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 怎么做国际化怎么做

纯HTML 项目
怎么实现国际化
- ITeye问答
如题,怎么实现。
用js来判断navigator.language
然后有几种做法供参考
1.直接跳转到真正的语言对应的主页,比如/zh/index.html
2.页面上包含了全部语言的内容,根据前面的navigator.language来加载
3.用ajax取对应语言的内容,来加载
当然也可以折衷,比如所有拉丁语系共用一套布局。这有比较考究系统设计者的造诣了。哈。
最简单就是每个Locale做一套画面,然后让客户自己点选。这样做的缺点是重复作业很多,一旦发生修改就得修改所有画面。
布局固定,根据客户点选,动态切换显示文字也是一种方法。但是这样难度相当大,要考虑各种文字的宽窄高低不同,会让布局麻烦的飞起。
已解决问题
未解决问题凤凰号出品
国际化怎么做?十年中国App出海编年史及方法论(上)
原标题:国际化怎么做?十年中国App出海编年史及方法论(上)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职人社(ID:Shokunins)。上周滴滴完成了超 55 亿元的融资,把国际化写到了公司战略当中。在这之前早有头条、快手、陌陌、微信、UC、美图等知名互联网公司在出海这件事上一掷千金。今年年初,美图做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主题特效,阴差阳错被美国网友用恶搞川普、扎克伯格等名人头像的方式怼到了美国 App Store 前几;微信早在 12-13 年就曾豪掷上亿美金出海,也一度在一些国家风生水起,无奈被更会画贴纸卖萌的 LINE 和短讯服务更便宜的替代品 WhatsApp 后来居上,打碎了马化腾的微信全球化之梦。这一左一右两个故事,恰恰说明出海并不只是简单的资本游戏,在纯烧钱以外还有很多的维度值得探讨。韩知白是现任探探用户增长及国际化负责人,曾在
年期间负责美图公司海外业务。他自 12 年起进入移动出海行业,亲历了中国开发者近 5 年来的出海史。这其中不乏抓住了海外流量和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红利,躲在聚光灯背后闷声发大财的公司,也有昆仑万维、猎豹、Avazu 这样高调上市的范本。现在,他以中国 app 出海史为主线,归纳近 10 年来中国 app 在海外市场主要的增长方式和商业模式,也为后来者探索了更多出海的可能。中国 App 出海编年史2008 - 2010 年:早期出海尝试App 出海的第一个关键时间是 2008 年 7 月 10 日,苹果随 iPhone 3G 版一起发布了有 500 款可下载应用的 App Store(现在可下载应用数量已经超过 200 万)。在此之前,手机软件几乎是当时表现最差的技术领域之一,不仅缺乏足够的带宽无法让用户流畅地上网,非智能机的性能也十分低下,只能运行最简单的软件。iPhone 打破了来自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的局限,让无线带宽可以增加,手机芯片可以更快,为 App 的开发创造了技术温床。最早期的智能机 App 集中在诺基亚塞班应用上,塞班之外的中国市场体量不够大,中国做 iOS 的开发者不得不出海。iHandy (汉迪)的创始人抓住了早期 iOS 开发的机会,成为了最早出海并大获成功的中国开发者之一。 2008 年 9 月,在 App Store 上线仅两个月之时,iHandy 推出了一款掷硬币的应用,售价 $0.99。时至今日这家公司已先后推出了几百款应用,其中名气最大的是手电筒应用 Super Bright LED Flashlight。在 iOS 推出手电筒功能之前,iHandy 手电筒一直在全球同类产品里下载排名第一。中国手游出海史上肯定会提到一家公司那就是 Tap4fun (成都尼毕鲁)。作为 iOS 的早期开发者,尼毕鲁在 2008 年 11 月发布的第一款应用是一款翻译软件。2011 年转型做出海游戏的第一年就实现了 1200 万人民币收入,2012 年其早期王牌产品「银河帝国」更是登上 App Store 北美畅销榜首,创造了中国开发者的纪录。到了 2009 年,移动互联网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步入到「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阶段。当时有两个年轻人,成立了两家移动广告的网盟 (Mobile Affiliate Network) 公司,一家叫 YeahMobi,一家叫 Avazu。YeahMobi 的创始人邹小武,创立 YeahMobi 时还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读系统与工业工程的博士。8年下来,YeahMobi 已不仅仅是一家服务于 app 的海外移动流量巨头, 2017 年 3 月以 35 亿人民币的价格被一家 A 股上市公司收购。Avazu 的创始人是石一,在入选今年的福布斯亚洲 30 Under 30 前圈内鲜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年龄(今年 27 岁,创立 Avazu 时才 19 岁)。年轻的石一无论在实现个人财富自由或公司战略布局方面上都要早人一步,赶在 2015 年行情一片大好时将 Avazu 的广告业务卖给了 A 股上市公司天神娱乐,并将公司升级为 Avazu Holding,旗下分出广告、游戏、app 发行、VC 四条业务线。在其他网盟还在为如何退出或完成对赌而纠结时早已摇身成为控股集团老板,深藏功与名。到了 2010 年,另外一家手机游戏与手机应用公司 Zenjoy 成立了,创始人与 iHandy 创始人同是清华校友,后来成长为 iHandy 宿敌的公司并在手电筒这个细分品类上有过一场激战。Zenjoy 发布的第一款产品是一款音乐游戏,曾经位列日本 App Store 的第一名。后期成为一家游戏与变现型工具 app 相对平衡的闷声发大财公司,其在 Google Play 的全球累计下载也已超过 3 亿次。在早期 iOS Safari 浏览器用起来比较费劲的时期,还在读北大附中的季逸超独立开发了一款收费浏览器,猛犸。Dock 栏设计得很清爽,滑动流畅,用户体验方面收到了很多好评。后来季逸超创业做了另外的项目,猛犸浏览器就慢慢停止了更新。同时有一个比较老牌的广州公司久邦数码(Sungy/GOMO),早期业务是 3G.net,最早的手机门户网站。在 2010 年 12 月份发布了其首款 Android 工具,GO 桌面。 年:垂直细分行业开始形成2011 年出海的生态系统越来越丰富,出海 App 公司的垂直细分开始形成。2011 年 3 月,成都品果科技发布了 Camera360,与情人节发布的美图秀秀 iOS 版几乎是同期发布,但 Camera360 的产品名更洋气,logo 也更直观好理解( Camera360 logo 是一个相机, 而美图秀秀的 logo 则是一个大大的「秀」字),很快在英语国家及东南亚斩获了大量的用户。虽然后续在国内市场与美图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但依然可以靠海外积累超过 1 亿的月活把故事讲下去。2011 年 5 月,网秦发布了第一款 Android 上的杀毒类安全应用,为 14 年的安全工具大战埋下伏笔。后来猎豹、360 工具大战中的许多干将,都是从网秦走出来的。2011 年 7 月,UC 浏览器发布了 Android 版,功能机浏览器第一大厂入局 Android 浏览器大战,并以高效地网盟打法以及快速落地的能力,迅速在印度、印尼和俄罗斯等国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2011 年 7 月,猎豹(当时还叫金山杀毒)作为一家老牌安全软件公司,也不甘寂寞,尝试发布了一款 Android 工具产品——Battery Saver。2011 年 8 月,武汉百纳信息发布了一款漂亮的国产浏览器 Dolphin Browser,被美国科技媒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很多美国人都以为海豚是一家美国公司。搜狐畅游在 14 年大力出海时,以 910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海豚浏览器 51% 股权。修图 app 领域,除了美图和 Camera360 外,还有一家比较低调的公司——北京云图。云图于 2011 年 8 月发布了 iOS 修图应用玩图 FotoRus,产品定位区别 Camera360 的前期拍照, 更接近美图秀秀的后期修图定位,国际化做得比较早,一度在许多亚洲国家比美图的 BeautyPlus 更受欢迎。作为一家工程师基因极强的公司(据说这是一家没有产品经理的公司),云图擅长批量生产以及快速迭代各种修图 apps。其后来开发的拼立得 InstaMag 和画中画相机 PIP Camera 都在海外有非常好的表现,并在 ASO 以及修图类应用广告变现方面开拓了许多新打法。百度魔图 Photo Wonder 的前身是创新工场旗下项目魔图精灵,2011 年 11 月被百度以近 120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2012 年发布之初,百度魔图就在修图需求旺盛的韩国一炮而红,长期霸占摄影榜榜首,奠定了它在韩国的「美图秀秀」地位。后来美图花了很多钱也没有在韩国市场真正打赢魔图,但在后期魔图因业务线调整和韩国本土修图 app 的崛起走向了下坡路。2012 年 5 月,发生了一个里程碑事件。当时市值已经高达 1970 亿美元的腾讯,将微信的英文名重命名为 WeChat,大张旗鼓准备微信的全球化扩张。2013 年夏天,腾讯邀请只有最贵没有更贵的世界足球先生梅西为代言人,向欧美和东南亚市场推广 WeChat。这轮钱花出去还是收到了一些效果的,微信一度成为了像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甚至印尼等国家市场上排名第一的移动聊天应用。记得最疯狂的时候,微信曾经通过代理在印尼出价 15 美金一个注册用户。时至今日,微信除了在华人居多的马来西亚仍是主流的聊天应用,其他一时风头无二的亚洲战场,都渐渐被 LINE 和 WhatsApp 分食。2013 年,久邦数码的 GO 桌面 (GO Launcher) 做出了不错的成绩,其他公司也纷纷开始融资做 Launcher。2013 年 5 月,赤子城发布了 Solo Launcher。2013 年 3 月,一款针对东南亚市场的聊天软件 BeeTalk 问世了。开发者是一家神奇的公司——Garena,这是陈欧在创立聚美之前在新加坡创业的一个公司,后来公司业务交给合伙人 Forrest。公司的早期主营业务是网络对战平台,2013 年团队内部孵化社交产品 BeeTalk。这是一家非常着东南亚门道的游戏、App 开发者,在上海、新加坡和曼谷等东南亚城市都有办公室,目前的地位相当于东南亚的腾讯+阿里,估值 40 亿美金。流水的开发者,铁打的网盟。2013 年 3 月,第三大网盟 Mobvista 成立。2013 年 3 月,美图注册了一个马甲公司发布了海外版美颜相机 BeautyPlus,比 Camera360 和 FotoRus 晚了整整两年——美图用两年时间拿下了国内修图 app 市场,却在海外赶了个用钱补不回来的晚集。搜狐畅游也在 13-14 年的工具出海大战中打了一点酱油,发布了一个类似豌豆荚的产品 Mobogenie,想在海外生态化反出一个 Android 分发的流量入口。但显然胳膊拧不过大腿,在海外市场不是 Google Play 的对手,一年后就因为烧钱太多被张朝阳给叫停了。 年:安全工具大战2014 年可以被看作是「安全工具年」。安全系统工具之战的主战场无外乎一个杀毒,一个清理,一个省电。 2013 年的时候,360 看到猎豹默默地把 Clean
Master 在海外做得很大,14 年 2 月立即发布了海外版 360 手机安全卫士 360 Security。战到最酣时,猎豹和 360 互相不允许自家应用的榜单在主要国家被对方超过,一旦被超过立刻不惜砸几十万美金只为反超回来。当时除了现存的三大网盟 YeahMobi、Avazu、Mobvista,连木瓜移动等小一点的出海广告代理公司也被一个个杀红了眼的工具厂商喂得很饱。后来包括百度在内几家大厂都卷入了混战,14、15 年加起来不知道烧了多少亿美金。但当时的资本环境也好,大家也不觉得这么做会有什么问题。2014 年 5 月,猎豹移动通过工具 App 出海转型成功登陆纽交所 IPO, 标志着中国 app 出海的又一个里程碑。上市之后猎豹股价一路蹿红,一时间仿佛出海的一切都格外美好。360 的高管李涛没多久也出来成立了 APUS, 发布了 APUS Launcher. 7 月 LionMobi 狮之吼发布了首款工具类产品 Power Clean,后来又开发了一系列的安全、杀毒、清理类的应用。值得一提的是狮之吼创始人鲁锦,也是 PC 时代骨灰级应用鲁大师、Windows 优化大师的创始人。后来大热的 musical.ly 其实也是 2014 年发布的,只不过前两年一直不温不火,团队曾不得已以很低的估值接受了猎豹一笔钱才撑到了后来爆火的那天。2015 年夏天,musical.ly 借助有毒的特效和 #dontjudgechallenge 活动一举吸引了大批美国青少年用户,登顶美国 App Store 总榜第一。据说这之后很多找上门来的美国投资人,都是因为家里十几岁的儿子女儿在那个暑假沉迷 musical.ly 无法自拔。2015 年:Launcher大战2015 年是资本市场的转折年,也是工具类烧钱打架的最后一年。这一年的主战场集中在各大 Launcher 应用上。从之前市场上已经有的 GO Launcher,Solo Launcher,APUS Launcher,到 14 年底发布的 Hola Launcher,乃至更不出名的 X Launcher,Y Launcher 等等。每个 Launcher 似乎都可以通过渠道投放快速获取用户量,继而再靠用户量融到钱。这期间已经上市的久邦数码,愣是在和 APUS 的烧钱大战中把自己烧退市了。然后同时也有一些烧钱大战的受益者,之前提到的三大网盟之一的 Avazu 公司,就于 2015 年 3 月被一家 A 股公司以
20.8 亿的价格收购了。同一年快手也发布了其国际版的 Kwai.2016 年:内容出海年15 年下半年猎豹股价腰斩以后,大家先后开始从工具出海的幻觉中苏醒过来。其中一部分公司开始着眼于把一些国内成功的移动互联网模式搬向海外 (CFC,Copy From China)。直播、短视频、今日头条等内容类产品,成为大家争先恐后复制的焦点。2016 年可以被视为中国开发者的「内容出海年」。一家叫 Baca 的公司先后做了印尼、巴西、中东等地方的「今日头条」的产品。YY 创始人李学凌在 2016 年 3 月亲自挂帅发布了 BIGO Live,一款主打东南亚、海外的直播应用。猎豹在上市之后市值曾一度高达50亿美金,到了 16 年上半年股价已经跌到破发了。傅盛二次豹变向内容类产品转型,先是在上半年发布了 Live.me,下半年又收了头条类的海外产品 News Republic。这个时候数不清的直播产品上线了。苏振雄曾在 09 年加入 UC 负责海外业务,15 年考察过印尼市场之后果断创业,不到一年做了一款主打印尼市场的直播产品 Nono Live。上海的 musical.ly 也发布了他们的海外直播产品 live.ly,跟投资方(猎豹)在欧美市场正面打起来。另一家公司 Kitty Live 针对泰国市场的直播产品也在 8 月份上线。今日头条在 2017 年 1 月收购了美国一家 musical.ly 的竞品公司 Flipagram,还在印度投资了本土新闻 App NewsHunt。也是在 2017 年,一些闷声发大财的公司比如 LionMobi,经过 16 年一整年的收获(变现模式下文会有提及),悄悄地被 A 股公司收购退出了。中国开发者如何在海外刷存在感? 15 年下半年工具出海开始走下坡路后,傅盛曾抛出过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在安全、系统工具品类,完全是中国开发者自己打架,而无半点海外开发者的踪迹?是海外开发者没钱陪跑,还是压根看不起这块市场?反观用户花时间最多的社交、社区类应用,除了异军突起的 musical.ly 毫无中国开发者的影子,无论 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 和 YouTube,无一不是美国厂商的自留地。这恰恰说明,中国开发者在海外不同品类的存在感是完全不同的。不同应用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
图片credit to ckgsb knowledge中国开发者垄断早期的中国开发者很善于创新,并善于抓住海外开发者、大厂不屑于做的一些机会。在海外完全被中国开发者垄断的品类主要是工具,包括最早的手电筒,各种各样的键盘、壁纸,杀毒/清理/省电类工具,Launcher 桌面,锁屏应用,YouTube 视频及音乐的下载软件,Instagram 的粉丝买卖平台,Wi-Fi 共享,蓝牙快传等。许多出海开发者都靠较大的安装量以及由其带来的广告收入实现了财务自由,以锁屏应用为例,可以利用 Facebook 或者 Google 审查上的漏洞,发一些诱导性的 alert 获取用户点击。尤其用在一些杀毒应用的推广上,用很低的成本就会获得很好的转化效果。另外就是在手机充电的时间段里,利用锁屏不停地在用户手机上展示各种广告,用这种作弊的方式刷广告展示(广告平台分成很多按广告展示次数结算),以及滑动解锁触发广告的「中国式创新逻辑」。由于 Facebook、Google 的移动广告平台也不断地做着反作弊策略,现在这种作弊手段已经慢慢被控制,但是这种已知结果的博弈,终究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另外一些闷声发大财的公司的变现依靠的是强大的推广策略。中国开发者有很多创新的流量玩法,通过 Facebook、Google 这样的渠道获取到用户,并且充分利用自己的产品矩阵去收割每个用户的广告价值。做得好的公司可以实现用低于 1 美金的价格获取到一个广告变现价值高于 1 美金的下载用户,同时还能导量给其他工具应用,甚至再向自己的小游戏输送流量。中外开发者持续掐架在一些其他品类中国开发者可以说占有一席之地。工具里面的摄影/照片/修图类应用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属于中国、欧美、日韩开发者三分天下。中国有美图、Camera360、云图、小影、猎豹的 PhotoGrid,还有当红小生 VUE;欧美有 VSCO,Prisma,PicsArt,Facetune/Englight (收费),再加上 Instagram,Snapchat 里自带的滤镜和特效;韩国有 SNOW,B612,Retrica,LINE Camera,不胜枚举。在浏览器类应用里,UC 浏览器通过长期的深耕在印度、印尼等国家已非常深入人心。但先发的欧美浏览器如 Opera 依然在许多地方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不过 2016 年 Opera 被昆仑万维以 38 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也过门成为一家中国公司了。余下的竞品主要是系统自带的 Chrome、Safari 了。免费电话里面表现最为突出的产品叫 YeeCall 一块。 2014 年创立公司,YeeCall 在通话质量以及省流量方面做得很好,深受中东地区用户的喜爱,解决了中东地区的跨国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巴基斯坦等中东穷国人员)打国际长途的刚需。猎豹也相应出了 WhatsCall,同样表现不俗。天气类应用,墨迹天气曾尝试出海,结果不太理想。目前出海比较成功的有一家叫琥珀天气,由主打海外市场的移动应用开发商 Infolife 出品。在办公/效率类别下,除了谷歌和金山都想去怼微软 Office。社交、社区类应用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中国出海做的比较好的产品就是 musical.ly ,他的北美竞品 Flipagram 现在也收归今日头条了。陌生人社交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很难一概而论。BeeTalk 最早在泰国和几个海外华人市场做熟人聊天社交,意图成为当地的微信。在输给 LINE 之后,其现在的模式更像是东南亚的陌陌。另一款基于 LBS 的海外社交应用 Mico,也在泰国有一定用户量。短视频社区方面,快手 15 年曾推过一波海外,不太见效,目前也在重新开始海外的布局。游戏品类下,无论哪种都有几款中国游戏在表现不俗。比如 2048 这种没有 IP 的游戏,海外市场上有几个比较流行的变体就是中国开发者做的。猎豹收购的一款休闲游戏别踩白块儿,在韩国一度成为一款全民游戏。这款游戏靠道具、音乐版权以及广告收入获得了巨额回报。棋牌类的游戏出海的杰出代表有博雅,赌博类游戏一直在灰色地带有一些操作空间,很多公司去开发了类似的产品去冲利润、卖广告。硬核游戏领域,也被中国的游戏开发者打下了一片江山。比如智明星通的一款 COK 列王的纷争,其实在国外也有很不错的表现。中国开发者也正在开辟一些国外本身不存在的品类或模式,比如直播或头条类的产品。做这类产品所需的技能可能会和之前出海的工具类产品很不一样,更考验的会是本地内容的运营能力以及如何和欧美巨头的平台型产品 (如 Facebook) 进行差异化。未完待续......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美国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渗透及使用方面可谓全球领先,然而其他国家也不甘居后。消费型产品在海外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公司是否应该国际化,而是如何做以及何时做。欧洲看来是个开好头的地方 - 把欧洲领先的6个国家的GDP值加在一起,其数值远高于北美 - 但是从一些热门的已进驻国际市场的美国科技公司成长表中可以看到,有大量的用户来自其它更遥远的地区。图1:图2:Tumblr图3:.com为一众公司所用的&立足美国&的方式也有其优势,但是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立足全球&的公司。Just.me是此中第一人;它一上来就以32种语言在155个国家发布。笔者的公司Betable 也属&立足全球&型,我们在很多国际市场都有运营,并且一直在拓展更多的市场,因此我也亲身体会到了这一类型战略的风险和回报。&立足全球&的好处是你可以: ? 快速锁定市场 ? 从以前可能压根就没想开发的市场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成长 ? 发现更多关于产品的未想到的特性功能 ? 在海外市场进行更便宜的测试和实验 ? 比起日后再进行国际扩张,现在就达到大幅度节约成本 ? 避免当地的山寨货不论你准备何时进军全球,以下的几条你应当时刻谨记:不是人人都会说英语国际化不仅仅是去翻译你的网站或者应用,它绝对应当被看作是公司迈出的第一步。美国人可能觉得全世界几乎所有人都懂英语,实际上海外的很多人压根不会说英语,而且就算是那些会说的人也更偏向使用母语应用和网站。幸好,众包的存在使得应用翻译和网站翻译门槛降低,成本低廉。大家会用母语在谷歌上搜索精心设立当地网站不仅可以提高,还会为你带来更多用户。人们一般用母语搜索,所以如果你的网站和应用没有相应的地区语言版本,先前的各种SEO(搜索引擎优化)投入在海外市场都将无用武之地。分销渠道大有不同每个国家在各种分销渠道的表现上都会有很大不同。别因为在美国Facebook的通信量表现不尽人意,你就认定它在海外网站上也会表现不佳。当你进入一个新市场,你应当抹除所有关于分销和市场营销方面先入为主的观念,干干净净新起一章,从头开始进行测试。付费方法也不同信用卡在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已经非常普及,但是仍有一大批网络用户不能使用这种方式或者觉得线上刷卡很不安全。进军国际市场时,要记住每个国家的主流付费方式,其中包括运营商帐单,本地付费,以及预付选项。潜在问题速度很重要,而围绕着全世界进行中的各种请求和回复相当耗费时间。将服务器布满全球或至少备配一个全球CDN(内容分发网络)来主理你的常规静止内容也当置于首位考虑。雇用国际人才不论你分散团队与否,团队中都应拥有不同类型的人才。在帮助公司变得更加富有创意和效率的基础上,你也会对世界不同角落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力量有更广泛的理解。同业内人合伙合资企业通常不被看好,然而合伙制对于进入新市场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像德国和中国这样没有完全开放的市场。如果你在做消费者网络或者手机,你需要思考自己的全球战略。如果你刚刚开始,那么你可以考虑一上来就全球化。基本上你不会后悔的。(via 本文作者Stefano Bernardi是由风投资助的公司 Betable创始团队中的一员,他是客户发展部门的主管。他曾经在欧洲从事风投业。他还兼职骇客,天使投资人,以及产品顾问)
24小时报不停
惠保科技获得2.6亿元A+轮融资
恒大地产获得200亿元战略投资,苏宁投资
凤凰旅游集团获得近7亿元C轮融资,中信资本等领投
马云建言越南总理:请让年轻人更便捷地上网做生意
共享汽车PonyCar马上用车实现单城市盈利
联合办公优客工场完成Pre-C轮近1亿美元融资
大圣车服获得5.5亿元新一轮融资,中广汽集团领投
格隆汇完成2亿元A轮融资
工匠社获得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腾讯投资
拓拉思获得1240万美元Pre-A轮融资,磐通资本领投
小象驿站获得千万级人民币Pre-A轮融资
极鱼科技获得2000多万元A轮融资,雎才资本投资
超越智能新三板挂牌上市
非比寻常影视获得75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摩拜进军共享汽车领域 将推“MOCAR 摩卡”共享汽车产品
352环保科技获得超2亿元人民币投资,BAI领投
美媒称,中关村已取代硅谷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中心
解读搜狗招股书:搜狗正在逆势增长
Apple Watch 3被曝出故障:询问当天天气会死机
发售仅三天iPhone X跌破官网价 或因供过于求
特斯拉股价被指太荒唐 或跌三分之二到100美元
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将于12月3日在浙江乌镇举行
第三季度被反超:华为出货量要超越苹果越来越难了?
谷歌董事长:不久后中国将在AI领域全面超越美国
头部移植有望?纪录片称苏联曾在1928年复活狗头
科技股引燃香港市场 阅文集团会是下一个腾讯吗?
支付宝推出iPhone X碎屏险 你会买吗
探秘C919大飞机“体能测试” 首飞练就“更强体格”
腾讯上线“吃鸡”官网页面 将推神秘手游
刷单、炒信最高罚款200万 网络水军将受严厉处罚
T-Mobile与Sprint合并谈判终止 两公司继续独立发展
Facebook:至少12%帐号是虚假或重复帐号
女孩上课玩手机被叫家长 母亲当众用钳子夹碎手机
美媒:中关村取代硅谷获评全球最大科技中心博客分类:
如何实现双(多)语种网站,应该也是一个国际化问题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现在用Java都很容易实现国际化,比如中Struts中,如果要实现国际化,我们会配置不同的资源文件,类似如下这般:
ApplicationResources.properties
ApplicationResources_zh.properties
这样我们就可以解决国际化的问题,但是有一个问题。这样应该说只是解决了“软件”本生的国际化的问题,而并没有解决用户的国际化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这一套软件可以给中国人,美国人,甚至小日本用,但是用这套软件的客户,如果想这套系统既给中国人用,也给其他国家的人用,那就出问题了。
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的国际化只是做到了“软件”本身的国际化,但是“内容”的国际化却没有做到。
现在正在给深圳雅利达公司做他们的中英文网站,于是想到了这个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案是做两(N)套一样的系统,用来连接不同语种的数据库。但是这样会不会太麻烦了点?那要是是Microsoft这样的企业,岂不是要做死人?
我想,数据库应该是要多套的,但是应用程序就一套吧,这样,至少我们开发牛要轻松点吧。
不过现在还没有太多的思路。
论坛回复 /
(19 / 10433)
对不起各位,可能是我说的不过清楚,我在这里说明一下。
我说的并不是因为编码保存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同时可以支持多种文字,简单说,同一个网站,既有中文版,英文版,法文版......
那么这里就存在一个语言选择的问题,软件本身的语言选择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国际化”,根据用户的区域,或者设置选择对应的语言。但是软件中有很多内容是靠用户维护进取的,比如网站首页的“公司新闻”,这样的“内容”要做到选择相应的语言显示就不是前面说的软件“国际化”可以做到的了。
根据各位兄弟的意见,我总结了一下,主要分两类解决方法:
1。 使用智能翻译。根据用户的设置,把内容翻译成对应的语言
2。 为每个语种设计一套数据库,维护“内容”时,每种语言都维护进去
3。 设计一套适用多种语言的数据库。例如使用一个数据字典来定义每一种语言,然后在维护每一种语言进去
我个人比较倾向第3种方案,因为我是比较怕麻烦的人,hoho,第一种比较困难,第二种工作量也太大了点吧。
我的方案大致如下:
建立两张表,Language和Content,Language相当于一个数据字典,列出系统用到的所有语种。Content表就是维护的内容——也就是我们想解决的多语种显示的东西。两张表表样如下:
& id---- |---langeuage----|---description----
& 1-----|---------zh---------|------中文---------
& 2-----|---------en---------|------英文---------
& 3-----|---------fr---------|------法文---------
id----|---content------------------|---languageId------
1-----|----你好!-------------------|------1------------
2-----|----How are you!----------|------2------------
3-----|----fa wen bu hui---------|------3------------
这样Content表中就保存了需要语种的所有的语言信息(当然要维护进去),然后再根据用户的需要,对应Language表选择出对应语种的Content内容。
不知道大家意见如何?
大家讨论的其实是CMS(内容管理发布系统),支持多语言的CMS。
假定要发布中,英,法三种语言的网站,国际化用来解决的是后台管理界面,时间,货币本地化的问题,而不是网站内容的国际化。
网站的内容,不是一个content字段可以涵盖的,要对整个网站进行抽象,一般由首页,栏目,专题,新闻这些实体或对象组成,不同实体的属性也不太一样,以新闻为例,标题,内容,摘要,媒体……,做多语言的话这些属性都要有对应的其他语言的翻译,对于语言来说在实际的发布系统中用频道的概念替代,如中文,英文,法文频道,从属关系如下 频道 - 首页 - 栏目/专题 - 新闻
所以对于实际的内容发布系统,没有必要记录每个实体的语言是那种,网站的结构是一棵树,多语言网站是平行的几棵树,只要在根上区分就可以了,属于哪个频道。对于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需要额外的表来记录,multilan_relative(china,english,france)
1. language code是ISO标准,用来做主键就够了。
2. language code和content id和起来做复合主键,没有必要外加个没有任何信息的id
在这个Id我倒是并不这样认为,虽然 language code 和 content id 都符合做主键的要求,但是都属于“业务主键”,而用业务主键如果以后改动将非常麻烦,使用我还是认为加一个Id作为“逻辑主键”比较好。不过这个好像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了,哈哈。
关于“业务主键”和“逻辑主键”的讨论,在很久以前,robbin和庄表伟等大牛就发起了一阵讨论狂潮,可以在论讨搜索一下这个帖子。
如何识别 content& 1, 2, 3 这三条记录属于同一条信息的不同语言版本?
没错,看来还要加一个字段,标识属于同一条逻辑信息.
我觉得楼主说的不清楚,似乎说到是每个语种的数据库因为有各自的编码而需要分别做?
如果是这样,那么数据库里采用Unicode编码即可。
任何编码的问题,在国际化问题里应该都容易解决的。
对不起各位,可能是我说的不过清楚,我在这里说明一下。
我说的并不是因为编码保存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同时可以支持多种文字,简单说,同一个网站,既有中文版,英文版,法文版......
那么这里就存在一个语言选择的问题,软件本身的语言选择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国际化”,根据用户的区域,或者设置选择对应的语言。但是软件中有很多内容是靠用户维护进取的,比如网站首页的“公司新闻”,这样的“内容”要做到选择相应的语言显示就不是前面说的软件“国际化”可以做到的了。
根据各位兄弟的意见,我总结了一下,主要分两类解决方法:
1。 使用智能翻译。根据用户的设置,把内容翻译成对应的语言
2。 为每个语种设计一套数据库,维护“内容”时,每种语言都维护进去
3。 设计一套适用多种语言的数据库。例如使用一个数据字典来定义每一种语言,然后在维护每一种语言进去
我个人比较倾向第3种方案,因为我是比较怕麻烦的人,hoho,第一种比较困难,第二种工作量也太大了点吧。
我的方案大致如下:
建立两张表,Language和Content,Language相当于一个数据字典,列出系统用到的所有语种。Content表就是维护的内容——也就是我们想解决的多语种显示的东西。两张表表样如下:
& id---- |---langeuage----|---description----
& 1-----|---------zh---------|------中文---------
& 2-----|---------en---------|------英文---------
& 3-----|---------fr---------|------法文---------
id----|---content------------------|---languageId------
1-----|----你好!-------------------|------1------------
2-----|----How are you!----------|------2------------
3-----|----fa wen bu hui---------|------3------------
这样Content表中就保存了需要语种的所有的语言信息(当然要维护进去),然后再根据用户的需要,对应Language表选择出对应语种的Content内容。
不知道大家意见如何?
"但是“内容”的国际化却没有做到。"你的意思"内容"是指:比如中国人用,那么它的用中文来描叙自己的内容,小日本就用日文来描叙,,,,然后大家都来看,所有的内容显示的语言有中文,日文,,,,,?
这个确实也是个问题.:(
我所设计过的一个系统这样来处理的.
数据库对应的表的每个字段(已知可能中文用户要看到中文,英文用户要看到英文,,,,,)对应有*CN,*EN类似的字段来表示.
页面采用你所说的I18来处理,中文用户那么它看到的是中文界面,E文用户那么它看到的是E文界面,那么通常他们都会用自己的语言(中文用户用中文)来填写内容.
业务处理:可以在应用的上下文中得到用户使用的语言.如果是CN用户那么把对应的值填写到*CN字段中,那么对应的其它的字段如*EN就由数据库管理员把他们翻译成E文.在显示的时候也是根据客户端的区域选择它所要获取的是那个字段值.
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也觉得应该在 db schema design 上解决。
初步想法。
text table 包括如下子段
text_id, topic_id, language_id, the_text
topic 和 text 之间的对应关系是 1 对 多。
比如, topic 1001,对应的 en, cn, jp text如下。
text_id, topic_id, language_id, the_text
1, 1001, en, hello
2, 1001, cn, 你好
3, 1001, jp, xxxx
浏览: 163534 次
来自: 深圳
jianfeng008cn 写道tomkoo 写道一直来都对J ...
楼主,求代码,新手,什么也不会啊,@qq.c ...
把源码放出来噻。
顾磊哥···
问个问题
要是有一天你有更好的发展呢?
引用把JBPM运用到实际项目中(1) 期待2,3,4,5,6出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773203',
container: s,
size: '200,200',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ction国际化怎么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