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废柴要逆天 魔帝狂妃渎仙秘史

[转载]吕祖醒心真经注解
吕祖组救苦难神咒
至心皈吕祖。求脫人間苦。疾病無纏綿。安寧天擁護。十干十二支。二十八宿主。
天神玉女聞。盡皆降吉祥。寶劍白光芒。殺斬妖敢阻。葫蘆貯靈丹。度盡凡夫苦。
牢獄枷鎖災。水火並瘟毒。刀兵急厄臨。路中逢險阻。一切苦相縈。持此化成土。
隨念隨時來。降我吉星輔。過去盡生方。見存賴恩主。一聲誦永寧。全家伏龍虎。
有此聖靈章。萬魔咸束首。太上呂真君。急急如律令勅。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心神安宁。三魂永久,魄无丧倾。急急如律令。
丹朱口神,吐秽除氛。舌神正伦,通命养神。&
罗千齿神,却邪卫真。喉神虎贲,炁神引津。&
心神丹元,令我通真。思神炼液,道炁常存。急急如律令。
灵宝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脏玄冥。&
青龙白虎,对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我真。急急如律令。
安土地神咒&
元始安镇,普告万灵。岳渎真官,土地祗灵。&
左社右稷,不得妄惊。回向正道,内外澄清。&
各方安位,守备坛(家)庭。太上有命,搜捕邪精。&
护法神王,保卫诵经。皈依大道,元亨利贞。
净天地神咒&
天地自然,秽气分散。洞中玄虚,晃朗太元。&
八方威神,使我自然。灵宝符命,普告九天。&
乾罗答那,洞罡太玄。斩妖缚邪,度人(杀鬼)万千。&
中山神咒,元始玉文。诵持一遍,却病延年。&
按行五岳,八海知闻。魔王束手,侍卫我轩。&
凶秽消散,道炁常存。急急如律令。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广修亿劫,证我神通。&
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
受持万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忘形。&
内有霹雳,雷神隐名。洞慧交彻,五炁腾腾。&
金光速现,覆护真人。急急如律令。
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爇玉炉,心存帝前。&
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迳达九天。
云篆太虚,浩劫之初。乍遐乍迩,或沉或浮。&
五方徘徊,一丈之余。天皇真人,安笔乃书。&
以演洞章,次书灵符。元始下降,真文诞敷。&
昭昭其有,冥冥其无。&
沉疴能自愈,尘劳溺可扶。幽冥将有赖。由是升仙都。
祸福无因 惟人自取
吉凶休咎 非天所与
善恶之报 不爽锱黍
改过自新 天曹奖许
《吕祖醒心真经原文》
尔时,无上仙师,云游空中。
见有黑气瘴蔽,红光潜消。
知天下之人,为善者少,作恶者多。
轮回六道,旋转四生,未有穷尽。
而若辈作恶之人,不知不觉,冥顽不灵,
晨钟报晓,遂起欲心,暮夜不休,无非私意。
私意不绝,恶端日起。不忠于君,不孝于亲。
不敬于师,不信于友。私其妻子,伤其手足。
慢其尊长,薄其亲戚。同室操戈,负恩反噬。
残忍杀命,昏劣蔑理。倚势凌弱,结党暴寡。
造计害人,唆讼渔利。纵役纵仆,殃民肆虐。
机械变诈,作为不法。欺谋孤厘,侮弄老稚。
取不义之财,淫非己之色。
夺人之产,坑人之资。挤人之危,困人之穷。
坏人之名,败人之功。阻人之善,抑人之才。
倾人爵位,损人财物。破人姻亲,间人骨肉。
构人争斗,诬人过失。谈人闺阃,辱人妇女。
谤人伎术,截人生路。发人阴事,负人重托。
背约违誓,翻云覆雨。诱人为非,助人为恶。
好人所恶,恶人所好。言不忠信,行不端正。
曲直违心,毁誉随意。讪圣圣贤,亵渎神明。
仇敌正人,狎昵匪类。身居下流,甘为污贱。
玷辱祖先,贻忧父母。行险徼幸,苟免无耻。
贪得无厌,知过不改。怙终遂非,开谏加怒。
耽乐赌博,迷恋花柳。好勇斗狠,酗洒詈骂。
聚谈秽妄,妄兴剧戏。耗难得财,作无益事。
不惜物力,不重五谷。残毁经书,抛弃字纸。
居不学业,动不循礼。知德不酬,忘本不忆。
败废祖产,暴露亡柩。临丧不慎,致祭不诚。
制中生子,亡忌举乐。居室不和,教子不严。
侍下不恕,抚幼不慈。治家无法,贻谋不善。
嫁取不时,致生淫佚。分拨不均,致生争斗。
奢俭违宜,事失体制。当为不为,营求分外。
见富妄图,见贵艳慕。失足不悟,濡首不止。
饰貌盗名,违道干誉。丧己徇人,矫情绝物。
观理不清,听言不察。知人不明,交友不择。
接待不恭,出话不谨。处分不当,当局不慎。
小忿不惩,远患不虑。立志不高,居心不一。
古训不遵,师传不习。省过不勤,检身不力。
负惭大廷,独欺暗室。种种过恶,不可枚举。
又见缙绅大夫,则患得患失。逢迎固宠,赂贿公行。治安莫讲,不忧国事。
不念民瘼,损下益上。酷刑滥罚,聚敛有才。
听讼无术,见利不兴。见害不革,好爵是縻。
实旷厥职,文人学士则荒废经传,奔竞功名,
矜才炫能,夸己忌人淆乱是非,流害无穷,作孽莫大。
庸夫俗子,则胸无点墨,目不识丁,
辄冠儒冠,服儒服,徒思蝇狗苟,不知返本穷源。
稍得寸进,面貌昴然。蔑视小民,傲睨先辈。
遇单寒则掉头不顾,见显达则摇头乞怜。
刻剥穷人,锱铢必较。守财悭吝,见义不为。
不度才,不量力,强不知以为知,假不能以为能。
附会斯文,故诌满纸。见人著作,妄肆讥评。
区区斗筲,言之可耻。
少年子弟,则制美而衣,择腴而食,悠忽终年,嬉游竟日,
不知稼穑艰难,不念寸阴堪惜,老大无成,伤嗟何及。
农工商贾,则涨五谷以入市,杂赝物以取利。
贵物贱买,低货高卖,价不随值。钱不即给,秤戥斗尺。
不公不平,出轻入重,出小入大。欺谩愚稚,凌压孱弱。
造作不固,效力不勤。暗设魇魅,浪费工料,损人损物,天之所怒。
艺术九流,则学业未精,便思行世。
轻视死生,妄谈祸福,
小则伤人财,误人事。
大则损人命,绝人祀,
岂惟人怨,且有天刑。吏胥隶役,则婪赃作弊。
舞文弄法,增减事情。出入人罪,纵奸陷善,罔上行私。
钱粮恣其侵渔,词讼任其起灭。
炙诈编氓,凌辱士子,此等之人,永堕地狱,仙佛不度。
厮养奴仆,则食人之食,不思忠人之事。
居人之宅,不知感人之恩。当面趋承,背后讪笑。
明中效力,暗里侵财。心不安于贫家,礼每失于孱主。
既已委身奉事,久复蓄念他图,犬马不如,神人共愤。
妇人女子则性本阴柔,见多偏隘,每为干糇启衅。
常因长舌兴殃,非无理于舅姑,即失和于妯娌。
非苟虐其子妇,即妒忌其媵妾。倾女君而邀宠,凌夫人而自专。
骨肉成仇,亲姻不睦。罔知四德,宁晓三从,至有帷薄不修。
淫奔可丑,既玷本宗,又辱夫族。决江河之水,难洗其羞。
回日月之光,不照其秽。更有身为牙媪,口习诳言。
误人婚姻,将拙配巧。误人子女,略良为贱。
喜为引线之针,最坏名闺之节。一沦地狱,永失人身。
僧尼道士,则不解经典,不守戒律,淫欲未绝,荤酒莫除,
借端化财,实图铺啜。劝人礼忏,徒为金钱,方便不闻,慈悲安在。
建醮则天神绝响,作会则男女混杂,曾何见性明心。
未见保精练气,劳逾白屋,浊倍红尘。孽岂易消,罪应加等。
是诸人等,所作过恶,习与性成,毫不自悔。
所以黑气凝结,聚而不散。昏昏然如雾障天,逐逐然如魔附物。
自古及今,茫茫苦海,无时得度。
而若辈漠然安之,群然趋之,陷溺日深,可为陨涕。
若夫为善之家,百不得一。或资生无产,不能自振。
或同志无人,不知自奋。或阻于时势,废焉不前。
或抑于流俗,丧其所守。或勉强为善,而志实不坚。
或中心向善,而力有不足。或一时从善,不能淑其终身。
或一己好善,不能化其眷属。或始念甚诚,中道改辙。
或力行不怠,偶尔荡心。或功夫未到,妄想非分。
或造诣将深,忽求效验。如是为善,即为入恶根苗。
所以,善气上达,方起即伏。
无上仙师,虽复怜悯,无可奈何,可胜浩叹。
今尔等若欲消除黑气,大发红光,须听偈言:
香火何时灭灭了又重燃
人于大海中百千万亿年
生老病死苦 终身被索缠
因缘念上起 念上起因缘
梦觉即无梦 泡影显虚悬
电光石火中埋没许英贤
那见杰出者不是活神仙
偈毕。愿尔等大众,生生世世,在在处处,永不起贪得心,瞋怨心。
杀伤陷害心,忤逆凌犯心,奸淫偷窃心,占夺争斗心,
欺蔑侮弄心,奸诈诓骗心,嫉妒毁谤心,诌媚趋附心,
骄矜傲慢心,悭吝苟简心,奢靡逸乐心,妄想分外心,
求谋钻刺心,脊恋富贵心,忧愁贫贱心,计较得丧心,
分别尔我心,炫耀名誉心,遮盖过失心,瞒昧自欺心,
胶执自是心,疑惑犹豫心,懊悔改变心,畏难退缩心,
安逸自在心,苟且小就心,责效旦夕心。
如是等心,各各猛省。
务使方寸之中,空空洞洞。一物不交,如皓月当空。
万境澄彻,如明镜照人。须眉毕现,更加慧剑在身。
可以水断蛟龙,陆断犀象。斯为梦醒,不在大梦。
又常起恐惧心,惭愧心。欢喜心,决断心。
勇猛精进心。坚固耐久心。
凡此等心,须以大智慧照之,大精神赴之,大力量任之。
斯能无微不烛,无坚不破,无难不成。身混尘俗,志气清明。
与天地合其撰,与鬼神合其德。
何有于仙,何有于凡。
何凡之非仙,何仙之非天。
道化一理,天人一家。黑气消灭,红光烛天。
是为大醒,永不入梦。
夫其有黑气红光者何以故,人之有身,
如天地之有五行。五行别为五色,五色之中,红为畅满,黑为滞塞。
人之心,一于恶,则胸中壅塞,不能流通,故生黑气。
一于善,则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人,胸怀浩荡,畅美快足,故生红光。
夫人之良心,未尽灭绝,虽在奸恶,言及善事,亦必面从。
从其面者,由其善根未泯。
其终不为善者,由其习恶既久,心灵蔽塞。
不知为善之乐,不知为不善之害。
谓天地鬼神,于我无见,于我无闻。
夫天地鬼神,岂真无见,岂真无闻。
人自不见,人自不闻。昏昏冥冥,恣其所为。
讵知天地鬼神,默伺微窥,洞若观火。
善不可掩,恶不可藏。殃庆殊途,报应如响。
自古及今,未之或爽。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所谓积者,或以月计,或以岁计,盖非一朝一夕之故。
其所由来者,渐也。
积其善,可以一世,可以十世,可以百世,可以千万世,可以无有尽世。
积其恶,轻或可以二世,重则不能一世。吾观普天之下。
有积德砺行,半世坎坷,时至事起,一朝荣显者。
又有箪瓢乐道,终身穷饿,百年之后,究与兰蕙齐芳,日月争光者。
又有尽瘁事国,杀身成仁,名既留于身后,福显降于子孙。报或显于来世,禄必享于天曹者。
又有富贵之家,偶行不义,福消孽积,罚及后人者。
又有衣冠之子,未闻大道,身多疵病,受累无穷者。
又有无知之辈,不知三尺,敢作非为,辄罹法纲者。
又有凶暴之徒,横行无忌,罪恶贯盈,身家破坏者。
是非天道不齐,皆因其家:积善积不善,自所召致。
不足疑怪。
盖天道人事,默相符合,不爽毫发。亘古如斯,于今为烈。
智者知而信之,则可以寡过,可以致祥。
愚者不信,则祸不旋踵。
人苟欲除殃积庆,勿须遵守吾教,大醒自心。
勿许一念游移,勿许一时间断,久久自然黑气全消,红光缭绕。
不独一身荣昌,子孙亦获吉庆。不独一家康泰,一里尽得消殃。
但,吾教玄玄,玄之又玄,
识得玄玄,神仙有传,不识玄玄,徒事谈玄,
谓之渎仙,罪亦弥天。谨守吾法,慎毋略焉。
愚蒙比比,愿尔先觉。更以觉世,功亦齐仙。
面是背非,报应必显。尚其勉旃,大众寂静。
谛听偈言:
道德无终亦无始 善则富臻恶祸至
若能涤虑并洗心从前作孽皆堪恕
我今大开方便门 愿引愚蒙同入道
勿谓不觉与不知天曹日日关心窍。
吕祖亲示奉行规条果报
一、凡读是经者,
务于每日清晨盥漱焚香,洗心涤虑,
志诚朗诵此经一遍,然后精理诸事,不得束置高阁。
二、持诵之后,
务须潜心玩味,身体力行。
每夜省察一日所为,有何罪恶,
久久行之,自然功多过少,庆集殃消。
不得口诵身违虚应故事。
三、是经为救人度世之经,
有能刻板流传者,自身荣昌,子孙吉庆。
有能刷印广施者,救诸苦厄,凡事如心。
&有能奉行不倦,有功无过者,不论人等,即成仙佛。
有秘藏毁谤,见不奉行者,殃及一身,祸流后代,慎之慎之。
以上三条,系吕祖亲示,
&读者务触目警心,依教奉行,
&勿徒作文字看过,有辜圣训。
& 路漫漫兮
,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醒梦之邀,为醒梦译释的吕祖的醒心经作序。不敢有丝毫懈怠。亦然是谨言慎行。吕祖的醒心经
,是吕祖的传世之作。来源于吕祖救世度人的实践,其中有吕祖的慈悲大愿。
我与醒梦是多年的朋友。醒梦做事,认真,细致。译释醒心经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其中有醒梦的真情实感。修真体悟。译文的词语反复推敲。实是修真悟道,学习益智的佳作。
吕祖是八仙之一。民间有很多关于八仙的传说,故事。其实,这些传说,故事。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是当时那个时代的生活。而这些故事,传说。之所以能流传下来。不是人们的刻意的作为,而是这些传说,故事本身具有的,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万物皆有灵。当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敬畏的心。感恩天地。敬畏万物的时候。当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敬畏的心。感恩古圣先贤。敬畏传世经典的时候。我们的修真之路,就在我们的脚下延伸,延伸.......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敝则新,洼则盈。吕祖的醒心经亦然是 这样啊!敝则新,洼则盈啊。
& 就说这些吧,一个小小的,简单的序吧。
蒲城无为道人李百胜
余弱冠有志于道,常羡先人醒世以救苦,自究心于学,遍览百家,于诸正教圣贤教化,莫不恭敬尽心求索,不敢稍有轻慢。以此下心,幸而得明师不弃,愚钝少开,加以历年体悟世情,而憬然有悟,愈加信奉古圣之训。余自谓质浅,不敢妄论金丹大道,所用心者,道德与智慧而已。所追求者人人离苦而获安乐也。细推苦之源,迷而已矣!而乐之始醒而已矣!醒莫过于醒心,醒心之教莫过于吕祖醒心真经矣!先人无我子与灯下读醒心经,赞叹吕祖之慈悲苦心,而谓此经在感应篇阴鸷文之上,而与五经四子书相表里。诚哉斯语!吕祖从正阳祖师学道,道成发大愿曰:“度尽众生方始上升”,与观音地藏大菩萨愿何异也!所以至今混迹人寰,婆心伫望,愿人人醒悟,个个回心,祖师慈心悲切,世人未知也。亦如邱祖拯华夏民族与蒙古铁骑之下,何人知也!世人谓吕祖印象,或曰飞剑斩黄龙,戏弄白牡丹,或俚俗或邪执。可不悲欤!余自得吕祖全书,而朝夕奉读,常应常静,而每有所感,今见感应篇玉历宝钞诸善书已大兴于世,而醒心真经却依然,若沧海遗珠,诚谓憾事。而醒心经注释,始自净明仙师黄元吉,惜其原著遗失多有道友仅闻其名,而无处寻其迹。醒梦不才,非以其浅陋之资而敢妄解祖师玄文,唯愿抛砖引玉,以待高明。引发诸道友研究吕祖文化教义之兴趣耳。
癸巳年冬于慎微斋
&&&&&&&&&&&&&&&&&&&&&&&&&&&&&&&&&&&&&&&&&&&&&&&&&&&&&&&&&&&&&&&&&&&&&&&&&&&&&&&&&&&&&&&&&&&&&&&&&
醒心真经注解(醒梦著)
偈是道教经文中常用的一种近似诗词的文体,偈也是颂的意思,对经文甚深含义的赞叹,相对于诗词文体来说它的意境表达方式更加的自然`简约`流畅·不尚修饰,重在直指本来,充分体现出修道清静无为的风格。
这里的开经偈有集结的意思,先摄取经中的主旨做一个总结,让读者有一个清晰地概观了解,这部经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祸福无因,唯人自取。吉凶休咎,非天所与。善恶所报,不爽辎黍。改过自新,天曹奖许。
祸和福没有其他的原因,都是自己积善积不善而招致的。吉庆·凶灾·休困·殃咎种种不同的果报,这些都不是上天有意安排的。善恶的报应,即便是象一锱黍米那样的细微事物也不会有丝毫的差失。若能明白善恶报应的道理,诚心改过自新,那么上天神明一定会给予嘉许和鼓励。
休——指生旺已过,处于衰败的境地,同困。
咎——(拼音jiu)次于凶,指小的灾祸。
锱——(拼音zi)古时候一种轻微的重量单位。
黍——(拼音shu)一种黄米,比小米略大。
爽——毫厘不差的意思。
当下,此时的意思
在道教的经典中,大多采用尔时作为开经的启语,有直入重玄的意旨,由于种种时空的不同,而道微妙难思议,无所不在。当下不能谓之新,无量劫前不能以为旧,大则弥纶六合,微则纳于芥子,无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天心人也,人心机也,人之心与道合,人之机与道应。众生孽重,天当垂教,自然纠举。吕祖代天行化,非是有心作为,皆法自然,故称尔时。
时间既备,次述经中之尊,经非师不能明,称无上仙师而不直称吕祖,盖道隐无名,至人无功。道化自然,而欲增益学子信念,使之尽心皈依而无疑虑。
吕祖生平(摘自百科)
吕祖,本名吕巖,也作吕喦,字洞宾,号纯阳子,世称。因道教全真派奉他为纯阳祖师,故称“吕祖”。他是唐朝人,生于贞观十二年(638年)四月十四日,河中府永乐县人。
  吕巖生于林檎树下,出生时异香满径。幼时极其聪明,日诵万言。及长,身高八尺二寸,面淡黄,笑脸,微麻,三茈须。一说武后时三举进士而不第。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举进士,后游庐山,遇异人受长生诀而得道。另一说,吕巖两举进士不第,后在赴长安道中,遇钟离祖师,授枕作黄粱梦。梦中举进士,登科第,历任显官,入台阁,擢侍从,居朝三。偶上殿应对差误,被罪谪官,南迁江表,路值风雪,仆马俱瘁,一身无聊,方自叹息。忽然梦觉,入睡前所煮黄粱米饭尚未炊熟,世称“黄粱一梦”。醒则悟,遂弃家,随锺离祖师赴终南山鹤岭修道。
  据传,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吕祖遇到崔公,崔公授《入药镜》,吕祖即知修行性命,不差毫发。后在湘潭、岳阳、湖北一带游历度人。
又据《吕祖本传》,吕祖得钟离之道以后,又得火龙真人天遁剑法,一断烦恼,二断色欲,三断贪嗔。初游江淮,即以灵剑除长蛟之害。后奉天帝之命,居荆山洞府。年六十四上朝元始天尊、。自是隐显变化不一,惟其誓愿宏大,是以浮尘浊世,行化度人,传说众多。元代道士苗善时曾编有《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七卷,汇集吕祖一百零八化的故事,无不以劝人尽忠行孝、积善除邪为本。
云游空中,见有黑气障蔽,红光潜消。知天下之人,为善者少,作恶者多。
象云在湛洁的碧空中任意悠游一样,自在无碍的洞视十方世界,观见下方世界黑气弥漫,就象山中的瘴气升起一样遮蔽着光明,而红色的祥光越来越弱。明白天下的人,积德行善的很少,而肆意作恶人却非常多。
黑气是众生恶念,产生的意识能,道教经典里常有描述
邱祖《青天歌》
青天莫起浮云障,云起青天遮万象。万象森罗镇百邪,光明不显邪魔旺
我初开廓天地清,万户千门歌太平。有时一片黑云起,九窍百骸俱不宁
是以长教慧风烈,三界十方飘荡澈。云散虚空体自真,自然现出家家月
道友们莫要以为修善是浅功夫,如果不能大醒自心,消除黑气,身心如何能得清净,就不能明见心性自家明月。性既不现,命亦无立。
《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真经》中言&&&&&&&&&&&&&&&&&&&&&&&&&&&&&&&&&&&&&&&&&&&&&&&&&&&&&&&&&&&&&&&&&&&&&&&&&&&&&&&&&&&&&&&&&&&&&
依凭斋戒,为作津梁,一切有为,显持真路。体此法相,乃可受持。能屏众缘,永除染著,内相不出,外相不入,于正念中
乃得五脏清凉,六腑调泰。三百六十骨节之间,有诸滞碍,百八十烦恼之业,众苦罪源,悉皆除荡。&
&&&&&&&&&&&&&&&&&&&&
.&&&&&&&&&&&&&&&&&&&
津梁就是通往大道彼岸的桥梁,修真行道,怎么下手才是正途,升天得到真经明确指出了首先当斋戒&
。斋不仅仅是吃素,主要是心斋,让心灵吃素,做一个素心人,古人称澡雪精神,戒是断恶修善,醒心就是斋戒的要妙。一切入门法中,斋戒是上品妙法,大道微妙难思议,圣人欲令众人有所遵循,以有为之法而合道性,至善至美唯斋戒之法。所以体此法相,受持,可以屏众缘,离染著。而消百八十之烦恼。斋戒之要,莫过于醒心。心醒则妄除,妄除则性真,性真自家做得主,真主人现自然清凉调泰,无诸染著。即引太和真气注润身田,五脏六腑,心目内观,真气所有,清净光明,虚白朗耀,道友们要注意了,此一段是修真入门重要标志,自己修到了什么程度,走的路正不正,这十三句做不到,于道而言,终是门外汉。
依凭醒心洁净的斋戒功夫,内观自己的身心,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真气体内自然生成。身心内景自有清净光明,就像明月一样洁白的光辉,通明透彻。
杳杳冥冥,内外无事,
这是一个修行人最好的模式,《道德经》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又言道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方登舟便思舍舟,才是无事道人。
夫骑驴又复觅驴,终是不了禅师。
故内无事则清净无虑,外无事则无尘劳扰攘。
无嗜无欲方能乐于向道,无秽无累方能身心合道。
身心清闲为天下至乐,唯看破放下者能享之
只有道者方能放下尘劳是非,体会清净中的生命光辉,安然自在,清恬快乐,沉思茫茫天地,感叹浮游人生,名利浮华,明白红尘外更有广垠无边,无比璀璨的世界。
昏昏默默,正达无为,古今长存,总持静念
《醒心经》言此等心须以大智慧照之,大精神赴之,大力量任之,斯能无微不烛,无坚不破,无难不成。
王重阳真人与活死人墓
重阳真人为求大道,自建墓穴,名为活死人墓。正体现此四句主旨。
我们来体悟一下重阳祖师的心得
有个逍遥自在人,昏昏默默独知因。
存神养浩全真性,骨体凡躯且混尘。
人能弘道道弘人,人道从来最上因。
若把黑云俱退尽,放开心月照繁尘。
我今嗟彼世间人,来路前生作甚因。
但恐性乖来路失,归时辗转入灰尘。
谁识尘中这个人,无为无作任其因。
白云接引随风月,脱得尘劳出世尘。
我们再看张三丰祖师的《九更道情》节选
七更里,要脱尘埃,多谢了恩师携带。受持了三皈并五戒,发下洪誓永不开。世事皆小,生死是大,斩断轮回,金刚不坏,滚浪里现出一枝白莲来。
一念心清静,莲花心中开。这并不是比喻,修行多年不能入道何以故,若亡若存不能真实精进故。
例仙师点醒梦中人;
我曾有一日,刚睡,即觉身行于一街道上,忽涌出数人,似嘲讽捉弄,纠缠不休,以为魔障,心中不平,这时见前方有一精舍,灯火通明,我即进入向师长陈述其事,师长随我出视,方凝神正视,见外面是几位少年,笑眯眯的抱手而立。师长即拿出一镜子来,向前一照。见少年心中个个红光通明,再一照我的内心,竟然黑沉沉的,顿时惭愧不已,方觉悟皆是仙师点化,外魔实是心魔。后观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鬼神观人之光,观人心镜,洞若观火,信确有此事。
轮回六道,旋转四生,未有穷尽,而若辈作恶之人,不知不觉,冥顽不灵,晨钟报晓,遂起欲心,暮夜不休,无非私意,私意不绝,恶端日起。
众生迷失了真性,在五道中(天人道 人道 畜生道 饿鬼道 神道(阿修罗归于神道)和胎生 卵生 湿生 化生
这些生命形态中,不断地转化受生,变化形体,而没有尽头。而这些作恶的人愚钝无知,顽固不化,早晨报晓的钟声一响起,心中就产生种种的妄念欲望,一直到日落西山也不休停,无非都是私心杂念。这些私心杂念绵绵不绝,罪恶的事情就会不断的产生出来。
湿生——从湿地受生,如蚊虫蚰蜒飞蛾等类,多为虫类。
化生——从一种生命形态直接转化成为另一种生命形态。
正如《地藏经》言娑婆世界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释义:道教认为人应该修性守道,清静无为,如果生起妄想心,就会影响本来湛洁的元神,元神不清,心灵也会变得昏聩,就会贪著外物,产生烦恼,从而失去真常的大道,其神识就会进入五道中去,在四生中流转,遭受浊恶之苦,难以出离。)
以下列举种种恶行:
不忠于君 不孝于亲
不能竭诚尽心敬奉君主,不孝顺父母双亲。
君——在道教里面指的是最高明的主宰。
儒家谓之大人&&
指的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光明普照于四海,为人民带来安乐的仁王
在内指的是自己的心,灵台,本性 良知 忠就是心行中正,忠于君即是止于至善,得道之人谓之真君。
不敬于师 不信于友 私其妻子 伤其手足
不尊敬自己的师长,对朋友不讲信义,一心考虑妻子儿女,甚至不惜伤害同胞兄弟
《弟子规》教言兄弟睦
孝在中,兄弟姐妹都是一母同胞,只有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父母才会欣慰,这也是一种难得的孝行。当今某些贪官,把赃款移于国外,妻子儿女亦迁出国,即使自己锒铛入狱亦不后悔,以为已为妻子儿女安排好出路,独不思贻羞祖先
父母,兄弟!。故圣人作孝经首教,为德成名,光显父母。故孝为一切善行之源。
慢其尊长,薄其亲戚,
怠慢自己的长辈,对亲戚无情无义,非常冷淡。
《易经》中言履霜则知坚冰至,既已失其礼教,尊长亲戚尚如此薄凉,何况对于他人,渐而泯灭人性,必从兹而起。
同室操戈 负恩反噬
即使对亲近的人也互相攻击,对有恩于己的人不仅不思报恩,反加伤害。
噬——咬 吞
残忍杀命 昏劣蔑理
残酷暴虐杀害生命 心智昏聩下劣蔑视正理
仙道贵生,泽及昆虫。太上曰吾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心刚强,圣人教以上善柔弱之道,使之浊以之清,愚以之智。
倚势凌弱 结党暴寡
倚仗权势欺凌弱小的人 勾结在一起残酷地迫害弱势个体。(孤苦无依的人)
造计害人 唆讼渔利
玩弄心计伤害他人 挑唆纠纷从中得利。
讼——打官司
渔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利
纵役纵仆 殃民肆虐
放纵或纵使自己的下属仆从肆无忌惮的残害老百姓
机械变诈 作为不法
用种种心机诡诈手段来做非法的事
机械——《庄子外篇·天地第十二》有机械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机械在此处指机心而言。
欺谋孤厘 辱弄老稚
欺压谋害孤儿寡妇 戏辱捉弄老人儿童
厘——寡妇,通“嫠。
取不义之财 淫非己之色
拿取自己不应当的得到的财物 同妻子以外的女性恣行淫欲
路途所拾财物亦属不义之财
夺人之产 坑人之资
谋夺人的财产 坑骗人的财物
挤人之危 困人之穷
在人危难的时候排挤他落井下石 在人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刁难他雪上加霜
阻人之善 抑人之才
阻扰他人的善成就 压制有才德的人使其不能施展抱负
倾人爵位 损人财物
倾覆他人的名声的地位 耗损他人财物
爵——君主国家贵族封号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破人姻亲 间人骨肉
破怀别人的良缘婚姻 离间人家的骨肉至亲
构人争斗 诬人过失
挑唆是非使人互相争斗 无中生有捏造事端陷害人
谈人闺阃 辱人妇女
闲谈涉及好人家女儿的隐私 侮辱人家妇女
阃——内室
谤人伎术 截人生路
诽谤他人的技能 阻断他人的生计
发人阴事 负人重托
传扬他人隐私之事 辜负他人的重托厚望
背约违誓 翻云覆雨
违背誓言和约定 惯用心机反复无常
诱人为非 助人为恶
引诱他人使人误入歧途 帮助人做恶事
好人所恶 恶人所好
大家都很崇敬的好的事物(道德学问规矩)他反而很厌恶
人们都很厌恶的不良现象(坏毛病恶习)他却很喜欢
恶(wu)厌恶
言不忠信 行不端正
出言随便不真诚更毫无信用 行为放荡没有礼仪不守规矩
曲直违心 毁誉随意
违背自己的良知 混肴是非。 不清楚事实真相,而随意地对他人或毁谤或赞誉
人的本性湛洁,如皓月当空,无微不照
明净圆融,本性既迷,是非顿生,自知而明者几人,自尚不知,何有知人之智,昔圣人尚有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之过。更有持耳目误会颜子之咎。何况当今道德浅微,人心虚浮,妄语之过不知几许!茫茫数十年看不清自己,朝夕相处可理解亲人!更罔论亲邻,朋友。由是推之,毁誉他人不犯口过者,恐无几矣!前些日子众网友纷纷论及一些修行界名人是非,醒梦常斥责之,经中谓之守心十六正士,善思惟第一。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审分览·任数》)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讪谤圣贤 亵渎神明
讥讪毁谤道德高尚的圣贤 轻慢冒犯上界的神明
张三丰祖师《敬神篇》: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上帝以神道设教,故神实司乎善恶。凡聪明正直者,皆以神之权授之。夫天神为申,主引万物;地神为祗,主提万物。此神德之荡荡者,百姓日受而不知,亦惟尽乎人以合乎天地焉可也。苦夫岳渎郊坛,庵堂祠院,其间之竖碑立像者,无非振古之精神。寺宇崇宏,声灵赫濯,瞻望者莫不肃然起敬也。然而香火盛,则祈福之人多;祷告繁,则邀福之人至,神岂为人所愚哉?
夫神之出处不一,要皆从正气中来。鲁语曰:“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加之山川社稷,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夫曰:法施于民,原不期人之报也;以死勤事,原不冀人之感也;以劳定国,原不望人之恩也;御大灾捍大患,原不待人之求也;广功德于人间,原不俟人之祝也。即或春秋典重,斋延频临,入庙者亦止祈神灵以保我君国,而于己无与也;亦止祈神灵以保我父母,而与己无与也;亦止祈神灵以泽我民物,而于己无与也;亦止祈神灵以超度沉魂滞魄,而无己无与也。而且肃吾身,洁吾念,淡吾虑,濯吾肺肝,敬其心以敬其神焉,则不求福而自获福。是则敬神者,不如自敬其心之为妙也。
凡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始无愧神。可对神,仍可对心。抑非心之外遂无神世,相在尔室,相在尔心焉耳。有如天之神栖乎日,日光所照,何处不明人心之神栖乎目,目光所到,何物不见人顾欲谄媚神祗,以图消其罪垢,岂可得哉?
戒之曰:敬神之道有二,下流之谄渎,不与焉;上士存心正大,立功行而至意遥深,居处之间,恐神鉴察,有福有庆,仍归神恩。斯人也,虽未焚香秉烛,恭叩庙门,而已得敬神之大道也。中士存心谨格,言帝天而身益震慑,善念之生,因神鼓励,有功有德,必荷神庇。斯人也,抑或斋戒沐浴,参礼菩萨,亦可谓敬神之小道也。至于外饰小心,中藏大慝,纷纷往来,朔日谷日⑦。神将曰:“尔来乎?吾正索尔。勿谄我,勿渎我。尔敬我香,我加尔锁。归去革心,庶乎其可。”
《敬神篇》译文:
神是天地周行不息,妙化万物的一种示现。最高明的主宰者模拟其玄微妙用,从而制定出修身和治国的教化模式。所以说神掌握着善恶吉凶的变化。凡是本性清明行为正直的人,上帝根据其招感而授予不同的造化职权。其天之神,功能在于引领、延伸。如同天之德引发而鼓荡万物。地之神明为祗,同地之德生成并把持和维系天下万物。神明为万物之元,其恩德浩荡无所不及,百姓都生活在他的广大恩泽之下却丝毫也不知晓。但只要尽心做好人道并合于天道就可以了。之所以在五岳四渎名山大川,以及设立南郊的祭坛,和各庵堂祠院中竖起记录功德的碑文,建立庄严的神像。是为了引发对先人功德的景仰,以激励后人。庄严而宏大的寺庙,虔诚肃穆的诵经祈祷声,威严显赫的神像,使前来瞻仰的人无不肃然起敬。然而香火之所以兴盛,是人们皆为自家祈福。频繁的祷告也是为了自己求得福报。难道神明能为人所愚弄,而假公济私吗?
神的来源情况有很多种,但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都是从正气中来的。《》中的《鲁语上》曾说“圣明的先王制定祀典的准则是,对百姓执行法度就祭祀他,努力王事而死就祭祀他,安定国家有功就祭祀他,能防止重大灾害就祭祀他,能抵御重大祸患就祭祀他,再加上养育生命的山川与社稷,这些都是对人民有大功德的。这些对人民无私奉献的人,他们造福于民原本并不是期望人们的报答,尽心尽力鞠躬尽瘁只是为了尽得本分,并不是希求人们的感激,为天下太平不辞辛劳并不是希望人人感恩戴德。为人民抵御大灾,解除大难,并不需要人们恳求他。在人世间济世救人广施功德,也没想过得到后人的颂扬。即使在春秋人们最重祭祀的时代,虽然斋蘸祭祀活动经常举行,但是而进入宗庙进行祭祀的人也只是为了祈求神明保佑国泰民安,而不是为了自己着想。也有是为了祈求神明保佑父母的康宁,也不是为自己着想。也有祈求神明普降恩泽,佑护苍生,也不是为了自己着想。也有祈祷神明拯救那些沉滞在幽冥中的冤魂的,也不是为了自己着想。虽然不是为自己而祈求神明,但是他们身体端正,神情肃穆,心澄目洁,专心致志,提前斋戒清净身心,如果以至诚恭敬的心来敬礼神明。那么即使不是为了自己祈福,福德祥瑞也会纷纷降临在他的身上。所以说与其敬礼外在的神像,实则不如使自己的心至诚恭敬而自能产生微妙的效应。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的心就是神明,神明其实就是自己的那一颗纯正至诚的心,一切事情只要心中无愧,就无愧于神明。就与神明同在,可以坦荡立身于天地之间,所以说在心之外并没有一个神的世界,就好比人与房子,神明的居处就是人的心,就好像天上的神明栖居在太阳里,日光普照,一切都明亮无比。人心中的神明栖居在眼目中,在目光的注视下,一切事物无不清清楚楚,人妄想谄媚贿赂神明,以求得消除自己的罪孽,这样的欺心行为,怎么能达成他们的愿望呢!
我在此告诫大家说:敬礼祈祷神明的正确方法只有有两个,下等的只是在谄媚亵渎神灵,不值得提起!有上徳的人,心中光明正大,积功累行而志存高远,无论接人待物或安居独处,都慎独自律,犹如神明时常在身边监察一般。获得了福德和吉庆,也不认为是自己应得的福报,只是说这是神明的恩德。这样修为的人,虽然没有焚着香火,持着蜡烛,恭敬地到庙宇叩拜神,但是已经得到的敬神的真实意谛了,中等品行的人,时时谨记做人的准则,遵守各种禁戒,听闻到天帝的感应与威神,更加的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生出各种善念和善行,是因为听闻相信神明的惩恶扬善,他们建立功德德是靠着对神明的敬仰和依从,和神明的加持护佑。这些人呢,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斋戒沐浴参拜敬礼菩萨,这也可以称得上敬神初乘之道。至于那些外表似乎恭恭敬敬,而内心里隐藏着很大的邪恶,虽然也常在初一十五朔望之日或诸星君天神聚会之期,纷纷来烧香敬神,神将见到了,就这样告诉他,你来了吗,我正要搜寻你,不要谄谀我,不要亵渎我,你敬给我香火,我赐你一副枷锁,赶紧回去洗心革面,痛改前非,才可以免去惩罚。
仇敌正人 狎昵匪类
狎昵(xi& n&)亲近而不庄重
仇视身心端正行为正直的人 喜欢和品行恶劣的人勾结在一起
身居下流 甘为污贱
把自身置于卑污之地 甘心堕落不思上进
玷辱祖先 贻忧父母
贻忧——(yiyou)留下忧患;使受忧患
祖先声誉因其恶行蒙受耻辱,父母为其恶行所累备受折磨
行险徼幸 苟免无耻
徼——通侥 指非分企求。
不顾一切企求利益 一时幸运躲过灾罚无惭愧心。
《礼记·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幸
汉刘向《说苑敬慎》:夫徼幸者,伐性之斧也,嗜欲者逐祸之马也。
小人行险以徼幸前面还有一句话是君子居易以俟命,这是君子与小人的不同的观念,君子居易就是讲君子在任何时候心灵都是平和自在的,《大学》中讲在明明德,《老子》中称为心善渊,事善能,正善治,动善时。宁静中致远,淡泊中明志。自在空明的心产生智慧,不会被物欲所迷。知者不言,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俟命,俟是等待,君子看淡一切,听从命运的安排吗?不是这样的,这个命不是命运,而是正命,正命是天地的正位,是君子的正业,君子邦无道则隐,邦有道则现,君子的体现是参赞天地之化育,《诗经》曰穆穆君子,民生之福。君子有他的使命和责任,有他的抱负和理想。他不会为利益,权势,而改变自己所求的道,当社会没有他施展抱负的机缘时,他可以等,因为他知道大道是人的根本,人们最终也一定会回到道中去,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庄子,颜回这些圣贤,他们看起来好象当时都没有成功,但是他们的思想却一定与日月长存。君子无论是动是静,是贵是贱,都不会离开他的正位。君子的静就像一泓甘泉,君子的动就能利益万物。
君子一定就是清贫而历经坎坷吗?也不尽然,实际上君子才是最大利益的获得者,最大的成功者。怎么说呢,君子的温良恭俭让以及勤励使他必然获得人们的尊敬,并取得事业的成功。他的智慧足以使他知行则行,知止则止,当他为了节操从而舍弃一些名利,而无形的道德是增益的,人们只看到物质利益的损失,而没有看到隐性功德的增益。所以得与失对君子来说都是不断受益的,小人有时看起来比君子收获更多,但是无原则的追求物质利益,无形的德损失是很大的,除去这些,在加上大起尘劳,扭曲自心,伤害身体,最后的收获恐怕也就寥寥无几,更何况冥冥因果,未有不败者。古人讲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为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至于小人,渊清的本性已经迷失,欲望利益熏心占居了他的心灵,正如清净经中描述的,即著外物,既生贪求,既生贪求,便有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庄子曾经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来说明行险的道理,就是螳螂扑蝉,黄雀在后,都是利益在前,眼中只看到利益而不知道身后的危险,庄子还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善于潜水的少年在水底采到一颗明珠,回家后他的父亲斥责他,这是因为水底的龙在睡觉,你是一时幸运而已,要不哪有命在!当代的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只有冒险奋斗才会成功,而君子听从命运是消极的表现,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君子的抱负和君子所看到的广阔的天地,而他们只看到那一些所谓的利益,这是大鹏和麻雀的境界不同,价值观的不同。人们喜欢用他自己狭隘的价值观去评价老子或庄子,这是看不清老庄的原因所在。佛家里讲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小人为了那一些利益,不仅容易丧失心灵的自在,人性的自尊,更有可能犯下很多的过恶,为心灵留下很多的沉重的负荷,在君子来看可能根本就是得不偿失的,君子追求的是生活生命的高质量,而不是仅仅的物质高享受,而且一个君子他的才德和智慧足以使其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可以生活的幸福充实,而小人则只能靠拼命享受来麻醉自己。
贪得无厌 知过不改
贪心没有止境 知道自己的过错也不努力改正
怙终遂非 开谏加怒
有所持而终不悔改, 直言劝谏恼羞成怒
怙终——有所持 最终
遂非——坚持错误
谏——良言劝说
耽乐赌博 迷恋花柳
耽乐——(dan)沉溺于欢乐
爱好赌博,迷恋娼妓,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好勇斗狠 酗酒詈骂
詈——(li)骂人
暴戾凶恶喜欢斗殴& 嗜酒无度恶语骂人
聚谈秽亵& 妄兴剧戏
秽亵——(huixie)污秽
聚集在一起谈论污秽的事情& 不知避忌恣情嬉戏
耗难得财& 作无益事
耗损来之不易的财物&& 做对身心无益的事情
不惜物力 不重五谷
不珍惜人力物力奢侈无度 不爱惜粮食随意浪费
残毁经书& 抛弃字纸
损坏圣贤的经典& 随意抛弃带有文字的纸张
居不学业& 动不循礼
条件虽好不用功学习& 言谈举止不遵从礼仪
知德不酬 忘本不忆
受人恩惠不思报答& 遗忘根本不思先人
败废祖产 暴露亡柩
荒废败坏祖先留下的产业& 不修祖茔致亡柩暴露于野
张三丰祖师《劝世修理坟墓文》
尝思屋舍为生人之宅,坟墓乃亡人之家。瓦漏墙圯,风雨飘洒,生人不能安也;土崩椁坍,蚁入虫钻,亡人奚以安乎?今劝世人各培祖墓,有才量独任其功,福之来也己受之;无措施自出其力,灵之妥也荫随之。勿恤钱财,勿惰心力,家业素丰者,须知今日之荣耀,仍是祖人之遗留;家道崛起者,须知今日之亨通,仍是祖人之孙子。于我何功?于我何德?生前衣我食我,高厚之恩难酬;死后朝思暮思,泉壤之地宜切。世世培修,尔之子孙还厚尔;年年补葺,神之善报益觉神。不信者,夭贫死绝寒微;诚信者,寿富安康贵显。尝见佳城冷落,即知后世荒凉。石碣卧寒烟,子嗣隤颓者几姓?荒邱埋腐草,儿孙堕败者孑家!人孰无情!谁能遣此!吾今说个常情,尔当明其道理。讲风水者培沙枝,观瞻尚取其包护;修墓基者为台砌,地脉尚不肯伤残。而且寻常百姓之家,甫葬先骸之日,两旁密种疏篱,一抔勤累土石。如何前日经营,忽到后人荒废。今谕尔等,人人拜扫,好土宜加;岁岁游观,恶木宜拔。斯坟头无缺陷之害,脉气弥蒸;佳城有茂草之生,树根安入。祖灵安妥,贤嗣繁昌。若违吾训,定遭神谴。
《劝世修理坟墓文》译文:
我曾经这样想,屋子房舍为世间人的住所,而坟墓则是已死去人的家园,如果瓦破损而屋顶漏雨,或者墙体坍毁,致使风雨飘洒进房子里,在世间生活着的人就没办法安心居住,那么墓穴土地塌陷,棺椁开裂,蚊子和虫子纷纷钻入,死者又怎么能得到安息呢?现在我在此奉劝世间的人各自修理好先祖的墓穴,有能力有力量的可以独自来完成这件功德之事的,那么祖先的荫福也会落在他自己身上,没有条件的,可以出力,把先祖的灵柩安放妥当,使之安息,那么祖先的福德荫护也会随之而来。不要心痛耗费了一些财物,不要偷懒不去尽心尽力。家业一向丰厚的人,要知道现在所拥有的荣耀,是先祖的阴德所致,门户兴隆的人要明白,今日的事业亨通,是因为先人的教育有方。我们自己有什么功劳?我们自己有什么德行呢?何况在有生之日不辞辛劳的养育我们成长,像苍天一样高,像大地一样厚的恩德难以报答!去世后理当朝暮思念其于黄泉地下而情真意切!正当代代不断祭祀,这样你们的子孙后代也会如此厚待你们,年年精勤修葺墓宅,这样就会不断的得到先祖与神明福荫的善报,而更加相信神明的感应真实不虚。不相信这些道理的人,他们的家没有不遭受夭折贫穷,死亡灭绝`衰败这些恶报的.而诚信奉行的人,则长寿富贵安康并且显贵。我曾经有这样的体悟,只要看到人家的墓穴冷落,无人祭扫,就知道这家人的后世一定会颓败。苍凉的墓碑孤零零的倒在寒冷的烟雾中,致使多少个家庭后代子孙零落。荒芜的坟丘被深深的埋在腐败的草丛里,因而多少个家庭子孙后代堕落败亡!目睹此情没有不伤感的!又是谁造成这个样子的呢?我今天用一个人人易懂的情形,让你们明白这个道理。讲究阴宅风水的人都对墓穴周围环境用心修理,不但不但洁净肃穆更利于后人瞻仰凭吊,而且对墓穴也有保护的作用。也有人修整墓室,修砌成高高的石台,那是因为害怕误伤地脉地气。即使是普通的老百姓人家,在埋葬先人骨骸之日,在墓穴的两边也要密密的种上小竹子,用土石把坟丘高高的垒砌起。如何以往先人都是精勤的祭扫,而后人就荒废懈怠了呢?我今天在这里告诫你们,每一个人都不要忘了节日祭扫先祖的陵墓,为墓穴添一捧好土。每一年都要经常查看,拔去乱生的杂树。使得坟头没有缺陷的危害,而地脉之气而日益兴旺。墓穴上吉祥的草旺盛,杂乱的恶树无法生长来破坏墓基。祖先的灵魂得以安息,子孙自然贤能而且昌盛。假若违背我的诫言,一定会受到神灵的惩罚。
临丧不慎 致祭不诚
处理丧事不慎重& 拜祭先人不诚敬
制中生子 亡忌举乐
在守孝禁制期间恣情纵欲,寻欢作乐,或做喜庆事。
古代丧制规定,人死后,守孝期为三年,凡祖父母、父母死后,嫡长子祸承重孙(长房长子)都要守孝三年。在守孝三年期间,对守孝者有以下要求:
1、& 不得任官;
2、& 不得应考;
3、& 不得嫁娶,要在家守孝三年,闭门读书,谢绝世务;
4、& 居官者一律解除职务,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不计闰月);
南师开示:
宰予,就是白天睡觉的那个学生。他现在就提出来问,我们的社会制度,父母死了要守丧三年,从上古行到现在,很古老了,现在宰予说三年什么都不能动,结果什么都坏了,像稻谷一样,旧的割掉了,新的又长起来了,钻燧改火,时令也改变了,岁月换了,我看守丧一年就够了。孔子说,父母死了,你认为过了一年就可以去听歌跳舞了,你觉得心里安吗?宰予说,安呀!孔子说,你心安,你就照你的办法去做吧!并没有人勉强你,你就是过了三天就跳舞也可以,只要你心安。丧礼并不靠规定的,要每个人发乎内心的,古代文化是根据内心来,不是法律规定的。一个君子,父母死了居丧,内心思念的悲愁,吃饭都没有味道,听到音乐也不快乐,睡觉都睡不好,所以三年之中,没有礼乐。我现在问你一年能不能心安,你说能心安,那你去做好了,不必要提倡改为一年,别人不愿改,是别人的事。孔子等于给宰予碰了一个橡皮钉子,他出去了。
于是孔子告诉其他同学,宰予这个人一点良心都没有。下面孔子说的,就是中国文化三年之丧的道理了。
他说,小孩子三岁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尤其古时是没有牛奶的时代,要三年才能单独走路,离开父母怀抱,后来二十年的养育且不去管,这三年最要紧,就算是朋友吧!这两个老朋友,这样照顾了你三年,后来他们死了,这三年的感情,你怎么去还?所以三年之丧,就是对于父母怀抱了我们三年,把我们抚养长大了的一点点还报。这是天下人类都一样的,而宰予反对,主张改为一年,像这样,宰予没有三年怀念父母的心情,一如父母怀抱抚养我们三年的心情。如改为一年,可以说天下没有一个孝子,天下任何一个父母,在自己孩子三岁以内的时候,那种慈爱、辛劳,照顾是无微不至。所以中国文化,定父母之丧为三年,就是还报这个慈爱,这仅是最起码的回报,事实上父母的慈爱,并不止此,在孩子三岁以后长大了,还一直要照顾到二十多岁。
所以中国讲孝,就是爱的回报。因此孔子说,现在的人,当父母死了而真有三年怀念父母的心情,像父母当时对自己三岁以内这样爱护的有没有?连这个三年怀念都没有,哪里还谈得上孝字。到了最近几十年,“孝子”的意思,是倒过来解释为孝顺儿子。
醒梦按:我们常常看到现在很多人的思想大多是赞同宰我意见的,这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非常严重,古德常说孝为百行源,虽然说现在的社会情况可能不能象古人那样完全遵守这些礼仪形式,但在思想上一定要有这个认识,在心灵上要做得到才行。《弟子规》讲得最简练而精辟,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在这三年期间应斋戒素朴,不得已而应酬,不可以为取乐而宴乐歌舞,亡忌举乐是忘本而麻木不仁的表现。
居室不和 教子不严 侍下不恕 抚幼不慈 治家无法 贻谋(1)不善 嫁娶不时 致生淫佚(2) 分拨不均 致生争斗 奢俭违宜
下篇这一章为治家部分
家庭内部不合睦 教育子女不严格 对待晚辈不宽容 抚育幼儿不慈爱 治理家庭没有正确的方法
对子孙没有好的训诲和影响& 对子女婚事不及时关注引导 以至于产生纵欲放荡的事情
因为偏心分配财产不均匀 以至于产生家庭纠纷 奢侈和节俭都超过了适当的程度 做事也不合应当的规则要求。
贻谋(1)yimou——祖先留下的对子孙的训诲。
淫佚(2)yinyi——纵欲放荡。
当为不为 营求分外
理所当做的事不去做& 不应得的利益用心去谋求
见富妄图 见贵艳慕
见到财富就起贪心妄想图谋&&&&
见到权势羡慕不已一心得到
失足不悟 濡首不止
堕落已深而不醒悟 沉湎其中不能自拔
濡首——沉湎其中
饰貌盗名 违道干誉
装饰外表来骗取名声& 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美誉
干誉-----美好的名声
丧己徇人& 矫情绝物
迎合他人从而丧失自我真性&& 违背常情断绝人事
做人没有原则,没有自己的立场,或为了利益而迎合他人都是没有节操的表现,但是过分的清高,不合常情,也是不对的。这是两个极端。《道德经》曰和其光
同其尘 是谓玄同,才是真人的修养境界。
例:阿堵物:
“阿堵物”的创始人,是六朝时的夷甫。他是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清高得无以复加的代表。一向对钱十分不齿,视之为俗不可耐的东西。无论在怎样的场合,如何避无可避,都绝口不提一个钱字。
  有一天,家人趁他熟睡之际,将钱把他的睡榻团团围住。心想他要起床,必然会唤人把钱搬走,不然他就下不了床。那样,他一开口就一定得说到这个钱字,再也无法回避。不料,翌日他醒来以后,却唤仆人道:快把“阿堵物”搬走。
观理不清 听言不查
对事物真相未能彻悟,自以为是。& 道听途说便信以为实。
知人不明 交友不择
没有智慧不能真正看清一个人&&&
结交朋友不慎重选择
《道德经》曰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首先要能自知,才可以知人。【原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n&ng),损矣。”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对人)有益的(朋友)。结交脾气暴躁的人,结交优柔寡断的人,结交谄媚逢迎的人,是(对人)有害的(朋友)。”
接待不恭 出话不谨
接人待物没有恭敬心& 开口随意出言不谨慎
接人待物,古人重言语甚于行为,因为行为仅个人修养表现。而言语影响广泛,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金人铭:(摘录)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无多言,多言多败;
无多事,多事多患。
安乐以戒,无行所悔。
勿谓何伤,其祸将长;
勿谓何害,其祸将大;
勿谓何残,其祸将然。
勿谓莫闻,天妖伺人。
荧荧不灭,炎炎奈何;
涓涓不壅,将成江河;
绵绵不绝,将成网罗;
青青不伐,将寻斧柯。
诚能慎之,福之根也
口是何伤,祸之门也。
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
盗怨主人,民害其贵。
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
故后之下之,使人慕之。
执雌持下,莫能与之争者。
人皆趋彼,我独守此。
众人惑惑,我独不从。
内藏我知,不示人技
我虽尊高,人莫害我。
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戒之哉!戒之哉!
古人是很慎重发表言论的。警惕啊!警惕啊!
不要多讲话,多讲话多败事;
不要多生事,多生事多祸患。
身处安乐之中一定要防备无善行造成的灾祸所带来的悔恨。
即使你不对人说什么又有什么损伤,虽然祸患将要形成;
即使你一句话也不说又有什么伤害,虽然祸患即将发展变大;
即使你不说什么又怎能使你的]德行残缺呢?虽然那意外的祸患已经形成;
如果舆论中听不到你不合礼仪的言论,那么连神仙都会帮助你的。
小小的火苗不及时扑灭,不久熊熊的大火就将会象决口的黄河一样。
细小的溪流没有阻塞,最终将汇成江河。
微小的东西如能连续增加,将来也可能成为一张大网。
细小的恶苗不及时拔掉,将来只有用斧头来清除。
你果能听进我的教诲,并谨慎去做,这才是幸福的根源。
到处乱讲话会带来怎样的伤害呢?那简直就象走到灾祸的门口,而不自知。
凶暴、强横的人是没有好结果的,争强好胜的人最终将碰到敌手。
包藏盗心的歹人无不嫉妒拥有财富的主人,人民有怨恨往往归咎于君上。
古代贤明的君主,知道普天之下谁都不愿别人处在自己上边,所以能礼贤下士,屈已而尊人;知道天下的人都不喜欢别人超过自己,所以后来贤能的圣王虽身处显位而能待人和气恭敬、做事谨慎,以减少自己德行的缺失,最终得到人们的爱戴和仰慕。常常保持柔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下面的人,就没有人能超越你了。
人常争名逐利,我独守此左道,人们对这种行为都迷惑不解,我却独自坚信不移。
智慧和技能深藏内心不显露炫耀,我虽处在尊贵的高位,人们也都不会伤害我了。
有谁能在这方面下功夫,那就象江河,虽然表面笨拙、凝重,而能以宽大的胸怀容纳百川,是因为它处在低下的地位。
高高在上的天空,幽深渺茫,人的思想无法穷尽它的边际。
天道悠远,无亲无私,人们的所有无不来自它的恩赐,而天却能屈居人下,做为常人的我们,又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一定要时刻警惕啊!
金人铭是上古文化从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他的思想和道德经是近似的。是中华根蒂智慧。
吕祖《百字碑》曰:真常来应物,应物要不迷
《邱祖发愿文》中言 ;愿慈心下气,恭敬一切。
《马丹阳祖师语录》载师在东牟道上行。僧道往来者。识与不识。必先致拜。从者疑而问之曰。彼此俱昧平生。何用拜之。师曰。道以柔弱谦下为本。况三教同门异户耳。孔子言。谁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未闻一拜之为一过。
处分不当 当局不慎
当在其位的时候,处理政事不谨慎不得当
小忿不惩& 远患不虑
小的嗔念不加以克制&& 不能深思熟虑避免以后的忧患
易经《系辞》中言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恶不积不足以亡身
《三国志·蜀志传》刘备托子与诸葛亮,曾对刘婵诫言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
这些古圣先贤的教化值得让世人知道并铭记在心。
立志不高& 居心不一
心中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朝三暮四不能专一行事,终无所成。
古训不遵& 师传不习
不遵从古圣先贤的教化& 师长的教诲也不勤奋用心学习
例: 修德好学的榜样:颜子不贰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对于颜子不贰过,不迁怒的修养孔子给于了极高的评价,自古以来都是修道德做学问的表率。很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古人是这样描述的,
故颜子所事,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仲尼称之则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又曰不迁怒,不贰过,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此其好之笃,学之之道也。视听言动皆礼矣,所异于圣人者;圣人则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从容中道;颜子则必思而后得,必勉而后中。故曰颜子之与圣人,相去一息。
颜回和我们一样也是一个普通人,不是天生圣人。他的品行是通过不断学习来达到的,他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就会不断领悟,领悟了就勤而行之。而且象琢玉一样,切了又磋,琢了再磨。古人称为研几细行。易经曰日新谓之盛德,顔子通过老师的教化,使他能及时明白自己的每一个不足,正如道德经所言自知者明,同样的错误不会犯第二次,每有不正确的想法他能够及时醒悟,老师教导的每一个善行他都努力去做到,这是真正的实修。我们则不然,身上的毛病很多,但我们都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也能发现自己的毛病了,可惜的是一错再错过了好多年还是改不了,这是不用功的缘故啊!顔子的好学用功到可以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境地,有一次孔子曾经教他心斋,这是顔子以前不曾接触的,他很高兴地修习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达到了坐忘,这是当时孔子不曾达到的境界,孔子非常高兴。称颜回可以为师矣。这也是圣人的心胸和境界。
一个人真正发心修德,他的内心是十分甘甜的,孟子说心正则眸子正焉,醒心经曰一念善则仰不愧天,俯不怍人,畅美快足。道德经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所以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颜回所注重的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
当然这只是颜回的修行之一,我们来深入的体验一下,看似简单的礼修起来非常的微妙难思议,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就是道性的五种真常体现。并不是所谓的维护封建的礼仪制度
礼就是正,不仅是思想完全合于道性,还要在外在不同的环境和场所适宜的表达出来,所谓文质彬彬方为君子。教门更谓之三千威仪,八百细行,弟子规是最基本的礼,圣人传下的戒律都是礼的范畴,吕祖仙忏曰一视一听。皆不可苟。一步一趋。皆不得轻。静以炼真。动而符节。由此持之。久而自然。仙圣同肩。阴阳合德。我们不断地学习礼,领悟礼,身心就会变得越来越柔和,刚强的心得以调伏,气质慢慢就会变化升华,这时我们如果内视自己我们的体内就会有白色的光明出现,光而不耀,这就是贞
贞就是洁白 我们会明白元亨利贞 这就是文明,文的的确确是一种光明。虚白而朗耀。
不二过我们可以明白,但不迁怒就有些费解了,一般的解释大都是不顺心或生气的时候克制自己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但仅仅就这样的修养的话,可能我们大家很多人都不难做得到,颜回的不迁怒就不仅如此了,我们要知道颜回领悟的境界是坐忘,摆脱形体和心智的束缚,与大道融通为一,这就叫坐忘。朱子曾注解迁就是移的意思,在颜回的心中他把一切烦恼灾殃归咎于自我道德学问修养不到家,正如感应篇所言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他不会因为不顺而怨天尤人,这就是不迁的道理,易经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所以他才会不断的努力完善自我从而达到不贰过的境界,不迁移是因为颜回心中并没有一个外,也无从迁移,只有一个内,其内也是空,空亦是空,这就与大道融通为一。
负惭大廷 独欺暗室
在庄重的朝堂之上有负重任。& 在无人看到的屋子里做亏心事
大廷——古指朝廷
种种过恶 不可枚举
以上种种恶行数不胜数 难以一一列举
枚举——列举
又见缙绅大夫(1)则患得患失,逢迎固宠,贿赂公行 ,治安莫讲,不忧国事,不念民瘼(2),损下益上,酷刑滥罚,聚敛有才,
听讼无术,见利不兴,见害不革,好爵是糜(3) 实旷厥职(4)。
译文:又观见缙绅大夫那些官员们,心中所忧虑的是自己的官位的得失,斤斤计较于个人的利害,违心趋逢迎合上级,来不断地巩固自己受宠的地位,行贿的事情成为公开明面的风气,没有人用心治理(百姓)使之安定,不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不去挂念百姓的疾苦,满足上位的贪欲而刻剥百姓,稍有不从就设立严罚而任意处罚,为自己聚敛财富的手段层出不穷,真正为老百姓办一点事十分无能,对民众有利的事不用心兴举,对危害民众的事不用心革除,一个心思都用在自己的功名和享乐上,实在是尸位素餐,有负职责。
缙绅(jinshen)大夫(1)——缙指上朝时官员们手里拿的笏(h&)板,用来记录事情。绅指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大夫通常指高级文官,古时候有御史大夫,主要职责在于监察百官,谏议大夫主要职责在于谏诤议论。缙绅大夫虽然不是最高品级的官员但是他们的职责是政令能否推行的主要因素,这里的缙绅大夫通指官员而言。
(2)民瘼(mo)——民生疾苦
(3)好爵是糜——好爵有两种意思一是精美的酒器,借指美酒。指种种享乐,一种意思是功名利禄。糜是牵挂,原意为拴牛的绳子。
(4)厥职——他应尽的职责。
文人学士则荒废经传(1),奔竞功名 ,矜才炫能 夸己忌人 又或造作淫书,蛊(2)惑士女
捏成野史& 淆乱(3)是非 流害无穷 作孽莫大。
那些研究文化知识做学问的人,他们不用心参学古圣先贤的教化,而一心向往着功名,自以为才华横溢,能力超群,经常夸耀自己,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又或者利用自己的文采创作淫秽的作品,迷惑良家的子女,为迎合人心把历史人事任意捏造,使得后人分不清是非。这样的事情真是流害无穷,可谓作孽莫大于此。
荒废经传——经是圣人的教化,西方圣哲有这样一句话,就是天地都毁灭了,而圣经的一个字也不会改变,圣人经教皆如是,道尊德贵,当代皆重才而轻经此失教之根本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今人盖以文凭而为谋利之本,以才能而为成功之资。即名重天下亦为道之末也,有何得意而自矜!老子曰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此非文人学士之戒哉!
蛊惑(gu)——迷惑;诱惑
淆乱xiao——混淆,扰乱
庸夫俗子 则胸无点墨 目不识丁 辄冠儒冠 服儒服(1) 徒思蝇营狗苟 不知返本穷源 少得寸进 面貌昂然 蔑视小民 傲睨先辈
遇单寒则掉头不顾,见显达则摇尾乞怜 刻剥穷人 锱铢(2)必较& 守财吝啬 见义不为 不度才 不量力
强不知以为知 假不能以为能,附会斯文 胡诌满纸 见人著作 妄肆讥评 区区斗屑(3) 言之可耻
还有一些平庸而凡俗的市井之人,没有一点文化的修养,一个字都不认得,也妄自戴着儒家的帽子,穿着儒家的服饰,心中想的都是四处钻营,不知羞耻的事,哪里知道探求生命的真谛,稍微懂得了一些道理,就趾高气扬,看不起平民百姓,甚至傲慢轻视古德先贤,遇到孤寒的穷人连看也不愿看,见到显贵就逢迎巴结,卑躬屈膝地献媚、讨好。剥削起穷人来连一锱一铢也不放过,虽然有钱但十分吝啬,有益而无利的事绝不肯做,,不衡量一下自己的才德和能力,明明无知偏要充做很有智慧的样子,明明无能却以为自己很有才能,处处表现为有文化修养的样子,实际其作品尽是胡言乱语,见到他人优秀的文章,妄自批评讥讽,此类的小人,提到就觉得可耻。
(1)儒冠儒服——《庄子田子方》庄子拜见鲁哀公。鲁哀公说:“鲁国多儒士,很少有信仰先生道学的人。”庄子说:“鲁国很少儒士。”鲁哀公说:“全鲁国的人都穿着儒士的服装,怎么说儒士很少呢?”
  庄子说:“我听说,儒士戴圆帽的知晓天时;穿着方鞋的,熟悉地形;佩带用五色丝绳系着玉玦的,遇事能决断。君子身怀那种学问和本事的,不一定要穿儒士的服装;穿上儒士服装的人,不一定会具有那种学问和本事。你如果认为一定不是这样,何不在国中号令:‘没有儒士的学问和本事而又穿着儒士服装的人,定处以死罪!’”
  于是哀公号令五天,鲁国国中差不多没有敢再穿儒士服装的人,只有一个男子穿着儒士服装站立于朝门之外。鲁哀公立即召他进来以国事征询他的意见,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都能做出回答。庄子说:“鲁国这么大而儒者只有一人呀,怎么能说是很多呢?”
(2)锱铢——拼音:zī
zhū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3)斗屑——比喻事物的微小 [small]。如:斗筲之器(比喻器量狭小,才识浅薄);斗是微小,屑是碎末
少年弟子 则制美而衣 择腴而食 悠忽终年 嘻游竟日 不知稼穑艰难 不念寸阴堪惜 老大无成 伤嗟何及!
年纪轻轻的少年和小孩子们,只知道制作穿着最美丽的衣服,挑拣最美味的食物,整日里游戏玩乐,悠闲懒散地度过了一年又一年,不知道父母在田间劳动的辛劳,不懂得光阴的可贵,直到年纪大了,才发现自己一事无成,到了这个时候伤心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腴——yu肥美的食物
稼穑——jiase:“与,泛指劳动
每当读到此章时,醒梦无不深受感动,吕祖的慈悲是这样的广大而又细微,每一句话是那样的切中时弊
,我们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仙祖,更象是一位家中的老人对子孙的谆谆告诫和殷切厚望。在这一霎那间我们能感受到吕祖的心与我们是那样的贴近!
醒心经序中言
无我子 灯下读醒心经毕 作而叹曰 呂祖之慈心度世 一至此耶 夫三教宗旨 一言蔽之 修心而已 修心之道 舍醒心何从入乎
然心何由得醒 非靜 則心以不定而不醒 非敬 則心以不收而不醒 故周子之主靜 程子之主敬 实醒心第一切实工夫 昔人所谓惺惺法梦觉关者
此之謂也 。
农工商贾(1) 则涨五谷以入市 杂赝物(2)以取利 贵物贱买 低货高卖 价不随值 钱不即给 秤戥斗尺(3) 不公不平 出轻入重
出小入大 欺谩愚稚 凌压孱弱(4) 造作不固 效力不勤 暗设魇魅(5) 浪费工料 损人损物 天之所怒
农民工匠和从事经商的人,故意囤积粮食(哄抬物价)以待升值再行入市,并掺杂质以牟取利益,(因卖家事急或无知)把贵重的物品价位压的很低来购买,而很便宜的物品却又以很高的价位卖出,其价格和物品的价值不相符合,并且故意赊账钱不马上付给人家,用秤戥斗尺来称重量,也不公正准确,当轻的时候重,当大的时候小,用来欺诳智力低下和幼小的人,欺凌懦弱单薄的人,工匠们制作物品不结实实用,不用心工作,稍有得罪甚至暗地里下符咒邪术,故意浪费工料,使得主家既损人丁又损财物,以上种种行为都是上天为之震怒的!
贾——拼音:gǔ 古时特指囤积营利的坐商,古时候称行商为“商”,坐商为“贾”。后泛指商人
赝物——拼音y&n以假充真的物品或物体,常指廉价的或以假乱真的仿制品,冒充真品来进行欺骗,尤指为了牟利
戥——戥 děng
会意。字从星,从戈。戥的形状像兵器戈,戥的杆子上面的刻度标记用铜丝截断后镶嵌而成,一个个铜丝做的小圆点就像古代星图上画的星星。故字从戈从星。本义:形状像戈,用小铜点做刻度标记的微型秤。
孱弱——【读音】ch&nru&懦弱;怯懦
魇魅——读音:yǎn m&i厌魅之术是古代一种邪恶的巫术,用巫术致人死亡。
艺术九流(1) 则学业未精 便思行世 轻视死生 妄谈祸福 小则伤人财,误人事,大则损人命 ,绝人祀 其惟人怨且有天刑。
在各家学派学习技能的人,还没有真正精通,就轻率地在世间应用,不把别人的生死放在心上,信口开河谈论吉凶,情节轻的时候只是损耗一些财物,耽误人家的正事,严重的时候会害人丢掉性命,甚至家破人亡。这种罪恶不禁使人怨声载道,并且上天还会降下惩罚。
(1)艺术九流——古时的艺术指才艺,艺术九流指的是九流中学习各种才艺技能的人。醒心经中似乎主要针对医卜而言
九流在《汉书·艺文志》分别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将百家首次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家。后来,刘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纵横、杂、农、小说”等为十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袭刘歆,并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后来,人们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九流可细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但却有不一的说法
吏胥隶役(1) 则婪赃作弊 舞文弄法 增减事情 出人人罪 纵奸陷善 罔上行私 钱粮恣其侵渔 词讼任其起灭 灸诈编氓(2)
凌辱士子 此等之人 永堕地狱 仙佛不度(3)
在公门当差的官吏和差役,他们贪赃纳贿弄虚作假,任意扭曲玩弄法律法令,篡改事实真相,来减轻或加重人的罪责,纵放奸恶的人而陷害善良的人,欺瞒上级怀着私心行事,只顾一心侵吞国家的钱粮,百姓的事务却放任不理,胁逼欺诈平民百姓,欺凌侮辱有学问道德的君子,这一类的人啊!将会永远地堕落在地狱中,连慈悲的仙佛也不去救度他们。
(1)吏胥——地方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小吏。
隶役——仆役,差役。
(2)灸诈编氓——灸诈是胁逼欺诈,编氓指国家在编的平民,氓即是平民的意思。
(3)仙佛不度——仙佛皆大慈大悲,纵然地狱恶人仙佛仍广设方便慈悲救度,《道德经》曰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而世人多以仙佛救度恶人而不理解心怀不平,而此处言仙佛不度何以故?古德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纵崇德君子,笃厚善人,亦多方考验而后授予大道,度于彼岸,而彼恶人既无德行,鬼神厌忌,有何福德能获救度,然人之初而性本善,其元始本性在善人不增,在恶人不减,所谓度恶人者,是度其本性灵也,并非度其恶人,恶人受度仍需彻底悔过迁善,或以其受难抵消过恶后方有机会渐修功德而受度脱。此为天道关圣帝君曾言:吾本无私,唯佑善人。
饲养奴仆(1) 则食人之食 不思忠人之事,居人之宅,不知感从之恩 当面趋承 背后讪笑 明中效力 暗里侵财 心不安与贫家
礼每失于孱主(2) 既已委身奉事 又复蓄念他图 犬马不如 神人共愤
寄食于人从事杂务的仆从们,则吃着主人提供的饮食,没有想过忠心为主人办事,住在主人提供的房子里,没有跟从报效感恩的心,当面好象侍奉的很周到,在背后却讥笑嘲讽,表面上用心做事,暗地里吞侵钱财,主人不富裕就见异思迁,主人软弱就经常失礼,既然已经决心奉事服务于主家,有经常怀有二心,这样的人啊!还不如犬和马对人的忠心,这是神明和人都愤慨而不齿的。
饲养——即厮役古指年轻而服侍人的小役,对于当代已经没有了奴仆这一类的事情,但仍然可以看做服务行业。既然打工于人,吃着公司(国家)供给的饭菜,住着公司(国家)提供的房子,领着公司(国家)发的薪水,就应当忠心为公司(国家)着想,同甘共苦,危难不弃。
孱主——软弱的主人。
妇人女子 则性本阴柔 见多偏隘 每为干糇启衅(1) 常因长舌兴殃 非无礼于舅姑 即失和于妯娌(2) 非可虐其子妇 即妒忌其媵妾
倾女君(3)以邀宠& 凌夫人而自专 骨肉成仇 亲姻不睦 罔知四德 宁晓三从(4) 至有帷薄不修(5)
淫奔可丑 既玷本宗 又辱夫族 决江河之水 难洗其羞 回日月之光 不照其秽
妇人和女子那些女性,因为秉性属于阴柔的一面,所以见识也往往多偏激而狭隘,经常为了生活中饮食方面的一些小事而挑起事端,更因为爱说人闲话而引发灾殃,不是在舅姑面前表现的没礼貌,就是在妯娌之间明争暗斗,不是苛刻虐待其儿媳,就是妒忌丈夫的妾室,倾覆他人的正妻,来取的对自己的宠爱,欺压原配的正妻而一意孤行,致使人家中至亲骨肉成为仇人,亲人互相不和睦,这样的女子,哪里懂得三从四德这些女性应当遵守的礼仪道德,更甚的还有闺门生活不检点,出现因私情而淫乱的丑事,既玷污自己宗亲的门风,又使丈夫的家族蒙受耻辱,这种丑恶啊!即使用尽天下江河的水也洗刷不了自己身上的羞耻,即便象日月那样无所不照的光明,也不去照这样的污秽!,
干糇gān h&u——干粮。亦泛指普通的食品。衅x&n——争端:衅隙。衅端(争端)。挑衅。寻衅。
妯娌——拼音:zh&u li是指两兄弟的妻子之间的关系。
女君——妾对夫的正妻称“ 女君
三从四德——三从指从父、从夫、从子。四德为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份,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仪礼·丧服·子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
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容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工,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三从四德现代人多理解成封建社会中束缚妇女的工具。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是圣贤针对女性模拟于天道规则而制定的道德规范,这是依据易理而立的,易经中认为阴要从阳,不可乘阳,阳为前阴随后这是天地得位,人为三才之一,必须顺应自然之道,阴阳各得其位,家庭才会幸福和谐。但我们不要因为后和从就是贬低女性,就好象天尊地卑这个卑可不是卑贱的卑,古人对地道也就是坤道是最尊敬的,就好比说天为阳,万物生长靠太阳,但万物实际上都是从大地生出来的,地生成万物,而不居功,把功推及于天,这是最大的谦道,道德经言人法地,地法天,就是这个道理,地道就是厚德载物,处下不争。但是后来人丢掉去了它的精髓,只继承了他的一个糟粕形式,就成为了压迫女性的工具。今人倡导平等,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平等,喜阴的花儿也放在太阳底下晒,就更适合她的生长吗,各得其位,各自在最适合的环境里才是最好的平等。不知阴阳之道,所谓平等,时久弊端必显。
女性之道:摘自《化性谈》
姑娘性如棉
姑娘要性如棉。棉有五种好处。第一,棉花洁白如玉,所以姑娘必须要清白。心清白,性清白,身子更要清白。脚不踏邪地,耳不收邪音,眼不视邪物,心没有邪念。第二,棉花纺出的线,长得没有头,所以当姑娘的要有长性,不能朝三暮四。第三,棉花是温暖的,穿上暖和,所以姑娘必须性情温和。第四,棉花特别柔软,拍之如饼,所以姑娘要柔和。第五,棉花平等待人,不嫌贫爱富,不管什么样的人,贫人富人、老人小孩,谁穿到身上都是温暖的。姑娘要能做到这五点,才算是一个性格好的姑娘。
姑娘以志为根,以提满家为己任。常提满家人的好处,是一家人的贵星。姑娘回娘家,是半宾半主的位。很多姑娘,结婚以后还回娘家管事。认为自己很能干,还给人家当家呢。其实错了,你管多啦,嫂子、兄弟媳妇对你都有意见,你还不知道。人家是主人,你出嫁再回娘家就是客人。客人吹胡子瞪眼睛的,让主人都没办法了。
提满家人的好处是聚灵,也叫聚阳光。现在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溺爱,娇生惯养,养成很多的不良习性。很多姑娘只会看别人不是,那叫收脏,也叫收阴。一肚子装的都是阴气,孩子生下来能好吗?有些女孩结婚以后,生下来的孩子有生理病,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姑娘先天性不好,在娘家的时候就没养成好的性格。出嫁以后,新的生活开始,不会做活,只会享受,把伦常道给颠倒了。所以老天就给她来个“假票子”,给她来个“假孩子”,来作弄她、闹她、败坏她。作够了,败坏够了,孩子两眼一闭,走啦。
姑娘还要多干活,少花钱,别嘴馋。现在的姑娘把王善人的话正好反过来了,少干活,多花钱,花得愈多愈高兴,嘴还馋,嘴里总动弹。这就违背了姑娘道。
做姑娘也要懂得自重自爱。现在好多小姑娘上街穿得少,裙子都特短。前些年我进城瞅着,眼睛都得闭上。这些女孩子怎么不明白道理呢?为什么我要这么说?我们在光天化日之下,必须要有个纯正的心念,给世人树立一个榜样,不能给人间留下一个污点。女孩子穿得太少,露胳膊露腿,还露腰脐,男孩子不小心就会动淫念。要知道万恶淫为首啊,造这个恶,责任谁来负呢?这不是自己作贱自己吗?
我们再来讲讲媳妇道。姑娘性如棉,媳妇应该什么样?媳妇应该性如水。世上没有水,万物就不能生存,万物生长都靠水。水往低处去,托底就下。媳妇的性就应该像水似的,不争功,低低的、矮矮的,这是媳妇的本位。可别像个臭坑的水,圈起来就坏了,得源源不绝、源远流长。
媳妇的性格要像水那样,合五色,调五味,随方就圆。放盐是咸的,放糖是甜的,放红色是红的,放黄色是黄的,这就叫合五色、调五味。装到方桶是方的,装到圆桶是圆的,这就叫随方就圆。
媳妇性如水,多干活儿,不撅嘴,以托满家为己任。怎么叫托满家呢?媳妇娶进家以后,就把满家的事务承担起来,孝敬公婆,辅助丈夫,教育子女,操持家务,不辞辛劳,这就叫托满家。现在很多小媳妇,干点儿活儿就撅嘴,甚至不干活儿还撅嘴。怎么给她,怎么对她,她都不知足。有的还把伦常道行颠倒了,老婆婆成了儿媳妇,儿媳妇成了老婆婆,现在许多家庭是不是这个情况?老太太起早摸黑地操持家务,儿媳妇睡到很晚还不起床。又是伺候饭,又是伺候水,这不颠倒了?你是在爱她,还是在害她呢?你把她的媳妇道糟蹋了,把她的孝道也糟蹋了。
醒梦赞曰若有女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不以为奇,若有女子诗词歌赋才华超群,我不以为奇,若有女子志超男儿创业亿万我不以为奇,若有女子风华绝代名扬天下我不以为奇,若能依此真性如棉,柔顺全真,雪白净亮
智慧芳华,方真是世上奇女子矣!(化性谈中论女性之道,姑娘性如棉 媳妇性如水之言诚为根本慈悲之教,学者当用心细研)
更有身为牙媪(1) 口习诳言 误人婚姻 将浊配巧 误人子女 略良为贱 喜为引线之针 最坏名闺之节 一沦地狱 永失人身
更严重的是有些从事媒介的牙婆,经常说着骗人的话,贻误人的婚姻大事,把庸俗愚拙的人配合给慧巧贤良的人,贻误人的子女一生,把好人家的子女买到贱污的地方去,最喜欢做替人牵针引线诱惑人的事,专门破坏有良好声誉女儿家的节操,这样的人啊!一旦沦陷进地狱,将会永远地失去她宝贵的人身。
牙媪(1)——ya ao牙婆是以贩卖胭脂、花粉等妇人用品维生的,但又居中介绍买卖,负责中介大户人家选买宠妾、、,常为人买卖人口。
牙婆:又称,这是一种专做人口贩子的。这种牙婆既有专为府宅官方奔波,也有为富豪私家拉拢。利用女性身份方便出入深闺大院,充当人贩子,常与奸猾狡诈,坑蒙拐骗联系在一起。
三姑六婆——其可分为「宗教信仰」、「医疗生育」与「买卖中介」三类职业类。尼姑、、卦姑和师婆属于宗教与民间的信仰修行人;、医婆、与师婆是传统社会中的医疗人员;而卖婆、、与则是买卖与中介之人。
僧尼道士 则不解经典 不守戒律 淫欲未绝 荤酒莫除 借端化财 实图铺啜(1) 劝人礼忏 徒为金钱 方便不闻 慈悲安在
建蘸(2)则天神绝响 作会则男女混杂 何曾见性明心 未见保精炼气 劳逾白屋(3) 浊倍红尘 孽岂易消 罪应加等
出家之人僧尼与道士,不领悟祖师传下的的经典,不严格遵守教中的戒律,淫欲的习气不能断绝,还有饮酒食肉的习惯,借种种名义化缘财物,不过是为了自己的衣食,劝别人拜忏做法事,不过是为了金钱,哪里是真正的慈悲方便!这些出家人建立斋蘸没有神明的感应,做法事男女混杂没有清净庄严,根本就没有明心见性的修为,也没有养生练气的功夫,大起尘劳超过普通百姓,心性浊恶超过红尘俗世中的众生,这样的罪孽怎么能轻易的消除,明知故犯更是罪加一等!
(1)铺啜—— pu chu&铺指把东西散开放置。啜指饮,吃
(2)建蘸——即斋蘸。斋蘸又称道场,是道教的祭祷仪式,用以赞扬神仙功德以悦神,表达信徒的虔诚信奉和效法,祈神佑护世人及道裔等。
(3)白屋——释 义 茅屋。古代指的住屋。因无色彩装饰,故名亦自)指平民或寒士。
是诸人等 所做过恶 习与性成 毫不自悔 所以黑气凝结 聚而不散 昏昏然如雾障天 逐逐然如魔附物 自古及今 茫茫苦海 无时得度
而若辈漠然安之 群然趋之 陷溺日深 可为陨涕
以上所述的那些迷失本性的人们,他们的劣根习气根深蒂固,禀性难移。一点也没有悔过的心,所以黑气凝聚越来越重,昏昏暗暗就象大雾遮住了天空,急切猛烈就象魔鬼吸附在物体上,他们迷惑了一生又一生,沉浸在这茫茫苦海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缘度脱,而这些人却习以为常不把生死解脱大事放在心上,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争前恐后到恶道中去,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看到这样的情景真令人伤心落泪啊!
若夫为善之家 百不得一 或资生无产 不能自振 或同志无人 不知自奋 或阻于时势 废焉不前 或抑于流俗 丧其所守 或勉强为善
而志实不坚 或中心向善 而力有不是 或一时从善 不能淑其终身 或一己好善 不能化其眷属 或始念甚诚 中道改辙 或力行不怠 偶尔荡心
或功夫未到 妄想非分 或造诣将深 忽求效验 如是为善 即为入恶根苗 所以善气上达 放起即伏 无上仙师 虽复怜悯 无可奈何
至于真正积德行善的人,一百个人里面也得不到一个,至于这种情况有种种的原因。有些是因为没有赖以为生的产业,贫困而缺乏信心不能振作起来。有些是因为没有志同道合的人互相激励,而不知道奋起精进。有些是因为受阻于社会当时的情势,导致半途而废。有些是因为受到陋俗的抑制,所以丧失了自己坚守的节操,有些是因为一时勉强为善的,并没有坚定的志向。有些是因为心里确实是向善的,但是用的方法和努力的方向是错误的,有些是因为一时兴趣修善,并不能终身行持,有些是因为自己虽然喜好行善,但却做不好真正的齐家之道。有的人开始的时候心很诚,但是一遇到磨难或诱惑很快就变心了。还有的人本来一直努力修行,但是一接触诱惑就动心了。有的人修行的功夫还很浅,就妄想着取得很好的成果。还有的人修行即将进入甚深的境界中去,可惜这个时候却追求功夫效验。以上种种这样的情况来修善,种子不真,因为在行善的同时种下了恶行的根苗,所以善念的种子刚想生长,马上就会被恶念种子压伏下去,众生被心魔羁绊是那样的难以拯济,虽然愿力广大的吕祖仙师非常怜悯他们,但因果自受,德由己修,仙师也没有办法代替!真是令人深深地叹息啊!
此节论述行善的艰难,吕祖非常的慈悲,理解我们生于浊世之中,善根难固,恶念易生,修持不易。故有此论,共十二种情况。
一:资生无产 不能自振
这种情况的人,导致他不能成就德善的原因在于他没有赖以为生的的产业,每天为生计奔忙,身体劳苦,心理自卑,就没有信心振作起来,虽然有时他也能结善缘很想改变处境,但智慧不足,又不能精进,最终导致一生空度,依数而去。在这里面,有很多的纠结与矛盾,那就是生存与修炼的问题,在以前我们往往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修道一定是清贫的,善人总是坎坷的,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者能有几许呢,我们要明白,圣人以安贫乐道来教化我们,是有着良苦用心的,因为我们的秉性刚强,而习性易染。故常示以清白之道。而真实安乐之道,成功之道,艺术之道,健康之道,富贵之道,莫不源于善,我们可以静下心来考虑一下,我们的命运,我们的祸福,哪一点不是自己的心念和言行造成的。每一个得失的点点滴滴我们都可以从内心深处找到它的对应点。
即好比此处的资生无产,就是因为小的时候没有远大的志向,不能踏实的遵守弟子之道,学习时又不用功,辜负了父母和师长的教导养育之德,没有好好的掌握知识,不能为国为民做出贡献,导致了事业的不成功,虽然有缘得到了道法的教化,但是长期的苦恼与习染使他不能生出信心,又没有认识到逆境的根源,从而怨天尤人,善德难成,当然原因不一而足,但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人穷而知不穷,际遇不佳而能才华出众,甘守清贫而能道德富足,箪瓢乐道而能逍遥解脱。
得到善的人一定是快乐的人,成功了可以欢欣,失败了也足以砥砺,得到了就一起分享,失去了也恬淡自若,纳于言而勤于行,天道终会酬勤,劳谦君子最终一定是吉祥的。那些为恶一时得到成功的人,必定有苦果。只有善人才能够善始而善成。
二:同志无人 不能自奋
道家常言,法侣财地,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互相激励,除非是胸怀大志的人,自己一个人就很容易松懈,而修道,路越向上走就越孤独,吕祖在《敲爻歌》中曰三清路上少人行,畜生骡马爭人做。《醒心经》中言愚蒙比比,愿尔先觉。佛经中也言行道比喻一人与万人战。作为一个发心修德行善的人,要时时慎独,以三畏四知要求自己,深信仙师真实之语。深信作善得福,为恶祸临。
邱祖愿文曾经说愿结交仙友栖集清虚,一个好的道友是难得可贵的,我们也要广结善缘,与众善友在一起,得善成就,也是天下至乐的事。
三:阻于时势 废焉不前
这些人受阻于社会一定的情势和发展趋势就把善行废弃了。不舍不得,这类人患得患失,计较厉害,随波逐流,终至善果无成,《老子》说强行者有志,道心坚定者方能在尘出尘,不为流俗所转。古人常比喻说叶公好龙,《孟子》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既然随顺时势,说明功利心重于好德之心,所以半途而废。
四:抑于流俗 丧其所守
此处的流俗是指民间的陋俗,人的颠倒由来已久,攀比争风 ,喜富厌贫,以酒为礼,
攀贵为荣,
铺张浪费。杀生不以为恶,斗富不以为丑,偏偏又人人去仿效,人入其中不得不随波逐流,身不由己。《醒心经》教导,身混尘俗,志气清明。和光同尘而又不染众恶,这是因为心系于大道,心明如镜,故能卓然出尘。
五 勉强为善 志实不坚
勉强为善大多因为有了灾难,或者久病不愈,为人劝说,发心为自己修福而生起的善念,此类人并没有切实的善愿,所以一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很快就会退失善心,《无量寿经》说:为欲利乐一切众生故,舍离一切挂碍,获得无边辩才。善不是浅学问,只有做学问到的极处,才会明白天地与人生的真相,才会发起真实的慈悲心来。
六:或中心向善 或力有不是
有些人心里确实是向善的,但用的方法和力量是错误的,有时反而南辕北辙,
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上德不德是以为德 ,真善是自然无为,从清净心灵自然流露的。
有时候看似善的行为从广的角度和长远的方向来看是有害的,因为祸中有福,福里藏祸。所以圣人不说造福,而教以修道。
有些人信教,喜欢尊崇自己的教而处处贬低他教,非要论个我好你坏,觉得是在为自己的教护法,是忠于教主,但他们忘了,各教主都是忘我而无私为众生的人,他们的心意都是希望一切的众生得到究竟的安乐。希望大家的心都是一条心,天下大同。都是把自己放在最低位,把别人托起来,而弟子们却总想把自己所信的教托得一定比人家高,想必自己也因此不凡了吧,所谓护法大多其实不过是护的自己的一个执念罢了。
七:或一时从善 不能淑其终身
淑是善美的品质,在古时候淑,靖
贞都是形容高尚的节操,淑是善中有美,至善至美。一生能始终如一的行善,那就是最美的人了!靖主要指节操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玄天魔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