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a股总市值查询有多少

上证指数是不是上证的总市值? 几个代表性的股份加起来的市值
上证指数是不是上证的总市值?
几个代表性的股份加起来的市值
上证指数是不是上证的总市值?
上证指数不代表上证的总市值,因为所有股票指数都是通过成分股来计算的,亦即是由有代表性的少数股票构成,敞钉搬固植改邦爽鲍鲸而有些缺乏代表性的股票就不会被计入指数中。
1、上证指数不是上证的总市值。上证指数不代表上证的总市值,因为所有股票指数都是通过成分股来计算的,亦敞钉搬固植改邦爽鲍鲸即是由有代表性的少数股票构成,而有些缺乏代表性的股票就不会被计入指数中。2、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简称“上证综指”,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自日起正式发布。
上证指数是有几百只成分股票组成的, 反应了当前股市的一个走势,并不能代表上证的总市值
不是,是部分股票。即上证300指数
1、上证指数不是上证的总市值。上证指数不代表上证的总市值,因为所有股票指数都是通过成分股来计算的,亦...
你用的是什么软件?我用的是同花顺,把列表中上证指数那一行拉到最右就能看到:
日沪深股市流通市值和总市值情况: 上证指数流通市值247477亿元,总市值2771...
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简称“上证综指”,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
上海证券综合指数简称“上证综指”,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
正解: 以个股全流通后总股数权重加权计算。所以大市值个股的同样股价波动影响力远远超过普通股票,例如中...
大盘指数与股票数量不完全相关。 大盘指数是由所有股票的加权市值总和计算而来,比如现在的上证指数的47...
指数是部分股票加起来以后的一个加权平均值! 每只股票所代表的比重不一样!所以计算方法比较麻烦。
1.6124时,日沪深两市共有1471只股票,总市值35.6万亿元; 2.市值之...
以日收盘价计算,新上证综指市价总值为3927亿元,流通市值为1425亿元,占市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6124点十周年:A股总市值增75% 7成个股跨越牛市峰值
来源:深圳商报
  “6124点”十周年,A股总市值增长75%,流通市值占比从26%增至68%
  七成个股股价跨越牛市峰值
  日,综指达到6124点巅峰。日,6124点十周年。十年时间过去,A股经历了多次上涨甚至牛市行情,但始终未能突破6124点历史峰位。值得欣慰的是,今年8月份,上证综指顽强攻克了3300点强阻力,展开了一轮大小盘股齐涨行情,在这6124点十周年重要关口,A股超级牛市是否值得期待?
  多数业内人士表示,约七成股票股价超过了6124点,意味着6124点已不再是大多数股票阻力位,但从平均估值水平推算,短期内上证综指难以跨越6124点。
  近七成个股超过6124点
  回首往事,2005年到2007年,A股市场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火爆的超级牛市,上证综指从998点起涨,最高涨幅超过6倍。日,A股市场见顶回落,而后步入漫漫熊市,最终于2008年10月见底1664点,跌幅高达72%,上证综指6124点成为十年来难以逾越的高峰。
  记者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日至今,两市共有1462只股票经历了6124点大牛市。在1462只个股中,创新高个股超过1000只,占比68.40%,其中,涨幅超20倍个股3只,涨幅超10倍个股达13只,涨幅超5倍个股达54只,涨幅翻番个股达453只,十年间涨幅前十名个股分别为(600703,)、(600340,)、(000592,)、(600629,)、(000631,)、(000661,)、(002085,)、(600518,)、(600187,)、(002044,),涨幅分别为5947.93%、3056.85%、2754.26%、1898.67%、1894.76%、1272.75%、1160.43%、1143.23%、1123.92%、1058.41%。从涨幅榜行业分布看,电子、、地产等居多。
  同时,许多个股或永远无法超越6124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在1462只个股中,下跌个股462只,占比31.60%,其中,跌幅超过80%个股达9只,跌幅超过70%个股达30只,跌幅超过60%个股达69只,跌幅超过50%个股达110只,跌幅榜前十名个股分别为(601919,)、(601600,)、(601168,)、(000878,)、(600026,)、(600331,)、*ST吉恩、(000755,)、(600096,)、(600150,),跌幅分别为87.01%、85.71%、83.82%、83.42%、82.90%、82.63%、81.80%、80.90%、80.58%、79.77%。从跌幅榜行业分布看,、石油石化、船舶等居多。
  因为68%个股股价高于6124点,总市值也出现了小幅回升。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日,剔除新上市个股和已退市个股,两市1462只个股总市值约35.2万亿元。截至日,1462只个股总市值约36.50万元,较日增长了3.69%。
  从A股总市值前10公司来看,业占了7席,但很多公司已失去了昔日的荣光,特别是(600028,)和中国铝业市值跌幅较大。作为价值投资典范的(600519,)市值增长了300%,排名总市值第七名。
  A股多方面发生巨变
  十年来,A股市场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首先,A股市场规模不断壮大。虽然上证综指从6124点下跌到目前的不到3400点,几近腰斩,但是经过10年的发展,A股从1462家上升到3397家,翻了一倍有余,两市市值从35.2万亿元上升到现在的61.58万亿元,增长了74.94%。值得一提的是,A股流通市值大幅增长。据交易所最新数据,截至10月15日,两市总市值为61.58亿元(含),其中流通市值达42.18亿元,流通市值占比达68.50%。而6124点时,A股流通市值占总市值的比例约为26%。
  其次,市场估值渐趋理性。按平均市盈率(PE)计算,A股从2007年高点时的54倍,下降到目前的约19倍;按平均市净率(PB)计算,A股从高点时的8.47倍,下降到目前的2.18倍。估值更低,其中,目前的市盈率只有11倍,市净率只有1.3倍,的市盈率只有13倍,市净率只有1.6倍。
  第三、A股国际化进程加快。这十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等国际性资本流通的额度越来越高,、、债券通等有利于投资资金双向流动的交易机制已经建立,今年6月,A股终于被MSCI纳入其中,从明年开始,国际上追踪MSCI的大型可能会对A股进行大量配置。A股市场迎来国际资金的同时,市场风格和行情走向正向国际成熟市场靠拢。
  第四、市场波动率大幅下降。2007年,A股市场的年度波动率超过133%,而今年的前10个月,两市的波动率已经下降到12%。从极高波动性到极低波动性的过渡,正是A股市场逐渐走向完善和规范化的过程。
  第五、养老金从酝酿、研究,到真正入市的阶段。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长线资金入市,对于改变A股投资者结构、稳定市场行情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的建立,使A股从单向市场变为双向市场。
  6124点短期内很难超越
  日,6124点十周年纪念日,A股是否会站在新的起点,挑战往日的辉煌呢?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当前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约19倍,而上证综指3390点,若上证综指到6124点,还需要持续上涨80.6%,相当于A股平均市盈率提升约16倍,两市平均市盈率回升到35倍,这意味着A股市场会出现估值泡沫,在当前市场投资理念日趋成熟背景下,短期内A股很难超越6124点。李大霄认为,A股经过10年的发展,市场规模、有效性、投资环境等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只有坚持价值投资、理性投资,还有余钱投资,方能更加久远。
  深圳新里程董事长赖戌播表示,日是6124点十周年纪念日,是技术上值得关注的时间点。他说,在当时交易的1462只股票中,超68%个股股价突破了6124点,这说明上证综指6124点已不重要,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上证综指6124点时,流通市值仅占总市值26%,而目前流通市值占总市值近七成,全流通市场上涨难度更大。赖戌播认为,上证综指能否再创历史新高,主要取决于中国石化、中国铝业、(601857,)等一批超级权重股表现,现阶段一线权重股再涨一波并不现实,上证综指突破6124点难度极大。赖戌播分析认为,本周是6124点十周年的日子,后市A股市场若显著冲高,则应注意震荡回调的风险,但不排除未来几个月会出现一个高点。投资者可关注二线绩优蓝筹,行业包括、信息技术、软件、消费等个股。
  神州牧基金董事长辛宇表示,A股这一轮慢牛行情是自去年1月份2638点以来的新牛市起点,未来将有信心冲破10年前的6124点。投资的逻辑要回归企业的业绩,回归基本面。他说,未来大的战略方向是要看多的,尤其是点位很低,市场恐惧的时候,要做坚定的多头。“每天追涨杀跌赚不了多少钱,这时候坚守是最好的策略,并且选择时代主流的东西”,辛宇表示。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李欣&RF12607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服务日期05月05日-05月05日
¥5000348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24日-03月24日
¥1200191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20日-03月20日
¥1888170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1日-06月01日
¥1268115人购买
服务日期05月01日-05月01日
¥158098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6日-03月16日
¥168895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30日-07月31日
¥99895人购买
服务日期04月28日-04月28日
¥188888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8日-07月07日
¥108886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6日-06月06日
¥88874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5日-03月15日
¥61860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8日-03月18日
¥88842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22日-07月31日
¥100827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9日-06月09日
¥80027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21日-07月31日
¥28823人购买
个股净流入
个股净流出
证券名称最新价格涨跌幅净流入金额(万)
17.363.03%96258.809.482.27%86798.0729.384.56%71567.788.543.14%70920.74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
目标涨幅最大
目标股票池
股票简称投资评级最新价目标价
买入25.5232.00买入8.0511.80买入54.1461.00买入21.1024.40无所不能 健康点 运动家
数据说话:散户确实是A股的主角!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邓海清,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CF40论坛特邀研究员邓海清最新文章
  【财新网】(专栏作家 邓海清 特约作者 陈曦)近日,FT中文网《“大爷大妈”不是中国股市主角》、华尔街见闻《究竟谁在主宰?真的是大爷大妈吗?》中,引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论证“投资股市的中国家庭,真实占比很可能比11%低得多”,同时指出“69%的人所持股票的市值低于10万元人民币鉴于可交易A股的总市值为46万亿元人民币,上述事实说明,逾三分之二的投资者所持股票的市值不到A股总市值的5%”、“少数富有投资者拥有的股市财富,份额高得离谱”,质疑“散户驱动中国股市”的传统观点。
  笔者认为,上述论证并不严谨。首先要阐述一个基本事实,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分为三类:自然人、专业机构、一般法人,其中一般法人是公司大股东等,很少参与二级市场交易,即使参与也是出于战略投资考虑,对股市造成的是短期冲击,与散户和专业机构为了炒股赚钱频繁交易有本质不同。以工商银行为例,中央汇金、财政部、香港中央结算三者总计持股比例高达94%,留给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的空间并不高。所以,只强调“散户持有市值比例低”是没有意义的,要考虑的是除去一般法人之外,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的比例。
  要研究究竟是“散户驱动”,还是“机构驱动”,需要研究两个问题:第一,除去一般法人之外,散户、专业机构持有市值的相对比例;第二,更重要的是,股市定价是交易定价,持有股票但不交易并不会直接对股价产生影响,因此“散户、机构投资者在交易中的相对比例”才是最重要的。下面用具体数据论证“中国股市确实是散户驱动”,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年统计年鉴。
  1、散户和机构持有市值的相对比例。如图1、表1所示,一般法人持有市值比例常年高于60%,散户和机构投资者持有市值总和不到40%。对比散户和机构投资者,年散户持有市值平均为20.7%,机构投资者平均为15.6%,散户持有市值高于机构投资者。即使只考虑持有市值在1000万以下的散户(这是严格意义上的散户),平均持有市值占比为18%,仍然高于机构投资者的15.6%。可见,除去一般法人之外,持有市值比例最高的是1000万以下的散户,其次才是专业机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000万以上的自然人持有市值比例仅为2.6%,所谓“少数富有投资者拥有的股市财富,份额高得离谱”并不成立。
  图1:上交所各类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
  表1:上交所各类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
  2、散户和机构投资者在交易中所占比例。如图2、表2所示,散户在交易额中所占比例高达80%以上,机构投资者仅为15%,一般法人仅为2%。这清晰的表明,散户是中国股市交易的主体,也验证了前面提到一般法人很少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的判断。
  图2:上交所各类投资者交易额占比(%)
  表2:上交所各类投资者交易额占比(%)
  上面的数据来自于上交所,那么深交所的数据是否有所不同呢?在深交所,“散户驱动”较上交所有过之而无不及。深交所《2012年度股票市场绩效报告》的数据(2012年)如下:1、持有市值占比方面,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42.8%,专业机构持有市值占比18%,一般法人持有市值占比39.2%;2、交易金额占比方面,个人投资者交易金额占比85.6%,专业机构交易金额占比9.8%,一般机构占比4.6%。数据表明,在深交所无论是持有市值,还是交易占比,散户均为绝对主导(持有市值甚至超过了一般法人)。
  通过上述数据,“散户主导中国股市”是显而易见的结论。事实上,散户主导中国股市不仅是市场共识,也被中国官方承认。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在日的新闻发布会中明确表示,“当前A股市场的投资交易仍以中小散户为主,整体趋势交易行为特征明显,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投资交易行为受市场趋势影响较大,难以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仍是市场走势的被动接受者”。
  那么为何散户又往往会觉得机构投资者主导股市呢?笔者在《》中已经对此进行过阐述,全文引用如下:
  机构投资者散户化成为中国股市的常态:既然专业化价值投资没用,那么就比散户更散户好了。对于卖方分析师而言,有没有好故事是第一位的,有了好故事才能打开想象空间,才能形成资本利得预期,“国家牛市”、“侠之大者,为国接盘”、“党给我智慧,党给我胆”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与上市公司共同进行所谓“市值管理”(俗称“坐庄”)更加简单明了,上市公司释放利好,机构投资者在市场吸筹,股价自然暴涨,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各赚一笔。机构投资者不再青睐价值投资,反而积极拥抱“资本利得预期”,是市场非理性的重要特征。
  结论:无论是权威数据,还是中国官方,均支持“散户主导中国股市”的判断。更严重的是,目前“机构投资者散户化”非常普遍。在“股票价格=股票价值+资本利得预期×杠杆率”定价公式中,“股票价值”所占权重很低,“资本利得预期”和“杠杆率”是决定股市价格的关键。非理性市场具有典型的追涨杀跌特点,价值投资并不是主流,这是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根本原因。
  (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立场)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邵超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新闻订阅:订阅后,一旦财新网更新相关内容,我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发邮件通知您。
在这里,您可以选择接收的频率:
确定增加订阅含有的新闻?
,您所订阅的新闻会发送到邮箱:(此邮箱不可更改,且每个邮箱最多可同时订阅20个关键词
您已选择接收的频率为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财新名家推荐
更多专栏文章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热词推荐:A股个股数今破3000:年产值30万亿 总市值52万亿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上海证券报
  这一刻来了!
  日,如通股份、易明医药、高争民爆3股在沪深交易所同时挂牌,A股上市公司突破3000家。从“老八股”到3000股,从“试验田”到“主战场”,从无人喝彩到应者云集,A股市场历经26年新陈代谢,如今已汇聚产业标杆与国人财富,不仅成为中国经济最佳的市场化资源配置总平台,而且在全球资本市场已举足轻重。
  3000只上市A股,年产值近30万亿元,总市值逾52万亿元,这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跨越,亦是中国经济全面进入资本时代的重要标志。
  数往知来。站在这个历史时点上回望来路,中国A股市场的成长已然呈现三大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独具时代特色,拂去惊涛骇浪般的牛熊轮转表象,一条中国经济创新转型的历史发展脉络隐然其中。
  股市“抢跑”与市场经济
  日,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的第一槌响起,新中国的证券市场悄然开启。当天,在上交所上市的股票8只。从“老八股”开始,到第一个千股,市场耗时十载;到第二个千股,又走了10年,第三个千股却只用了6年。
  26年,3000只上市A股,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留下了怎样的非凡历程?
  “这26年非常值得回忆和总结。”清华经管学院客座教授、清华控股旗下诺德基金董事长潘福祥如此慨叹。25年前,作为中国高校最早开设《证券投资学》的青年教师,潘福祥担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院长助理,投身A股市场进行教学实践,从此,与A股市场结下不解之缘。在潘福祥看来,从时间轴和上市A股数量千位数增长的节点来看,确实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进程有着鲜明的关联特征。
  “回过头去看,在整个市场经济体系从无到有的建立和深化过程中,资本市场在第一个10年处于&抢跑&状态。”潘福祥说。
  之所以说是“抢跑”,从理论层面而言,表征为虚拟经济的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其宗旨是服务实体经济。换言之,证券交易须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以产权明晰为前提。从历史实践看,大机器工业时代对资本产生巨大需求,于是汇聚社会资本的股份制应运而生,股份发行和流通转让又呼唤出了配置社会资源的资本市场。上述两个层面都决定了资本市场应该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的高效率资源配置机制。但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仍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物价尚未放开,商品市场才刚露苗头,劳动力、土地、技术等要素市场也没有形成,然而中国资本市场却在此时呱呱落地,跌跌撞撞抢跑了。
  现在回头看,这种先行先试无疑是可贵的创新改革,当时却争议很大。在新旧经济体制的剧烈摩擦和尖锐对抗的夹缝中“早产”的资本市场彼时无人喝彩。
  “这就决定了在一开始,证券市场就是一个相互妥协和不断试错的产物,留下了先天不足的制度缺陷。所以根本不敢让大企业上市。”潘福祥回忆。
  国企在中国资本市场因此“姗姗来迟”。在上交所“老八股”中,除真空电子作为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以“全国第一家成立的大型股份制国企”的身份上市外,其余均非国资正规军。比如,飞乐音响的改制主体是为解决职工子弟就业问题而成立的企业劳动服务公司(当时俗称“三产”);延中实业的改制主体是上海市的一个街道生产小厂&&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这类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资金大都不在计划内,需自找集资途径,而尚未市场化的银行体系无法为它们提供服务,从而决定了这些企业试图抓住其实自己并不懂的“股份制”,出发点只有一个:向社会融资。
  “融资,是中国发展资本市场首要的功能。”朴易资本董事长尚志强如此表示,A股创立初期那几年属于中国探索股市融资功能的试点阶段,这不仅体现在企业属性上,而且从地域角度看,是先从上海、深圳两地企业试点,再逐步扩大到全国。
  这是一块试验田。不管以什么方法衡量,这些公司都不涉及国计民生的主导行业,不影响国家经济命脉。代表经济成长的主要龙头不上市,市场只有“股价”没有“估值”。
  偶然中有历史之必然。最终,这块试验田试出了一条中国经济现代化大道: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可以很好地结合,股份制改革可以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推动。于是,转折发生在1992年。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当年,全国各城市经批准建立了近400家股份制试点企业,使全国股份制企业达到3700多家。同时,国务院还批准9家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并到香港等地上市。
  思想解放,池深鱼跃。数据显示,1992年,A股迎来37家新上市公司;1993年,又新增上市公司107家。
  国企大军与“实至名归的10年”
  是不期而遇,还是历史必然?区域试点之后,A股市场开始被赋予国企解困这一历史使命。
  2000年8月,A股数量达到划时代的1000只,这背后,是始于1997年提出的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三年之战”,而2000年,正是实现三年目标的最后一年。最终,在股份制改革的推动下,国企三年脱困的成果是:月,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39亿,同比增加1.6倍。
  期间,两大石油集团、宝钢集团、十大军工集团先后组建。1997年5月,新兴铸管成功发行,成为首家由军需企业发起、改制上市的股份公司。1998年至2000年,国有企业在境外上市22户,共筹资267亿美元;在境内上市307户,共筹资2723亿元。
  记者统计发现,1997年至2000年,A股新上市的公司达529家,其中半数以上归功于这三年多的国企深化改革,期间国企股份制改造上市数占比高达58%,从而确立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牢固地位。这期间,鞍钢股份、上海汽车、东方航空、国电电力、云南铜业、兖州煤业、太原重工、太钢不锈、宝钢股份等重点国企先后在A股上市。
  “所以,&第一个千股&所经历的10年是&补课的10年&,补市场经济的课,补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追上来的课。”诺德基金董事长潘福祥如此点评。他同时表示,直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成为“补课”成功的标志。
  而对“第二个千股”形成的10年,潘福祥认为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实至名归的10年”。因为这期间,中国证券市场在总量上和结构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有大型企业上市快跑,改变了之前资本市场整体上不具备成为国民经济晴雨表条件的状况:2001年至2010年,中国石化、中国联通、中信证券、长江电力、国有五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中国石油、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重工等纷纷上市。
  2006年12月,国资委发布《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推动了央企优质资产上市,提供了A股市场建构有效估值体系的充分条件;与此同时,2005年至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困扰资本市场的先天不足问题,使得资本市场得以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国家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后的成果。
  “始于2006年的大牛市,很好地反映了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综合成果,是企业业绩增长和经济基本面改善密切相关与良性互动的结果。”潘福祥称。
  2000年,国家提出“到2010年,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目标,2010年11月,A股上市的股票数与此“巧合地”站上了2000只的新高地。此时,A股市场的股票结构也极大丰富,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不同层次。
  “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推出,对改变整个上市公司所有制结构意义重大,也反映了资本市场的全覆盖。”在资本市场扮演过多重角色的尚志强如此表示。1997年以来,尚志强先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市金融办上市重组处、上市公司天业股份当过高管。
  尚志强认为,国企解困告一段落之后,A股市场进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时期并持续至今。期间A股市场的扩容开始加速――A股迎面跑过“第三个千股”只用了6年。
  “这6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社会资源最优配置和转型,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发挥了资本市场基础功能。”不约而同,诺德基金董事长潘福祥和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都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转型”成为这个阶段的关键词。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代表新兴产业的创业板和中小板,为A股输送了新鲜血液,资本市场率先启动经济形态转型,起到了对新经济的引领作用;二是市场的并购重组潮涌,新兴资产适时借助资本市场进行重新配置。今年以来,圆通速递、申通快递、顺丰控股迅速通过借壳上市登陆A股市场,成为最新的典型案例。
  由此,站在3000只A股的“高度”省察,豁然解悟的是,上市A股“千进位”用时的缩短,是缘于前20年资本市场于艰难中基本完成了国企解困历史使命后,走向成熟的A股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功能此时得到了充分发挥。
  行业结构调整与社会经济转型
  拉开A股历史画卷可以发现,26年里,上市公司行业结构调整与社会经济转型的步伐有着特殊的关系。
  “经过26年新陈代谢,A股公司主体结构已经多元化;民企在上公司群体的比重逐年提高,表明民营经济在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中已成为重要力量。此外,证券市场汇聚了一大批优秀公司和行业龙头,从上市公司就能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和时代特征。”上海市双创投资中心总经理张赛美如此表示。张赛美此前曾在海通证券深耕投行业务多年,投资了一批新兴产业公司,并帮助这些企业登陆了资本市场。
  官方发布的产业数据是个佐证。日,工信部对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批60家示范企业名单进行公示。记者看到,如果不计上市公司发起人企业或集团公司的话,有25家A股上市公司入列该示范企业名单,占比42%。而同时公示的5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批培育企业名单中,有18家A股上市公司,占比31%。
  “我们的数据研究发现,1995年至2015年,从结构来看,周期性行业、消费性行业和新兴产业特点明显。”诺德基金的基金经理胡洋说,他和他的助手诺德基金策略研究员潘永昌,分类描绘出了25个行业20年来的资金效率和行业排名曲线。
  记者看到,从2000年开始,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金效率开始由负转正,说明此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创造的平均价值高于全社会所有行业创造的平均价值,并且在2004年达到价值创造的最高水平;同时,带动钢铁行业在当时全社会所有行业中排名第四位。对比A股市场,1999年和2000年,正值武钢股份、首钢股份以及宝钢股份上市,而在此之前,鞍钢股份、大冶特钢、本钢板材、太钢不锈等上市。随着钢铁板块在资本市场中的壮大,有力地提升了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
  这种密切的关系还表现在纺织服装行业。日,随着上海浦东12万锭落后棉纱锭回炉报废,纺织业率先压锭脱困。数据显示,恰从1998年起,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的资金效率由负转正,一直保持到2001年,同时,带动纺织服装行业在1999年和2000年位居全社会所有行业排名第八位。
  从长期情况看,食品饮料行业和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成为亮点。这两个行业上市公司的资金效率较长时间为正且名列前茅,并带动其所处行业在全社会所有行业中也名列前茅。
  一个有趣的插曲是“5?19”行情,这可视为中国新经济在资本市场的一次预演。日,A股引爆了一场“5?19”网络股行情。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回顾说:“当时一些科技型企业陆续开始上市,为此次网络股行情打下了基础,并激发全社会形成了一股互联网革命热潮。”
  尽管网络泡沫很快宣告破灭,但时至今日,研究数据透露,新兴产业资金效率近年来已转正并持续上升,显示出新兴行业上市公司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加。体现在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中则较集中地表现在医药、计算机、通信和传媒业。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的发展,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中的行业分类也发生着变化,经过对新旧行业分类的对比可以发现,旧的行业分类有23项,新的则增加到28个;金融服务、信息设备、交运设备、信息服务几个旧的分类被取消,取而代之的则是银行、国防军工、非银金融、通信、传媒、汽车、电气设备、计算机。
  生生之谓易。从A股3000家这时点起跑,“后3000”时代的A股应该如何变易革新?
  “近两年来,A股市场并购重组浪潮大部分都与新经济新产业相关,尤其是互联网、新能源及人工智能,都备受产业资本及二级市场投资者青睐。”有投行人士指出,这一方面是诸如钢铁有色等传统行业陷入了行业大周期寻底阶段,前景看淡,另一方面亦反映了A股IPO通道对新经济的开放度有待扩大。
  创投大佬靳海涛亦有同感。他建议监管层可在交易所另设板块或层次,允许部分新兴产业的不盈利企业上市,他认为这有利于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交集很少,这不能不说是令人遗憾之处;希望未来市场的包容性和市场化步伐再加快。”尚志强对上证报记者说。
  产业界与资本界期待A股在推动新产业兴起、落地和深入发展上有更大作为。曾经,A股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5?19”网络股行情,但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却在借助海外资本市场蓬勃发展壮大。
  从行业龙头的视角审视,A股上市公司的龙头结构不够均衡;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在其中的活力还相对偏弱;贵州茅台、格力电器、万科等借助资本市场走出来的行业龙头,其精髓还有待在新兴产业中发扬光大。A股市场既要汇聚产业龙头,更要发挥助力创新企业跃居行业龙头的资源配置功能。
  上海双创投资中心总经理张赛美指出,证皇谐∈桥嘤笠涤尚〉酱蟆⒂扇踝康淖罴炎试磁渲贸∷1热纾讲聘煌鲜星爸饕凳遣凭旅教澹鲜泻蟮玫搅丝焖俜⒄梗ü幌盗胁⒐涸俗鳎杆偻杀涑梢患移木呤盗Φ慕鹑诜衿教ü尽!按拥ヒ灰滴竦秸辖鹑谧试矗匦虢枇χと谐 !闭湃廊绱吮硎尽
  期待之外,还有近忧――当下A股市场出现了部分金融资本“围猎”产业资本的现象。
  对此,诺德基金董事长潘福祥认为,这种“围猎”虽然也是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若金融资本用竭泽而渔的方式围猎产业资本,最终后果会从根本上破坏经济循环的健康生态,反过来使金融资本自食恶果。鉴于此,在未来更有效的市场中,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应该在维护经济活力和壮大产业实力方面,通过良性博弈走向双赢。
  “会有一天,家数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不那么重要了。”尚志强称:“重要的是A股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和市场进退机制的正常运作。”在他看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目前刚刚进入第四阶段――资产配置时代。
  百物不废,惧以终始。A股3000家,创新转型之路还很长。
(责任编辑:郭儒逸 UF029)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股总市值是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