会一下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另,平时宝宝的生活环境不必刻意安静,如果宝宝对于突然产生的声音很敏感,可以平时给宝宝放一些轻音乐或儿歌,小一点声音作为背景音乐,让宝宝对于外界的干扰声音有一定的“免疫力”。
用户等级:研究生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817 小时
金币:230109
<em id="authorposton15-3-18 17:52
多谢分享!讲的很好!俺闺女就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与我们父母的性格有关。
济南特色勋章
描述:济南地区用户专用勋章
Powered by孩子太胆小,怎么办?_百度宝宝知道破坏孩子的探索欲:经常对孩子说“不”
有些看起来对什么都不想尝试的“胆小怯懦”的孩子,根本原因是:缺乏探索欲。
探索,是孩子将外部世界内化的必要途径,是孩子的学习方式。孩子要触碰才知道水的感觉是怎样的,凉水与热水有什么不同,将水从一个容器倒进另一个容器是如此神奇,水被洒在地上和被洒在桌子上有怎样的差别……
所有这些父母看起来乱七八糟的小事情,对孩子而言,可能都是一场新奇的冒险体验,是孩子认知上的一次进阶。然而,很多父母因为不懂得孩子发展的特点,硬生生打消了多少孩子对这个世界最初的探索热情呢。
自从会走路以后,孩子似乎越发让父母头大了,只剩招架的份儿。孩子看见书,上来就是一副把书撕掉的架势,妈妈赶紧上去阻拦;孩子在翻抽屉,把抽屉翻得一团糟,妈妈赶紧上前制止。无论孩子做什么,妈妈都得戒备着,随时准备对孩子说“不”。
可是到最后,妈妈发现,当她希望孩子出去玩儿的时候,孩子却不乐意出门了。或者再有新奇事物的时候,妈妈说“走,我们也去尝试一下”,换做孩子随时准备对妈妈说“不”了。
这类被养成“不愿意尝试新事物”的孩子,说到底,是父母磨灭掉了孩子本性中的探索欲望,亲手造就出了看起来胆小怯懦的孩子。
因此,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去探索,从孩子的手脚能够自由活动那一天,就要给孩子探索的自由。只需同时让孩子知道你一直在身边就好,这就用到我说过很多次的“保护性撞墙”。
所谓保护性撞墙,即是给孩子探索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同时允许孩子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但在孩子磕磕碰碰的整个探索过程中,父母要扮演好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一方面,父母要保护孩子的身体不受伤害,因为小孩的触觉反应会比大人慢半拍,极容易在探索中受伤。另一方面,父母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用心陪伴孩子,共同面对外界的一切新鲜和挑战。
爸爸的陪伴少之又少,缺乏角色榜样
一直以来,男性形象都是力量、勇气的代表,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角色是不可或缺的。有些看起来过于阴柔的孩子,观察其家庭结构,或多或少会发现一些爸爸角色的缺失。无论对男孩还是女孩来说,这点都十分不利于孩子胆量、勇气的形成。
男孩,2岁3个月,一直以来都是妈妈带的多,爸爸工作很忙,也不太知道如何与孩子玩,所以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及其少。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妈妈越来越发现孩子易胆怯、害羞,真的很着急。
在对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如果爸爸参与的少,容易造成孩子胆小、怯懦的个性。所以,我们一直强调,爸爸要积极地参与到育儿生活中来,多花时间陪伴宝宝,带宝宝做一些“男性”优势的游戏,比如赛跑、踢球等。
如果爸爸是个勇敢、坚毅的男子汉,就一定会在与儿子的相处中,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影响和熏陶,父亲是儿子成长中模仿的对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妈妈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和爸爸的关系更紧密一些。
父母过分严厉,经常对孩子发火
很多时候,孩子不敢做这个、不敢碰那个和背后有个严厉的父母有关系。如果一个孩子常常生活在训斥、责骂甚至贬低的声音中,就会越来越胆小、怯懦。
“孩子现在出去干什么事情都说怕,和他聊过怕什么,但就是不说,真是很着急啊,都五岁啦,又是男孩。我平时对他比较严厉,有时生气就会嚷他,和这个有关系吗?”
对于这位妈妈的问题,我的回复是:确实和妈妈平时对孩子比较严厉有关系。孩子生怕做错事情引起妈妈生气而不爱自己,所以不敢去做很多事情。
建议妈妈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尽量多鼓励和称赞孩子,少批评、训斥甚至是贬低孩子。用鼓励和称赞替代训斥和惩罚,换一种和孩子的交流方式,不要将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成长方式。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孩子也不例外,为了避免因做错而招来一通狂风暴雨般的训斥,索性选择不去做好了。
孩子安全感不足,缺乏自信心
安全感是奠定孩子将来很多良好意志品质发展的基石。安全感不足的孩子,将来更容易胆小、怯懦。
我的宝宝3岁3个月了还可以改变性格吗?今天他的老师说;他在学校不合群,老粘着他也不跟别的小朋友玩。我该怎么办呢?
有一种孩子,如果安全感未能很好地建立,那么他们便会对于外界充满了不确定和不信任,并且会有逃避的倾向。比如上面这个案例中,孩子粘人,其实就是他在寻求安全感方面的自我补偿。
这个时候大人能做的,首先就是满足孩子的自我补偿需求,比如额外的照料、多抱抱等。如果有不能满足的原则性事情,也一定要温和、充满爱意地告诉孩子,你不满足他是因为爱他,怕他受到伤害。
当然,我们不排除一些孩子天生就偏于慢热,是性格使然。假如像上面这个案例中一样,已经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那么父母就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去弥补了。
首先,上面案例中的妈妈就要做榜样。因为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是谁,孩子就将成为谁。所以,这个妈妈希望孩子更开朗、更积极一些,那么她自己就需要像孩子一样去游戏,去和别人交流、嬉戏。这是一项长期工程,不会很快看到孩子的转变,所以更需要妈妈的耐心和坚持。
其次,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给孩子报班进行专业训练。要挑选娱乐性的小集体班级,而非进行技能训练的补习班,让孩子体会到集体的乐趣。如果孩子遇到喜欢的地方,体会到被他人接纳的情绪,应该会更快地转变。
禁锢孩子的生活范围,让孩子的世界缺乏新鲜刺激,过于单一
现在的父母们都越来越忙,难得有时间带孩子出去走走,或者经常接触同龄孩子们游戏、活动。
隔代教养的孩子更是如此,由于长辈身体原因所限,连外出活动的机会和时间都十分有限。这样,自小接触新鲜刺激的机会少了,孩子就很习惯于在一个相对“稳定安逸”的状态下生活。一旦接触到更广阔、更多样化的时间,难免显得胆怯、畏缩。
女孩,今年4岁,特别拘谨放不开。她现在不敢一个人到小区里和小朋友玩(看得出她想去),但她非说不愿意和他们玩,怎么也不去,最后就得拉着妈妈一起去(我从家里就能看到院里的孩子都在那儿玩儿,几乎没有家长跟着)。她的好朋友病了,我让她用微信问候一下,可怎么她也不敢说,最后就哭了,说她怕说错,怕说不好……
后来得知,孩子入园之前(4岁以前),父母一直都很少带她出去玩,很少接触其他小孩子。这显然跟孩子现在的表现很有关系。
妈妈可以多带宝宝外出活动,不一定是参加各种早教班或进行室内活动,更多的自然风景游玩,更有利于孩子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和兴趣。
社会是个锻炼人的大课堂,多让宝宝走出去,和社会接触,与不同的人“碰撞”,利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场景和对象,有意识为宝宝创造机会,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勇敢和自信,学会与人交往。
比如带孩子出去吃饭,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告诉服务员想吃什么菜等,通过参与社会生活,让孩子在不断和人接触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另外,父母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表现,孩子有进步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使孩子的努力得到回应,满足孩子心理上的期待,促使他继续努力,获得更大的进步。
肯定与表扬要注意适时适度、表扬要具体,以便让孩子明白自己究竟进步在哪里。要帮助孩子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指望一下子解决,也不要因为收效不明显而轻易放弃,帮助孩子改变一种行为需要时间和方法,需要循序渐进。
除了一些生来就偏于内向的孩子,容易被父母们误认为“胆小怯懦”外,也有一些孩子特定发展阶段会呈现出来的“胆小”情况,其实也是正常的,只需要父母恰当应对,孩子就能顺利度过那样一个阶段。
1.孩子害怕一些特定事物
女儿两周四个月,本来特别喜欢看巧虎,可是最近几个月巧虎里一个版块叫安全我知道,就是告诉小朋友生活中的危险事情,比如触电、登高、开抽屉夹手等,女儿看到就吓得大哭甚至发抖,并且现在巧虎来了她连其他内容也不看了。
最近我常常观察她,有的时候看动画片有反面的或者长得比较可怕的人物(比如图图里的牛爷爷),她也会闹着不要看了,宝宝害怕。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看书上,家里好多绘本,有的她一看封面就会很排斥,说什么也不要讲,其实我觉得有些东西和内容也没有构成可怕的元素,她为什么就会那么地排斥呢?我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她接受呢?看着她吓得又哭又闹又发抖,我是又心疼又无奈又生气,怎么办才好呀?
孩子年龄还小,刚开始对外部世界产生自己的认知、看法,对一些特定事物感到害怕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不要勉强孩子接受。越是强迫孩子接受和面对,越会引发孩子的排斥和惧怕。随着孩子年龄和心智的成长,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会逐渐变强,妈妈要给孩子充分的成长时间,尊重孩子的成长速度和特质。
其次多带孩子接触新鲜事物。尤其是多接触自然界各种新奇有趣的动植物,增添孩子对世界的认知。自然界很多自然现象的变化和规律,都会逐渐增强孩子对于新事物的接纳速度和程度。
2.孩子怕黑
宝贝四周岁半了,每夜睡觉都要留个夜灯,每次换掉他都会大哭害怕,带他出门在别人家还好些,特别在自己家里,今晚停电他就哭了好久,就说害怕,抱着搂着都不行。我该怎么办呢?
怕黑可能源自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这也是心理学家荣格的观点,当人面对一个未知的洞穴,且需要伸手进去时,由于处于信息缺乏的状态,便非常容易对未知感到害怕。也就是说,当孩子对黑暗中周围的一切产生了不确定感,他的安全感实际上也就大大降低了,这就是孩子对黑暗恐惧的心理根源。
3至6岁的小孩会怕黑,是正常的自然心理。怕黑也是小孩对环境影响做出的反应,也可以说是一种条件反射。如果孩子平日经常接收到来自成年人世界的恐惧信息,比如说,有些父母经常用妖魔鬼怪来恐吓、威胁孩子,就会使情绪尚不稳定的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把黑暗看作一个装有恐怖事物的容器。
其实,孩子怕黑未必是一件坏事,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怕黑是因为他的大脑有了初步的智慧,到了感知运动这个阶段。
随着自我的增强,智力也开始探索未知,并创造幻想。有些父母平时喜欢跟孩子说一些故事,日积月累,孩子就会自己产生想象,认为这些电影、画册、故事里的场景和情节也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想要缓解孩子怕黑要记住三点:
首先,父母应该相信孩子自己也有内在机制可以调节,正常情况下他们会随年纪增长而改变怕黑的心理。
其次,父母要懂得去倾听和了解孩子感到怕黑的真正原因,这比单纯安慰更有作用。后者通常只是为了帮助孩子消除不安、降低焦虑,对于解决孩子怕黑的问题没有任何效果。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内心,弄清楚究竟是什么让他感到害怕,他内心不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
最后,父母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比如可以留一盏小灯;或是讲故事时,有选择性地挑选故事内容。父母应该注意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能量,而非有负面影响的恐吓与威胁。
3.害怕大的声音
您好。我的宝宝22个月了,最近总是说怕怕,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白天听到特殊的声音也说怕。问他就说怕怕,一般就是晚上听到声音。敲打或装修的声音。
这位妈妈给宝宝说明是什么声音,并且给宝宝一个情绪上的支持和鼓励,都是很不错的做法。欠缺的一点是,妈妈可以再带着宝宝一起慢慢尝试着去做一做那些声音,比如用小锤子敲敲墙壁,一起移一下椅子等,或者带宝宝一起体验各种声音,比如气球爆炸的声音、脚踩塑料瓶等,让宝宝亲子体会一下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另,平时宝宝的生活环境不必刻意安静,如果宝宝对于突然产生的声音很敏感,可以平时给宝宝放一些轻音乐或儿歌,小一点声音作为背景音乐,让宝宝对于外界的干扰声音有一定的“免疫力”。
转自静观育儿
第二期小儿推拿妈妈班报名中!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胆小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