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声音的高低和什么有关属于声音的哪种特性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电视直播声音环境建设与优化
  众所周知,电视是由声音和画面构成的,是声画艺术。从标清到高清,从单声道到立体声环绕声,电视声画艺术形式的实现越来越依托于影视技术的高速发展而日臻成熟。纵观当下全国各大广播电视媒介,正处于高清电视、立体声、5.1环绕声的路口。音乐学家豪普德曼说:“声音是流动的建筑。”美妙的听音感受对于电视直播而言同样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电视直播节目品质的高低甚至成败。因此,加强电视直播声音环境的建设与优化,是我们每一个电视音频工作人员的份内之责。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224753.htm  《广播电视词典》将直播界定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合成播出,同时进行的播出方式。”电视直播按播出的场合分,可分为现场直播和室内直播(即播音室或演播室直播)。这两种场合的电视直播对于声音环境建设与优化都有不同的要求。   一、室内演播室的声音环境建设及优化   室内演播室的新闻类节目,现在比较流行的是采用“全开放式”演播室的制作形式。所谓“全开放式”主要是指把电视屏幕墙、导演控制区、摄像区域、新闻播音员区域、线性编辑制作区、非线性编辑制作等区域科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面积很大的节目制作空间,各功能区不在物理上做任何隔断。开放式演播室的设计理念是全新的。为了突出新闻的及时性、真实性,开放式演播室是当今世界电视新闻媒体的一个很好的选择。现在已有多家电视台建立了开放式演播室,例如: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东方电视台等。节目形式的改变必然带来技术的革新,任何艺术形式的展现都需要有高技术的支持。   俗话说“再好的戏没有声音也出不来。”高质量的声音制作标准是声音清晰、干净、饱满。声音在封闭的空间内传播及其特性,比在露天的场合更为复杂。声源在室内发声与传播,以及界面的反射,吸收,扩散(散射)和透射,形成室内声学的特点。在“全开放式”演播室中,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声反射的问题。   声波的波长在低频时较长,而在高频时较短。根据声反射定律,高频声源和低频声源在发射中会产生不同的情况。因此在声音环境建设方面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要考虑对低频声波的作用。另外,平反射面使声波产生镜像反射,凹弧形反射面产生声聚焦,凸弧形反射面使声音散射(扩散)。由此可见,大部分开放式的演播室的背景墙都会选择凹弧形也就是这个道理了。新闻播音员坐在这样的环境中心,说话时声波聚集,声音听起来会更洪亮,收声效果也会更好。   (二)混响过程和混响时间的问题。   声音在室内衰减的过程称为混响过程。当一个连续发声的声源,在到达稳态声场后声源突然停止发声,声音将从稳态开始衰减,衰减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60dB)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混响时间的长短对室内听声有很大影响,因此它是对各类房间进行音质设计或音质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房间混响时间短时,有利于听声的清晰度,但过短则会感到声音干涩,且会感到声音响度不够;混响时间长,有利于声音的丰满,但过长则会感到前后声音分辨不清,降低听声的清晰度。正是因为有混响的存在,古时候才会有“余音绕梁”的说法,也就是混响带给我们的听音感受。我们平时听的歌曲都加入了混响。西方国家的人们有做礼拜的习俗,在教堂里唱圣歌,因为教堂的空间高而空旷,人们唱歌时混响时间长,再加上和建筑物本身起到的共振效果,使得圣歌听起来会有神圣庄严的感觉。然而在新闻演播室内,却不需要那么长的混响时间,新闻播报的声音就是要干净、清晰。因此我们要把混响时间缩短,但是也不能完全没有,否则声音会显得干涩。传统演播室的混响时间一般控制在低频:0.3-0.5s;中频0.3-0.4s;高频0.3-0.4s。而“全开放式演播室”中,是个大的制作空间,要使声音效果更佳,可采用如下两种主要方法缩短混响时间:   一是使用物理屏障 。在节目录制区和编辑制作区之间使用特制的简易电动幕墙,在节目直播时隔开,将各功能区域划分开避免相互干扰。这样做既不影响演播室的“开放度”,同时又对吸声、隔音,避免干扰起相当大的作用。   二是选择吸声系数值高的吸声材料 。因为混响时间和房间容积,室内表面积,室内平均吸声系数有关系。而演播室的容积和室内表面积是一个定量,不会有大的变动,因此就要在室内平均吸声系数上下功夫。例如:水泥地面的吸声系数 为0.02,铺上地毯后 值就会提高到0.5。因此在演播室的建设中,一般都是在整个地板上选用5mm厚,高吸声系数的塑胶地板,同时在演播室的内墙面上都会铺有高吸声系数的材料。一般,大的演播室使用的是吸音砖。在节目录制区中,使用的背景墙、桌面、椅子也都是选用具有高吸声系数材料制作而成的。在演播室的窗户上一般都会悬挂天鹅绒材质的落地窗帘,来进行吸声和隔音。在选用不同吸声材料时除了要保证吸声系数够高,还要兼顾各个声波频段的吸声特性,高、中、低频都兼顾才能使现场的声音特性平直。   (三)控制环境噪声的问题。   1.工作人员减少噪声 。开放式的演播室中,环境噪声不可避免。直播过程中摄像人员,现场导演都在演播室内,与主持人距离近。因此,演播室内通话就要调整该路话筒音量大小到最佳位置。全部采用头戴耳机进行,或者使用电脑,并严格要求演播室内的人员不得发出噪声,保证播出安全。   2.使用声闸门 。为防止演播室外的噪声必须在演播室上下功夫,使演播室本身能够隔声。除了在演播室内采用吸音材料外,在门的隔声处理上,可采用“声闸”门结构的方式来进行隔声处理。因为普通门的厚度较薄,门缝比较大,无密封措施,隔声效果较差,计权隔声量一般在15-20dB。而演播室要求门的隔声量大于45dB,所以采用声闸隔音措施。有的还采用二道门的“声闸”。   (四)播音员的话筒使用问题。   1.话筒的选用。 播音员应使用指向性强的话筒。话筒对于不同方向来的声音灵敏度会有所不同,这称为话筒的方向性。方向性与声音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则指向性越强。根据话筒的指向性,一般可分为:单方向性“心形”,双方向性“8字型”,和无方向性“圆形”以及单指向性"超心型"。一般在直播中会采用“心形”话筒。“心形”话筒正面的拾音范围比“超心型”广,即使主持人说话时脑袋两边动也不会影响拾音效果。   2.话筒的佩戴。话筒佩戴时尽量让话筒指向播音员的嘴,以远离杂声,但又不能太近,否则呼吸声等一些其他不想要的声音也会收进来。实践证明,一般话筒距离嘴10-15cm为最佳。   3.对播音员进行相关培训。让播音员了解话筒的特性,知道怎么用话筒,这样即使是在直播中话筒头脱落,或者话筒拾音方向出现问题也不会手忙脚乱。   (五)调音台及周边设备的使用。   为了使声音更完美,在调音台上的设置也很重要。要使输入信号处于高信噪比,失真小的最佳状态,就要调整该路的GAIN旋钮到最佳位置,即一边调整一边看UV表上的表针,使语言的电平在-7到-3值之间摆动;音乐在-3到0值之间摆动。同时,根据播音员声音特点来调节高中低频,使声色更完美。为了防止破音现象的发生,还要加上压限器。   (六)直播中的声音备份。   新闻直播务必做好声音备份。音频不同于视频,一般一个演播室里不会只有一台摄像机,必定是多机位一起工作,即使这台摄像机出现问题还可以快速的切换到下一台。而音频则不同,每个播音员就一个话筒,如果没有备份的话一旦话筒出现问题,那事故就是百分之百而无法弥补。因此,在一些重要的直播节目中每个播音员身上都会佩戴一个备份话筒。如美国广播公司ABC在直播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演播室播音员佩戴的就是双话筒。除了备份话筒外还有备份的调音台。一般都是两个调音台同时工作,这样一旦直播中出现问题就可以及时解决,避免出现直播事故。像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每天都是直播,为了保证播出安全,就是主调音台和备调音台同时工作。一旦哪一路声音出现问题,可以及时的切换到备台上去。
  二、现场直播的声音环境建设及优化   电视现场直播为“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式。”   电视现场直播的特点能让观众在第一时间耳闻目睹现场的实况,给观众以现场感和参与感。许多知名媒体都是因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而成名的。如:凤凰卫视在2001年对美国9.11事件的报道。电视现场直播已成为电视优于其他传媒最突出和最具特色的地方。在广播电视媒介中,声音作为画面的有效补充,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有时候光有图像没有声音,人们不一定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只要有声音,即使没有图像人们也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件,这也就是广播之所以有广大受众群的原因。然而由于新闻现场的环境比较复杂,不可预知,因此为了保证声音的质量就更需要做好准备。   (一)选择好的录音环境   即使是新闻现场的环境再混乱也要尽量选择相对安静的、噪声小、没有太多干扰的地方进行采访和报道。但对于拾取现场声音则有不同,例如,现场报道美军攻打伊拉克时,为了在观众面前真实的再现战争现场,那些枪炮声,火箭弹发射的声音是要用话筒拾音的。但不管怎样,记者说话的声音不能被现场的背景声盖住,否则观众听起来就会很吃力。   (二)避免声音失真   1.录像机或摄像机设定话筒信号输入时,不能输入线路信号,否则会导致信号失真;   2.严格控制输入电平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3.使用摄像机话筒时不要使用自动电平档,而应使用手动电平档。这样能够防止报道时因为声音太大而发生声音失真。   (三)避免风的干扰   在野外报道时,风的干扰是经常会遇见也是最容易被现场报道记者忽略的一点。即使是中央台的野外新闻报道,也难免会出现这样的失误。这和我们专业素养不无关系。为了避免风的干扰,外景采访应注意三点:应有专业的人员举钓竿,戴耳机监听,话筒上都要装防风罩;不要迎着风的方向录音;要在录像机或摄像机上使用低频切除(LOWCUT)开关。   (四)避免录音时产生近讲效应及喷话筒   近讲效应指当话筒离嘴太近时,话筒拾取的声音低频被提升导致声音不清晰甚至喷话筒。规避此问题可采用两法:   注意话筒的类别。话筒因灵敏度不同有近讲话筒与非近讲话筒之分,近讲话筒可以离嘴非常近甚至贴着嘴都没问题,非近讲话筒离嘴的距离应根据讲话人的音量以及通过耳机监听低频是否过多,将其控制在10-30cm左右为宜。   注意话筒的方向。喷话筒是由于人讲话时气流冲击话筒所导致,所以,将话筒轴向避开讲话时的气流的方向,如将话筒轴向偏向人的下巴尖,可以避免喷话筒。   总之,加强电视直播声音环境建设并注意其声音的优化方法,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新闻直播,保证声音质量,让观众听得清晰舒服,从而实现高水准的有效传播,充分体现广播电视媒介的传播优势。   (湖北省广电总台技术管理服务中心制作部)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3被浏览1,190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调节电视的音量旋钮是在调节声音的(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调节电视的音量旋钮,能够改变声音的响度大小,音量大则响度大,音量小则响度小;调节音量旋钮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音色和频率;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本题考点:
考点点评: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将声音知识与生活以及结合起来.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种特征.(1)震耳欲聋,是指..
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种特征.(1)震耳欲聋,是指______;(2)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指______;(3)瓮声瓮气,是指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2)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指声音的音色;(3)瓮声瓮气,是指声音的音调;故答案为:响度,音色,音调.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种特征.(1)震耳欲聋,是指..”主要考查你对&&音调的概念,响度的概念,声与信息&&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音调的概念响度的概念声与信息
&定义: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决定音调的因素:(1)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如果物体在1s内振动100次,那么频率就是100Hz。(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的高低取决于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频率越低,音调也就越低。(3)用波形比较频率: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音叉的频率不同。在同样时间内,甲振动次数少,频率低,音调低;乙振动次数多,频率高,音调高。&声音的特性(一)响度: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单位:分贝dB)(二)音调: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hertz),赫兹[/url,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例如,低音端的声音或更高的声音,如细弦声。(三)音色:声音的特性,由发声物体本身材料、结构决定。控制变量法理解声音的特性&&&& 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这个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人为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冉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下面的验证琴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实验就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例&&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 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助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r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 解析:因为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多个因素,在实验过程中就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若验证猜想一,所选的琴弦就必须是长度、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几根弦,所以应选A、B、C三根弦;同理可知,验证猜想二,要选A、D、F三根弦。若再研究音调与弦松紧的关系,必须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拨松紧不同的弦,测出两次的频率,然后进行分析、比较。&& 答案(1)ABC& ADF& 80&& 1.02(2)选取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测出此时振动的频率,然后改变琴弦的松紧,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琴弦,测出此时的振动频率,进行分析、比较。如何理解向暖水壶充水时声音高低的变化&&& 向暖水壶中灌水,能引起水壶中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水未满时,空气柱较长,振动频率低,音调低。随着水面的升高,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频率逐渐变高,音调逐渐变高。&&& 例如图所示,当往开水瓶中倒水的时候,为什么根据声音就知道瓶中水满不满? & 解析:通过听灌水时发出的声音可判断水是否灌满:若声音音调较低,则表示振动频率低,瓶中空气柱较长,水还未灌满;若音调很高,则表示水将灌满。 & 答案:见解析一些乐器的音调
定义: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也叫音量);响度的单位:分贝(dB),人耳感觉到的最弱声的响度是0dB,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测量响度的仪器:分贝仪影响因素: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也是物体离开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1)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振幅越小,响度也越小。 (2)响度与距离的关系:响度还跟听者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3)声音的响度跟声音发散程度有关,声音越集中,响度越大。(4)声音的响度还跟人耳的主观感觉和声音在传播途中是否遇到障碍物有关。①声源的振幅,所谓的振幅就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②离声源的距离: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方法:①增大振幅②减小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③减小声音的分散声与信息:(1)利用声传播信息。如:医生利用听诊器,通过听到的声音判断人体内心脏、肺的健康状况;利用接收到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来判断台风的风向及位置;利用地震、机器产生的次声波来判断地震的位置和机器的优劣。(2)利用发出声音的回声传递信息。如: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利用听到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的远近;海豚在混浊的水中利用自身的“声呐”系统可以准确地判断远处小鱼的位置。(3)“B超”的原理: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时,由于人体不同器官对超声波的反射情况不同,“B超”机向人体发射一定量的超声波,然后用移动的探头接收各器官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经过计算机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后,在屏幕上呈现出内脏器官的图像,医生通过图像情况诊断是否存在病变。
发现相似题
与“指出下列各种声音现象,反映了声音的哪种特征.(1)震耳欲聋,是指..”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166195234476425342419752926633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低高电视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