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各个南京云台山硫铁矿停产,煤矿,都要停了,这究竟是不是真的。

中国诈骗基地深度揭秘番外篇:索人命的盐津
中国诈骗基地深度揭秘番外篇:索人命的盐津
编者按:在各位忠实X粉的支持下,【神秘X区】已将年初公安部公布的全国7 1个诈骗重灾区全部揭秘完毕。但是,还有很多未被点名的漏网之鱼,仍然偏安一隅,持续祸害百姓。这是我们所不能容忍的!
二哥将在“番外篇”对其逐一扒皮,也欢迎大家提供更多的线索,将这些隐形的诈骗灾区公诸于众……
《盲井》是一部2003年上映的电影,根据刘庆邦的小说《神木》改编,由李杨指导,王宝强、李易祥、王双宝等人主演。影片讲述了两个生活在矿区的闲人靠制造矿难杀人诈赔的血色故事。该片曾获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等多项大奖。
盲井式犯罪,是指将打工者诱骗到矿区,然后将打工者害死在矿井下,并制造事故假象,再假冒死者家属向矿主索要赔偿。
现实永远比剧情更生动,也更血腥和残酷……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人民检察院,对故意杀人伪造矿难骗取赔偿款系列案的74名被告人依法向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这起特大跨省系列杀人并伪造矿难诈骗赔偿金案件,其涉及犯罪团伙人数之众、被害者之多、时间跨度之久、犯罪区域之广等多项指标,应该创下国内杀人案的新记录。
与传统杀案件发现模式迥异的是,该案大白于天下,既不是群众发现,也不是家属报案,而是缘于讨薪未果民工的举报……
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双盛美村,有一个叫大安鑫海公司在此处经营着一家铁矿,矿区面积0.3666平方公里,具体分东、中、西三个矿区,五个矿井,年生产规模6约万吨,法定代表人是山东籍人赵乐喜。
赵乐喜于2009年接手该矿进行开采,并在没有通过安监部门验收的情况下开工。直到2013年6月,大安鑫海铁矿经过一系列整改,方才获得验收通过。
一位云南籍矿工死于矿井中。矿主赵乐喜担心好不容易获得验收通过的铁矿被停业整顿,“家属”也表露出急于让死者入土为安的姿态,双方一拍即合,决定私了此事。赵乐喜在付出一笔巨额赔偿金后,遗体迅速被火化。
电影《盲井》剧照
死者就像焚尸炉的一股轻烟飘过,消无声息。矿区灯火依旧通明、机器依旧轰鸣。
100多名陕西安康籍民工在工头的带领下,进驻大安鑫海铁矿,来到矿井几个月后,他们就从老矿工那里听说了此前发生被私了的矿难事件。至2014年12月底,矿主赵乐喜资金链断裂,共拖欠这批民工保证金、工资470多万元,年关将至,急于拿钱回家的民工走上了艰难的讨薪之路。
在讨薪无果的绝望中,愤怒的民工把矿上瞒报的日工亡事故举报给安监部门,举报引来当地国土资源局和公安部门介入调查。
相关部门最初调查的方向是将矿工举报的矿难当作一起工亡事故进行调查,但很快就发现死亡者有问题。
“死者”登记的信息为云南人。当地警方在调查中发现,矿难发生后,“死者”在云南仍有住宿和乘车记录。民警赶到其户籍所在地云南昭通调查,发现此人还活着。
由此,警方怀疑这是一起故意杀人骗赔的恶性刑事案件,在这起案件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系列“盲井”式杀人案。
内蒙当地警方成立“1.02”专案,大安鑫海公司的负责人赵乐喜亦在立案这一天投案自首。案件上报公安部后,被列为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一个惊天大案由此揭开序幕。
警方先后在云南、缅甸抓获大安鑫海铁矿命案的四名嫌疑人汪强文、艾汪银、郭伟鸿、张青华。
在审讯中发现,该四人均非初次作案,他们身上都背负着多条人命,在供述中牵扯出另外34人共犯,这34人又在被抓后继续供述,最后警方确认共有74人涉案。
而这涉案的74人,全部来自云南昭通市下辖的盐津县,更让人震惊的是,74人中竞有40多人来自盐津县下辖的同一个镇的同一条村,也就是庙坝镇的石笋村。
盐津,究竟具备什么样的人文地理的“土壤”,能批量生长出这么多的冷血杀手?
相信绝大多数读者和二哥一样,以前只吃过盐津果脯。
从不知道“盐津”还是一个地处边境省份的县名。然而,这两个“盐津”并无任何关联。
现在,在“百度”输入“盐津矿难”、“盐津 盲井”、“盐津 杀锗匠”,都有数十万的搜索结果。
与此前揭露的诈骗重灾区类似,盐津俨然已成为“盲井”式诈骗的代名词,只不过前面所揭露的诈骗重灾区只谋财不害命,盐津的“盲井”却是拿人命却当诈骗的诱饵,其血腥和残暴程度在诈骗界无人能及。
盐津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昭通市下辖县。因曾拥有盐井产盐,并设渡口渡汛而得名。全县面积2091平方公里,人口37.6万。该县石灰石、无烟煤、水力资源丰富,是一个待开发的山区县。
有“峡谷岩城”之称的盐津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境内99.92%为山地,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 “盲井”式诈骗重镇庙坝镇山大沟深,自然环境尤其艰苦。
盛产“杀猪匠”(当地村民对“盲井”式诈骗犯的俗称)的石笋村由32个村民小组(社)组成,1000多户人家,5000多人口,人均土地一亩左右,村民人均年收入才1000多元,属于极度贫困村。因为在地里打的粮食只够填饱肚子,没人愿意种田,很多田地都撂荒了。大概从2000年左右开始,石笋村的村民开始去山西、河北等地的煤矿打工。
在矿井下采煤,最开始一月能挣千八百块钱。煤炭行情好的那几年,一月工资五六千,甚至过万元,极具吸引力。该村的青壮年10多年前开始在各地的煤矿打工。
石笋村从此于煤矿、矿难结下了不解之孽缘。但井下作业的矿工属高危行业,村子里不断传来在本地村民在外因矿难死亡的消息。
图为一名早年矿难遇难者的坟墓
墓碑显示,这个名叫杨仕强的村民,日在山西煤窑不幸遇难,遇难时年仅23岁,身后留有一对儿女……
有矿难就会有赔偿!早期石笋村的遇难矿工,用自己的一条命,意外留给亲人最后一笔相对丰厚的抚恤金。但是很少人会愿意,为了获得赔偿而牺牲自己。
2003年,电影《盲井》公开放映,该村的一些村民通过观看《盲井》找到“发家致富路”。盐津人开始走向全国,有矿区的地方就有盐津人,只不过他们不再是去当矿工,而是去……杀人!
电影《盲井》剧照
此后,沾满鲜血的钞票,开始源源不断流向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村。有人建起造价二、三十万的二层或三层小楼,有人在赌桌上一掷万金,有人成天请狐朋狗友胡吃海喝、醉生梦死……
不管是在山西、陕西、还是在内蒙古,不管杀的人是老王、还是小李,一个典型的“盲井”式骗案成功上演,剧情大致需要经历六个步聚、七种角色。当然,为了节省“演员”,提高人均“片酬”,有些人可以扮演多个角色。
这个角色估且定义为“矿探”。他们可不是在全国各地找矿产资源,而是找适合的杀人场所。就是由“矿探”在全国各地的矿区转悠,专门寻找那些地处偏僻、由私人经营、管理不规范、安全措施不落实的小煤矿、铁矿、钨矿等,作为上演“盲井”式杀人的“剧场”。
该角色估且定义为“猪探”,而被找到的“猪”就是“盲井”式杀人的悲剧主角。“猪探”找到合适“猪”后,或诱或骗,将“猪”带到选好的矿,并办理相关的入职手续。
刚开始,选择盐津本地的鳏夫寡妇,由团伙成员中某个有点资色的女性出面,主动向“猪”示好,甚至不惜陪睡陪玩,让这些长期没近过女色的鳏夫真以为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然后就为了赚上把“林妹妹”娶回家的彩礼而言听计从,跟着“林妹妹”或她安排的人去全国各地矿区打工,然后自然就没有然后了,从此杳无音信。
电影《盲井》剧照
但毕竟本乡本里,在盐津物色“猪”的风险太高,这些“猪探”就慢慢把眼光转向全国的车站码头,专门找那些单身出门在外,看似找工作又比较弱智脑残的那种。这些人在家里估计也是舅舅不疼、姥姥不爱。像浮萍和稻草一样,失踪就失踪,也不会有人报案。
电影《盲井》剧照
特别重要的环节是,物色好合适的“猪”,他们会根据“猪”的长相,给他匹配一个近似的身份证,这个身份证的真正拥有者,可能是团伙中的某个成员,也可能是团伙中的亲属。
这个角色也就是“杀猪匠”,他们人数一般在2-3人,并和选定的“猪”同一天办理进矿的入职手续,而且会特别强调他们和下一步将即猎杀的“猪”都是乡里乡亲,亲朋好友之类的,身份证也显示确实来自同一个地方。
一般在入职后三天之内,“杀猪匠”就会利用和“猪”同一个班次上班的机会,制造矿井塌方、瓦斯暴炸等各种假象,将“猪”杀死并尽可能毁容。然后,这些一手制造惨案的“杀猪匠”就会即时报告矿主,既充当目击证人、也协助通知和调停矿主和死者“家属”的赔偿事宜。
这出戏里需要“家属”和“律师”两个角色,当然,如果“家属”够牛X,能说得头头是道,“律师”这个角色是可以免掉了。这是最考验演技的环节,能否骗过矿主并拿到巨额赔偿,全靠这个环节的演技了。有些被请来当“家属”的老太太,不仅能哭干了眼泪、还能做到连续几天滴水不沾,以绝食相威胁,矿主甚至担心“家属”悲伤过度,再出人命,戏演到这个份上,就没有不成功的。
一手交钱、一手交骨灰。这里边除了原有的角色,还需要一个不可或缺的配角——“村干部”。村干部负责给“死者”开死亡证明,遗体才能火化。当然,如果出得起钱,这个配角是可以略去了,江湖行情是只要3万元,就可以在没有死亡证明的情况下完全火化程序。
一般一单矿难私了的代价在50-100万之间,拿到巨额赔款后,原先一同入职的“杀猪匠”也会在几天内迅速办理离职手续,和“亲属”一道,带着现金、抱着骨灰盒快速离去,骨灰盒一般到半道就被丢弃,而现金却会在某个宾馆的房间内,按“矿探”、“猪探”、“杀猪匠”、“林妹妹”、“亲属”、“律师”、“村干部”等各个角色在这出“杀猪”大戏中的戏码给予“片酬”,皆大欢喜。整个“盲井式犯罪”的大戏,至此也可以圆满落幕。
在内蒙古审判的这宗特大“盲井式犯罪”,已查明共有17名矿工被人为制造的矿难杀死,时间跨度主要集中在。而实际上,盐津从2003年开始就有人从事“盲井式犯罪”发黑心财,因此,实际上因“盲井式犯罪”被杀死的冤魂应该远远不止现有查明的这17人,涉案的人员也应该远远不止这已查明的74人。
在“盲井式犯罪”中,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关于纯朴的、善良的山民的传统认知,我们看到底层社会道德沦陷后所暴露的凶恶、残忍、狡诈的人性。
有学者认为,匮乏的资源,狭仄的生存空间,会从根本上扭曲人们的价值观与是非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何在当地“杀猪匠”的职业成为众所周知的秘密,并得以维持达数年之久。是非、伦理、价值等要素的存在,往往是要以尊严作为支撑的。但在匮乏的资源和局促的生活空间中,当尊严得不到维护时,沦陷甚至堕落也就开始了。
这种解释看似有一定道理,但显然,人性之恶并不仅仅存在于底层社会,上流社会也不代表的人品之上流。古今中外,为了当上皇帝而杀兄弑父的例子也不少见。这些有机会当皇帝的人,可都处于社会阶层的顶端、人类食物链的上游。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驻留着一个“魔鬼”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杀猪匠”,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而道德和法律和制度,就象锁住内心“魔鬼”的铁笼子,让“魔鬼”无处出头。
在这里,我们抛开“杀猪匠”的人性之恶,从矿产业监管中存在的“政府失灵”现象,来寻找“盲井式犯罪”的制度背景……
一方面,矿产业已经存在严重的市场混乱,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因此,政府开始大规模干预矿产业去产能化,特别是在安全监管领域。
比如,近年来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甚至要求每天必须有值班矿长跟矿工一起下井,对出现安全责任事故的煤矿的处罚之重,足以让小型煤矿倾家荡产。出台这一系列政策的初衷,当然是希望矿主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守法经营。
但从“盲井式犯罪”井喷说明,有相当一部分矿主(特别是中小私人矿主)不会选择在提高安全保障设施上投入高额资金,因为那些投资并不能绝对的避免矿难的发生。而是选择可以绝对的避免处罚的方法——瞒报矿难,而且这样做的成本更低。
另一方面,为了显示对矿业安全生产的重视,许多地方政府把矿难事故与官员仕途挂钩。因此,部分矿难的善后处理变得“人为政治化”,相关数据讳莫如深,赔偿金发放简单仓促。这些做法,无疑都诱发着不怀好意者在矿山开采行业开掘“生财之道”。
人性本恶,还是本善,这里不想赘述。一旦行业生态或防范机制出了问题,就会诱发着部分人打开心中的潘多拉魔盒,从而变成黑暗中的魔鬼……
(声明:1.本系列文章所提地区,来源于热心网友提供的线索。2.文章仅陈述事实情况,绝无地域攻击。个别地区简称仅为代指少数犯罪嫌疑人,与绝大多数守法百姓无关。3.文中图片与视频均来自互联网,仅用于公益传播,非商业盈利目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当前位置:
>>>下列省区中,既有大型铁矿,又有著名油田和煤矿的是A.陕西、山西..
下列省区中,既有大型铁矿,又有著名油田和煤矿的是A.陕西、山西B.黑龙江、内蒙古C.辽宁、河北D.江苏、安徽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C此题属多元条件限制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归纳知识和记忆判断知识的能力。选项C中辽宁省有鞍山—本溪铁矿、阜新煤矿和辽河油田,河北省有迁安铁矿、开滦煤矿和华北油田。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省区中,既有大型铁矿,又有著名油田和煤矿的是A.陕西、山西..”主要考查你对&&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及区域内部差异,中国的三大经济带&&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及区域内部差异中国的三大经济带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及区域内部差异: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
2、界限:(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 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大致是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 喜玛拉雅山东侧(2)青藏高原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吻合,大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和昆仑山脉为界 3、三大自然区特点: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①形成:②东部季风区 A.范围:包括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上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B.地形地势: 海拔较低C.气候:受季风影响显著;降水集中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D.土壤生物:植被以森林为主,土壤发育好,生物种类繁多E.水文:多外流河,主要是以雨水补给F.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影响广泛而深刻,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③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西差异①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的同一性和差异性②差异:
3、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①成因:夏季风和海拔高低 ②水平差异:③垂直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
中国三大经济带:
1、划分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划分结果(组成省区) 东部:沿海省区加北京市,暂未包括港、澳、台,共12个省级行政区 西部:西北陕、甘、宁、青、新疆和西南川、云、贵、藏、重庆10个省级行政区 中部:除东部、西部外的9个省级行政区注:两海:上海、海南;两江:江苏、浙江两广:广东、广西;两湖:湖北、湖南。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 经济发展速度:由东向西变慢,差距扩大。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潜力 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自然原因:东部气候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有利开发,而中西部气候干旱或高寒;从地理区位上讲,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便于发展开放型经济,而中西部距海较远,比较闭塞。社会和经济原因: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原有工业基础好,东部地区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危机感、紧迫感强。产业结构较优,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生产力水平较高,改革开放早,依据有利的区位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省区中,既有大型铁矿,又有著名油田和煤矿的是A.陕西、山西..”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06804220149211634197251215133205821    
吴焕荣教授
原标题:发现攀枝花铁矿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 与刘庆华先生商榷
    20056
    2007
    200898.5
    2010
    20127”
先生的形象展开的重要活动,我们都可以看到刘庆华先生的身影,听到其声音,一些有分量的文章和著作也出自刘庆华先生之手。
    2009
    一.1936
    1.1936
194091965310020 %94 %87 %先生深知此关系,因此在攀枝花塑造常隆庆教授形象过程中,紧紧抓住了两句关键话:攀枝花钒铁磁铁矿最早是在1936
先生一生的贡献,重点为发现攀枝花钒铁磁铁矿。北大地质系百年文集没有收录此文,后成为“之父”一书四个部分内容之一。这是刘庆华先生的一篇力作,也是刘庆华为树立常隆庆形象的一篇代表作,本文引用的刘庆华观点,主要源自此文。
1936P. 4444P. 45
    20131
19361940教授数次深入攀枝花调查勘探,探明了储量巨大的攀枝花钒铁磁铁矿,是发现攀枝花资源宝库的代表人物”(P. 51
    2.
先生的遗墨不多,但在不多的遗墨中,对于攀枝花钒铁磁铁矿发现问题的回答,都是清楚的、确定的。
    20091936
先生七十年代的手迹,似象个人活动的编年史,从19141974193619361936先生断不会产生遗漏。
1940824961940
先生说,再听常隆庆先生自己说,请问我们应该相信谁的呢?
    3.
    1936193791936
P. 1()P. 41P. 42
P. 43P. 46P. 51P. 52P. 53
P. 20先生报告中未见“攀枝花”,也未见有铁矿之类的矿藏发现,更不用说钒钛磁铁矿。
1936P. 9先生1936
    P. 42先生们到处引用的“盐边系岩石……”这两行字,从地质理论上说,与攀枝花钒铁磁铁矿同样不相干。其次,关于“盐边系岩石……”这两行字的理论推断,确有一定价值,但常隆庆本人在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否则1937~ 193819391940193619371940
:1936教授与助理员殷学忠,‘费时半年,周历七县,突勘矿区五十余处’时,就发现了‘攀枝花’这个庞大的矿体,只是当时没有用这个名称来代表。”这一段话实在让人费解。作者说的“攀枝花”是何时何人定的?是不是说“攀枝花”相当于攀西、或七县、或五十余矿区?作者的真实意思应该是“攀枝花”包括“攀枝花矿”,因此常隆庆先生到了“攀枝花”,也就发现了“攀枝花矿”。这可能正是刘庆华先生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攀枝花”早就存在了,“只是当时没有用这个名称来代表”,读者们应该用什么语言来评价这位作者先生呢?作者这种有违常识的说词把生活的逻辑和历史的逻辑都搅混了。
先生的遗墨或是《宁属七县地质矿产》,都无法支持刘庆华先生的“19361936先生没有到攀枝花,没有发现攀枝花铁矿,更没有发现攀枝花钒铁磁铁矿。常隆庆是发现攀枝花钒铁磁铁矿的“第一人”、“代表”等等,都找不到根据。“1936先生的主观臆想,是塑造常隆庆先生至高至尊“之父”形象需要的人为炒作。
先生及其同仁非常看重的一次,文章、著作着墨多。刘庆华先生的目的依然是要塑造常隆庆至高至尊“之父”形象。这次调查需要探讨的问题较多。
1940817先生及其同仁的著作和文章中,都找不到对这些问题的严肃答案,偶有提及,也是空泛、似是而非。
1940先生们的标准表述。常隆庆“率领”是谁任命的?刘之祥是怎样参加这支队伍的?先生都一概回避了。
194053071419417
19408171111188519852教授和身在美国任开明大学校长的李书田,开始有通信交往。刘和李是同乡、学友,曾是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关系密切。——引者)1987725教授去世。我本人致信李书田告之消息,同时请他回忆组织调查发现攀矿的情况。19871017君’(就是当时西康行辕的常隆庆先生),这次调查发现了攀枝花大铁矿。”先生临时加入,刘之祥为领队。”1990
1941719871941
先生一再重复这次调查“常隆庆率队”、“偕刘之祥”、“同行者刘之祥”等都是不实的。
1936教授用地质锤忽然在朱家包包山头的一块石头上叩击出点点火星,且这块石头对地质锤的引力极强。常隆庆当即断定为磁性异常。”1936
先生和同仁的描绘,在当今攀枝花社会舆论中演绎,变得更富传奇色彩。兰家火火建了一座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凡有群众集体参观,都会播放王俊超先生编制的《神奇的攀西聚宝盆》视频,这种光盘有几个版本,其中之一,约放映十五分钟,开篇为几幅现代画面,之后即现广袤蛮荒之地,特写镜头出来一个人,就是常隆庆,常隆庆听说山民挑担到这里变得沉重,于是发现了攀枝花矿,万人空巷欢呼;切换到毛主席发出开发攀矿指示;切换到邓小平视察;切换到劳动大军建设攀枝花。群众传统教育应该告诉大家发现攀矿的真实历史,而大家看到的却是有些虚幻。常隆庆先生被神化了,而源头正是刘庆华先生和同仁那些著作和文章。在这个视频中,刘之祥连一个字都没提。类似情况在攀枝花旅游词中也存在。
先生描绘的情况简单得多。刘之祥一行人9511264
先生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在祭献于常隆庆雕像前的《常隆庆》文献中,引了常隆庆自己的一段话:“大致在11先生成为攀枝花矿的第一正式报矿人。”
11111940111119426111119401119426先生们摆这样的龙门阵为的是什么呢?
1028教授芝生与西昌行辕常专员兆宁在盐边县发现大量铁矿煤矿》(原件存西昌学院)。新闻稿综述这次调查的发起和组织、刘之祥的两次调查、第二次的常隆庆参加、发现攀枝花矿的意义、第二次调查的艰辛和路遇危险。李书田在19871017发现攀枝花铁矿后,刘之祥写信向余报告,遂把这一消息通知了西昌的9610281111先生说的过程是真实的,但刘、常谁应该是报矿第一人呢?不言而喻。而且刘之祥有文献资料为证。
    19408171111
刘之祥 
 常隆庆
报告名称 
《康滇边区之地质与矿产》调查报告 
 《盐边盐源华坪 永胜等县矿产调查报告》
发表时间 
1941年7月 
1942年6月 
 章 节
第一章o地质6节第二章o矿产16节
无地质 矿产十一项
 文字种类
中文    英文
 中文
 页数
共23页(其中中文17页 英文6页) 
 共7页
 字数
中文2;   英文未计
 中文12000
 插图
 21幅
20001943194419871017
先生认定常隆庆“发现”的
20先生经过长时间精心准备而撰写的《常隆庆》专文。文中记述1940先生为了突出常隆庆在这次调查中的贡献,在“常隆庆指出”后面引用了六句历史资料的原文。如:这次调查“其最有价值者,当属盐边县攀枝花磁铁矿”;;.;20131先生和同仁们的其他著作和文章中被一再反复引用,前面均冠以“常隆庆说”、“常隆庆指出”。刘庆华先生引用的这些内容是经过挑选的,这表明刘庆华们在他们的创作过程中,都认真研究过刘之祥的重要资料。《常隆庆》中引用的内容,为刘庆华亲笔所写、亲笔篡用。以刘庆华先生的地位和学识,应该知道这种做法意味着什么,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刘庆华先生不担心自己的这些做法会使别人对自己写的其他内容引起怀疑吗?我提出的问题郑重希望刘庆华先生自己和科学出版社联系,找到纠正办法,并把结果转告我。
    三.
先生推动下围绕发现攀矿在攀枝花发生的种种变化。关于现实,我基本同意李燕副部长的评价,200020002005
先生和同仁做的工作属评价历史,本文和刘庆华先生商榷的也主要是评价。评价是不是正确,就要看评价是不是符合历史真相。199891965194019401936
先生和几位同仁为在攀枝花树立常隆庆先生至高至尊“之父”的形象,出了很多力,想了很多办法,成果也很可观,街道、公园、雕像一应俱全。纸质、网络文章一大批,著作从探索地球奥秘的人、最后的贵族到攀枝花之父,一个比一个攀得高。社会舆论正如刘庆华先生自己说,攀枝花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知道发现攀枝花铁矿的是常隆庆。刘庆华先生取得这么大的成果,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首先,九十年代以来,是企业文化、城市文化建设大发展的时期,近十年来,进一步发展深化。所谓时势造英雄,刘庆华先生抓住了这个时机,把常隆庆先生推出来,塑造成攀枝花的城市文化形象。其次,刘庆华先生采取大动作的过程,刘之祥的晚辈被隔绝,刘庆华先生无论怎么说,怎么做都可一路畅通。第三,刘庆华地位特殊,上可得领导信任,下可聚集人气,这一点尤其重要。刘庆华先生综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力推常隆庆,形象树起来了,根据却难经受推敲。常隆庆19361940先生试图捆绑打包,创造出“综合贡献”印象,也难说服人。“19361940先生把历史扭曲了。
先生总是想把常隆庆先生推向历史前台,有的在攀枝花热炒成功了,有的却没有那么容易。刘庆华先生在《先行者的足迹》一文中,首先亮出的就是攀枝花:“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发现,是我国地质史上可以留下浓墨重彩的一件大事。而攀枝花的开发和建设,又是我国西部开发史创下奇迹的一件成功佳作。”这就道出了刘庆华先生要紧紧抓住常隆庆是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最先发现人、代表人的内心动机。刘庆华希望此文收入北大地质系百年文集的愿望没能实现,于是耿耿于怀,发出抱怨。在2009520先生一家之言。“丰富的文献资料”先生能够提供给公众的就是常隆庆1937919426先生提到过19821983先生学的是地质专业,肯定参与了这次会议。用自导自演形成的结论是说服不了人的,最好能把当时讨论的资料公布出来。“又有中央首长的正式表态”,1979教授。”1959先生提到的这句话。退一步说,方毅副总理在其他场合说过这句话,也不是方毅副总理自己考证历史和文献资料后形成的意见,这种意见是在听了某些人的汇报后说出来的,汇报人的背景和汇报内容都值得考证。“既有官方树立的正式丰碑,又有民间创作的文学作品”。常隆庆先生的雕像是经过怎样一个过程树立的,刘庆华先生在给北大地质系领导信的表白中已说清楚,“官方”只是刘庆华先生借用的一面大旗。其实,不只是雕像,其他如街道、公园,也都如此。攀矿发现的历史只是攀枝花历史中的一个片段,而攀枝花历史又只是攀枝花建设和管理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市党政领导不可能亲自考证攀枝花矿发现史,领导对这类问题的决策,只能根据相关人员的汇报。以刘庆华在市政协的地位和北大地质系毕业的学识,发表的意见在市党政领导形成决策过程中应该具有独特作用。至于“民间创作的文学作品”,除了刘庆华先生和同仁的几部作品还有别的吗?需要指出的是,有些作品谓之“纪实文学”。“纪实文学”应以“纪实”为基础和前提,“文学”只是表现手法,不可以借用“文学”编造历史。林林总总一一回答刘庆华先生,就是希望刘庆华先生说的和做的都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19831983198519417194089519877251985219871019871990201310,先生在2005先生们实际看到了我们交给攀市史志办的所有资料,否则就不会把刘之祥写的内容安到常隆庆名下。我阅读了刘庆华等先生多份资料和几部著作,发现在攀枝花矿问题上的既成现实,就是少数人扭曲历史,误导政策和社会舆论造成的。
先生一生为四川省地质勘探作出了贡献,在和刘之祥一起开展的19401985先生。本文把历史文献都摆出来,把19361940先生把发现攀矿的历史搞得离谱了,湮没了历史的真相,颠倒了在创造那段历史中刘之祥和常隆庆的地位和作用。刘庆华先生无论通过19361940
7080先生在攀枝花的至高至尊“之父”形象还能立得住脚吗?刘之祥和常隆庆两人平凡,也不平凡,他们的一生都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贡献,在他们一生的事业中,发现攀枝花铁矿可能都是一件不平凡的事,在这件事上他们理应得到各自都是公平的评价。我介入这件事,首先希望攀枝花近现代史的这个原点应该是清楚的、真实的;刘之祥虽然去世,但他的人格和尊严应该受到尊重,晚辈们也会继承前辈宽容大度的品质,但不会容忍刘之祥在攀矿发现中的作用受到人为的肆意贬损。我清楚,常隆庆现在在攀枝花形象都已是既成事实,这是刘庆华十年努力的结果,改也难。真要改变还涉及刘庆华先生的信誉和尊严,这也难。如果真是想改,也不是没有办法。但是,坚持不改,或者实质不改而做一点文字修饰,又会怎么样呢?发现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这段真实的历史,现在既然放到桌面上来了,刘庆华先生接受也罢,不接受也罢,总是要解决的。还有正在建设中的三线建设博物馆,如果那段历史仍然被颠倒,那么在“常隆庆展厅”布展中将会遇到两难问题:一方面,不展出刘之祥和家属交给攀市的那些珍贵历史文献,那么那段历史就将失去真实性,经受不住历史检验;另一方面,如实地展出这批第一手历史资料,那么常隆庆先生在攀枝花的至尊“之父”地位,将会无法避免不断受到质疑。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在尊重历史和改变现实之间做出选择。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深入,党内正气必将进一步确立权威。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任何人把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捂在一个小范围内的想法,也都已不切实际。本文是和刘庆华先生商榷,而且只限个人和个人之间的讨论。我真诚地期待刘庆华先生能提出有说服力的依据,同时也希望刘庆华先生有一个明智的态度。限于个人之间的讨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对李燕副部长有过承诺,不希望因这个问题引起公开争论,也不希望在攀枝花这段历史问题上最终出现两种结论。这段时间家属中有人几次提出要求通过其他途径来明辨是非,都被我劝阻了。通过其他途径是不得已的办法。李燕副部长要协调上下左右关系,解决问题有一定难度,应该给她一些时间,而且她已责成有关部门在草拟一份文字意见,因此我现在仍然信守着承诺。刘庆华先生现在仍然充当着常隆庆先生的实际代言人,而且仍然在发挥作用。解铃还需系铃人。本文提出的问题,与其让市党政领导做出抉择,还不如说这些问题是谁制造出来的,谁就应当站出来承担责任,并提出解决办法。本文衷恳地促请刘庆华先生,能端正文风、摆正心态,回到攀枝花铁矿发现的原点,还历史真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山西露天煤矿停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