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付就是不承诺保本保收益吗?

世事︱提醒:当心你的钱袋子!理财产品以后不一定能保本保收益了
最近呐我手上有一些余钱,也就5万块左右,有没有什么好的投资项目?
5万块买理财产品最合适啦!股票基金什么的都有一定风险,还是理财产品最安全,虽然收益不多,但是保你稳赚不赔呀!
啊呀快去看新政策!理财产品往后可难保稳赚不赔了!
什么?理财产品以后不一定能保本??谁能解释下新规对我们的“钱袋子”到底有哪些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五部门近日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指导意见明确——
打破资管产品的刚性兑付。
理财产品给投资者的第一印象就是稳赚不赔,特别是银行理财产品虽然收益率相对低,但比较安全稳健,而就在上周末出台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或许会打破这一概念,如果连银行的理财产品都不保本,投资者还会不会买?
打破刚性兑付,还能有稳稳的收益吗?
提了多年的“打破刚性兑付”,这一次监管动真格的了。
指导意见强调,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凡是刚兑的金融机构将予以严惩。
新规意味着银行将逐步取消保本理财产品,而是以发行大额存单和结构化存款来替代。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保守的投资者是冲着刚性兑付购买银行理财的话,那么今后可能要选择存款、货币基金、国债等相对低风险的投资方向了。
不过,普通投资者对打破刚性兑付也不用过于紧张。监管的目的是建立打破刚性兑付的制度性安排,这不代表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或违约率的上升,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银行理财仍是一种低风险、收益率适中的产品。
新规推动理财产品由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型转变,已经习惯稳定预期收益的投资者也要转变思维方式,要关注净值变化和收益率波动,这对投资者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投资限制增多,理财收益会下降吗?
新规对资管产品的投资端进行了严格规定,包括资金池运作、期限错配、可投资范围等,投资端收益的下降或将传导给投资者。 针对一直广受诟病的利用资金池“以短投长”的问题,此次指导意见也作出了严格规范,以后每只资产管理产品要做到资金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不得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
专家预计,短期内理财市场可能出现增幅、收益率都下降的情况。资管产品投资非标的要求提高,会使得资管产品投资非标减少,但通过资产管理人精心的管理,可以为投资人提供风险波动较小、收益较高的投资产品。
投资者门槛明确,三五万元还能不能买理财?
此次资管新规对投资者适当性进行了规定,个人合格投资者的准入门槛设定为: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 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 40万元。
对此,普通投资者心存疑虑:这意味着投资门槛要提高么?以后还能花三五万元买理财产品吗?
指导意见只是规定了私募投资者的门槛,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投资门槛并未提高。我国资管产品投资者将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分别对应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此次只是明确了个人合格投资者的准入门槛,对普通投资者的门槛并没有硬性规定。
上海市民吴先生的担忧代表了很多普通投资者的想法
“以前买银行理财觉得‘稳赚不赔’,但听说以后要‘盈亏自负’,得自己掌握投资项目、衡量投资风险,真有点不适应。”
对此,监管部门特别强调穿透式信息披露,不仅要穿透识别合格投资者,还要求金融机构对募集信息、资金投向、杠杆水平、投资风险等,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地披露。
“对理财产品穿透式的信息披露,可以让投资者更全面掌握产品风险、收益等状况,有助于真正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杨德龙说。
打破刚兑,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断金融风险在不同金融机构间“传染”。长远来看,打破刚兑对维护投资者权益也有裨益。违背了“高风险高收益”投资铁律的理财产品从来就不安全,所谓“保本保收益”其实是一种“甜蜜的危险”。倘若金融系统出现了问题,投资者的权益就如危巢之卵。
投资者必须意识到,要想获得高收益就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看似“残酷”,却能够让大家清醒地认识投资风险,明明白白投资。
规则已经清晰,监管部门应该出重拳打击金融乱象,杜绝新规下的“擦边球”现象,真正让理财产品遵循“高风险高收益”原则,让银行等金融机构运作更加规范透明,让百姓明规则、识风险,理财更规范。
编辑:后小燕 陈静
制作:李晨
资料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资管新规禁止刚兑 银行非保本理财还能不能买?资管新规禁止刚兑 银行非保本理财还能不能买?北晚新视觉网百家号日讯,从年初起就广受业内关注的资产管理行业“基本法”——央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起草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11月17日正式公布。意见对投资者广泛关心的资管产品分类标准、投资者适当性、产品信息披露、产品嵌套、智能投顾等诸多领域进行了规范,明确提出打破刚性兑付的监管要求。这是我国资管行业首次迎来统一的监管标准。眼看岁末投资理财高峰期即将来临,意见的出台在投资者和投资风险之间又竖起一道防火墙,给广大金融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其实从日《存款保险条例》实施开始,刚性兑付已经在被逐渐打破。打破刚兑: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刚性兑付一直是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最关注的话题。“打破刚性兑付”,“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的提法早在2013年8号文和2016年的理财新规中都有规定,但实际上多年来,银行和信托机构为了维护自身声誉、保持理财业务的发展,都会通过各种形式保证刚性兑付的实现,即使出现亏损,也会利用各种资金进行弥补。但是,刚性兑付严重扭曲资管产品本质,导致投资者理财风险意识降低,选择产品时只看收益高低,一旦发生风险就到银行“维权”。久而久之,非保本理财都成为了保本理财。银行为了降低风险,资金只好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领域,对小微企业形成挤出效应,推高社会平均融资成本。积累的风险一旦爆发,投资人和银行都将受害。根据新出台的《指导意见》,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刚性兑付的认定方式主要包括发行时违反公允价值确定净值原则承诺保本保收益、采取滚动发行使得资产管理产品的本金、收益、风险在不同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从而实现保本保收益,以及产品不能如期兑付或者兑付困难时,发行或者管理该产品的金融机构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者委托其他金融机构代为偿付。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一旦认定金融机构存在刚性兑付行为,将对金融机构实施足额补缴存款准备金、罚款等行政处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金融机构存在刚性兑付行为的,可以向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投诉举报,查证属实且举报内容未被相关部门掌握的,给予适当奖励。而非金融机构若提供刚性兑付,则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处罚。其实从日《存款保险条例》实施开始,刚性兑付已经在被逐渐打破。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曾表示,假如刚性兑付被逐步打破,银行理财产品和其他资产管理类型的产品在风险收益特性上就不会存在根本上的差别。届时原有的游戏规则就可能会逐步发生改变,资产管理能力将会成为资金真正追逐的重点。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相比年初坊间流传的内审稿,最新出炉的《指导意见》提升了合格投资者的门槛。依据《指导意见》,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者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资产管理产品不低于一定金额且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和法人。第一,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且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第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第三,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30万元,投资于单只混合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40万元,投资于单只权益类产品、单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合格投资者同时投资多只不同产品的,投资金额按照其中最高标准执行。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家庭金融资产500万的门槛高于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100万,沪深交易所合格债券投资者300万的门槛,与新三板的合格投资者的要求相同。央行指出,要贯彻“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的理念。一方面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分别对应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类不同的投资群体,体现不同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另一方面,根据资金投向将资管产品分为不同类型,以此区分产品风险等级,并要求资管产品发行时明示产品类型,避免“挂羊头卖狗肉”、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智能投顾纳入监管范畴近两年颇为时髦的智能投顾业务也出现在最新的《指导意见》当中。所谓智能投顾又称机器人理财,简单地说就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让机器算法结合投资者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理财目标等,为没时间理财或有“选择困难症”的投资者提供量身定制的资产投资组合建议。自从招商银行2016年率先推出智能投顾产品摩羯智投以来,浦发、兴业、光大、平安等银行纷纷上线智能投顾业务。上周,中国工商银行业也宣布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投顾品牌“AI投”已于近期上线运行。“AI投”起购金额为1万元,服务采用极简操作风格,投资者只需选定能承受的投资风险等级及投资期限,“AI投”就为投资者量身推荐基金投资组合方案。用户点击“一键投资”即可完成基金组合购买。当基金组合不符合市场投资形势时,“AI投”将重新计算并建议投资者调整基金组合,投资者通过“一键调仓”就能完成基金组合调整。工行称,产品试运行以来,15个资产投资组合表现稳定,涨幅在0.68%-3.03%之间,年化收益率在3.14%-14.59%。招商证券的一篇行业研报指出,2020年中国智能投顾资产管理规模将逼近6万亿元人民币,行业年收入超百亿。但目前银行业开展智能投顾,面临着标准化基金数量少、基金筛选的有效性低、监管政策缺失等诸多问题。而非金融机构比如P2P网贷平台的智能投顾系统的问题更多。例如部分P2P网贷平台所推出的自动投标计划,该类计划通过合同代为为投资人进行借款决策,且在借款人信息上并不透明,本身也具有资产管理性质。如何对它们进行监管也是个问题。按照央行新要求,今后开展智能投顾业务的金融机构要持牌经营。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采用机器人投资顾问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许可,取得相应的投资顾问资质,充分披露信息,报备智能投顾模型的主要参数以及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金融机构应当针对市场波动风险制定应对预案。因算法同质化、编程设计错误、对数据利用深度不够等智能投顾算法模型缺陷或者系统异常,导致羊群效应、影响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金融机构应当采取人工干预措施,强制调整或者终止智能投顾业务。对于打擦边球的P2P网贷平台,央行明令,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金融业务,属于特许经营行业,必须纳入金融监管,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非金融机构依照国家规定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的,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及本意见关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要求。非金融机构违反上述规定,成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发行证券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银行非保本理财还能不能买?意见明确提出要打破刚性兑付,明确资管业务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金融服务。在这种背景下,银行的非保本理财还靠不靠谱?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指出,银行理财与其他资管产品相比,银行理财产品对收益稳定性的追求远高于对超额回报的追求,且以持有到期为主要获取收益方式。从配置资产看,银行理财主要以债券、非标、货币市场为配置对象,且以持有到期为主要获取收益方式,这与基金、券商资管注重价差收益有极大不同。这意味着,即使明确打破刚兑,银行非保本理财依然是一种低风险的产品。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无论是保本理财还是非保本理财,银行在对接金融资产上,在风控能力等方面拥有专业、丰富的经验。银行非保本理财是一种投资产品,本质上与银行的存贷产品不同。但是过去老百姓觉得是银行的产品,就要保本保息,然而事实上理财产品的收益比银行存款的收益目前要高两个百分点左右,这高出的收益就是风险溢价,需要投资人来独立判断、承担。临近年末,银行理财收益普遍走高。金融搜索平台融360发布的《银行理财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本周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2678款,较上周减少了23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67%,较上周上升了0.02个百分点,再创年内新高。从不同期限产品来看,理财产品期限越长、收益越高。本周3个月以内理财产品977款,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为4.50%,3-6个月理财产品843款,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为4.74%,6-12个月理财产品775款,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为4.78%,12个月以上理财产品63款,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为4.93%。从不同产品类型来看,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588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14%,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1706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93%。融360分析师认为,三季度考核节点过后,流动性偏紧状况并没有缓解,银行理财收益率继续小幅上升,不过幅度较小。对于未来银行理财收益走势,分析师指出,短期来看流动性不会有太大变动,但12月银行面临年底考核,届时资金成本上升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未来两个月银行理财收益率很有可能持续小幅走高。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品秋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北晚新视觉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专注报道您想看的新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该文章内容可能包含未经证实信息,如您已证实,请点击举报,了解更多内容请查看
银行理财不保本了?
2016年底以来的债市下跌让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有些银行动用已获得的利润填补了亏空,所以投资者并未觉得银行何异样,但银行员工的年终奖却缩水明显。
鸡年开工以来,银行明显学聪明了:股市、债市都没有太大的行情,银行化的趋势越发明显。
什么叫净值化?就是银行不给理财产品定预期收益率,而是像基金那样按净值申购、赎回。银行没必要再自己贴钱保证客户收益。
从2016年12月银行理财市场报告的数据来看,银行量为8896款,其中,保证858款,占比9.64%;保本1854款,占比20.84%;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5897款,占比66.29%。
除银行理财产品之外,上周基金也出了件大事:以后再也没有“保本基金”这种产品了,只有“避险策略基金”。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在以前的保本基金设计中,风险由基金公司承担。由于去年保本基金太火了,有些公司为了赚管理费拼命做大规模。
这样的话,万一到时候亏损缺口忒大,基金公司填不过来,可能就破产了,所以证监会提前防范风险,划清界限。这就跟去年底央行说银行机构破产,储户最多能赔50万的道理一样。
所以,新规定的理念是很简单理解的,作为家长的证监会不让自己的孩子继续搞事,这是为了避免他们no zuo no die,拿“刚兑”吸引投资人。
理财产品“脱刚”是必然趋势
事实上,近年来的金融行业,从信托、到银行理财、再到公募基金,无一不在悄悄“脱刚”。而信托刚兑打破也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刚性兑付,最早就是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需要兜底处理。
信托刚兑打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银行的动作已经很明显,相信这种趋势很快将会在整个金融体系蔓延。
首先,2015年以来,我国GDP增速继续下行,以煤炭、钢铁、水泥为代表的资源类、重工业类行业产能过剩现象严重,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负增长,压力沉重,行业风险加重,信托项目系统性违约风险上升。
其次,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本身就不符合市场规律。
再次,在“刚兑神话”的光环下,投资者只会继续盲目跟风投资,对整个资本市场的是巨大隐患。
给投资人的小建议
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无疑是给投资人再敲响了“打破刚性兑付”的警钟!再次提醒投资人,保本保息高收益只可能是庞氏骗局!以下达人哥几个小建议,供投资人参考:
1、充分识别产品风险,特别是高收益产品。
2、优选有实力、靠谱的管理人和平台公司。一个好的管理人或平台公司能及时、较好地应对风险,做好产品信息披露及存续跟踪,尽力保护投资者利益。
3、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不盲目依赖管理人。刚兑打破,投资者回归“买者自负”,如今风险事件多发,优质资产难寻,对投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投资者应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好资产配置。
对基民来说
以后买不到可以保本的基金了,但这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如果基金公司为了实现“保本”的目的,几乎只能不冒一丁点儿风险,这意味着几年以后只能还你本金,对基民来说显然就是鸡肋,还不如存在互联网宝宝里,有点收益流动性更好。
持有保本基金的朋友肯定要问了,现在已经有的保本基金还有保本承诺吗?有,但是保本周期到期后就要按新规定执行了。
那变成避险策略基金后会怎样呢?答案就是风险会全部转移到担保机构。这样的话担保机构不开心啦,整体收费肯定会变高。
所以,买了保本基金的人要注意,留心一下自己的保本基金啥时候到期,到期后可能会变成避险策略基金,就要注意一下费用问题。如果没有担保机构接盘的话,可能转型成普通基金或者直接清盘了!
&导读银行不再给理财产品定预期收益率,而是像基金那样按净值申购、赎回。银行没必要再自己贴钱保证客户收益。近日监管部门将规范资产管理业务的消息引起金融界极大关注。消息称,将对包括但不限于理财产品、信托计划、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基金、期货和保险资管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等关于资金池操作、通道业务以及非标资产投资进行规范。与普通投资者切实相关的一点是,资管产品将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这意...&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2017年债市仍然难言乐观。但鸡年开工以来,银行明显学聪明了:股市、债市都没有太大的行情,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的趋势越发明显。那么,理财产品“净值化”是什么意思?又意味着什么呢?“就是银行不给理财产品定预期收益率,而是像基金那样按净值申购、赎回。银行没必要再自己贴钱保证客户收益。”金融界人士介绍。2016年底以来的债市下跌已经让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不过,不为外界所知的...&导读继银行卡实施新规后,银行的理财产品现在也即将变化。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可能将不设定预期收益率,而是像基金那样按净值申购、赎回,不再保证客户收益;而保本基金也不再“保本”……银行理财、保本基金全都不“保本”了很多投资人都青睐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认为既然是银行又是承诺保本的,那一定是很安全的,但春节过后,去银行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很多人会发现,理财产品大部分都不保本了。有业内人士透露,一家知名股份制银行的...&话说这农历新年过后,股市、债市都没有太大的行情,而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的“净值化”趋势也开始愈发明显。不仅如此,此前被不少投资者视为“保本神器”的保本公募基金也被监管机构削去了“保本”之名,变更为“避险策略基金”,取消连带责任机制。简言之,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可能将不设定预期收益率,而是像基金那样按净值申购、赎回,不再保证客户收益;而保本基金也不再“保本”……说白了,就是刚性兑付是要被逐渐被彻底打破的...&银行理财“净值化”鸡年开工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的趋势越发明显。2016年底以来的债市下跌已经让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有些银行动用已获得的利润填补了亏空,所以投资者并未觉得银行理财产品有何异样,但银行员工的年终奖却缩水明显。“未来,银行获将不在给理财产品定预期收益率,而是像基金那样按净值申购、赎回。银行没必要再自己贴钱保证客户收益。”某公募基金的债券基金经理进一步介绍称,在债市下跌中,许...&
公众号推荐
本微信是由《开市首班车》主持人袁建新主导
独立的行业资讯观点、持久精华的投资干货、
主流媒体 权威声音 关注热点 服务群众
为您提供纽西兰医疗健康方面最新资讯,公立
发布最新的民生工程政策措施,宣传马鞍山市
检验医学网建立于2004年,在国内检验医
他山咨询为您提供信息披露、规范运作与年报
天讯投资高端用户交流平台,重大市场咨询、
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为了更好的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备考必备,考试资讯、备考奇子向钱: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 安全是平台立足之本_企业资讯_产经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当前位置:
个股查询:
奇子向钱: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 安全是平台立足之本
本文来源于东方网 
&是否打破刚性兑付&这一多年悬而未决的争论,终于有了定论。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发布了我国资管业务首个统一的监管标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针对资管业务存在的多层嵌套、杠杆不清、监管套利、刚性兑付等问题,设定了统一的标准规制。
《指导意见》明确了打破刚性兑付的监管要求,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并且给出了刚兑的认定标准和分类惩处。业内人士认为,实行净值化管理后,银行理财将不再是没有风险的投资产品。
到底什么是刚性兑付?这一概念最初是对信托公司的业务约束,在信托这一新业务引入国内金融服务市场时,为吸引投资者参与新业务,监管部门要求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负责兜底赔付。
在我国,金融投资市场还不够成熟。无论是银行、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投资者,都习惯于刚性兑付,缺乏合格投资者应有的风险自担的风险意识。正因如此,即便监管层早在2013年8号文《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2016年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都明确提到&打破刚性兑付&、&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仍有很多平台冒着风险、以此为噱头吸引用户,&刚性兑付&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不成文的行规。
在奇子向钱CEO吴昊看来,《指导意见》的发布有效防止了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爆发。打破刚性兑付,从表面上看会在短期内引起投资者的恐慌和抵触,带来短暂的剧痛。但是如果一直保持刚性兑付,则会引发道德与投资风险,扭曲金融服务与投资行业原有的纯粹市场属性。所以,打破刚性兑付是一个成熟的金融投资市场的必经过程,正如互金行业现有的健康发展,是得益于监管层不断加码的监管力度和肃清行业的决心。
打破刚性兑付,并不意味着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风控才是金融的本质。受传统观念影响,在普通老百姓心中,银行成了刚性兑付、保本保息的代名词。即便受到降准降息的影响,银行的存款利率或者理财产品收益都不容乐观,甚至跑不赢通货膨胀,仍有不少人愿意把钱存入银行。但银行并不是百分百安全的,银行也有破产的可能性,而且随着《指导意见》的落地,银行的理财产品(表外资产)也打破了刚性兑付。银行之所以一直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因为银行的风控做得好。
&联网金融等新金融的兴起,拓宽了投资渠道,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打破刚性兑付的大环境下,培养投资者&自负盈亏&市场思维的教育不容忽视,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做好风控,保障金融市场安全稳健的运行,才是赢得投资者信任的关键。&吴昊表示,奇子向钱从成立之初就保持着对金融的敬畏之心,把资金安全放在第一位。在不断完善风控体系的同时,一直恪守互金普惠金融的本质,坚持小额分散原则,为投资者甄选小额优质资产,有效分散风险,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稳重中前行,让用户安享收益、真正实现财富增值。
长远看,打破刚性兑付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行业都是利好的。当投资者透过&保本保息&的繁荣假象,真正正视投资风险时,就会在投资时更加谨慎的从不同维度去考量平台,而不是一味跟风追逐高收益却忽略风险,这对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行业而言,打破刚性兑付也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有效防控风险。(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编辑:admin
财经网微评论(人参与)
说说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条)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托刚性兑付打破了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