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菲律宾换多少钱合适创业,卖牛奶冰合适吗

养羊卖羊奶半年三个亿!创业人物:董玉坤
我的图书馆
养羊卖羊奶半年三个亿!创业人物:董玉坤
一年从500万到一个亿 神速发展的秘密
& 这里是山东省潍坊市孟家峪村,夏天是羊产奶的旺季,周边几个村的五千多养殖户每天都把羊赶到村口的挤奶站,他们要把羊奶统一交给一个人,这个人在当地人眼里就是一个传奇。
  朋友 齐亚杰:潍坊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董总,都知道他的创业的故事,认为他是一个做成事,能做事,会成功的一个人。
  经理 邱建林:雷厉风行,说咋样就咋样,有那种冲劲,让你感觉就是跟着他你就使劲往前冲。
  经理 陈华永:是从部队出身,他是白手起家,从三头牛开始做起来的,因为是牛把他托到这个位置。
  他叫董玉坤,他就是那位从3头牛起家的传奇人物。
  董玉坤原来做的是牛奶生意,他从收购一个只有3头奶牛的小厂子开始,四年时间就做成潍坊市最大的牛奶加工企业,年销售额两千多万元,可到了2008年,因为一次突如其来的行业危机,企业一下子掉入低谷。
  董玉坤:从天上一下掉到井里,我无助了,没想到太可怕。
  董玉坤果断放弃牛奶生意,2009年又在羊奶领域从头开始。为了抓住商机,他一天之内喝了十多斤羊奶,两年时间写下四十多本笔记,终于解决了一个行业公认的难题。让他的企业每年销售额翻一番。2013年5月记者采访的时候,上半年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三个亿,这是什么行业难题,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朋友 齐亚杰:我没有想到,应该说真的是一匹黑马,一是人长得黑,二是没想到他能够以这种条件脱颖而出夺得冠军,这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
  共青团潍坊市委副书记 李志为:确实是我们潍坊的品牌,潍坊的骄傲。
  1992年18岁的董玉坤应征入伍,当兵后没想到自己的任务是建一个奶牛场,喂奶牛。在这个岗位上他干了6年,2004年他从部队转业到潍坊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没多久,他听说原来部队的奶牛场要转让,董玉坤不忍心,就联系了几个战友凑了60万元,把奶牛场承包了下来,当时只有三头牛。
  董玉坤:没想说是干多轰轰烈烈,我把牛买过来,然后养着它产奶就行了,这是最初的这么一个想法。
  当时牛奶市场非常稳定,因为养的好,卖的好,董玉坤不断兼并小型奶牛场,到2008年,牛的数量已经增加到2000多头,年销售额也超过2000万元,董玉坤干劲十足。
  就是这一年,董玉坤有了更大的想法。2008年,他花了1200万元,打造一款新型功能性乳制品,他计划新产品在中秋节上一炮打响,可结果却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董玉坤:一路走来,那个顺的就是,咱们想都想不到,那太顺了,开江扩土,兼并牛场,好多人刮目相看,财富急剧的膨胀,造成甚至我有点自负,中秋节这一出去,我们有至少能挣一千万吧。
  董玉坤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可就在日,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中秋节的前一天,“三聚氰胺”事件爆发,震惊了整个乳品界,整个行业形成了灾难性的危机,很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超市里的牛奶产品一下子无人问津,董玉坤的牛奶一天一袋也卖不出去,整个人一下子掉入冰库。但不久后的一次出游,成了他财富爆发的转折点。
  董玉坤:那个时候感觉什么感觉,从天上一下掉到井里,我无助了,没想到太可怕了,那个来的太突然,质监的,卫生的,防疫的,以及我们行政管理部门打电话,类似于像通缉我一样,你在哪里?
  董玉坤花了上千万推出的中秋节新品也一下子压在了仓库,更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有关部门的人就进驻他的牛场,看着他,寸步不离。
  董玉坤:我当时还挺委屈,跟他们讲,我说怎么了,他说你不要问怎么了,你收多少奶,我说我不收奶,我自己的牛收什么奶。
  经理 邱建林:确实感觉很冤枉,包括董总在内,都是整天,我们当时压力确实都挺大。
  董玉坤:那个时候很多人的眼神,他看着你,给你,你加了多少三聚氰胺,他一笑我特别敏感,他就是不说我,一个很和善的笑,我就感觉到他在笑我。
  周围人异样的眼光,让董玉坤心理很不是滋味,那段时间,他就每天就呆在这个咖啡馆,一呆就是七十多天。
  董玉坤:我就在这个角落里,就在这里,为当时我在三楼,这个地方(人)很少,这都是原先的。不愿意见人,感觉从天上掉到井里,刚掉下去的时候,在井里的时候,觉着肯定有人来救我,我期盼着,看着天,肯定有人救我,但是你在井里呆了两天以后,从非常希望人过来到现在越来越渺茫,那种无助的那种感觉非常可怕,你怎么喊破嗓子没人过来,不知道,听不见。
  董玉坤根本没有想到,这个危机,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并没有消除,而且越来越严重,新产品还压在库里,2000多头牛每天还要吃四五万的草料,每天产的20吨牛奶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他尝试各种办法把牛奶送出去。
  董玉坤:我们甚至想了很多办法,奶浴,或者一些保健,人家都不要,说是都有毒。
  最后实在没办法,他就花了480元雇了人专门给他倒奶。
  到2008年11月,冷清的牛奶市场已经让董玉坤赔了2000万元,连给员工的工资都是东拼西凑借的。
  董玉坤:倾家荡产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不倒奶了,这是最煎熬的。
  经理 陈华永:当时的话看不到希望,当时真的,实话实说,真看不到希望。
  董玉坤的奶牛场陷入了破产的边缘,就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因为一个牧羊人的话,他看到了新的希望。
  2008年11月的一天,董玉坤去郊区散心,在路边,他看到一个穿着棉袄的老人在寒风中在卖东西。
  董玉坤:我认为是卖柿子的或者买山里山货的,我说大爷你卖什么呢?他说,我卖奶,一说奶我就头疼,头大了,我又来了一句废话,我说多少钱一斤,他直接扒在我车门上,这四角一斤,你给我两元都给你。
  老人很热情的介绍自家产的羊奶,这时,一个念头让董玉坤兴奋不已。
  董玉坤:这个(时候)是不是牛奶不行,羊奶是不是还行啊,我还有好多做奶的设备,储奶罐,运奶车,好多,它不行,羊奶还兴许能行,当时的出发点很简单。
  牛奶遭遇市场危机,为什么不趁机发展羊奶?在这个紧要关头,董玉坤想试一试,回去之后就开始考察调研。没想到,这一找,还真让他有了意外的发现,他凭借这个发现,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做出决定,公司要改行做羊奶。
  经理 陈华永:怎么还搞,这一块,因为老百姓的话,对乳品的话已经抱有非常大的质疑了。
  经理 邱建林:当时,我们感觉羊奶这个东西它怎么能做,做不起来,而且给我们的印象之中我们老家也是农村的,以前小时候也喝过羊奶,就给人的感觉特别膻不好喝那个东西。
  面对大家的质疑,董玉坤却胸有成竹,他拿出了一样有三十多年历史的东西,向大家详细解释。
  董玉坤:它也是我发展奶山羊产业的原动力,让我看到了这个产业的延展性。
  法律顾问刘海明:当时,董总把这东西拿出来的时候,我们无话可说了,肯定董总是有备而来的。
  到底凭借什么东西,让董玉坤能一下子就说服所有股东呢?
  董玉坤:这是1979年,山东省奶山羊建设基地规划,每个县的任务,而且这几十个县是地毯式无缝隙覆盖,家家户户有羊,所以说它有好的养殖传统。
  原来,董玉坤在调研的时候发现了一份30年前的文件,上面清楚的表明,当地非常适合养奶山羊,而且在全省都是一流的,这坚定了董玉坤转行做羊奶的信心。随后,他马上卖掉了2000多头牛和不必要的设备,筹集了一千多万元,他要在羊奶行业里重新开始。
  2004年董玉坤退伍后开始创业卖牛奶,四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在事业发展最顺的2008年突遭“三聚氰胺”事件,最危机的时候,一个老羊倌的话给了他启发,董玉坤决定做羊奶,一开始干,他就迫切的想扩大规模,为此,亲自去陕西买回来1200只羊,结果免费到村里一发,却出事了!
  日,一大早董玉坤就拉着从陕西买来的1200只羊到坊子区南流村给大家免费发放,村民们没见过这么好的事情。
  山东省潍坊市任家水坡村支部书记 任传德:场面非常壮观,也非常热闹,为什么这么说呢,老百姓从来没见过有人免费往下发羊。
  法律顾问 刘海明:一个小组都五六户,一户就是七八十只,一百只,大的有两百多只的,这样发。
  董玉坤的想法是,把奶山羊免费发给村民,让大家都养羊,快速提高奶山羊数量,然后再回收他们的羊奶。股东们反对这么做,但董玉坤不听,几个月后,哭笑不得的事情发生了,发出去的很多羊都没了。
  经理 陈华永:当时给他断言说,我说这是绝对的,模式错误的选择。
  经理 邱建林:我们看不懂,也劝过他,劝过他,但是他慢慢地跟我们解释。
  法律顾问 刘海明:他的心情很迫切,想尽快的扩大这种奶源,说实话有点盲目了,我们股东提反对意见了,但是挡不住。
  虽然人人都反对,但董玉坤还是坚持发羊,没想到,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细节,让他发出去的1200只羊,不到三个月,只剩了300只,而且羊的产奶量很不理想。
  山东省潍坊市任家水坡村支部书记 任传德:老百姓反正是,也有是看的不好杀的吃的,也有卖了的,种种情况都有。
  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就让他赔了五百多万元。但董玉坤却坚信羊奶一定有市场,提高数量才是根本,他让老百姓养羊的思路也没错,只是没把细节把握好。
  董玉坤:我想法是对的,也就是战略是对的,在战术上没操作好,我忽略了他的养殖经验不足,密度太大,我更忽略了就是没选人,没有说三户五户联保,总是觉着这个羊可以。
  这件事让董玉坤吸取了不少经验,要扩大养殖数量,必须得有个标准,让农户跟着学习,建立奶山羊示范基地势在必行,董玉坤开始马不停蹄的在全国各地找地方。
  董玉坤:我全国各地都转,有羊的地方我都去转了,甚至我去到新西兰。
  对董玉坤来说,一块优质的基地比什么都重要。
  董玉坤:销售,谁也会销售,大楼谁也会盖,车间谁也会盖,设备谁也会买,这都是平常,这没有科技含量,有钱就可以,现在面临这个奶源,咱干什么,要个什么,做奶的没有奶源你那不扯呢。
  2010年3月,董玉坤听说安丘市的柘山镇有一个不错的地方,这里远离市区,还种植大量的花生,花生秧是养羊最好的饲料,如果这个地方可以,将是最佳的养殖基地。他拿出了公司里仅有的五百万元。
  法律顾问刘海明:当初是账上只有500多万元,他说朋友在那边当镇长,书记,要招商引资有任务,就把500万抽走了,说是十天、半个月打回来,划走了500万,结果划出去以后不回来了,然后让我们去考察基地,然后让我们去签合同,我一看坏了,又被他懵了一下子。
  董玉坤马上托人联系镇政府,提出承包1000亩地养奶山羊的想法,并拿着五百万找到了柘山镇党委书记刘庆玲。
  柘山镇党委书记 刘庆玲:感觉就没等我们反应过来,给他怎么安排的时候,他就拿着钱过来了,因为第一次他拿钱来的时候,我都没敢收。
  董玉坤:是一个战略考虑,那你比方说六百万,六百万我也要。
  柘山镇党委书记 刘庆玲:所以他当时拿钱来的时候就连铺盖都带着了,所以我们一看他这种创业精神,所以我们党委也全力以赴的马上成立工作小组,跟上人。
  一个月之内,董玉坤正式拿下柘山镇1000亩土地三十年的使用权,他也带着铺盖卷,几身换洗的衣服,和工人一起,扎根在了基地,带领大家用了5个月时间,建起了十几幢标准化的羊舍。
  董玉坤:我要让这周围的老百姓,养殖户过来看看,就看它,这是标准,从饲草到我们的规范养殖、示范、产奶,那都要学它。
  有了示范基地后,董玉坤和农户合作,一年之内又陆续建了4个基地,到2011年基地奶山羊数量达到两万多只,每天产奶11吨。虽然一年销售额就从500万到了一个多亿,但董玉坤还是觉得慢,他认为羊奶市场潜力巨大,对于销售他并不满意。
  董玉坤:从销售并不理想,而且非常可怕,为什么?我最后想了,是有膻味,又一下我的思想一下又到了低谷。
  2004年董玉坤退伍后卖牛奶,2008年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受到波及,因为一个羊倌的启发开始做羊奶,记者调查发现,尽管一年的销售额过亿,但董玉坤还是觉得慢,这董玉坤创业还真与众不同。
  2011年底,董玉坤的基地每天产奶量达到11吨,但是接连几个月销售的情况一直都不理想,经过一番调查,原来,是羊奶里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他没有解决,消费者反应,他的羊奶里膻味太重。为了找出原因,董玉坤决定去养殖源头去看看。
  董玉坤:到底看看它怎么膻味呢?那个村是我们一个奶山羊村,几乎70%都养羊,到第一户,哎哟,膻的我都熏的慌。
  董玉坤接连去了几十家品尝,每碗都有膻味。
  董玉坤:一碗一碗的尝,到了谁家你就给我尝,最后我心灰意冷的时候,走吧,完了,我说这个事。
  董玉坤说,那一天自己喝了足足十多斤羊奶,到了最后一户,他终于有了意外的发现。
  董玉坤:因为喝不进去了,最后到了最后一户,人家给我熬了一碗,没味,我说你们家羊奶没味,他说我们家特别怕膻,特别怕膻,所以我们公羊借别人家公羊用,我说羊奶,他说羊奶没膻味,很小,我一下找到(原因),是不是公羊。
  有了这个发现后,董玉坤马不停蹄的去了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寻找农业部奶山羊研究室主任曹斌云教授和羊奶产品研发专家张富新教授,两位专家说,在此之前,有好多企业都找过他们。
  曹斌云:有些人是三分钟,有些是三天,有些三个月,有些是三年,听的激动,回去也感动,实际上以后一年两年回去以后,动了一下又不动。
  曹教授觉得董玉坤和之前找他求教的人也是一样的,听着激动,说着感动,最后不动。
  曹斌云:大家的状态都一样,我也感觉这是一个泛泛的一份子,现在都看中这个商机,我也没有在意。
  即便是两位教授对于董玉坤没怎么在意,但董玉坤还是坚持和他们保持联系,一点一点的学习,结合教授的意见,他首先把公羊和母羊分圈饲养。
  董玉坤:公羊母羊分群,什么时候合群,就是说,需要母羊发情的时候它们合群。
  张富新:公羊的膻味大家都知道,特别膻,那么,这样的话,从挤奶的过程,羊,分开的饲养,那么从原料上杜绝了它的膻味问题。
  接着董玉坤又花2000多万从瑞典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档羊奶生产线,基本解决了羊奶脱膻的问题。
  张富新:好多企业的话都单纯的采取某一种脱膻办法,他采用的脱膻技术采用的是整个的一个结合的技术,不是单一的一个技术。
  曹斌云:他是不折不扣的,他是不折不扣的执行,我在全国撒种好多星星之火,但是没有想到董总这时候已经成燎原之势,这是我想不到的。
  羊奶解决了脱膻的问题,董玉坤把这作为最大卖点,在各大销售地进行宣传,2012年,董玉坤又开发出了五大系列20多个羊奶产品,销售额达到了2亿多元。
  董玉坤带动了当地5000农户养殖奶山羊,羊奶成了当地一项重要的产业。记者采访的时候正赶上了2013年中国畜牧博览会在潍坊举办,董玉坤的羊奶成为当地政府在博览会上的主推产品。
  潍坊市畜牧局副局长 赵学新:由于他的发展,也带动了我们潍坊奶山羊的发展,随着我们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现在他们的产量在我们山东是首屈一指的。
08:53:00 |
&&&&& & 告别了炎炎烈日,老区行的第二天,天居然下起了毛毛细雨。老区行的媒体记者驱车前往山东最为知名,却也是最为贫穷的沂蒙山区。一路上,四周郁郁青青,真应了那一句“齐鲁青未了”,而让我们惊讶的是,在据说是最艰苦的山区,路况却不算差,好多路还是水泥铺成,虽然下着雨,既不泥泞也不颠簸。没过多久,远处仿佛传来了一阵阵“咩咩”的养叫声,下车一看,完全不是山区的模样,水泥路、整齐划一的平房,周围点缀着绿树鲜花,白色的奶羊雕塑映衬其间,这就是我们一行的目的地——阳春乳业在安丘柘山镇打造的奶山羊养殖示范基地。一只羊致富老区& & “沂蒙山穷主要是两点,第一,深山里不通路,交通不方便,第二,山里没好地,种不了庄稼。”军人出身的董玉坤声如洪钟。这位30多岁的男子一脸正气,虽然离开军营多年,无论是走路、说话还是办事,还是一副军人作风。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没有路,也不通水电。董玉坤自己不声不响地拉来电线,安上管子通了山泉水,短短时间里把这里打造成了一片奶山羊养殖的“教科书”。& & 年纪轻轻便成为阳春乳业董事长的董玉坤对自己的成就毫不在意:“光赚钱没什么意思,大家一起做些有意义的事最重要。”他所说的这件有意义的事便是靠养奶山羊,让老区百姓走上致富之路。& & 董玉坤出身农家,长大后入伍当兵,1998年,部队提出了让全队喝上新鲜牛奶的任务,董玉坤想尽办法,克服了诸多困难,在军营里养上了许多奶牛,圆满完成了任务。转业后,整整30岁的他开着车在沂蒙山闲逛,让他难过的是,在这里,除了老弱病残,就是留守儿童,这片贫瘠的土地逼着所有的青壮年出去打工。谁不愿意呆在故乡?谁愿意留下孤儿寡母,独自在外漂流?回到家后,朱玉坤沉思许久,不久,他想出一个点子:养奶山羊产羊奶。& & 2002年,他辞去人人艳羡的公职,开始自己创立公司。“为什么选择羊奶,除了市场的原因,,最重要的山区和羊的关系。”董玉坤娓娓道来,羊比牛干净,吃玉米秸秆,免去了焚烧秸秆造成的污染,羊的粪便还可以用来改善土壤,实现了既盈利又环保。还有一点是,这里的农民有养奶山羊的传统,羊繁殖快,小羊过了1年就可以产奶,可以说是几何数增长。& & 然而,中国的农民害怕风险,愿意主动尝试的人很少,董玉坤便挨家挨户去问。他还记得曾经去过临沂一个村庄的一家农户,尽管已经有心理准备,进屋的时候他还是吃了一惊。该农民姓孙,一家三口睡觉的褥子居然是装着小麦秸秆的大化肥袋子,大冬天,这里没有烧炕,也没有生炉子,董玉坤冻得直发抖,而这一家3口居然只有一床被子,儿子在外面上学,每次回家,怕被同学笑话,也不把被子带回家,老两口就那么一直忍着,觉得捱过去就好了。09年12月,董玉坤给这户人家送去了30只奶山羊,不要一分钱,他们只要割点玉米秸秆,把羊喂饱,产出的奶就能以一斤2.5元卖给董玉坤。董玉坤的奶山羊是山东著名的文登羊,最初由传教士带到中国,产奶量很高,一天一只羊能产5斤奶,一年刨去成本,纯收入一只羊一年就是1500元,这样一年下来,孙老就赚了4万多。他一人富起来后,很快村里都开始养起了奶山羊。许多在外面打工的人也回来了,家不再是贫瘠之地,反而变成了孕育财富的宝地。而这些老区人对董玉坤也怀有浓浓的感激之情。每次董玉坤到老孙家,质朴的老孙和家人总是用最淳朴的方式接待他,老孙媳妇每次都是急急忙忙去抓鸡招待他,手上被抓得一道道痕。另一户家人一直把自己家母鸡产的鸡蛋攒下来,自己舍不得吃,等董玉坤去的时候,硬塞给他。这些人质朴的温情深深地感染了董玉坤,也让他下定决心,继续把阳春乳业做大。而他也实现了这个愿望。前不久,老促会来阳春考察,一路上一片荒芜,来到这却是一副现代化的新兴产业。董玉坤在公司里给退役老兵安排就业、在沂蒙山区建基础设施,他的真诚与远见让老促会的人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可以被复制的模式,完全可以用于中国多个贫困老区,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不久前,老促会与董玉坤签订协议,以2+2+1的方式分3年投资5个亿,很快,阳春乳业就将在A股上养羊挤奶一条龙& & 我们来到基地的羊棚,惊讶地发现,这里居然没有什么异味。被分隔成几块的羊舍里,奶山羊白色的羊毛柔顺光亮,说明它们非常健康。它们或闲庭信步,或低头吃草,或彼此挤着玩,看到人一点也不怕生,完全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它们下面是一块板,上面布满了边长1.5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羊的粪便可以从这些洞中漏下去,底下的自动刮粪机定时刮粪,再集中处理,变成有机肥料,既消除了异味,还有了天然有机肥,可以进一步改良土壤。& & 这里的羊每一只的耳朵上都挂着一个醒目的黄色小牌。“我们基地的每一只羊都有'身份证’,它的来源、产奶量、甚至脾性都一一记录在案,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马上追溯到源头。”虽然这些专门产奶的羊个个精瘦,但是奶却非常丰富,工作人员指着一只羊说:“这只羊已经到产奶时间了,起码有15斤奶。”& & 挤奶的时间一到,饲养员带着羊走向专门通道。这些羊早就形成了条件反射,每天定时定点,不同人赶,自己好像知道一样,非常自觉地就排着队向挤奶厅走去。挤奶厅非常干净,每只羊都有自己的位置,它们爬上挤奶台,乖乖地一动不动等着工作人员挤奶。挤奶员先逐个擦洗奶山羊的乳头,再把挤奶器扣上,在真空泵的气压下,雪白的乳汁通过导管流进了透明的玻璃容器中,在直接进入储奶罐。整个过程中,人都不接触奶,想要污染也不可能。&&& “鲜奶很快就会到制冷罐,温度保持在2到4度,长途运送时也是冷藏,完全是冷链一体化。”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整个设备十分现代化,光一个挤奶厅就要投入60万。除了现代化的设备,让董玉坤更加骄傲的是他们的除膻技术。“一开始,我们的羊奶有膻味,所有人都绝望了,我说没事,两天就解决了,但是五六天之后还没解决,这种感觉就像是在隧道里面,不知何时才能看到光。”董玉坤一家一家去尝奶,终于他发现,膻味一大部分是来自公羊,因为要吸引母羊交配,公羊会分泌一种物质,也就是我们感觉的膻。此外,母羊如果吃些大蒜等味重的植物,也会有大蒜味,而人们就会一同认为是膻味。找到了问题源头,董玉坤便开始公羊母羊分开养殖,一生下来就分开,他还严格规定母羊的饲料,这样一来,膻味小了好多。我们尝了尝阳春乳业的羊奶,奶香浓浓,口味醇厚,能吃出是羊奶,但完全感觉不到膻味。我想捐点钱& & 一位在基地养羊的工人笑盈盈地向我们走来,她的屋已经安在了羊棚,粉红的床单被罩,打扮得和公主房一样。这位懂生活情趣的女子叫尹荔香,表情从容,完全不怯生。“我儿子已经26岁了。”周围的人都惊呼了一声,她看上去最多就三十多岁。“我儿子在事业单位上班,我们都给他盖了新房,买了车。”尹荔香骄傲地说。原来,她和许许多多老区的农民一样,丈夫在外面打工,一年省吃俭用省下二三万,这笔钱对村里的人已经是一笔巨款了。她则在家养几只土羊,种点花生,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2011年,董玉坤找到她,问她愿不愿意养羊,羊棚、水电都不要钱,只要出力养羊,一年赚得比打工还多。“我一开始根本不相信,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不要一分钱。后来,我想了想,干脆赌一把,要是不挣钱,就当玩了一年好了。”一开始,董玉坤给了她60只羊,因为山羊从山西过来,水土不服,第一个月产奶很少,尹荔香抱着迟疑的态度继续养了两个月,没想到,第三个月,她就赚了1万多,她欣喜若狂,赶紧又买了100多只羊,当然这笔钱不用她出,董玉坤提供无息贷款。& & “原来我一年能赚十几万,今年养得又多了,可以拿到30万纯收入了” 尹荔香说。“那你赚这么多,你儿子现在是不是啃老啊?”有人问。“是啊,可是我们有这个能力”。尹荔香的话引来一片笑声,这是慈母骄傲的心声啊。& & 如今的尹荔香养了400多只羊,每天她割割草,挤挤奶。这里漫山遍野都是羊吃的玉米秸秆,不少老乡和她熟了,还会自己把秸秆送上门,有时都不要收钱。尹荔香忙不过来,除了她老伴,她还雇了2个人,每人每月给1500元工资。“您有休息日吗?”“没有,有时虽然也想出去玩,但为了赚钱也就不在乎了。”尹荔香乐呵呵地说。当我们问到她还有什么梦想时?尹荔香毫不犹豫的答案让我们吃了一惊,“以后我还愿意捐点钱。”这样的答案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这么质朴的老区人民,自己富起来之后也没有沾染任何世俗之气,愿意以自己的绵薄之力继续造福更多的父老乡亲。
馆藏&2282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菲律宾穷人生活悲惨 房价太高只能墓地安家
来源:网易家居作者:
菲律宾穷人生活悲惨 房价太高只能墓地安家
全球的贫民窟居民人数大约为十亿,到2030年这一数字或将翻倍。
不同地区的贫民窟生活差别很大,但都是一些穷人和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居住在那里。
近日,媒体报道菲律宾因为要举行国际会议,为遮丑而临时砌墙掩盖贫民窟,这一举动让菲律宾的贫民窟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菲律宾的贫民窟建筑都是一些简易棚舍,经常会引发火灾,那里缺乏干净的水源,电力供应不足,卫生条件低下,没有其它的基础服务。
除了这些基本的生活环境差之外,菲律宾政府经常会对贫民窟进行强拆,极易引发警民冲突,那些穷人也随时面临着被强制赶出家园的命运。
在菲律宾总统亚谨诺三世发表任内最后一次国情咨文之前,民调机构“社会气象站”(SWS)公布最新调查,显示菲国仍有过半数家庭自认为是贫户。
亚谨诺三世昨天下午发表国情咨文,社会气象站上午公布6月5至8日进行的民调,发现菲国51%的家庭自认贫穷,相当於1120万户家庭。
51%的自认贫穷率和今年3月相同,但较去年最后1季下降了1个百分点。
社会气象站纪录显示,自从亚谨诺三世於2010年第2季接任以来,菲国自认贫穷家庭的比率,一直徘徊在45%至55%之间。
就区域而言,自认贫穷家庭比率最低是大岷区的33%;最高的是南部棉兰佬岛70%。
调查也发现,37%菲律宾家庭、相当於810万户,自认为“粮食贫穷”,意味著他们自认为吃得简单或不够。
菲律宾贫穷家庭中更贫穷的半数,认为家庭收入需达2万比索,才能脱离贫穷。
过去5年,菲国平均成长达6.3%,但前经济官员今晨接受广播节目访问时说,菲国人口成长速度吞食了经济成长,加上就业机会不足,失业者没有收入,导致贫穷问题难以改善。
前官员并说,即使自认贫穷率维持不变,贫穷家庭都还是等同增加,因为菲国人口已比以前更多。
在菲律宾也有这么一批人因为买不起房子而住在一个让我们平常中国人很不喜欢住的地方—墓地!
用我们中国阴阳学说,墓地有鬼灵存在阴气太重,不适宜久留,更不用说居住了。然后菲律宾就用他们独特的活法震撼了我们!
这个地方是菲律宾的马尼拉,去过菲律宾的朋友都知道,马尼拉其实是菲律宾的首都;就想北京是我们的首都一样。
同时马尼拉也是菲律宾最大的港口,注意是最大的港口;还是亚洲的最大城市之一。就是在这么一座现代化气息比较浓,商业比较发达,也是亚洲最欧化的城市里。
就有着超过五万的人住在马尼拉北部墓地里。根据当地人的说法,自从这个墓地建立之初,就有穷人在这里安家落户了。他们买不起房子,只能选择在这里因地制宜,搭建一个简单的家,给孩子们一个落脚的地方,世代相传。
很难见到甚至说整个地球上都很难有任何一处像这里一样有这样子独特的“风景”。死者和活者不分彼此,仅有一墓之隔;也许,地下的人比地上的人过的更加舒心。
在这里,一边婴儿降生,另一边逝者下葬。生死轮回变得那么惯常平凡。
这里没有抽水马桶,没有自来水,狭窄的路上脏水四溢,房间陈设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私自接上的电线在墓石堆中缠绕,经常被市政官员剪断,家里的电说没就没。
人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地在墓地延续着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这些孩子们从出生到老去,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想象一个可以挡风遮雨的家是什么模样,也不曾知道外面世界究竟多么不同。
“菲律宾的生活是贫穷而奢侈的。”一位记者这么说道。他在马尼拉工作已两年有余,职业的特殊性他经常不能按时用餐,只好到住所附近购物中心内附设的快餐店里打打游击。
但无论何时光顾这些餐厅,总能看见店里的伙计收拾客人剩在桌上的不少食物。大半个汉堡包、只吃了几口的意大利面甚至几乎没动过的整块炸鸡,被毫不留情地倒进了垃圾箱。
最令人不解的是本来可以随手拿走、在路上享用的一次性杯子里仍有大半杯饮料被随意遗弃了。
在中国,必胜客可算是一种比较奢侈的快餐了,菲律宾的必胜客身价似乎没那么高,两人消费400比索(55.2元人民币)即可大快朵颐。
但这等价位相对于本地工人7000比索的月均收入来说也不算便宜。即使如此,将大半张比萨饼剩在桌上便扬长而去的吃客也屡见不鲜。
一位商人说,菲律宾人爱吃米饭这本无可厚非,但在农村,普通当地人家每餐都要准备一大锅米饭,但真正落入肚中的只是其中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而剩下的则只能降格为猪食。
所谓“窥一斑未能见全豹”,当地人生活更为奢侈的一面远在饮食消费以外。
大部分的体力劳动者是按周领薪水的,发薪日一般定在周四,这天往往是出租车司机发财的最佳时机,下班时分的马尼拉街头,很少可以看见空驶的出租车。
各种酒吧和卡拉OK歌厅的老板们脸上绽放着同样灿烂的笑容迎接三五成群的单身男女到店里来“烧钱”。
比较有家庭观念的丈夫们则带着老老少少到娱乐场所享受一下“有钱人”的生活。这些消费,虽然在前瞻性方面有所欠缺,但总归还算是正当需求。更有甚者,领了工资之后就一脚踏进了赌馆或斗鸡场内碰运气。
这里的大型购物中心隔三岔五就通过高达50%的打折让利来吸引顾客。虽说打折商品不是白给的,但当地居民似乎并不太明白这个道理,无论东西是否有用,只要便宜就买。
他曾亲眼见顾客在商场内蜂拥抢购打折大棉被。殊不知菲律宾常年平均气温在27摄氏度以上,除非地球突然改变运行轨迹,或者家里有人染上了疟疾,否则这样的东西绝难派上用场。
菲律宾人似乎个个有“洁癖”:他们每日沐浴两三次,且每次都要使用肥皂、香波。
如果谁今天上班时所穿的衣服和昨天的一样,一定会成为同事们的笑柄,换下的衣服当然每天都要清洗,且少不了洗衣粉和漂白液。
讲究个人卫生当然可取,但如此铺张的方式却让这个国家成了整个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洗护用品市场。更糟糕的是,城镇生活污水中大量的有机废物使自然水体严重污染。
马尼拉这座工业并不发达的城市里,竟找不出一条不泛着恶臭的河道。
一位刚刚步出校门做家庭教师的女学生安娜琳,在商量薪金待遇时她执意要求按周支付,而不是我们所习惯的按月计算。
安娜琳承认她实在无法抗拒自己追求奢华的冲动,如果不借助我们加以控制,一个月的辛苦所得可能在此后的一周内就被挥霍一空。
而剩下的三周时间只能节衣缩食,有时不得不举债方可维持“最低生存状态”,活到下一个发薪日。
目前菲经济仍不景气,许多持卡人一旦失去工作便无力偿还透支。
全菲信用卡发行商协会的数字表明,截至今年6月底各商业银行信用卡坏账余额已达72.65亿比索,平均每个菲律宾人透支89比索。这还不包括银行因实在无法收回而注销的坏账。
然而,与这种“奢侈”生活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全菲人口中大约40%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
而近来的民意调查显示,大约60%的城镇居民相信自己应当归入“贫穷”一类,因为他们觉得收入并不能满足自己和家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当地也有一些人撰文呼吁同胞们摒弃这种贫穷而奢侈的生活,他们指出这种生活方式实际上是对社会财富的一种浪费。
而正是这种并不健康的理财观念让菲经济在过去20年间得不到实质性发展。
菲律宾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啥样(组图)
这是去往那条河边小路前的摸索。走了没多久,我就发现只要我拿起相机,这里大多数男人们就开始摆起pose来。
艳丽的色彩
窗户长出娇柔的花朵
乍一看这三只鸡有点像涂鸦
这三个男孩跟了我好长一段路,问我叫什么。我问他们要不要拍照,一开始很害羞,拍起照来可是很有感觉。
马尼拉的交通工具之一,改装版自行车,可以载人走街串巷。
满街都被这样的小车占据。
另外的一个马尼拉特色交通工具出现了——“吉普尼”(Jeppney)。是一种带车篷的厢式吉普车,其车厢内有相对而坐的两排座位,乘客可随时打招呼上。
房子五颜六色
路边小店,转弯就是我想找的那条小河居民区
小姑娘既腼腆又想靠近我,带着我走进了当地居民区。
一个转身骑入小巷中
这就是当地人生活的环境
不知道是什么吸引了我,也许是这丰富的色彩,也许是这里人们的笑容。即便我是一个闯入者,但好像我对他们并不陌生,没有异样的眼神,只有友好的微笑。
笑容如此灿烂
不知道家庭主妇们在忙什么呢
走近一看好像游戏,又好像选彩票。
一路走来,菲律宾女孩美得惊艳,清纯中带着性感。
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HaloHalo,菲律宾最著名的甜品之一。
刨冰,加入了牛奶,配上色彩鲜艳的水果,里面的配料可以随意挑选。
绿色包围中的小店铺。
调皮的小男孩,超爱被拍,跟了我一路,不断入镜。
几个矮楼半包围的小空地成为了篮球场。
日本漫画的影响真是远
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匆匆的来,又匆匆的离开,离开前看到了两位美丽的菲律宾女孩,笑着和我再见。
  世界各地都有房价过高,穷人住不起的情况。菲律宾也有这样一批人,但他们选择住在一个让我们平常中国人很不喜欢住的地方—墓地!用我们中国阴阳学说,墓地有鬼灵存在阴气太重,不适宜久留,更不用说居住了。他们的生活到底如何呢?
  菲律宾穷人虽然生活的辛苦,但也会苦中做乐。看完这个,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坚强!
  推荐阅读:菲律宾贫民窟的快乐生活
看完了菲律宾穷人,来看看菲律宾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吧!
  推荐阅读:菲律宾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啥样
/29公益设计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菲律宾换多少钱合适 的文章

 

随机推荐