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在高铁月票卡怎么办理自动发售机的原理 急急急!!

正在初始化报价器问下大家ccd相机有哪些强颜欢笑丶偶p主要有AVT、Baumer、Basler、Dalsa 、JAI、Imagingsource等。
AVT成立于1989年,专注于设计、生产和销售GigE Vision数字摄像机、Firewire工业相机和各种特种高端数字相机——如近红外(NIR)、长波红外(LWIR),紫外(UV),主动制冷CCD、高分高速摄像机等产品。创新的设计、上好的制造质量以及优质的服务,使得AVT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其在机器视觉领域里的数字摄像机解决方案的一流供应商地位。AVT旗下的Guppy Pro, Manta, Stingray, Pike系列;Prosilica GC,GS,GT,GE,GX系列及Bigeye,Bonito,Pearleye、Goldeye系列产品定能满足视觉用户最苛刻的成像需求。
Baumer堡盟是创新型图像处理组件的全球领先制造商之一,提供广泛的适合各种应用的高品质工业相机。其核心能力涉及传感器集成、信号处理、接口和驱动程序等所有视觉应用领域,确保将相机集成在相应的视觉系统中。产品组合包括CCD和CMOS相机,分辨率从VGA到800万像素不等。数字相机采用各种标准接口,例如:Gigabit千兆以太网、CameraLink(R) 和FireWireTM.创新技术改进,例如以太网供电、Dual GigE、IP67、多I/O系列等相机。
Basler公司秉承了德国一贯的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生产的CCD产品以稳定可靠的性能和优质的技术服务为业界提供全系列的CCD接入产品,Basler的 CCD产品在工业生产、产品质量检测、航空航天、农业资源勘察、印刷质量(如造币厂)分析、科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Dalsa 于 1980 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Waterloo成立,创办人是成像行业的先驱、Waterloo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前任教授 Savvas Chamberlain 博士。在高端成像和机器视觉领域,DALSA是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CCD/CMOS芯片和相机制造商,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家同时拥有半导体制造,芯片设计\\\\制造,相机设计\\\\制造,图像采集处理软硬件设计制造能力以及视觉系统集成的全线能力的高科技企业。DALSA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年销售额一亿六千八百万美元,在全球拥有1000多名员工的国际化大公司,销售办事处遍及北美和欧亚。
JAI公司成立于1963年,是世界知名的工业相机供应商,总部位于丹麦的哥本哈根,在日本、美国和英国有分支机构。JAI致力于为机器视觉用户提供从线扫描到面扫描,从模拟到数字,从Camera Link到GigE Vision的丰富产品选择。JAI公司尤其擅长棱镜分光多CCD摄像机的研发和制造,是世界上最大的2CCD、3CCD及4CCD多光谱工业相机供货商。 JAI产品具有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功能灵活、操人简单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机器视觉、智能交能、医疗、军工等领域。其最新的C3系列GigE相机分为A(Advanced)、B(Basic)、C(Compact)三个系列,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和统一的操作平台,系列之间具有很好的继承性。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更多回答deathmq尼康的D700高感很好,但是像素太低,动态也不好,不是合格的风景机;佳能5D2拍风景很好,但是只能配24-105L,换16-35L、24L或者35L,价格是22000元,24-70L新的没出,老的实在对不起L头名号;在考虑价格和性能的平衡点上,索尼α900配16-35ZA是最好的风光拍摄组合,性能仅次于D3X配14-24,价格是25000元。价格来源网路,仅供参考。
jzczk1688它是机械视觉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组件,它最本质的功能就是把光信号转变成有序的电信号。相机的选择不仅可以直接决定采集到的图像分辨率、图像质量等等,也可以与整个系统的运行模式直接相关。
  CCD工业相机的优势有很多:第一,性能稳定、可靠,安装简单方便。虽然是一种高科技的设备,但是它的结构并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复杂,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紧凑,不容易损坏,可以连续使用不会造成影响。而且有一点非常不错,这种工业相机可以在比较差的环境中工作,这一点不是所有的相机都可以做到的。
热门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图文】CCD监控摄像机工作原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CCD监控摄像机工作原理
&&深圳市群谚科技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CCD板机和监控摄像机的研发与制造,在此与您分享监控行业专业资料。
该资料非常适合监控行业同行学习,并且是讲课的好材料.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ccd点胶机的原理、组成部分、特点及应用
原标题:ccd点胶机的原理、组成部分、特点及应用
近几年随着工业4.0的发展进程,CCD系统渐渐走进了大家的视线,ccd点胶机也慢慢的进行了整个工业的应用领域,应用行业主要有:家居用品,汽车领域,机箱机柜,钣金,过滤网,电子,灯具照明,散热器,航空航天等。那么您想要对ccd点胶机有进一步的了解吗?下面贤集网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ccd点胶机的原理、组成部分、特点及应用。
ccd点胶机的原理
1、相对于传统的人工点胶操作,选用点胶机来完成点胶操作的话就会更加方便,生产过程中不管生产什么产品,如果选用的是人工操作的话,那么就会耗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有着很大的出错率,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效率和生产时间,同时因为要给工人支付工资,这样在另一个层面上又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很不划算;但是如果选用点胶机的话,就完全不用担心会出现任何的错误,因为它的程序都是设定好的以确保有一个很好的点胶操作,同时因为它是可以自动完成所有的操作的,这样就不再需要人工的操作,因此也大大的降低了劳动力的使用量和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又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自动点胶机通过将压缩空气送入注射器或者是胶瓶中,将胶压进与活塞室相连的进给管中,利用压力进行点胶作业。当活塞处于上冲程时,活塞室中就会填满胶,当活塞向下推进滴胶针头时,胶受到压力便会从针嘴压出,滴出的胶量由活塞下冲的距离决定,可以手工调节,也可以通过编程进行控制。
ccd点胶机的组成部分
目前市场上供应的环气树脂,强力胶水,PU胶,硅胶,双液性树脂材料等化工原料,很多是由双组份合成,供各厂商选择及适合不同行业使用,适合的用途:灌注、粘合、滴胶、包装、密封零件等等。应用行业:汽车配件、电子组、电器、LED、礼品饰物,往往都采用一些双组分的点胶机,旭通自动化 专业生产点胶机 、涂覆机、灌胶机等点胶设备。
(1)柱塞;
(2)液体材料AB的混合
当液体材料从推出来之后会经过控制法门,然后同步进入混合管混合和,混合管是内置有螺旋叶的塑料管,液体材料在管内先接触,然后分开,再混合,再分开,通过流体力学原理设计的左右螺旋叶,使得液体在管内做向前旋转的切割运动,将液体不断分细再重组,混合管设计科学,使用简便,成本低廉;
(3)混合物如何灌注到产品上面?
这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工序,很复杂,只要因为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工艺要求,要视生产工艺要求而定,比如要画线和和细微定点的产品(电路板)就要用到XY TABLE三维工作台了,如果是用料量大的产品(变压器之类)可以直接让混合管的料填充到产品里面去,细小用量的还可以再混合管前面接针嘴,接软管。总之点滴的过程要视实际生产工艺而定;
(4)材料的存放容器
材料主要放在我们前面提到过的不锈钢压力缸里面,因为机器的驱动力来源于气压,涉及到一个安全性问题所以用不锈钢的压力钢,最好是全不锈钢的,气密性一定要好,不锈钢压力缸要配备气压表,搅拌系统,液位警报显示系统才好;
(5)生产的特殊要求
往往因为不同液体材料和生产工艺的不同要求,需要到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液体脱泡,加热,搅拌,干燥液体脱泡:目的就是把液体材料里面的气泡降低到接近0,这么实现这个特殊要求呢?可以外置一个真空泵(无油式真空泵噪音小),当液体材料存放到不锈钢压力缸里面后可以用真空泵抽吸达到最佳效果;
(6)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机器的大脑神经中心部分,除了控制机器的运作和停止外还要很多电路气路方面的控制,当然还要负责数据的转换和显示,数据的录入,输出,能采用可编程的微型电脑控制最理想。
CCD点胶机特点
1、此设备采用进口全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其X轴,Y轴,Z轴全部配载高精度研磨级丝杆模组,确保点胶机行程的高精度要求;
2、配备在线式CCD点胶系统,所有点胶流程均可在线可视情况下进行精准程编程及调整,系统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编辑:打点、画线、画圆、圆弧及围坝圆等程序,各项轨迹参数速度可单独调节,操作方便、简单易学;
3、点胶系统软件配备多种针头校正、针嘴、激光偏移校正、模版对位、停止状态下定时出胶、预点胶、实时测量监控等功能;
4、搭载精密钨钢螺杆阀,其采用进口钨钢组件精密定量,组件耐腐蚀、耐磨,使用寿命长,出胶量控制精准,针嘴出胶部分可加热,可有效辅助特殊流体的出胶稳定性;
5、搭载精密气动点胶阀,对产品进行点胶填充;
6、配备进口激光测高仪,可精准对点胶产品进行测试管控;&
7、底板加热系统,实现产品预热功能;
CCD点胶机的应用
1、水晶滴胶应用
目前很多不干胶行业都是应用环氧树脂成形的水晶效果,各行各业产品的类型多样,形状不一,给工厂的生产效率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小批量,多种类,效率和成本上都没有办法降下来,那么有了视觉滴胶机以后,就很方便了,能过AB胶配胶机自动混合好胶水以后,将产品放到CCD点胶机的可拍照的行程范围内,当CCD自动识别到产吕以后,在系统内会生产一个相应的记忆模型,再通过视觉点胶机的三轴走位系统,将需要点胶位置进行编程,设定好程序后设备自动对产品进行滴胶,目前在市场上此类生产的应用起到了很好效果,在效率和成本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适用的行业如: 水晶不干胶行业,智能滴胶卡行业。
2、上色上漆应用:
与水晶滴胶类似,只是滴胶改成上色滴油漆,点胶机的阀改成滴油而已,因产品形状不一样,颜色种类多,用视觉点胶机做油漆的一般是需要人工把油漆调试好,同样通过视点胶机的视觉系统将产品形状识别,再通过视觉点胶机的三轴控制系统,进行高速度的点胶上色。适用行业如: 五金标牌,字母上色,工艺装饰品上色。
以上是贤集网小编为您介绍的ccd点胶机的原理、组成部分、特点及应用。希望以上相关知识点能够加深您对ccd点胶机的了解。
本文地址:http://www.xianjichina.com/news/details_56577.html贤集网,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我来说几句
还没有人评论哦,抢沙发吧~
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资讯。免费注册成为贤集网会员,您可以——
轻工技术相关文章
轻工技术项目推荐
已有 2 人对接
已有 2 人对接
已有 5 人对接
已有 1 人对接
已有 2 人对接
意见被贤集网采纳后,贤集网赠送一张限量版的U盘会员卡!
联系方式(必填)
您的意见(必填)
Copyright (C)2014数码相机原理 CCD的奥秘
我的图书馆
数码相机原理 CCD的奥秘
数码相机原理 CCD的奥秘
Part 1:CCD物理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尺寸折算与物理结构
  我们常在DC的基本参数中看到该型号使用了多少英寸多少像素的CCD,比如1/2.7英寸300万像素、1/1.8英寸500万像素,这其中“1/X英寸”到底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这时有人就参照电视机显象管的尺寸标识,将这个参数理解成CCD对角线的长度,这是一种不太严谨的说法。需要注意的是“1/X英寸”并不是CCD的尺寸单位,而是CCD的长宽比例。这沿袭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电视显象管规格的4:3标准,故我们不能说是CCD对角线长度的原因就在于此。
  由于CCD是在晶圆体上通过特殊工艺蚀刻出来的,遵循统一的4:3的长宽比例这一行业标准,能更有效的控制生产成本。但是当我们按这个标准折算 CCD尺寸的时候就会发现,算出的面积往往比真实面积大出许多,这是因为“1/X英寸”表示的是包括电路部分在内的整块CCD的对角线长度,并非CCD中 感光核心部分的对角线长。
  事实上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CCD尺寸的说法是参考传统摄像机内的真空摄像管的对角线长短来衡量的,它严格遵守了Optical Format规范,中文译名为光学格式,其数值称为OF值,单位为英寸。因此CCD尺寸的标准计算方法是其实际对角线长度(单位:mm)/16,我们以1/1.8英寸的CCD作例,这个1/1.8英寸就是计算公式中的OF值,16÷1.8≈8.89mm,这就是该CCD感光核心部分对角线的实际长度了,这下大家都心里有数了吧。
  现在让我们来探讨一下CCD的物理结构,CCD仅仅是一种在硅基板表面通过绝缘膜使大量独立的、透明的光电二极管(下文简称电极)排列起来的固 态电子元件(如图1),若按CCD内部的电极排列来分,现在DC中普遍采用的都为矩阵型结构,其特点是色彩表现力更强、光谱范围更广和色彩密度更高等诸多 优势。
  如传统菲林胶片一样,CCD也包含了多个结构层,由上至下分别为感光层、色彩还原层、信号转换层(如图2)。
  目前作为整个光电半导体行业老大的索尼将其专利技术融入其中,故业内大部分品牌的DC中都装载了索尼的Super HAD CCD,中文译名为超级空穴堆积CCD。这里我们就结合出镜率最高的索尼CCD来对其构成作进一步的说明,CCD顶部感光层的专业术语叫做“微透镜” (Microlens),如图3所示,Super HAD CCD改变了传统CCD内部微透镜的形状和排列,缩小了两两间的相邻间距,增强了微透镜下面感光电极对入射光线的吸收率,进而提升了电极对光线的敏感度, 如图4所示,红色线条表示Super HAD CCD随光线强度变化的敏感度曲线,蓝色则为传统CCD的敏感度变化曲线。
二、信号的传输方式
  大家可能都对CCD的成像原理略有所知,但对于其内部的信号传输方式却知之甚少。在光电半导体行业内CCD的输出方式分相互传递型和单一传递型两种,其中“相互传递方式”早已成为CCD制造中的主流技术,包括出货量最大的索尼CCD。下面就对该技术进行分析。
  图5为我们揭示了CCD结构层中最底层的工作原理,可见图中每一个感光电极都对应了一个信号垂直传输单元,当光线透过镜头射到CCD表面时,相应强度的电荷量就被蓄积在电极下面,每单位蓄积电荷量的多少取决于每单位感光电极受到光照的强弱,当我们按下快门释放开关,各单位上的电信号(电流或电压)被输送到A/D(模拟/数字)转换器上,这就完成了一次光电信号的转换与传输过程。
  现在让我们参照图5,以电极排列是三行四列的模拟图示具体理解相互传递型的工作方式。先从图中的C行开始:
  第一步、DC集成电路中的时钟发生器(Clock Drivers)发送驱动脉冲,使C行四列全部电极下蓄积的电荷往左边的垂直传输单元输送;
  第二步、时钟发生器继续对垂直传输单元发送驱动脉冲,使电荷纵向转移至CCD的底部;
  第三步、重复上述两个步骤后,整个C行的电荷被全部输送到CCD底部的水平传输单元;
  第四步、时钟发生器继续对水平传输单元发送驱动脉冲,将c行四列的全部电荷顺次输出至集成电路上的A/D转换器中,这时便完成了对整个C行电荷的输出;
  第五步、重复上述四步将其余两行的蓄积电荷量全部输出至A/D转换器中。这就已经完成了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了。
  当几年前有人提出数 码相机(下文昵称DC)在未来必定取代传统银盐相机时,很多人都对这一在当时看来颇为荒谬的论调嗤之以鼻,而现在看来随着DC销量的井喷式增长、传统菲林 销量的下挫,DC在开创数字时尚玩物新概念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沿袭了多年的生活方式。笔者深感有义务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与DC相关的一些技 术原理,以便在选购乃至使用中愈发的得心应手,便由此萌发了撰写这一系列文章的念头。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这款相 机是多少万像素”想必是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了,时至今日影像传感器(Image Sensor)的“像素”仍是消费者选购DC的第一考虑因素,不可否认像素有着驾驭最终成像质量的能力,但DC商品化至今我们也逐渐感受到,像素的增加在 某种程度上并未对画质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无疑与我们的传统思维大相径庭。
索尼F828的800万像素2/3英寸CCD与R1的千万像素APS-C尺寸CMOS
  目前流行在数码影像业中的影像传感器主要分三种:几乎被索尼和松下垄断的CCD,富士独家技术Super CCD,还有就是前不久才运用到DC产品中的CMOS。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世界上一台数码相机诞生以来,CCD从最初发展到500万像素耗费了近三十年时 间;而从500万跳跃到800万像素只用了1年多时间,打破了原本每1年提升100万像素的惯例,之后又因画质原因开倒车推出了700万像素,接着消费者 等待了约两年时间,期间出现的900万像素Super CCD让我们对千万像素到来的期待愈发强烈,不久前索尼终于引领我们跨过了这不可逾越的鸿沟,但主角却变成了CMOS。往事历历在目,回顾影像传感器的发 展仿佛就是数码影像业发展的血泪史!
Part 2:CCD还原色彩的秘密
一、彩色滤镜的结构
  经过上文剖析的信号转换后,此时得到的还是一个灰调的影像,必须经过色彩还原才是我们最终见到的绚丽多彩的 数码照片。CCD对环境色彩的还原过程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白平衡”。由于CCD中的感光电极只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对光的色彩却完全没有分辨能力,因此 CCD都使用了“彩色滤镜”(Color Filter Array),这正是其结构中的色彩还原层,滤镜的作用是只能让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从而达到摄取所需颜色的目的。
  通过前文的讲解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在CCD内部感光电极为矩阵形排列,因此一一对应对应的彩色滤镜也为矩阵型结构,其排列方式具有相当的规律性, 按照过滤的色彩不同而被分为三种。在DC发展的初级阶段,CCD中使用的都是补色(Complmentary)滤镜,如图6所示其也被成为“CMY滤镜”,分别代表了可以过滤青、黄、绿、洋红,四种颜色光线。
  而现在原色(Primary)滤镜为业内通用的色彩还原技术,如图7所示,其中包含绿色(G)、蓝色(B)和红色(R)滤镜单元,故又被亲切地称为“RGB滤镜”。
  至于第三种我们可以当作是昙花一现的技术,它就是索尼在2003年底发布的800万像素F-828中所使用的4color滤镜技 术,索尼认为传统的RGB滤色方式是为了适应彩色电视机和电脑显示器的色彩特性应运而生的,但与人眼的视觉感受略有不同,才会出现显示的颜色与真实颜色间 有一定微妙的差异,因此4color滤镜结构在原来的RGB三色滤镜结构的基础上添加了一组翡翠绿色(Emerald)的滤镜单元(图8)。
二、色彩还原的算法
  为了能更清楚地说明色彩还原这个过程,我们姑且先将一个电极加一片滤镜构成的单元当作最终照片中的一个像素。例如使用500万像素的DC拍照,最大可以拍摄分辨率为44的照片,这表示照片中有44个像素点,若我们将照片的分辨率设定在00,这时千万不要误认为这么多像素中只有00个像素点参与成像,而是整个CCD感光面积都感受光线,接下来以原色滤镜为例具体剖析CCD进行色彩还原秘密的时候就容易理解的多了。
  参照图7的原色滤镜结构示意图,我们发现其排列为G-R-G-R(绿、红、绿、红)一行,另一行则为B-G-B-G(蓝、绿、蓝、绿),从而依 次构成了分布均匀的RGB排列,这在影像工业中被称为三原色,通过相互间加权运算的组合,几乎能构成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所有色彩。仔细一算这才发现红色、蓝 色单元与绿色单元的比例为1:1:2,这是由于CCD本身材质的光敏特性导致了其对绿色光线敏感度不及红色与蓝色光线,因此通常需要2个绿色单元配合1个 红色单元和1个蓝色单元。经过如图9所示的光线滤色后,每个滤镜对应的电极下都蓄积了相应的色彩信息。现在我们可以想象出经过色彩过滤后的“数码照片”是 个什么样子了,应该是1/4为红色、1/4为蓝色,剩下的1/2为绿色的“马赛克”式的图案,这样的照片与我们脑海中绚丽多彩的数码照片的模样相差甚远, 当然啦,色彩还原进行到这一步仅仅是提取了被摄场景中的红、绿、蓝三种元素。
  在这里笔者先要说明的是对三原色进行加权计算就不完全是CCD的工作了,此时影像处理器(Image Engine)也在依照DC内置的软件算法配合CCD对色彩信息进行协同处理。可惜的是每单位像素点只能记录三原色其中一种颜色的数据,必须凑足三原色才 能进行相互间的加权组合,因此影像处理器就会通过某一像素点周围其他像素的色彩信息来进行色彩还原。参看图10所示的色彩还原示意图,以图中B2像素为 例,该像素只留有绿色信息,周围分别有2个蓝色像素(B1/B3),2个红色像素(A2/C2)和4个绿色像素(A1/A3/C1/C3),影像处理器便利用周围这8个像素点的色彩信息,再结合B2像素本身的数据进行环境色彩的还原,经过色彩叠加后才能最终形成数码照片中的一个真实像素。其他像素点的色彩还原同出一辙,可见每一个实际像素的生成都有周围8个三原色像素点的参与,比如B2本身在被还原的同时也将色彩信息提供给周围8个像素进行色彩还原,被加权计算了8次,正因如此数码照片才会变得如此靓丽。
三、补色与原色的差异
  补色滤镜技术早在2001年左右就已经淘汰出了DC领域,但直到现在仍有相当多的数码摄像机(昵称DV)仍 在使用该技术进行色彩还原,这里就顺便介绍两种技术间的差异。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原色滤镜在色彩还原时采用了色彩叠加的加权计算方式,如图11的混色关系图 所示,补色滤镜则进行的是减法运算。
  由于三原色是进行色彩还原的前提条件,所以原色滤镜直接就可以对环境色彩进行真实的还原,而补色滤镜需要先通过减色法构成三原色之后,才能加权 计算出更多的真实像素。加权计算的方法和原色滤镜并无不同,其过程笔者就不再赘述了,但最终的色彩还原效果却有着天壤之别,补色滤镜还原出的画质整体对比 度偏低、色彩饱和度不足,完全没有原色滤镜的艳丽效果(图12)。
四、噪点与坏点
  笔者身边相当多数量的朋友在选购DC时,都对CCD是否会出现噪点(Noise Pixel)或坏点(Dead Pixel)心存顾虑,他们通常都会使用一些所谓的测试软件进行检测,先不讨论这类软件的有效性和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光是这样的测试方法就已经步入了误区。
  所谓坏点就是拍摄后我们看见照片中出现了明显不亮或是永远亮着的点,这主要是在CCD的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就像LCD液晶显示 器一样,无论怎样改良生产技术,总会生产出一些不良品。无论怎样最后被用来生产DC的CCD都是已经在上游厂商那里经过坏点测试的,因此对市场中正在销售 的DC进行各种各样的CCD坏点测试相信都不会有任何不好的结果产生。若是在使用了几年后突然某一天发现CCD上有坏点产生,这种可能性反而更大一些,这 是由于CCD中感光电极的光敏性能降低所致。而噪点如图13中框住部分所示,则是因DC影像处理时电流变化频繁过热引起的,故噪点也被称为热点(Hot Pixel),尤其在拍摄夜景的时候特别容易发现,比如照片中夜晚的天空出现了白点或红点。很多用户都认为即使是噪点的话,如果每次总处于同一个位置,那 么这个点还能不能算作是CCD上的坏点呢?参考DC厂商的解释来说,噪点的位置也有始终处于同一位置的可能,因此我们并不能完全将它当作坏点来对待,但这 也的确是由CCD中某几个感光电极的光敏性能降低所造成的。
  那么对于这类位置固定的噪点,厂商内部都是如何解决的呢?他们会用专用的写入软件将CCD上固定的噪点在DC的Fireware程序中标注起 来,当然我们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屏蔽这个噪点,那么在色彩还原时该点有没有色彩信息就已经不重要了,而是通过周围8个像素点的数据来加权计算出该点的真实 像素。噪点只能尽量避免却不能完全消除,但软件的屏蔽总归没硬件改善来得彻底,只有改善DC内部集成电路的设计,才能尽可能避免噪点的产生,这时我们可爱 的厂商便开发成功了影像处理器(Image Engine)作为独立的影像处理单元,无疑大大降低了包括CPU在内的其他硬件回路的工作负荷,降低了因发热而形成噪点的机率。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图文】项目7 视觉传感器及其应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项目7 视觉传感器及其应用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铁月票卡怎么办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